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
」 川普 關稅 美國 中國 台灣![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96833/sm-335c90625798a81cd8743b5f6b488850.jpg)
美關稅推升避險需求 華爾街:金價連漲7周估三個月內衝破3000美元
黃金價格14 日因投資人獲利了結而跳水下跌逾 1%,但仍保持連續第七周上漲,主要因美國總統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進一步推動避險買盤。COMEX現貨黃金下跌 1.76%,報每盎司 2896.1 美元,創下本輪上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整週仍上漲約 0.8%。金價在11日曾觸及 2942.70 美元高點。由於避險需求強勁,全球投行紛紛上調黃金目標價,認為黃金牛市仍未結束。花旗銀行預計,黃金將在未來三個月內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各國央行也繼續增持黃金,尤其是亞洲國家央行,進一步支撐金價。高盛分析師在最新報告指出,如果關稅進一步升級,市場對黃金的投資需求將持續上升,將進一步強化金價上行的基本支撐。黃金仍是大宗商品市場中交易首選,主要受到結構性如人行購金與週期性像是ETF買盤等因素的驅動。經濟學家希夫(Peter Schiff)表示,拋售黃金將會是巨大錯誤,因為在通膨升溫和經濟不穩定增加的情況下,黃金價格持續看好,有望飆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96763/sm-96fde2c58daade1d9461633b6466ccaa.jpg)
川普大刀4/2砍向進口車 福特CEO:足以在美產業炸出前所未見的大洞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計畫後,又表示最快在4/2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川普內閣官員預計4/1前完成進口關稅研究報告,川普14日表示,汽車關稅實施日期擬在4/2左右,但未透露其他細節。與此同時,川普14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地位委員會」,打算讓美國已經創紀錄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繼續增加。川普2.0政府已宣布一連串貿易行動改造全球貿易關係,並施壓企業把生產線移往美國。川普屢次抱怨,美國汽車出口至外國市場受到不公平的關稅待遇。歐盟對進口汽車徵收10%的關稅,這是美國客車關稅稅率2.5%的4倍之多。不過,美國對利潤高的進口皮卡車徵收25%的關稅。福特汽車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在社群平台X表示:「全面的貿易政策對實現川普強化美國汽車工業的願景,至關重要。」而這些關稅,就足以「在美國產業炸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大洞。」而根據汽車數據情報機構Wards Intelligence資料顯示,不含在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生產的汽車,2024年美國銷售的新車就約有四分之一被歸類為進口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96298/sm-35ae54f628b86bc69b49655efd42e29f.jpg)
川普再控「台灣搶走晶片生意」:不奪回來我們會不高興
為了推動科技業將晶片製造遷移到美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脅對所有外國製造的處理器徵收高達100%的關稅。昨日他再次指控台灣竊取了美國的晶片業務。根據外媒報導,川普13日再次指控「現在,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台灣製造的。幾乎所有東西,只有一小部分在韓國製造。但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台灣製造的。」他指的是總部位於台灣的台積電,該公司為蘋果和Nvidia等頂級科技公司生產尖端晶片。川普間接批評了英特爾(Intel),該公司的部分晶片也來自台積電,「台灣奪走了我們的晶片業務。我們有英特爾,我們有這些表現出色的偉大公司。但這一切都被奪走了。我們希望恢復這項業務。我們希望它回到美國。」川普還說:「如果他們不把它(晶片生意)奪回來,我們不會高興。」目前台積電尚未對川普的關稅計畫發表評論。但在周三,該公司董事會批准額外注資170億美元,用於加強晶片生產,其中一部分將在美國生產。川普13日簽署行政命令,將對所有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加劇了全球貿易戰的可能性。對於關稅將提高消費價格的擔憂,川普表示,「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但長期來看,這將為我們的國家帶來財富。」川普相信企業會將製造業遷移到美國,「如果你在這裡(美國)建設,就不會有任何關稅,我認為這就是未來的趨勢。我認為我們的國家將會充滿就業機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96280/sm-5ddcde74f386089cb202af1b8a2f037a.jpg)
川普公布「對等關稅」計畫!賴清德一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四命令其經濟團隊制定一項計劃,對所有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這是對美國朋友和敵人的新一輪攻擊,加劇了全球貿易戰的可能性。對等關稅並不會立刻實施,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政府團隊的相關規畫4月1日就會交到川普手上。綜合外媒報導,川普表示,「在貿易方面,出於公平考慮,我決定徵收對等關稅,這意味著任何國家對美國徵收的關稅,我們都會向他們徵收,不多也不少。」他補充說道,「我們想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目標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白宮官員稱,這些關稅將避免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即徵收更多客製化的關稅,但他不排除實施全球統一關稅的可能性。川普週一表示,他還在考慮對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徵收單獨的關稅。川普自1月20日上任以來,已宣布從3月12日起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徵收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對來自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暫停徵收30天的關稅。為因應川普的新計畫,總統賴清德今上午9時30分將親上火線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及兩岸、國防、外交等國安團隊,還有財經部會首長,針對川普上月20日上任來一波波的貿易措施,分析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產業競爭優勢應對政策、對台美新關係的戰略做法等。另外,也尋求和美方在半導體、高科技產業更緊密的分工合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6214/sm-58771d164122894a9dc9b3c33888c4ee.jpg)
川普下令回歸塑膠吸管! 台塑四寶全面上揚、南亞漲超半根
川普宣布恢復使用塑膠吸管,為塑化股報佳音,在塑化廠迎來傳統旺季下,今 (13) 日塑化族群紛紛走強,台塑四寶均走紅,其中南亞(1303)漲幅最高漲半根。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拜登政府推動的紙吸管政策。川普過去曾數次公開抱怨紙吸管難用,「這些東西沒用,有時候它們會斷掉或破掉,碰到熱飲,只能撐幾分鐘,或幾秒鐘。」先前他便指出要改革美國能源政策,支持化石燃料的開採,激勵塑化股紛紛走強。台塑日前指出,隨著農曆春節後中國下游加工廠陸續復工,且進入塑料需求傳統旺季,客戶購料意願轉強,預估 2、3 月營收可望逐月成長。部分石化產品包括液碱、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 AN(丙烯腈)等行情看漲。台塑也表示,若海運費因加徵關稅影響全球貿易量而下跌,反而有利公司拓銷東南亞、歐洲、中東及非洲等市場。塑化股今日走強,台塑四寶部分,南亞漲5.64%,收至32.75元;台化(1326)漲6.17%,收28.35元;台塑(1301)上漲5.04%,收至37.45元;台塑化(6505)漲2.63%,收36.95元;台聚(1304)大漲 8.33%,收12.35元;亞聚(1308)漲3.96%,收至14.45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95766/sm-8bfe00c95a85ac124a68ec472497d865.jpg)
內資力挺台股12日早盤漲逾百點 法人估短期內區間整理
美國股市11日漲跌互見、收盤變化不大,讓台股12日開盤以漲65.26點、23449.31點開出後,電子股與傳產、金融各有表現,10點前最高曾到23528.61點,上漲144點,但後續漲勢稍緩。法人表示,近期要關注的美國關稅戰是川普的談判籌碼,台股是否偏空還要看整體AI需求,若無巨變、橫盤機率大,預期未來幾周內會呈現區間整理,利多支撐的中小型股有機會輪動,但大型股建議等川普稅率明朗化再介入。美股前一天四大指數收漲,帶動台股11日回神反彈,由權值電子股、機器人、工業電腦、矽光子類股領銜,最後上漲131點、漲幅0.5%,收在23384.05點,成交值3466億元。12日早盤則以塑膠、油電燃氣、航運、生醫類股相對強勢,漲幅都超過2%。台塑四寶一路走高,10點左右,台塑(1301)漲逾5.5%。電子權值股方面,10點左右,台積電(2330)在平盤1110元之上;鴻海(2317)早盤漲幅縮小,漲0.5元、在179.5元;台達電(2308)漲2元、在404元;廣達(2382)漲1元、在259元。高價股方面,聯發科(2454)漲15元、在1525元,大立光(3008)跌5元、在2710元。美國總統川普周一簽署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與鋁製品的新關稅政策,下一步恐被盯上的歐盟回應稱,若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將祭出報復性關稅,美國投資人也在消化美國聯準會Fed主席的謹慎言論,市場仍擔憂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貿易戰可能升級。美股11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123.24點,或0.28%,收44593.65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70.41點,或0.36%,收19643.86點。S&P 500指數上漲2.06點,或0.034%,收6068.5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70點,或0.053%,收5079.97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95146/sm-c925baac2aeffc7deb3b4b7a86da7fd2.jpg)
台官員赴美談「潛在川普關稅」 郭智輝:希望滿足美能源合作期望
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於8日表示,台灣已派遣官員前往華盛頓,與美方就川普總統可能實施的進口關稅進行磋商,並已做好相關準備。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台灣作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製造商台積電的所在地,其科技產業正面臨美國可能對進口晶片徵收關稅的挑戰。川普總統於7日表示,他計劃在近期宣布對多個經濟體徵收對等關稅,以重塑全球貿易關係,並認為此舉將有利於美國。郭智輝表示,台灣商務部已為可能的關稅政策做好準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當被問及晶片關稅問題時,他表示,台灣已派遣一名副部長及一名副科長前往華盛頓,向美方官員說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立場,但未提供相關官員的身份或進一步細節。郭智輝強調,台灣將「盡可能向川普的團隊闡述台灣晶片產業的重要性」,並重申台灣是美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他補充說,台灣長期與美國企業維持「雙贏」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近年來,台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去年增長83%,達到1114億美元,主要受半導體及高科技產品需求推動。為減少貿易不平衡,郭智輝建議台灣可效法日本,增加美國能源進口,以回應美方關切。川普7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後表示,日本即將開始進口創紀錄數量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郭智輝則表示,台灣希望在能源合作方面能夠滿足美國的期望,目前台灣的主要LNG供應國為澳洲與卡達。此舉是否能緩解美方對台貿易政策的調整,仍有待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4887/sm-f10045c3215010a3ac234b8b37b6f1c9.jpg)
台塑四寶元月合併營收1179億 川普新政好壞參半「不必杞人憂天」
受中國大陸石化產能過剩的傾銷影響,台塑(1301)2024年出現史上首度稅後虧損,而台塑四寶2月7日公布2025年1月的成績單,雖受到農曆春節的開工日減少影響,但四寶合併營收總計1179.98億元,年減3.7%,表現還算穩定,但也不諱言接下來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等不確定因素會影響復甦力道,但不須杞人憂天,預計今年表現會比去年好。台塑四寶在2024年被稱為最悲情的集團股,全年總跌幅超過55%,創下22年新低。2月7日大盤上漲161.67點,但台塑跌1元、收在33.5元,南亞(1303)跌0.8元、收在29.95元,台化(1326)跌0.8元、收在26.1元,台塑化(6505)跌0.55元、收在33.55元。台塑1月合併營收139.8億元,月減15%、年減20.2%;南亞204.58億元,月減12.7%、年增0.3%;台化240.19億元,月減12%、年減14.8%;台塑化595.41億元,月增14.2%、年增5.5%。台塑表示,農曆春節後客戶復工回補庫存,市場買氣增溫,目前多數石化同業因虧損而減產,加上長假後下游客戶復工,預期庫存逐漸去化,將陸續回補庫存,步入季節性需求旺季。雖然川普可能繼續加徵關稅,但對台塑來說,若因關稅戰影響全球貿易量而讓海運費下跌,反而有利趁此拓銷東南亞、歐洲、中東及非洲等市場。南亞表示,中國內部有效需求仍待提升,產量過剩外溢至其他市場的效應預期將更為嚴重,加上美國關稅戰可能引發匯率波動、物價、通膨及影響利率走勢等,都是不確定性因素,影響2025年景氣復甦力道。不過隨著AI應用需求增溫,帶動高階材料銷售成長,且年後補庫需求提升,及部份終端客戶因應美國可能的全面性關稅政策,提前備貨,產銷量成長,營收增加。目前南亞的美國德州廠全能生產,客戶下單動能恢復,加上市場預期川普會加關稅,有利爭取替代進口訂單,預計今年第一季營收持平。中國大陸政府加大刺激消費政策,也有助於塑膠產品需求提升,營運穩定。台化表示,最近觀察大陸的重要經營指標尚屬正向。而美國新政府對貿易逆差的措施,不如選前的激烈,密切觀察中,但也沒有必要杞人憂天,預計3月後會更加樂觀。 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維持穩定,惟輕油價格偏高,加上適逢農曆新年假期,市場觀望長假後下游化學品復甦力道,使輕裂廠毛利難以大幅走強。 產能利用率方面,2月煉油廠預計平均日煉量48.9萬桶,配合3月的年度定檢,第一季平均煉油廠日煉量45.7萬桶,產能利用率85%;輕裂廠因應下游需求不佳,預計第一季平均產能利用率58%。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94217/sm-3b920b65030f6c650701c4aafce1aa62.jpg)
川普祭關稅重拳 北美區經濟損失恐綿延逾2年
儘管川普政府最新宣布延後一個月對加、墨啟動課徵關稅25%,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堅信關稅調整帶來的貿易戰已然啟動,加快推估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緊盯全球貿易戰破壞性的第一幕。牛津經濟研究院4日報告指出,美、加、墨原本為免稅的自由貿易區,一旦加上關稅門檻,三個國家都會同時發生GDP成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利率上升、通膨上升的四項總體經濟影響,即使三方都能重回談判桌,依據牛津的經濟模型推估,也需要2年的時間,也就是2027年經濟成長才可能逐步恢復到常軌。牛津研究團隊指出,加拿大經濟受創將最嚴重,今年第一季至第四季實質GDP將累計下降1.3%,失業率將會從6.7%上升至7.8%,CPI通膨率可能會從2024年12月的1.8%,今年出現一倍以上的年增率,估計達到5.1%。墨西哥部份,GDP基準將降低近3個百分點,今年第四季至2026年第二季之間會進入技術性衰退,2026年全年成長率將降至僅0.3%。川普關稅人出拳,以鄰國為目標,牛津研究團隊認為,以北美自由貿易區三個國家長期貿易互相依賴的程度,川普這一拳也勢必打傷自己,估計美國今年GDP成長將減少0.7個百分點,失業率從4.1%上升至4.5%,未能倖免於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93766/sm-d2a21125e7fe43ec481195e69846ba05.jpg)
扛不住美國壓力 巴拿馬總統宣布:不續簽中國一帶一路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Raúl Mulino)在2日對外表示,在美國的要求下,巴拿馬將不會續簽與中國(China)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協議,甚至暗示可能提前終止。根據《CNN》報導指出,穆利諾同時強調,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不容討論,並提到已在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會面時,向美方清楚說明對此問題的立場。穆利諾表示,希望透過這次訪問能建立新的雙邊關係,爭取更多美國投資,尤其是基礎建設方面的合作。美國國務院(US State Department)也發布會面摘要,當中提及盧比歐向穆利諾和巴拿馬外交部長馬丁內斯阿查(Javier Martínez-Acha)明確表示,美國對中國試圖「控制」運河的疑慮加劇,如果影響到航道中立或運營安全,依據1977年條約,美方有權採取必要措施。據了解,該條約讓美國在移交運河管理權給巴拿馬之後,仍保留在運河營運受到干擾時得以介入的權利。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多次公開表示,想讓美方重新取得這條對全球貿易至關重要的水道,但穆利諾屢次堅稱,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無可動搖。穆利諾表示,巴拿馬當局目前正審計一家與中國相關的碼頭營運公司,該公司隸屬於香港的長江和記實業。其港口部門在全世界多國擁有多座港口,包括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等盟國。穆利諾強調,一旦審計有結果,政府將依法律結論採取必要行動。他同時否認巴拿馬會讓外國勢力染指運河附近設施的營運,重申必須維持對航道的主導權。在移民問題上,穆利諾表示,巴美雙方也討論了「擴大移民遣返包機計畫」,試圖在美方資助下,藉巴拿馬作為轉送站,把無合法居留依據的外國人遣返回原籍國。穆利諾表示,只要美國承擔所有費用,巴拿馬願意協助進行這項措施,而被遣返的人可能來自委內瑞拉(Venezuela)、哥倫比亞(Colombia)或厄瓜多(Ecuador)等地。穆利諾也再次強調,他並不認為美國會真的採取軍事手段重新掌控運河。根據1977年條約,美國僅能在運河出現嚴重干擾或中立受破壞時才具有介入權,而這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並不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93398/sm-61ed047ac38dd2836134a24544c0c9d8.jpg)
美國白宮證實「加、墨進口商品關稅提高25%」 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自1日起將對加拿大、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則加徵10%關稅。川普強調,此舉是為了打擊非法移民,以及遏制來自這些國家的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川普同時也暗示,未來可能進一步針對歐盟(European Union)採取類似措施。根據《le Monde》報導指出,白宮發言人利維特(Karoline Leavitt)於1月31日向媒體證實,川普先前設定的2月1日關稅期限仍然有效,並強調芬太尼問題仍是美國政府關切的焦點。芬太尼的毒性遠高於海洛因,每年導致數萬名美國人因吸毒過量死亡,因此美方將這次關稅行動視為打擊毒品問題的重要手段。但中國政府否認需要對芬太尼流入美國一事負責,而加拿大則強烈駁斥美國指控,指稱來自加拿大的無證移民與毒品進入美國的比例不到1%。儘管川普曾表示,可能為來自加拿大與墨西哥的石油進口提供豁免,但利維特強調,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總統決策可以公佈。川普在橢圓辦公室受訪時表示「最終我們將對晶片(chips)、石油(oil)和天然氣(gas)徵收關稅,」並透露部分關稅最快可能於2月18日生效。此外,川普也提到,可能會降低對石油的關稅,但目前尚未決定是否立即調降,僅表示「我們計劃將其降至10%。」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資料顯示,2023年10月,美國每天從加拿大進口460萬桶石油,從墨西哥進口56.3萬桶,這些能源貿易都將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在提高關稅的消息曝光後,加拿大政府表示,若美國執行關稅措施,渥太華(Ottawa)將提供疫情期間等級的財政支持,幫助受影響的企業與勞工。墨西哥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也表示,墨西哥政府已與川普政府保持密切聯繫,希望能達成協議。除了加拿大與墨西哥,川普也將矛頭指向中國,宣布將自2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表示這只是初步行動。在競選期間,他曾公開提議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甚至更高。中國外交部則強硬回應,表示川普這一行動是對全球貿易秩序的挑戰,並誓言將捍衛國家利益。除了對北美與中國加徵關稅外,川普也表示,歐盟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當被問及是否會對歐盟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時,川普則回應回應「你想要誠實的答案,還是政治性的答案?答案是『當然會』」。川普更直言批評歐盟「他們一直對我們非常不公平。」川普最後也強調,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無法阻止」這些關稅的實施,而歐盟則應該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貿易制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2155/sm-1beb40b6f702bab71345d9d6f7a092bf.jpg)
台經院上修2025年GDP成長預測3.42% 但產業要關注「這問題」
台灣經濟研究院24日發布國內總體經濟預測暨景氣動向調查,提到目前全球製造業表現仍呈二極化,台灣產業復甦不均,雖然半導體高階製程與伺服器需求強勁,但傳產需求回升有限,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仰賴投資與消費支撐,但外需表現優於預期,預測2025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3.42%,較2024年11月預測上修0.27個百分點,預計CPI成長1.95%,也較前次上修0.08個百分點,經濟成長將呈現前低後高態勢。台經院表示,近期美國新訂單與生產指數重回擴張區間,顯示需求開始溫和復甦;歐元區因需求疲弱與政治不確定性加劇,仍陷於衰退區間;中國在官方刺激政策下連續三個月維持製造業擴張;日本雖已連續六個月處於緊縮,但惡化程度已有緩解;加上全球多國已開啟降息循環,2025年全球貿易量可望續增。在國內製造業方面,年底旺季需求湧現,加上農曆年前客戶備貨效應,讓去年12月的數據上揚;零售業與餐旅業看好景氣表現;營建業有年底公共工程趕工潮,加上半導體建廠與綠能建設需求,促使高科技業者持續推進建廠計畫,預估未來半年整體營造業景氣相對樂觀。但不動產業擔憂未來半年會受到資金控管與高房價基期,將使房市景氣趨緩。所以台經院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仰賴內需支撐,外需亦重回經濟成長主力。在外需方面,隨著資通訊產品基期逐步墊高,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新興科技需求強勁,加上全球多國已開啟降息循環,2025年全球貿易量可望續增,傳統產業也有望緩步復甦,推動台灣外需穩健成長。內需方面,零售及餐飲銷售額年增率持續穩定成長,但因比較基數已高,成長漸緩,所以在基期影響,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呈現前低後高。展望未來,要關注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像是川普新政、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中國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國內投資動能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1589/sm-250d04b4ebdd7502c14f4181671d6602.jpg)
關稅貿易戰即將開打!金價上看3000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將牽動黃金價格。台銀報告顯示,其關稅政策觸發全球貿易擔憂,加上中國大陸人民銀行恢復收購黃金以及傳統農曆新年的旺季,對實體需求復甦,都能夠支撐金價。台銀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日前認為,川普上任會推升市場避險需求、支撐金價。他認為,一旦關稅戰開打,會更有利於金價的表現,他預估今年的金價漲幅約10到15%,上看3000美元。台銀指出,賀利氏報告顯示,2024年11月、12月中國人民銀行恢復購金,分別增持約5公噸及9.3公噸的黃金,反映需求增長的積極指標。而2024年中國大陸、波蘭、土耳其、印度等央行其貨幣對美元繼續走弱,使用黃金作為儲備多元化需求下,預期金價相對有撐。另報告顯示,瑞銀(UBS)分析師表示,近期美元走強和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上升可能會在2025年上半年對黃金構成壓力。惟作為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與對通膨進行避險的黃金需求,應能「充分抵銷」美元和收益率帶來的逆風,同時投資界中對利率不太敏感的資金也將繼續尋求多元化,推動黃金需求。另外,伴隨農曆新年,其預計大陸黃金實體需求將出現季節性回升。台銀指出,近日美國最新通膨數據皆呈現持穩或回落、美聯儲理事沃勒意外鴿派言論,使得市場對降息轉向樂觀,帶動金價上漲突破2700美元,然而川普就任前觀望情緒轉強,多方追價力道暫緩、加上以哈雙方達成停火協議,部分避險資金撤出金市,使金價震盪壓回。惟後續市場關注焦點在川普上任後各項政策,同時日本的貨幣政策是否再度升息推動日幣對美元走強,或中東局勢出現變化,都有助於金價2700美元壓力轉為支撐,短期有望進一步突破前高2725美元,甚至2750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91284/sm-f1dd65f2df72e84cb9cf4cad87ac9865.jpg)
川普2.0徵高關稅來勢洶洶 台廠「想去美國這州」可能性大增
隨著「川普2.0」時代到來,世界恐再次動盪,由於川普曾經說過要對全球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更要把從中國大陸製造,然後輸美的商品徵收60%高額關稅,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都感到憂心,因為會提高成本,對台商近年建立的新供應體系也面臨新一波挑戰,《路透社》20日報導,台灣的仁寶(Compal)和英業達(Inventec)可能會把業務直接搬到美國,而德州是首選地區之一。根據報導,川普20日就任美國總統,隨著他的回歸,美國優先策略捲土重來,全球供應鏈恐重新洗牌,並對全球貿易帶來不確定性。由於川普曾說過,要對全球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以及對輸入美國的中國大陸製造商品,徵收60%高額關稅,除了大陸,川普還要對從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多家台灣廠商已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不少台資在墨西哥設廠,包括製造電動車以及人工智慧AI伺服器等,不同產品的零組件,都會在墨西哥製造再輸入美國。對此,仁寶電腦外籍執行長Anthony Peter Bonadero元月在公司尾牙上表示,已經跟美國南部幾個州政府,就可能的投資計畫進行商談,並正在密切關注川普對墨西哥徵收關稅的任何消息。Anthony指出,德州是首選之一,因為當地能提供所需之電力,像是南韓的三星電子也正在德州建造一座晶圓廠,原因就是擁有大量足夠電力以及完整基礎建設,德州同時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擁有自己電網的州,故會繼續進行評估。另外,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Jack Tsai)日前也表示,已經開始評估在美國的投資地點,同樣也是點名德州,原因是德州靠近墨西哥,且電力的基礎建設完善。蔡枝安在公司尾牙上表示,如果川普政府真的要徵收關稅,不太可能一次就對全世界都徵收關稅。因此,需要再視察川普上任後實際做出的決定,才會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專門生產電腦和人工智慧伺服器的緯創(Wistron),也把產線從中國大陸拉到墨西哥、越南以和美國德州等地,據董事長林憲銘(Simon Lin)指出,緯創未來會更加聚焦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區域,而在美國的業務已做好充分準備,來因應任何變化。因應川普2.0,台灣的仁寶和英業達可能會把業務直接搬到美國,而德州是首選地區之一。(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1072/sm-4201961975d48acbffec8380a25fe2d6.jpg)
歐盟正在為川普震撼做準備!「格陵蘭、關稅戰、北約國防開支」成焦點
美歐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雙方的貿易額每年約為1.5兆美元。雖然歐盟高級官員表示,他們期待深化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的貿易關係,不過布魯塞爾私底下也正在為「川普震撼」(Trump Shock)做準備。據悉,川普此前曾放話,若歐盟不向美國採購能源來降低雙方的鉅額貿易逆差,那美國將祭出關稅大棒伺候,尤其2023年歐盟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超過1500億美元。對此,歐盟執委會貿易議題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解釋:「儘管歐盟對美國有大量貨物貿易順差,但美國對歐盟也有大量服務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川普還威脅,除非北約創始國及歐盟成員國丹麥,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放棄自治領土格陵蘭島,不然美國將對丹麥徵收關稅。對此,歐盟官員表示,川普的脅迫純粹是假設性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回應,她期待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進行積極接觸。與此同時,川普更呼籲北約成員國將國防支出從目前GDP的2%提高到5%。對此,前英國陸軍軍官國防安全和軍事分析師迪金斯(Simon Diggins)認為,「我們的國防支出一直遭到忽視,我認為川普所說的不無道理,如果歐盟期望美國支持你,且美國的保護傘仍停留在原地,歐盟能做的就是支付美國保護費。」報導補充,川普就任總統之際,正值俄烏戰爭即將邁入第4年。川普此前已呼籲迅速解決烏克蘭衝突,歐盟則回應,如果華盛頓不願意繼續發揮領導作用,歐盟願意採取行動支持基輔。國際社會正在為承諾執行「美國優先」議程及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川普做好準備。法國總統馬克宏此前也示警,由美中競爭所引發的全球貿易戰即將來臨,「這是一個全力加速此種趨勢的關鍵時刻,歐盟必須繫好安全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0922/sm-b20aaa828969364b05b1a2ace16f9a97.jpg)
IMF上修全球經濟成長至3.3% 示警川普2.0不確定性有「短期利益+中期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IMF)基於美國需求強勁,將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上修至3.3%,並示警候任總統川普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相當大,短期有利美國和全球成長,也會帶來中期風險。IMF指出,全成長展望整體而言仍偏向下行,未來五年成長率平均約3%。值得一提的是,IMF的報告在川普就職前公布,並未納入川普有關貿易、稅務、移民和監管的潛在經濟計畫。IMF稱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很高」,大部分的政策短期將帶來利多,但也會引來中期風險。舉例來說,延長川普第一個任期的減稅政策將能提振產出,甚至能對全球帶來正面的外溢效應,但長期可能需要更大幅地收緊財政政策,此舉恐帶來破壞性。此外,驅逐移民將衝擊美國勞動力,可能永久削弱產出和推升通膨。報告預測,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2025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4.6%,這一趨勢主要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儘管中國在政策支持下的經濟增速預計為4.5%,但消費疲軟以及房地產行業低迷依然構成了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相較之下,東亞地區的其他經濟體則表現較強,這主要得益於全球貿易的復蘇、入境旅遊的快速增長以及內需的穩步增強。不過IMF預期全球通膨將穩定下滑,由2024年的平均5.7%,降至2025年的4.2%,2026年再降至3.5%,代表各國央行可採行寬鬆貨幣政策來支撐經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7217/sm-d551df84087759109a8a77ac6e181668.jpg)
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 中國經濟超美國恐要延後數十年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受到房地產、債務與工業產能過剩等危機衝擊,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榮景已經不再。目前專家預測中國想要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可能要延遲數十年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經濟今日正面臨各式各樣的過剩困境,像是數百萬間空置或未完工的公寓大樓、地方政府背負的數兆美元債務,以及工業超額生產帶動出口激增,進而引發全球貿易陷入緊張。儘管如此,中國仍占有優勢。例如它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迄今無人匹敵,此外在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主導地位。只不過在川普即將上任、新一波貿易戰已經迫在眉睫,如何解決中國經濟的過剩問題,已成為北京政府當前棘手的難題。歷史性的財富損失根據巴克萊集團預估,中國房市自2021年崩盤後,已讓中國家庭財富損失18兆美元。房市危機加上北京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鐵腕政策,有助解釋中國民眾為何消費縮手。擴大經濟規模延遲部分專家曾在2019年預測,中國經濟飛快成長,讓它有望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現今美國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中國經濟卻陷入停滯不前,讓這些專家已經改口,認為中國恐難在本世紀中葉前趕上美國。勞動力減少中國還面臨人口縮減的問題。鑒於勞動力持續萎縮,令它已無法利用人口紅利持續推升經濟高速增長。過剩問題中國過去主要透過投資來帶動經濟成長。不過數十年後,中國卻被龐大債務、過多公寓與製造業產能過剩所籠罩。中國政府、家庭與企業債務總額已接近年度國內生產毛額的300%。事實上在某些指標,它所背負的債務與償債情況,可能較金融危機前的美國或十幾年前的歐債危機更為嚴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85994/sm-7512e1b0b486d1fabdc06782ad9ac984.jpg)
11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 國發會:明年景氣溫和成長
國發會27日公布11月景氣燈號,由於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增加2分、來到34分,續亮第3顆黃紅燈;國發會表示,受惠於AI應用需求、年底外銷旺季,加上傳統產業市況略有改善,海關出口值、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轉呈黃紅燈;儘管景氣領先指標連續4個月下滑,國發會表示,目前沒有看到景氣反轉向下的跡象,明年景氣呈溫和成長。展望未來,主要國際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貿易量將優於今年,加上AI應用衍生對算力強勁需求,且我國半導體供應鏈具競爭優勢,出口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投資方面,受惠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擴充高階產能及設備、國際大廠擴大對臺投資,以及政府積極協助廠商朝向淨零與數位轉型,均有助推升投資動能;消費方面,軍公教調薪、基本工資調升及企業獲利成長,有助提高廠商調薪及獎金發放意願,加上政府持續推動減輕人民負擔措施,將挹注家庭可支配所得,帶動民間消費增加。不過,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將對經貿可能有新政策,加上地緣政治情勢變化、大陸經濟前景不明等,國發會表示,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須密切留意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84059/sm-72f097a48f212b9b3c7e57e99e258059.jpg)
第7波打房掀起「金龍海嘯」 楊金龍:五味雜陳有點SORRY
針對日前推出的房市政策被外界稱之為「金龍海嘯」,央行總裁楊金龍19日透露他的心境「五味雜陳」,「我不覺得是英雄,中央銀行政策目的希望是帶來正面的,有時矛盾,正面或有些負面」,「對房仲、建築等相關從業人員影響,感到有點SORRY抱歉。」中央銀行19日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本年以來國內通膨率大致維持緩步回降走勢,且明年可望續降至2%以下;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受惠人工智慧AI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熱絡,近月台灣出口穩健增加。內需方面,年中以來,資本設備進口大幅成長,民間投資增溫;民間消費持續成長,預測本年經濟成長率為4.25%。央行9月祭出第七波四大打房措施衝擊市場,被形容是「金龍海嘯」,總裁楊金龍表示,站在央行的立場,必須出手打炒房,對預期心理能夠扭轉,「這是我的安慰」,但「我不是英雄」,也是希望讓大家生活共好,央行基於政策難免會有矛盾,有些正面、有些負面,整體來說希望比較正面,正面是我們的政策目的。央行指出,展望明年,預期全球貿易量穩健成長,且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將續帶動台灣出口及民間投資成長;加以最低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升,預期民間消費續增,本行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13%;惟未來美國新政府經貿政策變動,將是影響國內經濟成長的重要變數。至於明年,雖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將調高,碳費亦將開徵,惟國際機構預期國際油價趨跌,加以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維持緩降走勢,本行預測明年國內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續降為1.89%、1.79%。未來國際大宗商品與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以及天候因素,均將影響國內通膨發展。對於8月中旬採取道德勸說,請銀行自主控管未來一年(本年第4季至明年第4季)不動產貸款總量,9月第七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資料顯示,房市交易縮減,民眾對房價上漲之預期心理趨緩,且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近月全體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均回降,惟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居高,至11月底為37.4%。央行將持續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改善方案之情形,並督促其積極落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79885/sm-ecb633d0fa96204d9d5a41ed6f88196f.jpg)
川普2.0再掀台商回流 學者:全球貿易量大減+供應鏈重組
近日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直言要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課徵關稅,學者認為美國對外課高關稅,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對高度依賴國家貿易的小國,像是台灣會面臨重大衝擊。台商在大陸投資需要修正,回流趨勢也越來越高。投資台灣事務所29日通過 6 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含台商回台方案的中鋼焊材廠,根留企業方案的昇陽國際半導體,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弘展雷射、厚森實業、安鼎農牧。在台灣不僅能擴充產能規模,也強化本土生產基地的優勢。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在「2025年全球、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互動研討會」上指出,美國現在是WTO成員,目前對各國課的3%稅收。林祖嘉表示,高關稅勢必造成全球貿易量大減,對高度依賴國家貿易的小國,像是台灣會產生重大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表示,川普上台後預計對大陸科技領域進行更全面性的制裁,重點包括半導體、量子計算等技術。至於大陸會如何因應,劉孟俊分析,大陸已備妥多項對美反制工具,如關稅報復、限制出口、簽證、制裁美國實體或個人、甚至還有反外國制裁法。截至29日,「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 1579 家企業超過2 兆3890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5萬5,448個就業機會,其中「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有 321 家台商投資約1 兆3039億元,創造8萬8519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