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
」 教育部 私校 公立可100%抵稅!《私校法》擬放寬企業抵稅額度 教團憂:助長財團獵校風氣
行政院將《私立學校法》第62條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草案內容將使私人及企業在捐贈私立學校時,不論指定或不指定捐贈對象,皆可享有100%折抵稅負。高教工會認為,讓捐贈私校的金額得以完全免稅,除了將使財團得假藉捐款逃稅外,必然還將提供更大誘因,鼓勵、助長更多覬覦私校校產的財團,以捐資為名,如禿鷹般地競逐、不正入主私校的「獵校風氣」,勢必將開啟私校學生與教職員的惡夢。高教工會表示,若捐贈私立學校也要享有與公校同等免稅待遇,那主管機關對私校的監管也應該全面比照公校,並且大幅度將私校公共化。例如董事會納入公益董事、教職員董事並且限制連選連任。高教工會提到,對於指定與非指定對象之捐贈應該區別,能享有全額免稅的,需以「其捐款並無附有任何條件、負擔或對價關係」為前提要件,僅限於毫無附條件、負擔或對價關係的無償贈與。相對的,那些有附條件的贈與,不但不該享有全額免稅,甚至應降低現有免稅比例,以提高企業不指定對象捐贈誘因,讓真正基於公益捐贈私校的資源,可以透過公平的方式進行分配,杜絕帶有不正目的的財團侵蝕高教。高教工會指出,修正條文對於私立學校興學基金會僅增加監督二字,卻無實質監督方案,在財團捐贈全額免稅的情況下,恐讓「興學」基金會淪為「賣學」基金會,成為高教禿鷹買賣私校的買辦。高教工會認為,若要增加對不指定對象捐贈的誘因,應降低現有指定對象捐贈之免稅額度,必要時可適度提高不指定對象捐贈之免稅額度,同時強會對私校興學基金會及私校之監管。高教工會強調,目前《私立學校法》第62條的修正方向,顯然為圖利財團之惡法,是將國家公共資源,拿去餵養高教禿鷹。此惡法若是通過,將助長財團不正入主私校,成為財團避稅手法,且對高教公共性帶來嚴重破壞。高教工會呼籲,行政及立法機構不應修法免除對私校捐贈之稅負,以維護高教的公共性與公平。
「師資是最核心的軟實力」 范雲盼行政院協助人和錢解決教師荒危機
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101-111年),每年成功取得教師證後擔任正式教師及公校代理教師的比率,從69.1%下滑至57.5%。今日民進黨立委范雲在立法院質詢時表示,「師資是最核心的軟實力」,再好的政見,都需要教師投入更多,沒有給教師更多的支持,是目前很大的一個危機,盼行政院協助人和錢,解決教師荒危機。范雲指出,教育部在去年發生時說是過渡期,是代理教師荒,但據研究發現不是代理教師荒,因為今年仍有缺人問題。以北市為例,去年甄正式教師缺79人,而今年缺更大,是183人,也正是因為正式教師甄不到人才會去甄代理教師,代理教師制度原本是因為有人懷孕或照顧假,卻因為制度變成補正式教師,而跟國教署請教過後發現國教署與教育部沒有真的了解這問題。范雲續指,教育部一直覺得有教師資格很多、一直在培訓,據她統計,願意考教師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一,有66%有師培取得資格,但卻連去應聘都不願意。范雲結合幾大教師會跟教師工會,對教師荒提出五大原因:第一,108課綱給的全新備課支援少,她認為,108課綱方向是對的,但108課綱對師資要求能力更高,給的備課支援少。第二,對老師各項加給過低,不符合其耗費的心力,他多開一堂課卻沒得到更好的待遇。第三,行政繁重偏離教學專業,行政繁重有非常多原因,包括第四點,性平、霸凌頻傳,教師疲累;以及第五點,校園霸凌,不完美職場,不管是校長霸凌、主管霸凌,甚至有老師認為家長都在霸凌,是很不友善的職場。范雲說,針對賴清德總統政見,她都很認同,但針對如何達到多元均優的教育環境,以她當大學老師超過10年,「師資是最核心的軟實力」,如果教師荒,再好的政見,需要教師投入更多,但卻沒有給教師更多的支持,這是目前很大的一個危機。對此,范雲提出三個解方,請行政院協助人和錢。第一,新增設置行政專職人力;第二,提供108課綱務部專業師資;第三,調升教師鐘點費及教師薪資。范雲認為,這三點都不是教育部可以單獨完成的,都需院長支持,盼院長可以協助支持人跟錢。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此回應,教育的預算,雖然不是憲法的明文規定,但在編列23%這數字,是一直長年在達到這個目標,並且在教育預算中,有很大比例是在人事預算方面,而對於委員提出的部分,行政院願意誠懇地檢討,在現有制度下,做合理的調整。
會考打假球2/五級新制挨批恐釀偏鄉「滅村」 行家憂縣府放爛撐過龍子潮
竹苗區入學推動委員會近日宣布,2028年竹苗區國中教育會考將由現行「三級分」制度改為「五級分七積點」,不僅飽受以竹科媽媽為主體的「大新竹高中權益自救會」批評,偏鄉教師也急得跳腳,憂心學生在成績「錙銖必較」下,城鄉教育發展落差勢必因而擴大,毀了偏鄉孩子脫貧的機會。為了解竹苗區入推有意變革國中會考成績級距,本刊記者9月27日走訪偏鄉的關西鎮富光國中,「反填鴨扼殺偏遠就學權」行動連署發起人、教師簡文萱表示,偏鄉教育資源匱乏,找不到專科老師是家常便飯,過去免試入學制度中,以「三級分」模糊分野成績,並輔以「服務學習」、「志願序位」、「偏鄉發展」等不同條件計分,便是為了讓偏鄉學生以均衡條件,保住就近就讀公立高中職權利,一旦走回「分分計較」老路,以竹縣來說,將加速竹北市磁吸效應,城鄉發展一旦失衡,新生活力的孩子都被吸去城裡,簡直就是一場無聲無息的「滅村」計畫。剛上高一的學生宸濱(化名)向本刊說,自己儘管出身偏鄉新住民家庭,但有著「綠手指」夢想,2024年才因著「技優甄選入學」錄取國立關西高中園藝科,若未來制度改成5級分上路,偏遠學校面對同分者比拚的扶助積分不再,在這種理化老師教數學、地理老師教公民的狀況下,學弟妹必須面對模考了14次以上的9年級模考生,根本是「拿雞蛋碰石頭」,偏遠地區學生恐怕未來在「五級分」制度的考區,很難上得了公立中學。無獨有偶,對平面設計有著過人天分的九年級學生亦柔(化名)拿出第一次模擬考成績說,很希望藉由「適性入學優先免試」入學管道,就近就讀關西高中。竹苗區入學推動委員會宣稱,該區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將從現行三級分制改為五級分加積點制,預計在2028年度實施。(圖/新竹縣政府提供)簡文萱老師依數據分析說,在竹北學力中等的學生無處落腳,被擠向二線鄉鎮搶公校名額之下,想要進入關西高中學生恐怕需要至少1A才有望錄取,但若竹苗政策以疏導竹北學生優先,大量都市學生蜂擁地擠壓了偏鄉孩子升學員額。「我只能盡力了」簡文萱擔心偏鄉的孩子求學的動機因而大減,但她仍強調自己教學還是會繼續依照既定的複習進度,不放棄孩子。「活化教育資源平台」主持人徐慧芯指出,目前改制方向己經傾斜向著都會區國中學生的高中選擇權,偏鄉國中學生的基本教育受教權受到壓縮,「都市是想選近一點,偏鄉將是被擠到失學」她憂心地說,若會考成績小明3A++2B、小華5B++,民眾普遍認為小明學力表現較佳,但新的五級分算法,卻會讓小明得升學積分24分、小華得25分,反過來對「A到B++」中前段學生不公平,別說若大刀一改下去,還有不少A段學生換算積分會輸給B段得分者,又是另一種不公,因此極力反對改制。徐慧芯進一步指出,過去新竹縣不少公立高中會以「優先免試入學」名額放給縣內較偏鄉國中,保障幾名偏鄉成績優異者先有穩定的公校念,但在竹北家長來勢洶洶的壓力下,憂心縣府扛不住壓力,放寬「優免」的偏鄉浮木一併讓竹北強勢資源的孩子來搶,但都市家長多數不願意讓孩子來偏鄉就學,偏鄉本身的機會又被剝奪,問題根本沒解決,難保不會有「偏鄉失學潮」。活化教育資源整合平台創辦人徐慧芯指出,竹縣都會區不少家長要求國中會考計分改採五級制,但教育制度是科學專業,不是吵出來的。(圖/徐慧芯提供)升學輔導專家陳裕宏則認為,若是「非山非市」或「偏鄉」學校,可試著打破「滿30人為一班」的編班限制,讓班級數達到基本規模、教師員額編足,並適時輔以巡迴教師支援與偏鄉專案代理教師,讓學生較有望得到專長授課品質。他說,會考計分制也應效仿大學招生的繁星計畫,以教育部國教署高度、從國立學校帶頭做起,提高對同一就學區鄰近偏鄉學校「優免」分配入學名額,進一步督促縣市立政府下轄學校效法,偏鄉才能有一絲絲曙光。陳裕宏話鋒一轉直言,儘管新竹縣政府等單位知道,只要把現有招生較不理想的國中改制成「完全中學」,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但大約5年之後新竹龍子潮不再,屆時又必須面對學生減班、教師超額老路,因此確實聽聞新竹教育主管單位,消極地有「那就給家長罵五年」的放爛想法,必須團結家長與媒體監督,政府才會正視這個問題。
台電取消優惠電價 教育部編列59億元補助因應
台電因虧損取消社福團體、學校、農業等單位優惠電價,教育部為此編列59億元支應公私立學校電價優惠及電價凍漲的差額;農業部也編列24.26億元用於補貼電費差額,之後將逐年編列。不過,教育部則說,115年公校電費差額仍由政府支應,對私校補助方式則再議。台電將取消對學校的電價優惠,私立學校非常緊張,尤其私立大專校院面對少子化已經營不易,他們擔心增加的電費會造成財務更大負擔。且相較於中小學,大專校院因為人多、設備多,需要更多的用電量,因此可說是用電大戶。教育部長鄭英耀6月底時表示,明年起將編列預算支應公立大專校院平均電價和成本電價之間的差額,當時預估1年要20億元,至於私立學校電費,要不要補助還要再討論。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大約1個月前,他們去見教育部長鄭英耀,關於電費問題,當時部長表示,也會盡量爭取預算來補助私校。但到底會支應私校多少電費差額,教育部並未對他們說明。依中央政府總預算,114年教育經費為4254億元,較113年的3932億元增加322億元、8.2%,其中一般性教育補助款增72億元、學校用電及電價凍漲差額增59億元、2至未滿6歲幼兒照顧與服務經費增49億元、大專校院學生校內住宿補貼增28億元、青年海外逐夢經費10億元。據了解,59億元將用於補貼學校用電及電價凍漲差額,其中包含補助私立大學,也讓經費一口氣爆增至59億元。教育部昨也說明,114年公私立學校的電價差額,全由政府經費支應;至於115年,公校差額仍由政府支應,至於私校,將視經濟部後續具體電價方案及教育部預算額度,再確認補助方式。中國科大校長陳振遠指出,教育部明年全額補助私立學校的電費差額,他們很感謝,同時私校也要自助人助,必須進行節能來減少電費支出,不能長期倚賴政府。他認為,115年如果教育部鼓勵學校節能,節能多者可以獲得多一點補助,這應該是不錯的方式。農業部明年度編列24.26億元用於農業用電優惠及電價凍漲差額。農業部官員表示,補助對象為台電提供農業用電戶,戶數共有約3萬7000餘戶,將直接撥付予台電,將從2025年後開始辦理差額補貼,之後將逐年編列。
少子化嚴重「高中以下私校卻搶破頭」 全場曝原因:不想被割頸!
台灣少子化嚴重,但私校卻被家長搶破頭?有網友近日透露,他發現身邊的同事、朋友都搶著把小孩送進私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國中,就連高中都不例外,有同事甚至要求女兒放棄景美女中,轉去讀私校,也讓他驚呼「現在少子化不是很嚴重嗎?感覺私校應該要倒閉的才對,結果一堆人在搶?」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熱議。原PO在PTT以「不是少子化嚴重,怎麼一堆人在搶私校?」為題發文透露,隨著年紀增長,身邊認識的同事、朋友的小孩年紀越來越廣泛,但不管是哪種年紀,最近發現怎麼好像全部都在搶私校!不管是幼稚園、小學、國中、還是高中。「就連同事女兒讀高中可以上景美女中、這種我以前印象還不錯的學校,同事還說他跟女兒都覺得很爛,要送去私校?」也讓他很好奇,現在少子化不是很嚴重嗎?感覺私校應該要倒閉的才對,結果一堆人在搶?怎麼一堆都要去搶私校?」貼文曝光也引發網友熱議,「已經反轉了,現在要讀私校比較潮」、「有小孩的都有錢人當然唸私校」、「因為公立的一堆牛鬼蛇神」、「簡單說就是美國化,在美國,黑人讀便宜公立學校,白人搶昂貴私立學校」、「私校光財力就是一道篩選門檻」、「就兩極化所以搶私校啊,8+9才少」、「公立學校89化,有錢的都送私校,光安全就差很多」、「我是公立高中老師,說真的同事小孩十幾年來都送私校,無一例外…」也有不少網友認為,「老師不得管教,國中以下長怎樣,自己想」、「公校管教被人本教育部毀滅啦」、「因為現在公立學校老師管不動學生了」、「讀公校會被割頸」、「公立在教改下,根本像以前的放牛班了」、「公立一堆8+9根本管不動,老師也無法」、「公立學校老師有責任感的、認真教的也不少,但目前濫訴家長過多,只要遇到一個心態就會馬上調整」。
換子成龍2/龍子爆量入學國中亂象生 資深校長揭公校辦學指標
受到傳統觀念長年影響,龍年一直比前後生肖出生的人數多了不少,僧多粥少的「擠名校現象」不只發生在私立高中,在彰化也有傳統名校因超收168位學生,直到放暑假了才被逐一叫回領取畢業證書,引發家長和學生抗議。本刊調查,以台北市來說,剛結束的112學年度,這批6年級「龍子」畢業生不斷透過筆試、面試,擠破頭地想甄選進入私立學校者就達3000多人,佔全市7年級新生15%,全市包含高、國中小,則有大約18%學生就讀私立學校;鄰近的新北也不遑多讓,戶籍地在新北的國中生中,大約15%學生就讀私立學校;到了中部第一大城台中,更有高達23%國中生就讀私立中學,將近4位國中生便有1位讀私校,一股唸私校的熱潮正如日中天。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公布近年最受爭議的教育政策為「雙語教育」,批評不少學校還沒跟上腳步,中央「還沒學走就要學飛」貿然推行,恐釀教育災難。(圖/黃鵬杰 攝)曾兼辦公校國中行政業務的老師俊傑(化名)便向本刊說,一般辦學不錯的私校往往在熱鬧地區,校地普遍狹小,而且在差不多大小的教室中,公校只需要容納25名學生,私校卻往往塞入40人以上,對身心發展不一定好;此外,由於私校大多自負盈虧,必須講究辦學績效,幾乎沒有心力投入特教體系,現今身心狀況多元的學童,反而在公校有落實心輔師設置與《特殊教育法》要求的特教資源與師資下,能獲得較多的照顧。一名雙北公校資深校長告訴本刊記者說,一般家長若選擇公立國中,與其關心升學率,其實應該注意其中的三項觀察指標,這些「眉角」將與自己的孩子未來的人格養成息息相關。首先,可以參看該校歷年兼任組長、主任級以上的「行政教師」名單,不少學校校網都有公告,如果這些行政同仁年年更換,甚至半年就下野,那麼這樣的學校辦學會非常不穩定,尤其若校長本身資深,卻出現類似現象,現實透露的就是校長本身「辦校無能」。第二,由於制度使然,公校大約有8%左右的課務由「代理代課」老師處理。然而,正常穩定的學校,代理代課老師大多僅支援課務,如果一校需要代理代課老師兼任導師、甚至行政組長要職,不是校長、處室主任領導無法孚眾,要不就是校內老師已形成「土皇帝」風氣,校長如無力領導,各項活動迭遭掣肘,苦的還是學生。各地都有地區性口碑名校,但不少教育現場專家直言,與其一窩蜂擠名校,不如就近入學,依個人興趣發展。圖為彰化傳統名校彰興國中辦理家長會情形。(圖/翻攝自彰興國中臉書)最後,近期常聽到不少家長對「實驗中學」、「雙語中學」趨之若鶩,但該名校長提醒,面臨關校危機的學校,一般會力圖轉型振作,如果校內一部分同仁先行,往往會朝「雙語中學」發展;如果全校都動了起來,便進一步朝「實驗中學」轉型努力,那也是不錯的風氣。然而,由於「實驗」終究未臻成熟,除非自家就在學校附近,否則「你要讓你的孩子去實驗一下嗎」?
換子成龍1/繳10萬換保證入學? 東山入學案驚傳掮客「賣」名額遭駁
北市東山高中附設國中部近期爆出超收7年級新生爭議,參與報考的2,000多名學生原有近800人被通知報到,不料劇情卻急轉直下,其中139名學生後來竟收到校方以「成績」篩選為由剔除,然而各名校招生作業已經額滿。一名家長向本刊爆料,她在6月間就接到一名自稱「東山校友會」男子來電,聲稱近期校方將刷掉一波入學者,只要樂捐家長會新台幣10萬元,就能安然入學,當時直覺是無稽之談,不料卻真的收到「超收通知」無法入學,令人不得不懷疑其中真偽。據了解,在2019年實施「108課綱」12年國教後,各地高升學率的私校就學人數居高不下,加上2023年底新北市「國三生割頸案」更是推波助瀾,不少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到管教相對嚴格的私中去唸書。東山高中一直是北市升學率數一數二私立名校,2023年考上47名台大生,其中包含11名台大醫學系學生,傲人成績羨煞各界,不少人為了卡位升大學前的6年學程,因而從孩子國小畢業便提前布局。不少家長自孩子小六升國一便趨之若鶩卡位報名。以2024年來說,3月報名時就吸引超過2,000人報考,當時號稱僅錄取500多人,打出錄取率不到2成,報考學生一窩蜂的排隊畫面也成了學校宣傳利器。L太太回憶說,六月中旬她在家裡頭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的一名中年男子的口音,開宗明義就直言「接下來會有超過百位錄取生會被東山高中刷下」,如果長家真的有意就孩子讀東山,就透過特殊管道牽線到家長會,前提是要捐獻10萬元給家長會,搶先取得家長會籍,便保證孩子能安全當個「東山人」。L太太氣憤表示,更扯的是對方直接就說出孩子的「全名」,令她相當震驚,雖然個人當時是一頭霧水,但認為都已經辦理報到、繳納22,000元註冊費、制服也套量了,甚至怕孩子趕不上課業進度,暑假作業也盯到快完工,壓根兒不認為有何問題,直覺對方是詐騙集團,便掛斷對方電話。東山高中國中部百餘名家長抗議,已經繳納新台幣2.2萬元購買新書與制服,卻臨時收到無法錄取通知,實在令人措手不及。圖為COVID-19疫情期間,東山高中遠距教學,教室空蕩蕩一景。(圖/翻攝自東山中學臉書)弔詭的事情來了,沒想到對方的「預言」應驗了,隔周的6月21日當天她就收到東山聲稱因超收,導致已完入學手續的孩子無法如期錄取的通知,郵件裡還搭配一張44,000元支票,全家人頓時傻眼,馬上找轉校想把事情塵埃落定,卻發現自家萬隆地區附近的景興國中、景美國中等校早已額滿,其餘口碑不錯的私立學校更無機會。直到30日受訪,都還不知道「下家」在哪,孩子心情低落,整天暮氣沉沉「連最愛的游泳都沒心情去」。L太太說,雖然也不是非東山不唸,但若當時自己真的捐助了10萬元,這筆錢真的會進入東山家長會支援校內使用?捐了之後真的會保證保留名額?在教育局核定生額固定的狀況下,若保留了自家孩子,那誰家的孩子會倒楣被踢出?一切猶如「換子成龍」戲碼,讓還有2名孩童在國小中低年級讀書的L太太直言「不玩了,弟弟妹妹就就近公校唸一唸吧」。一名教育行政學者分析,2024適逢龍年生的孩子入國中,母群體本來就較前幾年多,而家長傾向讓孩子就讀私中,過去不外乎是「望子成龍」的競爭需要,近期又因為校園不少社會事件,在媒體渲染之下加深了群體恐懼,考量點變成了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再加上多年來家長工作忙碌,對108課綱有疑惑,這時私中依此為號召,往往促成不少家長埋單。東山高中升大學成績斐然,2023年便有11名台大醫學系錄取生,吸引不少國中家長,自七年級便讓孩子卡位,打算待6年拚好大學。(圖/翻攝自東山中學臉書)對此,東山高中發言人秘書遲未回覆,教務主任張師豪則強調,一切是依照當初考試原始成績,過濾出139名測驗成績沒那麼高的學生,經查沒有任何「家長會」、「校友會」等成員兜售,學校也沒有相關制度,呼籲外界不要上當破財,也再次為超收釀成的就學人球風暴,表達歉意。2024年7月4日更新東山高中於7月4日上午10點01分,在「東山中學 Taipei DongShan」臉書頁上貼出一張圖片,開頭為「東山中學鄭重聲明」,內文表示針對近日媒體報導有關「10萬換保證入學」一事,本校在此鄭重澄清絕無此事!本校亦將保留法律追訴權。2024年7月8日更新東山中學家長會蔡會長8日向CTWANT強調,東山中學家長會從未授意任何人在外募款,且東山中學校友會也從未有任何代為募款之行為。他說,任何人必須在孩子進入東山中學後,具備東山學生的家長身分,才能在孩子的班上爭取家長代表的資格,在取得各班家長代表的資格後,才會是家長會成員。蔡會長強調,家長會長、副會長及委員,都是由家長代表們,於家長大會中互相推舉,並經由各班家長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全部都是無給職,也無需對家長會捐款。他重申,東山中學家長會自設立以來,從未向家長募款,亦未收受任何捐款,呼籲各界不要受有心人士或詐騙集團誆騙。
公校電費凍漲恐取消 教育部料年砸20億補貼差額
教育部長鄭英耀26日表示,針對外傳台電有意取消公立學校電價「凍漲」優惠,一旦成真,教育部2025年起會編列公立學校單位電費差額預算,補足漲價差額,不會讓學校自己扛。鄭英耀26日出席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審查會時表示,針對近期傳出台電可能取消公立學校單位電費「凍漲」優惠,行政院已召開協調會,責成各部會從新年度預算來編列差額,補充平均電價與電價成本之間的差額,以教育部下轄公立學校單位來講,估計年度總經費約新台幣20億元,教育部會依法支持學校。據了解,經濟部長郭智輝多次要求台電經營達到自負盈虧,為降低虧損,台電打算將大刀砍向優惠用戶,有意取消對農漁、學校和社福團體的電費凍漲優惠,改由各主責部會自行決定是否編列預算對下轄機構補貼。對此,鄭英耀強調,根據《電業法》規定,台電提供各級公立學校的電費,必須低於平均電價,但又不可以低於電價成本,一旦「凍漲」政策解除,電費漲價至少1成起跳,以學校單位來說,每年20億元差額,2025年起會編足預算。鄭英耀說,以自己過去在中山大學擔任校長的經驗來說,先建立學校共識、優化水電使用規則,當用則用、當省則省,自己卸任中山大學校長時的水電費,能比8年前自己剛擔任校長時還少,可見讓能源使用更有效能是有可能的,教育部也會輔導學校努力朝向永續校園邁進。
兼任教師悲歌!私校時薪凍漲30年…全聯打工都贏
台灣雖然有超過6成學生就讀私立大專校院,然而這些學校卻有超過一半是領著時薪的兼任教師,更有6成學校的鐘點費與公校相比等於凍漲30年,從1993年迄今都是575元。因此教育團體也呼籲,教育部應該透過法規規範私校待遇比照公立。對此,知名影視編劇、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洛纓昨(27日)則指出,她在多年前曾經收到香港某大的專任大學邀聘,月薪25萬,外加每月來回機票,感嘆「台灣高等教育的師資薪酬,在亞洲是令人咋舌的低薪。」根據教育部統計,如今在台灣的8.6萬名大學教師中,有高達4.1萬人是兼任教師,領著法定時薪撐起大學教育,私立學校的情況更為險峻,5萬名私校教師中,有高達2.5萬人屬於兼任領時薪的教師,佔比達到驚人的51.66%,且趨勢逐年攀升。然而這群撐起大學教育、比例超過半數的兼任教師,所得到的報酬卻不成正比。目前,公立大專兼任教師薪資由行政院統一規定,依據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不同職級,分別為725、795、855以及995元,儘管仍然偏低,但至少過去已有多次調整。私立學校更慘,雖然教育部皆要求大學填報相關資料,但私立學校兼任教師的時薪在過去始終成謎,僅能由各校教師口耳相傳,直到高教工會在2021年向行政院提起訴願後,教育部才終於公開各校完整資料,結果公開之後赫然發現竟然有58所私校,至今仍以575元時薪聘用兼任講師,助理教授也僅有630元,是公立學校在1990年代的薪資水準,等於變相凍漲30年。這也導致過去曾在台北私立大專及高職兼課的老師表示,他現在每週在全聯打工4天、每天8小時,時薪181元計算下,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2萬3000元上下,「都比他以前在大學教書還多了。」不過,不管是失衡的兼任教師比例還是公私立學校巨大的薪資差異,政府至今都未能有效改善,高教工會日前也為此向金氏世界紀錄提出申請「台灣的大學是薪資凍漲最久學校」之紀錄,狠批簡直是國際醜聞!對此,知名影視編劇吳洛纓昨也在臉書發文指出,「我從時薪575,教到時薪795(一門課每週三小時),這是國立大學兼任老師的時薪,告訴身邊的朋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相對於在專業編劇工作的報酬,落差很大,更遑論備課、面談、改作業額外的工作,嚴重壓縮到本職的時間。」她回憶多年前,她曾經收到香港某大的專任大學邀聘,「月薪25萬,外加每月來回機票」,這也讓她感嘆:「台灣高等教育的師資薪酬,在亞洲是令人咋舌的低薪。」她認為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重要的環節,當老師自己兼1門課,每個月都不到1萬元,而且都是這種慘況,「要怎麼讓學生對未來有希望呢?老師不是書蠹,啃書不會飽。」吳洛纓要大眾反思,當大家拼命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學甚至名校,可以不理會孩子的受教權益嗎?更何況不知有多少大學生,是要打工才能負擔起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等到畢業進入就業市場,發現自己的專業在大學學的根本不夠用,甚至和社會現況有落差,再花錢去買各種課程,片段化的學習只能救急,對於專業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她也在文末強調「無論在朝在野的政治人物,都希望你們不要忽視這件事,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了。」
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 專家憂心「5、6年後師資恐不足」
一般認為,台灣因為少子化,教師僧多粥少。不過由於教育部為解決「代理教師比例過高」亂象,要大降代理教師比例,一舉釋出約1萬名正式教師職缺;另未來3年內幼兒園生師比也降低,再加上疫情期間停辦教甄及延退潮,專家預料公立學校若不大量招聘教師,5、6年後甚至可能師資不足。教育部最新統計,去年及今年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出專任教師職缺均超過6000人,約是2021年1007人的6倍。為何有這麼多正式教師職缺?首先過去代理教師比例過高,達13.7%,教育部盼逐年降至8%,將釋出萬名正式教師職缺;其次今年8月起教育部將幼兒園生師比從一班30人配2師降至一班24人配2師,也需要增聘很多教師。第三個因素是教師的退休潮。此前108課綱上路導致教師負擔加重,行政院2020年讓高中職教師員額(約1400名)鬆綁,但到111學年才補了一半,公立高中職還缺713名。另一方面年改造成的延退效應遞減,預估55歲以上現職教師2至4年後將以每年3000人至5000人的速度大量退休。政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忠泰表示,最近2年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讓一些縣市無法再以少子化為由停辦教甄,也瓦解了「因教師延退所以不缺老師」的論調。他現在反而擔心幾年後我國教師將供應不足。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說,培育一個教師最快2年,通常要4年,若未來幾年公校繼續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我國儲備教師量很快會用完,可能5、6年後開始出問題,許多學校將聘不到教師。正職變好考,讓未來成為「代理教師的春天」,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表示,近2年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對代理教師是好事,很多人紛紛「上岸」成為正式教師。不過黃湘仙也說,希望每年公校開出的正式教師職缺維持穩定,因為一旦變化太大,每年錄取標準不同,校園內教師品質將產生落差。
差別待遇?軍公教將加薪 中小學教師要求應納入導師費
行政院決定明年為軍公教加薪,但因為差別待遇,引發抱怨。高教工會7日要求政府也應同步為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調升15%的學術研究加給,否則將發起「公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薪資齊一」的連署,向教育部施壓;中小學教師則要求應該將導師費納入。教育部回應,依《教師待遇條例》,私校教師本薪的月支數額,應不低於公立同級同類學校教師標準,本薪以外的其他加給(包括學術研究加給),則是由私立大專校院衡酌相關因素研議處理;至於中小學導師職務加給是否調整,會視教學現場實際狀況另依程序檢討。政府明年為軍公教人員加薪4%,同時公立大專校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調漲15%。但對於私立大專校院教師的學術研究加給是否調漲,教育部交由各校自行決定。高教工會表示,《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明文規範私立學校教師相關薪給,皆應準用公立學校教師的標準。換言之,依法國家應確保公校與私校教師待遇齊一,也因此,當政府做出調整公校教師待遇的同時,依法就應該同步確保私校教師的待遇獲得同等幅度之調漲。高教工會要求,此次行政院所公布的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加給15%的調整,依法私立大專院校的教師們不應有差別待遇,也應於明年度起同步調整。此外,這次中小學教師調薪包含主管加給,但是導師職務加給卻維持不變,基層導師深感不堪。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表示,現階段中小學導師職務加給每月是3000元,已11年未調漲,除了物價飆高外,導師面對當今的教育改革和變遷,導師工作更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他們要求,導師費也應納入加薪項目中。
公公發豪語「金孫私校學費」全扛 背地逼媳籌錢…她快被逼瘋秒轉公立
孩子的教養問題,如果牽扯到長輩介入,有時候反而讓問題更複雜,有理說不清!一名人妻就上網抱怨,公公先前提議要讓孫子念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但原PO自認與老公的收入,對私校的學費無力負擔,一開始拒絕公公的提議,但對方卻發下豪語,說要幫孫子出私校學費,一度讓夫妻倆很感動。但沒想到公公出了第1年的學費以後,就開始私下騷擾原PO,要她籌錢繳之後的學費,否則就不是個好媽媽。原PO被逼了一年快瘋掉,心一橫直接將孩子從私立學校轉回公立學校就讀,把公公氣到不行。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分享,提到公公從孩子一出生後,一直強調很重視孫子的教育培養,提議把孩子從小送私校念書。但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讓原PO和老公卻不,自認夫妻倆的收入無力負擔,婉拒了公公的提議,但公公卻信誓旦旦保證:「不用擔心!我會負責學費。」後來因為凹不過公公的堅持,女網友表示,孩子最後還是順從公公的安排,進了私校念書。但公公本來說好會負責金孫的學費,卻在孩子進私校後,全面性翻臉不認帳,開始私下催媳婦拿錢給孩子念私校,如果拿不出來,便指責媳婦是個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爛媽媽。每天拿著錢對媳婦情緒勒索,讓原PO快被逼瘋,一年後直接把孩子轉回公校,這時換公公跳腳,再放話會幫孫子出學費,但原PO已經不願再相信公公的話,堅持拒絕孩子回去念私校。原PO指出,本來公公一開始提議要幫孩子出私校學費時,她內心真的很感恩,但後續公公對她的情緒勒索,甚至處處插手,干預原PO照顧孩子的方法,已經讓她無法再忍受。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討論,不少人就建議原PO,「搬家租屋住吧!再繼續下去可能妳會生病」、「搬出去吧!孩子的就學權利是父母決定,不是爺爺奶奶做決定」;還有人覺得這種公公就是只會出一張嘴而已,「下次他再說就跟他要錢」。
內憂外患!「台灣都是血汗大學」 清大前校長:正處在急診室
清華大學前校長、動機系講座教授賀陳弘日前在演講時,針對大學現況示警,他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提出3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搶救台灣的高等教育。賀陳弘日前在演講時分析,目前大學正面臨內憂外患,外患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憂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以及未落實大學治理等。賀陳弘認為,政府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將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的工具。他也主張,在高教面臨危機之際,各大學須有更多自治權,若教育部繼續嚴密統管,高教將「僵硬顢頇、整體失能」。賀陳弘也指出,目前台灣培育1個大學生每年平均約30萬元,少的僅10到20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等於用2個幼稚園學生的費用在培養1個大學生。但南韓培育1個大學生的成本為70至80萬元,日本則超過100萬元,台灣連1/3都不到,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拼搏。「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賀陳弘說,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均蒼白瘦弱,因此建立學雜費定期調整的合理機制,是挽救台灣高教必要的急救措施。賀陳弘指出,公私大學合併是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具體而言,可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如同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
大學私校深陷招生危機!1學期少收1億元、6年後50校消失
受到少子化影響,今年大學的分發入學缺額近1.5萬再創新高,連文化、淡江、義守等老牌私校都難逃招生危機。對此,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悲觀預測6年後恐會有40、50所私立大專校院退場,並以「冰河期」形容當前的處境。尤其招生缺口雖讓學校收入驟減,但私大學費約為公校的2倍,再漲對招生更不利,因此不少學校只能將目標轉向海外,希望吸引境外生填補缺口。另有私大校長也指出,中央應提高中後段私校獎補助款,否則只會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共1萬4493人再創新高,全國僅11所大專院校院足額錄取,其中中國文化大學缺額最多,來到2378人(47%),接著依序是淡江、義守、長榮、實踐、銘傳等老牌私校,前3名缺額都破千,錄取率更高達98.94%。對此,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悲觀預測6年後恐會有40、50所私立大專校院退場,並以「冰河期」形容當前的處境,「屆時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尤榮輝指出,教育部可能希望透過市場機制淘汰沒能力辦學的私校,最終達到公私校1:1的比例,而撐得過的私校就可以留下。招生危機首先帶來的衝擊便是學雜費收入大減,以文化大學來說,該校每學期學費+學雜費約4萬5735-5萬3390元,每生平均每學期要繳給學校4.9萬,今年分發入學缺額2378人,計算下來每學期就少了約1.16億經費。但私大學費約為公校的2倍,再漲對招生更不利,這時學校就必需尋找其他方式補足缺口,例如放眼海外市場招攬國際境外生來台就讀。不過私立教育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大校長唐彥博卻表示,國立大學名聲好、學費低,不管是國內學生還是境外生一定都會優先考慮,因此放眼海外市場對私校來說不見得可行。唐彥博指出,現在最快的方式就是教育部改變給予獎補助款的方式,尤其針對中後段學校獎助款的比例應提高,有多少學生多少就給多少,「不要再只看註冊率」。尤其城市與偏鄉教育資源不同,但老師去偏鄉上課也有補助,因此應該不要再拉大前段與中後段私校獎補助的距離,否則只會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解決高教退場亂象 民眾黨籲公私校同步減招
少子化衝擊全台各級學校招生狀況,立法院民眾黨今與教育界一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以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立委張其祿表示,私校停辦雙軌進行,形同架空退場條例的功能與強制性,私校董事會可以考量自身利益,在未正式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前,依私校法辦理退場、清算校產,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權益。張其祿指出,2005年到2017年政府投入兩期耗資千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最後造成高教M型化、各校輕教學、重研究等弊端,隨後又在2018年推動5年836億「高教深耕計畫」,33所公立大學平均每年獲得一半以上深耕計畫資源,台、清、交、成4所大學每年經費占總額33%,高教M型化依然無解。張其祿直言,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1至2030年大學學齡人口預估減少26萬人,2070年國中小、高中、大學學齡人口都只剩2021學年度一半,若國立大學招生員額不變、家長及學生先公立後私立想法不改,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教育部不應單方面要求私立大學與科大減招,公立大學也應該跟進,維持公私校學生穩定比例,並讓辦學不佳的私校退場,既可以維持公校品質,也對辦學績優的私校比較公平。 前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提出三點建議,針對國立大學要公教分離;第二,教育部應該用心於監控畢業生的品質,更甚於其他評鑑和訪視;第三,大幅鬆綁管制,例如系所的關閉和成立、招生數量、學費訂定等。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廣設大學政策在遇到少子化後已使高教發展陷入危機,出現諸多亂象,舊體制已無法適應少子化新情勢,政府須進行第二波教育改革,針對高教重新擘劃發展藍圖,可惜目前執政黨並未重視高教問題,得過且過。尤榮輝呼籲執政黨重視高教,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制定總體高教發展藍圖,公私校同步減招、發給私大學生每學期2.5萬元教育券,以及建立學費彈性調整機制等。民眾黨團認為,退場條例通過後短短不到2個月,已經傳出好幾所私校停招、停辦,或打算捐贈給國立大學的爭議。教育部應停止私校退場雙軌制,落實《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保護學生與教師的權益,教育部對大學合併也應提出具體規畫與方案,做好準備迎接少子化對的高等教育的衝擊。
私大校長喊話 籲公私校同步減招
少子化嚴重衝擊高教,一方面不斷出現後段私校停辦、停招與併校消息,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往公校移動,面對招生不足,私立大學校長疾呼,公私校同步減招、調降生師比,同時教育部放手讓學費自由化,各校能依所需調漲學費,才能維護辦學品質。「想解決少子化,公私校同步減招,可說是絕大多數學校的希望」,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指出,生源減少,過去無法讀大學的人都來念書,只有就讀私校能力的學生也往公校移動,導致私校的教學品質與畢業生等各方面條件都下滑,甚至出現學生進到大學後無法適應,完成學業後找不到合適工作的趨勢。除了公私校同步減招,何明果進一步建議調降生師比,他指出,我國大學生師比平均維持在25:1,但對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均值位於16:1到10:1間,顯得台灣的大學教師負擔十分沉重。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則認為,想解決少子化的問題,首要之務是公立大學學費應調漲一倍,與私立大學站在平等的角度競爭,「這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因素,實在不解為什麼私校的學費是公校的兩倍」?另外,教育部則應放手,讓學費自由化,各校能以所需收費。面對如今學生幾乎都往公立大學移動,張瑞雄說,公立大學當然也可減招,「學生減一倍,學費加倍,收入不變」,如此便能維持學校運作,私立大學則是不要給予任何限制,因為招生根本不會額滿,因此希望能夠同學費彈性下手,拉抬私校競爭力。
公立大學錄取率破4成 憂公校素質劣化加劇…私校恐掀倒閉潮
受少子化影響,大學錄取率連年攀升,今年不僅公立大學錄取率將突破4成,「天下歸公」的就學現象逐漸成形,總體錄取率更高達111.6%,創歷史新高。對此,公私立大學主管均認為,學歷貶值與公立大學素質劣化等現象,雖非新鮮事,但憂心,開放資通訊科系擴招,恐比過去更容易招收到不合適,且程度不足的學生。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表示,政府開放公立大學資通訊科系擴招,而且沒要求公校減招,在生源沒有增加下,這起擴招政策加劇私校學生往公立版圖移動,如此一來,不僅對私校造成衝擊,恐怕出現學校倒閉潮,也讓公立大學素質變低,更容易招到程度不足的學生。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認為,公立大學招生率連年增,主因還是源於少子化,學生考上大學變得更容易,「到最後就是天下歸公」,有機會就去報讀公立大學。張瑞雄強調,如此情況發展下去,只會導致私立學校無法生存,因此他長年鼓吹學費自由化,讓公私校公平競爭,甚至公立大學學費雙倍收取,學生減半,釋出一半的學生給其他的大學,藉以提升私校水準及招生不足等問題。「缺工問題比缺電還嚴重」,何明果直言,教育部如果有意解決國家人才缺口的問題,理應參照美國經驗,強化私校能量來補充人力,即招收到更多優秀的外籍學生來台,並培養白領階級,助其融入本土社會。
109學年「學生總數」421.2萬人 年減4.9萬人
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統計數據,109學年各級學校學生總數續減為421.2萬人,年減4.9萬人或 1.1%,以高級中等學校減3.3萬人最多,幼兒園則增1.8萬人。教育部今天公布109學年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果,各級學校學生總數為 421.2萬人,其中以大專校院學生數120.3萬人最多,國小117.4萬人次之,高級中等學校 61.0萬人再次。與上學年相較,總數計減4.9萬人或1.1%,以高級中等學校減少3.3萬人或5.1%最多,且各學程學生數均呈減少,並以專業群科減少1.8 萬人最多;國中及大專校院亦皆年減1.0萬人;至幼兒園及國小學生則分別增加1.8萬人(3.3%)及0.3萬人(0.3%)。教育部說,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109學年各級學校學生總數較100學年減少89.0萬人或17.4%,平均年減 2.1%。另觀察各級學校女性學生比重,大專校院因專科女性學生占比逾 7 成,致其女性學生占比50.6%,餘各等級則皆低於50%。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國小以上各教育階段每校平均學生數與105學年相較皆呈減少,國小 109學年平均每校學生數439人,較上學年微增 1人,4學年間則微減 2 人,惟其中私校則因學生增加,4學年間增12人或1.7%較為顯著。109學年國中平均每校學生數611人,年減12人,4學年間也減108人,其中又以公校減110人或15.1%,減幅較大。高級中等學校109學年平均每校學生數1189人,年減64人,較105學年亦減345人,其中以私校減逾3成4 較顯著;109 學年大專校院平均每校學生數7918人,年減63人,較105學年亦減370 人,因受近年數所私校退場及減招政策影響,4 學年間私校平均每校學生減少875人或 10.7%。
109學年大專延修生破4萬人 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109學年大專校院學生總數達100萬5931人,延修生總數則有4萬9821人,創下歷史新高。現在大專生約每5個人就有1個人延修,原因包括未修滿畢業學分、雙主修、出國交換、準備考研究所等。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大專延修生達4萬9821人,較20年前多近2萬人,占學生總數4.95%,其中公校延修生1萬4382人,私校延修生3萬5439人,而私校延修人數占比也達5.05%。此外,教育部表示,109學年各級學校學生總數為 421.2萬人,其中以大專校院學生數120.3萬人最多,國小117.4萬人次之,高級中等學校 61.0萬人再次。與上學年相較,總數計減4.9萬人或1.1%,以高級中等學校減少3.3萬人或5.1%最多,且各學程學生數均呈減少,並以專業群科減少1.8 萬人最多;國中及大專校院亦皆年減1.0萬人;至幼兒園及國小學生則分別增加1.8萬人(3.3%)及0.3萬人(0.3%)。教育部說,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109學年各級學校學生總數較100學年減少89.0萬人或17.4%,平均年減 2.1%。另觀察各級學校女性學生比重,大專校院因專科女性學生占比逾 7 成,致其女性學生占比50.6%,餘各等級則皆低於50%。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國小以上各教育階段每校平均學生數與105學年相較皆呈減少,國小 109學年平均每校學生數439人,較上學年微增 1人,4學年間則微減 2 人,惟其中私校則因學生增加,4學年間增12人或1.7%較為顯著。109學年國中平均每校學生數611人,年減12人,4學年間也減108人,其中又以公校減110人或15.1%,減幅較大。高級中等學校109學年平均每校學生數1189人,年減64人,較105學年亦減345人,其中以私校減逾3成4 較顯著;109 學年大專校院平均每校學生數7918人,年減63人,較105學年亦減370 人,因受近年數所私校退場及減招政策影響,4學年間私校平均每校學生減少875人或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