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
」 全球暖化 結冰 極端氣候 海冰 熱浪2幼童跌落人工湖冰窟窿 7歲妹泡水中喊:他小,先救他
大陸河南省信陽市某社區2個孩子日前被困人工湖的冰窟窿中,危急時刻,保安王樂脫掉外套,下到冰水中將2個孩子救起。施救過程中,7歲的女孩還拉著另一個小孩說「先把他救過去,他特別小。」影片引發討論。視頻中,道路覆蓋著未融化的冰雪,湖面上的冰層破裂,2個落水的孩子趴在冰窟窿邊上哭喊。情況緊急,一名男子踩碎冰面步入湖中,用盡全力把2個孩子拉回了岸邊,成功救下。施救過程中,女孩還拉著另一個小孩說,「先把他救過去,他特別小。」綜合陸媒報導,此事發生在2月7日,地點是河南信陽市平橋區某社區,救人者是小區保安王樂。當天下午,他在日常巡邏時,聽到了小區人工湖方向傳來了呼救聲,便迅速跑去,發現冰面上有2個孩子落水。他迅速上前,孩子從落水到救出,僅用了幾分鐘的時間。事發後,王樂踩冰救人的視頻迅速在網上火了起來,不少網友紛紛點讚。王樂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冰面有近4厘米厚,落水的是2個家庭的孩子,「當時沒想那麽多,就是一心想著把小孩救上來。」10日,事發地所屬社區工作人員表示,事發小區人工湖,兩個孩子身體無大礙。
冰上曲棍球 16人中毒 一氧化碳外洩連夜緊急送醫
澳洲阿德雷德(Adelaide)一座溜冰場近日舉辦一場冰上曲棍球比賽時,疑似發生一氧化碳外洩的事件,除了造成一些曲棍球球員開始感覺身體不適,至少有16人還在凌晨被緊急送醫,初步研判,這些患者疑似是一氧化碳中毒。澳洲阿德雷德一處溜冰場發生一氧化碳外洩事件。(圖/翻攝自9 News)據澳洲《ABC NEWS》指出,這處位在阿德雷德的溜冰場10日下午舉行一場冰上曲棍球比賽,由墨爾本冰上曲棍球隊成員與阿德雷德的AdelaideRush冰上曲棍球隊進行比賽,但在比賽結束後,一些球員感覺身體不適,前往醫院。除此之外,澳洲媒體《9 News》也指出,另外有兩名女孩最初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症狀;醫師問診後發現有異,趕緊撥打消防隊電話,請消防隊派員前往現場處置。經初步調查,消防隊認為場內一個除濕機和一座冰面重鋪機是肇事元兇。根據溜冰場經理萊德勞(Richard Laidlaw)表示, 當下這些感到不適的曲棍球球員們應該是受到了一台機器洩露出的煙霧所影響,該機器是溜冰場用來重鋪冰面的機器。萊德勞指出,球員的中毒原因可能是該鋪冰機器的排氣裝置故障。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包括頭痛、疲倦和噁心,情況嚴重時可能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甚至可能昏迷、死亡。消防局事後也嘗試使用高壓風扇讓場館保持通風,並持續偵測一氧化碳濃度。在消防局人員完成作業、確保場館安全之前,溜冰場將暫時關閉。另據南澳衛生局發言人透過聲明中表示,有16人在11日凌晨被送往醫院,所有人情況穩定,大多數患者正在醫院接受觀察,其中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氧氣治療。澳洲阿德雷德一家溜冰場疑似因機器故障發生一氧化碳外洩事件。(圖/翻攝自X)
玩雪卻差點失明!男大生放假賞雪隔日淚流不止 就醫才知患上「雪盲症」
浙江麗水一名21歲的男大生日前和朋友一同去賞雪,在戶外玩耍、拍攝了一整天,沒想到隔日起床卻不停流淚,眼睛倍感刺痛甚至一度失明,趕緊至醫院就診才知道,自己是患上了「雪盲症」。根據陸媒《錢江晚報》的報導,阿羽(化名)於22日至處州公園玩雪,和幾位剛放假的同學一起拍攝,在戶外開心地待了一整天。當晚回家後,阿羽開始覺得眼睛乾澀,眼淚也不斷冒出,但他只以為是手機使用時間太長,便沒有放在心上,直至隔日起床,他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視力也逐漸模糊,家人隨即就將他送至醫院的眼科掛號。主治醫生毛醫師經過診斷後,確認阿羽得了「雪盲症」,是因為長時間觀雪導致,由於陽光會經由雪地或冰面反射,使得眼睛受到紫外線的損傷,進而刺激角膜和結膜,引起眼睛的不適和發炎反應。另外,陽光反射便會增加眼睛接收到的光線強度,讓眼睛疲勞、視覺模糊的狀況加劇。報導指出,「雪盲症」的典型症狀為眼睛刺痛、灼痛、畏光、流淚、眼睛痙攣、發癢、異物感等等,嚴重時會出現視力模糊,甚至有短暫性失明,而這種症狀通常在長時間觀雪後1至2小時出現,並會在1至2天緩解,視力也會自然恢復。而毛醫師也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曾經得到過「雪盲症」,再次患病的症狀將更嚴重,並可能讓視力逐漸衰弱,引起長期的眼睛疾病,嚴重則可能永久性失明,因此建議民眾在雪地配戴太陽眼鏡,或使用遮陽帽、面罩,以減輕眼睛的負擔。
湖中驚見鱷魚變冰棒 牠冰面下「時間暫停」專家曝超狂真相
今年冬天最強寒流來襲,全台有感降溫,而冬季的北半球也是天氣寒冷,近日多地迎來寒流,包括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和德州,氣溫都降至零下,而北卡羅來納州的沼澤公園(Swamp Park)近日出現一段有趣的畫面,原來是鱷魚在湖中被「冰封」,不過為了呼吸,鱷魚全身被凍在湖面下,僅露出鼻孔在水面,引發網友熱議。對此,專家則是透露鱷魚的神奇保命方法。從沼澤公園工作人員派瑞(Scott Perry)近日分享一段影片可見,鱷魚只露出一個鼻頭在水面上,派瑞還用手觸摸鱷魚的鼻頭直呼,「我這輩子從沒想過會做這種事」,不過他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模仿。另外,在德州博蒙特的鱷魚村救援中心(Gator Country rescuecenter)也出現類似情況,根據救援中心的負責人索拉奇(Gary Saurage)拍攝的畫面可見,一隻鱷魚同樣一動也不動地被冰封在湖中,只剩下鼻頭露在湖面上,影片曝光後立刻引起熱議,甚至懷疑「天氣冷到連鱷魚都撐不住了」、「看上去應該是被凍死了」、「直接被凍成標本」。針對這樣的情況,索拉奇解釋,鱷魚其實還活著;由於鱷魚屬於冷血動物無法調節體溫,遇到嚴寒狀態時,會自動進入類似冬眠的「低代謝狀態」(brumation),才會看起來一動不動。鱷魚只留鼻孔在水面上,是為了確保在水面結凍時仍能呼吸。根據《華盛頓郵報》也引述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爬蟲類動物生態實驗室負責人艾瑞克(EricNordberg)的說法,一般來說,爬蟲類或兩棲動物會在寒冷時降低體溫、心率、呼吸、新陳代謝率,藉此在無法覓食、移動或交配的狀況下節省能量。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和德州近日迎來零下氣溫,鱷魚都被冰封在湖中。(圖/翻攝自 X)
遊客誘、拍照驅趕被迫冰上行走 圓明園小天鵝「腳蹼潰爛」
圓明園公園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前往旅遊,其中天鵝亦是遊客拍照的目標,但卻也讓天鵝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近日北京民眾表示,圓明園內天鵝寶寶腳蹼潰爛,園區管理員則表示,是遊客為了拍照,用食物誘拍天鵝,並驅趕到冰面上,導致小天鵝腳蹼因凍傷而潰爛。綜合陸媒報導指出,圓明園內有一群可愛的天鵝,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拍照,不少人會驅趕原本在岸上休息的天鵝至冰面上,甚至會使用食物引誘,大天鵝受干擾可以飛走,但小天鵝卻只能用稚嫩的腳蹼在冰上行走,甚至有不少民眾以此為樂,拍照上傳網路。一位目擊者表示,大天鵝得不到休息,小天鵝因長期在冰上行走,導致腳蹼全部凍傷,才出生沒多久就終身殘疾。然而,圓明園管理人員表示,根本管不了民眾的行為,每天會有十幾個人圍住天鵝,儘管已告知天鵝會凍傷,民眾聽了卻無動於衷。野生專家李理則表示,這些受傷的天鵝,明顯看得出來只能用單腳划水,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由於遊客太多導致天鵝不敢上岸休息,在冰上待久會對腳蹼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呼籲民眾必須理性觀賞。
他水庫露營拒付435元使用費 村民竟開「水肥車」沿途澆糞封路
大陸河北省一名網友控訴,日前他與朋友到一處水庫附近的冰面露營,卻被當地村民要求支付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435元)使用費,後來,他們拒絕付費並準備駕車離開時,村民卻開來一輛水肥車,往空地上澆滿糞水,打算將道路封住。根據陸媒《極目新聞》的報導,王姓男子在10日與朋友到保定市的龍門水庫露營,他將帳篷固定在冰面上,而朋友則把帳篷搭在3公尺遠的空地上。才剛搭好帳篷,就有一名女子走了過來,聲稱土地是她們家的,第2年需要犁地,因此要求王男與朋友應該支付100元使用費。不過,王男認為該女子無法證明自己就是土地所有人,收費價格也不合理,選擇拒絕支付,並準備駕車離開露營地。沒想到的是,在大約半小時之後,附近村民就開來了一輛水肥車,在那塊空地上灑滿糞便,又因為沒有關閉閥門,導致道路上也都是糞水。對此,龍門水庫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於13日回應,水庫並非景區,只是一處開放型的區域,平常有不少遊客前來遊玩,他們便會樹立提醒標誌,用大喇叭勸退遊客,以免發生危險。而關於收費問題,工作人員也表示,水庫與村莊相鄰,部分區域屬於村里管轄,「水庫管理範圍內是不收費的」,王姓遊客紮營的露營地是屬於村里管轄範圍,收費為村民個人行為,他們也正在聯繫村民和遊客,準備著手處理此事。
寒流席捲大陸!錢塘江「凍江」了 山東威海積雪厚度超過70釐米破歷史極值
近日寒流席捲大陸多地,在急速降溫下都出現程度不一的降雪,「雪窩」山東威海自19日夜開始暴雪已經持續了三天三夜,積雪厚度超過70釐米,甚至打破山東積雪深度54釐米的紀錄,且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杭州迎來史上最冷冬至日,就有民眾在22日一早目擊到連錢塘江都被冰封住了。近日寒流席捲大陸,多地低溫都頻頻破紀錄,其中上海從21日起連續5天最低氣溫低於零下1度,是40年來最冷的12月,且目前冷空氣持續南下,預計21、22日2天,黃淮以南地區多地氣溫將再刷新今年冬天以來的新低。而在急速降溫下也出現程度不一的降雪,9日9時到21日8時,大陸國家氣象觀測站煙台站降雪量28.6毫米、積雪深度52厘米,突破了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極值。此外「雪窩」山東威海暴雪正持續加劇中,自19日夜開始已經持續三天三夜,積雪厚度超過70釐米,也打破了山東積雪深度54釐米的紀錄,持續低溫更造成道路積雪結冰,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山東威海的積雪深度達74厘米。(圖/微博)到了22日,杭州也迎來了史上最冷冬至日,最低溫下探至零下5.42度,就有民眾拍到錢塘江被凍住的奇觀,其江水結成冰面、地面開裂的紋理也讓民眾讚嘆不已。受冷高壓和晴空輻射降溫的影響,在26日前大陸多地的早晨氣溫將持續偏低,26日起氣溫則會開始緩慢回升,最高溫會回升至12度以上。
最劇暖化警鐘響起!2023年全球均溫「攀升1.4度」 創人類史上最熱一年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8)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盛大登場,會中針對淘汰化石燃料、能源轉型及氣候災難基金等議題進行商討。對此,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示警,今年(2023)將創下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攀升攝氏1.4度,恐導致海冰加速消融,野火、洪患等天災綿延不絕。綜合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比起工業革命之前,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將高出攝氏1.4度,恐創下有紀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打破氣候紀錄,敲響最劇暖化警鐘。該份報告揭露,全球暖化加劇,導致南極洲冰川又再度萎縮約100萬平方公里,海冰面積縮減至有史以來最小範圍,瑞士冰川在短短2年內也消融了10%的冰量;另外加拿大野火肆虐,至今全國林地的5%已遭大火席捲,燒毀面積寫下歷史新高。報告更示警,過去30年亞洲的暖化速度高出全球平均2倍,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疾病案例不斷增加、空氣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跟著加劇,人類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健康風險。對此,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向參加COP28的各國領袖呼籲,應儘快採取緊急行動,遏止化石燃料排放、提高再生能源產能,才能避免全球暖化引起的極端氣候災難,對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全球暖化危機!秘魯安地斯山脈冰川快速消融 水資源儲備恐不保
全球暖化危機之下,冰川融解速度之快,引發各國政府警惕,南美洲的秘魯則在22日宣布,過去58年來境內有56.22%的冰川已經消融,這意味著該國已經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儲備。熱帶冰川恐怕要成絕響,擁有全球最多熱帶冰川的秘魯因暖化,在58年內失去了近56%的冰川。(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聯社和法新社》等外媒引述祕魯國家冰川與生態系統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of Glacier and Ecosystem Research)的報告,根據最新測量結果,自1962年以來,秘魯冰川已經消退了1348平方公里,在過去58年的時間裡,秘魯記錄到冰川覆蓋率已經消失了56.22%,超過一半,光是2016年至2020年間,就有175座冰川消失。這項冰川消融的研究,是在秘魯14個省分的20座冰川山脈進行。秘魯境內有25個省分,研究還使用了到2020年為止的衛星影像,同時指出1962年時,祕魯的冰川覆蓋面積為2399平方公里,但2020年卻剩下1050平方公里,有些山脈的冰川幾乎完全消失,以奇拉山脈(Chila)為例,自1962年以來已經失去了99%的冰川表面。全球暖化讓多國面臨冰川加速融解的危機,包含秘魯。(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另外,報告也指出,帕斯托魯里山(Mount Pastoruri)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覆冰面積已消融50%以上。帕斯托魯里山位於安卡什地區(Ancash region),海拔約5250公尺,是秘魯山地旅遊業重要景點之一。根據生態研究所官員表示,雖然冰川是以冰的形式被當作儲備水,能在乾旱時期提供用水。但全球暖化加劇,氣溫不斷飆高加速冰川消融,也將增加土石崩塌,危害居民安全的風險。另據報導,近2000萬的秘魯人,直接或間接受益於源自冰川的水,不過按照這最新的數據,顯示秘魯已經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水資源儲備,該國環境部長魯伊斯(Albina Ruiz)表示,雖然最終可能無法阻止冰川消失,但若有採取動作仍可以減緩消失的速度,呼籲政府和民眾減少污染,增加綠化面積,認識到冰川山脈是如何維繫人民的生命。全球暖化讓多國面臨冰川加速融解的危機,包含秘魯。(圖/翻攝自推特)
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再創低 竟少了「28個台灣」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近日表示,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再創新低,比1986年的紀錄又少了100萬平方公里,而這面積約等於28個台灣。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25日說,今年冬天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面積,達歷史新低,氣候變遷對南極的影響,增加了科學家的擔憂。研究人員警告,這種轉變可能會給在海冰上繁殖和養育寶寶的企鵝帶來可怕後果,也會減少冰反射回太空的陽光,加速全球暖化。冰雪資料中心說,9月10日南極海冰面積達峰值,面積為1696萬平方公里,這超過了1986的冬季紀錄,少了約100萬平方公里。南極企鵝恐受衝擊。機構科學家邁爾(Walt Meier)表示,這不僅是破紀錄的一年,也是破極端紀錄的一年。冰雪資料中心強調,這只是初步數據,下個月會發布完整分析。據悉,南半球因為季節和北半球相反,海水會在冬季末期約9月達峰值,在2月或3月夏季結束時,融化至最低點,而2月夏季南極海冰面積也創新低,破了去年紀錄。雖然氣候變遷加速南極洲冰川融化,但目前還不清楚氣溫升高是如何影響海冰,2007年到2016年海冰面積擴大,但近年卻有了轉變。澳洲蒙納許大學海冰研究員普里奇(Ariaan Purich)在期刊上發最新表研究,他指出,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導致的海水溫度升高,讓海冰減少。普里奇強調,他想傳達的關鍵訊息是,為保護世界上的冰凍地區,大家真的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非常重要。
南極冰層消失中…面積竟是「不列顛群島」5倍大 專家示警:絕對世界災難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遠低於歷史冬季水平,這對一個曾經能夠抵禦全球暖化的地區來說,非常令人擔憂。專家指出,若沒有冰來冷卻地球,南極洲可能會從地球的冰箱變成散熱器。英國冰川學家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據BBC的報導,南極洲巨大冰層調節著地球的溫度,白色表面能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大氣,並冷卻冰層下方與附近的海水。然而,目前漂浮在南極海洋表面的冰面積不足1700萬平方公里,遠比9月份的平均值少了150萬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消失的冰面積大約是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的5倍之多。海冰在南極大陸的冬季(3至10月)形成,接著大部分會在夏季融化,它們是由冰山、陸地冰、巨大冰架互相構成的系統,這些覆蓋在陸地上的海冰可以充當保護套,防止海洋升溫。不過,「英國南極調查」(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卡洛琳霍姆斯(CarolineHolmes)博士則示警,隨著季節過渡到夏季,海冰萎縮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屆時冰融化可能會形成無法阻擋、互相反饋的循環。隨著更多海冰消失,海洋黑暗區域暴露出來,吸收陽光而非反射陽光,就會讓更多的熱量被吸收到水中,反過來融化更多冰,科學家稱之為「冰雪反照率效應」(ice-albedo effect),這可能給地球增加更多熱能,破壞南極洲作為全球溫度調節器的作用。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of Exeter)冰川學家西格特(Martin Siegert)教授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球科學家霍格(Anna Hogg)教授也感嘆,「有跡象表明,南極冰蓋已符合最悲觀狀況的預測。」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災難性繁殖失敗!暖化加劇南極海冰崩裂「企鵝幼崽全淹死」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引發的災害越加頻繁,南極洲海冰不斷消融,海冰面積創下歷史新低,連帶威脅南極最具代表性物種之一的「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研究人員監測該地區企鵝的繁衍情況,發現去年多達10000隻企鵝寶寶被淹死或凍死,這場生態浩劫堪稱「災難性繁殖失敗」。綜合《CNN》、《BBC》報導,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中,內容揭露科學家們追踪「皇帝企鵝」的5個繁殖地,觀察發現其中4個群體徹底繁殖失敗,只有南極洲最北端的羅斯柴爾德島(Rothschild Island)的幼鳥成功換羽。換句話說,企鵝寶寶在換羽之前絨毛無法防水,在冰天雪地裡「換羽失敗」意味著將被淹死或凍死,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海冰快速消融、崩解,導致幼鳥掉入水中淹死,或是漂流在浮冰上活活餓死。研究示警,如此大規模的「災難性繁殖失敗」是有記錄以來首起慘案,也是敲響生態浩劫的「早期警鐘」,如若目前的暖化速度持續推進,直至2100年將有超過90%的皇帝企鵝面臨滅亡命運。
氣候暖化冰山潰堤 阿拉斯加首府遭破紀錄洪水淹沒
由於氣候暖化的因素,美國阿拉斯加5日發生冰川大壩潰堤的事情,這也導致當地首府朱諾(Juneau)遭遇破紀錄洪水淹沒,目前有關當局已經發布撤退命令,要居民即刻撤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冰川潰堤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河水從冰川大壩冰面較薄的地方經過時,河水直接沖破冰層縫隙,之後就會演變成冰川潰堤。報導中也提到,由於氣候暖化的因素,許多地方的冰川都曾發生類似現象。美國國家氣象局(NWS)表示,6日清晨,門登霍爾湖的水位達到近15英尺(4.6公尺),比2016年的紀錄高出3英尺,比中度洪水水位高出5英尺。好在,整個洪水在6日上午就迅速消退,當局也在上午10點解除洪水警戒。報導中也提到,近幾年來,氣候異常與熱浪襲擊的事情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科學家也估計這種極端氣候所導致的災情會持續增加。在7月份,北美、歐洲、中國就遭遇了破紀錄的熱浪。而在2022年,巴基斯坦地區就因為冰川融化與異常的季風降雨,大片區域遭到淹沒,至少造成1700死亡,農作物與基礎建築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極端高溫席捲全球 專家提醒「中暑前兆」早發現早救命
全球高溫炎熱,加拿大表示光是7日野火就有超過670起。西班牙正準備迎接數周內第2波熱浪,今年6月,全球海平面溫度升高,南極海冰面積比平均值低17%,大幅打破先前6月的紀錄。歐洲去年破紀錄的夏季期間,有6萬1000多人因高溫喪命。為避免中暑導致健康問題,《美聯社》訪問多名專家,了解熱疾病的警訊、出現症狀時如何應對及哪些族群風險較高。1.認識徵兆:熱衰竭(Heat Exhaustion)與中暑(Heat stroke)症狀包括大量出汗、頭暈、抽筋和嘔吐,專家認為,這類疾病未來將愈來愈常見。中暑是與高溫有關的疾病中最嚴重的,當人體失去排汗功能時就會發生。體溫上升至攝氏39度(含)以上時,皮膚會變得又紅又熱,脈搏加快,出現頭痛、噁心、神智不清甚至昏厥。新墨西哥大學急診醫師費林(Jon Femling)說明,人體會向皮膚輸送血液,試圖以此降溫;呼吸加快會加速液體流失,導致脫水,鈉、鉀等重要電解質也會因流汗流失,首先是肌肉疲勞,再來可能開始出現器官損傷,腎臟、脾臟無法作用,更嚴重的狀況下會傷及大腦。中暑影響精神狀態,容易忽略自身狀態。尤其老人、孩童,應時刻觀察狀態,幼兒體型小,體內水分容易蒸發。老人因極端高溫下,心臟容易承受不住,導致衰竭,若察覺身旁的人是否開始神智不清,應盡速協助就醫。保持自身水分足夠,不舒服應立即就醫。(示意圖/pixabay)2.如何緩解:中暑時應立即撥打救命電話,也可嘗試用濕布或冷水澡先物理降低體溫。穿著輕便抗UV的衣服,不論時間長短,幼兒務必不能獨自待在車廂。熱衰竭發生時,症狀包括大量出汗、噁心、抽筋、虛弱及昏厥,最好的方法就是移動到涼爽的地方,解開衣服和喝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品,保持通風並迅速就醫。衛生官員指出,一般來說待在室內、尋找有冷氣的建築、大量喝水可避免疾病,少量多餐也有幫助。咖啡因和酒精是禁忌,因咖啡是一種利尿劑,反而容易水分流失,酒精雖會使體表溫度下降,但卻會使毛孔收縮,導致人體無法散熱排汗。體溫異常上升,無法排熱是熱衰竭的徵兆。(示意圖/pixabay)3.深入研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特殊人體模型ANDI,正研究極端高溫對人體的影響,以及炎熱天氣致命的原因。永續發展學院副教授瓦諾斯(Jenni Vanos)說明,他們的研究「聚焦了解人體對長時間極端高溫的反應,以及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還研發一種「溫室」,可用來模擬全球各地熱曝曬情境,最高可模擬攝氏60度高溫,還可控制風及太陽輻射,環境中的短波及長波輻射也可測出城市特定地點、一個表面或一個人的溫度會升高多少。瓦諾斯指出,在極端高溫條件下,城市環境中真正能夠被改變的是樹蔭。
地球剛經歷「史上最熱7月」 聯合國警告:氣候變遷已失控
近日根據美國緬因大學數據,全球日平均氣溫從7月以來,已經3度刷新高溫紀錄,今年7月初,算是地球有氣溫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周。而在這個高溫頻頻創下紀錄的季節,聯合國秘書長也提出警告,表明地球的氣候變遷,已出現失控情形。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天公布了有關氣候的初步研究結果,指出眼下地球不論陸地或海洋的氣溫,都正在打破紀錄,「可能為生態系統和環境帶來毀滅性影響」。世界氣象組織氣候服務主任修伊特(Christopher Hewitt)更表示,隨著聖嬰現象發展,預期接下來會聽到更多打破高溫紀錄的消息,「這些影響將延續到2024年」,並警告這樣的現象,對地球來說並非好事,需要全球高度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也對外表明,「我們現在正在見證的情況,表明氣候變遷已經失控」。而造成地球近期高溫紀錄的最大原因之一,根據《美聯社》報導,推測是南極洲異常溫暖的冬季。尤其今年6月,全球海平面溫度明顯上升;南極海冰面積,更達到有衛星觀測以來,當月的最低程度,打破先前6月的紀錄。科學家警告,這件事突顯了全球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值得外界必須加速因應作為,以免海洋大幅暖化,會對全球的大氣、氣候產生更負面的效應。
北極海要沒冰了! 國外研究稱北極海的冰最快2030年全部融化
科學家6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報告表示,北極海的冰最快在2030年9月會完全消失,就算人們從現在開始遵守《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暖化限定在攝氏1.5度的範圍內,最晚在2050年,北極海的冰也將全部融化。根據《法新社》報導,漢堡海洋大學教授諾茲(Dirk Notz)表示,現在將北極海以景觀及棲息地的標準來保護已經為時已晚。隨著冰層的減少,天氣、人類、生態系統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南韓浦項工科大學研究人員閔升基向法新社表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永凍土層融化,順勢加速全球暖化。厚達數公里的格陵蘭冰層若融化,其產生的海水量足已讓海平面升高6公尺之多。閔升基也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最快在2030年9月北極海的冰會全部消失,這比先前的預測提早了10年。一般而言,若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里,科學家將此狀態稱為「無冰」狀態,2012年北極海海冰面積為340萬名方公里,創下冰層面積最小的紀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表1則報告指出,在21世紀中葉,北極海將出現至少1次幾乎無冰的狀態。
地球年度健檢報告出爐 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
拯救地球人人有責!近日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的地球氣候報告,乾旱、洪水和低冰層等氣候危機,在去年加劇,還有多項紀錄將在今年被打破,極端天氣正影響千萬人。據《CNN》報導,世界氣象組織在地球日前一天,發布對世界的健康檢查報告,分析一系列全球氣候指標,如全球暖化和污染水平、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熱量,以了解地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對自然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監測和政策司長巴杜爾(Omar Badur)說,2022 年是地球充滿極端事件的一年,這延續了前幾年的趨勢,調查結果描繪了一幅鮮明的畫面。報導指出,一些氣候紀錄已被打破,其中許多即將在今年被紀錄:1.海洋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溫,近60%的海洋經歷了至少一次熱浪。2.由於冰川融化和海洋變暖,全球海平面攀升至有史來的最高水平。3.南極海冰面積在2022年2月降至192萬平方公里,為當時有紀錄的最低水平,今年可能再破新低。4.歐洲阿爾卑斯山見證了冰川融化創紀錄的一年,瑞士受到的影響很嚴重,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損失了6%體積的冰川。5.全球暖化污染水平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報告指出,這些廣泛的氣候指標反映地球的狀況,而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是最直接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Terry Taras)說,去年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還加劇了糧食不安,和大規模移民,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和破壞。中國大陸去年遭遇創紀錄的最長乾旱,東非截至今年1月,也有超過2000萬人因為乾旱產生糧食不安的問題;美國西部和南部同樣也受乾旱所苦,歐洲更有1.5萬人因為熱浪死亡。
南極洲海冰面積加速融化創歷史新低 若冰川崩塌恐造成末日來臨
全球氣候暖化,南半球正當夏季,也讓南極洲的海冰開始融化,不過這次的融化速度巨大,出現1970年代觀測後的最驚人報告,南極海冰加速融化,面積已是歷史新低,裸露出的大陸棚也是35年來最多,第一次看到幾乎完全裸露的狀態。海冰融化恐造成南極生態浩劫,海水上升也恐讓許多國家被淹沒。(圖/達志/美聯社)據《衛報》、《CNN》等外媒報導,南極海冰流失的增加,讓冰原與冰川曝露於海浪中,也加速導致崩塌與融化,最新研究也發現海平面上升,另外海冰面積也創下歷史低點,降至191萬平方公里,直到去年最低紀錄都還有192萬平方公里。而這樣的暖化速度,也會讓南極的史威茲冰川加入變化,冰川每年會有數十噸的冰進到海洋,但若徹底崩塌,也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超過70公分,那全球海平面恐就會上升到4公尺,屆時末日恐來臨,不少國家的陸地將會被淹沒,人類若再不珍惜地球,恐怕很快就要面對大自然徹底的反撲。
被偵測氣球惹怒!美將6陸企列黑名單 再次擊落不明飛行物
繼4日擊毀闖入美國領空的中國疑似偵察氣球後,白宮宣布又在阿拉斯加州上空發現侵犯領空的高空物體(high altitude object),在總統拜登命令下,一架F-22匿蹤戰機10日下午發射響尾蛇飛彈予以擊落。目前尚未知這一物體的來源。美國商務部則宣布,將與中方偵察氣球項目有關的6個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限制它們取得美方技術。五角大廈透露,最先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以北發現該高空物體,它向東北方向飛行,9日進入美國領空,當晚官員即向拜登匯報。美軍曾出動多架F-35匿蹤戰機調查,後於10日下午派出兩架F-22戰機,其中一架發射AIM-9X響尾蛇飛彈擊落不明飛行物,手法與擊落中國偵察氣球相同。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Pat Ryder)10日在媒體簡報上證實,美軍當天下午1時45分派出F-22「猛禽」戰機,發射響尾蛇飛彈擊落阿拉斯加上空的不明高空物體。(圖/美聯社)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指,該物體大小如同一輛汽車,比遭擊毀的中國氣球小,但它在約4萬呎(約1.23萬公尺)高空飛行,「對民航安全構成合理威脅」。不明飛行物遭擊落後,據信墜落在靠近加拿大邊境的阿拉斯加東北部冰面上,位置可讓美方更易取回殘骸。柯比說,與中國氣球不同,這個物體似乎沒有機動性,而且受制於風力。美方並未就這次事件接觸中國政府。當白宮記者問及該物體被擊落的問題時,拜登只道:「很成功。」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推文說,他聽取了這次事件的匯報,支持拜登指示擊落的決定。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則寫道:「如果這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偵察平台,我們的前路將會非常艱辛。」美國商務部10日宣布,將包括5家公司和1研究所等6個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禁運)黑名單,指其支持「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努力,特別是人民解放軍的航空航天項目,包括飛艇和氣球。」它們分別是北京南江空天科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東莞凌空遙感科技、鷹門航空科技集團、廣州天海翔航空科技及山西鷹門航空科技集團。另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擬完全禁止對若干中國科企的投資,並加強對其他公司的投資審查,該計畫預計將在未來數月由白宮以行政命令發布。華府對中鷹派人士指責美國投資者向中國科企轉讓資本和寶貴技術,可能有助於提高北京的軍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