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空間
」北市共居公寓月租1.1萬起 80坪公共空間、高級廚房家電任你用
老屋改建正夯,北市共居品牌「香蕉同居中Banana Co-Living」與老牌建商吉田建築共同出資改建台灣富士軟片位於吉林路巷弄的老屋資產,完成第8處共居空間「GRIN」於日前正式開幕,5層樓超過300坪的樓地板面積,卻挪出高達80坪作為公共空間,配有舒適休閒環境、廚房電器,讓租客在舒適大空間中透過共居生活展開新的社交圈。「GRIN」共有4種房型,價格落在1.1~1.7萬元,外加2000元管理費。(圖/林榮芳攝)「GRIN」地點座落在北市中山區吉林路巷弄,透過老屋改建而成,原定於去年11月就該完工,不過歷經疫情及缺工等多變因素,花了2年時間才籌備開幕。「GRIN」共有5層樓,超過300坪的空間,其中2~4樓規劃房間,頂樓則有高達80坪的公共空間,包含了共享廚房、休閒遊戲區、Coworking space、洗烘衣間等,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共同創辦人黃若穎Lexi表示,「GRIN」規劃單人及雙人的雅房和套房等4種不同房型,共44間住房,依房型價格落在1.1~1.7萬元,其他費用如電費、管理費、家具另計。休閒遊樂區配有投影幕、75吋電視,廚房區域配置中島吧台、刀叉餐具及雙門冰箱、大烤箱供房客們自由使用,「通常租屋族可能考量價格太貴、實際使用次數不高不會去買的家電電器,透過『共享』模式,這裡都能讓租屋族的生活品質能夠更好。」對於另計費用,Lexi也進一步解釋,管理費2000元包含水費、瓦斯費、網路費、垃圾清運費、共用空間水電及清潔費,另外還有每月房內清潔費及其他行政管理費用;家具採自由選配1500元含床、衣櫃、書桌椅或沙發茶几,租客可自備家具也能一只皮箱入住。不僅硬體設備能選配,各種類型的服務體驗,如房內清潔、衣物代洗、Netflix等,都可以隨時決定是否需要加入訂閱選項。下半年也計畫與啤酒品牌Beer belly brewing啤酒肚釀製合作,入住並訂閱「Friday Night Subscription」,就可以在每個禮拜五收到一組當季限定的啤酒,讓週末都變得更有儀式感。「我們所經營的不是空間,而是希望空間理隨時都有一些好玩的故事發生。」品牌總監余宸緯Wilbur表示,香蕉同居中的TA就是在生活中「怕無聊」的年輕人,他們所追求的不只是舒適的生活空間,還喜歡認識新朋友,對任何沒有嘗試過的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GRIN」所在建築原為台灣富士軟片老屋資產,香蕉同居中與吉田建築透過老屋改建進行內外部整修,打造新的共居環境。圖為整修前樣貌。(圖/截取自google map)香蕉同居中尤其特別鎖定18~38歲的年輕人,以「好奇心」作為出發點,藉由空間探索各種可能。如每月固定舉辦的「樓上市集」便是將平時開放房客們登記使用的公共區域改造為市集場地,並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們共同策劃的週末快閃活動。香蕉同居中成立於2016年,目前台北市共有8處共居空間出租中,房客數量居同業排名前3大,不過也者也指出,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住房率從9成掉到7成左右,現在慢慢恢復中,未來也計畫跨足其他縣市,像是拓展到山林、海邊,讓「蕉友」的生活圈能有更多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租房子前能先試住?共居業者首推免費體驗1個月
北市共居品牌「香蕉同居中Banana Co-Living」於7月起推出全新「生活訂閱制」概念,主打免費試住體驗30天,且水費、電費、衛生紙等日常生活用品皆由香蕉同居中全面包辦,活動開放登記已累計超過百人詢問。許多北漂工作者到外地工作,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租屋問題,然而租屋合約往往一簽就是半年、一年,最怕遇到簽約後才發現磁場不對、氣場不合等各種租屋狀況。近年台灣悄然吹起一股「共生公寓」風潮,在租賃的房子中,有絕大一部分的空間是和鄰居共用的公共空間,青年朋友能在群體生活從中認識新朋友,在資源、空間共享下,也能減少各項開銷。「香蕉同居中」成立於2016年,是台灣知名共居品牌之一,最短租期可為30天,目前共有7處座落於北市不同地點的空間,出租房型有單人房、雙人房,也有上下舖的4人房,房客數量多達上百人,租金約落在9500~17500元間,包含水電、瓦斯、網路、管理費用,以及每周至少2次以上的清潔維護服務,同時提供公用洗手乳和衛生紙。「香蕉同居中」於日前推出「訂閱生活」的試住體驗,創辦人Wilbur表示:「我們的思考邏輯很簡單,因為實在有太多人在租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上吃了悶虧,尤其台北的房屋價格又這麼高,因此我們希望房客們可以『先入住,再決定』;對於房屋的所有優點與缺點,只有真正住過才會知道。」對於免費試住1個月的規範,業者表示,凡是新入住的房客皆可適用,但由於「共居」的生活模式會與其他房客共享公共空間,因此在登記入住前,仍會針對入住者的合適度做簡單的篩選。業者更透露,目前更規劃與國內共享機車品牌合作,打造從住宿到交通的共享整合服務,計畫將於今年10月底與籌備中的新建案一併推出。「香蕉同居中」目前在北市共有7處共居空間,每個公寓的設計風格不同,建議可先從通勤時間及預算上做挑選考量。(圖/香蕉同居中提供)
陸打造共享公寓女性ONLY 公約「不能在家有性行為」
大陸最新的《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出爐,大陸18至35歲的單身人口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是獨居狀態,近七成的獨居青年都表示想早日告別獨居,這些人大多在大城市漂泊,只有床位,沒有客廳,此狀況下,Co-living(共享居住)的模式應運而生,陌生人一起建社區、定規則,入住之前先互相面試,客廳和廚房定期舉辦集體活動,一起工作、吃飯、生活,如同真實版《六人行》。上海更出現首棟全女生公寓,雖然規定很多,甚至明訂「不能發生性行為」但是住進去的女性都說「不想走了」。大陸租房平台上近20萬則數據顯示,上海人均只能住約4.7坪的房間,廣州4.2坪,北京和深圳更是不足3.6坪,大多人只有床位,沒有客廳,Co-living的生活方式讓這些漂泊的青年有一個「家」。上海出現首棟全女共享公寓,一名25歲的大陸女青年Sharon在搬進共享公寓前是個典型的「空巢青年」,Sharon說,她和一個女生合租一間房,室友住原本的臥室,客廳和陽台歸她,沒有沙發、飯桌,廚房小到只能站一個人,有一次她和室友點了份宵夜一起吃,卻發現根本沒地方落腳,最後只能把食物放書桌上,一人坐椅子,一人坐床邊,真的沒有空間讓人可以有更多的互動。疫情後,Sharon開始在家辦公,一天中唯一的社交生活就是室友回房時經過客廳,和她打招呼,她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狀態,「像行屍走肉」,後來在網路上看到女性共享公寓的招募消息,內容提及「每月會定期舉辦小飯桌、探店等活動」,Sharon覺得能和室友們在公共區聊天、看電視,一起工作、吃飯、生活,彷彿現實版的《六人行》,非常心動,只是房租要佔她每月將近一半的薪水,當時只剩兩間未出租,她決定求助父母,「貴一點也忍了」,很快就搬了進去。Sharon說,第一次和室友見面是在飯桌上,6個女孩都是設計或媒體行業,80後到00後都有,這也是她在上海漂一年半,第一次擁有了客廳,她會和室友在這一起看《樂隊的夏天》,她們還會買幾支螢光棒,每到周五的晚上,關了燈,在客廳揮舞著螢光棒吶喊,跟著音樂跳舞,她說,已經很久沒這麼高興了。Sharon說,飯桌也是她們討論分歧點的地方,最近一次聚餐是關於「能不能帶男性回家」,有人觀認為這既然是女性公寓,男性連門都別想進,但做建築設計的女生覺得女性公寓不是尼姑庵,帶工作夥伴進屋是她的自由,最後兩人折衷:人可以進屋,「但不能發生性關係」,只要有意見不合的地方,她們都會直接溝通。Sharon表示,Co-living逼著她學會與人溝通,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以前和人合租時那種疏離感不見了,她可以放心做自己。除了上海全女共享公寓,北京也有男女混合的共享公寓,同樣是一名25歲的女青年月亮說,過去她最喜歡有人情味的地方,當她看到北京一家用青年空間發起的共享居住實驗時,沒多想就報名了,這家青年空間以舉辦人文活動著稱,大陸作家許知遠和劉瑜都曾是座上客,籠絡了一批關心社會、熱愛思考的年輕人。月亮說,他們會對新室友進行面試,最看重的就是真誠,曾經遇過一個男子,聊天的氛圍很隨意,但他總是用正經八百的答題技巧來回應,讓自己沒有漏洞,她和室友不停追問,但他一直在躲避,最後請他「不要兜圈子」,但他似乎無法把這種狀態卸下來,月亮和室友覺得,沒有人想和一個時時刻刻都帶著面具的人生活,畢竟這裡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