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成長
」 經濟 AI 經濟部 出口 全球出口挑戰連14紅!「AI商機+半導體」神助攻 去年外銷估4744億元
財政部9日將公佈2024年全年出口統計,受惠人工智慧(AI)商機,加上國內半導體領導廠商兼具產能、製程等優勢,台灣外銷動能續獲支撐,政府預估全年出口規模介於4732億至4744億美元,寫下歷史次高水準。據財政部預估,2024年12月出口值落在417億美元到429億美元,年增率介於4.5%至7.5%。財政部推估的2024年全年外銷成長率,落在9.4%至9.7%間,出口金額則將介於4732億至4744億美元,連14紅創歷年次高。財政部分析說,全球通膨持續降溫,AI帶動的新一波產業變革加速開展中,台灣半導體在地供應鏈相當完整,領導廠商同時具有高階產能、先進製程等優勢,支撐台灣外銷動能,維持穩健成長之勢。以外銷市場來看,台灣2024年前九月對美外銷842.3億美元,已提前改寫歷來的全年紀錄;11月更進一步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至於對陸港出口,受大陸經濟疲軟、中美對抗、供應鏈去中化等因素影響,2024年台灣對陸港出口恐連續第三年呈現衰退,為統計以來首見。展望未來,財政部表示地緣政治衝突、美中科技爭端等風險,持續乾擾全球經濟成長力道,海外產能過剩,亦增添傳產貨品外銷壓力。隨各國通膨緩解,終端需求漸次提升,加以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蓬勃發展,均可望激勵相關產品出貨動能。
國安基金13日開會備戰 緊盯春節11日長假川普2.0衝擊
國安基金近日已寄發通知,排定13日召開例會。由於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將在20日就職,本次國安基金例行會議把川普2.0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可能的影響列為討論重點。股市1月22日即將封關,至2月3日才開市,農曆春節休市長達11天,這段期間川普很有可能發布重大政策、影響國際股匯市波動,國安基金將隨時待命,緊盯春節期間市場變化,防止長假期間不確定因素對股市的衝擊。據悉,國安基金評估台股基本面依然良好,雖然川普2.0可能加添全球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國內外調研機構普遍認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保三」,加上台股近期走勢尚稱穩健,預期台股前景並不悲觀。相關人士坦言,台股最大的挑戰並非來自基本面,而是國際市場存在諸多變數,台股因外資比重高,資金易受消息面干擾而進出,除了川普2.0之外,南韓近期政治情勢不穩,也促使外資調整亞洲市場布局。國安基金本次會議也將持續關注後續美國聯準會(Fed)利率走勢,以及延續中的俄烏及以巴等地緣政治衝突發展,特別是今年春節休市時間創歷年來第二長,「各種國際情勢變化,都必須關注」。此外,2025年開紅盤首日,陸港股市都大幅下跌,台股反而是其中跌幅較輕者,3日台股反向上揚,表現相對穩定。國安基金也將就近期國內外股、匯和債市等金融行情變化,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發展等國際不確定因素進行報告。
AI發威!工業生產指數連9紅 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創新高
AI持續發威,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9,分別年增10.29%、10.73%,創下歷年同期次高,也是連續第九個月正成長,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業最旺,而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66%最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07%,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要就是因為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帶動12吋晶圓代工、主機板、IC晶圓測試等增產,加上其他光電材料及元件海外訂單回溫。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高達7.98%,也是因人工智慧應用持續擴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需求成長,帶動伺服器、其他通訊傳播設備、其他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等生產增加,不過用戶傳輸及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等因訂單縮減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傳產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2.82%,主要還是受海外產能開出之排擠效應影響,加上部分廠商排定歲修及配合擴廠工程計畫停產,致其他合成橡膠原料、苯乙烯單體、聚乙烯等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減9.66%,因汽車傳動系統及其他汽車零件因客戶調節庫存而減產,加上燃油小型轎車受部分車款缺料及進口車競爭影響,以及客貨兩用車因上年同月新車款上市,比較基數偏高所致。累計今年前11個月已較去年同期減少6.73%。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仍受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惟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下,以及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暢旺,加上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釋出,有助支撐製造業生產動能穩健成長。
台塑四寶10月營收1106億元年減16.9% 估Q4持平只擔憂「這事」
近期被網友嘲諷股價「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在7日公布10月營收為1106.79億元,年減16.9%,仍因地緣政治、原料價格波動,以及中國大陸經濟與產能過剩等影響,僅南亞業績成長,股價卻因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行情而大漲一波,然而台塑與南亞都表示,擔心美國總統的新政策,恐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台塑10月的合併營收為157.39億元,月減5.4%,年減3.5%。南亞合併營收為227.58億元,月增加6.2%,年增加4.8%。台化合併營收為267.31億元,月減2.8%,年減11.4%。台塑化合併營收為454.51億元,月減14.8%,年減30.0%。台塑四寶累計今年1到10月合併營收為1兆2341億元,年減2.3%。台塑7日股價收在48.75元、漲3.28%,南亞收在43.3元、漲2.85%,台化收在39.35元、漲2.6%,台塑化收在48.4元、漲1.78%。台塑表示,10月部分液鹼訂單因客戶船期安排延至11月交運,再加上印度客戶提前備貨,預期11月營收將較10月增長。第四季是部分石化產品的傳統旺季,公司歲修廠數較第三季減少,開工率提升。但因上游原料廠在十一長假期間持續生產,石化庫存偏高,部分同業降價競銷,預期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未來仍有美國新總統政策、各國債務飆升及中東衝突不斷等變數,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將密切關注、適時調整營運策略。南亞表示,未來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仍是中國市場復甦情況,及美國持續對中國科技封鎖與關稅議題,加上大陸產能持續大量開出,對全球市場造成壓力與各國反制,皆對國際貿易秩序與經濟復甦產生影響。不過目前整體市況變化不大,南亞預計11月營收將較10月略有增長,預期第四季僅AI伺服器需求成長,其他消費性電子市況持平,加上年底客戶庫存盤點,採購趨於保守,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台化表示,10月的地緣衝突、剛性需求及中國經濟狀況均未有明顯變化,9月下旬中國的一系列財政措施效果冷卻,股市維持節前水平,但長期效果及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站上榮枯線,顯示回暖跡象。台化預期第四季營收改善空間有限,將持續下調庫存至農曆年底,以避免庫存損失。各事業部專注於差異化產品拓展,減少惡性競爭,精簡營運規模,確保永續發展,預估11月和12月合併營收會與10月相當,但可能有少許改善。台塑化表示,10月1日伊朗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10月26日以色列戰機攻擊伊朗軍事設施,導致油價隨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波動不定,加上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帶動需求緩步回升,煉廠原油加工量從8月的每日1390萬桶回升至9月的1430萬桶,市場認為中國最糟需求已過,油價有下檔支撐。台塑化煉油廠11月完成定檢,平均煉量提升至每日42萬桶,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為每日38.2萬桶、約71%,但因下游需求不佳,輕油裂解廠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預計為52%。
川普指控台灣搶晶片生意 瑞銀:當選恐引發全球貿易戰
美國大選倒計時,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美國熱門Podcasts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訪問時,再度重申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得支付保護費。川普在長達三個小時的訪談中,批評長期與美國結盟的台灣。他說:「台灣偷了我們的晶片生意。他們希望我們提供保護,他們需要保護,但卻沒有為這項保護付錢。」川普過去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也曾發表類似言論。在選情進入白熱化之際,過去曾表態支持民主黨的巴菲特,以及包括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等平面媒體均卻一改立場,表示不願為任何人背書。巴菲特在波克夏官網發表聲明,表明他不會支持任何政治候選人。巴菲特以往曾支持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包括歐巴馬等,但這次他卻鄭重表明誰都不挺。美前國安顧問波頓表示:「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很多場合,他會拿出一支記號筆,指著筆尖說,『看到了嗎?那是台灣。』」當被問及從中得出什麼結論時,波頓認為如果川普贏得第2個總統任期,「台灣有可能完蛋。」瑞銀預估,川普加徵關稅,將使全球經濟成長到2026年將下滑1個百分點,且企業獲利平均下跌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預測,長期來看全球產出可能下滑7%,規模相當於德國加上日本一年GDP總和。
台經院上修全年GDP至3.85% 孫明德:經濟成長「內外皆溫」
受惠於全球AI熱潮,國內半導體廠商擴充先進製程和高階封測產能,製造業廠商對未來經濟前景維持樂觀,外需則有全球終端需求回升及新興科技應用產品需求,讓出口表現優於預期,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最新預測結果,對台灣2024年經濟成長模式維持「內外皆溫」的看法不變,預計2024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3.85%,較上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2024上半年全球景氣維持擴張,隨著通膨持續下降,美國聯準會可望調降利率,有利歐美需求穩定成長;日本因日圓持續走貶,增加企業進口成本與民眾消費壓力;中國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雖達5.0%,但房地產市場疲弱且消費復甦緩慢,使官方維持寬鬆政策以維持經濟動能。台經院表示,台灣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表現分歧,石化原料供過於求、半導體成熟製程競爭壓力仍大,僅高階晶片及人工智慧伺服器有所表現,令製造業生產指數與外銷訂單金額均較上月下滑,故製造業對當月景氣表現看法轉差。不過在內需部分,受惠於6月股市屢創新高,加上缺船、缺櫃和塞港推升運價,且旺季需求提前推升出口貨量增加,有助於金融相關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業看好當月景氣表現。預料今年經濟成長仍以民間消費為主要支撐,但因比較基期墊高,貢獻度不如 2023 年,預測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2.92%。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會再往上走一些,因為美國選舉完畢,中國也將提出新的五年規劃,東南亞或南亞將有投資帶動,台灣的AI投資明年也將持續投入,經濟維持穩定擴張,但要注意「靠一個人的武林不是好事」,希望熱度能從高科技轉向傳產、服務業,讓產業發展能百花齊放會更好。因為展望未來,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像是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將對全球政經發展帶來關鍵性影響、綠色科技補貼競賽和中國產能過剩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升溫、AI需求是否如預期強勁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台灣貿易與投資表現。
勞動基金5月獲利1513.3億元 5個月賺進6074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於1日公布截至5月底的勞動基金最新績效數據,其中勞動基金總規模達到6兆5,994億元,收益數為6,073.8億元,收益率為9.99%。5月的金融市場回穩上揚,使單月收益數達到1,513.3億元。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4兆3,265億元,收益率為9.97%;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1兆480億元,收益率為11.56%;勞保基金規模為9,990億元,收益率為10.39%;就保基金規模為1,710億元,收益率為2.72%;勞職保基金規模為368億元,收益率為0.69%;積欠工資墊償基金規模為181億元,收益率為6.09%。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勞金局表示,5月美國的CPI和核心CPI年增率分別降至3.4%和3.6%,符合市場預期,緩和了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另外,美國第一季度企業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連帶讓主要金融市場回穩上揚。除此之外,世界銀行在6月11日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擴張,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原本的2.4%上調至2.6%。但由於氣候變遷、戰爭和高債務對較貧窮國家造成的損害仍是重要問題。2025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則維持在2.7%。美國聯準會在6月12日的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指出通膨雖有放緩但仍處高位。相對地,加拿大和歐洲央行則選擇降息一碼,但整體通膨壓力仍在,預計降息步調將會緩慢進行。台灣央行也在6月的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並將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上調至3.77%,主要原因是內需持續推動經濟成長,而出口受惠於全球終端需求回升及新興科技應用產品需求增長。CPI年增率預測則略下調至2.12%。然而,地緣政治衝突及天候風險仍是影響通膨走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總體來說,儘管部分主要國家開始啟動降息循環,但整體利率水平仍維持高檔,通膨數據也需持續觀察。除此之外,地緣政治衝突頻繁且適逢全球主要國家選舉年,這些因素都為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少紛擾。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將密切關注全球政經局勢,檢視並調整布局策略及投資部位,以提升基金的長期投資效益。
國泰金通過股利2元 蔡宏圖:預期下半年仍持續高利率
國泰金(2882)今天(14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配發每股2元為11年最優成績,董事長蔡宏圖致詞時表示,預期今年下半年仍是持續高利率,未來幾個月我們團隊會謹慎、靈活進行投資,讓國泰金控今年度也能繳出很好的成績單,來答謝股東支持。國泰金2024年5月自結稅後純益為78.8億元,前5月累計稅後純益588.1億元,年增2.5倍,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07元,皆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2023年受到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效應發酵,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國泰金控全年合併稅後盈餘515.1億元(16.8億美元),每股盈餘為3.24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投信獲利續創歷史新高。蔡宏圖首先對出席的股東們,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出席國泰金控股東會。他說,今年上半年我們繳出了還不錯的成績,還有配息給我們的股東。觀察今年上半年的景氣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美國與台灣的景氣,在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下蓬勃發展,股市屢創新高。但也造成通貨膨脹的情況,為此台灣央行上半年升息半碼,美國方面原本外界預期今年會降息數次,但通膨居高不下,拖延聯準會降息時程。根據日前報導,美國今年只會降息一次,明年才會出現比較多次的降息,因此我們預期今年下半年仍是持續高利率。對我們金融業的意義,是銀行業有穩定息收,但對人壽保險公司來說,美元對台幣的匯差,會隨著利率差異,產生難以控制的避險成本,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想要克服的問題。不過台美景氣好,資本市場表現不錯,國泰團隊台努力做投資調配,投資收益有不錯的成果。截至五月底止的自結數字都算不錯,相較去年有很好的成長。未來幾個月我們團隊會謹慎、靈活進行投資,讓國泰金控今年度也能繳出很好的成績單,來答謝股東支持。
裕民股東會徐旭東點名 徐國安處女秀談船隊「兩優勢」
裕民(2606)今天(3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徐旭東表示裕民船隊布局表現佳帶動營運動能,且持續AI化、樂觀看待景氣;總經理王書吉也看好航運業接下來這兩年營運前景正向,激勵股價上漲,最高來到59.9元,午盤約59.4元,較上周五收盤價58.8元漲幅約1.19%。裕民副董事長徐國安3日,首度於裕民股東會說明裕民在環保、未來等策略目標。(圖/趙世勳攝)裕民股東會中通過發放現金股利每股2.4元,維持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帳上保留未分配盈餘及可供分配法定盈餘公積合計為172.01億元,每股計20.35元可供未來年度股利之分配。裕民112年全年合併營收為143.7億元,營業淨利為27.08億元,稅後淨利為26.6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24元。裕民領先提前進行新船建造計劃,2023年共計有9艘環保節能新船下水,新船依舊延續裕民節能環保概念建造,環保和年輕是裕民船隊的兩大競爭優勢。徐旭東今年首度點名兒子、裕民副董事長徐國安在股東會中報告在環保、未來等策略規劃;徐國安擔任裕民董事近10年,2023年開始擔任副董事長,徐國安先以中文向股東問好,接著英文報告說裕民持續汰舊換新、擴大船隊,由於市場受通膨影響,新船價格暫不易下降,仍會尋覓合適時機購買船舶,達到裕民的船隊長期成長策略目標為,船隊艘數大於100艘,船隊總載重噸突破1,000萬噸,同時擴大船員編列。裕民總經理王書吉則表示,今年散裝運輸供給不多,但西非新礦產將陸續開採,都是正面因素,西非今年開採鋁礦,未來還有鐵礦砂等,且大陸需求量很大,西非到中國航程很遠,對散裝市場是一大利多。全球經濟復甦過程平穩中展現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今明兩年全球GDP成長率為3.2%,其中中國今年成長率為5.0%,印度則為6.8%,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兩大經濟體。全球經濟穩健成長,進一步推升散裝原物料需求走揚,根據Clarksons研究機構預估,2024年乾散貨貿易延噸海浬成長率3.6%。世界鋼鐵協會預測,全球鋼鐵需求成長持續加速,2024年成長率達1.7%,鐵礦砂的運輸需求也將持續向上。另外,鋁礬土貿易量成長率居所有乾散貨物第一,預估今年需求成長高達8%,將帶動海岬型船舶需求。2024年前4月運價表現亮眼,預期下半年航運景氣持續樂觀。裕民航運目前擁有Capesize、Panamax、Post Panamax、Ultramax、水泥專用船、超大型油輪(VLCC)及超大型礦砂船(VLOC)及海洋風電人員運輸船(CTV)等船型,自有船隊加上合資及在建船舶,裕民船隊運力合計為72艘,總載重噸位為884萬噸,海外設有新加坡及香港、廈門等子公司,國內則有專注綠能運輸的子公司裕民風能航運公司。目前新船訂單率及船隊成長率分別只有9%及2.9%,為歷史新低,且市場上船齡為15年以上的船舶佔20%,環保法規上路估計將淘汰老舊船舶。另外,根據估計船舶航行速度較2021年的高峰已下降將近6%,以上種種因素將使船舶供給減少,船舶市場供需將會更加平衡。而紅海危機更是擾亂航運供應鏈,船舶避開蘇伊士運河改繞道南非好望角,運力供給減少,同時延噸海浬需求增加。
睽違2年景氣燈號首亮黃紅燈 國發會劉鏡清:AI帶動成長
終於出現黃紅燈!國家發展委員會27日發布4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5分,較上月增加4分,是2022年2月以來新高,也是2年2個月後再亮黃紅燈。國發會表示,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等應用需求持續擴增,帶動生產、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等指標轉呈紅燈,顯示國內景氣穩定回溫。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預計在3個月內,提出國家未來四年新計畫,目的是平衡產業發展。4月景氣燈號9項構成項目中,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都由綠燈轉紅燈,分數各增加2分,工業生產指數由黃紅燈轉紅燈,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由綠燈轉黃紅燈,分數各增加1分,但海關出口值由紅燈轉綠燈,分數減少2分,其餘四項燈號維持不變。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領先指標連續7個月上升,累計增幅2.5%,同時指標連續13個月上升,累計增幅8.95%,景氣是穩定復甦的態勢,後勢審慎樂觀。展望未來,受惠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回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應用商機活絡,出口可望續呈穩健成長態勢;投資方面,企業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因應數位與淨零轉型,將持續投入研發與製程改善,加上政府提升公共建設執行力道,均可望挹注投資動能。不過因為主要國家降息時程未定、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及美中角力升溫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之不確定因素仍存,後續發展仍須密切留意。 而主委劉鏡清27日首度以官員身分赴立法院,面對媒體詢問當前經濟發展時,劉鏡清表示,目前出口暢旺,主要是AI伺服器的資通訊產品成長,未來5年內AI會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不過未來還是要兼顧經濟發展的平衡,多數國民從事服務業、中小企業或已進入成熟期的產業,必須朝向均衡發展。
紅海危機致航運運力短缺 大摩:運價短期反彈強勁「可能持續2季」
今年3月底至5月17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累計上漲了46%,其中歐洲和地中海航線運價分別漲53%、32%,美西和美東航線運價分別漲47%、36%。摩根士丹利上週五(24日)發布報告指出,受紅海危機干擾航運市場運力,導致歐洲航線的運力短缺,疊加新交付的船舶不能完全彌補運力短缺,航運價格將飆升。大摩認為,從供需關係來看,紅海危機只是推遲了航運業週期性低迷的到來,一旦干擾消除,運價短期的反彈可能會很強勁,也可能持續一至兩個季度,紅海的干擾僅推遲了航運業下行週期的到來。大摩表示,目前透過蘇伊士運河轉運的貨櫃船數,對比去年12月已經減少了約90%,大部分船隻都改道運輸距離更遠的好望角路線,這種重新安排航線的做法影響了全球約30%的貨櫃貿易,導致相關航線的運輸距離延長了約30%,意即,如果紅海干擾持續下去,將額外消耗全球貨櫃運輸能力的9至10%。報告中指出,目前從供應端來看,新交付的船舶運力無法滿足所有航線的需求,或彌補歐洲航線因航線調整而損失的30%運力;從需求端來看,由於航線運輸距離延長,今年航運旺季比預期要早到,美國補庫存需求強於預期,美洲航線運力也出現短缺;此外,中國與南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之間的貿易量增加,推動了相關航線的貨運量增長。航運市場短期的強勁表現,超出大摩原先預期,但大摩長期仍不看好航運業,因航運業的基本面與疫情期間的上升週期有所不同。大摩認為,2022年至2024年4月期間,運能增加了17%,現在供應鏈恢復後,全球港口同步發生擁擠的可能性很低,預估2024~2025年間每年將增加8~9%的新運力。針對全球經濟成長及貿易變化對航運的潛在影響,一般來說,全球貿易需求的增長與全球 GDP 的增長基本一致,整體成長率為3至4%。考慮到供應鏈多樣化,例如中國將產能轉移到海外或將低端生產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全球貿易增長可能會高於全球GDP增長,但全球貿易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至6%的可能性較低。
AI正熱!助攻4月外銷訂單 年增10.8%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金額471億美元,年增10.8%,連2紅。對於訂單金額、年增率皆比預期好,統計處指出,主要受惠高效運算、AI應用及雲端產業需求持續擴增,上下遊客戶回補庫存以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預期5月外銷訂單金額約465億至485億美元間,年增1.8至6.2%。統計處上個月預估4月外銷訂單約430億至450億美元,年增1.2至5.9%間,20日公布結果為471億美元,年增10.8%,接單成績表現比預期好,累計1至4月金額為1804.1億美元,年增1%,創歷年同期金額第3高。統計處解釋,4月外銷訂單表現超出預期,主要受惠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推升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各年增22.7%、8.4%;光學器材則因大尺寸面板價格維持高檔,加上電視面板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致年增13.5%。傳統貨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加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推升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及基本金屬訂單分別年增8.0%、4.2%、3.5%;機械業則受限於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緩慢,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年減3.4%。4月主要接單地區來自美國以及大陸、香港地區,其中美國接單金額達到148.1億美元;大陸、香港地區則是106.9億美元。統計處表示,高利率環境抑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以及美中科技角力升溫,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未降溫,增加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但受到AI應用、高效運算需求強勁,可望挹注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伺服器等供應鏈,延續成長動能。
全球經濟景氣寒冬即來臨 林岱樺:應協助中小企業渡難關
立委林岱樺2日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指出,世界銀行在2024年初即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會從2023年的2.6%降至2.4%,呈現出連續3年衰退的情勢;台灣為出口導向的國家,許多產業在2023年已連續好幾季都呈現出口訂單衰退,甚至已有耳聞有部分企業已有在放無薪假,要求經濟部放寬對中小企業補助的審查機制。林岱樺質詢指出,因缺工、缺料、原物料上漲及貸款利息調整等原因,導致成本高漲,國內許多中小企業只能持續苦撐,或是甚至面臨倒閉關廠,對於國內產業遇到經濟景氣低迷的狀況,經濟部要如何協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林岱樺指出,市場憂心全球經濟展望趨於走緩,以出口為主要導向的台灣,在2024年經濟成長率是否還有機會「保3」? 同時再加上「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等戰爭仍舊持續中,若戰爭衝突持續擴大,想必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強烈的衝擊,屆時台灣出口訂單將很有可能持續衰退。林岱樺認為,台灣中小企業已然面臨景氣困境,尤其是中小企業金屬製造業在2014至2020景氣一直處於低迷衰退的境況,到了2021年則達到景氣高峰,景氣分數有16.85、景氣燈號則為黃紅燈,呈現揚升狀態。但在2021年景氣到高峰之後,因受到COVID-19疫情之影響,導致全球1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經濟造成莫大的衝擊,各產業經濟損失則難以估計,使得2022、2023景氣再度轉為低迷衰退。林岱樺表示,全球產業以積極朝向低碳減排、智慧化管理、生產設備自動化等方向努力,並深化ESG的經營理念,產業升級已是全球趨勢並勢在必行。而現今中小企業都會遇到「缺乏撰寫計畫書的專案管理師」、「無足夠人力沖銷研發費用」與「設備過於昂貴」等問題,這都是成業者無法順利推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原因。林岱樺質詢指出,中小企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但資本不如大企業雄厚,非常需要政府大力支持與協助。補助審查機制嚴謹固然是好,卻也造成中小企業望之卻步,她要求研議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審查機制,並以補助從寬,查核從嚴的概念下來處理進,並要求經濟部重新檢討ESG減排相關計畫與智慧化製造相關鏈結外,也應重新檢視中小企業申請科技專案審查機制,並研議購買機器設備相關的租稅減免或優惠方案,並積極推動機器設備國產化,以帶動台灣整體經濟發展。
光鼎生技2023年EPS 1.42元 擬配發股利1.5元創新高
光鼎生技(6850)董事會決議股利政策,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1.3元,合計1.5元股利,不僅創歷史新高,且配發率達106%。今天收盤價為49元。董事會會中也通過2023財務報告書,去年合併營收2.28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775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42元。光鼎生技表示,由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加上地緣政治的干擾,去年多數醫材檢測同業的營收明顯衰退,但光鼎生技的合併營收較前一年度僅微幅減少,歐美經銷商家數逐步擴增,抵銷對營運的衝擊。去年不僅首度插旗英國、祕魯、智利等新市場,先前積極耕耘的德國更放出貨,去年來自德國的營收貢獻成長高達43%,帶動整個歐洲市場營收占比從6.7%一舉提升至逾10%。光鼎生技指出,獲利部分,受惠產品組合調整與集團資源逐步整合,去年營業毛利維持成長,整體毛利率近達67%,但由於公司持續投入新品開發,以及併購開啟基因與購置新廠,致使相關費用增加,影響整體獲利表現,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775萬元,年減逾三成,EPS為1.42元。隨著優化後的全自動分析儀Qsep Ultra已於今年開始出貨,加上台灣、美國等地的市場需求回溫,激勵光鼎生技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4,142萬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4.18%。展望未來,光鼎生技表示,公司持續以科研、基因檢測、臨床診斷等三大應用的深化拓展為主。而今年起,公司的雙研發團隊將更聚焦液態活檢、精準醫療、日常大健康等三大領域,開發相關新品,並擴大進軍包括食安、寵物病原及核酸鑑定相關等日常生活應用市場,預期在新產品與新客戶的挹注下,樂觀看待今年營運表現。
產業回溫逐季向好 台塑四寶Q1獲利全面轉正淨賺80億
台塑四寶10日公布3月及2024年第一季營收與獲利,其中台塑(1301)3月營收較上月成長36.6%,成長居冠,累計台塑四寶第1季合併營收為3618.77億元,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80.09億元。對於未來展望,3月全球製造業PMI都上升,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也皆回溫,預計4月營收較3月增加、第二季營收也會比第一季好。台塑第1季合併營業額481億元,季增0.8%、年減7.9%,合併稅後利益2億元,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為0.03元。台塑表示,雖然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長假,出貨天數減少,不過第2季步入塑料需求傳統旺季,且美國消費者信心及經濟表現依然強勁,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整體經濟活動轉趨活絡,可望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長,預期第2季營業額會比第1季大幅成長。南亞(1303)第1季合併營業額586.3億元,季減6.9%、年減10.9%;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2.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6元。南亞表示,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皆回溫,電子材料受惠於AI相關產品需求強勁,應用於網通、伺服器用的高頻銅箔需求穩定成長,且記憶體市場價格上漲、晶片產量提升,加上近期國際銅價漲勢,客戶備庫趨向積極;塑膠加工產品因大陸政府扶植新能源車,及推動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帶動相關需求提升,也讓營收增加。台化(1326)第1季合併營業額839.4億元、季減4.2%、年增1.1%;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5.2億元,每股稅後利益0.26元。台化表示,3月份合併營收重新站回300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及利益比預期要好,不過市況有一點不如預期,主要是春節後下游接單遲緩,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旺季的市場表現,苯乙烯、酚酮等塑膠產品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台化的經營政策是做精不做多,會放棄紅海巿場及規格,銷售網拓展全球各地;第二季可見市場向上的動力。台塑化(6505)第1季合併營業額1711.96億元,季減2.7%、年減7.3%;單季歸屬母公司的稅後利益50.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53元。台塑化表示,各家機構預期第二季全球原油供給由過剩轉為短缺,預期庫存從第二季開始去化,市場預測美國可能7月開始降息,未來利率若逐步降低,將可進一步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及油品需求,故油價可望保持穩健。
AI強勢發展+年前備貨效應 1月工業生產指數終結連19黑
經濟部29日公布1月工業生產統計,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以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加上去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數偏低影響,1月工業生產指數91.83、年增15.98,製造業生產指數91.68,年增16.63%,雙雙結束連續19個月負成長。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等應用持續拓展,加上 IC 設計、大尺寸面板在去年同月比較基數偏低下呈現增產,致電子零 組件業年增10.73%;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受惠人工智慧應用及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加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年增35.30%。傳統產業中,因客戶年前備貨需求增加,廠商趕工出貨,加上去年同月部分產線歲修以及春節假期基數較低因素,帶動基本金屬業年增 19.80%、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增8.88%、機械設備業年增19.41%;汽車 及其零件業則年增42.52%,主因汽車零件受惠內外銷訂單增加,加上 電動轎車持續熱銷所致。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步伐仍受高利率,以及美中科技爭端、俄烏 戰爭、以巴及紅海衝突等因素干擾,惟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科技持續拓展,加上半導體高階製程訂單挹注,可望推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
美1月零售數據下滑重燃降息希望? 銅價漲逾2%創一周高點
周五(16日)受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遜於預期影響,市場對聯準會6月降息的預期重燃,投資人風險偏好得到提振,推動銅價升至一周高點。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合約上漲0.85%,報每噸8385美元。該合約本周漲幅已逾2%。美國商務部周四(15日)發布的1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受汽車經銷商和加油站營收下滑影響,美國1月零售額降幅超乎預期。衡量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上漲0.09%至104.35。此前在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的情況下,美元指數下跌0.4%。美元走弱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金屬對其他貨幣持有者來說更便宜。根據CME聯準會觀察工具顯示,交易員目前認為6月降息的可能性為78%。廣泛應用於電力和建築業的銅價1月下跌逾3%,原因在於市場對需求擔憂。同時,LME期鋁合約CMAL3小幅下跌0.1%,至每噸2222.5美元。BMI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預計2024年全球鋁市場過剩量將較2023年收窄,這將使價格小幅反彈。然而,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金屬市場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長遠來看,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恢復,金屬需求可望改善,進而支撐價格。投資人在當前環境下可以關注銅和鋁市場的動態,掌握聯準會降息預期帶來的投資機會。
OECD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調高今年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上修全球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預估擴張2.9%,主要反映美國經濟展望好轉,抵消歐元區成長減弱。OECD 5日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展望由去年11月預估的2.7%上修至2.9%,相較於去年的擴張3.1%。明年的經濟預測維持在成長3%不變。OECD在報告指出,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溫和成長,信貸和房市持續反映金融條件緊縮的影響,且全球貿易依然受到壓抑。就個別國家來看,OECD預期美國今年經濟擴張2.1%,大幅高於前次預估的成長1.5%,主因是家庭持續支出與勞動市場強勁。明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1.7%不變。相較之下,OECD將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前次預估的0.9%下修至0.6%,反映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前景低迷。OECD一併將歐元區明年成長預測由1.5%下調至1.3%。OECD預期德國經濟今年僅成長0.3%,較前次預估的0.6%一口氣大砍0.3個百分點,僅僅優於阿根廷,在所有先進國家中表現敬陪末座。不過德國明年可望走出頹勢,擴張1.1%。至於飽受房市動盪和消費者信心疲弱打擊的中國,OECD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5.2%放緩至4.7%,明年再減速至4.2%,皆與去年11月預測一致。OECD預期大部分工業國家的通膨將在明年底前回復至目標,20國集團(G20)明年的通膨率估計由今年的6.6%降至3.8%。自去年11月以來,美國與歐元區通膨下降的速度比預期更快,但中國仍在原地踏步。通膨降溫為美歐央行降息鋪路,OECD預期聯準會將在第二季降息,歐洲央行(ECB)緊接著在第三季行動。不過OECD也強調,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對經濟活動與通膨構成風險,紅海航道受阻可能增添通膨壓力。
大宗商品出現「超級擠壓」效應 不利全球經濟成長
匯豐首席經濟學家布洛克斯漢姆(Paul Bloxham)指出,供應鏈中斷加上缺乏投資,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處於「超級擠壓」(super squeeze)狀態,而地緣政治風險和氣候危機使這種情況更形惡化,不利全球經濟成長。布洛克斯漢姆解釋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擠壓」,指的是商品價格上漲非由強勁需求帶動,而是供給面吃緊所致。該經濟學家表示,如果是供應吃緊推高商品價格,全球經濟成長將是另一番局面,「超級擠壓」造成商品漲價就沒那麼正面。他指出,政治動盪、氣候變遷、綠色能源轉型的投資付之闕如,這類供給面深層的「超級擠壓」因素,仍將在大宗商品持續漲價上扮演關鍵角色。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中東以哈衝突和俄烏戰爭,葉門叛軍打著聲援哈瑪斯的旗號,攻擊來往紅海的商船導致航運中斷,都對全球貿易造成阻礙。另一個加劇「超級擠壓」的因素是氣候變遷,打亂供應鏈及大宗商品供應,農業尤其首當其衝。布洛克斯漢姆還提到,全球追求淨零碳排目標,催化銅、鎳等能源轉型金屬的需求,但對取得這類關鍵礦物的投資不足,導致銅、鋁、鎳供應嚴重吃緊。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去年7月提出的報告,隨著能源加速轉型,未來10年會看到石墨、鈷、銅、鎳、鋰等金屬短缺。
成長續倒退嚕!2024全球經濟「恐迎30年來最疲軟5年」 失業率看升
2024全球經濟前景蒙陰霾,世界銀行最新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料連續第三年放緩,5年成長率將是30年來最糟。此外國際勞工組織(ILO)報告顯示,預估今年全球失業率微升到5.2%。ILO10日發布《2024世界就業與社會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將多出200萬失業人口之下,全球失業率由2023年的5.1%升至5.2%。去年全球失業率降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新低。ILO研究部主任薩曼斯(Richard Samans)表示,今年勞動市場表現預料微幅走下坡,部分歸咎於全球經濟成長減速。ILO報告指出未來2年,中高收入國家就業人口幾乎不見增長,反倒是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國家,維持強勁的就業成長動能。高收入國家尤其令人擔憂,今年就業人口料出現負成長,到2025年也僅見小幅改善。不過在縮小就業缺口率(jobs gap rate)方面,高收入國家優於低收入國家,去年富國就業缺口率8.2%,窮國20.5%。去年高收入國家失業率4.5%是另一項優勢,低於低收入國家的5.7%。世銀9日公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預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持續放緩,自2023年的2.6%滑到2.4%,連續第三年擴張減速。2025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望加速至2.7%,但5年平均成長率,仍比2010年代均值少了近四分之三個百分點。世銀指出,即便去年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威脅展現韌性,但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又在近期帶來新挑戰,大多數經濟體今明兩年的擴張速度,將比前面十年還慢。世銀副首席經濟學家科斯(Ayhan Kose)提到,倘若俄烏戰爭及中東衝突升高,恐嚴重衝擊能源價格,進而影響通膨和經濟成長。世銀警告要是不「大幅修正路線」,2020年代將淪落為「白費機會的十年」。分區域來看,今年北美、歐洲、中亞及亞太地區成長最為疲軟,主要受中國經濟放緩拖累。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拜基期低所賜略有改善,中東與非洲地區明顯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