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產業
」他點名未來5年「10大產業最賺錢」 這行10員工洗出5000萬營業額
台灣未來5年內,什麼產業最賺錢?身兼導演、作家以及影像公司老闆的李又宗列出10大產業,「就我的經驗來看,透過正確代操的協助,很多產業的業績都可以翻3~5倍,甚至10倍以上。」李又宗在粉專《李又宗的人生旅遊》表示,其實問他們這種自媒體代操公司最準,畢竟會來找他們的客戶,都是市場上已經穩定獲利的公司,只是想透過自媒體的代操,來放大自身業務的產能,如果你的自媒體賽道跟以下產業有相關,都是會獲利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達成流量變現。他認為,第一是跨國房地產,台灣建商已經有不少跨足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市場,有些客戶在海外都有投資民宿、餐廳、甚至合法的哈們館,這塊的市場不但龐大,而且單價高,客戶出價也不會小氣;第二,群眾募資產業,群眾募資雖然不像以前氾濫,但是還是能在短時間內衝高業務量,確保穩定營收,現在的群募已經是以「打廣告」的概念進行,自媒體在裡頭還是有發展空間。第三是二手機車,李又宗指出,由於台灣機車族群龐大,加上二手機車的毛利不低,轉單也快,所以自媒體跟短影音是最適合二手機車業的行銷工具,二手機車業不單只有買賣,舉凡改裝部品、維修保養、貸款,都會是二手機車業的獲利來源;第四是二手汽車,二手車除了買賣以外,車商還會賺維修保養、料件、周邊商品、洗車包膜打蠟、貸款的利息錢,所以有很多車商其實都非常有錢,自媒體公司只要方案吸引人,可以保持長久的合作。第五,水電裝修裝潢業,李又宗直言,這是最「土性」的行業,也是他相當看好的產業,因為台灣大學普及化,基礎藍領工人大量減少,所以這塊早就是賣方市場,客戶需要「求工班」撥出時間,又是基礎民生產業,自媒體其實怎麼做都很吃香。第六,洗冷氣產業,李又宗說,「這三年來最讓我覺得歎為觀止的產業,洗冷氣對技術性的要求不高,也不需要有證照、加上台灣天氣炎熱、家中有寵物的比例越來越高,所以突然這個產業就上去了。洗一台冷氣大約1800到3500不等,我曾經有個客戶,公司只有10來名師傅,一年可以洗出4、5千萬的營業額,非常嚇人。」第七成人產業,李又宗表示,不是只有拍成人片,而是連同線上寫真、實體活動、周邊商品、情趣用品都可以歸納進來;第八是美業,不單只有醫美,包含美髮美甲、精油芳療、韓式肖像照,所有跟「美」掛勾的產業都會是不敗主力,畢竟社群平台的本質,就是創造衝突和焦慮,所以容貌焦慮只會越來越嚴重,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商機。第九是八大產業,李又宗提到,男模會館、酒店行業、招待所、當鋪這一類產業,比起一般行業都有層神秘感,所以裡面很適合做老闆或是經理的個人IP,不過對他們代操公司來說,八大行業的行銷利潤其實不高,利潤高的高端飯局、跨國伴遊、包養仲介又不可能曝光,所以沒有自媒體的空間。最後一個是身心靈產業,李又宗說,算命卜卦、身心靈療程會是一個大幅發展的產業,不過目前除了簡少年以外,還沒看到成熟的穩定獲利跟運作,所以作為乙方公司,能發揮的有限,不過相信未來3個月,很快就可以接到相關的案子。李又宗坦言,「以上十個行業,是我從自媒體代操的角度,看待目前最有發展的產業。就我的經驗來看,透過正確代操的協助,很多產業的業績都可以翻3~5倍,甚至10倍以上,不過也考驗操盤手的底蘊是否夠深,整合能力是否夠強大,畢竟自媒體產業的『工』會越來越廉價,AI也會承包大多數的技術,如果在這個產業還是只有價格思維,那最先被淘汰的,就會是最便宜廉價的人才和公司。」
鉅陞建築團隊攜手職業高球選手賴嘉一 力挺嘉義運動發展
【鉅陞建築團隊】今年好消息不斷,風靡台北、桃園、台中的「有感建築・專寵自住」,將於2024第三季後首獻嘉義,這也是鉅陞建築團隊第一次跨越濁水溪之作,為服務更多自住族群的夢想版圖,又再度擴大實現。因為看好嘉義市都市更新加速、嘉義車站改建計畫等建設,以及嘉義縣八大產業園區將磁吸菁英來“嘉”,希望能以國際美學與精品服務,帶給在地人與新嘉義人全新居住體驗,至今已有三塊基地在市中心規劃中,為不負所託、信賴相挺,【鉅陞建築團隊】也於五月拍板決定成立嘉義分公司,與擁有300多年文化底蘊的嘉義一起共好、市容轉型。(圖/鉅陞建築團隊提供。)這份深耕的心,不只在城市美學與宜居品質上,更同步關心、致力嘉義運動發展,並於113年6月7日舉辦《鉅陞建築團隊・職業高球選手賴嘉一|冠名贊助記者會》,希望號召同業資源、拋磚引玉,一同支持優秀的運動選手。賴嘉一選手一如其名,是嘉義土身土長的台灣驕傲,自十歲練球至今、跨越低潮、邁向成熟選手之路,近年來競賽成績逐步上升,2023年更取得職業排名前十五名的佳績。賴嘉一選手穩紮穩打、築夢踏實的登峰之路,就像【鉅陞建築團隊】的經營理念,從景氣最低潮的時代,即洞見“自住”才是房市最堅實的基本盤,也是建築設計該有的本質,即使近年置產風氣大好,亦不因此追逐投機市場,反而從收納美學、家事動線、工程體檢、永續售服、到社區營造,一步步思考如何為自住家庭做更貼心的設計、提供入住後更放心的服務。(圖/鉅陞建築團隊提供。)賴嘉一選手深知面對挑戰就是進步的階梯,鉅陞建築團隊也知道,服務好別人最怕面對的客戶,才是品牌永續經營的硬道理!賴嘉一選手打的不只是高爾夫球,更是自己一生熱愛的夢想,鉅陞建築團隊蓋的也不只是房子,而是讓住戶享受生活的理想。一個在運動界、一個在房產界,對彼此的堅定信念惺惺相惜,希望藉由雙方的影響力,共同帶動良善的運動風氣,並以此鼓舞小選手與新秀們,朝著方向堅持挺進,總有一天會達目標!舉旗號召動員前,必須先領頭貢獻,深耕城市前、也必須先深入參與在地發展,對鉅陞建築團隊而言,這次活動目的並不是做公益、而是扛使命,未來也將看見城市更多需要,不吝繼續為社會進步發聲!
高雄一家5口命案解剖查真相 自撞起火、女方和幼兒死因待釐清
高雄三民區2024年1月21日發生林姓夫妻一家5口死亡案件,警方初步鑑識現場無外力介入痕跡,不過檢警勘驗,發現年僅3歲的么兒頭上竟被套上塑膠袋,疑為「加工自殺」。此外,女方家屬認為女兒沒有輕生意圖,檢警還查出林姓夫妻全家案發前一天曾開車出遊自撞,送醫後並無大礙,但種種跡象顯示案情不單純。檢警會同法醫1月25日進行遺體解剖複驗,林姓夫妻的父母前往高雄市立殯儀館神情黯然,態度低調不發一語。據了解,目前檢方複驗的重點,將確認5人體內是否有藥物及酒精成分,且因3歲么兒頭部遭套塑膠袋,顯然有哭鬧或掙脫等求生意志,究竟是誰動手加工,恐待法醫解剖後,確認5人死亡時間,才能一一釐清。加上在案發前的1月20日上午,林男開車載一家人到旗津散心,隔天一早7時許返家途中,在旗津三路自撞路燈桿,當時整輛車瞬間陷入火海,但5人即時下車,僅其中1人輕傷,送醫檢查後無礙,但恐成壓垮一家人最後稻草。警方調查,年僅28歲的林、袁姓夫妻檔育有3名年紀分別為3歲、6歲和7歲稚子,21日10時袁女同事因聯繫不到她而向警方報案,警方破門後發現,5口之家租屋處內門窗緊閉,進門後5人已明顯死亡,並無發現外力介入痕跡。據周邊監視器顯示,一家5口20日返家後就沒有再出入過。據了解,林男為某工廠基層員工,袁女則曾經營精品店,後來在八大產業工作,袁女疑似精品店經營失敗欠有債務,還有車貸未還遭法院裁定強制執行,經濟負擔大,卻讓3名兒子都就讀私校,無疑加重經濟負擔,讓死因更加不單純。
11月PMI跌至46.8%連9月緊縮 中經院:產業未來展望佳
中華經濟研究院周五(1日)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經季節調整之PMI微跌0.3個百分點至46.8%,已連續9個月緊縮;但新增訂單指數和未來展望指數微幅回升,部分指標略有好轉。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景氣是逐季好轉,目前整個產業就是「等」字,等待曙光到來。未來展望部分,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9個月緊縮,惟指數回升2.7個百分點至42.5%。PMI以50%做為榮枯線,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反之則代表緊縮,包含5項組成指標,11月經季調之生產、新增訂單、供應商交貨時間、人力僱用、存貨皆呈現緊縮。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表示,近幾個月來景氣上下波動,11月和10月PMI的組成指標,變動都在1個百分點左右,幾乎與上月持平,現在製造業氛圍就是一個「等」字。葉俊顯分析,近期中國拯救房市及房企,並增發國債等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使得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的未來展望轉佳,使得產業未來展望有些許回升。包括年底的中國大陸振興政策及美國輸入轉為正數,歐美市場是台灣製造業的終端需求,美國的輸入自今年第三季開始逐季往上走,可望持續到2024年第三季,有助於我國接下來的出口。至於非製造業,11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已連續13個月擴張,已擴大3個百分點至56.2%,為去年8月以來最高、出現最快擴張速度。其中,新增訂單、商業活動及未來六個月展望等指數皆呈現擴張,且速度加快。葉俊顯表示,內需產業持續暢望,主因內需產業進入年底結案旺季,再加上股市回漲以及歐洲貨櫃和散裝運價回升,與製造業聯動高的產業未來展望指數由緊縮轉為擴張,只有資通訊產業設備與批發業對未來看法相對保守。中經院分析,NMI組成的八大產業中,六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教育暨專業科學業(61.1)、營造暨不動產業(60.8)、零售業(57.3)、住宿餐飲業(56.7)、運輸倉儲業(56.7)與金融保險業(56.1)。僅有資訊暨通訊傳播業(44.5)與批發業(47.9)回報NMI為緊縮。
疫情衝擊…政府無視「受苦的台灣」 針對性開放邊境救經濟可從兩岸開始
民進黨執政後陸客大幅萎縮,疫情又讓國際旅客幾乎歸零,觀光產業慘上加慘,旅館業還可以靠防疫旅館維持一定收入,其他餐飲、旅遊業及相關服務業都是慘淡經營。陸防疫成功 台灣得利民進黨以股市創新高、出口增加而沾沾自喜,但2021年實質薪資負成長,物價上漲已超過名目薪資的漲幅;再從產業別分析,出口產業固然靠著大陸市場風光亮麗,內需產業卻蕭條萎縮,民進黨政府以「紓困」來止血,只是杯水車薪。疫情下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蔡政府只想用「獲利的台灣」操作大內宣,卻對「受苦的台灣」視若無睹。去年三級警戒過程中,台北一間餐廳老闆在租屋處上吊輕生;台南一位八大產業的單親媽媽服藥自殺;新北一位遊覽車司機跳樓身亡……這些實實在在的苦痛,被執政者刻意地忽略遺忘。變種病毒Omicron的出現,疫情似乎看不到盡頭,這也讓早已苦撐待變的內需產業,幾乎要斷掉最後一口氣。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內需產業需要近水,這個近水不在歐、美、日、韓、新南向,只有中國大陸符合可能的條件。美國疫情幾近失控,民進黨不敢把美國放入「重點高風險國家」,就把全球(除帛琉以外)都視為高風險地區,這是障眼法。美國7日平均染疫人數是80萬2197人/日,大陸只有173人/日,再考慮到大陸人口是美國4.3倍,也就是說,美國疫情的嚴重程度是大陸的1萬9939倍。疫情如此極端的兩個地區,民進黨目前卻是「一視同仁」,以相同的標準規範入境,在防疫上沒有道理。再從經濟的角度,2020年入境旅客人次是138萬人,只有2019年的11.6%,而2021年甚至還不到百萬人次。若今年的景氣還是如此,觀光從業人員能夠過活嗎?疫情拉長,人民必須在「病死」與「餓死」間作選擇,而現在病毒持續變種,想等到「全球疫情受到控制」後再開放邊境,是行不通的。台灣只能夠分階段的開放邊境,先與防疫成果差不多的地區互通有無,等到未來疫苗、新藥的出現,疫情正式「流感化」之後,再嘗試與病毒共處。美疫情嚴重超陸萬倍現階段若要針對性的開放邊境,那麼經濟上最有效果,疫情上風險最低的地區,當然是大陸。大陸以14億的人口,2萬2000餘公里的陸地邊境線,能夠把疫情控制到這個程度,實在是讓人難以想像。北京的防疫策略是「長痛不如短痛」,目前大陸有數個城市,約上千萬人處在封城階段,封城的過程中必然有對自由的限制,以及少數民生需求未被滿足,這是「過與不及」的權衡;但從結果來看,的確是利大於弊。大陸疫情受到控制,台灣才有穩定的出口市場,台灣人民事實上享受著對岸防疫成功的外溢效果。相較之下,美國對於Omicron病毒株,已經不得不採取「佛系防疫」策略,首席防疫專家佛奇表示:「Omicron終究會找上幾乎每個人」,對美國來說,等到大家都感染,自然就不會有新感染者,疫情才能結束。美國的策略,顯然與台灣南轅北轍。對台灣來說,等到疫苗、新藥物的出現,疫情真正「流感化」後,再來嘗試與病毒共處,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而在那之前,台灣最好的選項,是逐步與疫情差不多的地區開放邊境,中國大陸就是最好的開始。兩岸貿易往來頻繁,有著商務往來的需求;陸客也向來有來台灣旅遊的動機,會是觀光產業定心丸。目前全球還有條件「清零」的,也只有大陸、台灣等寥寥幾個地區,兩岸完全有能力在管控疫情的前提下,對彼此放鬆邊境的管制,增加經濟的來往與交流。兩岸之間有磨有合,但北京當局從來沒有因為民進黨的暴衝而莽撞,冒然降低對台灣人民的關心。民進黨對兩岸往來的種種設限,路人皆知是政治考量,但現在不是考量政治,而是注重經濟與民生的時候。若民進黨阻止台灣人民因兩岸交流獲利,等於是承認共產黨比民進黨更愛台灣,民眾看在眼裡,將作何感想呢?
11月2日警戒措施再放鬆 「4大條件」16日起酒店可營業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同時宣布國內二級警戒延長到11月15日,但因應國內疫情趨緩,管制措施進一步放寬,KTV、電影院等場所開放飲食,室內運動也可免戴口罩。另八大產業如歌廳、舞廳、夜總會、酒家等,「無陪侍者」2日開始有條件開放營業、「有陪侍者」則規劃於16日起有條件開放營業。指揮中心今日宣布自11月2日起,防疫措施將進一步鬆綁,包括集會人數不限制、營業場所和公共場域人流管制取消、體育活動和藝文展演、觀光遊樂業等室外人數降載規定取消。(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外自下月2日開始,無陪侍八大「有條件開放」,業者須「符合共通性原則、從業人員接種篩檢、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復業後管理」,細項包括從業人員必須至少完成接種1劑疫苗滿14天、除飲食外需全程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風、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之從業人員,需每週1次快篩或PCR篩檢等。指揮中心另規劃自11月16日開始,「有陪侍」八大,並且符合上述防疫規定者,也可開放營業。(圖/經濟部提供)
解封+三倍券 台灣經濟穏住
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同步上揚,其中PMI中止先前連續三個月的緊縮(數值低於50)至54.1,轉為擴張;NMI數值57.3,更創2014年8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NMI指數急速攀升到與2015年4月相同的57.3,主要是因6月國內解封,加上市場對7月發放三倍券可望振興消費的預期。張傳章表示,國內疫情一直控制得宜,就算近來其他主要國家二次爆發,台灣仍表現良好,因此6月上旬國內正式解封,還有7月的振興三倍券發放啟動、消費將大增的預期心理,都激勵指數偏樂觀。但在此同時,國際疫情有愈來愈嚴峻的發展,影響還沒有到全面回歸正軌的時候,仍應謹慎以對。至於製造業7月雖顯著好轉,但與回到正軌還有不小距離,畢竟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小型開放經濟體,歐美國家重啟經濟進展不順暢,勢將對台灣有一定的衝擊。後續還是關注國際疫情發展,及中美間對立衝突的變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說,疫情衝擊下,除政府超前部署,消費、投資也都超前準備,三倍券推出後,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還有中美爆貿易戰後,台商持續回流加上轉單,可說是「自助、人助、天助」,穩住台灣經濟。7月NMI的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持續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上升,人力僱用轉為擴張。張傳章說明,八大產業有七大產業皆呈現擴張,僅資訊暨通訊傳播業仍呈現緊縮。就7月PMI組成指標來看,目前製造業訂單顯現好轉,但廠商對未來訂單能見度看法仍偏保守,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上升,存貨及未完成訂單也還是維持緊縮。其中人力僱用指數中斷連續四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指數51.7更是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攀升幅度,張傳章說明,這代表疫情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已愈緩和。在製造業六大產業中,五大產業PMI為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食品暨紡織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僅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仍為緊縮。但電子暨光學產業對未來半年偏保留偏態度,主要憂心國際上第二波疫情趨嚴峻、及新機上市與研發布局,仍難免於受疫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