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
」 少子化 生育率 出生率 人口 新生兒![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95526/sm-3ce7f94a3b9a565835ddffecc994f33a.jpg)
投胎台灣比抽SSR卡難? 遊戲實測結果曝光
生在台灣也真難?近期社群上出現一款「投胎抽卡機」,由工程師「謝哆啦」自製,參考各國人口比例和人類發展指數,不少人玩了後發現,投胎在台灣很難,比抽到SSR卡還難。 工程師「謝哆啦」在Threads發文,有時常忘了自己有多幸運,能出生在這片土地就職得珍惜,「所以我做了投胎抽卡機,根據世界人口計算機率,看你要投胎幾次才能出生在台灣。」據網站介紹,此遊戲加入人類發展指數(HDI),該指數是衡量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統計指標,根據教育、健康和收入等因素進行評估。HDI值越高,表示該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越好,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標準,HDI 可以分為四個級別:非常高(0.9以上)、高(0.8-0.89)、中(0.7-0.79)和低(0.69以下)。不少名人和網紅也玩了該遊戲,並分享重新投胎到台灣的次數,體育主播「娃娃」張旖旂只按15次就投胎到台灣,可以說很幸運;不少台灣、香港網友也在社群貼結果,有人抽了1532次才到台灣,難度可說超高。「投胎抽卡機」近日在社群爆紅。(圖/翻攝投胎抽卡機網站)據CTWANT記者實測後發現,因各國人口比例,投胎到中國和印度的機率很高,因2國都有14億人口,而非洲的各個國家也因為有超高出生率,也是常常出現,而經過183次投胎終於到了台灣,其中到了中國29次,還有不少小島國家。據NOWnews報導,記者按了548次才抽到台灣,機率0.29%,比很多手遊抽中SSR卡機率還低。玩遊戲請點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3365/sm-24e39f7522ff49db6260a8755f3278b8.jpg)
少子化多嚴重?罕見「龍寶比虎寶少」 專家分析:不婚影響大
台灣近年面臨少子化問題,出生率逐年慘跌,過去在龍年生育率會有起色,但去(2024)年龍年罕見出生率比虎年的生育率還低。TFC台北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從問診經驗分析,有越來越多未婚女性對生育方面有積極規劃,認為台灣人不是不生,而是不婚影響大。依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近年來出生率原本以龍年出生率最高,2012年龍年出生率有9.86%,為12生肖中之首,不過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2024年龍年出生率竟罕見比虎年和兔年遜色,創下史上新低點,出生率僅有5.76%。據《TVBS新聞網》報導,TFC台北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針對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透過她的問診經驗,分析出台灣有「婚育一體」的傳統觀念,先結婚再生育成為主流,非婚生子女數量少,若是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新生兒自然就變少。黃馨慧表示,現在年輕人普遍讀到大學畢業,就業後再等到工作穩定,才會開始考慮家庭問題,而通常這時期都已經30歲左右,對女性而言黃金生育年齡只剩下5年左右,她觀察到有越來越多未婚女性對生育有積極規劃,像是選擇「凍卵」,以防萬一。黃馨慧透露,現今醫療生殖技術發達,女性進入更年期,還是能嘗試由試管生子,真的想生育的女性就算60歲,還是會勇於嘗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2457/sm-ad64ebc14cfc571e46efc50837ea6d6b.jpg)
烏金雙月2/水月橋瞭望新月沙灣 鄭朝方揭竹北秘境
小龍報喜迎新春,年假想好去哪了嗎?本刊將跟隨竹北市長鄭朝方的腳步,吃完烏魚子與白蝦美食後,騎乘UBIKE微笑單車,探索「竹北雙月」地景之美。素有「風城」之稱的大新竹地區,近年因「竹科」帶來產業與「高出生率」而被冠上「年輕科技城」美名,然而卻因景點不多長期被詬病為「旅遊沙漠」,甚至有新竹人「假日不是在巨城(百貨公司),就是在前往巨城的路上」之譏。然而新春報喜,本刊將隨著竹北市長鄭朝方的腳步,揭露新竹縣最核心城鎮竹北市,一甩「難逛」批評,開發新的好玩景點。首先來到竹北地區最新打卡點「雙月」,包含「水月公園」與「新月沙灣」二處。鄭朝方說,以水月公園中的「水月橋」來講,竹北市公所近來投入新台幣500萬元,為水月橋523公尺長的橋身增添景觀投射燈,且導入太陽能發電,除了提升夜間景觀品質,更多了水映光影交融之美,為竹北西區海岸營造一份由導入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節能的浪漫風情。新竹縣竹北新月沙灣是近期公所整理的景點,曾邀請到小野麗莎等歌手現場歡唱,市長鄭朝方預告,公所未來也將邀請更多表演者與觀眾,一起享受熱鬧的沙灘之夜。(圖/翻攝自竹北市公所臉書)騎行UBIKE約10分鐘不遠處則可到「新月沙灣」,鄭朝方說,此處地如其名,因為圓弧的形狀像極了新月而得名,是新竹地區專門戲水踏浪的好地方,也是賞日落的熱門景點,許多人特別選在落日時分,到沙灘來觀賞橘紅色艷麗的夕陽,直到太陽沈入地平線。鄭朝方指出,公所也整理了「新月沙灣」周遭停車設施與公共廁所,同時安排了不少UBIKE微笑單車幫助遊客沿海騎車優遊,並不時邀請各類歌手獻唱,包含大成、凹與山、RayRay、戴愛玲甚至金曲天團告五人等獻唱,讓老景點搖身一變成搖滾核心,2025年也會陸續邀請全球重量級歌手,曾蒞臨竹北的重量級歌手小野麗莎也有望二訪,歡迎大家期待。鄭朝方直言,其實竹北市因著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等稅賦,願意做事者其實很有空間做。他舉例,近年公所以下級單位之姿,反過來向上級單位挹注了新台幣8,000萬元,添購UBIKE等交通設備,連「竹北雙月」相對遠離塵囂的景點和聚落也配置UBIKE站,就是要落實民眾通學、通勤、旅遊都能以UBIKE完成「最後一哩路」的政策理念。竹北市公所財政寬裕,近年甚至挹注縣政府新台幣8,000萬元全面廣設UBIKE電動輔助車,電輔車比起一般UBIKE更省力也能騎得更遠,也完善了大眾交通的「最後一哩路」。(圖/劉耿豪攝)鄭朝方說,公所要求在購買微笑單車時,需以「電輔車」為絕對優先,因為若是一般自行車,很多人騎了10至15分鐘便氣喘吁吁,根本難以到達目的地,屆時設置後若棄之如敝屣,實在浪費公帑,不如一次到位,全面設置「電輔車」,如此一來「油門一拜」,騎到桃園也不嫌累。鄭朝方坦言,儘管公所財庫無虞,但人力員額有限,目前百餘位公所成員都已經「CPU滿載」,加上教育與交通問題大多需要上級才能處理,但公所已扛了不少公園等公共設備維護,甚至市民免費公車也是由公所支應,「4年當8年在拚」,小龍新春,鄭朝方向周刊王讀者報喜,也歡迎來看看蛻變的竹北,不一樣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9046/sm-1a1f969702ea6f430655e5f9e70eaa2f.jpg)
沒有「龍年效應」!2024全年出生僅13萬人再創新低 連續5年「生不如死」
2024年龍年人口統計出爐,去年單月出生人數落在9千至1.2萬之間,累計全年出生數為134,856人,創新低;而去年全年死亡數為202,107人,生死差距67,251人,以整年度來看,已連續5年「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2.87,同樣創下歷史新低。內政部10日發布最新人口統計,去年12月出生數為12,496人,約每3.6分鐘出生一個嬰兒,12月死亡數為17,445人,平均約每2.6分鐘死亡一個人。2024年全年出生數僅13.4萬人,即便龍年也沒有催生效應,輸給兔年2023年13.5萬名新生兒,續創歷史新低。全國自然增加率已連續5年「生不如死」,去年12月在六都中僅桃園市的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多出239人,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1.21;而全國則只有澎湖縣、連江縣的自然增加率為正成長。若單以出生率來看,去年12月全國粗出生率最高縣市為雲林縣的千分之11.08,而六都中則是桃園的粗出生率千分之8.03最高。全國各縣市中,以基隆市和嘉義市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4.28並列最低,其次是人口最大城新北市,粗出生率也只有千分之4.59,居全國倒數第二、六都中最低。此外,疫後的復籍潮效應減弱,去年全年遷入人口1,047,924人,略高於遷出人數1,000,895人,社會增加連31個月正成長,但僅多出47,029人,無法抵銷死亡與出生人數差距,使全國總人口在過去一年減少2萬人,自2023年底2,342萬人,降至2024年底2,340萬人。就整體人口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占比續降至11.72%;而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不及七成,約1,616萬人、占69.1%;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續增至448萬人,佔比續攀至19.18%,預計今年就會邁入老年人口佔比逾20%的「超高齡社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87096/sm-4f1b102d219484458fca1f9f3ad4cf9f.jpg)
最慘龍年!多家醫院元旦寶寶掛0 「年減逾9萬新生兒」少子化嚴峻
少子化持續惡化,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下降,2023年的新生兒數為13萬5571人,較2022年的13萬8986人減少3415人,再創歷史新低。此外,2024年截至11月,新生兒數僅為12萬236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632人,甚至有醫師預言5年內新生兒只剩12.5萬。而一向被視為指標的元旦寶寶,今年多家醫院甚至掛0,堪稱是最慘淡龍年!比起上一輪的龍年,全年度足足少了逾9萬名新生兒。北部多家醫院昨日接生的元旦寶寶人數,不僅許多都是個位數,甚至低於5人。台北長庚加上林口長庚今天上午接生的總數僅有4人,國泰醫院的總院加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總計接生3人,輔大醫院則有1名元旦寶寶。台中醫院也不樂觀,雖遇龍年,但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都無元旦寶寶,茂盛醫院8名、童綜合醫院6名、光田醫院3名,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更預估,2024年全年出生人數恐未達13萬,可以說是最慘龍年,而預估未來5年內新生兒將剩12.5萬名。每逢「龍年」出生人數通常會創新高,以最近一輪的2012年為例,新生兒數有22.94萬人,比前一年的兔年多了3.28萬,增幅高達16.7%,隔年的蛇年出生數則跌破20萬,顯示「龍年」對出生數確實有短期衝高效應,但今年龍寶寶恐不到13萬,少了9萬多名新生兒,足見少子化嚴重程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86796/sm-7f8c4d362cbc10037f2efd684b7471c8.jpg)
野象太多攻擊人類「釀240人死亡」!泰國政府要幫幫大象避孕 明年1月開始試實施
泰國境內目前至少有4千頭野生大象,且每年出生率增加7%到8%。根據預測,野生大象的數量可能在4年內增加至6千頭,另外,自2012年以來,泰國至少有240人被野生大象攻擊死亡,這也顯示野生大象數量快速增長所引發的嚴重問題。為此,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宣布,決定對象隻施打避孕針的計畫。根據《曼谷郵報》等泰媒引述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查倫柴斯里安(ChalermchaiSri-on)的說法,目前已指示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與植物保護部(DNP)及相關機構,共同執行這項避孕計畫,以控制野生大象的數量。據了解,泰國境內目前至少有4千頭野生象,每年的出生率約7%到8%,預測未來4年內,野生大象數量恐達到6千頭,有鑑於當地林地面積持續減少,野生項的成長數字對泰國帶來嚴重挑戰。除此之外,揶揄野生大象數量不斷攀升,自2012年起,民眾遭野象攻擊的情況已造成至少240人死亡、208人受傷。對此,查倫柴強調,這項野生大象避孕計畫目的就是為了減少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報導另外引述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總幹事阿塔彭查倫差(AtthapolCharoenchansa)的說法,表示泰國政府將與清邁大學獸醫院的大象與野生動物健康中心合作,使用一款名為「SpayVac」的避孕針。根據報導,這款避孕針是專為母象所設計,避孕效果長達7年,同時不會影響大象的行為或身體特徵,只是透過調節荷爾蒙來避免懷孕,並預計在2025年1月起,對泰國東部邊境森林中的野象實施這項計畫,若結果成功,將會拓展計畫至其他地區,今年4月已有7頭母象成功注射避孕針,目前未發現任何副作用,阿塔彭宇強調,這項也像避孕計畫能保護居住在森林周遭的數百名村民免受威脅,同時保護野生大象的棲息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6636/sm-ada320ef38085a08568391ce01fb95f2.jpg)
單身男性幸福感「低於女性」! 醫曝7原因:情感滿足更依賴伴侶
隨著現代社會對婚姻觀念的逐漸改變,單身人口的比例不斷攀升。特別是在台灣,女性未婚率已突破50%,單身生活正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指出,單身男女在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上,卻顯示出顯著的性別差異。黃軒醫師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多項研究發現,單身女性的生活滿意度普遍高於單身男性,這一現象挑戰了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也揭示了男女在單身生活中的心理與社會差異。以下為單身女性生活滿意度較高的原因:更強大的社交支持網路:單身女性通常擁有更廣泛且多樣化的社交支持系統,例如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情感支持,這些非浪漫關係提供了歸屬感,減少了對伴侶的依賴。研究顯示,女性在建立和維持深厚的友誼方面更具優勢,這有助於她們在單身生活中獲得滿足感。自我實現與經濟獨立:隨著女性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的提升,許多女性能夠在職場中實現自我價值,並獲得經濟獨立,單身生活為女性提供了更多時間和空間來追求個人興趣、事業成就和自我成長,這種獨立性使得婚姻不再是女性獲得經濟安全或社會地位的唯一途徑。對浪漫關係的回報期望較低:女性在異性戀關係中往往承擔更多的情感勞動和家務責任,這可能導致她們對婚姻的吸引力降低,單身生活則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性,減少了情感負擔。文化與性別角色的影響: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逐漸多元化,女性不再被強烈要求以婚姻為人生目標。相比之下,男性仍然面臨傳統性別角色的壓力(如事業成功、經濟支柱),這使得女性更能適應單身生活。至於單身男性生活滿意度較低的原因,黃軒醫師也列出以下幾點:情感支持的缺乏:單身男性的社交網路通常較為薄弱,且更多依賴浪漫伴侶來獲取情感支持。缺乏穩定的情感支持使得單身男性更容易感到孤獨和不滿。對浪漫關係的高度依賴:男性在情感滿足方面更依賴於伴侶,這導致他們在單身狀態下更容易感到失落。社會對男性的期待(如事業成功和經濟能力)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壓力。性別角色的限制:傳統文化中,男性在表達情感和建立深厚人際關係方面面臨更多障礙。這種限制使得男性在單身生活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滿足。黃軒醫師在文末提醒,隨著婚姻觀念的改變,單身生活正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社會應該減少對單身者的偏見,並提供更多支持,讓單身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享有的自由與選擇。這些現象不僅挑戰了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反映了現代社會中性別平等與個人選擇的重要性,「值得大家深入探討,或許這也是,近年出生率愈來愈下降的關鍵因素所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4922/sm-f04f87a25b00c500e90a8ff4da330392.jpg)
需求面4大利多2025底子「硬」 林正雄:房市仍有黃金20年
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23日召開年終記者會,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今年9月下旬央行驟然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導致今年房市呈現虎頭蛇尾,來不及因應,求貸無門,讓今年房市成為「最錯愕的一年」。不過他也認為1998年以前出生,現年25~45歲的購屋主力族群登場,再加上超過30年屋齡的房子共占全國56%,每年還有19.1萬棟房子邁入30年屋齡,舊換新需求不間斷,因此「房市將迎來20年黃金時代。」林正雄認為現在需求面仍有4大利多,包括購屋主力人口持續登場、家戶結構改變家戶數增、建築技術提升喚起購屋需求,以及都市防災刻不容緩。其中,1998年以前出生的人,介於25~45歲的購屋主力人口,共有692萬人。雖然人口進入負成長,但以購屋主力45歲族群,推估後續20年,平均每年34.6萬人將準備購屋,出生率低目前只影響嬰兒用品、婦產科需求下降,但房市將進入黃金20年。再看家庭結構的改變,2015~2024年的10年間,人口減少7.8萬人,戶數卻稱增加82.7萬戶,因為每戶自3.1人降至2.5人,家戶數仍持續增加中。另外建築技術的進步,以及屋齡老化,市場還有舊換新的需求。林正雄進一步解釋,1999年的921大地震,讓2002年完成修法提高建築耐震係數,目前全台屋齡20年內的住宅僅24%,超過7成住宅都不符合耐震設計。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數據,全國10年內新成屋共113萬棟,占12%;11~20年屋齡110萬棟占12%,21~30年屋齡有191萬棟,占21%,31年以上屋齡則有516萬棟,占55%。林正雄表示,這10年每年進入都更預備軍,也就是屋齡邁入30年的住宅就有19.1萬棟,「但每年新成屋完工核發使照量只有約10萬戶,所以是供不應求。」展望2025年,房市將維持「價穩量縮」格局,因此聯盟總會預測房市代表字為「硬」,意旨面對挑戰,不動產業將展現「硬實力」,因台灣房市擁有家戶數增加與安全宅換屋需求的「房市硬底子」,消費者也懂知曉置產抗通膨的「投資硬道理」、不動產同業更以創新因應綠色通膨衝擊,專注於永續品質與服務展現「產業硬實力」。林正雄也表示,國內建築業因應ESG趨勢,碳費、電價、物價蠢動、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困境,房地產就是將土地與建材加工而成,雖然國際原物料行情非政府所能撼動,但「建築用地」與「容積率」供給正是政府最能影響房價的權柄。反觀全國平均屋齡33年的狀況下,屋齡超過50年的住宅即占比13%共124萬棟。那個在全國統計空屋率9.32%占比中,有多少是屋況不良的「無效供給」?建請政府全面檢討住宅的需求與真正的「有效供給」,並針對缺乏供給之區域予以擴大,才是紓緩房價漲幅的良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84761/sm-57eb4b92b4c90c50415a5b056aadb2bf.jpg)
竹北砸千萬改善通學路 鄭朝方:人本通行放心生養
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23日表示,市內東興國中、嘉豐國小附近的復興三路人本通學環境改善工程刻正啟動,預計砸新台幣1,000萬元,在高出生率的年輕竹北,讓居民與學生走路更安全。鄭朝方指出,竹北市年輕人口眾多出生率也是全台數一數二,除了學校與綠地公園持續增設外,對人行道系統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公所因著人本為核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改善。他說,其實此次工程是東興國中、嘉豐國小人本通學改善的第二階段,要重新鋪設老舊人行道鋪面,改善與修正路口柏油路斑馬線與人行道的不良嫁接面,加強人本與無障礙機能。官員說,此第二階段改善計劃,由內政部國土署核定補助820萬,市公所自籌180萬,內容包含復興三路翻新人行道,還有復興三路與嘉豐五路交叉口、復興三路與文興路一段交叉口分別設置庇護島,以及無號誌路口評估增設號誌或加強標線等,預計2025年下半年全數完工,有望全面提升行人通行與通學安全。鄭朝方強調,比起全台面臨少子化招生困難危機,竹北卻是高樓拔地起、學校一間一間蓋,地方民眾對於未來主人翁的就學環境、通學環境格外重視,未來會持續推動人本通學環境改善工程,為學童與居民帶來更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生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83752/sm-a8a6e8e3e2c9f8ce7b0aa6ca55bdd145.jpg)
長照時代來了 醫曝婦產科慘況:20歲就更年期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2024年適逢龍年,效應卻沒有發威。婦產科醫師指出,目前新生兒的數字慘不忍睹,反而前來門診的婦科患者增加,代表「長照時代」來了。根據國發會報告,台灣未來總人口數持續下降,預計從今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46年後台灣總人口將大減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在臉書粉專提到,龍年沒有帶來許多新生兒或嬰兒潮,導致新生兒出生數字超慘,目前僅13萬,相較去年的13.5萬並未上升,相反地門診中婦科病人變多,也證實長照時代來臨,王樂明提醒,更年期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王樂明指出,更年期絕對是婦科疾病的重症區,但不只是落在45至55歲,近期來看診的病患,有3個僅20至30歲,因為月經只來1天、量少少的就沒了,照超音波和檢查發現子宮比正常的小很多,而且兩側卵巢都已經萎縮變小,檢驗血液中的賀爾蒙更驚覺,卵巢已經沒有功能,後續治療只能補充賀爾蒙。王樂明說明,造成更年期常見的原因,除了遺傳、環境荷爾蒙、高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食用過多塑化劑、長期抽菸、喝酒甚至吸毒等習慣,都會破壞卵巢功能。如果發現月經量不規則,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要害怕就醫而延誤治療,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1536/sm-35f82fd249dd835f94ab2dbb746c36e1.jpg)
生育率創新低 馬斯克示警: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推特上表示,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他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推文瀏覽次數超過4400萬次。據了解,迪拜風投公司IBC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馬里奧·納夫爾(Mario Nawfal)日前在X平台(前推特)上援引《新聞週刊》數據指出,新加坡的出生率已跌至歷史新低,總生育率僅為0.97,遠低於維持人口平衡所需的2.1。同時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勞動力不斷萎縮,從工廠到食品配送等行業,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用來填補人力短缺。納夫爾還提到,根據預測到2030年,新加坡將有近四分之一人口年齡超過65歲,贍養比例將從目前的4名工作成年人對應1名老年人進一步惡化。馬斯克在轉發納夫爾的貼文時直言,新加坡正在「走向滅絕(going extinct)」,他的發言迅速引發全球關注,推文的瀏覽次數已超過4,400萬次。事實上,根據《海峽時報》指出,新加坡的出生率已降至50年來最低水準。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2023年的出生與死亡登記報告,2023年新生嬰兒數為33,541人,較2022年的35,605人下降5.8%,相比2021年的38,672人更是大幅減少13.3%。分析人士警告,這一趨勢若持續下去,將對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包括勞動力進一步萎縮以及醫療和社會福利系統壓力加劇。新加坡正面臨人口挑戰的關鍵時刻,未來政府和社會將需要採取更多創新解決方案來應對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78065/sm-0d38c4b0e038ff3b920fcb9cf6d985e6.jpg)
聘前京都府官員為市政顧問 鄭朝方喊竹北超越竹北
新竹縣竹北市長鄭朝方22日表示,竹北近期戶籍人口將達到22萬人,2025年會以「竹北超越竹北」之目標,敦聘各界好手成為顧問,共同推動市政升級。因著竹科人口紅利與高出生率,新竹縣竹北市人口多年來持續成長,截至10月底,僅差約900人便可達到22萬人新里程碑,未來更有望超越彰化市,成為全國第一大縣轄市。有鑑於此,市公所近日成立「竹北超越竹北」顧問專業團隊,敦聘各領域人才,更請來72歲的京都府前副知事、現任京都府顧問山下晃正(やました あきまさ)擔任竹北市政顧問,希望推動城市升級。鄭朝方回顧,自己與山下結緣是在8月,當時對於文化方面交流不少,彼此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山下再次來到台灣,並將竹北列為自己很重要的行程,竹北備感榮幸,因此特別邀請山下加入「竹北超越竹北」首位跨國交流顧問,希望為竹北注入更多國際視野,尤其是藝文發展和多元文化交流上,助力竹北成為兼具科技與人文的未來城市。山下晃正指出,京都與竹北共同之處不少,比方都有許多外來年輕人口,雖然讓城市生生不息,但需要靠文化凝聚各位的情感與地方認同,漸進式讓民眾以身為竹北人為榮,像京都現在便是推廣在地認同,自己負責藝文與科技,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建議,幫助竹北進化與文化紮根。鄭朝方強調,顧問團也會依人口結構,敦聘對應出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助攻竹北城市治理,讓竹北超越過去,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75586/sm-a3d2afd130435d34ece5d3981ee7d595.jpg)
狂言「女性禁上大學、30歲未孕強摘子宮」 日本保守黨魁道歉了
許多國家面臨生育率逐年下降的情況,因此各國都提出政策,挽救生育率。日本保守黨黨魁百田尚樹近日一番言論引發議論,他提出,女性從18歲起就不應再上學、女性超過30歲強制摘除子宮絕育,讓不少人相當不滿。雖然他事後道歉,稱是比喻,但大眾仍不買單。根據《朝日新聞》報導,百田尚樹8日在節目上討論有關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日本保守黨事務總長有本香詢問,「應如何恢復生孩子等於幸福的社會價值觀呢?」百田尚樹回應,扭轉這一局面的唯一途徑是改變社會結構。不過緊接著,他拋出令人錯愕的言論,例如「女性從18歲起就不應再上學」、「立法要求單身女性25歲後不得結婚」、「女性超過30歲強制摘除子宮絕育」。節目播出後,百田尚樹的言論受到猛烈批評,不少人認為他無視女性人權。網友痛批,百田尚樹只把女性當作生育機器,這不是解決少子化的措施,而是不尊重和歧視女性的表現。另一名網友則說,「這是典型的男尊女卑思想,作為日本保守黨代表,百田怎麽不在眾議院選舉期間發表這些言論?真可恥!」 事後百田尚樹道歉,表示向任何感到被冒犯的人道歉。不過他堅稱,媒體上傳播的內容只是「剪輯」。百田尚樹說,「我的言論以『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開頭,表達方式很粗俗,我想收回我的言論並道歉。」然而網友仍不買單,紛紛留言「即使是一個孩子也會明白,一旦說出的話就永遠不會消失」、「在此之前,即使你想一想,這些都不是應該說的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送400萬名牌包給小五女兒 韓爸堅持1想法:讓孩子喜歡奢侈品不好嗎?
名牌Dior(迪奧)在1946年創立,價格相當奢侈,是時尚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不過,南韓有一名爸爸,因為想送價值400萬(韓元,下同)的Dior包包給小學女兒,和妻子產生意見分歧,引發一番議論。據《韓國經濟》報導,韓國網路社群有一篇名為《給小學生買價值超過400萬的背包是愛嗎?》,一名人妻透露老公出差回來,買了一個超過400萬的Dior背包,給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當作禮物,她認為給孩子奢侈品沒有意義,強烈要求老公賣掉,或轉送給其他人。然而,老公卻抱持反對意見,認為這是提前讓女兒認識經濟學,「為什麼讓孩子喜歡昂貴的好東西不好呢?」並表示錢是需要人賺的,只有喜歡昂貴的東西,才能懂其中的價值,長大後成為會賺錢的人。人妻不贊同老公的想法,2人意見分歧。(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老公更提到,人妻曾聲稱,「無論選擇老公還是公婆,財富都是標準」,所以才會挑一個有錢人,反問:「妳想讓孩子生活在貧窮中,把貧困當成哲學嗎?」指責她不了解這世界的運作方法。貼文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孩子很容易被當成犯罪目標」、「這好像把自己的虛榮心投射到孩子身上一樣」、「這是夫妻可以討論,並取得平衡的事」,也有人建議要培養經濟觀念,可以讓孩子學習股票,而非購買名牌包。矛盾的是,在低出生率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兒童奢侈品市場卻蓬勃發展。百貨業者統計,去年韓國3大百貨公司的進口高檔童裝銷售額,比前年多了2位數的成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70343/sm-067a169f010047f9d25ee1d035851fa6.jpg)
「萬寶龍」催生奏效!雲林成今年全台最會生 新生兒大增較去年多
內政部統計今年1到9月全國嬰兒出生數較去年同期少,但雲林縣因「萬寶龍計畫」刺激,每生1胎至少補9萬元,9月出生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44%!雲林縣統計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480人,且人數還在持續衝高。雲林縣今年元旦起推出「萬寶龍」刺激生育計畫,第1胎到第3胎都補助9萬元,其中6萬元是生育津貼、3萬元是坐月子營養禮;第4胎以上生育津貼提高到10萬元,換言之,孕婦生第4胎就可獲13萬元。「重賞之下」,雲林縣生育率明顯提高,1月以來出生數節節升高,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月到9月出生率分別成長26%、51%、31%、89%、100%、125%、154%、144%、244%,1到9月新生兒人數累計4860人。雲林縣府表示,光是今年1月到7月新生兒已累計3355人,就已超越去年一整年新生兒3206人。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台9月粗出生率大概千分之6.15,雲林縣高達千分之14.62居全國第1名,顯見「萬寶龍」政策奏效,尤其9月出生人數的意義重大,因9月出生的都是萬寶龍政策宣布後才懷孕的。她表示,各地都在搶人才,但「源頭」才是最重要的,幼兒園及國小學童家長都還有生育能力,雲林縣府將再推動「幼兒園鼓吹家長生育有功」辦法,只要家長生第3胎、第4胎,幼兒園經評比後,都會給予獎勵。張麗善說,幼兒園除了照顧好小朋友,另一個任務是鼓勵家長多生,幼兒園除可獲獎勵,也會有實質經營效益,因為家長會把小孩送到同一家幼兒園就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66986/sm-938699b5048ecf5edbdcc09e1b8698ba.jpg)
首爾引進菲律賓移工 韓媒示警:恐「因小失大」加劇人力危機
韓國首爾市引進菲律賓移工的計劃進展不如預期順利,實施一個月內已有24戶家庭決定取消合約,9月下旬另有2名移工失聯。《韓民族日報》專欄批評,政府仰賴引進移工,而非改善行業整體待遇,簡直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根據首爾市政府和就業勞動部3日數據,目前共有169個家庭僱用98名移工,負責全職或兼職的家政及照護服務工作。該計劃原先用於緩解韓國的生育危機,首批共有100名菲律賓移工前往142戶家庭提供服務,但因為時間安排等各項問題,目前已有24戶家庭中途解約。除此之外,兩名照護人員突然失聯,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該計劃的擔憂。雖然該試點計劃得到了部分家庭的正面評價,但也出現了不少批評聲音。原定在首爾進行半年試驗後,將於明年擴大至全國範圍。然而,許多專家和政界人士呼籲擴大適用之前,必須對徹底審查計劃,改進目前已暴露的各種問題。其中一項主要問題是外籍勞工的待遇。根據規定,完成160小時專業訓練的照護人員應在開始工作前獲得95萬韓元(約新台幣2.3萬)的訓練津貼。津貼費用由政府認證的家政公司先行支付,然後再向就業勞動部申請款項,但因公司財務限制,照護人員遲遲沒有收到津貼,直到9月20日也僅支付部分款項。與此同時,部分批評者認為外籍照護人員的薪資過高。目前菲律賓家政人員的月薪約為238萬韓元(約新台幣5.7萬),符合韓國今年每小時9860韓元的最低薪資標準。首爾市長吳世勳和部分執政黨成員曾提議,設立針對外籍移工的薪資規定,但由於相關法律問題以及在野黨的抵制,此提議目前尚未落實。近期,兩名菲律賓護理人員未經授權離開工作崗位,並未能在規定期限內返回,引發對該計畫長期發展的進一步擔憂。然而,首爾市長強調,在應對低出生率問題上,利用外國移工提供的家庭照護服務是提高城市和國家競爭力的一大關鍵。《韓民族日報》專欄指出,引入外籍移工的主因在於韓國長期面臨護理人力短缺問題。由於照護行業薪資普遍較低,缺少吸引人才的誘因,儘管全國有250萬人擁有執照,卻只有60萬人實際從事相關工作。韓銀3月建議,可以引入外國勞動力解決人力問題,並針對外籍移工設置不同的最低薪資標準。然而,專欄批評指出韓銀根本沒有顧及韓國的地理及政策差異。韓銀原先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但兩地的移工可以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中國廣東和馬來西亞,且香港要求雇主需提供適當居住空間,實際成本遠高於薪資本身。韓國面臨的這些問題並非孤例。日本同樣面臨高齡化與人力不足的挑戰,並通過「技能實習」制度協助勞力密集產業引進勞動力。然而,該制度也產生外籍移工待遇低、離職失聯等問題。根據2023年數據,日本共有50.9萬名外籍技能實習生,其中2%因待遇不佳而離職或直接失聯。這一現象反映出無法保障勞工待遇時,外籍移工制度難以長期維持。專欄最後評論,在照護等高度依賴服務品質的行業,若試圖以低薪外籍勞工填補缺口,結果只會進一步惡化本國勞工的處境。然而,韓國政府選擇在行政上便宜行事,引入外籍勞工,而非通過改善行業整體待遇來解決根本問題,「可謂走上了典型的因小失大之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64620/sm-670a79aebb7e58d8149a691ecdebe0c2.jpg)
龍年也救不了 今年出生率恐再創新低
台灣少子化嚴重,今年適逢龍年,但出生率恐再創下新低,生殖醫學權威、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預期未來出生率如自由落體崩毀,低薪、高房價、家庭結構改變都是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原因,但不能只靠央行打房,政府應有綜合對策,否則首當其衝就是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失守。依據內政部公布近年出生率,2021年全台出生人口有15萬多人,2022年13萬多人,2023年也是13萬多人,最新公布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出生數為8萬5941人,可以預見若未來幾個月沒有大躍進,台灣新生兒數恐失守去年13萬人的水準,再創新低,龍年光環不再。台中市民政局統計2024年1至8月中市出生數為1萬364人,去年同期則為1萬1167人。李茂盛也說,茂盛醫院統計今年1至8月接生數為1264人,完全感受不到過往龍年的威力。李茂盛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已從過去晚婚、晚生、生不出來,再提升到不婚不生,以目前1年13萬出生人口數,可以預見未來一定兵源不足,國防安全堪虞,另外缺工和老年照顧問題都會更嚴重,引入移工或可暫時解決,但不是長久之計。他認為雖然政府有許多生殖補助鼓勵生育仍嫌不足,真正影響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還是低薪、高房價和家庭結構改變,李茂盛痛批政府把地賣給建商助長炒房,他建議都市重畫區應保留30%土地建青年住宅,且優先讓新婚備孕或有小寶寶者購買或承租,方便就業和就學,不要把青年住宅或社宅蓋到邊陲區。台中市社會局指出,為鼓勵生育,在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生育津貼,由每胎1萬元加碼至2萬元,此外,正規畫好孕專車明年上路,補助設籍台中市的本國籍孕婦及配偶設籍台中市的非本國籍孕婦,自孕期起至預產期後6個月每趟上限200元、30趟次、最高6000元的乘車補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62472/sm-42757d689fd51d30c2ddd4ad8d25301a.jpg)
打破少子化!竹縣人口逆襲成長 明年底將破60萬
新竹縣長楊文科上任以來以「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政策,全面推動老中青幼照顧,打造新竹縣成為宜居城市,民政處統計到8月底為止,全縣人口有59萬2578人,預估明年底將突破60萬人,竹北市人口也將超越彰化市,成為人口最多的縣轄市。民政處長陳建淳表示,1995年新竹縣總人口有40萬8577人,隨著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加上縣治區、高鐵特定區及台科大等都市計畫區的開發,造就大量就業機會和遷住人口,在全台呈現少子化趨勢下,新竹縣是少數人口不斷成長的縣市。縣長楊文科上任後為打造未來30年榮景,提出「五支箭」拚經濟,AI智慧園區將有4大廠進駐,將可創造4千個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延宕20多年的竹科3期和台知園區,在內政部都委會獲得重大進展。縣民最困擾的交通問題則加速推動十大交通建設,健全交通路網。另打造「公園就在我家」特色公園,創造優質休閒場域,都獲得民眾好評。因應人口增加帶來的就學需求,興建勝利國中、文興國中、嘉豐國小等學校,並提出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設置縣立實驗高中、六家高中及湖口高中擴校、文興國中改制文興高中及自強國中改制完全中學5大方案,解決未來高中入學問題。陳建淳指出,新竹縣在2020年有57萬775人,平均每年出生率有4千人,遷入約2萬5千人,扣除死亡率、工作及婚姻等因素遷出,平均每年人口增加5千4百多人,到今年8月底止,全縣人口已有59萬2578人,推估明年底將突破60萬人。全縣13鄉鎮市中以竹北市人口增加最快,到8月底有21萬8586人,平均每月增加290人,推估明年1月可達22萬人,與彰化市的人口平均增減變化推估,明年9月竹北市人口將超越彰化市,成為全台人口最多的縣轄市。竹東鎮到8月底人口有9萬7466人,目前已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鎮,以平均每月增加53人推估,到2026年8月將達到10萬人。湖口鄉8月底人口8萬3313人,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62247/sm-64ab87e52ee3d14459d38f7b0415a2be.jpg)
六都磁吸效應+少子化 彰化、南投人口數持續探底
內政部10日公布8月戶口統計資料,全國總人口數為2340萬6608人,比去年同月增加6954人,但彰化縣人口數持續減少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跌幅僅次於嘉義縣。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數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底全縣人口47萬3826人,較去年底少了3268人。內政部公布各縣市8月戶口統計資料,彰化縣人口數下探至122萬9835人(男62萬3424人、女60萬6411人),跌破123萬人大關。(圖/中國時報孫英哲攝)各縣市與去年同月比較,出現減少趨勢的以嘉義縣最多,減少1.04%,其次為彰化縣減少0.96%、南投縣減少0.87%。彰化縣今年7月底的人口數為123萬1000人,到8月底時僅剩122萬9835人,共減少1165人,依照每月減少1000人的速度計算,彰化縣很可能在3年內就會跌破120萬人大關,距離升直轄市的125萬人門檻越來越遠。彰化縣是六都以外的人口最大縣,人口數於1971年達最高峰的130萬5034人後,即逐年下降。2022年間,彰化縣政府申請彰化縣改制直轄市,因人口數未達125萬人門檻遭駁回,當時彰化縣人口即已跌破125萬人,去年底則是進一步跌破124萬人大關。南投縣今年1月至8月出生人口1517人,卻有3689人死亡,加上人口外流,截至8月,全縣47萬3826人,較去年12月的47萬7094人,少了3268人。彰縣府表示,人口流失原因不外乎出生率降低及老人人口比例高造成的「生不如死」趨勢,加上受六都磁吸效應,因就業及就學、社會福利因素,致遷出比遷入多,才造成人口逐年遞減。南投縣政府指出,全台「生不如死」狀態已持續44個月,因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人口流失短期難逆轉;縣府主計處則表示,去年因疫情解封,恢復國籍人數大增,遷入人數1萬5215人,遷出人數1萬4598人,是近5年來首次遷入大於遷出,且人數多達617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60598/sm-682bd151d5d3794173c58a2935bea3bb.jpg)
大竹苗會考積分制惹議 楊文科籲3級改5級提高鑑別度
新竹縣長楊文科3日表示,竹苗區國中會考若改以「5級分加7積點」制度,有望落實照顧偏鄉學生,更有助提升鑑別率與實現科科等值,要求教育局加強與同考區的新竹市、苗栗縣溝通,拚達成共識。一名新竹縣家長直言,竹苗區國中會考比分制度爭議不小,現行三級分制比序方式,讓積分與正確率沒有絕對正相關,導致總正確率高的人,比序上恐怕輸給總正確率低的人這種怪相。他說,主要是因為「B基礎等級」範圍過大,若想讓考生程度有更精準的鑑別,不妨將會考計分制度改為「5級分加7積點制」,讓學生成績排序更能反應實際正確率。家長直言,竹竹苗地區因人口紅利出生率不減,但新增校舍軟硬體設備速度嚴重落後,學子競爭激烈,呼籲教育主管應讓各程度的學生發揮所長,適性發展,而不是為了求精熟成績不斷寫題目,最後只管「拔尖」,絕大多數普通程度的學生被「放生」,又因詭異的現行積分設計,打擊學生信心。楊文科則強調,許多家長近年十分關心竹苗區會考改制問題,呼籲苗栗縣長鍾東錦、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能就目前狀況,多考慮對學生更公平的制度,支持新竹縣「5級分加7積點」制,拚2025年會考就實施。新竹縣教育局長楊郡慈也指出,竹縣2023年委託專家學者分析當年會考考試成績,就發現竹縣、竹市及苗縣考生中,A(精熟)的部分稍有差異,但在B(基礎)的族群中,可發現B++在竹、竹、苗三縣市學生差異在3%內、B+的差異則在1.78%內,B的部分差異鑑別實在不大,但B的原始分數成績差異廣,區間同級分鑑別率不足,因此如能採用B++、B+和B,更能分別出學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