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數
」 新生兒 少子化 人口 生育率 出生率長照時代來了 醫曝婦產科慘況:20歲就更年期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2024年適逢龍年,效應卻沒有發威。婦產科醫師指出,目前新生兒的數字慘不忍睹,反而前來門診的婦科患者增加,代表「長照時代」來了。根據國發會報告,台灣未來總人口數持續下降,預計從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46年後台灣總人口將大減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在臉書粉專提到,龍年沒有帶來許多新生兒或嬰兒潮,導致新生兒出生數字超慘,目前僅13萬,相較去年的13.5萬並未上升,相反地門診中婦科病人變多,也證實長照時代來臨,王樂明提醒,更年期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樂明指出,更年期絕對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但不只是落在45至55歲,近期來看診的病患,有3個僅20至30歲,因為月經只來1天、量少少的就沒了,照超音波和檢查發現子宮比正常的小很多,而且兩側卵巢都已經萎縮變小,檢驗血液中的賀爾蒙更驚覺,卵巢已經沒有功能,後續治療只能補充賀爾蒙。王樂明說明,造成更年期常見的原因,除了遺傳、環境荷爾蒙、高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食用過多塑化劑、長期抽菸、喝酒甚至吸毒等習慣,都會破壞卵巢功能。如果發現月經量不規則,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要害怕就醫而延誤治療,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萬寶龍」催生奏效!雲林成今年全台最會生 新生兒大增較去年多
內政部統計今年1到9月全國嬰兒出生數較去年同期少,但雲林縣因「萬寶龍計畫」刺激,每生1胎至少補9萬元,9月出生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4%!雲林縣統計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80人,且人數還在持續衝高。雲林縣今年元旦起推出「萬寶龍」刺激生育計畫,第1胎到第3胎都補助9萬元,其中6萬元是生育津貼、3萬元是坐月子營養禮;第4胎以上生育津貼提高到10萬元,換言之,孕婦生第4胎就可獲13萬元。「重賞之下」,雲林縣生育率明顯提高,1月以來出生數節節升高,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9月出生率分別成長26%、51%、31%、89%、100%、125%、154%、144%、244%,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雲林縣府表示,光是今年1月到7月新生兒已累計3355人,就已超越去年一整年新生兒3206人。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台9月粗出生率大概千分之6.15,雲林縣高達千分之14.62居全國第1名,顯見「萬寶龍」政策奏效,尤其9月出生人數的意義重大,因9月出生的都是萬寶龍政策宣布後才懷孕的。她表示,各地都在搶人才,但「源頭」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家長都還有生育能力,雲林縣府將再推動「幼兒園鼓吹家長生育有功」辦法,只要家長生第3胎、第4胎,幼兒園經評比後,都會給予獎勵。張麗善說,幼兒園除了照顧好小朋友,另一個任務是鼓勵家長多生,幼兒園除可獲獎勵,也會有實質經營效益,因為家長會把小孩送到同一家幼兒園就讀。
少子化、老化更趨嚴峻 2037年中高齡勞動人口突破5成
依據國發會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報告,自2030年開始,我國總人口數將低於2300萬人,至2070年,總人口數僅有1497萬人。統計顯示,4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37年突破5成,顯示勞動人口高齡化將成趨勢。國發會三階段人口推估一覽表。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推估未來50年人口結構發展。依據國發會報告,少子化更趨嚴峻,政府過去所做的人口推估失準。國發會坦言,2040年我國出生數開始低於10萬人,較上次推估提早了15年到來。國發會表示,這次人口推估有4大結論,首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我國人口在2019年達到高峰為2360萬人,自2020年開始負成長,今年為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在三大人生階段,僅有老年人口增加。第2「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第3「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第4是「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預估2070年為46.5%,原本現在是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因應少子、高齡化更趨明顯,國發會17日提出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五面向對策,預計2025年2月邀集各相關部會召開會議討論研提具體解方。謝佳宜說,已與各部會研議少子化因應策略,如請部會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時間或者相關津貼是否再擴大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少子化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共通問題,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與新興國家,這會讓經濟產生質變,最明顯的是總人口數、勞動人口大幅縮減、老年人口增加,產品、服務的需求就會減少,經濟停滯不前,通縮取代通膨,不僅阻礙薪資成長、企業訂單下滑、經濟愈來愈慘,且在人的壽命拉長,真正體驗生不如死窘境。
史上最慘龍年!「新生兒減7成」國慶寶寶也變少 醫示警:5年內恐掉到12.5萬人
少子化浪潮下,各大醫療院所近年來的國慶寶寶都只是零星數量,台中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10日坦言,今年新生兒人數與12年前龍年相比大減7成,龍年光環失靈,政府再不設法改善,5年內新生兒恐掉到12.5萬人。不過,衛福部南投醫院昨誕生的伍姓男寶寶,他跟父親、祖父祖孫三代生日都是國慶日,讓醫院醫護人員超驚喜。南投醫院昨誕生的伍姓國慶男寶寶,是全姓產婦第4胎,因高齡產婦,有妊娠毒血症,經醫師追蹤,以37周為目標生產。39歲伍爸爸表示,他們一家人來自南投信義鄉東埔村,父親和他都是自然生產,剛好是國慶日出生,這次兒子預產期時間點很靠近國慶日,想讓孩子也在特別節日出生,所以家人商量之後,選在昨天剖腹生產,迎接家中第4名子女。伍爸爸說,他父親在世時,每逢國慶日總是以他為主慶生,兒子是他4名子女中唯一的國慶寶寶,就算忘記過生日,國家會一起幫他們慶生、普天同慶。台中茂盛醫院昨也迎接至少7名國慶寶寶,院長李茂盛坦言,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9月新生兒出生數為9萬7733人,茂盛醫院1至9月接生的寶寶人數僅1378人,堪稱「台灣史上最慘的龍年」。少子化的原因包括,社會以小家庭為主流,照護小孩的人力不足,房價高,買不起,不敢生小孩,以及教養小孩的費用高。李茂盛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恐將和去年差不多,約在13.2萬至13.5萬人之間,今年的龍動不了,跟12年前的龍年相比,出生人數大減7成,如果政府再不想辦法改善,可能5年內新生兒人數會掉到12.5萬人。彰化基督教醫院與秀傳醫療體系都有4名國慶寶寶,多數都是自然產。彰基、秀傳的醫護人員均發現,除國慶寶寶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自然產的國慶寶寶比例逐年升高,有可能是現在的年輕媽媽不迷信擇時生產,因此大都選擇自然生產所致。
龍年也救不了 今年出生率恐再創新低
台灣少子化嚴重,今年適逢龍年,但出生率恐再創下新低,生殖醫學權威、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預期未來出生率如自由落體崩毀,低薪、高房價、家庭結構改變都是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原因,但不能只靠央行打房,政府應有綜合對策,否則首當其衝就是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失守。依據內政部公布近年出生率,2021年全台出生人口有15萬多人,2022年13萬多人,2023年也是13萬多人,最新公布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出生數為8萬5941人,可以預見若未來幾個月沒有大躍進,台灣新生兒數恐失守去年13萬人的水準,再創新低,龍年光環不再。台中市民政局統計2024年1至8月中市出生數為1萬364人,去年同期則為1萬1167人。李茂盛也說,茂盛醫院統計今年1至8月接生數為1264人,完全感受不到過往龍年的威力。李茂盛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已從過去晚婚、晚生、生不出來,再提升到不婚不生,以目前1年13萬出生人口數,可以預見未來一定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堪虞,另外缺工和老年照顧問題都會更嚴重,引入移工或可暫時解決,但不是長久之計。他認為雖然政府有許多生殖補助鼓勵生育仍嫌不足,真正影響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還是低薪、高房價和家庭結構改變,李茂盛痛批政府把地賣給建商助長炒房,他建議都市重畫區應保留30%土地建青年住宅,且優先讓新婚備孕或有小寶寶者購買或承租,方便就業和就學,不要把青年住宅或社宅蓋到邊陲區。台中市社會局指出,為鼓勵生育,在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生育津貼,由每胎1萬元加碼至2萬元,此外,正規畫好孕專車明年上路,補助設籍台中市的本國籍孕婦及配偶設籍台中市的非本國籍孕婦,自孕期起至預產期後6個月每趟上限200元、30趟次、最高6000元的乘車補助。
台灣生育率狂掉!她聽「全嬰兒室只有2孩」傻眼:以為是騙人的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降,甚至「龍年效應」不再,今年上半年出生數不到去年的一半。有產婦就表示,一直以為生育率低是騙人的,直到自己生完寶寶,發現整間嬰兒室「只有2個嬰兒」。該名產婦在Threads發文表示,自己本來以為生育率低都是騙人的,直到她生完孩子,老公去嬰兒室看完寶寶,回來跟她說,「整間嬰兒室啊…整間只有2個嬰兒,包含妳兒子」,讓她相當傻眼,直呼,「真假」。貼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紛紛留言表示,「2020年新店慈濟小孩出生第三天回家,只有她一個嬰兒」、「我去年底生老三,他是VIP,只有他一個,護士們輪流陪他三天」、「你不孤單!我4月生完還在恢復室等麻藥退,就一直聽到隔壁嬰兒室的哭聲,我心想他一直哭,等下吵到我兒子怎麼辦,後來我媽跟我先生跟我說,他們去看寶寶,這禮拜就我一個人生而已,所以嬰兒室就我兒子一個人」、「嬰兒真的很少,所以我認識的護理師都想往新生兒科任職」。但也有網友反駁,「我生產的醫院超多欸,可能剛好啦」、「等大一點搶公托、公幼或私幼時,又會發現哪來的生育率低啊?怎麼都一下就額滿」、「應該是很多人都在婦幼醫院生產,在大醫院生產的比較少?我今年5月生產,醫院嬰兒室也只有3個寶寶」、「我剛生還沒出月子,台大醫院整個很爆滿欸,連預約到病房洗頭的服務,那個阿姨說,龍年真的太多人生小孩,她每天從上班忙到下班,還要加班才能把預約洗完」、「新竹完全沒這問題,月中發現懷孕就要開始搶,幼稚園更是難上」、「但我找保母都找不到耶⋯找好幾個月了,都說今年特別滿」。事實上,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台灣人口總數為2341萬2899人,較5月份減少709人,呈現連續6個月的負成長趨勢,其中6月的新生兒數為1萬440人,較5月減少728人。今年上半年累計的新生兒數為6萬3874人,尚未達到2023年全年13萬5571人的一半,因此龍年新生兒數量可能不如預期。
龍年效應配生育獎勵奏效 蔣萬安曝北市新生兒增幅破一成
台北市長蔣萬安14日表示,台北市2024年元月至6月出生新生兒小計8,111人,比去年同期增幅破一成,台北市政府持續推動「助您好孕」,鼓勵大家在北市築巢生養。北市民政局長陳永德指出,根據市府統計,2023年嬰兒出生數計1.6萬人,較2022年增加2,000多人,增幅達11.5%,2023年北市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千分之970,高於全國的865‰,在六都中位居第2,僅次於桃園市。陳永德說,2024年113年1至6月,北市出生人數達8,111人,也較去年同期的7,294人,增加817人,增幅破一成來到11.2%。官員分析,除了生育獎勵政策見效有關外,2024適逢龍年,仍有推波助瀾之效,下半年生育率仍看好。蔣萬安說,台北市政府刻正推動「樂生、助養、好住、助您好孕」政策,並加倍發放生育獎勵金。他觀察,2023年新生兒生父、生母平均年齡,比起2022年36.6與34.4歲,下降了0.2和0.1歲,正朝好的方向發展。蔣萬安強調,北市自2023年起推出「樂生、助養、好住」助您好孕專案等多項精進措施,包括育兒補助的生育獎勵金加碼、好孕2U專車補助、各項育兒支持服務、職場友善鼓勵推廣等,給年輕人成家育兒最實際的支持,鼓勵年輕人在台北市結婚成家,帶動生育率及出生數的提高。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則提醒,生育獎勵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長遠規劃。她說,新生兒後續的托育政策需要持續改善,目前公幼、公托數量仍然不夠,家長擠破頭之外,近期問題叢生的托兒醜聞更讓家長心驚,北市務必加強把關。此外,臨時托育量能也需要持續增加,以利因應家長的臨時或緊急托育需求。
高齡少子嚴峻!連43月「生不如死」 7月僅萬人出生
內政部9日發布7月人口統計。7月出生數1萬人,死亡數1.8萬人,死亡比出生多了8,278人,連續43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4.17;高齡少子嚴峻,使得今年以來全國總人口比去年底少了11,119人,逐月減逾千人、降至2,340萬人。綜觀全國,僅金門縣呈現自然增加,其餘全盤皆為負成長,六都以新北、台南、高雄自然增加率最低,出生人口分別只比死亡多了34人、2人及4人,其他縣市均為負成長。若單以出生率來看,雲林縣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11.12最高,而基隆市的出生率僅千分之3.27為全國最低,而人口最大城市新北市則是千分之3.81次低。就整體人口結構來看,少子化、高齡化現象仍嚴峻,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占比續降至11.82%;而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不及7成,約1,624萬人、占69.38%;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持續增加,已達440萬人、18.8%,逼近2成。
送走畢業生「全校剩8人」 成新北學生數最少國小
現代社會面臨的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高昂的生活成本、房價和教育費用使得許多年輕夫婦不願意或無力撫養多個孩子,再加上工作時間長、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使得大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撫養孩子。而少子化問題也影響國教,不少學校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困境,像是新北貢寮區的福連國小是新北市學生數量最少的學校,目前全校學生只剩8人。先前內政部公布2023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新生兒出生數量再創新低,僅有13.5萬人,比2022年的13.8萬人減少了3415人,同年的死亡人數則達到20.5萬人,這也是連續四年下降了,打破了自1988年以來虎年都是最少新生兒生肖年的規律。國發會於2022年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預估2023年的出生人數為14.6萬至14萬人不等,但實際數據顯示,2023年的實際出生數13.5萬人,低於國發會先前的最低估值,突顯台灣在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下面臨的嚴峻挑戰。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新北貢寮區的福連國小是新北市學生數量最少的學校,在送走2名畢業生後,由於新學年度沒有迎來新生,全校學生只剩8人,學校採取低、中、高年級混齡教學,校長梁均紘表示,少子化已開始影響國民教育,貢寮區因漁業沒落、雪隧開通、核四廠封存等因素,人口外移比新北市其他鄉鎮更嚴重學校與貢寮區鄰近學校組成教學策略聯盟,希望能留住在地生源,並吸引都會區學生跨區就讀。其實不僅是福連國小,東北角海岸線上的和美國小、福隆國小、貢寮國小、澳底國小等校也面臨招生困境。其中,和美國小已經兩年沒有新生報到,今年終於迎來兩名新生;貢寮國小今年只有1名新生,福隆國小有5名新生,但和美國小校長張麗秋認為,學校是社區裡的文化中心,只要社區還有孩子,學校就有存在的必要與價值。少子化衝擊無可避免,學校能做的就是更積極辦學,結合在地自然資源推出攀岩、浮潛等特色課程,給在地學子更多元的教學環境。事實上,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也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推動0至2歲公共托育家園、擴大2至5歲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並建置準公共化機制,審酌公共化供應量與推動時程尚無法滿足家長期待,與一定品質的居家式托育、私立托嬰中心及私立幼兒園合作,並將衛生福利部現行0至2歲育兒津貼照顧對象,延伸至2至4歲幼兒。
先報活產再報死亡!CDR揭生育津貼造成「台灣新生兒死亡率上升」
據部分縣市「兒童死因回溯分析」(CDR)個案討論會議中發現,中止妊娠手術拿出來的新生兒有微弱心跳,原本過去大多不會開立出生證明書,但各縣市加碼生育津貼、獎勵,甚至高達6萬元以上,有家屬要求醫師開立出生證明書去辦理申請,領完津貼待嬰兒死亡後再開具死亡證明書,甚至還可再領取喪葬補助,因此造成我國嬰幼兒死亡數增加的「過度登錄」現象。據「過度登錄與台灣新生兒死亡率上升」和「調整後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國際與國內縣市比較」的研究指出,2018年至2021年共有1699名新生兒死亡,如果剔除掉懷孕周數小於22周或出生體重小於500克,則僅有1222名死亡,若把調整前的數據與OECD國家比較調整前我國為PR60,調整後為PR47。不過,就算調整後為PR47,我國距鄰近國家如日本PR3及南韓的PR13仍有距離。研究提及,台灣近幾十年來判定活產行為有增加趨勢,且有縣市差異,使得台灣縣市別新生兒死亡率,無法反映真實健康風險。衛福部兒少CDR辦公室的計畫主持人、成功大學公衛研究所教授呂宗學建議放寬生育津貼領取條件,不要規定有出生證明書才能申請,如採取類似勞保的「生育給付」,懷孕一定周數以上的流產個案,也能獲津貼,雖對縣市出生數增加沒幫助,但可感謝女性願意懷孕,也避免造成新生兒死亡率上升的「副作用」。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國內新生兒死亡確實有過度登錄的問題,例如22周以下或500公克以下早產兒,若排除計算,新生兒死亡率會降低許多;至於22周到24周早產兒,若狀況不佳、家屬同意放棄救治,但仍計入新生兒死亡,也會產生過度登錄的問題,是值得討論的議題。江明洲強調,新生兒死亡率高牽涉多重原因,例如長久以來被討論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產前照護、新生兒照護等議題。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少子化,儘管國內新生兒死亡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整體新生兒數量快速減少,仍會導致新生兒死亡率上生。
台灣將遇經濟危機 東亞4國高齡化衝擊競爭力…這國家人口將暴崩11億
東亞4大經濟體日本、韓國、台灣及中國大陸,分別在二戰後與冷戰後創下經濟奇蹟,但持續下探的出生率及人口數,正侵蝕乃至威脅這4大經濟體的未來競爭力。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 )研究員易富賢(Yi Fuxian)直言,這趨勢已無法靠提升出生率來挽救。據《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來自大陸湖南並長期關注中國人口問題的易富賢指出,東亞地區出生率全球最低,其中4大經濟體的出生率排名世界墊底,日本1.36、中國1.0、台灣0.85、韓國0.7。人口結構萎縮、高齡化加劇導致勞動力減少、扶養比上升、公共服務及退休金面臨的壓力提高,正威脅這4大經濟體的長期競爭力,且光靠提升出生率來反轉頹勢幾乎是不可能的。易富賢認為,該4大經濟體非常重視教育的文化、晚婚晚生、城市人口密度高,造成高房價及高生活成本,像環環相扣的連鎖效應影響人口及出生率,其中中國大陸又多了「一胎化政策」的歷史因素。1980年至2016年的一胎化政策改變了中國人生育觀,北京結束該政策同時,也推出減少學費、改善生育保險、育兒津貼、住房優先等措施鼓勵生育,但易富賢悲觀認為,中國正步上日本昂貴且無效的挽救出生率後塵。處於「未富先老」的大陸缺乏足夠財源跟上日本過去腳步,且中國已連續7年死亡數高於出生數,2023年人口再度下降,若趨勢不變,中國老人人口將在21世紀中葉暴增1倍以上。易富賢預測,中國出生率「難保0.8」,當前有14億人口的大陸,2050年人口將低於10.2億,22世紀的2100年低於3.1億。全球出生率最低的韓國,政府斥資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4兆元)補貼新手媽媽及大家庭,措施有現金及提供不孕症治療、兒童照護,部分私人企業也獎勵員工生育,如建築業巨擘Booyoung Group提供每名新生兒(約新台幣24萬元)獎勵。易富賢在提到移民是刺激人口成長方式時,表示台灣出生率雖然持續下降,但拜移民增加所賜,台灣2023年人口反而增加15.5萬人。
全球面臨人口寒冬 生育率下滑造成許多迫切危機
全球正面臨「人口寒冬」危機,生育率很快將降至維持人口穩定所需水平之下,部分專家甚至推估早已跌破人口替代率,顯示各國政府推動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果有限。生育率下降將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勞動人口縮減、經濟成長放緩、退休資金不足與社會缺乏活力等,人口規模變少也可能危及強權國家地位。2017年全球生育率(女性終身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為2.5,聯合國當時推估,到2020年代晚期生育率將降至2.4,但2021年時已降至2.3,接近人口學家認定的「全球人口替代率」2.2(換言之,一對夫妻平均要生育2.2個孩子,才能達到人口穩定成長)。聯合國尚未公布2022與2023年預估生育率,但美國賓州大學專精於人口問題的經濟學家斐迪南·維拉維德(Jesus Fernandez-Villaverde)推估,各國回報的出生數通常比聯合國預測少了10~20%。他表示:「人口寒冬將到來。」維拉維德預估,2023年全球生育率已降至2.1~2.2之間,這將是人類史上首次生育率低於全球人口替代率。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口經濟學家斯皮爾斯(Dean Spears)表示:「從數據無法知道生育率何時或是否降至替代率以下,但我們有充分證據確信,距離交叉點已經不遠了。」
毛小孩也有輸血需求 林岱樺籲建立完善犬貓公益血庫
立委林岱樺12日表示,台灣的毛小孩寵物的數量已經幾乎大於新生兒的出生數,因此她請農業部於三個月內,研擬建立犬貓公益血庫規劃方案並含逐年編列預算,建立一套完善的捐血政策與運作機制,落實及深化台灣民眾對於犬貓供輸血安全理念。林岱樺日前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農業部防檢署指出,之前召開的「建置國內寵物公益血庫研商會議」中,僅對有犬貓血液捐輸研究的相關學術機構,提供儲存血液冰箱補助,卻對於目前現況並無其他相關配套措施,也未積極建置屬於政府自身的犬貓捐輸血液機制。林岱樺表示,目前的規劃方向根本無法建立一個完善的犬貓公益血庫機制,更無法有效地向台灣民眾推廣及提供正確的犬貓輸血液的相關資料,同時更無法落實管理維護捐、輸血犬貓的相關紀錄與資料。林岱樺認為,農業部應有效利用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及前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以經費與政策支持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輸血醫學中心的成功經驗,作為建置「犬貓血庫服務平台暨捐血中心」,成為犬貓捐血及血液保存供應的服務平台和示範場域,在有效運用公帑條件下,同時提供完善捐血犬貓資訊及維護動物福祉,以避免傳染病擴散,並建立完善捐輸血機制。林岱樺說,未來應將犬貓血庫的相關服務與營運模式擴散至北、中、南個獸醫相關大學相互合作組成聯盟,成為犬貓捐血和血液保存、供應及使用的地方據點。針對全國各地之動物醫院亦可經教育訓練合格而加入營運行列,既可達到安全保存及使用皆由中央血庫及聯盟學校提供安全血品。林岱樺說,未來計劃邀集全國獸醫師公會聯合會、及各縣市獸醫師公會與業界相關產業等共同參與合作推廣,最重要的是給予飼主犬貓捐輸血的正確管道,勿再聽信其他不正當來源的資訊,避免毛小孩繼續受到傷害。
公婆怨媳婦不想生 開「生1胎給200萬」也沒用!他點出關鍵網超認同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不只政府擔心,許多抱不到孫子孫女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們更是焦慮不已。1名長輩近日就發文感歎,明明向媳婦喊話生1胎給200萬現金、第2胎給250萬現金,還包辦孫子18歲前的學費、保母費,無奈媳婦還是不願生小孩。原Po在臉書社團「毒菇九賤婆媳討論區」指出,自己一直要媳婦生小孩,也向她保證生1胎給現金200萬、生第2胎給250萬;小孩18歲前的教育費、保母費也都由兩老出,怎料媳婦還是不願意生孫子。原Po還指,媳婦告訴他們「現在年輕人很少在生小孩」,這讓他們直喊快被急死了,並問網友們:「是需要開什麼條件,年輕人才願意生?」對此有網友笑說「她不生,那你生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10倍金額看看。」也有網友認為「生孩子沒有優點,我還寧可養寵物」。另有網友點出關鍵,「因為跳票沒兌現的不少」,引來其他網友狂讚「這是真的」、「生下來不給,你又能怎樣,7天後退貨嗎」、「我公婆說生小孩給100萬,只給40萬後就不給了,其他什麼都沒有」。還有人表示,「以為生下來就好了?都不用煩惱教育」?另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2023)累計出生數為13萬5571人,較前年減少2.5%,不僅呈現連續3年「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更達到-2.99,創下歷史新低。各縣市以桃園出生率最高、基隆最低;澎湖則是在12月開出全縣市唯一出生數超過死亡數表現。
賴蕭配勝出...工商界憂兩岸半年動盪 最關心「這件事」
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順利當選第16任總統,工商界有憂心也有期許。商總直指未來兩岸恐將長達半年時間「動盪不安」,呼籲賴要想辦法處理。另外選後電價調漲、穩定供電、長期缺工等問題,產業界也都希望新總統上任趕快提出解決方法。工總呼籲,由於能源轉型延宕、人口老化、基礎建設落後,台灣的五缺問題日益嚴重,工商界由衷期盼,選舉過後,台灣能尋求共識、建立信任、停止內耗,新政府需透過務實推動政策,履行承諾,贏取人民支持和信任。「新總統要面對的最大問題,還是兩岸關係!」商總主席賴正鎰指出,賴清德當選後,半年內兩岸關係恐將「動盪不安」,這是賴要想辦法去處理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則明顯沮喪:「我很希望台灣可以和平,但現在真的很擔心。」不過他也說,還是要看賴清德怎麼表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表示,支持賴選後,在國與國對等關係下進行兩岸和談,同時也向對岸喊話,要持續利台政策,如此才會讓中小企業有好感。至於經貿上,林伯豐預期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恐怕無法持續了,台灣經濟會很不好。賴正鎰也悲觀,ECFA可能取消,但要加入RCEP跟CPTPP兩大自由貿易協定又有難度,關稅大幅提高後,我們出口難以維持以前的成長。工總則憂心台灣產業兩極化成長,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但傳統產業普遍面臨困境,國外又因欠缺FTA而出口受阻,期待新執政者提出重視產業平衡的政策。另在能源問題上,賴正鎰指出,選後產業最關心「電價漲不漲」與「穩定供電」兩件事。在核二、三今、明兩年退場、核四無法重啟下,電價會不會大幅調漲?如何能夠不缺電?政府必須要有措施。旗下會員9成是中小企業的賴博司建議,如果電價得漲,那應該再降低離峰電價,讓廠商可以調整產線減輕衝擊。缺工則是賴博司期待新總統優先解決的產業問題,因少子化關係,很多廠商都面臨缺工,尤其是非都市區更嚴重,工業區總會希望政府能把移工配額提高。賴正鎰則認為要看更遠,2023年台灣已經「生不如死」,出生數遠低於死亡數,政府應仿效國外,趕快訂定一套素質良好的移民政策。
大選將至!2023年逾22萬人復籍 創歷史新高
內政部戶政司10日公布2023年戶口統計資料,2023年出生數為13萬5571人,死亡數為20萬5368人,出生人數再創歷史新低,但人口數卻增加15萬5802人,主因是前兩年因疫情影響,許多海外國人被除籍,估算約有20萬台商被影響,這些人疫情後紛紛返台,被視為這次大選關鍵各方爭取目標。內政部公布,2023年人口數為2342萬442人,較2022年增加15萬5802人,主因是遷入人口大增,社會增加達22萬5599人,減去自然增加的負6萬9797人,才繼2020年連3年負成長後轉正成長,但出生人數仍創下歷史新低為13萬5571人。不過,今年正逢龍年,原本預估出生數會上升,但今年元旦各醫院新生兒都是個位數,也反映的是少子化現象,龍年效應消退,許多人不敢生孩子。內政部指出,前幾年疫情肆虐,造成許多海外國人無法回國,根據《戶籍法》規定,只要出境超過2年就會被除籍,但就算戶籍被遷出,也仍具有國民身分,只要持護照或入國證明文件後,即可辦理遷入登記,這些人以台商居多,估計有20萬人受影響。疫情後國境逐漸開放,再加上2024年總統大選的到來,導致戶籍恢復的人潮迅速蔓延。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恢復戶籍人數高達22萬1404人,創下歷史新高。台商也成為這次影響總統大選結果的關鍵族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自去年10月起在東南亞各地成立「侯康海外後援會」,近日台商也紛紛組團,一起從海外回台,國民黨海外後援總會劉雙全總會長呼籲,只有大家一起「集中選票,才能讓政黨輪替」。劉雙全表示,東南亞各地海外後援會成立時,每場幾乎都超過500人,他們都認為,一個和平穩定的台海情勢,才能讓台商安心在全世界打拚。他表示,目前海外僑胞支持國民黨返國投票人數非常踴躍。
2023年人口轉向正成長 新生兒只有13.5萬「創新低」
內政部10日公布2023年人口統計數據,其中人口數共2342萬442人,相比2022年增加15萬5802人,人口轉向正成長;新生兒部分,全年共13萬5571人,比2022年減少了3415人,再創台灣新生兒人口數新低。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表示,2023年全年人口數為2342萬442人,對比2022增加了15萬5802人,平均一天增加426.85人。另外出生數部分,近5年新生兒人數下滑,從2018年開始的18萬1601人、2019年17萬7767人、2020年16萬5249人、2021年15萬3820人、2022年13萬8986人逐年下滑,2023年新生兒人數來到了13萬5571人,折合年粗出生率為千分之5.82,2023年新生兒人數與年粗出生率相較2022年新生兒數13萬8986人、年粗出生率為千分之5.96,減少了3415人,創下內政部統計以來新生兒人數史上新低。死亡數部分,2023年全年死亡數為20萬5368人,折合年粗死亡率為千分之7.90,與2022年全年死亡數20萬7230人相比,減少了1862人。再來是社會增加的遷入遷出人口部分,2023年12月遷入人口數為6萬8898人,與同年11月相比減少3111人;遷出人口數為5萬9340人,較同年11月減少4826人。總計2023年12月的淨遷入人口數為9558人。至於「人口自然增加」部分,我們將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後,可知台灣2023年人口自然增加為負6萬9797人;但若要算「人口社會增加」,我們將遷入人數減遷出人數,可知台灣2023年人口社會增加為22萬5599人,整體計算後總人口增加15萬5802人。最後是結婚對數,2023年共12萬5192對結婚,合年粗結婚率為千分之6.54,比2022年的12萬4997對增加195對,創下2020年以來的新高;2023年離婚對數共5萬3085對,折合年粗離婚率為千分之2.18。
《所得稅法》三讀修正通過 提高房租、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立法院19日三讀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條文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房租支出由列舉扣除調整為特別扣除,同時將扣除上限從12萬元提高至18萬元。此外,修正案擴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的適用年齡,由5歲以下調整為6歲以下,並調整了扣除額度,第1名子女的扣除額度從12萬元提高至15萬元,第2名及以上子女的扣除額度各為22.5萬元,新法預計將於明年1月起生效。修正案的立法說明指出,為照顧弱勢無屋族群,將房租支出由列舉扣除改為特別扣除,租屋族擇用標準扣除,仍得適用租金支出特別扣除,以便租屋族能夠更有效地享受扣除優惠。同時,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將房租支出扣除上限從12萬元調高至18萬元,以更符合實際生活成本。此外,為減輕所有扶養子女家庭的經濟負擔,修正案擴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的適用年齡範圍,由5歲以下修正至6歲以下,每名幼兒由扣除6次增為7次,並提高扣除額度,依每一申報戶扶養6歲以下子女人數,第1名子女扣除額度由12萬元提高為15萬元,第2名及以上子女各為22.5萬元,以更全面地照顧家庭的需求。修正案亦刪除原有的「排富條款」。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此次修法是為因應少子女化浪潮。很遺憾的是,《少子女化對策基本法》目前仍未得到行政院的重視。他也指出,現在每年政府投入少子女化對策的總經費已經從193億元成長到1200億元以上,整整提升六倍,但新生兒的人口數卻越來越少,今年出生數可能會跌破13萬人次,代表預算沒有花在刀口上,政策也未能有效的讓人民有感。因此,他呼籲政府請繼續積極盤點,推動相關修法,打造友善的生養環境。
生育補助「1000萬」能提升台灣生育率? 中研院研究:錢不是重點
少子化現象在全球普遍升溫,政府近年來不斷砸「錢」,為了挽救逐年破新低的出生數,甚至於2022年推出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的「0-6 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然而發錢是否真的能刺激生育,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經過研究表示,錢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完善的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生育率低落的因素眾多,收入不足是一種普遍的看法,但收入不足與教育程度、工作型態等因素往往相互影響。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楊子霆副研究員與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利用2004至2018年的行政資料,分析20至44歲曾經中過樂透與統一發票的家戶。研究團隊比較了中1000萬元以上大獎與中1000萬元以下的家戶,在中獎前 3 年到中獎後 6 年之間的累積生育數變化研究發現,中樂透造成的生育效果提升的多集中在那些獲得1000萬元以上高額獎金的家戶,平均來說,每100個家戶會多生25個小孩。但是細看不同類型的家庭生育結果會發現,獲得額外財富主要是讓低收入家戶願意生育。已婚有小孩的家戶中獎後,可能會將獎金用於照顧現有子女,因此生育效果不明顯。生育效果主要來自未婚且沒有小孩的家戶,因為他們可以利用獎金來負擔生育和養育的成本。統整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生育率的提升主要集中在獲得1000萬元以上大獎的家庭,然而政府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資金發放補助給每個人,對於政策的調整,楊子霆表示,養育小孩不單只是增加開銷,更重要的是對個人時間安排的衝擊,如何讓父母不因小孩出生而犧牲自己的發展,應該是政府促進生育政策處理的核心議題。生育率低落是全球性問題,政府應採取措施鼓勵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父母更完善的支持措施,讓他們能兼顧家庭與工作。例如,政府應增加公共托育設施,提供居家托育服務,完善育兒請假制度,並保障請產假和育嬰假的勞工就業權利。這些措施能讓父母不因生子而犧牲自己的職涯發展,進而提升生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