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薩琳丹妮芙
」網瘋傳桌布換美輪明宏招好運 《華燈》吳慷仁「寶寶」原型是他?造型師揭秘辛
這幾天台灣掀起「美輪明宏之亂」,據說只要將桌布換成日本藝人「美輪明宏」,就可以招來好運,金黃色可以招財,粉紅色可以招桃花,甚至還有不少見證者,因此引起一波熱潮。而近日超紅的台劇《華燈初上》,劇中由吳慷仁飾演的變裝皇后「寶寶」,也被認為是致敬「美輪明宏」,對此造型師就曝光角色的原型構想。現年86歲的美輪明宏是日本少數知名的出櫃藝人,造型打扮相當前衛,從15歲開始展開歌手生涯,俊俏的外表不論扮男或扮女都非常吸睛,甚至被稱讚「比女生還美」。雖然曾因同志身分遭到攻擊,但他愈挫愈勇,堅持不放棄,更勇於向社會發聲、反擊。正是因為他的自信,帶給許多人勇氣,不少年輕人以他為偶像,將手機桌布換成他的照片,用來激勵自己,久而久之便有這樣的都市傳說,而這股風潮最近也在台灣流行。日本都市傳說,只要將桌布換成美輪明宏,就會帶來好運。(圖/翻攝自推特)台灣最近熱播《華燈初上》,劇中「寶寶」的某些神韻和角度,讓人不免聯想到是否有參考美輪明宏的造型。針對疑惑,造型師許力文向《三立新聞》透露,寶寶的造型當時是參考瑪琳黛德麗和Boy George,在替《華燈初上》製作造型時,坦言下了不少苦功,選擇劇中角色人物的造型模仿對象,希望能夠超越時代的限制,像是亞蘭德倫之於江瀚,山口小夜子之於百合,凱薩琳丹妮芙與蕭婉柔,瑪琳黛德麗的寶寶。吳慷仁在《華燈初上》飾演媽媽桑「寶寶」。(圖/翻攝自吳慷仁臉書)許力文表示,雖然都不是真正被定義於80年代的人物,但他們都是超越年代的經典指標,「而所謂的經典,是放在各時期的審美標準都能適用的」她認為有時候把視角拉大一點,打破一些遊戲規則,或許就會有更多講故事的可能性。
【影爆點】翁煌德:《真實》 最熟悉的陌生人
貴為影后的資深女星法比安(凱薩琳丹妮芙 飾)即將出版回憶錄,好妒又虛榮的她,毫無前輩氣度,回憶錄內容盡是隱惡揚善的謊言,因此,片名《真實》成了本片赤裸的要旨。法比安慣於藏起真相,卻自認為是善於詮釋真實的女演員,讓女兒露米(茱麗葉畢諾許 飾)對她的矛盾不以為然。此時法比安正在演出一部科幻片,劇中的母親因故移居太空,回到地球與女兒相會時,母親依然青春,女兒卻已成老嫗,更埋怨母親的缺席。法比安的角色是女兒,飾演母親的演員則是年輕實力派女星曼儂(露迪芬莎妮 飾)。首度到海外拍片的日本名導是枝裕和,在《真實》中講述親人間的疏離。(圖/車庫娛樂提供)戲中戲演下去,觀者才明瞭現實與虛構的互文性,是映照在法比安的生命史之中。原來法比安一直在飾演露米,並面對著那個總是在太空的自己,像是逛了一趟迷宮,母女倆終於漸漸學會相互依存。整體而言,《真實》以細膩的台詞堆疊,驅動了情感氣韻,搭配無懈可擊的整體演出,無疑是出色之作。導演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展現無血緣關係的家人如何相濡以沫,首部歐洲片卻是拍至親之間何以疏離。顯然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變成一個「歐洲導演」,更像是將自己定位成來自東方的觀察者。《真實》上映日期:4月10日《真實》電影海報(圖/車庫娛樂提供)
法國「新浪潮」之母 風沙中與世人告別
對年輕一輩的電影觀眾而言,「新浪潮」是個彷彿很經典、卻又很遙遠的電影術語,多數朋友認識安妮華達(Agnès Varda)這位法國名導,不是1960年代那位電影革新運動的女悍將,而是來自去年在大銀幕大受好評的紀錄片《最酷的旅伴》,不需要太深奧的電影知識,抱著看「公路電影」的隨興心情,就能輕鬆感受這位高齡90歲的老奶奶,對藝術創作的熱誠,也是因為這股熱情,讓她即使到了乳癌末期,仍然到處趴趴走,就為把握生命最後的燭光,在這個世間留下更多的人文資產。安妮老奶奶在今年3月29日過世,除了數不清的影展榮耀,以及奧斯卡趕得上在去年頒給她終身成就獎,她送給影迷最後一份大禮就是即將在7月12日上映的《安妮華達 最後一堂課》,作為電影大師一生的回顧,集結了安妮華達一生創作之旅上多名重要的旅伴,包括《無法無家》的法國影后桑德琳波奈兒和《最酷的旅伴》的年輕視覺藝術家JR,都會在本片中岀現,當然還有巨星凱薩琳丹妮芙與勞勃狄尼洛早期仰大師之名,特別演出的作品,都是本片的精彩彩蛋,讓影迷一飽眼福。安妮華達在片中,帶領觀眾重返《無法無家》的「流浪」現場,還找來桑德琳波奈兒時隔30多年後現身說法,桑德琳波奈兒說:「妳第一次和我談到這個角色的時候,妳說:『這女生…從來不說謝謝、很臭而且老叫大家都去死。』」桑德林在片中大吐當年拍攝的辛苦過程,不僅要一直反覆練習揹起和放下背包、穿上和脫掉鞋子,還被安妮華達送去露營,學習原始人生火、搭帳篷,過著相當克難的生活。不過安妮老奶奶調皮的回應:「那時我對妳確實不太好,有點虐待你,不過妳也將自己的憤怒融入這角色中了呀!」最讓桑德琳難以忘懷的是,她被安排躺進屍袋的死亡戲,當時自己年僅17歲,卻被要求躺進屍袋真的超級恐懼。生命像馬鈴薯安妮華達在片中坦言,自己剛80歲時,對於年齡感到恐慌,可是到了90歲卻反而不再害怕,她年初於柏林影展受訪時說道:「我享受著老化,也喜歡看到所有事物自然地老化、崩壞。我有一件作品叫做『馬鈴薯烏托邦』,我一直保存著那些馬鈴薯,觀察它們如何老化,逐漸凋零的馬鈴薯真的很美,你們也應該去感受一下,別受苦了,活得像顆馬鈴薯吧!」《最酷的旅伴》的結尾也很巧妙地選用了安妮華達與JR的前作《最酷的旅伴》當中,一場兩人並肩坐在無人的海灘,任風沙慢慢模糊、消失的鏡頭。她說:「JR和我曾一度想讓去年那部《最酷的旅伴》以這種方式收尾,讓我們倆消失在大風沙中。」不過最後,她還是以此鏡頭最為生命中最後一部電影漫談的尾聲。頂著一頭棕紅漸層髮色的安妮華達,坐在導演椅上娓娓道來,細數她60餘年的電影生涯,從早期攝影工作的摸索試探,到部部經典代表作誕生。安妮奶奶以幽默語氣述說感性回憶,穿插伴侶德米和合作演員的過往趣事,將影像化作時光機,為影迷們獻上最後一堂關於華達的電影大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