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策
」 侯友宜 賴清德 民進黨 國民黨 總統大選陸外交部、國台辦接連針對演說開罵 陸委會:扭曲事實 惡意批評
賴清德總統今早發表國慶演說之後,大陸外交部與國台辦相繼發表批評。對此,陸委會晚間回應,指陸方「扭曲事實、惡意批評」,並指賴清德談話「都是正面與積極的主張」,再次呼籲對岸理性處理兩岸關係,並與我方共同承擔起維護區域安全及全球和平的國際責任。陸委會10日晚間向媒體發表「新聞參考資料」,標題為「陸委會呼籲中共當局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該資料開頭即稱「針對中共國台辦、外交部等扭曲事實、惡意批評賴總統國慶談話」,陸委會10日表示,總統談話強調「四個不變」,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立場,是傳達台灣2300萬人民希望中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對岸應以務實的態度,認真體會賴總統演講內容所傳達的善意。陸委會接著強調,賴總統談話凸顯兩岸關係現狀,以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與人民福祉的堅定意志,更倡議未來兩岸在應對氣候變遷與防疫等的合作,共同追求和平共榮,這些都是正面與積極的主張。陸委會說,對岸聲稱總統談話是「挑釁滋事,加劇兩岸緊張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完全背離事實。「我們呼籲中共當局放棄一再使用軍武、經濟脅迫等舉措,威脅台灣及國際社會接受其吞併台灣的『一中原則』政治框架,這完全無助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與區域和平。」陸委會最後表示,政府兩岸政策穩健務實,不卑不亢、不挑釁、不冒進,始終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守衛台灣民主自由體制、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再次呼籲對岸務實面對台灣主流民意,與台灣民選政府進行對話,理性處理兩岸關係,並與我方共同承擔起維護區域安全及全球和平的國際責任。
賴清德官邸會晤蔡英文 520交接後首同框
前總統蔡英文6日低調前往總統賴清德官邸作客,為兩人在520交接後首度公開同框。賴清德感謝蔡英文執政八年奠下的深厚基礎,讓他能延續路線,持續帶領台灣發光發熱,並預祝蔡英文即將於12日出訪歐洲順利成功,替台灣爭取國際能見度與支持,兩人就外交、國防、國際合作等話題深入討論,蔡英文同時給予賴清德將全社會韌性提升至更高之層次高度肯定。據了解,蔡英文的訪歐行安排,賴清德不只積極鼓勵也全力相挺,其背後外交戰略布局曝光,脈絡有三重點。第一,賴清德有意「精銳盡出」,為國家打造一支史上最強外交隊。由於地緣政治特性,台灣在世界地位越顯重要,近年友邦訪團各種往來交流,從外交到經貿到文化各種層面都熱烈,因此如何讓台灣在國際舞台發聲不缺席,善用民進黨執政團隊的各張王牌。第二,賴清德執政延續了蔡英文的國安與兩岸政策穩健前進,蔡英文是最熟悉政策,也了解賴清德穩健性格者,談及賴清德,蔡英文過去曾表示,他認為合適的領導人,必須要有能力在國內意見分歧以及複雜國際情勢中找出最大公約數,同時對內、對外具備一定溝通能力,且要有強烈自我防衛意志,並要有能力組織與領導專業的國安團隊,而賴清德「具備這樣的條件」,蔡英文也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認為賴清德是最適合帶領台灣的領導人,並相信賴清德接棒後將穩持續健帶領台灣前進。因此,當賴清德遇上受限元首身分,難以自由進行國際交流的場合,卸任後自由之身的小英成了「最佳代言人」,兩人分進合擊。所以,賴清德上任後,即不斷向國安團隊傳達,積極安排蔡英文出訪的構想,未來不止歐洲,他希望蔡英文可以經常性、廣泛的在國際上宣揚民主台灣的理念和價值。第三,對於蔡英文即將出發的訪歐行程,賴清德極力鼓勵也大力促成,一方面委請國安會、外交部全力協助,並以外交部專案形式規劃,另一方面派出蔡英文過去最倚重的幕僚、國安會諮詢委員黃重諺隨行出訪,務求讓卸任元首訪歐行,為台灣外交戰發揮最大能見度,在現有良好基礎上,持續深化臺灣與歐洲國家深厚情誼,強化雙邊關係,讓台歐關係更加穩健緊密。
夏立言稱九二共識為兩岸政治基礎 陸委會駁:令國人感到不安與遺憾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28日赴陸會晤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時表示,「九二共識是當年由我政府主動提出,被大陸接受後,成為兩岸行之有效的共同政治基礎。自1993年兩岸達成辜汪會談以來,至今已經30多年」。對此,陸委會29日晚間駁斥,夏立言此等論調,罔顧事實,竄改歴史,令國人感到不安與遺憾。29日晚間陸委會發聲明指出,1992年兩岸代表於香港就事務性議題進行磋商,並未就兩岸關係定位問題達成任何共識;1993年「辜汪會談」更未觸及政治性議題。而2000年後,由國民黨所提出的「九二共識」,早已被中共當局視為併吞台灣的「一個中國原則」;2019年中國領導人發表「習五點」後,「九二共識」更等同於「一個中國」、「一國兩制」;而國民黨竟仍視其為和中共當局的互動基礎,如何能奢言捍衛中華民國、保障2300萬台灣人民的利益?陸委會強調,近期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共軍機艦動輒對台侵擾、施以法律戰恫嚇我民眾,更以軍機侵入日本領空,復於南海壓迫菲律賓導致區域緊張情勢升高,在在證明中共才是區域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夏副主席及國民黨認為不接受中共『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台海就會動盪不安,完全悖於事實,是在為陸方卸責,配合對岸施壓我方,台灣民眾與國際社會都無法接受」。陸委會提到,根據其今年4月11日公布的民調,高達近8成的民眾不認同中共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下,兩岸才能恢復對話的主張(78.8%),反映台灣主流民意早已堅定拒絕「九二共識」。陸委會認為,國民黨作為台灣主要政黨之一,完全無視台灣社會對中共當局政治主張行徑充滿高度疑慮,還呼應自願作為對岸統戰平台,令人遺憾。我們也再次呼籲對岸尊重台灣民意,切勿利用交流活動進行政治操作,方有助於未來兩岸良性健康互動。國民黨也於29日發出新聞稿,稱夏立言在會談中表示,國民黨一向遵循黨章、黨綱,來推動兩岸政策。九二共識是當年由我方政府主動提出,被大陸接受後,就成為兩岸行之有效的共同政治基礎。自一九九三年兩岸達成辜汪會談以來,至今已經三十多年。歷史經驗顯示,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立場,台海就能維持和平穩定。反之,台海就會陷入動盪不安。這是兩岸各方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夏立言認為,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顯示,台海漸趨緊張、和平與繁榮機會在流失。這更加證明國民黨長久以來,站穩黨章、黨綱,主張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的正確性。 夏立言並指出,國民黨一向以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為己任。絕不樂見兩岸民間出現對立,更不樂見任何引發敵意的言行。兩岸雙方有責任和緩關係,保障兩岸民間合法正當的交流權益,確保雙方可以安穩互動。而不是放任關係惡化,讓民眾和企業隨時暴露在衝突風險之中。
批賴清德不認保障健保點值承諾 謝龍介轟「芭樂票」紀錄罄竹難書
藍營日前針對《健保法》第62條提出修法,要求保障健保點值1點1元,以改善健保點值長期偏低情況,總統賴清德卻稱此舉恐破壞健保制度。對此國民黨立委謝龍介痛批,當時的候選人賴清德甚至加碼喊出,不只要1比1元,他還要1比1.1元,直罵賴清德,「上任不到兩個月,騙票紀錄已經罄竹難書。」謝龍介於臉書發文表示,這個會期,國民黨團早就將健保改革,健保點值1比1元,設定為優先法案,不單因為這是本黨選前承諾,不管有沒有執政,都要努力落實。更是因為台灣健保的榮景,長期來自於壓榨醫事人員的努力,導致做得越多,領的越少這種畸形現象。國民黨立委謝龍介痛批總統賴清德,上任不到兩個月,騙票紀錄已經罄竹難書。(圖/翻攝謝龍介臉書)謝龍介指出,賴清德總統自己出身醫界,怎麼會不理解,選前三天,去固醫界票,當時的賴清德候選人甚至還加碼喊出,不只要1比1元,他還要1比1.1元,「結果,本會期的尾聲,到了坐地還錢的時刻,賴總統竟然翻臉了,自己不認帳,還要在野黨『再三思』,下令民進黨團全力杯葛,破壞協商。」謝龍介更列出賴清德選前和選後「翻臉」的事,「選前,你說『賴皮寮』交付公益信託,選後,你改口價值太低了,沒有人要接。選前,你說義務役不用上戰場,選後,連宮廟都要放彈藥。選前,你說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是義務,選後,你不但不來,還根本反對國會改革。選前,你說你的兩岸政策就是延續蔡總統路線,選後,你突然拋出蔡總統八年也沒提過的新兩國論。」謝龍介怒批,再加上健保點值這張芭樂票,賴清德上任不到兩個月,騙票紀錄已經罄竹難書,「昔日,商殃變法,徙木立信,創帝國基業;反觀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亡國,關鍵都是誠信,有跟沒有,天差地遠。」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首度施政報告盼立院本程序正義 卓榮泰:朝野和解共生
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提出「國家希望工程」八大目標,包括擴大社會投資,減輕家庭負擔,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依法朝非核家園邁進,強化打詐讓人民有感;卓表示,希望未來立法院能本程序正義、依法行政的精神,近日國會改革修法引發朝野衝突及民眾非議,行政院身為憲政機關,將對修法違憲之處提出救濟,並喊話朝野和解共生,才能推動更多福國利民法案。卓榮泰表示,行政團隊將秉持誠意,溝通人民至上優先的理念,在互相包容跟尊重的基礎上,做好溝通、協調的工作,展現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誠意,實現賴總統創新繁榮、公益永續以及民主和平台灣的國政理念。未來任何施政成果的進展,都是行政與立法兩院共同的努力,兩院必須有良好互動的結果,一定可以為人民和國家帶來新的期待。卓榮泰指出,接下來行政院要執行五打七安,打擊黑金槍毒詐,在最短的時間內擬定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並透過建置打詐通報查詢查詢網,全面提升打詐的能量,也請立法院能夠儘速通過行政院所送行審議的打詐新式法,讓所有的執法同仁有必要的法律工具,能夠遏止各這種新型態的詐欺犯罪此外。卓榮泰說,他會親自擔任0403花蓮地震專案小組的召集人,行政院也會整體重建經費會,按照實際之所需要,已經提高接近到三百億元,希望讓民眾早日獲得救助,慰問金安千棘租金利息的補貼、振興產業,以及觀光旅遊、金融紓困等等的措施。卓榮泰說,期盼未來立法院能本於程序正義,以及依法行政的精神,優先支持民眾所迫切需要,而且無爭議的議題,推動更多福國利民的法案,讓國家繼續的往前進。卓榮泰表示,行政院將就國家希望工程八大施政目標持續推動,並提升預算執行的效能,第一是擴大社會投資,減輕家庭負擔,再來要有社會文明的共識,接著要有政府政策的落實,在2032年一定要達到二十五萬戶的社會住宅二十五萬戶的包租貸款,以及五十萬戶的租金不貼支持全國租屋民眾減輕負擔,讓民眾能夠住得安心。卓榮泰指出,為邁向2050淨零轉型,政府將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未來將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供電穩定、供電安全做為最高目標,依法朝非核家園前進,也將建構智慧共享的多元綠能、推動深度節能。卓榮泰對兩岸政策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已是全球關注課題,將持續以賴總統所接觸的民主和平四大支柱,主張在對等尊嚴前提下,與對岸進行健康有序的各項交流,則對岸能夠體認兩岸和平,才能符合雙方人民的利益維護台海現狀,正是世界安全及繁榮的必要條件,但是還是必須要提升國防的實力,包括落實延長義務教育役的役期,加強全民國防,以及基建國造等等的政策,守護我國的主權,並且增進國土安全、數位安全。卓榮泰說,這兩周以來,立法院審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修正案的過程中,許多的國人對於審議的過程是否符合程序正義提出一些的質疑,以及針對許多的條文內容有沒有違反權力分立、侵害人民權益、違反法律明確性比例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等等,國人提出的疑慮,行政院是憲政機關,他必須忠誠的守護憲法,而依法行政,當然也包含遵守憲法,因此,本次的法律修正案如果有,違憲,以至於窒礙難行之處,使,行政院會研議依照憲法所定的程序,尋求救濟。「經過這一次大院的修法過程,我更先信朝野必須和解、和解,才能共生,才能推動福國利民的各項法案因此。」卓榮泰說,和解共生將是未來推動所有政務最大的動力,他將與各位立法委員努力朝野和諧共生、兩岸和平共榮與民主國家合作共贏,讓中華民國台灣成為更公平的社會,更安全、更文明的國家。
批賴就職演說儼然「新兩國論」 馬英九籲新揆卓榮泰講清立場
前總統馬英九21日表示,賴清德總統於520就職演說,表明「台灣也是國家名稱」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將讓讓兩岸關係立刻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與挑戰。馬英九21日上午出席「賴蕭新政府上台後的兩岸關係」座談會時直言,台海問題已獲全世界關注,各方都聚焦在台海是否會發生戰爭,例如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就曾將台灣認定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馬英九憂心,民進黨執政八年過去了,兩岸迄今沒有建立對話管道,未來賴清德總統也難以樂觀。馬英九指出,2024年年節期間,金廈水域發生的大陸漁船翻覆事件,當時造成兩位大陸漁民不幸罹難,更牽動兩岸局勢陡然升溫,這就是兩岸一觸即發、令人憂心的現況。馬英九強調,自己的兩岸政策,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也必須讓協商制度化。比方自己2015年11月7日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為例,當時就強調,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兩岸雙方本質上就不是兩個國家,因此不必討論隸屬關係,更不會走向台灣獨立,這是台海和平的重要保證,也是兩岸可以用對等、尊嚴方式彼此協商的關鍵。馬英九呼籲,第11屆國會中,國民黨立委已佔相對多數,未來在面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的首場質詢時,就應該直面請教卓榮泰,釐清在憲法架構下「兩岸關係究竟為何」?馬英九疾呼,卓榮泰必須代表賴政府正式、清楚地向全國人民慎重說明,如果賴政府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就應勇敢負起政治責任,立即推動修憲實踐;若不是兩個國家,就應該遵守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兩岸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這兩個地區,茲事體大,不容模糊。
賴清德就職演說向對岸具體喊話 學者:跳脫統獨零和思維
總統賴清德20日就職演說中,並未針對兩岸政策提出單獨篇章,學者分析指出,賴清德已跳脫過去統獨對立的思維,以更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也不再視兩岸關係視為統獨的零和競爭,而是在可合作的範籌雙方合作、應堅守的地方對抗,並且具體提出未來希望與北京當局交流的項目,向中國大陸喊話,期待對方回應。兩岸政策協會學者王智盛指出,賴總統20日的演說有4大特點。首先,這可能是第一次總統的就職演說當中,對兩岸沒有獨立篇章,而是分散在各個不同的部分。這顯示出,其實兩岸議題已經不是單一議題,台灣跟大陸的問題,是涉及到台灣跟全球連結、國內的政經發展以及兩岸互動的全面性問題。王智盛認為,外界會覺得賴總統的演說強硬,是因為賴著墨了不少有關中國大陸對於台灣跟區域和平的威脅;因為跟蔡英文當時的時空比較,國際局勢有很大的差異,如今對於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大都認定中國大陸是一個崛起中的威脅,包括近期在中菲衝突等區域國家間衝突,還有這幾年來對台灣更強硬的文攻武赫。賴清德演說的第2個特點,就是把兩岸的問題提升到國際,以及區域和平的高度。王智盛指出,賴清德演說的第3個特點就是國家主權,賴清德延續當選感言中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但是不再提蔡英文當年具體提到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條例》;因為北京對蔡當年的說法,並沒有正面善意的回應,所以其實對賴來講,寧願選擇模糊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框架。「但是比較特別的是,在這一次的談話中,你可以看到很清楚的,賴清德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跟兩岸定位做了論述上面的定位,這是過去比較少見。」王智盛說,賴清德在演說一開始就提到1996年總統民選,在最後也提到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還特別強調「國籍」,看得出來他以「國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1996年的民選總統」這3個元素去構成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述,這與過去民進黨的邏輯是比較不一樣的。王智盛說,相較於前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清德更直接點出,雙方可以在陸客、陸生的問題上面先啟動交流,這個是很具體務實的直接的表述,把我方接下來要做什麼,直接跟對岸講,在總統就職演說裡面提出這麼具體的項目,就是在跟對岸喊話「我願意恢復交流互動」。「我覺得賴某種程度拋棄了過去那種統獨零和的思維,比較接近現在歐美國家看面對看待中國大陸的思維。」王智盛指出,從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看來,賴的兩岸政策與國際主流面對中國大陸的思維接軌,該對抗的時候,我跟你對抗,但是該交流的時候,我也跟你交流。
520就職在即!訴求兩岸一同追求和平共榮 賴清德:不卑不亢、維持現狀
三軍示範樂隊各挑選一首代表歌曲,向新任的三軍統帥致意。今天總統就職典禮上,國軍將連響21禮炮,昨日彩排時因風勢較大,舞台前頓時煙霧瀰漫。520總統就職典禮昨日總彩排,運輸直升機吊掛巨幅國旗,通過總統府前上空。520總統就職典禮前夕,賴清德邀請來台祝賀的邦交國訪賓,共同體驗台灣特有的釣蝦文化。(圖/總統府提供)賴清德總統與副總統蕭美琴「520」走馬上任,賴政府正式展開。據了解,賴清德將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對內承諾持續推動18歲公民權等,在兩岸政策上,則依循前總統蔡英文的「四個堅持」,釋放具體善意,以「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政策立場,訴求兩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繼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15日交棒新總理黃循財,5天後,台灣舉行新卸任總統交接,同樣受到國際關注。賴清德昨日款待來台外賓時表示,他今日宣誓為「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定會維持台海現狀,台灣並不孤單。9時15分 送蔡英文步出總統府蔡英文今天上午8時45分將向友邦元首等外賓握別,隨後在9時陪同賴清德與蕭美琴進入總統府大禮堂,賴、蕭進行宣誓就職典禮,由立法院長韓國瑜授與「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總統之印」及「總統之章」給賴清德,並授與「副總統之章」予蕭美琴,賴、蕭將在9時15分送蔡英文步出總統府。賴清德隨即將進入總統辦公室、簽署第一份總統文件,任命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潘孟安擔任總統府祕書長、吳釗燮擔任國安會祕書長,預計10時58分在慶祝大會中發表就職演說。知情人士透露,賴清德將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延續1月13日勝選感言的基調,闡述台灣民主歷程在經過人民嚴格檢驗後,他將帶領執政團隊「承先啟後、迎向未來」,繼續在正確道路穩健前行。演說內容主軸架構包括三大主軸,第一部分,感謝蔡英文過去8年的成就,未來他將在此執政基礎上,回應民意期待,持續帶領國家在對的道路向前行。演說三大主軸 執政回應民意面對三黨不過半的國會局勢,賴清德將表達推動各項政策及法案,以人民利益至上,以國家為優先,並期許執政團隊,充分發揮行動創新精神,不負人民所託。第二部分,賴清德將從中華民國台灣的民主歷程,談及民主團結、民主治理、民主和平等行動,對內承諾持續推動18歲公民權等,強化台灣民主韌性。至於面向世界,他將延續選舉主軸要讓台灣成為「民主世界的MVP」,以「價值外交」,結交理念相近的盟友,攜手面對現今複雜的地緣政治情勢之下與來自中國的施壓。賴清德在演講中將再度強調,台灣會持續成為區域和平穩定的推動者,並與民主世界站在同一陣線,成為世界共同體中不缺席的一員。拚經濟 致力AI、半導體產業第三部分將談及台海和平已是全球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更是國際社會高度的共識。賴將宣示致力發展AI與半導體產業,並扶植中小企業、促進經濟包容性成長等。賴也將表達,他將依循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以及他向國人承諾的「四大和平支柱」化為具體行動,在區域事務及兩岸上,將秉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政策立場,對於外界關注兩岸交流合作,也將釋放具體善意,訴求兩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四大和平支柱包括建立台灣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並且要有穩定、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對賴、蕭表達祝福,但可能不會出席就職典禮,他強調對於反改革、反進步的惡鬥,國民黨不會再溫良恭儉讓。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表示,經溝通後,為展現「政黨和解」的態度,他與8位黨籍立委皆會出席。賴清德是否會在就職演說中,就國會近日發生的「全武行」事件,表達朝野和解態度?相關人士則未透露。
外交以自身長遠利益為考量 新加坡的一中政策非「一中原則」
新加坡長期與兩岸保持友好關係,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後,新加坡外交部在賀詞強調將在新加坡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對台友好關係。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強調,新加坡向來以「新加坡的一中政策」為論述,而不是「一個中國原則」;新加坡之所以能在國際間與各國保持靈活應變,在於是以自身長遠利益為考量。對於媒體報導、翻譯,常有所謂「新加坡的一個中國原則」說法,葉偉傑受訪時特別強調,這是不對的。他說,新加坡的公文不可能是「一中原則」,寫的是「一中政策」,政策當然包含一中原則,雖然國際間對一中原則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新加坡向來以新加坡的一中政策為論述。新加坡的外交政策靈活、有彈性,在國際間被譽為「小國外交」的典範。近年來,美國刻意拉攏東協國家加入抗中陣營,新加坡是否感受到壓力?葉坦言,確實有很多壓力,但他強調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從來不是想跟哪個國家靠攏或結盟,而是以自身長遠利益為首要考量。他舉例,星國參加北京發起的「一帶一路」,看似偏向中國,或列為美國發起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看似靠攏特定國家,但新加坡的態度一直都是「只要對區域發展有幫助,都歡迎且願意合作。」葉偉傑表示,雖然有人認為參加特定國際組織等同表態支持,因而對加入有所顧慮,但他認為,選擇不參加是一種作法,但不參加也不能阻止該組織的設立,若能加入,還可以發揮影響力,在內部影響該組織的發展,並影響其決策,而不是連發言權都沒有。他也提到,東協國家對美中和國際關係的態度也不盡相同,與兩岸間感情也不一致,因此,東協與歐盟不同,並無一致的對外或是兩岸政策,但在兩岸議題上,皆期盼區域的安全穩定。
陸「兩會」落幕!國安人士:兩岸關係發生更大變化可能性並不高
大陸「兩會」日前落幕,國安人士18日指出,這次兩會比較特殊的是外長王毅首次提出「一中全家福」,認為中國必須要在外交上強化法律戰及政治戰。至於是否重回「戰狼外交」,中國應會等新政府520怎麼講後再定調。現在兩岸雙方似乎有一點在「動態平衡」,兩岸關係發生更大的變化可能性並不高。俗稱大陸「兩會」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分別將於10日上午、11日下午閉幕,結束約七天的會期。國安人士分析,今年兩會重點在五個方面:貫徹習近平領導核心;國務院平庸化、平常化、淪為執行院;關心重點在穩定,堅持共產黨「集中與統一領導」;經濟問題在兩會中仍無解;兩岸政策部分延續20大政策基調,刻意淡化處理。他說,這次兩會比較特殊的就是王毅提到「一中全家福」,目的很清楚,因為國際間挺台力道日強,王毅認為,中國必須要在外交上強化法律戰及政治戰,因此近期要求各國重申一中原則,尤其是操作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解釋 。雖然今年初總統大選後,對岸動作很多,但國安人士認為,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脅迫程度並未明顯升高且比過去克制,應該是要觀察台灣新領導人的談話,以判斷手段採取的強弱程度,現在動作太多或太少都不對。至於金門快艇闖金門禁限制水域翻覆事件,他認為這是突發狀況,雖然外界有兩岸瀕臨戰爭等說法,但這與中方實際行為的展現有所落差,實際上,對岸是希望透過持續讓台灣人民感到恐懼、來造成台灣內部對立。國安人士分析,金門事件目前已不像之前那樣的劍拔弩張,這可能是因為中國考慮到在南海已和菲律賓出現衝突,是否還要在台海有所動作,造成「三海一線」的解讀,因此對該事件僅撂下狠話,外媒的報導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面對大陸採取複合式的干擾,他強調,我方必須清楚有哪些樣態、成因為何,再思考如何對應。就像這次金門事件,我方一開始便定調是針對三無船舶的執法案件,必須透過司法來解決。國安人士表示,即使對方手段很多元,但我方在戰略上仍必須清楚,當對方要模糊化時,我方要使其透明;對方要改變原則時,我方便要堅持原則,以確保不會被各個擊破,讓台灣民眾認為執政者沒有因應的能力,最後對政府失去信心,造成體系崩潰,導致無法收拾。兩岸在尋求共識上是否有空間?他分析,目前台灣新政府還未上任,中國還在觀察,應該會看新政府520怎麼講、怎麼做,才來定調。各方專家的看法也一致認為,現在兩岸雙方似乎有一點在「動態平衡」,兩岸關係發生更大的變化的可能性並不高。
自廢武功讓對岸起疑? 國民黨重申堅守「九二共識、反台獨」
國民黨今天重申,國民黨基於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立場,與對岸一直維持良好的對話與溝通管道,也因此維繫了兩岸和平安全,盼以此釐清事實,以正視聽。國民黨中央今天再度以新聞稿說明對九二共識的立場,由於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昨日才再度率團訪問大陸,預計在七天行程中造訪大陸四城市的台商,雖言明此行不會會晤大陸官方人員,也與日前大陸兩會無關,但日昨卻有媒體報導,陸方因為國民黨廢除黃復興黨部引發黨內反彈、再度開始關注國民黨包括黨主席朱立倫在內的兩岸政策路線主張是否生變,也讓外界好奇對岸對國民黨的信任程度是否已不若以往,國民黨今天則以新聞稿回應澄清。國民黨除了反批媒體報導嚴重偏離事實外,也鄭重澄清,國民黨基於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立場,與對岸一直維持良好的對話與溝通管道,並因此維繫了兩岸和平安全,盼以此釐清事實,以正視聽。國民黨表示,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國民黨一向堅守「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個立場不僅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也依循中國國民黨的黨章、黨綱規定,是所有從政黨員同志都必須遵守的。在這個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上,國民黨與大陸一直維持著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外界所謂「急轉直下」的說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誇張敘事。國民黨認為,黨務改革及振興,攸關黨的長遠發展,也關乎台灣民主政治的品質。黃復興黨部的組織再造單純是為反應全體黨員,期望國民黨改革所做出的回應,外界「不需要任何事情都往兩岸關係方面做聯想」,這只會把問題複雜化,不利於改革進行。國民黨強調,國民黨長久以來堅持要維持與大陸的交流對話,這不但是為了台海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而且也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希望兩岸維持交流合作的期待。未來國民黨一定還會持續與大陸保持順暢的溝通與交流,為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盡最大努力。
3大戰略解金廈水域爭議 馬英九站台賴幸媛新書讚「我選對人了」
前總統馬英九8日表示,自己八年總統任內是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期,其中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賴幸媛功不可沒「找對人了」,絕非外傳「識人不明」。賴幸媛8日舉行新書《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發表會,老長官馬英九親自出席,全程參與到結束。針對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質疑馬英九重用賴幸媛是「最大敗筆」,馬英九在致詞時說明,稱2008年自己就任總統時,與賴幸媛非親非故「過去完全不認識」,當時大膽任用為陸委會主委,確實在國民黨內外引發非議。然而,當大家看了賴幸媛在陸委會的表現後「都覺得我找對人了」。馬英九也在致詞時針對金廈水域翻船糾紛重申立場,強調台灣對大陸的三大戰略,應該是「備戰、避戰、謀和」。而要達到最高境界「謀和」並不困難,只要以12字箴言「拿出誠意、釋出善意、解決爭議」態度處理即可,面對此案亡者家屬也要將心比心,若確實有我方疏失「該道歉,該賠償,不能逃避」。賴幸媛致詞時表示,在自己4年5個月的任期裡,大幅改善兩岸關係,為民眾解決困難、開創商機,又能夠堅守台灣主體性、捍衛中華民國主權,「那是一段兩岸大時代務實而穩定的沒好回憶」,空前是肯定的,可惜「暫時也是絕後」,因為蔡政府主政八年,兩岸官方往來連結被人為弄斷了。賴幸媛說明,自己當時領導的陸委會團隊主打「門打開、阮顧厝」,大開大合推動兩岸關係改善、開放,同時負責任地為民眾利益、兩岸交流秩序嚴格把關。賴幸媛也感性表示,任內日日精彩,有過不少有意思的工作片段,有時夜深人靜回到住處都不禁「仰天大笑」。也唯有「開大門、走大路」才是真正站在人民的兩岸政策,呼籲政府勿再「空喙薄舌」,以批評謾罵空轉兩岸關係。
龍年抄底時刻1/台商看2024風向三大關鍵時刻 「三黨不過半兩岸可望破冰」
儘管不少政經名嘴大喊「中國崩潰論」與「去中化」,但兩岸經貿仍是台灣經濟主力,佔總出口三成五,也因此,16日的「2024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上,總統蔡英文領著一票官員拜年,對著在國際局勢夾縫求生的台商們說:「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地尋求兩岸對話可能,希望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農曆春節過後,CTWANT記者就2024年牽動美中台三方政經關係的影響因素,與中國大陸北中南多地台商交流,整理出台商集體關注的三大重要轉折點,分別是3月中國召開「兩會」、5月台灣新總統團隊上任、以及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兩會」,指的是一年一度的「人民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合稱,今年的人大在3月5日、政協在3月4日啟動,在北京聚集全中國的官員、商界與民間代表,傳達當年的重點政策,「誰能當代表」也象徵著政策重點。陸股年前出現「千股跌停」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被免職,改由前上海副市長吳清接任。(圖/翻攝自Google股市、中新社)「由於近年失敗的經濟政策,決策團隊開始轉換,大家都在看是否有改變的可能。」經營航運物流的台商跟CTWANT記者說。這一波動盪,從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後採取「動態清零」封城開始,同一年加緊政府監管、內部維穩,尤其是網路科技、教育培訓業、平台經濟和數位經濟等產業,包括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大龍頭企業。「特別是上海封城,如同親手把會下金蛋的母雞掐死!」這位台商觀察。上海是中國經濟最開放的示範點,吸引外資企業總部、外國移民、富豪匯集,但2022年3月底封城、持續到6月中,解除後引發大量居民離開上海,儘管整個中國在2023年1月全面解封,但不見「疫後反彈的報復型消費潮」,因為百業受創民眾不敢消費。戴德梁行表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A級商辦空置率高達21.8%,租金則跌回10年前價格。據彭博報導,外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在2023年為330億美元,年減82%,創下1993年以來最低。但中國外匯管理局18日連忙表示,去年「外商股權性質」直接投資中國為621億美元。但2022年時FDI為1833億美元,2021年更高達3440億美元,不管怎麼算都是慘跌。扮演經濟櫥窗的陸股上證指數,更是從2021年9月的3700高點,一路跌到今年2月5日的2700點關卡,跌回疫情前新低,為挽救市場低迷信心,證監會喊話,央行也在1月24日突襲式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大約新台幣4.43兆元的資金活水投放市場,但陸股漲勢曇花一現。就在陸股出現「千股跌停」後的兩天,也就是2月7日,「名字吉利」的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被免職,換上前上海副市長吳清,為要打擊「不法放空」,同時有多家官股銀行換將。一位物流業的台商樂看「換將」動作,並向CTWANT記者透露,「地方上傳出去年3月退休的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人馬有望重新回歸,借重他的財政經驗來救經濟。」這是傳聞或事實?就看3月的兩會會推出什麼財經政策。第二個重要時刻,就是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執政團隊5月20日就職。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CTWANT記者表示,「若仍堅持台獨路線,賴清德當政必然引發兩岸高度緊張,若政權不穩,多數溫和、理性的聲音力量就會起來,可能採取有限、局部的開放政策。」倪永杰也盼望,兩岸有辦法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形成全新的兩岸局面。去年兩岸關係不佳,甚至向ECFA的關稅優惠開鍘,針對12項出口大陸的石化產品恢復高額關稅,又讓一些鷹派對台學者放話,表示會繼續針對紡織、工具機等產業下手,以顯示中方「能施壓的籌碼很多」,產業界都不希望傷害繼續擴大。在珠三角超過30年的東莞台協榮譽會長葉春榮跟CTWANT記者表示,雖然民進黨拿下總統寶座,「但現在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局勢,不再是一黨獨大說了算,預期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也是兩岸破冰的契機。」美國總統大選將在今年11月登場,選舉結果也將持續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圖/新華社)第三時間點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在美中貿易戰持續進行下,如果鷹派的川普當選,勢必會更加激烈,在對中國科技的出口禁令、以及供應鏈上會更嚴苛,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這是台灣出口大宗。依財政部統計,台灣2023年全年出口4324.8億美元,創下史上第三高,其中對中國出口1522.4億美元,占總出口35.2%,第二名的美國和東協都占17.6%,可見若中國經濟不好,台灣也會受影響。從事電子代工30多年的台商對CTWANT記者說,「中國仍是目前最好的製造基地,東南亞不管是哪個國家,成本至少都要多15%以上。」其實東協各國有各自不同的困境,像是越南已經出現缺工缺電等問題,若不是美國的選邊站的壓力,台商其實不需要如此匆促地轉移陣地。即使全球供應鏈已一分為二,不少台廠移出中國,「事實上,東南亞的貿易量大增,也是因為很多零件還是必須從中國進口,只是組裝改道東南亞去規避美國的禁令,實際上仍難以脫離中國製造。」這位台商道出真相及心聲,也希望兩岸政府能放下政治立場、好好思索如何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下,不要兩敗俱傷。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預期新政府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圖為立法院臨時主席柯建銘(右)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立法長韓國瑜。(圖/報系資料照)
民團籲新政府正視困境 提低薪高房價等四大民怨
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今(18)日指出,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勝出,代表人民選擇延續總統蔡英文的外交、國防等政策,但新政府應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4大民怨。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則表示,民進黨政府面對總統票與立法院「雙少數」的困境,如何找回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以及重新取得社會大眾信任,是新任總統的當務之急,呼籲賴清德開啟與公民團體的全面對話,並參考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公民陣線所研擬的「2024公民政綱」,化解4大民怨。2024總統、立委選舉結果13日出爐,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新任正副總統,國民黨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成為國會最大黨,加上以無黨籍參選立委的陳超明和高金素梅,掌握54席,民進黨則拿下51席、台灣民眾黨8席,呈現三黨不過半局面。對此,經濟民主連合理事陳方隅、賴中強及台灣公民陣線執委陳俊宏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解讀大選結果。陳方隅指出,台灣人民清楚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讓台灣繼續維持經濟與政治自主,繼續邁向世界的台灣。這也是民主化以來,第一次出現單一政黨連續3次贏得總統大選,顯然選民明確拒絕「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這類將台灣與中共連結的概念。陳方隅認為,人民在賦予民進黨第3個任期執政的同時,選擇讓民進黨成為國會少數,期待國會制衡行政權,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復甦困境等4大民怨。陳俊宏說,有主權國家地位才有完整的民主,為延續台灣自由民主憲政體制,呼籲朝野各黨共同體認「全民自主國防政策」須延續、「民主防衛機制」須強化,切莫杯葛政府相關預算及法案。
大選後的新政局系列一:賴清德要回應期待和平的民意
台灣選舉史上,未曾如此引起世界矚目。全世界憂心者,最怕台獨工作者當選後,兩岸會不會開戰?台海若成戰場,世界經濟會大衰退,好不容易建立的世界經濟體系會大崩盤,因此各國大媒體都來台灣觀戰。從選舉結果來看,這次民意所顯示的意向卻是非常值得探討的。首先,不管美中各方都應體認到,這是台灣民意的抉擇,無論滿不滿意,都是必須接受的民主結果。放棄台獨改善兩岸關係其次,一如選前民調所預測的,有6成民意要下架民進黨,但問題是下架的選票必須集中,若分裂將分散票源,讓民進黨漁翁得利。但在這過程中,藍白合作破局,心機算盡,最終以分手收場,藍白支持者已各自分裂投票。這就是投票結果所顯現的,6成民意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而侯柯約居3成3、2成6。賴清德以4成得票率,輕鬆贏得總統大位。然而,4成選票即意味著:這是一個不具全民代表性的執政者,他所聲言的台獨路線不被大多數台灣人認同。選舉過程中,賴清德甚至說出願意與習近平餐會,也再三抹紅侯友宜與柯文哲,但無法改變他的台獨形象。因此在選後記者會上,他立即表明願意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以對話取代對立,以開放取代圍堵,未來將採取更多交流政策。然而國際媒體仍多所疑慮。換言之,賴清德如果不能在實際政策上有所行動,仍難以改善兩岸關係,取得國際的信任。而台灣經濟在國際的壓力下,也將面臨更多的困境。第三,未來政局將是一個「小政府大民間」的時代。低得票率的賴清德缺乏執政完整性,除非與在野政黨合作,否則將寸步難行。因此朝野合作,走中間路線,調和民間各種利益衝突,降低意識形態矛盾,這將是賴清德必然的難題。這和蔡英文高得票時期的執政已不可同日而語。眼前最大的挑戰仍是國際壓力。賴清德的台獨路線一直是美國最感疑慮者,這也是選舉期間「疑賴論」的由來。美國一直以維持現狀、維護亞太和平做為兩岸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未來若要貫徹此一意志,必定會加重對賴清德施壓,要求他表態放棄台獨路線。因此賴清德上任前的首要課題,即是如何應對美國的要求而有所回應。即使是從賴清德本身的利益考量,未來若仍想連任,就不得不回應6成民意的共識,改弦更張,放棄台獨主張,否則連任將困難重重。台灣新世代的政治風向從更大格局來看,兩岸關係仍是台灣命運的重中之重。中國大陸的動向將影響台海的安危。而這一次選舉結果表明,台灣絕大多數的民意有6成是不支持台獨,要求和平反戰的。因此中共應重視台灣的民意,降低對台灣的武力威嚇,甚至在關稅壁壘和ECFA早收清單上,以更為溫和的善意政策,恢復兩岸之間的交流。而賴清德更應在承認憲法與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大陸恢復協商對話,重啟開放交流大門。這一點賴清德應先採取主動,才能掌握談判的先機。這次選舉的結果,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小政府大民間」意味民進黨必須回應民意,以開放的兩岸政策,爭取民心,維繫兩岸和平,才能順利開展國政。一如陳水扁時期,兩岸雖有政治上的緊張時刻,但在經貿與文化的實質交流上卻大步開放。這經驗非常值得賴清德參考。柯文哲雖未當選,但他仍有2成6的得票率,民眾黨在國會有8席,未來國會的合縱連橫,將少不了他的角色。他和過去親民黨的不同在於:親民黨更像是從藍營分裂出去的淡藍,而柯卻是從藍綠吸收了選票。特別是這一次選票的移動,更代表著一股年輕選民對藍綠舊政治、老人政治、家族政治的不滿,特別是一直標榜新政治的綠營,早已變成新黨國體制,而政二代、家天下的習氣,更是彌漫在各個選區之中,為新世代所厭棄。柯文哲所代表的,是一種新世代的憤怒,民眾黨雖然還未成形,卻隱隱然看到年輕世代在找他們的政治代言人了。這風氣,將是任何政黨都不能忽視的。不管是藍綠兩黨,或者是海外的美中兩強,也都應看到台灣新世代的未來政治風向。
民進黨再度執政打亂北京計畫 學者:中國並不意外
2024年總統大選暨立法委員選舉,已經於13日順利落幕,最後是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在立委席次部分,國民黨取得52席,民進黨取得51席,民眾黨取得8錫,無黨籍則為2席。從外界看來,民進黨打破紀錄3度蟬聯執政,似乎是打亂中國當局的計畫。但有涉台學者表示,其實從立委分布來看,就可以知道民進黨並非代表大部分的台灣民意,也推測之後民進黨與中國的政治鬥爭不會減少。中國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其實民進黨拿下總統,對北京而言並非是挫敗,北京方面早準備好面對各種現實。李振廣直言,雖然希望台灣透過政黨輪替,讓兩岸關係緩和,塑造台海和平,但同時也有做好民進黨繼續連任的心理準備「但就兩岸實力而言,其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也表示,從立委席次來看,民進黨在這次勝選也並非是國會最大黨,足以代表目前的民進黨並不代表多數台灣人的民意,之後可看的出來藍白等在野黨監督力量強大,會給民進黨很大的執政壓力。包承柯也提到,國民黨明顯無法凝聚年輕人,民眾黨反而贏得許多年輕人的票,這也代表年輕人有自己的思考,並不會把台獨當作唯一考量重點。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則認為,以賴清德與蕭美琴兩人的特質與言行來看,預估上任後還是很難調整兩岸政策,如未來局勢發展到一些紅線區域,像是碰觸到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屆時兩岸對抗的頻率與強度都有可能增加。劉相平也解釋,中國對台策略是全方面的,出發點都是圍繞在兩岸和平發展,許多路線與政策都是以此為出發,像是之前福建對台21條意見就是如此。劉相平認為,許多台獨勢力將希望寄託在賴蕭二人身上,但他認為「實際讓賴清德走一走,最終發現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絕路,也不是壞事。」
如何處理兩岸及外交困境 學者評賴清德「最大挑戰」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強調國家會繼續走在正確的路上,不會轉向,更不會走回頭路。賴將如何處理兩岸及外交困境,備受關切。國防院戰略所所長蘇紫雲認為,賴主張兩岸應該對話,短期內可能會有對峙,中長期應會趨於穩定。但淡大國際戰略所教授黃介正指出,未來4年台灣的兩岸和外交都不會平靜,賴如何管控風險,是非常大的挑戰。賴清德的台獨立場,讓許多人及國際間擔憂。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賴的兩岸政策基本上是延續蔡英文路線,不太可能有很大變動,與美日韓等關係會更有進展,除副手蕭美琴可發揮外交專長,賴與日本也有自己的管道,整個方向是往上走。蘇紫雲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是審慎樂觀,他認為,短期內兩岸可能會有對峙,中共會有一些反應,可能採取經濟脅迫,並在台灣的邦交國做文章,進一步壓縮我國際空間。蘇紫雲認為,兩岸在中長期會趨於穩定,因為北京最在意的是政治風險,要攻台必須進行海空和兩棲登陸戰,若未取得絕對勝利,就會面臨政治上的風險,因此台灣若有足夠防衛能力,中共就會更加審慎。黃介正則持不樂觀態度,他說,賴當選,未來4年都不會平靜。賴不要以為只要法理上不宣布台獨就可為所欲為,因為這個執政團隊,將會經歷美國總統大選、2025年中共軍改10周年、2027年解放軍建軍百年,以及中共召開二十一大,每個都是很大的挑戰。他預期,未來兩岸關係將比現在差,雙方難以溝通,對岸任何相關作為都不會再跟我方討論,這點從拜登將派高階代表團來台,可見一斑,美方也擔心未來兩岸發展,「如果美方覺得沒事就不會來了」。外界認為蕭美琴應可防止賴在兩岸及外交政策走偏鋒,但黃介正反問,「你覺得賀錦麗可以決定美國哪一個外交政策?」尤其未來要面臨美國總統可能換人,以及中共多項重大政治事件,他建議賴清德要多請一些高手,否則絕對應付不了。
賴清德當選…台商盼兩岸理性對話 勿互相挑釁對抗
總統大選落幕,台商關注兩岸關係未來走向。台商呼籲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應秉持理性溫和的態度進行兩岸對話,不要互相挑釁、不做刺激對方的舉動,把兩岸關係處理好。杭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周鮑華受訪表示,無論哪一政黨執政,兩岸關係的發展一定要持續進行,他希望新政府成立後,兩岸能更緊密地發展經貿、文化、藝術與體育等活動的正常交流,因為這些交流和政治比較沒有相關性。至於是否擔心兩岸經貿未來受到衝擊?周鮑華認為,經貿交流是大環境促使的正循環,較不擔憂新政府成立後產生中斷,他指出,雙方都要誠心誠意、開誠布公地交換與溝通意見,以及互相商討正常的經貿交流,相信還是會往正常有序的方向去發展。對於會否憂慮兩岸關係趨於緊張,周鮑華說,最重要的還是雙方和諧地談未來的發展、保持理性交流與商討,不要互相挑釁、不做刺激對方的舉動,相信大家順其自然會有更多深層的理解,交流活動會在互相體諒之下平和有序地發展,經濟貿易也會更順暢。周鮑華向賴清德喊話,希望他能夠秉持台胞所期盼的,以理性溫和的態度進行對話與交流,兩岸互相深入的理解與體諒,不做逾越雙方底線的行為舉止,相信兩岸所有交流發展還是會正常有序地進行。針對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接受聯訪表示,希望賴清德能修正以前不適當的做法,因為兩岸唯有密切的交流跟合作,才是兩岸民眾之福,不要再陷入以前兵凶戰危情況。李政宏指出,賴清德或蕭美琴過往體現出來的抗中想法是非常不好的,還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真的很懇切地呼籲他們,千千萬萬不要去做這種傻事」,要把兩岸關係處理好;他會密切關注賴在520的就職講話,也期許蔡政府尾聲能對ECFA關稅調查做出一些善意回應。
力戰仍難敵 侯康美好一仗過後藍還得找再起密碼
總統大選開票,歷經藍綠激戰,近晚間八點,侯友宜出面向選民鞠躬致歉,坦承敗選,也令台上幕僚、台下藍營支持者潸然淚下,不解為何明明開票結果顯示,有六成選民挺政黨輪替,國民黨也已空前團結卻仍難重返執政?尤其立委選舉開票結果,仍維持北藍南綠的狀況,也有不少藍營支持者憂心,恐怕台灣從此後仍將持續北南激烈對峙的準分裂態勢。藍營高層人士認為,大選開票結果其實與民調封關前的預料一致,有六成台灣選民期待政黨輪替,只是在野分裂,讓「票投賴清德、爽到柯文哲」的順口溜一語成讖,也印證若當初藍白合六點聲明若能夠實現,柯文哲不要堅持膨風、聽幕僚一面之詞其民調都是第一、非擔任總統候選人不可,兌現承諾讓「侯柯配」成型,開票後政黨輪替就已實現,聯合政府內閣制更能在幾個月後就成型。只是,人生沒有後悔藥,開票後才說早知道都已經太晚,不論是國民黨或者民眾黨,都必須勇於接受殘酷的現實挑戰。台灣大選原有八年政黨輪替魔咒,但卻在今年大選被打破,尤其當選者還是號稱「台獨金孫」的賴清德,不僅凸顯民進黨可能還會再執政八年,要長期永續執政更有條件,對已在野八年的國民黨而言,勢必成為更為艱困的生存挑戰。國民黨立委雖在北中選區票開得還不錯,但面對兩岸關係將伴隨綠營新潮流執政,更可能出現嚴峻變數,國民黨還需與崛起中的民眾黨搶選票,當外界預期白綠未來可能在立院合作,未來藍白間的競和,拿捏難度也勢必更高。侯友宜在接近晚間八點時,與趙少康一起現身總部,為此次選舉未能勝選一肩扛起責任,也多次鞠躬向選民表達感謝。(圖/翻社自中天新聞)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民進黨、民眾黨都對藍營兩岸政策痛加批判,柯文哲選前甚至還大言不慚,指他不談92共識也能與對岸溝通,但在對岸眼中,92共識就是定海神針,也讓一路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及92共識的國民黨在選戰中更像夾心餅乾。這種尷尬處境也反應在馬英九前總統於選前倒數接受外媒採訪,逕自提出「信習論」遭綠營抹紅全力攻擊,消息傳來令侯競辦震驚不已,藍營選民也哀嚎,不解馬為何不能等選後再說。據了解,當外媒披露「信習論」後,侯辦幕僚就曾直言,嘉義縣選前民調好不容易搶回來,與對手的2%差距幾乎已追平,但「信習論」若發酵可能就又會飄走了。結果,從南部藍營立委選情原傳出會翻盤,開票後仍綠油油一片,似乎也印證侯幕僚的擔憂非無的放矢,不難看出,兩岸議題對藍營選情影響,是有多麼敏感。該人士也語帶感嘆的說,國民黨繼續在野,若繼續堅持扮演避免兩岸兵兇戰危的安全閥,坐視民進黨繼續安心的操弄抗中牌,再加上美中激烈角力,國際大環境已把台灣塑造成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國民黨若還只想到力挽狂瀾,其代價很可能就是繼續做在野黨,若想重返執政,國民黨恐怕就不得不正視年輕選民歷經新課綱洗禮,早已成為「天然獨」的現實,畢竟這些選民未來還要多次投票,但國民黨兩岸政策對她們而言卻未必討喜。國民黨如何再找出讓兩岸選民都能接受,又能確保兩岸和平的新政策路線,恐成為國民黨敗選檢討難以迴避的議題,但這也絕非能簡單就找出答案的事。資深藍營立委則說,藍營傳統大選應戰模式其實「已拉警報」,也有必要調整。例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選總統其實已準備八年,民眾黨柯文哲更從擔任北市長開始就說要選總統,起碼也有四年,反觀國民黨內卻有一種棒打出頭鳥的氛圍。讓侯友宜即使想選總統,一開始難以大方承認,之後黨主席朱立倫、前總統馬英九又堅持藍白合是唯一道路,還暗示國民黨不當總統也行,都影響侯友宜更難起步,直到藍白合破局,侯才真正算選戰起跑,真正投入選戰的時間恐怕不到半年,侯友宜雖在敗選感言中強調是他努力不夠,深深鞠躬,但侯連拜訪全台每位大樁腳都未必有時間做到,也凸顯國民黨這些「宮廷政治」文化的不合時宜。如今,面對綠營很可能長期執政、白營又在旁虎視眈眈,國民黨對於政治接班人的培養,只能更積極,更鼓勵有志者及早表態,畢竟「溫良恭儉讓」已經不是新選民喜歡的風格,國民黨想要爭取新選民認同、就必須有全新形象並拿出成績。只要全黨不喪志,繼續推動改革精進,正面回應這次大選,期待政黨輪替的六成民意,也仍有機會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