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
」 升息 GDP 通膨 美元聯準會將啟動新一輪降息潮 「這類股」已悄悄登上美股熱門首選
隨着聯準會貨幣政策即將從收緊轉向寬鬆,在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利率迎來下降、新一輪的流動性寬鬆週期即將到來,哪種資產有望迎來投資機會?隨着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下降至大約3.8%。這一變化使公用事業股票的分紅收益相對更具吸引力,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在低利率環境下的替代性投資選擇。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公用事業精選行業指數有明顯的負相關,而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逐步下降,也爲公用事業股的上漲奠定了基礎。而今年來,公共事業類股已悄悄成爲美股最熱門的選股。公用事業類股是由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公司組成的,這些服務通常包括電力、天然氣、水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由於公用事業公司的業務穩定且具備防禦性特點,公用事業類股在市場波動時往往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性,因此被視爲避險類股。截至今(28)日, 公用事業精選行業指數ETF-SPDR (XLU US)今年內漲幅已近22%,跑贏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同樣跑贏市場寵兒科技行業精選指數(XLK US)。而更爲關鍵的是,與那些價格昂貴的科技巨頭如輝達、微軟和谷歌等相比,投資者現在有機會以相對較低的成本進入公共事業板塊,從而參與到人工智能技術革命中,這無疑爲尋求價值投資的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遇。
2024年經濟雖「美中不足」 台經院:台灣GDP有望破3%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11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兩個月下滑,服務業與營建業轉為上揚。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儘管美中兩大經濟體前景不明,但全球貨幣基金(IMF)預測,明年全球貿易成長可望年成長3.5%,帶動國內出口及投資,預估台灣全年GDP會超過3%,經濟成長率重回全球平均之上。製造業廠商認為11月景氣為「好」比率為15.2%,月增0.4個百分點,「壞」的比率為 29.1%,月減4.2個百分點。報告提到,在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上,全球經濟復甦腳步遲緩,加上中國石化產能擴大,石化原料供過於求格局難以扭轉,加上兩岸貿易關係惡化,不利相關產品出口表現,故有六成左右的化學工業業者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儘管在半導體供應鏈庫存逐漸回歸正常,有助提升供應鏈客戶訂單意願,然全球經濟成長力道仍處於低度成長態勢,將影響下游終端需求復甦表現,故仍有一半比例以上的電子機械業者持平看待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看好比例減少、看壞增加,可能是因近期爆發紅海危機,衝擊全球貨運供應鏈,以及擔憂明年美國金融緊縮等問題。由於美國和中國兩大經濟體,預計明年GDP都會比今年下滑,孫明德表示,美國明年「保1」堪慮,因利率過高,房貸利率高達7%,民眾負債高,政府財務吃緊,造成明年整體消費恐下滑。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舊低迷,且製造業持續緊縮,外銷出口也無起色,除非不動產跟外銷回到正常水準,明年GDP恐難保5。所以孫明德認為,明年的經濟依舊「美中不足」,廠商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歐洲、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地區。不過綜觀整體經濟情勢,張建一表示,主要國際機構預測明年全球貿易量成長,有利於台灣出口,進而帶動生產、投資表現,加上今年基期較低,明年經濟成長還是會比今年好。對於近期中國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張建一表示,這些產品占台灣出口比重很低,加上中國過去頻頻放風聲,所以雖然中國可能會有下一波舉動,但業界多有預期,事前會做調整,讓影響相對減低。
央行下修今年GDP至1.4% 明年上修至3.12%
中央銀行14日召開年終理監事會,對明年經濟成長率(GDP)及物價(CPI)年增率預測出爐,2023年GDP預估下修至1.4%,比主計總處預估值少0.02百分點,明年GDP上修至3.12%,比主計總處預估少0.23百分點。今年CPI收復「2%警戒線」,明年CPI與核心CPI為1.89%及1.83%,低於日韓。為何今降明升?央行總裁楊金龍解釋,其實調整幅度不大,跟9月時僅差了一點,像是原本預估今年GDP可保二,但後來慢慢調降,變成這次的1.4%,主要是廠商存貨調整不如預期、去庫存得比較慢,且全球貨幣政策緊縮效果自去年第3季開始發酵,也影響復甦速度。楊金龍表示,疫情後,國內經濟基本不錯的,一是防疫做得好;二是生產未受到影響,相較於美國塞港嚴重、物流出問題,國內並沒有這種情況,儘管蛋價上漲,但這也是全球大規模禽流感導致;三是物價控制得宜,實施供給面措施等跟其他國家不同。楊金龍表示,明年全球出口量增加,並推升國內投資,加上維持消費動能,還有今年的低基期因素,帶動經濟成長率上揚,「經濟有復甦的跡象」,他也對明年經濟有信心,「總覺得台灣很穩健」,期許「大家共好」。物價方面,楊金龍坦言,這幾年造成通膨的因素複雜,有其特殊性,也增加預測難度,「大部分央行預測失準」;加上疫情間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史無前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與財政激勵措施,疫後卻快速大幅度緊縮貨幣,藉此因應持續高通膨壓力。楊金龍表示,今年CPI多次上修,主要是因為疫情過後,娛樂服務價格高漲,且僵固性超乎預期,觀察全球各國的CPI預測值,明年只有台灣CPI低於2%,其他國家都超過2%,鄰近的日韓甚至來到2.5%,儘管日本情況有所改變,但其CPI和核心CPI仍高於其他國家。
景氣低檔盤旋…國發會公布藍燈 「連9藍」追平金融海嘯紀錄
近期景氣對策信號變化景氣低檔盤旋,國發會昨日公布7月景氣燈號,連續9個月出現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追平金融海嘯紀錄,但綜合判斷分數走揚,景氣領先指標、景氣同時指標也傳出好消息,距離黃藍燈的分數區間下緣17分,更只剩2分的差距。國發會指出,景氣雖仍處低緩狀態,落底訊號浮現,尤其第4季出口好轉,變燈機率相當高。景氣燈號連9藍,表示景氣低迷,已追平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景氣連9顆藍燈紀錄。觀察7月景氣燈號的9項構成項目,股價指數由綠燈轉呈黃紅燈,貨幣總計數M1B由藍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各加1分,其餘7項燈號不變。國發會表示,7月台股交易熱絡帶動金融面指標回升,勞動市場維持穩定,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持續成長。惟全球終端需求偏弱,生產面、貿易面指標續呈低迷,但受惠AI與雲端資料服務需求增加,跌幅已見收斂,製造業廠商信心亦較上月改善。國發會經濟處副處長邱秋瑩指出,主要機構預測,第4季出口可望轉正,這是經濟成長恢復動能的重要關鍵,且從景氣領先指標跌幅縮小、景氣同時指標則回升,累計升幅持續擴大,構成項目指標也普遍好轉,顯示國內景氣已出現落底跡象,第4季有機會亮黃藍燈。邱秋瑩解釋,以前負面事件衝擊,帶來的是普遍性影響,各行各業同步受惠或受創,「之前可能大家同步大好或大壞,現在情況有些不同」,疫情期間製造業頗具韌性、表現穩健,服務業受創頗深,但疫後服務業穩步復甦,製造業卻受全球需求疲弱影響甚大。國發會強調,國內經濟將逐漸脫離低緩、逐季好轉,只是全球貨幣政策動向及地緣政治情勢發展,仍須留意,尤其下半年隨AI等新興應用推展、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來臨,出口動能可望進一步改善。內需方面,國發會認為,台商回台與綠能投資持續進行,加上淨零與數位轉型趨勢可望吸引企業相關投資,政府亦加速公共建設計畫進度,均有助支撐投資。消費方面,隨著疫後國人消費及旅遊需求提升,以及政府鼓勵節能消費與通勤月票等措施,有助於激勵消費。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發布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67.51點,中止連三升走勢,下降最多為投資股市時機。執行長吳大任說,CCI總指數下跌不顯著是因拉抬台股的AI概念股過熱,但長期還是反映基本面,對台股不可能一直樂觀。
「不溯往」全台預售下車潮減6.6% 2023上半年「量縮價盤整」
「平均地權條例」今年初定調預售屋轉售「不溯及既往」,讓去年投機客出現的下車潮有趨緩跡象,根據永慶房屋統計,今年3月全台預售轉售量較修法前減少6.6%,其中高雄減幅最大,達12.3%。政府整頓預售屋投機炒作,去年起醞釀未來預售屋將不得轉售,今年1月初通過「平均地權條例」的修法,確定調「不溯及既往」,讓原本爆發的投資客拋售潮趨緩。統計今年3月全台預售屋轉售量,較去年12月減緩6.6%,整體預售量減少1500件左右,若再進一步觀察七大都會區預售轉售量變化,台北、新北、桃園減幅均在5%內,高雄則減幅最大,達12.3%。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說明,「平均地權條例」定調「不溯及既往」,讓預售屋下車潮已出現緩和的跡象,而預售屋交易也出現變化,統計今年預售屋交易件數與總銷,全台衰退達5成,其中北市、台中、高雄交易衰退皆超過6成。隨著政策5月上路,未來這個話題會持續淡化。葉凌棋表示,全球貨幣緊縮、經濟展望下修、兩岸關係不確定性大,預估2023年第一季交易量約6.1至6.4萬棟之間,較2022年同期減少24%至28%左右,目前觀察1、2月整體量縮幅度最大的則在新竹,下滑4成多,「雖大幅度的量縮,但是價格卻是持平、漲幅收斂。」交易量縮幅度之大,也讓葉凌棋以「超乎預期」形容。據歷史資料,自1999年以來共出現5次第一季量縮幅度超過2成的紀錄,分別是2000年受到網路泡沫衝擊,較2019年同期減29.6%,以及2009年金融海嘯,年減24.0%、2012年因奢侈稅上路與選戰緊繃的總統大選影響,交易量較前一年同期減38.9%,以及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讓交易量年減32.7%,再來就是今年明顯量縮,「年減幅可能創下史上第4大、史上第三低量,買氣明顯降溫。」葉凌棋指出,民眾普遍期待房價走跌,但觀察2023Q1房價由跌轉趨盤整中,在看跌的狀況下,民眾購屋態度轉趨觀望,影響房市交易量能,預估2023年上半年房市交易量約13.2~14.0萬棟左右,較2022年同期相比年減18%至23%之間。此外,房市政策將上路、投機退場,房市回歸供需基本面,房市交易量縮已確立,但通膨持續上升讓價格處於盤整階段,葉凌棋預期「量縮價盤整」將是2023上半年房市主調。
日圓猛貶「爽到旅外日人」 28歲櫻花妹加拿大打工渡假月薪翻一倍
受到美國狂升息影響,美元獨強,全球貨幣競貶,其中日圓兌美元匯率更是在19日跌至149元,創下32年來最低點,而日圓猛貶不只讓赴日旅客開心不已,也讓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受惠,日媒便採訪到一名在美國邁阿密創業的壽司師傅,受益於日圓貶值,他在首年就達到年收7000萬至8000萬日圓目標;另外還有一名在加拿打工渡假的28歲女子,同樣受因於日幣貶值,她如今的月薪是過去在日本的2倍之多。日圓貶值議題受到關注,「朝日新聞台」近日採訪了2位於海外打拚的日本民眾,首先是一名叫友美的28歲女子,她表示自己因為想在海外工作,因此選擇到加拿大一間日本餐廳打工渡假,一週5天、每天工作8小時,結果拿到薪資單時嚇了一大跳。友美表示,自己原本在日本工作時薪水大約是每個月20萬日幣(約新台幣4.3萬元),結果她到加拿大後,第一個月的薪資就達到43萬日圓(約新台幣9.3萬),足足超過在日本的2倍。她表示加拿大基本薪資本來就高,加上日圓貶值影響,讓她打工渡假的薪水較原先在日本時高出許多,而她既使每個月出遠門旅遊,還是可以在半年內存到將近50萬日圓積蓄(約新台幣10.8萬)。「朝日新聞」也同時採訪到一名在美國邁阿密創業的37歲壽司師傅田中康博,他稱自己10年前在東京銀座一家壽司店接受培訓時,生活非常辛苦,當時年收約300萬日圓,打拚7年後他將存下資金用來創業,如今他在日圓貶值的情況下,年收入更是創下驚人的7000至8000萬日圓,只用了一年就達到當初立下的年收5000萬目標。
台幣重貶很匯賺3/銀行「美元定存」4%搶客激戰 半年以下短期專案最受捧場
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快速升息導致美元強勢,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從27元貶值到31.9元,貶幅16%。CTWANT調查,「美元定存」成了理財社群熱議話題,多家銀行趁勢推出商品,利率最高還超過4%,就連37歲的理財部落客直雲也贖回債券,將百萬資金改作美元定存。CTWANT訪查,多家銀行表示,近期市場對美元定存討論熱絡,各家銀行美元利率隨著FED持續升息而調升,美元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破3%,確實有許多民眾上網或臨櫃方式,將部份美元資產轉做定存,且多選擇短期方案,像是一個月、三個月或半年期,使美元定存餘額逐步提升。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資深副總經理劉熾原表示,FED以快速升息抗通膨,持續拉大與其他國家間的利率差距,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美元,支持美元看回不回的強勢,加上近期美國財長葉倫表示,強勢美元是全球貨幣政策分歧的「合理結果」,而美元價值應由市場決定,等同為美元升勢背書,短期內不易有變化。這波美元定存瘋潮中,理財部落客直雲也入群。他表示,2022年1月6日,以90.09美元的淨值買入高特利公司債券,建立美元資產部位,等到4月7日,他看到報酬率來到負10.09%,遂以80.27美元的淨值賣出債券。理財部落客直雲認賠贖回債券,將資金改作美元定存。(圖/黃鵬杰攝)「10月7日當天,我去看這檔高特利公司債券的最新淨值,只剩下60.67 美元,報酬率為負32.65%」「也就是說,如果我當初沒有認賠出場,那將會由負10.09%變成負32.65%,顯示當初停損是正確的決定」直雲說。直雲提到,這些美金是幾年前在渣打銀開戶買進的,約在30元左右,「兩個月前,我把債券贖回的資金,全部放入渣打銀做美金定存,因為預期美國可能再升息,所以都只有做半年期的美金定存,年利率3.2%,如果是渣打銀舊客戶大約有3.4%」。對於手上沒有美元資產的民眾,現在還可以跟進作美元定存?劉熾原說,現階段民眾因投資、購買美元保單或國外旅遊的需求,若手上沒有美元的話,建議美元可採用分批換匯方式使平均成本降低,避免因匯率過度波動增加換匯成本。由於年底前美國升息路徑大致底定,政策不確定性降低,有利後續盤勢回穩,惟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高,第四季較可能出現高波動與反覆測底走勢,因此劉熾原建議,「在資產配置上,可採取外幣、基金、固定收益、保險等多元工具平衡配置」,「此外,還要考量換回新台幣時可能產生的匯兌風險。」
Fed鷹式升息決策鬆動? 分析師:市場動盪成全球央行新苦惱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美國聯準會(Fed)決策官員對於應多快提高利率到目標頂峰,開始出現不同看法,部分官員認為長期通膨預期仍低,主張利率在走向頂峰的過程中,應小心為上。Fed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9月30日強調仍須緊縮貨幣政策,並應避免過早扭轉,但她對升息速度展現較審慎的態度,強調緊縮政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抑制經濟的效果,暗示Fed從現在起應該更有耐心。Fed注意到額外負面衝擊的出現可能加劇金融脆弱性。她說,高通膨以及利率的持續走高凸顯出、關注貨幣政策金融穩定考量的重要性,隨著全球貨幣政策的緊縮,評估跨境交互影響所引發的金融脆弱性顯得非常重要。布蘭納德指出,金融條件緊縮的完整效應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不同產業發揮效果、進而壓低通膨,貨幣政策必須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在偏緊狀態、才有可能讓通膨回到目標水準,基於這些因素、Fed將致力避免過早撤回緊縮貨幣政策。不過,Fed也意識到,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風險將變得更加雙向。據彭博社報導,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9月29日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Fed沒有理由放慢升息速度、仍需透過升息來抑制通膨。不過,梅斯特也指出,市場運作非常重要,市場失靈意味著、央行將無法達成任何貨幣政策目標,依據未來一年通膨預期所得出的實質利率並須呈現正值並維持一段時間。值得注意的是,Fed官員的爭議只在於升息速度,無任何官員提到利率在達到高峰後,就應快速回降,布蘭納德也說應維持高利率更長一段時間。美國8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加速上升,凸顯通膨壓力還沒減輕,而本週五(7 日)將公布9月非農就業新增人數,預計勞動市場依然蓬勃發展,將加重Fed繼續升息的壓力。專業分析師指出,市場動盪已取代通膨,成為全球央行的最大風險,提高了Fed調整政策步調的機率。分析師也認為,近來美國債市劇烈震盪,若流動性壓力擴大,Fed可能被迫提前暫停縮減資產負債表。
美元強彈20年新高 全球貨幣保衛戰失守
聯準會(FED)宣布再次升息3碼,美元週三(21日)飆升至20年來新高。由於這次聯準會決定符合普遍預期,美元漲幅較小,不過專業分析師預估,美國利率將長時間走高,這一趨勢仍對美元造成影響。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沒有無痛的方式來降低通膨,將繼續堅持目前升息步調,他也知道聯準會的行動恐致經濟成長放緩、失業率上升。消息一出,美元指數創下20年新高、至111.63點,終場上漲0.7%,收報110.97點。資深外匯策略師表示,美元短期內將維持強勢,但美元已明顯被高估。自今年初來,美元指數已飆升近16%。而美元指數的最大組成部分歐元跌至20年低點,觸及0.9810美元。與其他貨幣相比,美元對日圓的匯率最高升至144.695日圓,終場交易價格為143.98日圓,當日上漲0.2%;英鎊則跌至1.1237美元的37年新低,最後交易價格為1.1272美元,下跌近1%。與此同時,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丁(Putin)決定為烏克蘭衝突調動更多軍隊,刺激美元上漲。專業分析師指出,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支撐了美元做為避風港的地位,而發達國家的替代品卻很少,他認為美元修正的時機即將到來,但要看到美元熊市還需要一點耐心。但要擔心的是,面對美元無情飆升,中、日和歐洲決策者的貨幣保衛戰基本上宣告失敗,上週美元兌人民幣突破關鍵破口,自2020年以來首次超過1美元兌7人民幣。美元的升值也讓美國人的購買力達到創紀錄水平,其他地區卻面臨美元升值的壓力。舉例來說,新興市場和公司所借美元債務的償付成本升高,以美元計價的關鍵進口食品和燃料更加昂貴,令第二、三世界國家的痛苦加劇,即使大宗商品價格從高位回落也無濟於事。
Fed強力升息、美元指數急漲!專家:港幣之外亞幣無一倖免
由於美國8月CPI年增率超乎市場預期,聯準會(Fed)也決定於9月再次升息3碼,且鷹派預期年底的基準利率至少會調升到4.4%,這也導致美元指數狂飆,創20多年來新高,美元22日兌全球貨幣也應聲急漲,包括歐元、英鎊、加幣、澳幣、紐元、印度盧比、印尼盾、泰銖、馬來西亞令吉、菲律賓披索、新加坡元、新台幣、韓圜及日圓等,都貶至多年來低點。Fed如外界預期,於當地時間21日決定第3度升息3碼,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發表的談話中也強調,Fed會保持激進的緊縮政策,除此之外,經濟軟著陸的希望還會愈來愈渺茫,經濟情勢將朝向「更鷹、更痛苦、更艱辛」的方向前進,不但會大幅調降今年美國GDP的增長預估,還會調高明年失業率的預期數字,會後利率點狀圖也呼應了鮑威爾的談話內容,預計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來到4.4%、2023年則會高達4.6%,直到2024年才會降至3.9%。美國強力升息的舉措,以及激進收緊貨幣政策的心理預期,導致美元指數22日盤中勁揚1%至111.695,繼續刷新20年新高。多個非美元主要貨幣也在當天全線崩跌。歐元貶值0.3%至0.9810美元,為20年新低,英鎊貶0.4%,報1.1223美元,是37年來新低,加幣貶至2020年7月來最低,紐元跌到0.5831美元,澳幣降至0.6611美元,3者都創下2020年來新低。其中日本央行因為國內的通膨壓力較不明顯,升息又會增加日本國債的主要持有者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償債壓力,因此仍然維持政策利率在-0.1%、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左右,符合市場預期。但這持續拉大美日兩國的利差,導致外資過度流出,日元隨後也持續下挫,一度貶破145心理關卡,為1998年8月以來首次。此外,國內溫和通膨的中國也持續降息,導致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1關口,最低報7.1017,續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韓圜更貶破1,400韓圜大關,為13年半以來首見,尤其今年來已累計重貶逾15%,促使當局決定採取聯合因應措施,揚言積極因應匯市的投機行為,以穩定匯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應聲貶破31.5、31.6元關卡,早上最低來到31.606元,重貶1.66角,創2019年8月以來新低。新興市場貨幣方面,印度盧比也跌至1美元兌80.2875盧比的新低;印尼盾則跌至1美元兌15,040印尼盾,為2020年以來最低。除此之外,菲律賓披索匯價也再創新低,一度貶0.5%至58.28披索,對此經濟學家預估菲國央行將升息2碼至4.25%,但馬尼拉SecurityBank的首席經濟學家Dan Roces表示,以披索的貶勢來看,央行若升息3碼他也不會意外。東南亞貨幣方面,泰銖、馬來西亞令吉、新加坡元也都全線走弱,RBC市場公司亞洲外匯策略部門主管Alvin Tan指出,除了匯率緊釘美元的港幣之外,沒有亞幣能倖免於美元升息的傷害。尤其韓圜更是亞幣中的最大輸家。今年以來截至9月初的央行資料換算顯示,亞幣中跌幅最深的貨幣依序是:日圓、韓圜、菲律賓披索、新台幣、泰銖、人民幣、馬來西亞令吉、印尼盾、新加坡元、越南盾。
2023年全球經濟恐衰退 世銀:GDP增長將放緩至0.5%
世界銀行在官網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表示,隨著世界多國央行同時加息以應對通膨,可能會在2023年走向全球衰退,屆時全球GDP增長將放緩至0.5%,人均GDP則收縮0.4%。同時,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將出現一系列金融危機,並對其造成持久傷害。澎湃新聞報導,世銀發布題為《伴隨著加息,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上升》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幾乎都在加息,這種同步性在過去50年沒有看到過,而且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報導坦言,目前預期的加息軌跡和其他政策行動可能不足以使全球通膨回落到大流行之前水準。投資者預計,到2023年,各國央行將全球貨幣政策利率提高至近4%,比2021年的平均水準高出2個百分點以上。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坦言,全球增長正在急劇放緩,隨著更多國家陷入衰退,可能會進一步放緩;「這些趨勢將持續下去,對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的人民造成毀滅性的長期後果。」研究報告發現,除非供應中斷問題和勞動力市場壓力問題消退,否則這些加息可能會使2023年全球核心通膨率(不包括能源)保持在5%左右,幾乎是大流行前五年平均水準的兩倍。根據該報告的模型,為將全球通膨率降至與其目標一致的水準,各國央行可能需要將利率再提高2個百分點。如果再伴隨相關市場壓力,屆時,全球GDP增長將在2023年放緩至0.5%,人均GDP則收縮0.4%,符合全球衰退技術定義。馬爾帕斯呼籲,為實現低通膨率、貨幣穩定和更快的增長,政策制定者可以將重點從減少消費轉向提高生產。政策應尋求產生額外投資並改善生產力和資本配置,這對增長和減貧至關重要。不過,報導稱,上述研究報告依據以往幾次全球衰退來分析近期經濟活動演變,並推測2022至2024年情況。現在正在發生的經濟放緩通常需要通過逆周期的政策來支持經濟。然而,通膨威脅和有限的財政空間正促使許多國家的決策者在全球經濟急劇放緩之際撤回政策支持。
獵地桃園王2/蔡宗翰領軍國壽鎖焦不動產 十年豪砸500億堪稱桃園王
在大型商辦及不動產開發商口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有另一稱號,就是「桃園王」。CTWANT記者盤整,國泰人壽近十年來獵地買樓成績單,光是在桃園購地及參與高鐵桃園站BOT權利金,已投入逾258億元,若再加上土地開發金200億元,即近500億元。以國泰人壽去年四月公布年報中,可知約握有5千億現金,相對近年投入桃園500億元約莫占一成的規模,可說是「重押」!為何國泰人壽鍾情桃園?「Joseph(霖園集團第三代蔡宗翰)愈加看好全國最高出生率的桃園,人口紅利帶來的長期發展商機,只要桃園有適合的素地、倉儲、商辦大樓要出售,國壽就是會積極搶購。」一名金融同業主管說。翻開國泰人壽年報,46歲的蔡宗翰,擔任國壽董事近17年來,國壽投資不動產腳步逐步加速與增量,從南到北,台南、嘉義、台中、新竹到桃園、台北市,著重市區精華地段之外,尤其著墨高鐵、台鐵、桃園機場捷運沿線周邊土地與商辦大樓等。世邦魏理仕董事、資本市場部主管林敬超分析,國壽投資不動產策略中,會先洽談租客合約後買地,即可達到長期穩定收取租金效益。圖為與永聯物流合作的楊梅園區。(圖/翻攝永聯物流開發臉書)2012年,國壽以逾43億元權利金拿下高鐵桃園站產專區逾10萬坪土地的BOT案後,更是主力鎖焦桃園。隔年起,一出手就是超過10億元等級雙位數金額做倉儲,出租給永聯物流大園、楊梅物流區,在桃園站周邊蓋IT資訊大樓,買進市區商辦大樓,擴展至大溪、蘆竹等共七區,持續累積工業、商業用地與標的之外,2020年豪砸46.8億元買進桃園八德「廣豐新天地」百貨商場。完全印證國壽不僅搭上網購進出貨高需求,還有新移民至桃園買房成家立業的成長戶數,所帶來的旺盛市場商機。一名金融業資深主管說,「十年前,保險界許多金控大股東,既羨煞又後悔地說,未能像國泰人壽投標桃園高鐵站特定區6.62萬坪招商案。」近二年疫情攪局,觀光服務業經營辛苦,交通部再度招商,大部分金融業觀望不敢出手,只有國泰人壽展現獵地決心。「受到全球貨幣寬鬆、低利率及台股、美股投資旋風襲捲年輕世代,挹注的交易手續費、海外投資獲利等,讓金融本業業績創歷史新高大豐收,也能彌補轉投資觀光旅館等營收暫歇停滯動能。」一名長期觀察金融家族不動產投資動向的地產專家說,國泰人壽獵地底氣十足。霖園集團蔡宗諺、蔡宗翰與蔡宗憲堂兄弟,於三年前「國泰萬怡酒店」開幕時同台亮相,傳遞出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的雙軌接班計畫。(圖/報系資料照)更給力的是,蔡宗翰已就接班位置。46歲長子蔡宗翰於2005年5月起,進入國泰人壽董事會擔任董事,2011年6月再擔任國泰世華銀行董事,2016年起出任國泰世華銀副董事長至今第二任。蔡宏圖則在2017年卸下國壽與國泰世華銀董事長,分別由非「蔡姓」的黃調貴與郭明鑑接任董座,與蔡宗翰聯手拿下高鐵桃園站產專區BOT案的國壽總經理熊明河,升任為國壽副董事長。進入霖園集團的蔡家第三代,除了蔡宏圖的長子蔡宗翰外,次子蔡宗憲現任國泰產險董事、神坊資訊副董事長與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蔡宏圖的哥哥蔡政達擔任國泰金控董事,其長子蔡宗諺於2006年進入國壽擔任董事迄今,並出任國泰建設資深副總、國泰健康管理顧問副董等,次子蔡宗男為國泰人壽副總。2019年3月,台北市規模最大都更建築「國泰萬怡酒店」和「國泰民生建國大樓」開幕時,蔡宗諺、蔡宗男、蔡宗翰、蔡宗憲共同出席,這不但是國泰與連鎖飯店萬豪國際酒店集團合作的處女作,也展現第三代有志一同將國泰建設轉型為控股集團,邁向商業不動產開發。「小老闆(蔡宗翰)雖然現在比較少出席不動產投資案決策會議,但他會就有興趣標的給『我要』指示,信任團隊所做的市場研究行情與執行力。」一名金融圈資深主管透露說。這位11兆資產的霖園集團準接班人,不只是地產「桃園王」。
農曆春節加上打炒房 七大都會區1月房市交易冷卻月減19%
永慶房產集團表示,七大都會區1月房市交易量表現,北市量縮10%,新北減少21%、桃園量縮26%、新竹縣市減13%、台中量縮20%、台南減少12%、高雄量縮22%,市場買氣稍見冷卻,相較於上個月交易量較去年減少19%。永慶房產據內部交易統計顯示七大都會區房市,1月適逢農曆春節,加上政府「打炒房」政策效應發酵,部分民眾購屋態度轉趨觀望,反應在市場買氣上明顯冷卻,其中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量縮都達到二成以上水準。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的農曆春節正好落在1月底、2月初,讓1月房市交易天數減少3天,工作日減少影響房市量能,加上年前民眾趕買年貨、大掃除,看屋、購屋腳步放緩,影響房市整體交易狀況。此外,政府持續積極打炒房,自12月央行實施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而內政部也通過五大措施抑制房市炒作,讓民眾購屋態度轉趨觀望,放緩看屋腳步,延後看屋、購屋時程,讓1月交易量較去年12月量縮近二成。陳金萍分析,1月看屋量較12月略為下滑,且付斡量有減少的跡象,顯示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對於出價明顯保守,考慮期拉長,買賣雙方對價格認知不易形成共識,交易量能略受衝擊。不過,預期春節假期後回歸日常生活節奏,房市回歸市場供需,只要買賣雙方價格產生共識,房市買氣可望逐步回籠,今年第一季房市仍可期待。去年台台灣在全球貨幣寬鬆與低利環境,推升房市交易熱度,讓2021年交易量達34.8萬棟,創下八年新高,今年在國內產業出口強勁及民間消費動能恢復,即使疫情衝擊仍有相當經濟動能,今年在資金潮、台商回流、民間投資等利多不變下,將支撐房市動能。
2022黑天鵝2/升息腳步首要抗通膨 台新銀副總莊明書:可多注意這三大族群
美國聯準會FOMC會議記錄暗示今年可能會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引發美股一陣騷動,對此台新銀行信託事業處投資策略部副總莊明書表示,「今年全球貨幣政策可能較為緊縮,但整體來說,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比較低,因此投資人操作策略要注意,如何對抗通膨及抵銷其影響,其次升息過程中對大型股較有利。」莊明書指出,回顧全球經濟此波上漲,因為景氣不好加上疫情的狀況,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降息跟QE(Quantitativeeasing,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資金水龍頭不斷地開,所以造就股市、債市一片榮景。但雖然疫情影響仍在,但整體失業率很低,在就業環境狀況好下,各國開始擔心物價上漲,也擔心股價、本益比過高,太過投機性。隨著升息的腳步,大型股的表現將會強者恆強,相對地,對中小型股票較為不利。(圖/新華社)「過去的金融市場是靠貨幣政策來創新高,但所謂的縮減資產負債表,就不只是關水龍頭而已,還會拔掉水塞,如此一來不僅市場熱度會下降,整體市場波動也會比較大。」莊明書說。那麼投資人要怎麼做?莊明書認為,雖然今年將會有比較緊縮的貨幣政策,但不要忘記,今年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比較低。去年美股中的飆股可漲29%,但今年很可能只漲8%。若換成平衡式基金的概念來想,投資人不妨有股有債。莊明書指出,今年受先要注意的變數是通膨。在通膨的環境下,首先受惠的族群是靠利息賺錢的金融股,因為利差變大了,獲利也可上升,像銀行類股也是防禦通膨型的,另一方面金融股目前本益比也不高,也具有一定投資價值。其次要注意的是通膨直接的產生者,就是油價、能源、原物料族群。這些族群雖然有上漲,但目前股價還好,本益比還是偏低,不像科技類股那樣高,因此也具有投資價值。第三則是具有通膨邊際效益的,這部分就是房地產或是收租相關的標的,像是REITs,租金會隨著物價而調整,也可有效對抗通膨的負面效益。莊明書表示,由於聯準會今年可能提前縮表,隨著升息的腳步,市場資金水位會不斷下降,再加上縮表,就是水缸裡面的水會慢慢漏出,這時候,大型股的表現將會強者恆強。近期也可發現市場資金逐漸往大型股集中,修正多集中在中小型股票上,對中小型股票不利,也不會像去年、前年那樣活潑。為了避免通膨持續惡化,外界預估聯準會今年可能升息4次,更可能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圖/新華社、聯準會提供)2022年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不像過去這樣大,莊明書強調:「這時候操作策略很重要。由於指數波動轉劇,價格也不便宜,因此將以賺差價為主,在8~10%的波動區間內,逢回加碼、逢高停利的來回操作。」「過去美股好股票可以長抱,但今年抱越久不一定賺越多。」對於今年上下半年的看法,莊明書提醒投資人,「根據過去的經驗,在第一次縮減購債,以及第一次升息時,市場會有比較大的反應,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波動會比較大,也許下半年會比較有機會,但投資人也不要過度期待。」
陸股經歷「政策風險」激烈修正後 法人:投資人可以這麼做
中國近期實施一系列監管政策,包括對醫藥、地產、教育、網路科技等類股進行整頓,相關標的急跌修正後陸續展開反彈。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表示,陸股歷經激烈修正後,再大跌的機率降低,而監管政策皆朝共同富裕目標推薦,有助中國長線財富結構調整,目前全球貨幣環境仍處寬鬆,整體大中華市場仍處相對低檔,建議採取定期定額策略佈局大中華基金。盧正穎說明,今年對於大中華市場主要的影響來自,中美貿易局面的變化、總體經濟的下行及第三季監管政策的執行等,若以近期政策面的影響評估,長期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的環境是好的,不過短線雖造成股市較大的動盪,但同時也提供長線投資人一個低檔進場的機會。今年以來大中華基金表現。(圖/永豐投信提供)盧正穎指出,習近平在近期會議提及,擴大中等收入族群比重,中國「共同富裕」目標並不是非自願的重新分配人們現有的財富,與過往的共產主義並不相同,中國政府喊出「第三次財富重分配」,也帶動企業自願性捐贈,如騰訊啟動的「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宣布出資500億元人民幣扶助低收入者,預料中國政府會將由經濟成長轉向經濟分配,並且透過加強監管來反制大型企業壟斷市場的財富不均。針對中國近期厲行的監管風波,盧正穎認為再度讓投資人意識:「政策風險」與「政策紅利」是投資中國最重要考量。從中國長期的科技發展和經濟成長重點項目觀察,投資中國的長期主題包括:半導體、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等,這些都不是1年、2年的題材,而是5年、10年以上的重要投資焦點。此外,監管所造成的新經濟題材修正壓力,但這些都還是整體環境消費的主流,修正達一定幅度後,仍是長線資金追蹤的重點。儘管近期監管政策干擾,今年以來大中華基金表現領先族群仍有5%以上的正報酬表現(見附表),大中華不少短、中、長期績效亮眼基金。盧正穎指出,中國十四五政策大力扶植如:新能源、電動車、碳中和等題材,持續受惠於政策利多,是現階段基金配置重點,研判在未來3至6個月,市場逐漸消化政策面干擾因素,大中華股市成長可期,建議把握股價低檔定期定額長線投資。
挺到底!推特CEO要新創兌換比特幣去中心化交易所
知名社群平台twitter創辦人同時也是支付系統公司Square的執行長Jack Dorsey,近日在推特上表示,將建構專為比特幣(BTC)建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讓民眾可以利用法幣直接交換比特幣。上個月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在其支付系統公司Square增設以比特幣為存在意義的部門TBD,28日就在推特上表示將成立去中心化交易所。而Jack Dorsey對於該交易所的期許在於,相比其他加密幣去中心化交易所採用的Uniswap、SushiSwap 或是幣安的 PancakeSwap,都沒有傳統金融的接口,也就是未符合相關防洗錢監管單位的KYC(know your customer)。實際上目前已經有許多交易所、平台,提供信用卡、法幣購買各式加密貨幣,但其中匯率轉換以及手續費都有相當的抽成,且在購買後還需多一道轉換錢包的步驟。而TBD成立的目標就在於,成立平台為全世界的非託管錢包能夠以開放協議、不需任何許可、無需任何額外費用,讓民眾可以透過法幣直接兌換成相同幣值的比特幣。Square的總經理Mike Brock在推特上表示,我們深信比特幣將會成為網路上的原生貨幣,關於TBD會有什麼樣的作為,許多人都有各種猜測,但我們會致力讓加密幣更為去中心化,目的就在建立健全的全球貨幣體系。
2020打炒房!金牛年拚1.31%「地板價」
2020年政府打炒房一波接一波,唯展望2021年房貸市場,銀行業者表示,在全球貨幣寬鬆政策持續下,新承作房貸平均利率維持1.4%以下,銀行為維持與建商關係,整批房貸將受重視,優質客戶還可獲得利率1.31%「地板價」。銀行業者透露,央行去年祭出4大房市管制措施,其中個人部分為「第3戶以上管制」,最高僅能借6成且無寬限期。唯台灣人還款能力強,購屋者雖仍借房貸購屋,原本的舊屋房貸,卻能在短期內還款,借款戶數維持在2戶內,央行的第3戶管制效果逐漸淡化。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穩定、景氣可望復甦,銀行業者認為,受到國際金融巿場影響,房貸仍將維持長期低利。至去年底五大銀行包含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作購屋貸款利率1.356%,業者說,預期今年銀行業的新承作房貸仍低於1.4%,最貴頂多1.45%,銀行很難從房貸獲利,僅希望從房貸出發、吸引優質客戶,帶動其他高利潤業務如財富管理、保險等。2020年管制房市的措施當中,也包含限縮建商的土建融資,最高只能貸6成5,並保留1成待動工興建始得撥貸,銀行與建商關係一度緊張。為了喚回建商的心,加上部分建案陸續交屋,銀行今年會鎖定承作建商整批房貸,使個人房貸持續成長,業者表示,優質客戶甚至還可獲得利率1.31%的「地板價」。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分析,銀行鎖定建商的整批房貸優點是多為新建案,擔保品新、價值較高,若建案地點好的話,對銀行來說更有保障;此外,其建商原都與銀行有往來,銀行較好掌握訊息,並藉此籠絡大群高資產客戶。據知,辦理整批房貸較多銀行包含土銀、合庫、一銀、華銀等。
兩大原因 貨幣戰預測不會開打
過去一年美元貶值令各國央行不惜被美國盯上也要干預匯率,尤其是亞洲國家,使不少投資人擔心全球貨幣戰即將開打,但分析師認為不用擔心,因為缺乏有效措施,美國再怎樣放話也拿其他央行沒輒,況且今年美國經濟成長可望超越中國,屆時匯率問題將迎刃而解。保德信投資管理(PGIM)固定收益首席經濟學家席茲(Nathan Sheets)表示:「各國央行一心想刺激國內經濟及通貨再膨脹,但在需求及利率皆低的情況下,只好從下手。」但拜登上任後誓言立法加速美國製造業發展,使聯邦政府更密切注意各國央行干預匯率的情形。席茲表示:「美國財政部將對干預匯率的國家採取更強硬立場,尤其是長期干預者。」美國財政部去年12月已將越南、瑞士列為匯率操縱國,其他諸如中國、韓國、新加坡、台灣、泰國、印度也被列入觀察名單。但Columbia Threadneedle投資公司利率及貨幣分析師艾爾胡賽尼(Ed Al-Hussainy)認為,無論美國財政部再怎麼強調立場,實際作為依舊有限。他表示:「美國強調要由市場決定美元匯率的口號終究只是口號。」瑞士央行總裁喬丹(Thomas Jordan)揚言就算遭到美國批評,瑞士也要收購外幣來阻擋瑞士法郎升值。艾爾胡賽尼表示:「美國能怎麼辦?制裁瑞士嗎?」對沖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經理人詹恩(Stephen Jen)也認為貨幣戰機率不大,因為美國紓困案規模遠勝其他國家,將推動美國經濟今年大幅成長。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預期,今年美國經濟成長6%,將超越中國表現。屆時便可抵消美元疲軟給美國產業帶來的不利衝擊。
4條件篩出選股 今年這16檔前景很有戲
台股在萬六關卡前劇烈震盪,惟挾著全球貨幣寬鬆、經濟復甦、電子業新商機等利多匯聚,三大法人不畏指數來回波動,合力布局基本面佳及產業景氣無虞的個股,包括聯電、長榮等16檔,2021年的前景很有戲。市場專家篩選的選股條件,包括三大法近五個交易日買超,2020年第四季合併營收年成長,基本面走揚,且見到大戶回補的個股,計有聯電、長榮、鴻海、華邦電、旺宏、百和、南茂、佳世達、中壽、元太、欣興、智原、光罩、全新、華新科、景碩等。以電子股居多。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22日因外資集中減碼台積電的因素,使得外資單日賣超台股達343.52億元,讓開年以來買超台股的金額,收斂至僅92.78億元,不過為半導體產業前景大好,在台股主流趨勢未改變前,內外法人資金仍將以偏多操作為主。依據李學詩、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建議,投資人挑選的個股,仍以2021年法人布局的標的為主旋律,因為法人以中大型權值股居多,面對市場震盪,波動度相對小。外資券商重申買進長榮,因歐美航運同業2021年以來,股價維持上漲態勢,漲幅7%~21%,從各種指標來看,貨櫃海運業前景仍被外資看好,帶動長榮股價跌深反彈,22日大漲9.03%,收在35元。鴻海集團近期在電動車領域布局的企圖心積極,讓電動車產業供應鏈躍為台股盤面重心,由於全球汽車業復甦及電動車前景看俏,全球汽車晶片缺貨,缺貨題材再度推升電動車股價走揚。此外,受惠5G智慧機熱絡,BT載板需求景俏,景碩五成營收來自於BT載板貢獻,隨著2021年擴產一成利多,外資持續布局景碩。欣興則因為HDI製程及ABF載板產能利用率持續拉升,營收維持高檔,法人大舉回補持股,激勵股價重返百元之上,股價收101元,創歷史新高。華邦電、旺宏受惠於第一季NOR Flash合約價上漲5%~10%,漲勢優於市場預期,法人頻頻回補這兩檔股票。李學詩提醒投資人,2月5日台股將封關,短線內資傾向獲利了結,籌碼已見散亂,或融資餘額過高,或技術線型已做頭的中小型題材股等,宜先避開,法人看好個股,則可逢低布局。 (圖/王淑以製)
只是虛胖!人均GDP首度衝破3萬美元 多數基層民眾無感
新台幣強勢奮力推了一把,今年我國人均GDP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最嚴格定義的已開發國家門檻。但學者表示,新台幣強勢是「幕後功臣」,但受疫情衝擊、實體經濟呈現兩極化發展,民眾無實質加薪,「虛胖」的人均GDP對多數基層民眾來說當然「無感」。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自2011年以來、我國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但此後近10年呈緩步上升,2019年還在2萬5941美元的水準,短短2年時間,人均所得輕鬆突破3萬美元大關。主計長朱澤民坦言,國人所得增加,新台幣匯率影響很大,先前經濟預估是以新台幣匯率29元多做設定,但近來新台幣匯率升值,又以匯率28.8元來計算,「影響很大」;朱澤民說,如果哪天新台幣匯率回貶,人均GDP又可能回落至「2字頭」。據主計總處預測顯示,2020年、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54%、3.83%,學者認為,雖台灣受疫情衝擊小,經濟成長為四小龍之首,但2%、3%的成長也不算突飛猛進,若非新台幣匯率走強,台灣要達3萬美元的目標,恐怕還得再等2、3年。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國人平常收入、支出都是以新台幣計價,新台幣升值、美元走弱,在國際市場買進原物料應該有價格優勢;不過,全球貨幣寬鬆、熱錢太多,近來不僅大宗原物料上漲,連鐵、礦、砂都全面漲價,更簡單的說,與過去拿出同樣的資金,買進的數量並沒有因為新台幣升值而增加。吳大任認為,國人的購買能力,不能只單純看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