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風
」 納豆 腦出血 中風 腦中風 高血壓連3天通宵打牌!37歲男頭劇痛昏迷「嚴重腦出血」 醫嘆:只能長期臥床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裡,就有3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急診醫師林忠慶就提到,一名37歲男子連續3天通宵打牌,到最後一晚時,因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腦出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該男子雖然成功救回一命,卻也被迫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林忠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個腦血管破裂的案例,曾遇到個案與朋友連續打了3天牌,到第3天晚上時,他突然向朋友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標眼淚,朋友起初以為他是輸錢想落跑,繼續調侃男子。怎料,不到30秒時間,男子就趴在桌上,完全昏迷。林忠慶表示,男子的友人將他送至急診後,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嚴重的腦出血,已經壓迫到腦波,影響到他的意識,甚至是呼吸心跳。醫護人員緊急安排腦神經外科進行開刀手術,進行顱內減壓,並由影像科醫師做血管栓塞,才將男子的命搶救回來。林忠慶說到,男子住院1、2個月後,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也留下很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後期只能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對此,林忠慶提醒,如果有腦動脈瘤的情形,務必要定期回診追蹤,同時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壓力、作息等問題。另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衛教指出,腦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腦血管的退化性疾病,在腦血管分支處血管壁,因為承受強大的血流直接衝擊逐漸變薄脆弱,時間久了形成不正常的凸起,雖然該病變在平常很少產生症狀,但只要破裂,往往造成嚴重腦出血,也是一種最嚴重的腦出血性中風,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在到院前就死亡,到院者也有3分之1因為其他合併症死亡。
菲國吃播網紅狂啃炸雞「中風暴斃」 幼子為生活子承父業繼續吃
近日,菲律賓一名在臉書擁有超過45萬粉絲的吃播網紅阿帕坦(Manoy Dongz Apatan),日前在進行炸雞吃播後,當天下午就因心臟驟停緊急送院,隔天宣告不治。令人唏噓的是,阿帕坦過世後,遺留下3名尚未成年的孩子。由於阿帕坦的雙親已經年邁無法工作,因此孩子們繼承了父親的帳號繼續進行直播,用來賺取生活費與學費。綜合東南亞媒體報導,現年38歲的阿帕坦本名馬諾伊‧阿帕坦(Manoy Apatan),因經營吃播在臉書上走紅,擁有逾45萬粉絲。阿帕坦時常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大啖各路美食的影片,往往吃得滿頭大汗,全神貫注,但是也因為爽快地吃相收穫不少粉絲,認為看他吃東西特別享受。不過在2024年6月13日,阿帕坦先是上傳了一支用油鍋炸雞的短片,接著進行了約5分鐘的炸雞配白飯吃播。當天下午,阿帕坦的姐姐莉亞(Leah Apatan)就用他的臉書帳號發文,表示阿帕坦因為心臟驟停緊急送醫,希望網友幫忙集氣。之後在隔天宣告了他的死訊。阿帕坦的姐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弟弟死後,雖然有許多粉絲到他的帳號表示哀悼,但也有許多酸言酸語,表示他弟弟「浪費食物」、「罪有應得」,讓她非常難過。她想告訴大家,「影片大多只是節目效果而已,他其實並不會暴飲暴食,也不會全部吃完而是分給家人。事實上,他不僅不貪吃,還是個熱心助人的人。」當地心臟病專家利奇恩(Tony Leachon)則告訴媒體,阿帕坦死於出血性中風,據急診室醫師說法,他大腦裡有血栓,造成他血壓升高,腦血管破裂,「這是因為吃太多重鹹的食物和肉類導致。」令人唏噓的是,阿帕坦雖然常常舉行直播,但其實並沒有太多積蓄,而他的緊急入院與葬禮就用去大半。阿帕坦死後留下3名尚未成年的兒子,由於他的雙親已經年邁無法工作,因此他的3個孩子如今繼承了阿帕坦的帳號,希望能透過直播賺取生活費與學費。雖然目前孩子們更新的大部分直播內容,都是記錄自己在山林中遊玩的生活點滴,不過其中一名孩子已經展現出了「子承父業」的氣勢,效仿父親在鏡頭前吃東西給觀眾看。阿帕坦的3個孩子如今繼承了阿帕坦的帳號,希望能透過直播賺取生活費與學費。(圖/翻攝FB/Dongz Apatan)粉絲們一方面為這名孩子的堅強感到欣慰,另外一方面也擔憂他踏上父親的道路而憂心忡忡,因此在他的直播中往往可以看到粉絲們如同家長般的殷切叮嚀,「多吃點蔬菜!」、「醋對小孩的腸胃不好,少吃!」、「吃雞肉!吃魚肉!不要吃太多豬肉,豬肉不好!」。諸如此類「父母粉」的留言,彷彿有幾百個家長同時在盯著自家孩子吃飯,讓他的直播氣氛溫馨又古怪。
破裂前無症狀!腦動脈瘤恐致腦中風、死亡 醫示警:「6族群」要小心
腦動脈瘤雖然並非一種腫瘤,但在未破裂時幾乎沒症狀,一旦破裂,就會形成出血性中風,因此也被稱為「腦中不定時炸彈」。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就於臉書粉專提到,5、6月冷熱交替,氣溫變化仍然比較劇烈,人體血壓也容易升高,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腦動脈瘤破裂的可能。1.什麼是腦動脈瘤謝炳賢指出,腦動脈瘤並不是一種腫瘤,而是腦部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如氣球般的囊狀物,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當它逐漸長大時,會讓血管壁越來越薄,進而可能產生破裂,形成出血性中風。2.哪些人是腦動脈瘤的高危險族群謝炳賢進一步表示,腦血管瘤多好發於45至60歲間,最常見的原因為高血壓,當血壓波動過大時,較容易伴隨腦動脈瘤的發生。除此之外,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血管發炎、三高、先天性血管異常、有抽菸喝酒習慣等,都是腦動脈瘤的好發族群。3.腦動脈瘤會有哪些症狀謝炳賢提到,一般來說,腦動脈瘤在未破裂時幾乎是沒有症狀的,也因此被稱為「不定時炸彈」,若是腦動脈瘤產生壓迫,可能會出現頭痛、神經麻痺、視野缺損、反應遲鈍等症狀;但只要破裂,將會出現劇烈頭痛、意識不清,嚴重甚至腦中風或死亡。4.腦動脈瘤的治療方式謝炳賢說明,目前大多採取傳統開顱手術或微創栓塞手術來治療,同時利用血管導流裝置輔助,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不過,由於腦動脈瘤一旦意外破裂後,風險就變得相當高,因此應該定期檢查、及早治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避免悲劇發生的最佳方法。
51歲婦人打莫德納猝死 夫告贏衛福部理由曝光
首例打贏衛福部!51歲劉姓婦人在2022年4月間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當天晚上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隔天下午在家過世。劉婦的盧姓丈夫不滿向衛福部請求預防接種救濟補償遭駁回,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准許補償600萬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應屬無法確定關聯性而應准予救濟的情形,判決盧男勝訴,至於救濟金額則為衛福部裁量範圍,本案可上訴。盧男提告指出,他的劉姓妻子在2022年4月6日下午4時許,至新竹縣竹北市衛生所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施打後當天晚上出現頭痛、嘔吐等身體不適症狀。隔天下午6時許,家人因她一直未出房門而進門查看,卻發現劉已死亡多時而無法急救。盧男主張,他在2022年4月12日向衛福部申請預防接種補償救濟,但審議小組認定劉婦是因潛在高血壓引起腦幹出血性中風,致中樞神經衰竭,個案死因與潛在疾病有關,與接種疫苗無關,而不予補償救濟。北高行認為,衛福部審議小組該次審查會,有多名委員因請假未到或有外務而未全程與會,會議最終結論是否經大多數委員實質參與討論所形成的共識,已有疑慮,並不符正當法律程序。雖然衛福部以解剖報告、初步鑑定意見及相關醫學文獻,推論劉婦接種疫苗與她出血性中風致死並無關聯,但卻無法證明劉婦高血壓之初病況是唯一致死因素、疫苗是否為促發死亡因子。北高行強調,依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見解,預防接種與損害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係的事實不明時,其事實不明的不利益應歸衛福部,也就是說應准許救濟,因此判盧男勝訴。可上訴。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委任律師尚未收到判決書,未能確知判決理由,待收到法院判決書後,再行研議是否提起上訴。
男子車站公廁內昏迷7小時後死去 調查發現廁所內求助鈴「沒插電」
日本一名男性上班族日前在東京地鐵車站的無障礙公廁內因急性出血性中風昏迷7小時後死亡。死者家屬已向和歌山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營運該車站的鐵路公司「東京地下鐵株式會社」賠償約1.07億日元(約台幣2260萬)的損失。該公司則在訴訟中表示,「該男子死亡與站方反應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2021年6月7日,當時57歲的男子在使用日比谷線八丁堀站的無障礙公廁時,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失去意識倒地,大約7小時後才被保全人員發現,並將其送往醫院,隨後被宣布死亡。原本,無障礙公廁內應該有一個緊急求助鈴,按下後會向車站辦公室發出異常警報,還有一個自動通報裝置,如果偵測到有人在廁所內待了超過30分鐘,也會自動向車站辦公室發出警報。但男子昏迷時,兩項警報系統都沒有啟動,事後經調查才發現,求助鈴並未通電,而通報系統則是沒有連接傳輸線。家屬表示,如果該男子早點被發現,可能就不會死亡,而站方並未充分檢查廁所設施的疏忽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此向東京地下鐵提起訴訟。東京地下鐵則要求駁回索賠,稱「沒有檢查設備的法律義務,也不承擔賠償責任。」不過在該事故發生後,東京地下鐵2022年重新檢修了無障礙廁所的緊急求助鈴與通報系統,並強調將會持續定期檢查,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高雄男泡澡完走出浴室「下秒頭痛炸裂」 檢查竟是中風…醫揭原因
寒流發威全台急凍,許多人會選擇泡澡或泡溫泉來驅寒。不過,高雄有一名30多歲男子,泡澡完後才走出浴室,竟感覺頭暴痛,隨後右半側手腳無力,口齒也不清,緊急送醫發現是腦中風,經治療仍未脫離險境。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德遠向《中時新聞網》透露,光是昨天和今天,就收到6個腦中風病人,加護病房全滿。由於低溫或溫差大環境下,血管會縮起來,平常若沒有控制好血壓,或是喝水不足,血液變得濃稠,都可能使血壓飆高,增加腦中風的風險。男子檢查發現是腦中風。(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這名男子仗恃自己年輕,平常沒固定量血壓,昨晚在家泡澡,接著衣著單薄走出浴室,怎料腳踩在冷冰冰的地板時,突然感覺頭痛到要炸掉,立刻坐下休息,但沒多久發現右手和右腳都無力,講話像含滷蛋,家人見狀趕緊帶去醫院,檢查血壓飆破200毫米汞柱,腦血管爆掉,是出血性中風,經處置後轉到加護病房,但仍有生命危險。對此,陳德遠提醒,天冷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更要避免處於溫差大環境,例如早上從被窩起來,千萬不要直接赤腳踩冰地板,刺激血管收縮,可以先穿上襪子或拖鞋,外出可戴帽子和圍巾,防止頭部直接吹冷風。要如何辨別中風徵兆?陳德遠指出「FAST─微笑舉手說你好快送醫」口訣,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4.5小時。1.「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例如你好,觀察口齒是否清晰且完整。4.「T」就是TIME,當上面3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住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黃金治療的時間。
2寶女老師輔導女兒功課 情緒激動釀「急性出血性中風」住院8天
接近期末,學生處於水深火熱中,老師也忙翻。中國杭州有一名老師,40歲又是二胎媽,日前在輔導女兒功課時,不小心情緒激動,結果頭痛欲裂,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急性出血性中風的一種,預防方法也曝光了。據《澎湃新聞》報導,這名女老師育有2個小孩,一個念國中、一個小學二年級,近來因為快到期末考,學校課業很忙,家裡2個孩子的學習也跟著緊張,日前她在輔導8歲女兒的作業時,情緒又激動起來,當下感覺頭痛快炸裂,還伴隨噁心、乾嘔,休息一段時間仍沒好轉,只好到醫院就診,電腦斷層掃描顯示,顱內蛛網膜下腔有出血,好在進一步檢查沒發現血管異常。女老師住院治療8天後出院。(圖/翻攝自澎湃新聞)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裘五四主任醫師介紹,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顱內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的,是出血性中風的一種,分自發性、外傷性。據悉,女老師屬自發性,情緒過於激動是誘因之一,還好經住院8天保守治療後,顱內出血基本吸收,最後順利出院。醫生提醒她姚保持心情平和,切勿激動,注意休息。杭師大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程軍指出,平時要避免過度激動或壓抑,戒菸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對預防中風也很關鍵。
天氣寒冷最怕「1腦血管疾病」 醫曝:會無聲無息就猝死!
每到冬天,氣溫變換之際,就是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增的時候,不只出血性中風患者,有腦內出血,也有蜘蛛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蜘蛛膜下腔出血特別令人憂慮,往往來自於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就像新聞報導過的許多公眾人物一樣,甚至會造成猝死。顱內動脈瘤最怕破裂 嚴重下場一次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劭遠表示,顱內動脈瘤是指顱內動脈壁的局部性薄弱處,形成一個擴張的囊狀結構。其大小、形狀和位置都有所不同,有些可能很小,有些可能很大,有些可能位於動脈分支處,有些可能位於動脈彎曲處。危險性在於可能會破裂,導致出血,這種情況稱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會引起嚴重的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並可能導致中風、癲癇或死亡。常見相關併發症如:再出血、動脈痙攣、癲癇、水腦、電解質異常、心肺衰竭等,上述併發症都會增加治療上的困難及患者死亡率,因此,此類患者常是腦死器官捐贈來源。治療方法有2種 取決患者狀態治療取決於其大小、位置和形狀,以及患者年齡、健康狀況和出血風險等因素。一般來說,有兩種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或介入治療。1. 手術是指通過開顱或小孔入路,將一個夾子放在動脈瘤的頸部,切斷其與正常動脈的連接,能確實達到立即止血的效果,且術後無需服用抗凝血劑,缺點是頭部傷口較大。2. 介入治療是指通過皮下穿刺,在腦導管的引導下,將一種金屬絲或球形物體送入動脈瘤內部,有些輔以支架置放,填塞動脈瘤空間,使其血流減少,達成動脈瘤逐漸栓塞的效果,優點是傷口極小,缺點是使用支架者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來防止缺血性中風。定期檢查莫輕忽 早發現早治療許劭遠分享,近日收治三位動脈瘤破裂長者,平均70歲,都不知道腦內有此不定時炸彈,使用支架及線圈栓塞動脈瘤後,都順利從鬼門關救回且維持正常意識,經過積極復健訓練後,預期能回到一般日常生活,建議一般民眾可將腦部列入自費健檢目標,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女照三餐吃「健康食品」中風 怒告直銷公司求償660萬…法官判「獲賠30元」曝原因
高雄一名何姓女子參加某直銷公司說明會後,找弟妹一起加入會員,並購買許多宣稱可增強免疫力的食品服用,未料何女事隔不久就罹患高血壓甚至出血性中風,經搶救近50天才保住性命。何女事後提告直銷公司求償660多萬元,不過法官審理後認為,何女發病原因與產品無關,判直銷公司賠償30元。可上訴。何女主張,自己曾參加該直銷公司在高雄的說明會,並對自稱健康教育博士、營養師的講師宣傳內容感到十分心動,因此用弟弟、妹妹名義購買許多宣稱可大量食用,以盡速強化身體免疫力、抵抗力與恢復既有功能的產品,還加入該直銷公司成為大使會員。不料,她2022年4月1日起按講師說法每日三餐服用,卻因產品含有咖啡因、服用過量導致高血壓;同年5月14日突感不適急診,被診斷為出血性高血壓併左側肢體無力與高血壓,治療49天才出院。何女事後除要求退錢,也認定產品有瑕疵,害她險些喪命與無法繼續工作,提告直銷公司並求償660多萬元。直銷公司對此辯稱,講師沒在說明會上說產品可以三餐加量使用,以加強效果;公司也在產品上載明每日1包的使用方式,並已依規定退還款項,主張公司沒有疏失。該公司認為,高血壓為長期潛伏的慢性疾病,又多為遺傳、心理等長期因素產生,懷疑何女可能長期患有高血壓,罹病與公司產品無關,請求免賠。法官則認為,該產品雖有咖啡因,但生活中其他食、飲品也有咖啡因,難認定該產品有瑕疵或欠缺安全性;醫院也診斷何女為自發性出血導致腦中風,故應為本身患有高血壓不自知,難證明是產品內的咖啡因所致,判直銷公司僅需賠償貨款的差價30元。可上訴。
泡湯一半突站起來!男業務下秒「直接倒地」 送醫身亡
近期氣溫驟降,因寒冷天氣猝死的案件頻傳,醫院心血管病患也比平時爆增許多。對此,ICU護理師林婷分享個案,其中一名約40多歲的男性,未規律服用高血壓藥,日前泡完溫泉後直接起身到戶外抽菸,沒想到下秒便倒地,緊急送醫仍回天乏術。護理師林婷日前在臉書粉專「林婷一下吧 icu護理師」,分享近日2起個案,其中一名為年約40多歲的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但仍有抽菸習慣,且家人透露他應未按時服用藥物,林婷指出,該男子當時和同事相約泡溫泉,泡到一半突然起身到戶外抽菸,結果下秒就直接倒地。林婷表示,溫泉館與戶外溫差大,而且泡完溫泉身體一定是熱的,男子只穿著短袖便走到戶外,溫度瞬間降低,血管在急速熱漲冷縮下,一旦血管壓力太大,容易出現高血壓往上衝腦,恐導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性中風。據了解,該名男子雖緊急送醫治療,但經開刀搶救仍不幸身亡。此外,林婷又分享另一起猝死個案,一名工程師白天出門跑步,返家後洗完澡走出客廳,便開始持續胸痛,同時伴隨冒冷汗、嘔吐及臉色蒼白等症狀,直接倒在家裡地上,妻子見狀雖立即做CPR搶救,但到院仍回天乏術。林婷表示,該名工程師上週其實就有胸痛、胸悶的症狀,但因工作繁忙,安排在下個月就醫檢查,豈料這幾天便出事。最後林婷呼籲,天氣寒冷時務必注意保暖,除了穿著禦寒衣物外,還要注意頭頸部、四肢末端的保暖,利用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多層次穿搭,此外,應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最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多多打電話回家給自己家人」。
于美人「血壓飆234」掛急診 醫見「這奇怪數字」:恐為中風、腦水腫徵兆
參選2024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立委的58歲主持人于美人,在昨(11)晚間發了篇貼文,表示自己掛了急診吊點滴,血壓飆升至234,也推測可能是近期行程太滿、太拚才導致,幸好經過診治檢查過後並無大礙。不過,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仔細看了于美人貼出的照片,驚覺其心跳僅有65 bpm,便趕緊在粉專衛教宣導,直言這可能並非單純的高血壓,而是出血性中風或腦水腫的徵兆。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專提到,從照片裡可以看出,于美人收縮壓可以到 234/123 mmHg,但心跳才65 bpm「好似輕鬆的脈搏」,其中一個監測方向就怕是「庫欣氏反射」(Cushing's Triad),代表腦壓爆高,高到心臟認為需要異常收縮壓才能衝過腦壓,完成腦血管灌流給予氧氣供應,所以這都是出血性中風或腦水腫(腦疝、壓到腦幹會窒息)的徵兆。姜冠宇進一步指出「庫欣氏反射」的3聯徵,若接著發生以下3點,就應該多一份警覺心:1.血壓繼續爆高,且收縮壓脫離舒張壓,差距拉大。2.心搏反而反向過慢,在有「庫欣氏反射」初階的時候未必反映出來,但是若沒有及時正確治療,像是來到50 bpm以下,可能就明顯了。3.呼吸開始不規則、頻率整體變少,這跟休克不同,休克是呼吸頻率代償增加,看起來急促,而腦壓高的病人是呼吸頻率降低、但用力的。有效呼吸變少了,那真的要送加護病房了。對此,姜冠宇也強調,以上是臨床醫師的思路,不能取代現場的狀況、案主主治醫師的評估,單就這張照片來提醒,與一般老人家飯飽酒足後通常心跳也會稍快,而量的收縮壓170 mmHg是截然不同的狀況,一開始有頭痛、或是頭部有外傷後整體狀況不對就要當心,重點是連續監測下,它整體症狀有沒有朝向「庫欣氏反射」的變化趨勢,若有,就趕快進入急重症治療,也要好好休息一陣子了。另外,姜冠宇還在留言區說明,「庫欣氏反射」發生時,若沒及時找到病因正確搶救,是會死人的,但文章中也有做好聲明,表示這篇只是急重症衛教,沒有要隔空診斷的意思。
ICU心血管患者暴增!42歲業務「輕忽1事」 手腳突癱講不出話
近來氣溫下降、溫差變化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及血壓上升,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一名護理師日前就在臉書分享,自己近期接了3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人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其中一名42歲患者自身有高血壓,卻輕忽沒有定期量血壓,直到這次進入ICU才發現已相當嚴重,不僅左手左腳都已癱瘓,甚至連話都無法說。對此,護理師不禁呼籲「最不痛的治療就是預防」。護理師林婷在臉書「林婷一下吧 icu護理師」發文表示,自己日前在加護病房值班短短幾個小時,就接了3床相當棘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出血性中風、梗塞性中風及心肌梗塞,「年紀都在40至50歲之間,皆是男性,全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林婷指出,其中一名42歲的腦梗塞患者,平時跑業務且知道自己有高血壓,1年前曾就醫檢查,當時醫師表示還不用吃血壓藥,隨後因工作繁忙加上並無不適,便沒有繼續追蹤,平時也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沒想到這次發病緊急送醫,狀況變得相當嚴重,醫師立即替男子做了血栓溶解術,並在ICU緊密監測意識狀態,醫師也表示男子「隨時都有意識變差的危機」。林婷進一步表示,因為該名男子梗塞的地方,有影響到腦部的語言區,導致他無法說話、左手左腳也癱瘓不能動,目前需要用降血壓的針劑藥物控制,仍處於危險期,男子的妻子得知後相當堅強,在病床旁安慰男子「別怕沒事家裡還有我扛著,你現在安心養病就好」,但一轉頭走到床外就開始痛哭,林婷也發現男子露出「早知道」、「為什麼是我」的神情,讓人相當不捨。林婷提醒,秋季轉冬季是心血管、腦血管病變的好發季節,氣溫下降時血壓會升高,因此有高血壓高、高膽固醇的民眾,一定要經常量血壓,若指數異常,就要到醫院再做詳細抽血檢查,林婷呼籲,定期抽血、每天量血壓都相當重要,「最不痛的治療就是預防」。
游泳突昏倒…國中女學生診斷「出血性中風」 竟是1常見壞習慣引起
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北部一名14歲國中女學生,游泳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檢查和診斷,發現是自發性腦出血(出血性中風),但少女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而是因為1項常見的壞習慣引起。中醫針灸科胡奕晟醫師接受《ETtoday健康雲》採訪,透露該名女學生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像是血管畸形或心臟異常等,也沒有血壓問題,但在昏迷當下,收縮壓高達180mmHg(正常低於140mmHg),而高血壓通常是自發性腦出血的一大因素。另外,女學生體重過胖,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胡奕晟醫師解釋,熬夜時身體處於交感神經活化,血壓會被迫上升,長時間下來會對心血管造成巨大壓力,也是腦中風常見的誘發因素。因為女學生腦出血範圍較大,開刀取出血塊後,等清醒後病況穩定,才做復健和針灸治療。女學生沒有先天性疾病,但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胡奕晟指出,腦中風患者在血壓穩定後,密集復健和針灸,可逐步改善單側手腳無力的狀況,但中風受損面積越大,就需要越久時間才能復原。更要注意,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曾有一名7歲男童腦中風,檢查發現有腦部的動靜脈畸形,還有一名11歲女童心臟異常。胡奕晟提到,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高血壓、心律不整、動脈剝離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癌症及先天性心臟病等,過度熬夜、生活飲食習慣不良也有關,因此他呼籲即使年輕,也不要熬夜,最晚午夜前睡覺,而且睡覺前也要避免使用手機。史外,減少飲酒、精緻飲食,適當運動、飲用純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年輕型中風的風險。
健保署放寬腦中風藥給付條件 發病4.5小時內都可免費用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四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今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腦中風主要可分為3種,包含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腦缺血)、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臟或其他部位血管內的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根據健保統計,2020年至2022年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人數每年約4萬人,中風後的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則可能終生臥床,仰賴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照護負擔。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提高回歸社會的機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現行用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如Actilyse),限病人發作後3小時內使用,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了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改善病人的預後,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的建議。劉林義表示,經過今年8、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健保署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今年10月1日起生效,預計1年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rt-PA藥品」共有2種劑型,20毫克的劑型每支8041元,50毫克則是1萬7815元。劉林義表示,以成年男性為例,每次需使用2支50毫克的劑型,而成年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健保給付後,每名成年患者可省下1萬7815元~3萬5630元藥費。石崇良表示,感謝台灣腦中風學會及其相關學會提供專業的意見及協助,健保署基於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的宗旨,期透過不同政策導入,提升慢病的醫療照護,降低腦中風及失能之發生,減少病家照護負荷與成本,以增進社會健康福祉。
不滿1天沒供3餐! 病患遭「餵尿」致肺炎送醫…外籍看護下場曝
印尼籍看護蒂雅2019年來台後,不滿照顧家庭不給她1天3餐,因此對照料的病患不滿,用鋼杯、量杯餵尿、水給他。導致病患肺炎送醫,先前蒂雅因傷害罪遭法院判1年2月,近日民事遭判賠35萬餘元。張姓男子提告,蒂雅在2019年來台,2020年到他家擔任家庭看護工,負責照料腦出血性中風而臥病在床需要24小時看護的父親。後來發現蒂雅鼻胃管餵食方式不當,因此有糾正及要求蒂雅遵守正確方法。結果蒂雅居然用鋼杯裝水或以徒手、量杯將自己的尿液、水直接倒入父親的口腔內,導致父親多次嚴重嗆咳,導致父親發燒,疑似吸入食物造成肺炎。原本家人還不知道原因,經調閱監視器後,才發現蒂雅將自己的尿直接餵食給父親,因此要求住院看護費、住院診療費5萬7000餘元以及精神撫慰金約500萬元。蒂雅刑事庭時稱,沒有想要傷害病患,而病患就像他爺爺一樣,自己親生的爺爺也是這樣照顧他。蒂雅辯稱,不管是水、尿液,都是液體而不是食物,不會堆積在喉嚨,因此不會造成肺炎,她也自承餵了2、3個禮拜,病患都沒有發燒,可見肺炎與她無關。她也說,因為張男1家沒有提供1天3餐,才會把不滿情緒發在病患身上。法院審理,認為病患住院與蒂雅所為有相當因果關係,因此住院、看護費用均有所據,至於精神撫慰部分,病患當時已經73歲,蒂雅明知道病患身體狀況虛弱,卻仍傷害病患,導致其住院治療。認為撫慰金以30萬元適當,總共須賠35萬7000餘元。
老婦爆發腦中風「只花90秒鎖定傷區」 AI大數據助急救更迅速
79歲的林女士在廚房做菜時,突然發生左側手腳無力,被家人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林女士左側手腳僅能稍微移動、左側忽略症、左側顏面麻痺、嚴重口齒不清,神經部蔡昇達醫師初步研判為右側大範圍腦中風,需要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幫助找到腦部受損位置與面積。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先以無顯影劑的腦部斷層影像確認林女士損傷狀況,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蔡昇達醫師,立即建議林女士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隨即由取栓治療專家神經外科郭政宏醫師進行治療,及時取出動脈血栓。林女士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不僅降低了大範圍腦中風後的死亡風險,其左側肢體與口齒不清的狀況大幅改善,手腳可以抬高,並從原本臥床狀態進步到可以乘坐輪椅,而忽略症也消失了,後續將繼續復健以強化肢體力量。腦中風發生後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甚至導致死亡,電腦斷層檢查是現今相當重要的高階醫療影像診斷技術,神經部蔡崇豪主任指出,臨床上依據腦部灌流掃描來診斷缺血性腦中風並評估其範圍時,需要花費額外時間來施打顯影劑以及完成腦部掃描。此外,慢病族群、急性腎臟傷害或重度慢性腎衰竭等病人對顯影劑也可能有過敏風險,注射顯影劑時,會發生噁心及嘔吐,若原本意識不清者,可能會因為將食物吸入肺臟而產生肺炎。中醫大附醫神經部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運用大量NCCT影像資料,設計出『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只要約90秒即可判斷有無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再結合中國附醫開發之『腦部灌流掃描(CTP)成像智慧分析系統』,建立iStroke平台,強化對於腦中風的診斷與治療決策能力。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強調,「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平台利用深度學習架構以近400位病人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使模型學習分析NCCT及CTP影像,自動圈選出腦部缺血區域、以及其內部的核心區域和缺血半影區域,以協助醫師準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接受緊急處置後的療效。目前該系統對於大於70毫升的腦部缺血體積,達到92.5%的準確率、100%的敏感度、與89.7%的特異性,已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能力。中醫大附醫神經部呂明桂醫師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高居第四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中風對國人健康衝擊甚鉅,且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存活下來的病人往往會經歷漫長的復健,以期改善生活功能,但仍有許多患者需要長期照護並承受終身失能的痛苦,同時也導致社會與家庭沉重的負擔。呂明桂醫師進一步說明,中風可分為兩大類,其中大約80%的腦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而20%則是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中風為突然的激動、血壓升高或其他原因造成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腦部組織,進而引起腦部大範圍的受損。至於缺血性中風,則是目前台灣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心臟病引起血凝塊阻塞了腦部的血管或動脈,使腦細胞缺血缺氧受損,呂明桂醫師說,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具有急迫性,病人被診斷和接受治療的時間越久,可以挽救的腦部缺血範圍就越少。因此快速診斷病人是否罹患急性缺血性中風,並量化可救治的腦部範圍,是病人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與恢復良好的關鍵之一。中醫大附醫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在快速識別可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的腦中風患者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發表於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第23屆年會並獲得優秀論文獎項,另外也發表在2022年的亞太中風會議上。該平台能協助醫師提高腦中風的診斷效率,使更多患者能接受緊急治療,改善其病後的生活功能。
打噴嚏過猛「鼻腔突噴出血塊」!他險丟命:腦袋快炸掉了
別小看打噴嚏!美國一名26歲男子山姆(Sam Messina)某次打噴嚏時突感覺「大腦爆炸」,血塊立刻從鼻腔噴出,下秒便昏倒在地,所幸家人將他緊急送醫才撿回一命,檢查後發現原來山姆罹患「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據《紐約郵報》報導,事發於2016年9月,當時山姆還是大學生,某天他躺在床上讀書時打了個大噴嚏,沒想到下秒竟有血塊從鼻腔內噴出,接著他開始大量流鼻血,在失去意識前他趕緊打電話向家人求助,這才讓他得以逃過一劫。山姆回憶起當時情況,坦言打完噴嚏後身體便感到不適,「我的大腦幾乎爆炸,血塊從我鼻子裡流了出來。」經醫生檢查才得知,原來山姆腦中有顆巨大的動脈瘤,由於打噴嚏時用力過猛,導致出血性中風,醫師緊急為山姆安排手術,短短1個禮拜內開了3次刀才清完血栓,他的頭上被縫了27根釘子,並休養了1個月才逐漸康復。山姆透露,沒想到只是打了個噴嚏,卻從此影響了他的人生,「它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我無法打曲棍球、無法上學,更不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劫後餘生的他決定勇敢追夢,如今已成為一家月收入達6位數公司的老闆。
40歲健身教練突爆腦中風 研究顯示「中西合併」再發生率降61%
「我每天運動欸,我是健身教練欸,怎麼會是我?」年僅四十歲的健身教練平時體態與飲食相當講究,但意外總是來得突然,沒想到中風居然找上門。有一天他突然頭暈,右側手腳酸軟無力,跌倒在地,經檢查後,原來是先天左腦血管狹窄,再加上睡眠缺乏與飲水不足,在過度疲勞之下,引發腦梗塞缺氧損傷,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柏鋒,經過調養與針灸,復健改善,已經可以自行步行前來門診治療,甚至可以恢復負重肌力訓練。吳柏鋒醫師表示, 腦中風是全民極需重視的重大疾病之一,分成「出血性中風」(占17%),「缺血性中風」(占83%)兩種。腦中風後遺症絕大數病患都需要有人照顧,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沈重負擔。尤其年輕化的趨勢,若因此失去生活能力,相信對往後的生活勢必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在中醫治療方面,通常會搭配益氣祛風、理氣活血的中藥給患者服用,幫助肢體疲勞、無力、痠麻的症狀加速恢復,不過仍然會根據患者不同的後遺症,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中風後遺症,主要表現偏癱、半身感覺障礙、視覺偏盲,半側忽略,語言障礙、吞咽障礙、認知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障礙以及大小便障礙等,因腦神經主管的功能多樣且複雜,依據損傷位置不同,功能障礙表現也不同。吳柏鋒醫師指出,治療中風後遺症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針灸治療、中藥治療、運動治療三種。腦中風屬於急性危險疾病,嚴重者容易危害生命,所以目前中風病人的標準流程,大多是發病後及早送到急診醫療救治,利用腦部影像確定腦梗塞或腦出血後,才能確定是否需要做血栓溶解或開顱手術,幫助病人減低損傷。目前在醫院,中醫介入治療腦中風的時機,大多是在病人住院後生命徵象包含呼吸、心跳、血壓、體溫穩定後開始,在臨床我們觀察病人治療的反應發現,單純中醫針灸或單純西醫復健,都能幫助病人恢復肢體活動能力,但是中西醫搭配針灸加復健,病人恢復的效果是最好的。 針灸治療是被動刺激,強迫腦神經接受刺激然後活化做反應;復健治療是主動刺激,利用我們的意志使大腦發出命令,讓受損的腦神經部位主動活化,加強肌肉運動的控制能力。根據國內的全民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研究指出:中風患者積極接受西醫治療,可以減少58%再發生率,接受針灸治療則少50%再發生率,同時接受西醫與針灸,則減少61%。
曹西平起床突癱軟動不了「倒地3天沒人知」 醫示警4症狀:快就醫
資深藝人曹西平出道40多年,有話直說的個性吸引一票粉絲追隨,不過他近年來慢慢淡出演藝圈,很少出現在螢光幕。沒想到,他先前有次在家突然癱軟無力,倒在地上3天無法動彈,大小便只能直接在地上解決,最後靠意志力爬到門口,向鄰居求救才保住一命。曹西平曾在2005年離開演藝圈,前往泰國定居,沒想到身體出問題,險些沒命。資深媒體人胡孝誠在節目《健康2.0》透露,某天曹西平起床,突然覺得下半身癱軟,整個人倒在地上,雙腿沒辦法動彈,結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了3天,想要大小便只好就地解放,後來靠著意志力爬出去,被鄰居發現緊急送醫,才脫離險境。因為此事,曹西平決定把泰國的房子賣掉,搬回來台灣住,也不敢再獨居了。曹西平把泰國的房子賣掉,搬回台灣。(圖/翻攝自曹西平臉書)事實上,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爾也會發生頭暈目眩、失去知覺的情形。對此,台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丁賢偉指出,常見的原因有4種,民眾若有相關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一、心律不整當心臟跳動有一些不規律時,就會產生血栓,打到腦子裡面就會造成「暫時性的缺血性中風」,嚴重甚至可能猝死。二、迷走神經暈厥迷走神經是全身體最長的神經之一,從腦子一路到腸胃,負責管理心臟的跳動等,若出現異常,可能會發生心臟痙攣,導致患者陷入昏迷。三、腦血管疾病常見的包括出血性中風、阻塞性中風,其中暫時性腦缺血要非常注意,可能是大型中風的前兆。四、直立性低血壓(姿態性低血壓)突然從臥姿變成站姿,心臟不夠力把血液打到腦部,就會有頭暈、意識不清等情況,如果有服用高血壓藥物,更容易出現類似情況。
余天中風腦部有血塊 醫曝7徵兆「FAST口訣辨識」: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
資深藝人余天今(26日)驚傳中風,李亞萍透露,因發現余天右眼腫起來,雙眼一高一低,而且右手、右腳也抬不起來,抓東西抓不到,就醫診斷發現腦部有血塊,有中風跡象,還好服用抗凝血的藥慢慢化掉,目前須住院觀察至少5天。對此,醫師就提醒,腦中風的症狀以及好發位置,要民眾特別注意。腦中風分秒必爭,延誤1分鐘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台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丁賢偉曾在節目《健康2.0》透露,中風分成2部分,一個是缺血性中風,另一個是出血性中風,後者就像是在腦袋中有個炸彈,從血管整個爆炸,導致所有的腦細胞都沒有養分和氧氣,所以一段時間後,細胞就會死亡。丁賢偉指出,腦中風好發的位置,最常見的是基底核跟丘腦,還有腦幹、小腦和大腦半球。腦幹及丘腦屬於無法開刀,基底核可以開刀,小腦部分比較特別,屬於「應該開刀」如果大於2公分以上可能壓迫到腦幹,如果要救命就需要開刀,而且時間非常緊迫。中風的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至於腦中風會有什麼徵兆?根據丁賢偉提供的資料,左大腦會出現說話不清楚、右側無力麻痺;右大腦中風會忽略視覺、聽覺或觸覺,左側無力麻痺;小腦或腦幹中風,則會嚴重暈眩導致走路不穩,最後失去意識。另外,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補充,腦中風辨識「FAST」口訣,「Face」: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兩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完整清晰;「Time」:出現以上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