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蓋
」 冰蓋 全球暖化 格陵蘭 融冰盲眼龍婆預言2025 歐洲成動盪焦點「人類滅絕之始」
保加利亞神祕學家「盲眼龍婆」巴巴萬加(Baba Vanga)雖然早在1996年就過世,但留下的預言精準命中911事件、俄烏戰爭等國際大事,因此其生前留下超過5000個預言可說是備受矚目。而在2025年,巴巴萬加曾提及歐洲戰爭的爆發,以及這場動亂可能會成為「人類滅絕之始」。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巴巴萬加雖然早在1996年去世,但其所留下的預言至今仍影響著世界。他對2025年的預言不僅限於戰爭,還包括了多種異常事件。巴巴萬加預測,2025年,歐洲有兩個國家將爆發衝突,除了會大量毀滅當地人口外,同時導致毀滅性的後果,甚至可能引發全球性的末日。除了戰爭外,巴巴萬加還暗示外星人將在一個全球性的大型活動中現身,這可能是如超級盃(Super Bowl)這類的體育賽事。巴巴萬加也提到,人類將在2025年內發展出完美的心靈感應,同時也提及,量子計算的出現將徹底顛覆網絡安全、醫療保健及金融領域。巴巴萬加也提到,由於歐洲戰爭的關係,2025年其實也代表著世界末日的開始。除此之外,巴巴萬加曾預言,人類將於2028年開始探索金星作為能源來源。2033年,極地冰蓋會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進一步加劇全球的自然災難。2170年,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將面臨嚴重的乾旱。2076年,共產主義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2130年,人類將與外星人產生接觸。並在3005年與火星文明爆發戰爭。3797年時,地球將變得無法居住,人類最終將在5079年前完全撤離地球。而除了「盲眼龍婆」巴巴萬加的預言外,其實法國16世紀的神祕學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對2025年也有相關的預言,而雖然相隔數百年,但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內容與巴巴萬加所預言的有高度重合,兩人都預見了全球性的混亂與災難,特別是針對歐洲戰爭及末日的預測。諾查丹瑪斯在16世紀就預言,歐洲將捲入「殘酷的戰爭」,並且提到「古老的瘟疫將比敵人更可怕」,這意味著未來歐洲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甚至可能涉及到英國。諾查丹瑪斯還預測,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持續衝突可能會在2025年因雙方軍隊的「疲憊」而告終。諾查丹瑪斯也警告表示,其他地區將面臨自然災害,特別是巴西,可能會有致命的火山活動和洪水。此外,諾查丹瑪斯還提到「水中帝國」的出現,這可能代表著有主要城市可能會因洪水被毀,並且可能有一位神秘領袖宣布新的世界秩序。報導中也提到,巴巴萬加和諾查丹瑪斯2人的預言,過去曾準確預測多項重大事件。諾查丹瑪斯在450多年前出版的《百詩集》(Les Propheties)中預言如希特勒的崛起、甘迺迪遇刺,甚至新冠疫情爆發等歷史大事。而巴巴萬加則被認為成功預言911恐怖襲擊、戴安娜王妃的去世,以及歐巴馬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全球暖化讓海平面快速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遲早影響全球人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全球的污染大國必須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臨全球性的災難。古特雷斯表示,目前太平洋地區的島國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區,小島國雖然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卻承受著最嚴重的後果,而如果不加以遏止,遲早會影響到全球人類。根據《BBC》報導指出,古特雷斯表示,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和酸化等現象正加劇對太平洋島國的威脅。古特雷斯將這些現象歸因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古特雷斯警告「海洋正在吸收大量的熱量,這些變化最終將影響到所有人。」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暖化世界中的洶湧海潮》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以3000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上升中,報告提到,過去30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約9.4公分,但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海平面上升了15公分。除了氣候變遷對對太平洋島國產生影響外,古特雷斯也批評國際金融機構沒有為這些國家提供足夠的支持。古特雷斯解釋,這些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分配程序過於繁瑣,對小島國的援助反應遲緩,許多當地的社區已經因為海平面上升受到生計威脅,但批核建設海堤的資金已經等待長達七年。在會中,許多太平洋島國代表對澳洲也是大肆表達不滿,批評其未能採取足夠的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大污染國,尤其是G20國家,必須肩負起減排責任,否則世界將突破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攝氏度升溫門檻。古特雷斯強調,只有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內,才能避免格陵蘭、西南極洲冰蓋的不可逆的崩塌危機發生,呼籲全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減少碳排放,並且強調這是全球共同的責任。
地球自轉變慢 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科學家發表一項研究,5年後的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冰蓋融化延後了這一天的到來。據科普中國報導,2029年1分鐘只有59秒,其實這說法不精準,應該是2029年的某一分鐘,縮短為59秒,冰蓋融化延後了這一天的到來。科學家發現,因為全球暖化關係,導致南北極冰蓋融化,這讓地球形狀改變,讓自轉變慢,這變化會在5年後引發危機,如電腦通訊和網路大規模中斷。據了解,儘管時間看似均勻流逝,但人類其實已經調整時間幾十年,每隔幾年就有一個閏秒插入。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的世界時(Universal Time,UT1 ),是國際標準時間的重要參數之一,一天有24小時,1小時60分,一分鐘60秒。為了更精緻準,科學家引入了原子時(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不過原子時跟世界時不太相配,而為了兼顧,又引進了協調世界時(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系統,當原子時與世界時差0.9秒,就會進行調整,增減1秒,這就是所謂的閏秒,也變成世界標準時間。自1972年來,地球自轉一直減速,而世界時增加了27個閏秒,2020年中,地球自轉速率加快,科學家表示,2029年,人類可能首次減少1秒,變成負閏秒,讓保持原子鐘時間和地球自轉週期能同步。
虎鯨群受困北海道浮冰…奮力掙扎致下顎流血 官方隔日巡查:推測已脫困
日本北海道羅臼海岸附近,於6日上午8時許,發現有至少10條殺人鯨被困在浮冰中,從拍攝到的影像裡可以看到,幾頭虎鯨緊緊擠在一起,嘗試把頭探出水面呼吸,其中還有未成年的虎鯨寶寶。而在7日,官方人員至沿岸巡視,均無發現到虎鯨身影,推測牠們已經安全脫困。綜合日媒報導,事發當時,一名時常觀察野生生物的專家土屋誠一郎,使用無人機拍攝到了虎鯨群,在距離海岸約1公里的區域,有多頭虎鯨困在浮冰當中。而從畫面中顯示,有幾條虎鯨的下顎似乎流了血,是牠們嘗試脫困所造成的傷痕。對此,就有環保組織喊話,要求政府應該派遣破冰船來解救殺人鯨,而當地官員回應指出,由於這星期的風較小,厚冰層幾乎沒有移動,海上自衛隊難以前往營救,必須等到冰層破裂才行。不過,羅臼町官方在7日派出人員前往查看,沿著海岸步行多個小時,均未發現虎鯨的蹤影,值得注意的是,浮冰間的密度降低,空隙較前日觀測時更大,推測虎鯨已經順利脫困。報導指出,虎鯨與其他大型鯨魚不同,無法在水下停留太久,需要每隔幾分鐘重新浮出水面呼吸,若浮冰蓋住海面,將會導致他們窒息死亡。而羅臼海域於2005年就曾傳出有多頭虎鯨受困在浮冰中,而當時即使實施救援,還是礙於海上覆滿浮冰,未能將全數受困殺人鯨救出。
西南部火山爆發 冰島當局急疏散4000民眾…「熔岩映夜紅」驚險畫面曝光
冰島氣象局表示,在歷經了數周的強烈地震活動後,冰島西南部的海爾加費德火山(Helgafell)於18日噴發,熔岩不斷噴出,甚至將整個夜空變成詭異的紅色。而有關當局也在火山正式爆發之前,疏散了附近格林達維克(Grindavik)當地的4000名居民。根據《BBC》報導指出,冰島氣象局表示,自10月下旬以來,首都雷克雅維克周遭就不斷有強烈的地震活動,而距離首都僅有170公里的海爾加費德火山,在18日晚間22點17分正式噴發。火山噴發之初就被媒體捕捉到驚人的畫面,岩漿不斷的噴出,整個漆黑的夜空也被照映出橘色、紅色等詭異的顏色,讓人看的是觸目心驚。報導中也指出,距離冰島上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是發生於2010年4月,當時冰島南部艾雅法拉冰蓋(Eyjafjallajokull)所覆蓋的火山發生噴發,結果造成大規模的火山灰雲,進而導致歐洲整個領空因為火山灰的關係,有大量機場臨時關閉。整體損失高達15億至25億歐元之間。(圖/達志/美聯社)
全球暖化惹禍…地球5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邊緣 專家示警「恐有大規模災難」
英國艾希特大學6日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自然的損失可能很快就會將地球生態系統推向崩潰邊緣。報告更指出,包括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5個主要系統已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另在COP28召開的同時,今年11月氣溫更成為連續第6個破紀錄的月份,2023年將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英國艾希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教授連頓(Tim Lento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6日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氣候變遷與自然的損失可能很快就會導致自然世界的臨界點。雖然報告中列出的26個臨界點,許多都與全球暖化有關,但其他人類活動,像是砍伐亞馬遜雨林,也可能將地球生態系統推向崩潰邊緣。該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導致5個主要的系統已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分別是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報告警告,從冰蓋融化威脅到災難性海平面上升,再到熱帶珊瑚礁大規模死亡,一旦世界跨越一個臨界點,應對眼前的人道主義災難可能會分散人們對阻止其他災難的注意力,從而造成大規模飢餓、流離失所和衝突的「惡性循環」。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表示,臨界點的研究,是希望找出哪些可能會引發某些環節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改變,例如年雨量減少到某個數值,可能會造成某個植物群落整個永久消失,那就是一種臨界點。目前的結論只能當作參考,但國家應積極投入研究,作為長期規畫的根據。而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6日表示,在非同尋常的11月氣溫成為連續第6個破紀錄的月份,2023年將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另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紀錄表示,今年11月的月均溫攝氏14.22度,比之前最熱的11月高了近3分之1攝氏度,打破過往11月高溫紀錄,使2023年全球均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46度。這給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帶來了壓力。
南極冰層消失中…面積竟是「不列顛群島」5倍大 專家示警:絕對世界災難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遠低於歷史冬季水平,這對一個曾經能夠抵禦全球暖化的地區來說,非常令人擔憂。專家指出,若沒有冰來冷卻地球,南極洲可能會從地球的冰箱變成散熱器。英國冰川學家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據BBC的報導,南極洲巨大冰層調節著地球的溫度,白色表面能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大氣,並冷卻冰層下方與附近的海水。然而,目前漂浮在南極海洋表面的冰面積不足1700萬平方公里,遠比9月份的平均值少了150萬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消失的冰面積大約是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的5倍之多。海冰在南極大陸的冬季(3至10月)形成,接著大部分會在夏季融化,它們是由冰山、陸地冰、巨大冰架互相構成的系統,這些覆蓋在陸地上的海冰可以充當保護套,防止海洋升溫。不過,「英國南極調查」(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卡洛琳霍姆斯(CarolineHolmes)博士則示警,隨著季節過渡到夏季,海冰萎縮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屆時冰融化可能會形成無法阻擋、互相反饋的循環。隨著更多海冰消失,海洋黑暗區域暴露出來,吸收陽光而非反射陽光,就會讓更多的熱量被吸收到水中,反過來融化更多冰,科學家稱之為「冰雪反照率效應」(ice-albedo effect),這可能給地球增加更多熱能,破壞南極洲作為全球溫度調節器的作用。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of Exeter)冰川學家西格特(Martin Siegert)教授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球科學家霍格(Anna Hogg)教授也感嘆,「有跡象表明,南極冰蓋已符合最悲觀狀況的預測。」
冰島1天內狂震2200次 氣象局:火山可能即將爆發
冰島是個全球最佳的賞極光地點,由火山與冰川共同構成的夢幻國度,但在近日,冰島在24小時內就檢測到了約2200次地震,該地氣象局認為這是火山可能即將噴發的前兆,也將航空警報從綠色提升至橙色,以告知火山噴發的風險。根據科學新聞網站《Phys.org》,當地時間5日,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周邊地區檢測到約2200次地震,冰島氣象局表示,自4日下午4時(台灣時間5日0時)左右,大大小小的地震從法格拉達爾火山(Fagradalsfjall)開始,最大的地震發生在冰島西南部,且地震活動將會持續,並意味著火山可能即將噴發。據了解,過去2年內,冰島西南部的雷克雅內斯半島曾發生過2次火山爆發,而此次的地震中,有7次的震度超過4級,雖在當地仍被視為輕震,冰島氣象局仍將航空警報從綠色提高至橙色,警惕火山噴發的風險性。報導指出,冰島是歐洲最大、最活躍的火山地區,在2010年4月,冰島南部海岸的艾雅法拉冰蓋火山大規模噴發,大量火山灰滯留在空氣中數週,約10萬個航班被取消,超過1000萬旅客被影響。而直至目前為止,法格拉達爾火山雖尚未觀測到「噴發震顫」,但氣象局也提醒,未來幾小時至幾天內,發生震顫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2714年時空旅人大預言 爆今年「5件大事」影響世界:死亡率40%新疾病出現
許多人都對未來感到好奇,也有不少時空旅人的傳說。一名自稱是來自2714年的時空旅人艾瑞(Aery Yormany),就警告2023年會發生的5件事,將改變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災害、突變嬰兒、新疾病等,讓人忍不住擔憂。據《每日星報》報導,艾瑞在TikTok平台貼出影片,分享即將發生影響世界的5件事,吸引120萬人關注,內容提到很多人仍不相信他是真正的時空旅人,因此他要大家記住2023年的5個日期,包括3月、4月、5月、10月以及11月。※3月14日:美國西海岸遭大海嘯襲擊,稱為「巨浪」。※4月28日:一個嬰兒出生帶有許多突變,像是新器官等。※5月7日:新疾病「VorcenX」從冰蓋中被釋放,死亡率高達40%。※10月30日:熱帶雨林中發現新的世界,伴隨新人類物種的出現。※11月3日:人類和異類展開第一次星際戰爭。時空旅人預言2023年會出現天災、新疾病。(示意圖/翻攝自https)儘管艾瑞堅稱他就是時空旅人,但尚未證實之前的預言是否成真。網友意見五花八門,有部分人選擇相信,有些人則抱持懷疑態度:「我還在等你對2022年預測的發生」、「你還沒做出正確的預測」。另外,還有人認為自稱時間旅行者的「預言」都過於誇大,讓人難以相信。對此,艾瑞僅表示:「我們只是做重要的事情」。
南北極同時出現熱浪 科學家驚「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絕對不是好預兆
本應「季節相反」的南北極近日都出現罕見高溫,且均溫還高出30至40℃,部分地區甚至打破當地的最高溫紀錄,令科學界大感驚訝,這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極地氣候現象,不僅改寫了氣候學,科學家甚至直言此事非比尋常,「絕對不是好預兆」。綜合外媒報導,全世界最冷地區之一的南極冰穹C(Dome C)本應在3月開始「入秋」,卻在18日於海拔3,489公尺的觀測站沃斯托克(Vostok)測得-17.7℃,高出過去3月均溫的-57.9℃整整40.2℃之多;至於季節相反的北極,則在18日測得比1979年至2000年均溫高出3.3℃的溫度,而每年3月本應是北極結冰達到頂峰的時間,卻與南極一樣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氣象學家拉扎拉(Matthew Lazzara)對於南極的破紀錄高溫直言:「這種現象發生,絕對不是個好預兆。」剛返回南極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冰川學家斯坎博斯(Ted Scambos)也說:「從未在南極觀測過這樣的事。」南極研究員巴蒂斯塔(Stefano Di Battista)甚至形容,「被認為不可能的事已經發生了,南極氣候學將因此被改寫」。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的科學家邁爾(Walter Meyer),也對北極的高溫感到驚訝,表示「南北極有相反的季節,南北同時融化的現象被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更指出「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且隨著地球溫度升高與「北極暖化速度較地球其他地區快2至3倍」和北極冰蓋逐漸減少,將導致地球海洋面積增加,並在反射率效應下使北極地表與海水的升溫速度加快,恐使人類再也無力阻止全球暖化。雖然邁爾和拉扎拉均認為這次南極異常高溫是偶發事件,但若再次或反覆發生,將「令人非常擔憂」。
格陵蘭冰原「有紀錄來第一次降雨」!3天狂下70億噸 冰層加速融化
全球異常氣候現象頻傳,長年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頂端區域竟然在近日出現「有紀錄以來第一場降雨」,且在3天時間內就降下約70億噸的雨水量,造成冰蓋融冰量高於平均7倍之多。「CNN」報導,上周末格陵蘭冰原海拔約3216公尺處的山頂,氣溫在不到10年內,第3次升高到冰點之上,且持續約9小時,加上受到濕暖空氣影響,造成了罕見的降雨,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這是當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首次降雨,3天內總共狂倒了約70億噸水量,造成冰層大量融化。冰雪數據中心的研究科學家坎伯斯(Ted Scambos)指出,這是格陵蘭正在迅速暖化的證據,這種狀況「千年來前所未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極地項目官員默瑟(Jennifer Mercer)則表示,由於這起重大的降雨事件,位於格陵蘭冰原頂端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觀測站必須改變測量方式,以因應從未經歷過的天氣事件,她也指出「過去10年中,融化、大風和降雨這類的天氣事件越來越多,超出了被認為是正常範圍,且頻率有增加趨勢」。報導指出,根據聯合國氣候報告研究,受到氣候暖化影響,格陵蘭島在過去20年中快速消失,今年7月還曾經在1天內就有超過85億噸的冰層融化;2019年,格陵蘭冰蓋則有大約5320億噸的冰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永久上升1.5毫米。
格陵蘭冰頂下雨史上第一次 全球暖化警訊
格陵蘭大部分土地都位於北極圈內,該國境內長年被冰雪包覆,不過近日卻出現一個從未發生的景象,據外媒報導,格陵蘭冰原最高點的研究設施不久前偵測到降雨,這是自從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生,同時也殺得科學家措手不及,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找儀器來測量降雨量。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本周三證實,上周六在格陵蘭冰頂的研究設施發現到降雨,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則指出,這是該地首次出現降雨的情況,而且從上周六凌晨5點起,位於海拔約3216公尺的「頂峰站」就開始偵測到超過冰點的溫度,這是近10年來第三次遇見,不過前兩次都沒有導致下雨;數據中心估計,將有70億噸的雨水落在冰蓋上。格陵蘭地區發生降雨,與此同時該地的冰原也正在融化,雖然該國擁有65.6萬平方英里的面積,但隨著全球暖化問題,一些氣候模型表明,如果沒有氣候的積極干預,北冰洋在2050年夏天可能不會結冰了。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科學家認為,格陵蘭冰川融化將會造成災難,如果格陵蘭的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會上升20多英尺,影響世界各地的沿海社區,並淹沒上海、阿姆斯特丹和紐約等地勢低窪的城市。
北極格陵蘭1天融冰量85億噸 可讓佛羅里達州泡水5公分
近年北極均溫不斷升高,格陵蘭島(Greenland)冰原多次傳出因融冰而斷裂出冰蓋。在美國時間27日融化的冰量,足以讓面積有17萬平方公里(約4.7個台灣大小)的佛羅里達州(Florida)都被覆蓋,且水深足足有2吋深(5.08公分)。據《CNN》報導,這次的融冰是近10年內第三次極端融化,且範圍非常深入冰原內陸,甚至比從1970年代開始的衛星時代還要深入。據丹麥氣象研究所(Denmark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資料顯示,27日格陵蘭冰原損失了85億噸表面質量;若從25日開始計算到27日,損失量更是高達184億噸。(圖/世界氣象組織推特)雖然這一次的融冰量不像2019年時一般極端,但融冰的面積卻更大,被外界認為是「創紀錄的融冰年」。科羅拉多大學國家冰雪數據中心(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專家史坎伯斯(Ted Scambos)對此直言:「這次是很重大的融冰,27日格陵蘭島東半部從北端到南端的大部分地區,大部分都融化了,非常不尋常。」報導指出,人類造成地球暖化,讓冰損量急速增加;雜誌《冰凍圈》發表一篇相關研究,自 1990 年代中期以來,地球已經損失了驚人的 28 萬億噸冰,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北極,包括格陵蘭冰蓋。參與研究的其中一名作者斯萊特(Thomas Slater)說:「隨著格陵蘭上空的大氣繼續變暖,昨天(27日)的極端融化等事件將變得更加頻繁。」他指出,隨著格陵蘭地表繼續融化,世界各地的沿海城市都容易受到風暴潮洪水的影響,尤其是在極端天氣與高潮同時發生時;到了本世紀末,格陵蘭島的融化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至10公分。
全球暖化「快速融冰」怎麼辦? 陸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全球暖化造成冰蓋斷裂,冰川融冰速度越來越快,使得全球海平面都跟著上升。瑞士每到夏季就會替隆河冰川「蓋被子」,減緩融冰速度;大陸也在四川的冰川實行同樣措施,2個月以來頗有成效,預計能減緩70%的融冰。今年7月18日瑞士替隆河冰川「蓋被子」。(圖/達志/美聯社)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中科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8月5日派20人登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學習瑞士人幫冰川蓋被子。團隊在冰川表面鋪蓋一層隔熱、反光的材料,地點則是在達古冰川海拔約5000公尺高的冰川消融區,蓋被子的面積約為500平方公尺。大陸也替冰川蓋被子。(圖/紅星新聞)前(17日)團隊再次抵達蓋被子區域,副主任王飛騰指出,過去這10多年全球的冰川都快速退縮,而屬於海洋性冰川的達古冰川,對全球暖化的反應特別明顯,在半個世紀內就減少了70%的面積!大陸也替冰川蓋被子。(圖/紅星新聞)這次的「蓋被子」救冰川行動,經過高科技儀器的測量,確認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公尺;研究人員初步估上計,繼續實行計畫將能夠減緩達古冰川70%的融冰。
影片曝光!北極最大冰蓋斷裂 110平方公里流失入海
北極格陵蘭島(Greenland)東北部最大的冰蓋,日前因為融冰而斷裂了一大塊冰蓋,之後碎裂成許多小塊,總面積大約110平方公里,造成冰原嚴重流失。專家指出,到本世紀末,海平面預計將上升超過3英尺(約91公分),這將造成許多沿海都市受到直接衝擊。據《BBC》、《CNN》報導,日前流失的冰蓋編號為79N,專家特頓(Jenny Turton)表示,30多年來北極的溫度升高了3度,而且去年、今年都分別觀測到破紀錄的高溫,「過去幾年格陵蘭島東北地區的天氣令人難以置信!」她表示,冰蓋融化斷裂與溫度上升、整個歐洲和格陵蘭的熱浪有關。(合成圖/SDG2030推特)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專家傑森(Jason Box)表示,其實在2010、2012年,79N還不是最大的北極冰蓋,而是因為格陵蘭西北部的彼得曼冰川(Petermann Glacier)大量流失,79N才變成最大的北極冰蓋。傑森坦言79N非常重要,是因為與內部冰原的附著方式,「這代表若將來有一天,全球氣候真的像我們預期的一樣暖化下去,它可能成為格陵蘭退冰的重點原因之一。」報導指出,隨著地球兩極附近的冰蓋融化,到本世紀末,海平面預計將上升超過3英尺,許多沙灘、沿海的建築物,都將會直接消失。79N斷裂入海的影片曝光後,也讓人看得膽戰心驚,人類即將面對可能發生的生態浩劫。
格陵蘭融冰創記錄!已達「臨界點」比降雪還快 全球生態危機
地球暖化加快融冰腳步,使得全球海平面都跟著上升,光是格陵蘭島(Greenland)去年損失的冰量,就比2003年以來的平均量多出2倍以上。研究指出,陵蘭島的融冰已達無法挽回的「臨界點」,甚至比降雪的速度還要快!(圖/Google Map)據《紐約時報》報導,格陵蘭島去年創下融冰新記錄,尤其7月時當地受到不尋常的熱浪侵襲,融冰將近一半,損失超過5300億公噸,是自2003年以來年平均值的2倍以上。科學家表示,當來自歐洲的暖空氣向北移動,格陵蘭的溫度就會飆高,冰蓋表面便開始融化,損失的量大致等於全年的平均損失。據《BBC》報導,格陵蘭去年融冰量是1948年以來最驚人的一次,人類持續大量的碳排放會將格陵蘭推向「極端融化」的深淵;有研究指出,融冰速度已經比30年前快了整整7倍,而且這種加快融冰的趨勢還將越演越烈。(圖/Pixabay)根據丹麥氣候科學家施滕德爾(Martin Stendel)的計算,格陵蘭島2019年的融冰量足以覆蓋整個英國約250公分高。德國科學家薩斯根(Ingo Sasgen)對此直言:「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了格陵蘭越來越多的極端融化的境界。」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的研究指出,到了2100年,就算只計算格陵蘭島的融冰,就能讓全球海平面上升10至12公分,且融冰會讓永凍土曝露在外,引發更嚴重的生態問題。
為研究而喪命!格陵蘭冰層融化無法逆轉 氣候學家凍死於冰隙中
世界著名的氣候學家史蒂芬(Konrad Steffen),日前傳出在格陵蘭的冰層破裂意外中去世,享年68歲。而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指出,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格陵蘭的冰層融化問題,已經達到了不可逆的程度。根據國外媒體《紐約時報》報導指出,氣候學家史蒂芬是聯邦理工學院的冰川學家,是最早提出全球暖化概念的學者之一,研究氣候變遷長達40年,同時也在格陵蘭進行數十年的研究,證明格陵蘭的冰層融化速度加快,是因為氣候變化所導致。而他在8月8日時,因為墜入了格陵蘭「瑞士營」研究站附近的冰隙中,遭底下的冰水凍死。研究人員表示,最近的風雪太大,遮住了冰隙,所以他們在沒有注意到的狀況下,釀成此次的意外。而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氣候科學家尼利三世(Ryan R. Neely III)認為,全球暖化導致格陵蘭冰層脆弱,這也讓冰隙越來越多。1952年出生的史蒂芬專攻氣象學,於1984年獲得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90年成為博爾德科羅拉多大學的氣候學教授,2005年至2012年,擔任環境科學研究所(CIRES)所長。他曾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在席間表示,每年格陵蘭島因為融化損失的冰量,可以淹沒哥倫比亞特區,因此吸引美國政治圈的注意。而他同時也發現,南北極是全球暖化最嚴重的地方,近20年,極區冬天的溫度上升4度,所以導致冰層鬆動。而冰層會因表面受熱融化,逐漸滑向大海,產生劇烈的崩塌。而冰層中因融化而滲出的雪水,也會加速冰層的滑動。在史蒂芬不幸逝世後,CIRES主任阿卜達拉蒂(Waleed Abdalati)對外發表聲,「大家都感到難過,但知道史蒂芬是在他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而離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奉獻給研究,又感到有些安慰。」而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透過研究1985年至2018年、橫跨北極234個冰川,共計34年的數據發現,格陵蘭的冰川已經過了關鍵期,每年的降雪量已經不足以補充冰川在夏季融化而流失的份量。而如果格陵蘭的冰層全部融化的話,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公尺。
「冰蓋消失論」成真! NASA衛星圖證實北極2冰蓋「不見了」
想像一下,若是有兩個紐約中央公園的面積突然消失,會是什麼樣的場景,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釋出幾張北極的衛星影像,突顯在短短不到40年的時間內,北極的2個面積分別為7.25平方公里,等同兩個紐約中央公園跟2.93平方公里的冰蓋,已經「完全消失」。根據《Phys.org》報導,NASA所公布的衛星影像顯示,位在北極的聖帕特里克灣冰蓋(St. Patrick Bay ice caps),有兩個冰蓋已經完全消失,這兩個冰蓋曾經位於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Ellsmere Island)的高原上,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博士希瑞茲(Mark Serreze)指出,他在1980年代時曾經研究過這裡的冰蓋,希瑞茲表示,1982年,當時他還是一名學生,第一次見到這些冰蓋就像是永久的景觀,但如今這些景色在不到40年內的時間消失,真的讓人很震驚。NASA衛星影像顯示,北極的聖帕特里克灣兩個冰蓋已經完全消失。(圖/CTV News)希瑞茲在2017年時曾發表一篇論文,內容中預測冰蓋將在不到5年內的時間不見,不幸的是,他與同事的研究竟然成真。希瑞茲表示,即使他知道這樣的結局即將到來,但仍然無法為此作好充分的準備。NSIDC對於冰蓋消失的狀況也做了比較,科學家在2015年7月利用ASTER衛星影像,與1959年8月所拍攝的垂直行拍照片做了對比發現,在1959年到2015年之間,冰蓋的大小相較於以前減少了5%,來到2015年,則是因為當年夏季特別炎熱,冰蓋更是明顯的縮小不少;而到了今年的7月14日,ASTER衛星影像已經看不到冰蓋的存在。還記得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因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的貢獻,獲得 2007 年諾貝爾和平獎,當年他曾預言因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蓋將在7年後的夏天完全消失,沒想到經過多年,當年他說的「冰蓋消失論」如今已成真!
【末日浩劫ing-5】不只亞馬遜!各地火災、融冰及生物滅絕都在進行中!
2019年對全世界來說,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大火的同時,「地球第二顆肺」的剛果盆地也深陷火熱之中,更別說西伯地亞的森林火災、北極圈的融冰都對生存環境造成傷害,而巴西因為開放農藥,也讓5億隻蜜蜂暴斃,多麼可怕的數字!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天氣分析公司「Weather Source」分析8月22日及23日的衛星資料,發現巴西有2127起火災,但非洲安哥拉(Angola)在同樣的48小時內,卻發生6902起,而民主剛果(DR Congo)則有3395起,非洲的火災,卻沒有受到國際太大的關注,因為當地習慣「刀耕火種」,「縱火燒田」是農人為了雨季即將到來,進行整理田地的準備工作,但現在極具爭議,因為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土壤侵蝕、森林砍伐、破壞物種多樣性,但最終將讓農地沙漠化。北極熊也是被地球環境影響的受害者。(圖/flickr)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則發推文表示,6月至今,包含阿拉斯加、格陵蘭和加拿大等北極圈內土地均遭野火肆虐,又以俄羅斯災情最嚴重。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森林大火延燒3個月未見平息,濃煙籠罩範圍比整個歐盟總面積還大。6月和7月的火災,分別釋放5千萬噸和7,900萬噸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加起來約3,600萬輛車排放的廢氣,都造成全球環境的負擔。此外,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表示,全球溫度持續升高,將造成更頻繁且極端的氣候異常並導致海平面上升。像7月在歐洲創下高溫紀錄的熱浪,也襲擊格陵蘭,光8月1日就流失了120億噸的冰。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資料也顯示,若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大約7公尺,將會有許多島嶼沉入海平面。地球上許多農作物、植物都需要蜜蜂授粉才能繁殖生長,非常重要。(圖/pixabay)許多環境的破壞,都來自於人類的行為,生物的滅絕也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顯示,巴西政府在2019年1月開放300種新農藥的使用,造成2月為止,至少有5億隻蜜蜂死亡,光南里約格蘭德(Rio Grande do Sul)就有4億隻蜜蜂死亡,殺蟲劑含有的「芬普尼(fipronil)」是罪魁禍首,目前在許多國家都是禁用的。巴西養蜂協會副主席亞度(Aldo Machado)表示,「所有被毒死的蜜蜂,都預示著人類未來被毒死的風險」,每一個小動作,都會造成蝴蝶效應,人類最終將負最大責任。
83歲「叭噗阿伯」深夜著急沿街找冰蓋 隔天發生感人奇蹟
日前彰化一名高齡83歲的「叭噗阿伯」,不小心弄丟了冰桶的蓋子,深夜還心急如焚地在路上尋找,擔憂隔天會無法做生意,一名熱心女子發現後上網求助,希望彰化的網友能一同幫忙尋找,沒想到短時間內就獲得廣大迴響,隔了一天後竟發生感人奇蹟。在網路上發文求助的熱心女網友表示,彰化這名高齡83歲的「叭噗阿伯」,平時都在彰化市、鹿港、和美一帶賣叭噗賺錢,有一天深夜看到阿伯經過便上前詢問:「阿伯!阿伯!今天沒冰哦?好久沒看到你來我們這賣冰了耶!」,但阿伯一直心不在焉的看著地上找東西,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冰桶的蓋子不見了,阿伯擔心可能被人撿走了。女網友本來跟阿伯說「還是我買一個給你?」,阿伯則眼眶泛紅的回答「你又不知道尺寸,那個要訂做,不是說買就能買阿」,但這名熱心女網友在幫阿伯找了30分鐘仍沒有看到後,也著急地上網發文求救,「拜託!有撿到蓋子的人,不要拿去回收廠賣,那是阿伯很重要的生財用具。他已經83歲了,這麼晚還在外面找蓋子,還在為了明天要怎麼做生意而苦惱……」這篇熱心文章很快就獲得熱烈迴響。透過熱心網友的幫忙,冰蓋終於重回阿伯的身邊,阿伯也露出開心笑容。(圖/翻攝自爆怨公社)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早上到附近的回收場巡看看」、「我願意出錢幫阿伯做一組新的」、「朋友做焊接的,彰化的部分我問一下,看有無同行」,想不到感人的奇蹟發生了,在文章曝光後隔天,有一位許先生撿到蓋子並還給阿伯,生財工具失而復得的阿伯,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露出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