全國總人口數
」六都磁吸效應+少子化 彰化、南投人口數持續探底
內政部10日公布8月戶口統計資料,全國總人口數為2340萬6608人,比去年同月增加6954人,但彰化縣人口數持續減少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跌幅僅次於嘉義縣。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數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底全縣人口47萬3826人,較去年底少了3268人。內政部公布各縣市8月戶口統計資料,彰化縣人口數下探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圖/中國時報孫英哲攝)各縣市與去年同月比較,出現減少趨勢的以嘉義縣最多,減少1.04%,其次為彰化縣減少0.96%、南投縣減少0.87%。彰化縣今年7月底的人口數為123萬1000人,到8月底時僅剩122萬9835人,共減少1165人,依照每月減少1000人的速度計算,彰化縣很可能在3年內就會跌破120萬人大關,距離升直轄市的125萬人門檻越來越遠。彰化縣是六都以外的人口最大縣,人口數於1971年達最高峰的130萬5034人後,即逐年下降。2022年間,彰化縣政府申請彰化縣改制直轄市,因人口數未達125萬人門檻遭駁回,當時彰化縣人口即已跌破125萬人,去年底則是進一步跌破124萬人大關。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人口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全縣47萬3826人,較去年12月的47萬7094人,少了3268人。彰縣府表示,人口流失原因不外乎出生率降低及老人人口比例高造成的「生不如死」趨勢,加上受六都磁吸效應,因就業及就學、社會福利因素,致遷出比遷入多,才造成人口逐年遞減。南投縣政府指出,全台「生不如死」狀態已持續44個月,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人口流失短期難逆轉;縣府主計處則表示,去年因疫情解封,恢復國籍人數大增,遷入人數1萬5215人,遷出人數1萬4598人,是近5年來首次遷入大於遷出,且人數多達617人。
台灣1.4萬人叫「家豪」神奇巧合曝 這姓氏老化指數最高
內政部最新公布的姓名統計,全台灣10大姓氏人數超過1233萬人,占總人口數一半以上,以陳姓最多,而老化指數以郭姓最高,至於最常見的名字為「家豪」與「淑芬」,人數分別是1.4萬及3.1萬,作家也分享神奇巧合,掀起一番討論。內政部指出,「淑芬」跟「家豪」分別自2010年及2012年起,連續奪得台灣最常見名字,今年的統計中,光是淑芬就有31879人,家豪則有14038人,再次蟬聯第1。而名字取用疊字的排名,男性前3大分別是彬彬(55人)、安安(49人)、明明(45人);女性前3大則是婷婷(4536人)、玲玲(3834人)、莉莉(3735人)。據了解,台灣人前3大常見名字,男性為家豪(14038人)、志明(12719人)、建宏(12196人);女性為淑芬(31879人)、淑惠(30420人)、美玲(27487人)。對此,作家謝知橋指出,他可以作證,因為有朋友叫做家豪,上次遇到車禍,去做筆錄的時候,發現撞他的人,正好也叫家豪。叫淑芬和家豪的人,多達4萬人。(圖/翻攝自內政部臉書)另外,內政部統計今年6月30日全國總人口數2337萬3283人,前10大姓人數為1233萬9778人,占總人口數52.79%,依序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其中黃姓減少2萬3980人最多,蔡姓減少2186人最少。內政部指出,老化指數是老年人口相對幼年人口比例,今年6月30日全國老化指數為149.05;而全國前20大姓的老化指數,以郭姓最高為158.64,劉姓次之為157.68。
89歲翁持刀搶超商 74歲阿嬤店員力抗「拿掃把狂打」
日本千葉縣上個月(10月)29日下午5時許,發生一起「高齡搶案」。1名年紀89歲的老翁岩永輝義,持刀前往自家附近的一間便利商店,打算搶走店內的8萬日幣(約台幣2萬元),沒想到卻遭店裡的74歲女阿嬤店員奮勇抵抗、拿掃把狂打;當地警方接獲報案後,立即前往將老翁依強盜罪偵辦。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銀髮族佔全國總人口數達29.1%,令人悲傷的是連犯罪率也有高齡化的趨勢。千葉縣八千代市1名8旬翁日前持刀到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行搶。據了解,老翁岩永輝義進入店內後,便用刀威脅7旬女阿嬤店員打開收銀機,並取走8萬日幣的現金。就在嫌犯得手後欲離去時,阿嬤女店員趁其不注意,拿起一旁的掃把就是一陣狂打,此時店內另1名年約20多歲的男顧客見狀也趕忙上前協助制伏嫌犯,將老翁壓制後報警。員警接獲通報趕抵現場,當場將老翁逮捕帶回警局,至於犯案動機與詳細案情,則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新聞曝光後,許多日本網友也紛紛擔憂表示,「有錢老人被騙,沒錢老人犯罪,這也是超高齡化社會的有害影響之一嗎?」、「看來這樣的案件會頻繁發生,這已經不是個人問題了」、「74歲制伏89歲,日本陷入老齡化社會的可悲象徵」、「政府應該更加重視社會福利資源。」
泰公開講/劉泰英:政府抗疫切忌僥倖
南韓受新冠變種病毒Delta肆虐,肺炎確診數屢創新高,疫苗需求更加迫切。南韓政府對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二度推遲疫苗供貨十分不滿,於八月十三日派代表團前往美國催貨。南韓向莫德納藥廠採購四千萬劑疫苗,然而迄今僅到貨二百四十五萬五千劑,原本八月要交貨的八百五十萬劑,實際到貨量恐不到一半,讓南韓疫苗接種計畫不得不延遲,將原本兩劑疫苗的接種間隔拉長到十六周。這項變局引發許多台灣民眾關切,首先,莫德納疫苗兩劑間隔十六周,已是全世界接種最長的間距,國人不禁想問:「台灣也缺莫德納,是否會跟進?會不會影響疫苗效力?」事實上,南韓政府對採購疫苗一直很積極,並強力爭取國際疫苗大廠到南韓代工,但莫德納還是無法準時到貨;相較之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多次宣稱「疫苗買夠了」,似乎不樂見有更多民間團體捐贈疫苗,恐會面臨比南韓更大的疫苗缺口。南韓採購的新冠疫苗中,目前只有莫德納未準時到貨,反觀台灣買的AZ及莫德納疫苗都即將打完,指揮中心宣布第六輪疫苗就要打高端,但高端疫苗審核過程頗受質疑,包括保護力和應對Delta的能力,至今只有指揮中心片面背書,對台灣未來的防疫構成極大挑戰。平心而論,新冠肺炎首波疫情在全球肆虐時,台灣防疫做得不錯,尤其國人愛惜生命、戴口罩的配合度很高。可惜的是,指揮中心後來犯了常人的通病「驕傲」,導致國境出現破口,掀起一波社區感染,尤其至關重要的疫苗採購,更出現誤判,疫苗採購不足、到貨不夠快,也被外界質疑有護航高端疫苗之嫌。雖然聽說企業與宗教界捐贈的B NT疫苗,九月底有機會抵達台灣,但我仍認為政府對民間捐贈疫苗,不積極的態度相當「沒道理」。畢竟疫苗是戰略物資,受贈又不花公帑,何必嫌多?採購疫苗就像台灣購買美國武器,是防患於未然,不是非使用不可,看看美國採購超過全國總人口數倍的疫苗,雖被質疑財大氣粗,但也是基於超前部署的考量,日本和南韓不也都這樣做?官員决定政策時,最不應有自大的僥倖心態,總認為自己最聰明、其他國家的作法沒必要,更要將民之所欲放在心中,別動輒想著政治利益。台灣一向對醫療水準感到自豪,一場疫情下來竟超過八百人染疫死亡,凸顯防疫政策必有未盡妥適之處,政府要記取教訓,當下波疫情挑戰再度來臨時,才能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