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
」 電動車 特斯拉 鴻海 Kia 電池Kia EV Day首度移師海外3原因選台灣 「最便宜純電休旅」明年確定引進
Kia年度品牌盛會「Kia EV Day 」首度移師海外,盛會中不僅帶來Kia旗下全新電動車陣容,包含Kia EV3、Kia EV5及Kia Concept EV4、Kia Concept PV5。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總裁也表示,「接下來3年,預計會在台灣引進6台電動車。」Kia旗下最入門純電休旅EV3,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登台。(圖/劉芯衣攝)對於EV Day首度移師海外選擇台灣的原因,Kia亞太區總裁暨首席執行官Ki Seok Ahn表示,「今年正好是台灣森那美起亞成立屆滿的第十周年,且台灣是亞太區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近年來,Kia台灣寫下卓越的銷售成長佳績,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3%。」李昌益分享,近年Kia在台屢創銷售佳績,其中純電車款Kia EV6、Kia EV9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2,000台,2024年累計至10月,Kia更蟬聯非豪華進口電動車銷售品牌冠軍。此外,台灣市場於去年榮獲Kia全球總部評選為「2023年度電動車表現最優異市場」,都是此次Kia APAC亞太總部選擇台灣作為首場海外Kia EV Day的關鍵契機。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加速邁向電動化,Kia也將規劃提供多元化的選擇,以及不同價格帶的車款,同時針對各市場電動化程度,同步擴大應用於油電混合車HEV,與PBV模組化電動車平台的產品規劃。Ki Seok Ahn也表示,「透過全球電動⾞策略,我們計劃在2030年達成全球銷售160萬輛電動⾞的目標,預估將占全球Kia總銷量38%」,為了實現此目標,Kia全球總部也計劃到2025年運營6個全球電動車生產基地,穩定電動車生產和電池供應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EV Day的焦點正是甫於全球發表的純電智慧跨界休旅Kia EV3。EV3與EV6、EV9相同,以Kia E-GMP平台打造,在WLTP標準下可達最高605公里的續航里程,是第一款搭載Kia全新i-Pedal 3.0智慧動能再生制動系統的車型,並搭載與EV9相同的資訊娛樂系統和多項⾼科技功能。李昌益也透露,「EV3預計明年第1季進入台灣,希望可以有150萬以內的價格。」首次來台現身、更是首度在亞太區首演的Kia Concept EV4,傳遞Kia「Opposites United對立的合諧」設計哲學,以斜背造型跳脫傳統房車設計,搭配幾何車身線條和車體特殊材質;內裝設計以水平寬敞、極簡風格減少視覺雜亂,並推出全新的「思緒模式」概念,透過環境燈光與動態通風調節創造不同氛圍,讓駕駛者可依需求選擇「活力模式」提升專注,或「靜謐模式」享受放鬆時光。EV5則以兼具個性、功能性與舒適性的創新設計,滿足現代家庭多樣化的需求。外觀車頭搭配引人注目的動態燈光和極具辨識度的Star Map星圖日行燈,為車輛賦予獨特的電動車風格;為強調空間的開放及明亮,EV5前座採用長凳式設計。另外,於2024年拉斯維加斯CES展首度登場的Kia Concept PV5,也首度於亞太區首演。因應全球市場數位轉型,共享經濟與電子商務已成為關鍵,移動和物流產業也正面臨快速轉型的挑戰,Concept PV5透過Easy Swap快速易換模組化技術及模組化設計,不僅可依據不同需求,在相同車台上更換不同功能的車廂,變換成乘客型、貨物型、高頂型等不同用途的車款,更能簡化後續所需的維修流程。Kia為了開發PBV,直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B2B客戶,包含配送、公共事業等領域,並提出PBV概念,將提供移動產業將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
永豐三檔ETF公告配息 00901每股配發0.9元
永豐投信今天(1日)宣布旗下3檔ETF最新期前配息公告,00930永豐台灣ESG低碳高息40 ETF、00958B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基金及00901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每受益權單位預計配發金額各為0.43元、0.042元與0.9元,均在11月26日除息,最後買進日為25日,並於12月20日發放配息。永豐基金經理人王俞淳表示,環境部日前發布碳費制度的三項配套子法,正式宣告碳費制度將上路。政府訂立碳費的目的,主要是為加快國內減碳的步伐,引導企業能夠開始實施碳排轉型,一旦國內碳費徵收啟動,企業的獲利勢必會受到影響。王俞淳指出,除了因應碳稅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營收狀況,對投資人而言,未來在評估投資標的,也應考量到其碳排量。00930追蹤之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編制之特選臺灣ESG低碳高息40指數,成分股除了順應國際的碳排趨勢,納入低碳競爭力強的台灣企業,更鎖定相對高息標的,適合認同低碳成長趨勢及息收需求的投資人。永豐基金經理人陳鎮平則表示,今年9月美國進入降息循環,而債券價格與利率呈現反向關係,因此有利於債市走向多頭行情。除此之外,根據聯準會9月利率點陣圖,長期均衡下的聯邦政策利率約在2.5%-2.75%,較當前仍有8碼以上降息空間。掌握債市投資契機,建議透過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ETF,因為其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高,在利率下行階段,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資本利得機會。永豐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台灣是全球電動車的關鍵供應鏈之一,而00901追蹤的「特選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能高度反映台灣智能車4C供應鏈變化與優勢,尤其在全球綠能意識抬頭,「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下,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禁售法規、補助購車等政策,展現對電動車產業的大力支持,也帶動電動車在全球滲透率快速攀升,台廠相關供應鏈如車用電池、汽車零組件、車用晶片、充電相關設備等,營運自然備受激勵。
保時捷拼年銷售額400億歐元 全新Cayenne改款後銷量增2成
保時捷前3季的集團銷售額為285.6億歐元(去年同期:301.3 億歐元),集團營業利潤達40.4 億歐元(去年同期:55.0 億歐元),集團銷售報酬率為 14.1%(去年同期:18.3%),汽車業務淨現金流為 12.4 億歐元(去年同期:33.9 億歐元)。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兼財務與IT 執行董事會成員Lutz Meschke 表示,「第3季的表現確實如預期,為 2024 財政年度中較為趨緩的時期,但我們已做好準備,預計在第4季加速衝刺。」前3季,每股普通股收益為 3.03 歐元(去年同期:4.32 歐元),每股特別股收益為 3.04 歐元(去年同期:4.33 歐元)。保時捷近年來推動產品陣容的全面革新,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5款車型的改款作業,其中,2023年底推出的全新Cayenne,在 2024年前3季的銷售成長21%。此外,繼 Panamera、Taycan 和 911 改款之後,全新純電Macan也開始交車。前3季總交車數為 226,026 部(去年同期:242,722 部)。Meschke 表示,「中國市場的需求,正面臨結構性轉變。此外,全球電動車轉型的速度,也較預期緩慢。因此,我們重新審視產品線和生態系統,以及預算和成本狀況,目標是進一步提升營運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面對整體環境充滿挑戰,保時捷再次確認 2024全年財測目標,包含銷售額390 億至 400億歐元;銷售報酬率14%至15%;汽車業務淨現金流7%至8.5%;汽車業務EBITDA 利潤率23%至24%;純電動車占比12%至13%。Meschke表示,「我們有信心達成全年目標。」
搶救Gogoro 2/成敗關鍵都是「電池」 競爭對手直言:走換電模式很燒錢
電動機車龍頭Gogoro創辦人陸學森9月13日走人後,整個車界、消費者及投資人都在問「Gogoro到底怎麼了?」依Gogoro財報揭露,機車銷量下滑影響營收,電池耗損及升級則侵蝕毛利,業界人士向CTWANT記者分析,「關鍵之一,與Gogoro走換電系統而非充電系統有關,因為電池成本真的太高。」依8月15日Gogoro公布的第2季財報,總營收為8,090萬美元、年減7.2%,換電服務收入3,470萬美元、年增4%,硬體銷售(電動機車及換電系統建置)4,630萬美元、年減15.2%;淨損2,010萬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淨損560萬美元;毛利率更自去年同期15.2%,大減至5.2%。當時,陸學森解釋,「因為交車不及,營運狀況不如預期。」由於供應鏈和製造生產問題,約有6,500輛Pulse和JEGO新車積壓訂單延到第3季交貨,總價值1,230萬美元。由於供應念和製造生產問題,因此有多輛車款交車不及,導致第2季表現不如預期。(圖/報系資料照)事實上,疫情爆發後,台灣電動機車市場銷量即逐年下滑。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從2011年掛牌7,286輛起步,2015年成長翻倍,2019年衝破16.8萬輛,2020年受疫情影響、汰舊換新及電車補助調整影響下,僅賣出9.8萬輛,年減逾4成,接下來三年,更是逐年下滑,分別為9.3萬輛、8.7萬輛及7.9萬輛。其中,Gogoro在2023年銷5.67萬輛,年減12.33%,不僅受三陽、光陽油車促銷大戰擠壓,不少車主告訴CTWANT記者,「騎電車根本沒有比油車便宜」、「常換完電池以後,續航力還是很差」,也因為「電池問題」及「政府補助油車」2大面向而換回油車,加上去年初取消的「騎到飽資費方案」,更引發民眾負面觀感,降低購買Gogoro的可能性。而依Gogoro最新財報,毛利潤虧損 910萬美元歸因電池持續升級,也就是說造成虧損的主因之一正是電池。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本刊,以Gogoro Network每顆電池使用120顆18650規格的松下(Panasonic)鋰電池,成本估約1.8萬元至2萬元,光是100萬顆電池就要200億元,還不包含換電站、電池耗損成本。目前Gogoro全台約有63萬台電動機車,使用Gogoro Network的車主約45萬名,全台換電站(Gogoro Network)共2,511站、機櫃(每8至10個電池槽數為一單位)達12,178個,去年底取消吃到飽後,每月資費為319元、519元及819元,以519元為計,每月約有2.3億元資費收入,每年約28億元。專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去年11月的斷電事件多為第3代以後的電池,「Gogoro第3代電池推出時,除了提升電池容量,公司高層也要求降低生產成本,因此有更換部分零組件的採購標準。」也就是說,如果製程和設計沒有大幅變動,就是採購零件的問題。Gogoro最初預估電池可使用8年,而實際上在5年後就陸續開始出現衰退問題。財經專家黃啟乙曾公開表示:「電池價格成本高且有一定的壽命,而電池壽命並非以使用年份計算,而是充放電次數。」換句話說,Gogoro電池採用共享模式,因此充放電次數提高,導致電池使用壽命較短,等於「Gogoro越賣越多台,電池需求也會提高,造成更大的成本壓力。」全球電動車發展多年,不管兩輪或四輪,在充電與換電的天秤上始終大幅度傾向充電式,「原因很簡單,就是成本考量,不需要另外建置換電站的成本(每座換電站約需200萬元),也不須準備額外的換電電池。」一位內部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也因此,Gogoro的勁敵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曾表示,「經營電動機車、電池與換電站的模式太燒錢。」因此光陽電動機車的經營策略,採取充電為主、換電為輔路線,2023年底提出「電動機車版安卓(Android)平台」想法,透過開放ionex平台,號召電池供應商、機車製造商及業者加入,今年5月更推出「可充電、可換電」的充換合一解決方案,並公開首款充換合一電動車S Techno車系。電動機車老二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發現換電問題,因此推出充換合一解決方案。(圖/記者方萬民攝)「廣設電動站成就了Gogoro,卻也讓Gogoro陷入困境。」一如黃啟乙所言,Gogoro經歷人事地大震後,要如何走出此一困境,靜待觀察。
美將禁止中製軟硬體汽車上路 外媒:車價恐上漲影響買氣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延燒,美國商務部估計,華府禁止車輛內安裝中國軟硬體的新規定,將導致美國車輛銷量每年減少約2.58萬輛,更糟的是這將導致汽車價格上漲,恐影響車市買氣。綜合外媒28日報導,美國拜登政府稍早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提出禁止安裝中國軟硬體的車輛在美國路面行駛。美國商務部28日發表分析報告指出,有關禁令將導致美國車價上升,影響每年1,680輛至2,5841輛汽車的銷售,也損害美國製造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根據報告,禁令將影響價值15億至23億美元的中俄兩國進口汽車。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的行政命令,已在9月27日生效。Ward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總計達到約1,550萬輛,其中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車占了近17%。同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對美國出口僅逾1萬輛。 分析指出,從數字上來看,中國車輛銷往美國很少,每年減少2.5萬輛汽車銷量對美國車市影響也極小,但在中國已取得全球電動車供應鏈優勢的情況下,美國仍以禁令、關稅作為嚇阻防止手段,著眼的是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思考。但日後國內汽車漲價的代價,恐將難以避免拜登在2月下令調查中國車輛進口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尤其是連網車技術,以及這些軟體和硬體是否應該在所有美國道路上的車輛中禁止使用。拜登表示:「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他們的車輛充斥我們的市場,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我不會讓這種事在我的任內發生。」
車用電池恐懼症2/寧德時代市占35%占全球第一 國內電動車「使用廠商曝光」
8月1日首爾仁川的「電動車自燃案」,造成重大財產損失、人員受傷,南韓政府除了祭出相關政策滅火以外,也要求各大車廠進行「電池實名制」,讓消費者更了解電池來源,目前台灣並未跟進。CTWANT記者調查,國內歐系、韓系、日系、美系及國產電動車使用的電池品牌,包括寧德時代、LG、SK on及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引發「電動車自燃案」的EQE 350+,依南韓賓士公布使用的電池是中國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的產品,在全球排名第10,屬於次階電池製造商。在南韓政府要求車廠公開旗下電動車電池廠商和型號後,可以發現公布的車型中,有35%電池來自中國企業。南韓企業本身就有許多電池大廠,為什麼要用中國製電池?有專業人士指出,「在全球電動車需求放緩的情況下,成本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搭載比重提高。」韓聯社的調查數據則發現,當地6年來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件中,有多達62%電池產地來自韓國生產,包括43例的LG以及2例的Samsung品牌,而中國品牌僅占5例,意味著不只是中國電池存在技術問題。南韓賓士EQE 350+使用的電池是中國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的產品,不過卻被許多消費者質疑豪華車款使用次階廠。(圖/翻攝自孚能科技官網)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2023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市占率已超過2/3,又以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占35%位居全球首位;排名第2為同樣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市占16%,光前兩名的市占就已經超越全球的1/2。第3名則是韓國的LG能源,市占13%。第4名至第10名分別為:松下(日)、SK on(韓)、中創新航、三星SDI(韓)、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與孚能科技。可以發現中國企業霸榜6席,而孚能科技取代欣旺達入榜。報告指出,寧德時代電池裝車量年增48.3%,穩坐全球第一,也是全球供應商中唯一市占35%以上的企業,主要受惠於特斯拉決定擴大磷酸鐵鋰電池比例,因此在大陸以外海外市場電池裝車量年增長近2倍。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10名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不過中國車用電池大廠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於1日表示,「中國市場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安全係數遠遠不夠。」至於台灣電動車市歐系、日系、韓系及國產等品牌使用哪一家的電池?CTWANT記者一一詢問,Mini採用寧德時代,Audi Taiwan表示,「以目前最新的Q4 e-tron來說,45是寧德時代,55 quattro則是LG。」Skoda也採用LG電池。韓系車廠Hyundai表示,「Ioniq 5、5N是採用SK on;Ioniq 6原先使用SK on現在為LG;Kona則是寧德時代。」Kia旗下電動車則以SK on為主。台灣賓士內部人士也向CTWANT記者強調,「台灣賓士引進販售的電動車電池模組,由賓士公司組裝製造,針對電池封包、冷卻技術、緊急斷電等皆有完善設計,並經過完整測試,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國內汽車龍頭和泰車回應,Toyota bZ4X、Lexus RZ所搭載的是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豐田與Panasonic合資公司)於日本生產製造的電池;至於近期相當熱門的Luxgen n7以及目前暫停接單的MG4均使用寧德時代。和泰車旗下電動車採用的電池為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也就是豐田與Panasonic合資公司。(圖/翻攝自Toyota官網、Prime Planet Energy)電動車大廠Tesla則回覆「原廠沒有特別電池來源」,不過據了解,Tesla方形電池全部由寧德時代供應,主要用於標準續航版 Model 3和Model Y;圓柱電池則來自松下和LG,用於長續航版和高端車型。
飛宏旗下馳諾瓦攜手美重型運具大廠 前進加州設3處卡車充電站
飛宏(2457)旗下電動車充電設備馳諾瓦科技(Zerova Technologies)宣布與美國電動重型運具大廠WattEV Inc.合作,將共同開發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3個充電站,分別為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貝納迪諾充電站、貝克斯菲爾德貨運中心充電站及長灘港充電站,共建置56個充電設備,可提供超過百台商務卡車充電需求。此次合作為貨運運輸行業提供可持續性且高效能的充電解決方案,除助力永續綠色運輸願景外,更加速推動全球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解決商務車隊在充電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問題。聖貝納迪諾充電站為南加州內陸的貨運樞紐中心,預計建立12個360kW超高速充電設備,最高可同時為24輛卡車充電,一台電動卡車電力從0%至80%只需2到3小時即可充滿,提升商用效率,該站點將計畫擴展電力到MCS充電系統,更有效率的提升商務卡車的充電需求。貝克斯菲爾德充電站則位於貨運中心,透過多元化的充電方案選擇滿足不同車型的電力需求。此站點配置16台360kW超高速充電設備及15台240kW快速充電設備,是WattEV卡車車隊首個引進MCS充電系統的充電站,可縮短卡車75%的充電時間,大力協助長途、零碳排運具成功的重要步驟。長灘港充電站則專為高效運輸設計,共建置13個360kW充電設備,可同時為26台電動卡車充電,並計劃於2026年升級擴張電力為MCS充電系統。為因應電動車日益擴大的充電需求與市場,滿足全球市場及合作夥伴綠能轉型的永續需求,馳諾瓦科技以多元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持續建置充電基礎建設,拓展歐美與亞洲據點,進軍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全球化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仍持續下跌 預告經濟衰退
投資人因經濟衰退讓美股5日暴跌並拖累全球股市。儘管股市已持續反彈,但大宗商品價格自7月來仍大跌,最能反映景氣走向的原油與銅均呈兩位數跌幅,顯示全球經濟在放緩,甚至預告衰退可能降臨。美國7月失業率意外上升,加上數據顯示製造業景氣萎縮,引發外界對美國衰退的恐懼。雖然有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基本面仍穩固,但大宗商品市場卻展示全球整體經濟正衰弱。景順德銀基礎金屬基金(DBB)從7月5日每股20.7美元高點開始下跌,到8月7日最低點為止,一個月來累跌12.6%。即使其後回升至12日收18.8美元,跟7月高點相較仍累跌逾9%。Wolfe Research分析師金斯伯格(Rob Ginsberg)指整體大宗商品價格正承受壓力。就金屬來看,除了黃金,就很難找到其他在上漲的金屬行情。黃金向來是政經亂局下的避險資產。紐約期金踏入7月後就持續上漲,直到8月12日止每盎司已累漲逾6%。除了中東局勢持續惡化外,經濟衰退憂慮也是其上漲的因素之一。最能反映全球經濟景氣的銅和原油,自7月以來的走勢正好跟金價相反。紐約期銅從7月5日每磅收4.652美元高點開始走跌,到8月7日跌破4美元的低點為止,累跌逾14%。紐約期油從7月4日最高每桶逾84美元開始下挫,到8月5日跌破73美元為止,累跌逾13%。儘管兩者近期反彈,尤其期油自6日開始急漲至12日收略高於80美元,累漲近10%,但仍然低於7月初的高點。道明證券全球商品策略部主管梅萊克(Bart Melek)指銅價漲跌,最能反映經濟前景的強弱。因為從電動車、半導體、再生能源、到傳統工業與營建業都需要銅。之前大家認為全球電動車可帶動超級景氣循環,但現在已沒人再談論了。他表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疲弱,尤其對銅和原油等價格構成壓力。在全球製造業景氣轉弱下,銅和原油正面臨供應過剩問題。再加上歐美針對中國電動車大幅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家產業,只會令經濟情勢更惡化。
特斯拉股價跌逾7%!Q2利潤創5年新低 馬斯克:處境變艱難
全球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3日美股盤後公布Q2財報,總營收年增2%至255億美元,能源業務營收翻倍增長,不過汽車銷售下降7%至199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23日盤後股價暴跌逾7%。根據財報顯示,特斯拉Q2營收年增2%至255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的241億美元。其中,汽車銷售營收爲199億美元,同比下降7%,而能源發電與儲能業務的營收爲30.14億美元,同比翻倍增長。此外,特斯拉Q2淨利為14.8億美元,低於前一年同期的27億美元。而汽車毛利率降至14.6%,不如分析師預期的16.3%,創下5年多來最低,主因為降價策略影響。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競爭對手針對電動汽車大打折,「使特斯拉處境變得更艱難」。而針對無人計程車Robotaxi的問世時間,馬斯克也確認將延至10月,同時他也表示,平價車在明年上半年交付。
中華車MG推全新電動車 嚴陳莉蓮:導入國產化挑戰銷量66,000台年增26%
裕隆(2201)集團旗下中華車(2204)今(31)日舉行股東會,由執行長嚴陳莉蓮親自主持,在會中宣布「MG將推出全新電動車款,建構更完整的產品線。」並表示今年目標66,000台,挑戰年增26.3%。去(2023)年台灣整體汽車市場銷售47.7萬台,其中,中華車內銷台數為52,663台(含代工及進口車),年增20%。嚴陳莉蓮表示,為強化產品組合競爭力與生產規模效益,中華車持續開發與導入各種車型,滿足台灣市場在地需求。在商用車部分,中華車持續投資提升整車與關鍵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加速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智能網與電動化技術發展。去年第二季推出動力性能強化、續航里程提升及增加快充功能的全新改款中華菱利E300電動車;第四季推出全新改款Zinger,不僅首度搭載ADAS,更推出7人座車型。而乘用車方面,今年將推出全新大改款的菱利輕型商用車,還有MG全球電動車戰略車款MG4,陳昭文也在會後坦言,還在觀察台灣消費者對於純電車輛的接受度,「在定價策略上其實成本一直上漲,壓力很大」;至於銷量上,MG Taiwan董事長錢經武則低調地說,「第一個月目標250台。」且強調,目前MG產能一個月已經超過2,000台,外銷市場部分,去年以哈衝突及鴻海危機影響菱利吉德莉卡在中東市場的銷售,全年成車外銷703台;今年仍然面臨地緣政治與新競品加入的挑戰,中華車將持續強化經銷通路、加強冷凍車等利基產品銷售推廣,並開拓非洲、中南美州新市場機會,全年成車外銷目標850台。至於電動車二輪事業發展,去年整體合計銷售4,850台,陳昭文提到,今年推出全新車控功能及新年式商品,加上基隆案表現超乎預期,預期全年可達到7,700台的銷售表現。嚴陳莉蓮也提到,在中華車轉投資的福建奔馳部分,主要產品為 Vito、Sprinter、V-Class等高端商務用車,去年全年銷售3.2萬台,今年將持續強化經銷通路能力,把握當地市場機會,維持銷售與獲利水準。會中也有股東提問國內進口中國車,對市場影響的看法,陳昭文表示,「對於中國車整車進口,台灣是不被法律允許,但推動國產化當地生產,特別是新能源車輛,對於台灣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有很大助益。」目前中華汽車採取雙管齊下政策,一方面做自主品牌,在產品佈局下更完整,並強力推行國產化,讓多品牌進入台灣市場,進一步帶動產業提升。未來中華車會持續商用車的研發,在乘用車部分也會盡力推動國產化率的提升。中華車去年合併營收385.07億元、合併營業淨利26.48億元、稅後淨利59.24億元,EPS為10.36元,創下歷年最佳銷售紀錄。
特斯拉剛裁6千員工!馬斯克發文「釋3萬工作機會」 網傻眼:不是剛裁員?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為了降低成本,先前就於15日表示將在全球地區進行10%的裁員,如此高的比例創下過往的紀錄,而到了24日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將在德州、加州的生產工廠裁撤6000名員工。豈料,CEO馬斯克(Elon Musk)卻在24日凌晨發文宣布「特斯拉已在加州創造了超過3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大批網友看傻眼,直問「不是剛裁員嗎?」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特斯拉官方日前表示,在第1季財報公布前,將在德州與加州的生產工廠裁員6020人,其中加州廠裁員3332人、德州廠裁員2688人。而德州大奧斯丁區(Greater Austin)是特斯拉總部與超級工廠的所在地,當地有2萬2777名員工,這次德州裁員2688人,已經達到整體員工的11%之多。這次特斯拉是優先從德州、加州等工廠下手,全球裁員的範圍還包含了位於紐約州布法羅的場所的285名員工。豈料,馬斯克竟於24日凌晨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稱「特斯拉已在加州創造了超過3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此文一出,大批網友看傻眼,直問「不是剛裁員嗎?而且要怎麼在利潤降低的同時製造就業機會啊?」評論區裡也多半為不滿其裁員的言論。此外,同時間特斯拉在中國也取消了所有應屆畢業生的錄取通知,據陸媒報導,被特斯拉毀約的網友在社群平台上發文稱,在春招馬上要結束時,他們突然接到了特斯拉撤回錄用的通知,特斯拉統一提供1個月底薪賠償,但這個時間點再去找工作難度很高,一旦春招失敗,失去應屆生身分將更難找工作,十分無奈。
特斯拉宣布全球裁撤10%職員 第一波先砍德、加2州6千員工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為了降低成本,先前就於15日表示將在全球地區進行10%的裁員,如此高的比例創下過往的紀錄。而如今,第一波裁員將鎖定在美國生產線,在第1季財報公布前,會在德州、加州的生產公產裁撤6000名員工。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特斯拉官方日前表示,在第1季財報公布前,將在德州與加州的生產工廠裁員6020人,其中加州廠裁員3332人、德州廠裁員2688人。也不知是否裁員政策生效的關係,特斯拉的股價在23日收盤時不僅終結了連續7個交易日的跌停,股價更是上漲了2%。報導中也提到,德州大奧斯丁區(Greater Austin)是特斯拉總部與超級工廠的所在地,當地有2萬2777名員工,這次德州裁員2688人,已經達到整體員工的11%之多。依據美國當地法令規定,員工人數超過百人的企業,需要再計畫性倒閉、大規模裁員的60天前通知有關當局。這次特斯拉是優先從德州、加州等工廠下手,全球裁員的範圍還包含了位於紐約州布法羅的場所的285名員工,該地區的特斯拉擁有Autopilot駕駛輔助軟體的團隊,以及包含製造快速充電設備的團隊。
打破歷史紀錄!特斯拉宣布裁員10%全球員工 馬斯克內部信件曝光
目前有消息指出,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為了降低成本,傳出要在全球地區進行10%的裁員,如此高的比例創下過往的紀錄,而馬斯克向全體員工解釋的信件也曝光了。根據《forexlive》報導指出,在特斯拉宣布要減班Cybertruck的產線之後,特斯拉的股價就贏來大跌,與此同時,市場上也開始傳聞特斯拉即將開鍘20%人力的傳聞,一時之間,造成特斯拉內部員工的恐慌。而目前傳出,特斯拉確定要在全球各事業體中完成10%員工的裁員,為此,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發表內部信件,向員工解釋。該封信件中提到,這次的裁員主要是為了公司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做準備,在此之前,必須要從公司每個方面來檢視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的可能。在對組織進行了徹底的審查後,馬斯克稱「做出了艱難的決定」,也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員工。馬斯克也向這些可能被列入裁員名單中的員工表示「這是必須要做的,這將使我們在下一個增長階段週期中保持精簡、創新和希望」與此同時,馬斯克也像有機會留任的員工表示「特斯拉正在開發一些在汽車、能源和人工智能領域最革命性的技術。在我們為公司的下一增長階段做準備時,你們的決心,才是讓我們能夠達成目標的重要因素。」報導中也提到,從2017年開始,這次裁員是第5次大裁員,在2017年時,當時裁員人數達到全體員工的2%,後續再2018年也曾裁員9%、2019年也曾裁員7%、2022年也曾裁員3%。但即便如此,特斯拉員工其實也是大幅成長,2018年初時,全球員工數量僅3.8萬人,但是到2024年初時,特斯拉全球員工人數達到14萬人。
停車格包租公3/中華電信台灣大都投資 USPACE搶下特斯拉FleetAPI頭香進軍儲能市場
全球電動車領頭羊特斯拉,以電動車視為一台大電腦,將自家車主、車輛和充電能源的數據,自建超級「FleetAPI」,這套巨型軟體去年10月終於開放第三方使用,而台灣搶到頭香的業者,是成軍8年的共享車格業者USPACE。「我要做的是移動出行服務。」創辦人暨執行長宋捷仁告訴CTWANT記者,除了充電及電車租車,今年還將推出機場接送服務,並進軍儲能市場。宋捷仁在28歲時,也就是2016年因為到台北東區洽公,找不到車位違停,結果車子被拖吊,從而切入私有車位,開拓「共享車格」新市場,進而打入商辦大樓、住宅區車格;2020年隨電動車日漸普及,USPACE也設立充電車格,並打造自身充電樁品牌Ucharging服務;2021年,USPACE與中油及特斯拉合作,在士林福林加油站建置Tesla V3超充站。USPACE跨入充電市場,策略夥伴台灣大打造一站式充電營運服務「MyCharge」,透過USPACE APP即可一鍵預約指定場站充電車位。(圖/黃鵬杰攝)這次合作,讓宋捷仁進一步看到共享電車服務的新市場,「早期租車必須上網找租車行,店內約3、5台車可選,老闆會讓客戶簽名、檢查,車子就可開走,這是傳統流程,沒有數位化,也沒標準化。」但跨足租車市場,並非易事,「得準備非常多的車子,需要很大資本,有時候也不是能隨借隨還,還是會有不方便的地方。」他解釋,為解決以上痛點,USPACE在2021年成立UDRIVE,瞄準特斯拉汽車共享服務,「有些人可能想體驗不只1小時,而是3至5天,甚至出遊時想要開開看特斯拉,來感受旅行時的不同。」為吸引特斯拉車主加入,宋捷仁比照USPACE先租下私有車格,開放共享收租獲利,再吸引私有車主加入的做法,UDRIVE團隊也先購買10台特斯拉,開放給會員租車,短時間獲利後,就開始招募特斯拉車主,利用車主不用車的時間,租用給其他用車人,並提供專人到府送還車服務。車主不會擔心嗎?宋捷仁表示,「像Uber車主用自己的車接案,Airbnb也是把自己的房子租給不認識的人,我認為多數人在這10年對於共享經濟的接受度一直在提高。」他也提到,有車主甚至一個月可以因此增加6至8萬元收入。他接著說,「一天要付3千至1萬元租車的人,基本上素質不會太差,甚至有開賓利的客戶來租車,只為了想體驗特斯拉,經濟能力比車主好,不須擔心,當作出來交朋友,再者,車子都是乙式全險,不會造成困擾和損失。」目前UDRIVE有100台特斯拉,今年底更打算開放其他廠牌電動車加入,朝300台目標邁進。而與台灣特斯拉的3年合作經驗,讓USPACE在特斯拉2023年底開放資源「FleetAPI」時,成為台灣首家串接的科技公司,得以第三方存取特斯拉車主、車輛、充電等資訊,特斯拉車輛和能源設備的介接,在自家智慧裝置上,開發符合需求的應用程式,進而完成商轉服務。對於未來,宋捷仁越走越清楚。「從停車格開始,到停車場、充電市場,然後車輛租賃,透過垂直整合這些移動服務,變成有護城河,不會變成今天任何一家切入市場,又沒有我的生存空間。」他透露,下半年還會推出機場接送的服務,同時也要切入儲能市場。USPACE除了在國內發展,也將「共享車格」服務推廣至海外。(圖/悠勢科技提供)至於營收數字表現?除了日前透露2021年營收1億元以外,宋捷仁沒有正面回應,「去年12月就轉正,但因為我們還是持續擴張,所以預計大概在今年底的時候就是正向盈利。」目前計畫2025年上興櫃,「上市前一定會獲利。」他斬釘截鐵地說。今年36歲的宋捷仁已創業3次,「創業時的定位,就是勝負關鍵。我今天不是停車場公司,也不是充電樁營運商,而是一個平台,可掌握場域和用戶的控制權,重點就是做沒人做的事情,然後試圖建立門檻。」他正朝著新身分「移動出行服務商」前進。
全新共享車款WeMo Fly正式落地 推日租349元挑戰全台最低價
共享機車WeMo Scooter 近日宣布,全新第二代車款 WeMo Fly 正式在雙北及高雄落地,WeMo 更同步加碼推出全新3大優惠,包含挑戰全台電車日租最低價 349元、全新用戶加入即享 666元 騎乘優惠,並針對全台 WeMo Fly 車款全面免起步價,用戶享前6分鐘完全免費。WeMo Scooter 執行長劉于遜表示,「期待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支持共享電動機車的使用,進而推動城市環保出行、永續的淨零碳排理念普及化。」WeMo Fly以KYMCO Ionex i-One Fly打造,採用 Ionex 3.0 換電平台,原為市面上續航力最高的白牌電動機車之一,此次針對WeMo Scooter打造綠牌車款。此外, WeMo Fly為全新可換電車款,WeMo 也提供每次換電最高可獲得加碼 80元的優惠。不僅如此,WeMo也發布全新3大優惠,包含「觀光升級」、「新車免起步價」及「全民共享機車體驗」,也就是推出日租包車24小時349元全台最低價,且免預約、隨租隨還,此方案於全球旅遊電商平台 KKday 同步開賣;同時,在活動期間享WeMo Fly前6分鐘免費;並針對新戶推出限時優惠,只要在 6月底前加入 WeMo,即可獲得 666 元騎乘券大禮包。這次WeMo 的全面升級除了軟硬體兼具外,同時邀請已經加入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且積極倡導EV100(全球電動車倡議)的台灣大哥大及 SKM Park 一起合作了 WeMo Fly 的出行減碳行動。
大立光投資4.5億元設電池材料廠 5分鐘充飽電拼2026年產能600噸
全球光學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投資4.5億元,攜手經濟部成立「萬溢能源公司」,首度跨足綠能產業,開發全球最快充電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不僅5分鐘充飽電,壽命更高達20年,搶攻全球電動車及儲能市場上千億美元商機。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 McKinsey)市場調查,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產值將高達4,500億美元,為此,經濟部近5年投入約10億元科研經費,進行快充電池、固態電池、綠色低碳製程等3領域研發。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表示,透過成立萬溢能源公司進入綠色能源領域,看好鈮酸鈦負極材料快速充放電的特性,預計2024年建立鈮酸鈦材料試產線,初期產能目標24噸,2026年放大產能到600噸,供貨給國內外各大電芯廠使用,提高市場滲透率。本次萬溢能源公司主要的核心技術為鈮酸鈦(TNO)負極材料,可讓鋰電池5分鐘充飽電,且具備20年壽命及高安全性,可滿足快充巴士、儲能系統、混合動力車、堆高機及無人機等市場的需求。
拜川二戰就位 川普先蹭馬斯克推保護主義
美國在台灣時間6日舉行十五州同時初選的「超級星期二」結果出爐,確定年底總統大選,將由2020年老對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再戰,也刷新美國總統選舉史上二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年齡紀錄。據了解,以共和黨來說,前總統川普在十四個州大勝,僅在佛蒙特州小輸給對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而眼見大勢已去,海莉在台灣時間6日晚間召開記者會,宣布退選,讓川普在黨內再無對手。民主黨方面,現任總統拜登在超級星期二中取勝十四州,僅在美屬薩摩亞爆冷輸給52歲商人帕爾默,年底「拜川二戰」正式成形。然而,川普在本應狂喜的超級星期二勝選晚會中,一反常態非常低調謙虛。談到美國近況時川普連連感嘆,自己認為這是一個壯麗的地方,目前看到美國陷入低谷,大家感到感到悲哀,自己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也將會在上任後立刻解決問題,關閉邊界。對此,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立7日上午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分析,拜川二戰宣告正式成形,也反映出美國「藍領工人團」再度集結對抗歐美官方「政治正確民主聯盟」,可惜代表人都已老態龍鍾,預估投票率恐創新低,至於各界關心的結果預測「真的還沒個準」。而針對川普在近期頻頻喊窮,並數度與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會談尋求金援,林子立分析,川普聲勢如此之好,競選經費絕對不虞匱乏。川普多次釋出與馬斯克合作的消息,除了看準馬斯克也是自帶聲量的「網紅」型企業家外,背後也代表川普力挺美國保護主義意涵,畢竟以全球電動車產業來說,若不積極貫徹保護主義「特斯拉根本打不過陸廠比亞迪」。
特斯拉股價慘摔…馬斯克反被超車 貝佐斯重回全球首富之位
特斯拉股價慘摔重創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身價,被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趁機超車,痛失全球首富頭銜,這也是貝佐斯2021年以來首度奪回全球首富寶座。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貝佐斯4日財富淨值2,000億美元左右,超越馬斯克的1.980億美元。也曾坐上首富寶座的LVMH集團執行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以1,970億美元位居第三。馬斯克與貝佐斯的財富差距一度拉大到1,420 億美元,但隨著特斯拉和亞馬遜股價一消一長,兩人身家落差持續縮小。亞馬遜股價自2022年底來漲了逾1倍,反觀特斯拉股價從2021年峰點摔落50%左右。受上海廠出貨量創逾1年新低的利空衝擊,特斯拉4日股價收跌7.2%,該全球電動車龍頭股價今年迄今跌約24%,馬斯克身家跟著縮水310億美元。此外馬斯克擔任特斯拉執行長的558億美元薪酬方案,遭德拉瓦州法官否決,對馬斯克的身價恐也構成打擊。而身為線上零售巨頭亞馬遜最大股東的貝佐斯,儘管日前才出脫5,000萬股、價值85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他大部分財富仍來自其在亞馬遜的9%持股 。貝佐斯對全球首富頭銜並不陌生,他2017年擠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首度攻頂全球富豪榜,持續蟬聯到2021年。但之後不敵特斯拉股價狂漲,將首富寶座拱手讓給馬斯克至今。貝佐斯去年透露,他從西雅圖遷居到佛州邁阿密,除了住得離父母更近,也能就近照顧太空事業「藍色起源」(Blue Origin)部分業務,更有節稅的好處,佛州不課所得稅或資本利得稅。貝佐斯和馬斯克非但爭全球首富頭銜,兩人更是常在太空科技領域較勁的死對頭。貝佐斯2021年搭旗下「藍色起源」火箭登上太空;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已發射多枚火箭到太空,與美國情報、軍事機構關係匪淺。
富豪新列傳/台積電也不能沒有他 「石化界愛迪生」96歲林書鴻正在研究「如何將CO2純化」
自從《富比士》(Forbes)富豪榜出現以來,台灣有間集團的三個創辦人或其子女就一直在榜上,這間鮮少曝光的神祕公司,就是僅次於台塑集團的第2大石化公司長春集團,若沒有長春的特用化學品,台積電、蘋果手機、甚至特斯拉,都可能面臨停工。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67億美元(約2100億元),名列2024年新春的《富比士》第四大台灣富豪。「公司成立以來就沒有虧過錢,因為不缺錢、所以也不用上市,專心做好自己就好。」96歲的林書鴻說起話來總是中氣十足、條理分明,捲翹的眉毛看起來非常精神。長春集團三家核心公司,包括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和大連化工,這三家公司在2022年營收大約4366億元,這還不包括其他數十家關係企業,因為沒有上市,所以外界很難看清全貌,然而富豪榜仍能將其排上榜單,可見威力。長春人造樹脂廠在1949年,由廖銘昆、林書鴻與鄭信義合夥投資設立,開發生產電木粉,1956年時成功開發並生產出耐水性極佳的尿素膠,讓台灣合板工業有史以來首次打進國際市場,接下來研發許多高品質的特用化學品,先後完成雙氧水、聚乙烯醇、冰醋酸、環氧大豆油、聚合醋酸乙烯乳化漿、醋酸、酯等下游產品。鮮少在媒體前公開發言的鄭信義,就曾特別向記者說到,為長春賺下第一桶金的尿素防水膠,就是林書鴻在簡陋的工廠廚房不斷攪拌、憑手部感覺做混合比例的拉力測試,經歷千次失敗才做出來的產品。台積電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長春是主要供應商。(圖/報系資料照、翻攝台積電官網)而今,台積電5奈米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高純度雙氧水、TMAH(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劑、稀釋劑、醋酸正丁酯、銅電鍍液、鈷電鍍液等,長春都是主要供應商。以雙氧水為例,他是台灣最大雙氧水製造商,也因為是世界第一最純的,才能作為半導體廠清洗晶圓的重要化學品,是台積電到美國、日本設廠時一定要帶著走的重要供應商。1968年設立台豐印刷電路工業公司生產印刷電路板,為長春集團及日本三菱集團合資成立之關係企業,正式跨入電子業。因為「斷料危機」,林書鴻提到,早年在做印刷電路板的積層板,有一次日本廠商幾乎停止供應銅箔,導致長春無法繼續生產,因此被迫著手開發銅箔,1987年起開始土法煉鋼,邊找資料邊試,各種不計成本地實驗,才能做出這樣地無可取代。特斯拉的電池使用長春的銅箔,連外貿協會都以此推銷台灣製造的強大。(圖/報系資料照、中新社)以銅箔來說,一般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箔薄度大約在12至18微米間,手機與電動車的要低於8微米,這個已經很難做了,但長春生產的電解銅箔薄度只有5微米,可以提高電池效能,所以目前特斯拉美國廠高達60%電動車的電池,是使用長春的銅箔,長春在全球電動車鋰電池銅箔市占率約25%,包括苗栗廠和江蘇常熟廠,接下來還預計在北美投資設立鋰電池銅箔廠,業界估計,應用於5G伺服器與通訊基地台的RTF反轉銅箔,全球市占率應該也有六成以上。林書鴻說,長春賺的錢都在投入研發和設備,若過去沒有持續研發,就沒有現在的高值化,台灣就是沒產油、沒天然資源,所以才要作石化工業,因為我們有人、有智慧,如果一桶油賣80美元,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可以賣到400美元,這也能增加很多就業機會。長春每年花在研發支出超過4%,比起很多科技業者還高,所以長春集團擁有上千項專利,大部分都是能走出實驗室、達到商品化獲利的優質專利,所以外界才會稱林書鴻是「石化業的愛迪生」。最近他在大力研發的是碳補捉,其實他早在2011年就向記者提過,長春已開發出將二氧化碳「廢氣」轉為醋酸產品,笑說「這個算盤打起來不划算,但為了環境好嘛!」當時投資百億,只是為了理想,在2023年,長春集團已能穩定年消化12萬噸CO2、量產出60萬噸醋酸,目前還在持續研發且精進中。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於碳排放越來嚴格,他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達半導體能使用的標準,再創新商機。
股價才大跌!高層正在評估「職位必要性」? 特斯拉再掀裁員疑雲
近期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美國股市的股價才大跌,短短數日跌幅超過24%,而現在又有消息傳出,特斯拉高層正在評估每個職務的必要性,讓外界傳聞特斯拉可能要進行大裁員。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有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在取消原本固定每半年進行一次的績效考核後,目前傳出美國管理階層正著手評估每個崗位的「必要性」評估,似乎是想要減少不必要的港未來節省公司支出。而如此一來,外界也傳聞特斯拉是否要進行大規模的裁員。報導中也提到,特斯拉目前的員工數相較於2020年而言,大約增加一倍有餘,節制2023年底,全球人數超過14萬人。而先前特斯拉也曾在中國進行裁員,當時傳出裁員比例超過50%、人數多達數百人。同時,特斯拉也在2023年6月表示,要暫停全球招聘,並裁員10%。但最後其實整體員工人數還是增加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