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阻塞
」 心肌梗塞 心臟少了活力2/鄭弘儀冠狀動脈阻塞暫別節目 朴素丹罹癌息影1年復出
演藝圈工作壓力大,不少藝人都因身體出狀況,決定休養暫停工作,等身體恢復後再回歸。鄭弘儀先前就因為健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二度跟節目《鄭知道了》告假,休息4個月才再次回歸。64歲鄭弘儀去年檢查出冠狀動脈阻塞,血管狹窄已達69%,有心肌梗塞危險,之後又因為吞嚥困難,懷疑自己罹患咽喉癌,卻查不出病因,求助精神科才發現是壓力過大罹患焦慮症。健康頻頻亮紅燈,讓他選擇先暫停工作4個月休養身體。先前他回歸政論節目,透露自己焦慮症已經痊癒,冠狀動脈阻塞也在醫生建議下吃藥控制,健康狀態已回穩。35歲韓星金宇彬2017年罹患鼻咽癌選擇停工,經歷了3次抗癌、35次放射性治療,2年後回歸演藝事業拍攝電影《外星人》,粉絲都替他恢復健康相當開心。他早在罹癌前,就常發生無原因的流鼻血、喉嚨痛等症狀,健康檢查後才得知身體出狀況。他康復後也格外注意養生,表示每天起床前一定喝兩杯溫開水加益生菌,吃完早餐後過1小時再運動。金宇彬抗鼻咽癌2年痊癒,近期為戲增重8公斤帥氣依舊。(圖/Netflix提供)32歲韓星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事業正巔峰的她,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她接受手術康復後,對外聊起抗癌過程,透露當時拍電影《幻影》一直不想去片場拍攝,以為自己是職業倦怠,檢查後才發現是罹癌,當時她雖然很不安,但還是選擇先不告訴劇組,盡力完成工作,也呼籲大眾要格外注意身體警訊。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但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圖/朴素丹IG)
看牙醫突昏倒!一檢查竟是「這疾病」 醫揭6招:遠離沉默殺手
桃園市日前一名56歲男子在看牙醫時,突然昏倒在地,送醫救治後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替男子施作心導管治療,事後詢問家屬才得知,原來男子牙痛的症狀已好幾天了。對此,醫護也提醒,民眾平時可以做好6大預防,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心肌梗塞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急性心臟問題,通常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吳學明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冷天氣、凌晨、情緒起伏大或飽餐過後,其中有心臟病史的人需更加注意。此外,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為胸痛,但也可能轉移到下巴、背部等處,因此經常有病患會主訴「上腹痛」、「胸口有東西壓著」、「牙齒痛」等。吳學明進一步說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其中有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脂血症等患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據衛生署統計,2022年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為第2名,統計結果顯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其中心臟病死亡人數為2萬3668人,相較於2021年增加8.3%。那要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找上門呢?桃園醫院護理師陳香綾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的「6大預防措施」開始著手,第1點為飲食方面,平日可多選擇健康的食物,採取低熱量及低鈉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魚類,避免食用油炸物、動物皮、內臟類及醃漬食物,也切記勿暴飲暴食。第2點為遠離菸品,陳香綾指出,菸中含有菸焦油,容易導致血管阻塞,建議吸菸者立即戒菸或前往醫療機關協助戒菸,沒有吸菸者也要盡量遠離二手菸。再來第3點要良好控制慢性病,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需要定期測量,並遵照醫生指示規律服藥。第4點則為多運動,陳香綾指出,平時應維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採用漸進式開始,但若在運動期間出現上述心肌梗塞症狀時,必須立即停止運動。第5點為減重,可以透過計算BMI,確認自己是否需要體重控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成人最佳建議是介於18至24之間,若指數大於或等於24時,就應該要特別注意。最後第6點為定期健康檢查,陳香綾表示,定期去做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異常現象及早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少年又是你!彰化7旬老翁寒流來襲心梗發作 救援員再度奇遇
彰化縣24日迎來嚴寒寒流,不少長者因氣溫驟降而發生心肌梗塞,其中1名7旬老翁更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再度遭遇生死一瞬,和美消防分隊的消防員黃景嵐接到救護任務,竟然發現這名老翁是1年半前搶救的病患,老翁看到他時也驚喜相認。和美消防分隊的消防員黃景嵐,去年曾榮獲「救護之王獎」和「金心獎」,24日出勤時發現案發地點似曾相識,到場後與老翁對視經詢問後,確認老翁在1年半前的救援中就曾是其的救護對象,老翁見到黃員時樂呵呵地表示「少年,怎麼又是你」,彼此間不禁感到有緣。據悉,老翁先前因心肌梗塞接受心導管手術,甚至曾一度失去呼吸心跳,而黃景嵐與醫院團隊的協同搶救成功挽回了老翁的生命,這次老翁再度因心臟問題求救,黃景嵐一方面熟練地完成心電圖操作,另一方面迅速給予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的急救措施。送醫後,老翁在49分鐘內完成冠狀動脈阻塞的打通手術,相較全國平均90分鐘內的標準,時間縮短41分鐘,顯示出消防局的訓練紮實,與醫療院所之間的合作無間。彰化縣消防局呼籲,寒流來襲時長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等慢性病患者易增加心臟疾病發作風險,建議在起床時注意保暖,並避免突然冷風刺激,若出現胸痛、胸悶等症狀,應即時就醫。換句話說,寒流來襲,保重身體才是最要緊的。
7旬翁罕見心梗合併心室中隔破裂! 心外團隊成功救命
70歲吳先生是老菸槍,因呼吸喘、胸悶、冒冷汗,送安南醫院急診治療,經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導管檢查,發現吳先生右側冠狀動脈完全堵塞,發生心臟下壁心肌梗塞,在氣球擴張術並支架治療後,其依舊血壓低、心跳快,且升壓劑使用後效果不如預期,心臟超音波赫然發現心臟的心室中隔,因發生心肌梗塞已產生破口。安裝葉克膜搶救 順利手術出院因為嚴重休克且早期於這類心肌梗塞合併心室中隔破裂患者手術死亡率高達六成,因此陳偉華副院長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幫患者安裝上葉克膜維生系統,先穩定吳先生的生命徵象,同時等待手術的最佳時機。等待了一週後,為了避免病情惡化及感染風險,醫療團隊於術後一週幫吳先生執行經右心室雙層補片心室中隔修補手術,手術過程順利,順利脫離葉克膜維生系統,術後第三天後成功拔除氣管插管,並於術後兩週順利出院,吳先生目前已存活超過兩年。心肌梗塞合併症 小心提高死亡率陳偉華副院長說明,心肌梗塞合併心室中隔破裂相當罕見,發生率約為0.3%,如果不手術治療,30天內死亡率高達九成。雖然心室中隔缺損修補為搶救患者唯一的治療手段,然而因為剛發生心肌梗塞,梗塞心肌壁脆弱,根據歐美各大醫學中心統計研究顯示,於發生梗塞7天內執行心室中膈修補手術,手術死亡率高達6成,甚至兩週後手術也高達3成,因此使用各類維護心血管循環的機械輔助裝備,在護航這類重症患者到適合手術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冠狀動脈阻塞 不輕忽併發症心肌梗塞合併乳突肌斷裂發生率一樣相當罕見,約0.5至5%,雖然以休克為表現,但診斷上一樣相當不容易,胸前超音波有時容易低估,必須在臨床懷疑下做經食道超音波較好發現,手術死亡率雖然高達2至3成,但保守藥物治療百分百會死亡。這類因為心肌梗塞本身發生的併發症,雖然罕見,一但發生則死亡率相當高,因此針對冠狀動脈阻塞疾病的心臟患者,儘早安排導管手術打通胸痛不適病患的血管,一旦導管無法處置,外科醫師會立刻接手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面對因心肌梗塞產生的各類嚴重併發症,也責無旁貸盡力搶救。
64歲鄭弘儀「冠狀動脈硬化」…血管最窄達69% 他感慨:一定要去健檢
64歲的資深媒體人鄭弘儀,為談話性節目《新聞挖挖哇!》的主持人,他在去(2023)年3月因身體健康亮紅燈,而暫別政論節目《鄭知道了》。過去鄭弘儀也曾透露過,自己有心血管疾病,一度被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血管最狹窄處已達69%,但值得開心的是,他在今(9)日親自報了平安,「我很好,非常謝謝」。《新聞挖挖哇!》在昨(8)日將主持人鄭弘儀過去分享健康狀況的片段重新剪輯,而他就在2022年提到,自己到醫院做了詳細的健康檢查後,發現冠狀動脈阻塞、硬化,最嚴重的地方「塞到69%」,讓他十分擔心是否會心肌梗塞,雖經醫師評估不須裝支架,或是做心肌灌注掃描,但需要採取藥物控制,以降低數值。鄭弘儀表示,為了避免緊急狀況,醫生叮囑他要隨身攜帶藥物,如果心臟不舒服就要趕緊含到嘴裡,就能爭取10幾分鐘的就醫時間,算是他的保命藥。鄭弘儀還透露,原本壞膽固醇到了166,在藥物和飲食的管控下,2個月後就只剩85了,總膽固醇也從236降到147,讓他忍不住感嘆「以前我很喜歡吃雞胗配啤酒,現在都不吃內臟了」。對此,鄭弘儀也提醒,一定要去做健康檢查,不要害怕去醫院,才會知道身體問題出在哪裡。根據《TVBS》報導,鄭弘儀在去年12月4日正式回歸主持《鄭知道了》,而面對各界的關心,他也在今日親自報了平安,坦言「我很好,非常謝謝」。
胸悶、腹悶就醫找不到原因 「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成功揪病灶
60歲陳女士有糖尿病病史,前陣子因為胸悶、腹悶而至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無發現明顯異常便回家休息,隔數日回診心臟內科追蹤。雖症狀經開立一些胃酸逆流的藥物後得到改善,但因家人曾做過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加上本身有糖尿病,擔心自己有潛在心血管疾病,故陳女士接受了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並因而發現冠狀動脈確實嚴重阻塞,立即安排了心導管檢查,並成功放置冠狀動脈支架。目前陳女士整體狀況良好,門診亦規律追蹤中。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 精準揪出病灶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貞元表示,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提供精密的檢查,在各種不同的臨床情境下,對診斷都大有助益。蘇貞元醫師指出,鑒於症狀跟過去病史而懷疑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時,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流等非侵入性檢查,為目前優先的評估工具;不過,當臨床狀況需要更多、更精確的資訊時,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的優勢便顯而易見,可清楚顯示病灶細節、精準檢測冠狀動脈阻塞情形,幫助醫師精準診斷病情,及早提供相應治療。早期檢查發現 有效降低心肌梗塞與亡率蘇貞元醫師呼籲,早期檢查發現心臟疾病並接受治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這也是安南醫院引進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儀之首要目的,期許為更多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降低心臟病的致命風險。
華泰創辦人杜俊元過世享壽85歲 曾是張忠謀同學、施振榮老師
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辭世驚傳辭世,享壽85歲!杜俊元不僅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史丹佛大學的同學,還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老師,一生為半導體產業奉獻良多,更熱衷於慈善活動,根據華泰透過內部信向全體員工公告,表示創辦人杜俊元於昨日與世長辭,而公司從今(26日)起降半旗三天,對創辦人致上最高敬意與無限感恩。華泰電子董事長董悅明今發信給員工,表達深感不捨之外,為了緬懷創辦人的人格者崇高風範, 公司自今日起降半旗3日,對創辦人致上最高敬意與無限感恩。曾名列台灣富豪排行榜上的杜俊元,為台灣科技半導體付出許多心力,1971年創立台灣首家半導體封測公司華泰電子,不僅是台灣半導體先鋒,對於慈善事業經營也是不遺餘力。杜俊元在1979年被經濟部徵召任聯電首任總經理,曹興誠當時是他的副手。1987年杜俊元更創立矽統科技,自建8吋晶圓廠,由於過於勞累,更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症狀動了繞道手術。大病初癒後的杜俊元,在休養期間漸漸和妻子投入慈濟,杜俊元1993年卸下卸下公司總經理、董事的職位,全心在志業上。原本淡出科技產業的杜俊元,後來因所創立的華泰債台高築,2003年回歸重掌營運、努力償還債務,2014年轉虧為盈2016年他正式退休卸任華泰電子總經理,並由副總經理董悅明接任。杜俊元是張忠謀在史丹佛大學的同學,以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老師,最為外界所熟知的是,他積極行善,更在1996年將價值15億的土地捐給慈濟,超過萬坪土地興建成為高雄慈濟園區,隔年,杜俊元再次捐給慈濟價值13億元的矽統股票,奉獻慈濟志業。董悅明發信給員工,全文如下:「親愛的華泰電子全體同仁:本公司創辦人 杜俊元博士於昨日與世長辭。杜博士早期自美歸國後,於1971年創辦本公司,成為台灣首間本土獨資之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先鋒。之後,杜博士曾任聯華電子首任總經理,並創辦矽統科技,參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對國家、社會貢獻卓著。在半導體產業低迷時,本公司曾經陷入艱困時期,創辦人義無反顧回任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一肩承擔起所有責任,置個人與公司成為命運共同體,無私全力拼搏,帶領公司全體員工,走出陰霾,營運轉型成功,再次開啟公司未來無限可能的機會。其個人善盡社會責任,成為台灣企業家的典範,令各界人士深感敬佩。創辦人於2016年交棒退休,全心投入慈善公益志業。其為人誠、正、信、實之價值觀,負責踏實的態度,深深烙印在公司員工心中,並且成為本公司企業文化的一部份。今本公司創辦人 杜俊元博士辭世,本公司全體同仁深感不捨。緬懷創辦人之人格者崇高風範, 本公司自今日起降半旗3日,對創辦人致上最高敬意與無限感恩。」
猝死成國人第二大死因 北市消防配置12導程2月挽救18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一直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其中心肌梗塞更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為能及早發現並通報醫院預作準備,北市消防也特別和有24小時心導管急救處置能力之責任醫院合作,截至今年已邁入第7年,主要針對疑似心肌梗塞之患者在到院前即進行12導程心電圖監測,並將結果同步傳送至醫院,使監控無縫接軌,供醫院端心導管小組運用。此外,消防局也在去年9月起全面於北市所有45個消防分隊均配置12導程心電圖傳輸設備,促進早期診斷心肌梗塞並提升血管再灌流機會。經統計,今年1月至2月期間,短短兩個月內已成功傳輸12導程心電圖案件共計534件,其中於到院前由救護技術員研判為疑似「ST 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並立即通報醫院合計93件,而醫院端確診為心肌梗塞且成功打通血管為18件,成功挽救了寶貴生命,亦代表18個家庭得以完整。消防局呼籲民眾,若突然感覺胸痛(悶)、呼吸困難、冒冷汗及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為冠狀動脈阻塞所引起的心肌損傷及壞死,嚴重時可能造成病人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依目前治療指引,從病人抵達醫院急診起至打通血管為止,建議需在90分鐘內完成,因此若發生上述症候,應立即通報119儘速送醫,避免錯失搶救時機,也請民眾尊重救護人員專業建議,救護車會將病人護送至最適當的醫療機構,請勿指定送往特定醫院。
AI好給力2/防猝死又不遺漏癌細胞 智慧判讀將「打破名醫迷思」
許多人生病後總會到處尋求知名醫師治療,因此這些名醫的門診往往大排長龍,甚至出現「掛號黃牛」,但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介入,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或菜鳥,只要搭配AI判讀,就能更精確判斷病況,可預防心肌梗塞導致猝死、也不會漏掉影像檢查中癌細胞的蛛絲馬跡。75歲陳伯伯有一天起床突然感到胸悶、上腹不適,就醫後診斷為輕度胃食道逆流,但治療一個月後卻始終沒有改善,於是醫師將陳伯伯轉介到心臟內科,在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查後,發現陳伯伯最大心跳為每分鐘139下,呈現輕度缺氧狀態,依照傳統判讀為冠狀動脈血管阻塞50%,屬於中度風險,只要後續追蹤觀察即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液系吳宏彬醫師表示,為精準評估陳伯伯的心血管狀態,於是進一步採用「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同步判讀,透過大數據交叉比對心電圖的資訊,結果AI報告顯示陳伯伯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機率已高達72%。這讓吳宏彬提高警覺,立即為陳伯伯進行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赫然發現陳伯伯血管狹窄程度已高達99%,緊急置入心臟支架於冠狀動脈治療。若是依照傳統判讀結果讓陳伯伯返家觀察,陳伯伯很可能會突然爆發心肌梗塞猝死,但由於AI輔助判讀的介入,才讓陳伯伯逃過死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影像科梁馨月主任表示,運動心電圖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傳統以人工判讀的方式不僅耗時,而且往往難以區別細微的差異性,人工分析的準確率臨床上只有40%~50%。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中心蒐集4年來近千筆冠狀動脈阻塞達70%以上的運動心電圖像,並與心導管資料結合,設計出「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表示,目前AI模型準確度約80%,敏感性為88%,分析後的數據可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限制。透過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瘜肉可及早偵測大腸癌,但傳統判讀的結果會因醫師經驗而有所不同。(圖/報系資料庫)除了更積極預防猝死之外,AI輔助判讀也能防範連續15年患者人數最多的大腸癌。根據國健署2022年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1萬7000例大腸癌新發生個案,雖然大腸鏡檢查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與發生率,但隨著醫師判斷大腸鏡偵測腺瘤的能力不同,也可能會遺漏危險病徵。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雲象科技因此共同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跨兩院共收集超過3000位病患、逾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包括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皆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醫師,對於小於5毫米的瘜肉遺漏率仍可達23%,但若有AI工具的輔助,精準度就可達9成以上,甚至是難以察覺的扁平型、凹陷型的大腸瘜肉也難逃過AI偵測。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認為,未來醫師執行大腸鏡檢查時若搭配此AI系統,即可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即時、有效判讀大腸鏡檢查影像,不僅更有效率,也能解決醫師間偵測診斷能力的落差問題,讓患者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
星雲大師過世/佛光山星雲法師圓寂!「糖尿病纏身」仍笑看人生:把病痛當好友
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昨(5日)驚傳辭世,享耆壽97歲。近年來,除了飽受糖尿病所苦外,星雲法師也多次出入醫院動手術,甚至晚年幾乎都靠輪椅代步,而面對病魔的摧殘,他仍能笑看生死曾灑脫說道,「把病痛當作好朋友。」長年罹患糖尿病的星雲法師,1995年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在台北榮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2003年則因慢性膽囊炎開刀割除膽囊;2011年又因積勞成疾,曾二度中風住院治療。據悉,星雲法師晚年行動不便,外出只能仰賴輪椅代步,甚至雙眼幾乎全盲,無法提筆寫最愛的書法,即使病痛纏身,他仍以豁達態度看待,曾在受訪時表示,「把病痛當作好朋友,人生會有不同想法,心情也會很輕鬆!」不僅如此,星雲法師一生信守「人生300歲」的諾言,認為如果一個人能活到80歲,扣掉前面求學準備的20年,那麼會有60年的時間可以為社會、人間付出,若能發揮高效率「1人做5人」的事情,60年下來等於在精神意義上到達人生300歲,「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事實上,俗名李國深的星雲法師1927年出生於大陸江蘇,11歲時隨母親到南京尋找行商失蹤的父親,途經棲霞山寺,意外遇見住持志開上人並披剃出家,法名徹悟、號今覺,後自號「星雲」。
男子以為胃食道逆流 AI及時判斷「血管堵塞72%」逃過猝死
75歲陳伯伯平日生活習慣良好,有高血壓病史,有一天起床時陳伯伯忽然感覺胸悶心悸,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尋求協助,經消化內科再轉介到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吳宏彬醫師建議陳伯伯使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血管狀態,運動心電圖顯示陳伯伯運動最大心跳每分鐘139下,ST段輕度下降呈現缺氧,依傳統人工判讀與風險因子評估僅為冠狀動脈中度風險(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程度50%),屬於後續追蹤觀察,無需介入檢查。為幫助精準評估陳伯伯的心血管健康狀態,吳宏彬醫師採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年五月起推行的「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同步判讀,透過大數據交叉比對心電圖的資訊,AI報告顯示:陳伯伯的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機率已高達72%。於是吳宏彬醫師進一步建議,應進行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作內部精密檢查,結果顯示,陳伯伯左前降支狹窄竟已高達99%,吳宏彬醫師當下立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並緊急置入心臟支架於冠狀動脈治療,陳伯伯萬幸逃過心肌梗塞一劫。陳伯伯出院後,胸悶狀況明顯改善,且配合飲食調整、運動養成及藥物控制,目前心臟狀況良好,持續在門診穩定追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液系吳宏彬醫師指出,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主要透過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讓心臟保持完整的功能;當供給心肌血氧的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會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抑制心肌收縮,使心臟無法搏出正常血液量,嚴重者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一般而言,心絞痛、心肌梗塞是中高齡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吳醫師分析,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由於多重因素,例如抽菸、年紀大、糖尿病、高血酯等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瘢塊而限縮血管的管徑。當病人運動的時候,因為管徑縮小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流不足,病人因而會有胸悶、呼吸喘等癥狀,臨床上稱為「冠狀動脈疾病或心絞痛」。當動脈粥狀硬化瘢塊發生破裂與血管內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交互作用,快速形成血栓便完全塞住了血管,造成血管下游的心肌損傷甚至死亡,就是臨床上的急症「急性心肌梗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影像科梁馨月主任說,衛福部統計民國110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依然是高居國人第二大主要死因,僅次於癌症,且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每年持續上升,顯示國人心血管健康議題,需要被重視,梁馨月主任進一步分析,運動心電圖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傳統的人工判讀十多張心電圖不僅耗時,且往往難以區別細微的差異性,人工分析準確率臨床上只有40%-50%。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中心蒐集四年來近千筆冠狀動脈阻塞達70%以上的運動心電圖像,並與心導管資料結合,設計「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許凱程主任表示,「AI透過深度學習架構進行訓練,透過擷取運動心電圖3個時間點的訊號,使模型學習由靜態至動態運動心電圖訊號的變化;此外,AI模型也挑選10個量測特徵和2個衍生特徵訊號,如過去病史、最大做工等,一同輸入至模型中進行訓練,用以判別患者冠狀動脈是否嚴重狹窄超過70%。目前模型準確度約80%,敏感性為88%,分析後的數據可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限制」。梁馨月主任進一步建議,中高齡族群為了瞭解與維持自身心血管健康,每年健檢不妨增加運動心電圖,進一步分析心臟運作,若增加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分析,更能精準地預測心血管疾病演變,及早給予治療,防範未然。
冬天「腳中風」恐截肢命危 自我檢查4症狀!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血管阻塞發生的機會大幅增加,長輩們除了要小心天冷引發心臟血管硬化,可能併發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外,也要高度警戒包括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輕者影響走路、跑步痠麻無力,重度阻塞者則面臨壞疽(乾枯發黑)、截肢,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 72歲的張奶奶,有高血壓、 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 並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情形,然而,張奶奶還出現右下肢冰冷,並且出現異常疼痛,一週後家人帶張奶奶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心臟血管中心周邊血管科主任、下肢動脈阻塞治療團隊召集人徐中和醫師檢查後,在郭奶奶的右下肢膕動脈發現血栓,造成下肢血液循環嚴重阻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召集「24小時溶栓團隊」啟動,立即緊急導管溶栓手術,在黃金時間雙管齊下搶救:運用「機械性取栓」與「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張奶奶血液循環獲得大幅改善,成功避免截肢的危機,徐中和主任特別提醒,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 平常一定要規則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事件的形成。另一個搶救下肢成功的治療個案,是80歲的郭伯伯,郭伯伯為多重慢性病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持續性心房顫動並心衰竭,並且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多重病史, 郭伯伯因為右下肢冰冷且劇痛一天,警覺情況不對到中國附醫急診,徐中和主任檢查,在郭伯伯右下肢前脛動脈發現血栓, 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經過緊急導管溶栓手術, 並再經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 以及藥物氣球及支架得使用, 血栓順利移除, 血流也恢復正常,避免重殘被截肢的命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徐中和主任指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發生在下肢最為常見,臨床出現的症狀包括患肢溫度降低(常感覺冰冷)、麻木、不良於行、走路疼痛、腿部潰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最嚴重時,肌肉組織會發生缺血性壞死,病人甚至被迫截肢,而病人截肢後,也容易再面臨命危風險,是非常棘手的疾病。「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高風險因子,包括老化、家族病史、吸菸、糖尿病、肥胖和三高等,國外研究統計顯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發生率約12%, 尤以步入中年45歲以上的人居多,台灣人口步入高齡社會,臨床疾病也呈現上升趨勢。徐主任指出,醫護團隊務必搶在病人動脈血管阻塞的黃金6到8小時內,確定病人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後,緊急進行血栓清除、血管繞道等血管重建手術,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組織永久性壞死。至於該如何辨別自己或家人可能罹患「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徐中和主任說明,依嚴重度,臨床病徵大致分成四期:第一期(輕微或無症狀):偶爾感覺患肢溫度較低,有輕微麻木感。第二期:行走當中腿部容易疲勞無力,休息片刻又能繼續往前走,之後重複出現同樣症狀,稱之為間歇性跛行。第三期:血管阻塞嚴重連靜止休息時局部循環不足,已出現持續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第四期:皮膚因缺血而由粉紅色轉為暗紫色,且在腳趾頭發生潰瘍和壞死,逐漸延伸到足部及腳踝。徐中和主任分析,張奶奶和郭伯伯,都是屬於急性「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常常是由於心房顫動,導致血栓由心臟打出掉落到下肢動脈血管,而突發急性阻塞。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治療後,「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仍有20-30%。針對此重大疾病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16年成立了「24小時溶栓團隊」, 投入研究治療,以緊急導管溶栓手術後,雙管進行「機械性取栓」手術,以及「超音波震碎血栓」手術,搶救治療急性下肢動脈重度阻塞的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大幅下降到3%,臨床成果發表在今年(2022年)4月醫學期刊「國際血管學」《International Angiology》, 成績斐然。
小鬼遺愛人間 展覽所得80萬全捐「心臟中心」
黃鴻升(小鬼)於去年9月16日猝逝,距離他的離開也已經過了一周年,不過就算過了一段時間,他仍然存在於粉絲、朋友以及家人心中,近日,小鬼家人也替他舉辦《EVOLUTION》展覽,而在展覽裡販售的畫作,累積了80萬元的收入,而將這筆錢已經捐給心臟中心使用,遺愛人間。小鬼家人近期替他舉辦追思展覽《Evolution》,生前好友藝人LULU黃路梓茵上個月也有到場,並買下小鬼限量縮小版複製畫作,其實她當時就有發現,原來小鬼爸爸要將這個複製畫的所得捐給台灣研究心臟的醫學單位,也令她直呼:「用不同形式感覺到他的存在。」小鬼生前創作出虛擬公仔「Alien666」,昨(4日)「Alien666」的IG也發文,「AES團隊一直都很喜愛《松果》這幅畫,鬼哥在這幅作品用上相當豐富的色彩,畫風充滿幻想與浪漫,跟隨著 HUMAN666 舉起了代表宇宙開關的松果,彷彿一起進入了生命力與歡笑旺盛的新童話世界,這也是鬼哥一直給予我們的正面能量。」(圖/翻攝自Alien666 IG)粉專貼文也提到,此款複製畫商品扣除成本後,已全數捐贈「振興醫院心臟中心」,從貼文的附圖可見,這次的捐款金額來到80萬元。小鬼去年因主動脈剝離和冠狀動脈阻塞,在家中過世,36歲就英年早逝,令眾人感到惋惜,如今這筆善款也捐贈給心臟中心使用,也相當有意義。
睡前吃甜食恐致心肌梗塞 全因反式脂肪黏住血管
76歲陳伯伯平日3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散步習慣,雖有遺傳性3高問題,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唯一不好的習慣是陳伯伯喜歡睡前吃蛋糕,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所以BMI指數偏高達30。5年前他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不適症狀沒完全根治,生活大為不便,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因緣際會下陳伯伯於今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前夕回到台灣,輾轉得知「心臟震波治療(CSWT)」,有助促進心臟血管增生,遂至國泰綜合醫院接受治療,治療後生活功能大為進步,不僅可中氣十足暢遊台灣風景名勝,還從日行5千步大幅進步至1萬5千步。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睡前嗜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亦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統計,約有1/10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提供病人另一項選擇。陳玠宇醫師表示,震波治療由來已久,應用在臨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此外,近十幾年發展的心臟震波治療為一種非侵入性且安全無併發症的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應用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進行血管再生,且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心臟功能,因而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一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心臟震波治療由醫師親自執行,技術難度較高,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有3次治療,總共9次治療,每次治療約30至60分鐘,每個療程間隔約一個月。目前全台灣僅少數醫學中心提供此類治療模式,但健保不給付,病人需自費。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佔第2名,僅次於癌症,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陳玠宇醫師因而呼籲當有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目前經國內外醫學實證有效的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一種治療新選擇。
【夏天猝死潮3】大熱天跑來跑去 他們因此心肌梗塞
「極端氣候之下,夏天心臟病的案例數已經跟冬天沒有分別!」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說,亞東醫院今年7月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而進行心導管手術案件為43件,而寒冷的1、2月分別為36件、41件,相較之下7月反而更多。46歲的黃先生差點因此見了閻羅王,「我是跑業務的,常常必須在外面東奔西跑,前年夏天,當時我本來熱得滿身大汗,後來突然卻變成冷汗、胸悶、頭暈。」一旁的客戶趕緊送他去急診,檢查發現罹患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緊急施行心導管手術把堵塞的冠狀動脈血管打通,總算幸運地撿回一命。黃先生本來就有高血壓、高血脂,所以爆發心臟病還算有道理,今年60歲的陳先生就覺得自己很冤枉了。「我沒有三高問題,因為工作常常在外面奔波,很熱的時候我最喜歡喝冰涼飲料,從沒想過自己有心臟病。」陳先生因為感冒而到附近診所就醫,超過半個月卻始終不舒服,引起診所醫師懷疑,仔細聽診發現陳先生呼吸急促、喘,因此勸陳先生快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3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再晚一步就要心肌梗塞!」幸好及時發現,才及時挽救自己性命。陳先生的心導管檢查顯影圖顯示,3條冠狀動脈阻塞嚴重。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
以為是胃痛 竟差點引發心肌梗塞猝死
【記者/張雅淳】60歲陳先生負責業務工作,飲食不定時、暴飲暴食,長期下來造成體重過重,身高163公分、體重竟是95公斤。2、3年前起,不時出現上腹部及下胸口悶痛,且併有火燒心、嘔酸水逆流症狀,至腸胃科檢查為胃食道逆流,治療後,火燒心併嘔酸水逆流症狀改善,但仍持續有上腹部及下胸口悶痛感症狀。某天陳先生因感冒就醫,跟醫師提到走路運動時上腹部及下胸口會不舒服,醫師高度懷疑是心臟疾病,遂至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檢查,確診為3條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嚴重時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所幸發現及時,及時介入治療,才避免發生憾事。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陳先生有混合性高血脂症,加上有30~40年菸癮,1天1包菸。經過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瞄及心導管等檢查後發現,病人心臟下壁和心臟前中膈部有缺血變化,且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血管皆出狀況,為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疾病。原先心臟下壁的血流可以由左前降支的側枝循環血流供應一部分,不過因為左前降支也出現阻塞,導致心臟下壁呈現極度缺血缺氧,由於心臟下壁的神經感知位置與胃部接近,因此,病人前述慢性上腹部悶痛容易被當成是腸胃道問題,而忽略可能還有缺氧性心臟病。所幸及時發現,病人的心臟血管阻塞缺血尚未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經打通兩條嚴重的右冠狀動脈及左前降支動脈,並以心導管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後,病人腹痛不適感消失,但因病人還有高血脂症,後續仍須用藥,避免血管又阻塞。陳玠宇醫師表示,約80%的缺氧性心臟病人會有胸悶、胸痛或喘等症狀。另外有約16%病人有「非典型」症狀,可能以上腹部、前下頸部、下牙床痛不適表現。其中心臟病的腹部不適易與一般胃痛混淆,其差異為一般胃痛常發生在飯前或飯後,常併有火燒心、嘔酸水逆流症狀,而心臟病的腹部不適,常發生在行走、爬梯或運動時,無火燒心、嘔酸水逆流症狀,不過心臟病的腹部不適,與一般胃痛的位置很雷同,常發生在上腹部與下胸口位置,若病人同時有胃病及心臟病時,很容易忽略心臟病,不可不慎!其他常見容易引發缺氧性心臟病危險群,包含肥胖、高血脂、高血壓、抽菸、糖尿病、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提醒這些族群隨時留意不適症狀,勿輕忽。看更多↓↓丹娜絲警戒區增花蓮 蘭嶼綠島今晚停班課為非洲義診募款 仙氣逼人正妹超狂手寫筆記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