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腦中風
」 腦中風 中風 蔡炳坤光頭哥哥病逝5年!粉專突發文「世界變了很多」 粉絲淚崩
一句「母湯喔」在2018年幾乎成為每個年輕人的口頭禪,不過帶起風潮的網紅「光頭哥哥」陳俊傑在2019年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年44歲。昨(13日)是他5周年忌日,粉專突發文。光頭哥哥的粉專昨(13日)無預警發文,「五年了,世界變了很多,不變的是現在依舊會想起祢的純真。」貼文一出,不少粉絲留言「已經不會再會了」、「好想葛格,前幾天坐火車音樂剛好播到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就想到葛格以前唱到哭的畫面」、「看到那麼多人還記得那個男人,真欣慰」。也有粉絲說,「葛格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相信葛格不會想看到各位難過的樣子,請大家收起悲傷,希望在你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想起葛格,讓他的精神繼續陪伴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粉專小編日前表示,希望大家可以把葛格正面樂觀的態度,一傳十、十傳百的散播下去,每當失落、挫折的時候想想葛格曾經帶來的歡笑,相信葛格在另一邊也能備感欣慰,「這個粉絲專頁我永遠不會刪除,想想葛格的時候可以來這裡看看他的影片,或到他的youtube頻道。」據了解,光頭哥哥是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肺栓塞、胰臟炎、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重積性癲癇與出血性腦中風,經過治療仍不治,享年44歲。
40歲工程師「這習慣」引發腦中風 醫師:晚睡會增加風險
過去常說,人體的複雜程度遠比任何一種機械還要精密,一點點小問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就會演變成難以挽回的悲劇。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提到,有一名40歲的工程師因為長期熬夜引發腦中風,在歷經一年的調整之後,身體終於康復。劉博仁醫師也為此提到,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劉博仁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一位40歲的工程師,不僅長期晚睡熬夜,三餐還不定時,自己本身又喜歡吃油炸的食物,健康檢查呈現血壓偏高以及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況。結果在某次工作到晚上時,該名工程師突然頭暈頭痛,送到醫院去後,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工程師也為此住院開刀治療。後來平安出院後,該名工程師找劉博仁醫師來調理身體,當時該名工程師自述已經改掉所有的習慣,早睡、適度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但是在離開診間時,該名工程師感嘆「從來不覺得這種悲劇會發生在我身上,劉醫師你要跟很多人宣傳衛教啊,真的到我發生中風才知道一切疾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劉博仁醫師表示,這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目前這名工程師恢復狀況良好,但同時也藉這個機會提醒喜歡熬夜的朋友,真的要注意身體的健康。劉博仁醫師也明確表示「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
47歲男血壓失控引發腦中風 ROSA手術精準抽吸血塊
47歲的鄭先生在去年10月下旬出現莫名持續頭暈及嘔吐的症狀,嚴重時甚至頭暈目眩跌倒,儘管當時有去醫院檢查,卻無診斷出任何異常,10月底時突然出現左上肢無力偏癱、說話口齒不清等症狀,所幸當時正在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看診,醫護人員察覺異狀後立刻送鄭先生去急診,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會診神經外科並轉入加護病房,經處置後,於11月中順利出院。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顯中表示,鄭先生為自發性出血性腦中風,經電腦斷層檢查,本次出血位置在腦部基底核區域,血塊大小雖不需要緊急開刀,但仍持續對腦組織造成壓迫,與家屬溝通討論後,決定先用降腦壓及降血壓藥物控制,並於11月1日進行ROSA機器人立體定位血塊抽吸手術,在機器人精準定位的輔助下,順利抽出血塊。兩天後鄭先生的上肢功能就逐漸恢復,講話口齒也變清晰,並於11月21日順利出院,開始展開復健療程,1月底時可自行至診間回診,如今恢復狀況相當良好。陳顯中醫師指出,在台灣,腦中風大致可分為出血性與梗塞性兩種,其中出血性的占比約莫三成,依病人出血大小、損傷區域會有相對應的治療策略,但主要還是在血壓及腦壓控制,減少再出血的機會,而腦傷嚴重程度、後遺症也因此有所不同,因此,後續三至六個月的黃金治療期間也得持續復健。陳顯中醫師表示,鄭先生屬於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最常見自發性腦出血的主因,與本身體質,或血壓控制不佳相關,初步判斷,早先的頭暈、嘔吐也可能與血壓控制不當有關,這次手術能順利完成並在短時間內復原良好,真的相當幸運,也建議鄭先生務必遵守醫囑控制血壓,避免二次中風。根據統計,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十大死因前段班,也是國人失能的主因,平均每年奪走一萬人的性命,也同時影響著無數的家庭,為避免陷入「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的窘境,民眾除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有問題快打119」的口訣來提升對腦中風的警覺外,更得重視自身健康,從防止腦中風發生做起。雖然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但卻能透過維持健康、規律的生活型態來預防,實行「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及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等,家中如有相關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有長期頭痛、頭暈或其他神經學症狀,建議前往神經外科門診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冬天吃補要注意! 醫點名「3類人」不宜再補 恐引起腦中風
「大寒」將至,是冬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不少人會吃薑母鴨、當歸鴨、麻油雞、羊肉爐進補,不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提醒,最近天氣寒冷,許多患者常因冷熱變化,進補的同時又吸到冷空氣,讓喉嚨被鎖住,一直咳不停。尤其是燥熱體質者,千萬不能吃太多補品,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出血性腦中風!1月20日即將迎來「大寒」,為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也是不少人進補的時刻。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表示,薑母鴨、當歸鴨、麻油雞、羊肉爐都是冬天熱門的補品,但許多人卻在進補後,嘴巴還熱熱的又吸到冷空氣,讓整個喉嚨被鎖住,導致咳嗽咳不停。天冷時,也有不少民眾出現頭痛、筋骨痛、胃潰瘍等症狀,或是吃補後很快就排便的「虛不受補」體質。究竟有哪些人不適合吃補呢?陳博淵提到,有3類民眾「補不得」,包括三高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燥熱體質者,皆不宜再補。由於這些人體內的燥熱能量原本已經過多,若還補充能量,可能會造成臉紅脖子粗,甚至引起出血性腦中風。不過,對於手腳冰冷的人來說,適合藉由食補來增加元氣,可以多吃粥暖胃,再搭配山藥補腎、黨蔘補脾胃,讓身體從肚子暖起來,也能排除筋骨內的濕氣。陳博淵提醒,大寒到立春的這段期間會逐漸回暖,不建議一直進補,若之後溫度回升就不宜再補,可視天氣做調整,補過頭的話可能會口乾舌燥,反而更不舒服。
低體溫易猝死 專家點名:不只戶外工作者要當心,「這些人」也須留意
近日氣溫驟降,天氣漸冷,對於從事戶外或室內低溫工作者更容易造成健康傷害或促發疾病。對此,醫師提供幾點注意事項,提醒民眾工作的同時,也要注重身體保健,平安過冬。低體溫劃分為三級 嚴重會致命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說明,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劃分為三級,當體溫下降到35℃至32℃時,代謝速率、呼吸速度及脈搏會增加,身體會不自覺顫抖,出現思考遲鈍、無法完成複雜動作等情形,此為輕度低體溫;下降至32℃至28℃時,心輸出量、呼吸速度與脈搏會減緩,整體對冷的感知會變差,發生意識模糊、心律不整的症狀,這種情況屬於中度低體溫症,若沒有即時接受治療,就可能發展為重度低體溫,即核心體溫小於28℃,人體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持續低溫至血管收縮 易誘發造成腦中風賴育民主任指出,若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中,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收縮壓會上升10至20㎜Hg,舒張壓會增加5至10㎜Hg,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勞保增列失溫疾病 「主被動回溫」協助送醫勞動部職業安全署於2015年增列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項目,加入「低溫作業或低溫物品引起之凍傷、失溫等疾病」,具有潛在暴露的職業包括冷凍倉庫作業、戶外建築業、農耕畜牧業以及高山工作等,高齡長者、三高病患及有酗酒習慣者更是其中的危險族群。賴育民強調,若身邊的人出現失溫的情況,首先需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而在等待醫療支援前,可嘗試以下方法自行為患者回溫,按臨床指標與低溫的程度分為被動回溫與主動回溫。輕度或中度低溫的病人可採被動回溫法,將其移動至溫暖乾燥的環境,替換衣物並給予溫熱食物;主動回溫則是針對重度低體溫病人,利用照烤燈、暖氣、溫水袋或是41℃溫靜脈輸液等方式,以每五分鐘回溫0.5℃至1℃的速度漸漸提高體溫,需要在到院後有醫療人員照顧時才能施行。溫差大易猝死 高危險族群應著防寒套裝賴育民提醒,最近氣溫變化大,猝死事件頻發,除了上述潛在暴露職業外,民眾皆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凡是於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穿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營帳等庇護所,如已有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就醫。
愛愛到一半全裸男緊急送醫 醫示警:氣溫驟降小心「馬上風」
日本《產經新聞》先前曾報導,一名男性與女子在賓館滾床單,結果男子「進行到一半時」竟斷氣,女子則是嚇到逃跑,原因竟是怕「外遇曝光」,據推斷這名男子應該是「馬上風」,而馬上風會發生的原因也與天氣太冷有關,根據急診醫師翁梓華就分享,國內過去也有類似的案例。 心肌梗塞、出血性腦中風是馬上風的成因。(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根據翁梓華在臉書粉絲團分享,一名50歲男性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全裸緊急送醫,原來,當時男子和女性友人在旅館激情交纏,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摀胸口無呼吸心跳,詢問跟著救護車前來的女性也表示,「這名男性跟女性友人在林森北路上的一間旅店尋歡,結果過程中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捂在胸口,無呼吸心跳」。面對這樣的緊急狀況,急診室的醫護團隊馬上展開救援。男子在急診急救了6分鐘電擊兩次,總算恢復心跳,一做心電圖後果然證實是大範圍心肌梗塞,這就是典型的「馬上風」現象。所謂的馬上風,又稱為「腹上死」、「房事猝死」,在中醫為「脫症」,也就是男女在發生關係時,因為太過激烈,導致男方昏厥甚至突然死亡;也有少數女性會因為過度興奮猝死,也就是「胯下風」,但一般來說情況比男性少,以下為「馬上風」的成因:1、 心肌梗塞性行為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輸出量,若長期未發生性行為,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恐導致原本部分阻塞的冠狀動脈無法獲得足夠血液灌流,引發缺血性心肌梗塞,患者易伴有胸悶和手捂胸口症狀。2、 出血性腦中風性行為屬於運動,此時血壓通常較平時高,若男性本身存在腦內血管問題,如血管瘤或動脈硬化,恐引發急性腦出血,患者通常在發病時有強烈的頭痛感,形容為爆炸性的。上述兩種情況都屬於急診的三大重症之一,對於心肌梗塞,及早進行心導管手術是關鍵;而出血性腦中風,則視情況可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無論哪種情況,建議立即撥打119請求救護,將患者送往醫院,以提高生存率,因為時間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至於該如何避免「馬上風」發生?翁梓華提醒,行房前避免過度飲酒、盡量避免藍色小藥丸配酒同時使用,平常嘗試登階檢視是否有胸悶情形,並控制血壓,即可避免馬上風。 心肌梗塞、出血性腦中風是馬上風的成因。(圖/翻攝自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
保全連上42天班猝死…81歲母淚提告 公司辯「他本來就有病」 法官判決曝光
徐姓男子2020年被保全公司派駐到高雄值大夜班,卻於同年11月遭發現昏倒工作場所,送醫不治身亡。不捨愛子連上42天班、加班時數超過法定時數1.5倍的81歲徐母,提告保全公司並求償149萬餘元,但高雄地院審理後,發現徐男本就有高血壓卻隱瞞病況,判稱「他本身就有病」的保全公司只須賠償89萬元。可上訴。判決書指出,2020年6月到職的徐男,同年11月27日上午6點多被發現昏倒在「台塑王氏昆仲公園」,搶救3天後仍因出血性腦中風不治。徐母以兒子連續42天值大夜班,每日工時10.5至12小時,造成身體因超時工作、夜班工作、連續工作而不堪負荷,提告保全公司並求償149萬餘元。保全公司則辯稱,徐男的勤務並不辛苦,白天只需收發信件、管理人車進出及巡視公園;晚上也只要上鎖並每2小時巡視一次,其餘時間都可自由休息,實際休息時間超過1.5小時。更稱徐男死因是他本身有高血壓病史,與工作過勞無關。法官檢視徐男出勤紀錄,發現他死前1個月確實加班高達107.5小時,遠超法定46小時。且雖然園區入夜即關閉,但不代表保全除巡視外就無須進行監視性工作,否則夜間僅要上鎖即可,何須保全?另如發生意外或危險,保全也只能靠自身應付,工作壓力並不小。法官也發現徐男任職保全前體檢,顯示其身高166公分、體重87公斤、BMI32、腰圍100公分,已屬於肥胖範圍。另檢查當天血壓達213/132mmHg。認為徐男本身即有高血壓風險,再加上連續夜班負荷,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然而,法官雖認徐母149萬餘元賠償請求合理,但考量徐男本身有高血壓,卻在到職填寫之個人健康資料的高血壓欄位勾「無」,徐男也要負其死因40%責任,判保全公司應賠89萬餘元。可上訴。
老婦爆發腦中風「只花90秒鎖定傷區」 AI大數據助急救更迅速
79歲的林女士在廚房做菜時,突然發生左側手腳無力,被家人送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林女士左側手腳僅能稍微移動、左側忽略症、左側顏面麻痺、嚴重口齒不清,神經部蔡昇達醫師初步研判為右側大範圍腦中風,需要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幫助找到腦部受損位置與面積。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先以無顯影劑的腦部斷層影像確認林女士損傷狀況,為避免長者施打顯影劑可能突發的健康風險,以及加速醫師臨床評估的準確性,中醫大附醫專家團隊隨即啟動人工智慧中心開發的「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運用AI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分析CT腦部影像,並模擬其施打顯影劑後的影像,來預測林女士損傷的腦部區域落點與體積,診斷出林女士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結合後續AI分析CTP得到的可救治區域與不可救治區域等資訊,輔助醫師判斷其治療成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蔡昇達醫師,立即建議林女士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隨即由取栓治療專家神經外科郭政宏醫師進行治療,及時取出動脈血栓。林女士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不僅降低了大範圍腦中風後的死亡風險,其左側肢體與口齒不清的狀況大幅改善,手腳可以抬高,並從原本臥床狀態進步到可以乘坐輪椅,而忽略症也消失了,後續將繼續復健以強化肢體力量。腦中風發生後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甚至導致死亡,電腦斷層檢查是現今相當重要的高階醫療影像診斷技術,神經部蔡崇豪主任指出,臨床上依據腦部灌流掃描來診斷缺血性腦中風並評估其範圍時,需要花費額外時間來施打顯影劑以及完成腦部掃描。此外,慢病族群、急性腎臟傷害或重度慢性腎衰竭等病人對顯影劑也可能有過敏風險,注射顯影劑時,會發生噁心及嘔吐,若原本意識不清者,可能會因為將食物吸入肺臟而產生肺炎。中醫大附醫神經部與人工智慧中心合作,運用大量NCCT影像資料,設計出『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只要約90秒即可判斷有無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再結合中國附醫開發之『腦部灌流掃描(CTP)成像智慧分析系統』,建立iStroke平台,強化對於腦中風的診斷與治療決策能力。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強調,「iStroke腦中風診斷平台」平台利用深度學習架構以近400位病人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使模型學習分析NCCT及CTP影像,自動圈選出腦部缺血區域、以及其內部的核心區域和缺血半影區域,以協助醫師準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接受緊急處置後的療效。目前該系統對於大於70毫升的腦部缺血體積,達到92.5%的準確率、100%的敏感度、與89.7%的特異性,已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能力。中醫大附醫神經部呂明桂醫師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高居第四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中風對國人健康衝擊甚鉅,且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存活下來的病人往往會經歷漫長的復健,以期改善生活功能,但仍有許多患者需要長期照護並承受終身失能的痛苦,同時也導致社會與家庭沉重的負擔。呂明桂醫師進一步說明,中風可分為兩大類,其中大約80%的腦中風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而20%則是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中風為突然的激動、血壓升高或其他原因造成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腦部組織,進而引起腦部大範圍的受損。至於缺血性中風,則是目前台灣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心臟病引起血凝塊阻塞了腦部的血管或動脈,使腦細胞缺血缺氧受損,呂明桂醫師說,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具有急迫性,病人被診斷和接受治療的時間越久,可以挽救的腦部缺血範圍就越少。因此快速診斷病人是否罹患急性缺血性中風,並量化可救治的腦部範圍,是病人可以及早接受治療與恢復良好的關鍵之一。中醫大附醫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下的缺血性中風偵測系統在快速識別可接受經動脈腦血栓去除術的腦中風患者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發表於台灣神經醫學學會第23屆年會並獲得優秀論文獎項,另外也發表在2022年的亞太中風會議上。該平台能協助醫師提高腦中風的診斷效率,使更多患者能接受緊急治療,改善其病後的生活功能。
今平地最低溫僅4.3度 桃園13人疑猝死
中央氣象局測到台灣24日最低溫4.3度出現在6時30分的大溪永福,桃園市消防局統計,23日早上9時至24日18時,已有14人疑因低溫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其中13人送醫不治,年紀最大91歲,最年輕60歲。寒流威力驚人,加上輻射冷卻影響,中央氣象局發布全台19縣市低溫特報。氣象局測到台灣24日平地最低溫4.3度出現在6時30分的大溪永福、0時39分的苗栗農改測站。桃園市消防局統計,23日早上9時至24日18時,已有14人疑低溫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其中13人送醫後不治。年紀最大91歲,最年輕60歲。65歲以上有11人,超過8成。不過消防局也說,無法詳細原因是否低溫,還需要醫院或者法醫釐清死因。龜山消防分隊長黃彥璋表示,低溫導致死亡主要歸納心血管疾病或者失溫,其中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他說明,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因為低溫收縮,而原本可以通過血管的雜質因此堵住。至於腦中風則可能是血管收縮太快引發出血性腦中風,或者與心肌梗塞同樣原因,低溫導致血管緊縮縮起來,導致血液阻塞型腦中風。此外長輩、幼兒因為溫度調解沒有這麼靈敏,可能低溫時身體無法產生足夠體溫,就可能失溫猝死。黃彥璋也建議,可以注意頭部保暖,例如戴帽子。也要避免溫差過大,若室內外溫差太大,一定穿夠保暖才出門,衣服維持乾燥,因為若穿溼衣很容易失溫。此外若發現家人有異狀,要趕快打119,或者到醫院檢查。
天冷慎防腦中風 「血栓移除手術」降低腦傷範圍
「阿嬤在吃晚餐的時候,突然手舉不起來,口水從嘴角流出來,然後也無法握起湯匙,站起來的時候沒有力就跌倒在地上。」國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方耀榮表示,類似上述的故事一直在急診室重複上演,也不時看到名人腦中風的新聞,腦中風就是如此的突然,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依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尤其好發於60-79歲的年齡層。方耀榮說,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和阻塞性腦中風。但不論是出血還是缺血性腦中風,都需要趕快到醫院就醫,儘快接受治療,讓腦部後續損傷和神經學症狀的嚴重程度降到最低。一般來說,中風的位置、範圍、時間是影響預後的關鍵。腦中風有很多危險因子,其中包含了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所謂的三高),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肥胖,頸動脈狹窄等。這些都是可控制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應該要努力去控制慢性疾病,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罹患腦中風疾患的機率。方耀榮說,腦中風診斷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等。倘若病患在腦中風發現後3個小時內診斷為血栓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在病患符合規範下,可以使用靜脈內注射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有助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然而,現在缺血性腦中風已經不再只有靜脈內注射或是吃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而已。在符合特定的條件,經醫師評估以後,可以進行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以外科介入的方式來治療在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中風。此項手術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對已經超過黃金3小時的病患,但在6小時內大血管腦中風的病患,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下,仍然能夠接受治療,讓中風的範圍減少。2015年1月在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MR CLEAN試驗,證實顯著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優於單純用IV rt-PA的治療效果。方耀榮表示,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是一種類似心導管檢查的手術的治療方式,醫師會在鼠蹊部穿刺並把微導管或同時置放支架送到腦部血管去抽吸血栓。簡單來說,血栓堵塞了血管,我們把血栓抽吸出來讓血管通暢,縮短腦部缺血或缺氧時間以降低腦部損傷的範圍,進而減少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甚至死亡。病患後續仍然需要努力復健來慢慢恢復其功能性。方耀榮也提醒,冬天要記得多保暖,慢性疾病也要好好的吃藥控制,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蔡炳坤1個月後仍未清醒!辦公室人去樓空 應曉薇讚:「柔軟政治家兼教育家、慈善家」
台北市副市長7月11日晚間驚傳在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出席私人行程餐敘時身體不適,被緊急送醫搶救,仁愛醫院院方在第一時間表示,他是「出血性腦中風」,已在緊急動手術當中。不過蔡炳坤發病至今1個月,情況雖有所好轉卻仍未清醒,他的辦公室也已解散,但各方仍不斷為他加油集氣。蔡炳坤以好脾氣著稱,不僅不會對跑北市府的媒體記者擺官架子,還有問必答、有投訴必處理,更沒有公務員喜歡敷衍了事的個性。曾與蔡炳坤共事過的人就指出,蔡炳坤為人隨和,喜怒不形於色,也從來不會破口大罵,德行很好,且在病倒之前,每天都在為市府工作。監督市政的北市議員們也多是對他讚譽有加,例如蔡炳坤中風後首場的市政總質詢,在場議員竟然難得沒有針鋒相對,而是讓會議平靜順利的進行,且不分黨派的議員們都共同為蔡炳坤祈福。國民黨議員應曉薇就表示,蔡炳坤中風前2天都還在忙著處理文化業務的2個計畫,包括名人故居連線地圖,以利相關參訪更方便,且兩人曾約在7月下旬要去參訪位處歷史素養街道上的萬華阿公店,欲以文化補強,但遺憾無法成行。應曉薇說:「蔡炳坤不只是柔軟的政治家,也是教育家和慈善家。」他時常參與慈濟的志工,且萬華遭受疫情重創時,蔡炳坤更是親力親為、出錢出力,協助萬華居民及和平專責醫院等度過難關。63歲的蔡炳坤教育和學經歷豐富,不但在2008至2010年擔任建中校長,還是台中一中首位經遴選產生的校長。2010年蔡炳坤被時任台中市長胡志強延攬,接任台中市副市長,從此轉戰政壇。並在2015年馬英九執政時期入閣擔任文化部次長。直到2019年3月蔡炳坤又被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命為北市第3位副市長至今,負責督導教育、文化、社會、觀光傳播,以及疫苗接種等領域業務。
蔡炳坤出血性腦中風「1個月未醒」昏迷指數8 能否康復就看「2大關鍵」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上月11日與市長柯文哲出席餐敘時,席間突然因為出血性腦中風發作,身體不適倒下,緊急送醫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算算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他至今仍處在昏迷指數8,屬於重度往中度昏迷的邊緣狀態,病情依舊不樂觀。有專業醫師分析,蔡炳坤當初應該腦出血的血塊不小,且壓迫到腦幹,才會至今病情沒有明顯改善。從他目前仍處重度昏迷的狀態來看,腦功能應該有受到影響,如果接下來在「自主呼吸」和「意識狀態」這2大關鍵指標沒有達標的話,後續病情進步的幅度就會有限了。回顧蔡炳坤的出血性腦中風病發急救過程,他是在上月11日晚間7時20分左右,突然於餐敘間倒下,7時49分由救護車送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救,當時診斷他右側大腦出血型中風,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與腦室引流,後續轉加護病房觀察到現在。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大巨蛋籌備處副執行長陳世浩,日前在台北市議會備詢時曾透露,蔡炳坤目前仍處深度昏迷,不過瞳孔反應比之前好。而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鄭建興表示,昏迷指數的分數分布為3至15分,正常人昏迷指數是滿分15分,分數越低代表昏迷指數越嚴重,重度昏迷區間為3至8分,蔡炳坤目前嚴格說起來,依舊處於重度昏迷。鄭建興分析,蔡炳坤到現在還陷入重度昏迷狀態,推判當初蔡腦中的血塊應該不小,可能腦幹已受壓迫,造成腦部受損。但外界好奇,蔡炳坤在病發後,已經用最快的時間送醫開刀,怎麼還會深度昏迷?鄭解釋,如果患者出血速度比送醫時間更快,血塊又很大的話,那麼即便馬上開刀,能恢復的幅度依舊有限。鄭建興坦言,一般出血型腦中風病人經過緊急治療,如果病情有進長,「通常開完刀幾天內,就會看到進步」,但若術後都過了一個月,仍須仰賴呼吸器,則通常預後不會太好,進步空間也有限。對於蔡炳坤的病情預測,鄭建興認為,目前要先看兩項指標,第一是看患者能否自主呼吸,第二是看意識狀態,能否再進步一些,若這2大關鍵都能達標,後續才有辦法來評估語言跟肢體的復健發展。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餐敘到一半緊急送醫 「出血性腦中風」狀況不樂觀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11日晚間驚傳聚餐時身體不適,緊急搭乘救護車送醫的狀況,目前仁愛醫院院方表示,他是腦出血性中風,已在緊急動手術當中。據《ETTODAY》報導,蔡炳坤晚間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等出席私人行程餐敘,過程中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的狀況,嚴重到緊急叫了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療與檢查,目前他在仁愛醫院緊急開刀,並被判斷是「出血性腦中風」。當時蔡坐在柯文哲身旁用餐,用餐時突然緩慢倒下偏向柯文哲,柯文哲一看就疑惑問「怎麼了?」,後來發現狀況不對,趕緊站起來叫人,並扶住蔡炳坤,請人打電話趕快送醫。傳出蔡炳坤副市長病情狀況不樂觀,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副市長黃珊珊也趕往醫院了解狀況。
保險員拚業績拚到中風…求償376萬 法官認「不算職災」敗訴
國泰人壽公司月薪36萬元的黃姓保險員為了拚業績,疑似長期加班積勞成疾,開車拜訪客戶途中突然中風,急救後雖保住性命但迄今生活仍無法自理。黃男認為是職業災害,向公司求償376萬元,一審判他敗訴。上訴至高雄高分院,法官認為,公司沒有強硬規定業務員上下班時間,黃男工作性質屬於「自行規劃招攬保險」行為,不適用勞基法,相關證據也無法認定過勞或職災,判保險公司免賠,可上訴。黃男1993年起在國泰人壽擔任區經理、行銷總監等職位,因保險業務採業績制,工作繁重且壓力大,導致他常常須加班才能應付工作。2017年9月某日傍晚,黃男開車拜訪客戶途中,突然感覺暈眩、無法言語,緊急到屏東醫院急診,被診斷出左側出血性腦中風,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還轉診高屏地區5家醫院復健,迄今身體仍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2018年7月退休。黃男認為長期以來身心壓力緊張、工作時間過長,導致他積勞成疾,2019年10月向高市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未果,一狀告上法院。黃男強調自己發病前2個月加班工時平均85.9小時、發病前3個月加班工時平均86.2小時、發病前5月加班工時平均83.9小時、發病前6月加班工時平均97.6小時,均已超過勞動部公布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認定的平均月加班80小時極強相關性標準。以退休前每日工資1萬餘元、實領月薪36萬元計算,向公司索討中風後到退休的薪資共計376萬元。國泰人壽強調,公司僅要求黃男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半到10點共1.5小時的時間需到公司參加早會,其他時間則由黃男自行運用招攬拜訪客戶,業務員沒有所謂的申請公出、加班的情形。依照公司與黃男簽訂的工作契約,公司事實上並無「指揮監督」的關係。黃男會中風,應與其本身早已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等宿疾有關。一審時,黃男持12分不同醫院的診斷證明書,加上自行彙整的工時資料,認定自己中風屬於職災。但法官認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將該案送專科醫師審查,黃男未有短期、長期工作過重,不符合過勞認定。黃男拜訪客戶,屬於計畫性工作、承攬型勞務,公司還發給特別津貼,表示並非服從公司要求,判保險公司無責免賠,黃男不服上訴。二審時,黃男追加求償金額,加上喪失勞動能力部分、共求償999萬元。黃男強調,自己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下班時間加班接待客戶、指導新進人員,有錄影畫面為證。但法官認為,黃男的工作內容屬於承攬契約範圍,並不適用勞基法,相關證據也不能證明有加班、過勞之實,仍判保險公司免賠,全案仍可上訴。
納豆腦中風引關注 醫建議「避免便秘」多吃大蒜洋蔥
41歲的藝人納豆(林郁智)日前因頭痛不適,檢查後診斷出腦壓過高,更因腦出血緊急住院開刀,引發社會大眾關注。專家出面指出,腦中風與三高慢性病息息相關,雖然中風總是發生得意外又突然,但只要了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它仍是可以透過徵兆及調整飲食加以預防的!腦中風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院長陳君琳醫師表示,梗塞性的症狀表現取決於阻塞部位,常見症狀為手腳無力、眼歪、嘴斜、講話口齒不清、複視、步態不穩等。而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腦內積血,症狀表現除了上述神經學症狀之外,嚴重時可能意識不清。這些徵兆都是提醒大腦血管有潛在的問題,此時更應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避免中風發生。針對預防腦中風,陳君琳提出幾項要點,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等,還特別提到要注意「便祕」情況,因為用力排便也會導致血壓上升;另外,忽冷忽熱也要注意,尤其要避免三溫暖、泡溫泉或熱水浴太久,過冷過熱皆不宜。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營養師劉馥萱則補充,預防腦中風以及心肌梗塞,同樣都要好好保養心血管。以飲食調整來看,建議攝取無調味綜合堅果,其富含較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固醇、蛋白質、酚類化合物,能幫助體內抗發炎及降低體內血脂肪。此外,食用多種顏色蔬果能攝取大量膳食纖維,而益生質能提供腸道好菌生長,進而提高免疫力,值得一提的是當中富含大量的植化素,能有效清除血管中自由基,保護血管暢通和彈性,如空心菜、芹菜、菠菜皆是很好的選擇。而民眾常使用於提味的大蒜洋蔥,大蒜中的蒜素、大蒜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也能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預防氧化的膽固醇卡在血管內皮,影響血管通透性,而洋蔥中的榭皮素及山奈酚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能清除血管自由基,保持血管彈性。不妨透過以上述幾項天然食材取代部分大魚大肉,更保護愛惜自己的身體。
18歲↑高血壓盛行率25.8% 中風機率較健康者增2.84倍
藝人納豆日前因腦出血進行引流手術,許多人對年僅41歲的納豆發生腦出血感到意外,紛紛集氣盼他早日康復。但根據調查,國內18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以此推估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而高血壓將來罹患中風的風險,為健康者的2.84倍,顯示高血壓在現代繁忙生活中,已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飲食西化 加班熬夜成肇因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若不加以控制改善,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和腎臟病等,甚至會發生猝死,因此有「沉默殺手」之稱。過去大多認為腦中風好發於60~70歲的中老年人,但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飲食精緻、生活型態改變,時常加班、熬夜,近年也有不少年輕型中風案例。錢政平指出,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缺血性腦中風」,年輕型中風約有5~6成都屬出血性中風,且男性居多,至於腦出血的主因,大多都就是有高血壓問題,因血壓控制不佳所導致。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緯歆表示,年輕族群出現腦出血並非不可能,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血管病灶,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情形,若出現動脈瘤必須透過開顱夾閉手術處理,動靜脈畸形則要看發生部位,若情況相對穩定,可採用腦部加馬機(Gamma Knife)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定期監測 有家族史要小心預防腦出血的第一步為定期監測血壓,王緯歆提醒,40歲以上、剛邁入中年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勿心存僥倖,除平時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外,家族中若有腦血管病史、中風病史的更要小心,最好避免熬夜、大吃大喝等行為。錢政平則建議,35歲以後,每年可安排心臟超音波、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可搭配腦血管磁振造影掃描檢查(MRI),MRI檢查具零輻射與非侵入性的特色,能清晰掃描腦部及腦頸部血管狀況,幫助及早發現血管狹窄、斑塊或有無變異,可做為腦中風的預防篩檢。
納豆驚傳腦出血急開刀進加護 醫警告:術後3個月是關鍵
今年41歲的男星林郁智(納豆),昨(24日)驚傳疑似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緊急送醫開刀,震驚演藝圈。過去總給人福態、個性開朗笑咪咪的納豆,從未聽過身體狀況有不佳的問題,這次傳出生病倒下,甚至爆出正在放腦室外引流管保命,讓人關心起青壯年族群腦中風的問題。對此醫師提醒,年輕型腦中風患者,最好留意有無家族病史,40歲以後,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一旦發病治療後,最好要把握術後三個月的黃金期,積極復健。據《蘋果新聞網》報導,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指出,腦血管疾病是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名。一般中風可分梗塞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兩種,腦出血其實就是所謂「出血性腦中風」,這類患者通常有8成屬於顱內出血,另有2成多是蜘蛛膜下腔出血。以好發年紀來說,腦中風基本上超過50歲以上者,罹病機率就會增加,所以以納豆才41歲的年紀來看,發病年紀算是相當年輕,所以要特別留意,是否有家族史問題;另外,也要檢視本身的作息,或是過去是否有過三高等慢性病史。而最近天氣變化明顯,也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陳龍強調,腦中風的嚴重程度和出血位置、出血量都有關係,連出血位置在左腦還是右腦,也會帶來不同影響。而在治療上,若可以及時在發病的3個小時內,可透過動脈取栓處理、8小時內,醫院則會評估使用靜脈融栓的方式治療。不過對於腦出血患者,會鼓勵病人在術後的黃金3個月,好好復健,爭取最大進步程度的復原。
高血壓患者顧慮疫情不回診 竟爆發腦中風
67歲的張太太(化名)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原本每三個月會固定回醫院拿藥。今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時,因顧慮疫情不敢到醫院來,停藥停了3-4個月之久」。她說:「在發病前1天,曾有過眼睛上吊無意識,但約10分鐘後就恢復。直至隔天感覺頭暈不舒服,過5分鐘後就癱軟倒下爆發腦中風,失去意識」。張先生說:「太太倒下去的瞬間,頓時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但當下腦中突然閃過救護車經過的畫面,便立刻打119通知救護車,於10分鐘後立刻抵達醫院,在醫護與消防隊的合作下,並配合醫療救治的過程,聽從醫囑,順利將自己太太從鬼門關拉回來」。近年來,國內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甚至英年早逝的例子,如哆啦A夢配音員富田耕生、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金鐘影帝吳朋奉等,讓很多人替他們感到惋惜,更喚起了國人對腦中風議題的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達1萬2176人,平均每43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雙和醫院中風中心陳龍主任表示,造成這種差異現象的關鍵因素,就是「送醫時間」。陳龍主任提到,腦中風可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5成以上的出血性腦中風病患,到院前心跳停止、沒有血壓,來不及急救就已經死亡,尤其是腦幹出血,平均死亡率更高達6成以上。出血性腦中風是因腦血管破裂引起,常見的原因包括:高血壓、蜘蛛膜下腔出血及動脈瘤破裂;一旦發生腦出血,血塊會壓迫鄰近腦組織、腦壓升高,嚴重時就會造成昏迷、死亡。台灣有8成的中風都是「梗塞性中風」,是血栓堵塞造成的,根據中風治療指引,症狀發生之後經評估要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林士閔科長表示,勤務上常遇到民眾對於中風徵兆警覺性不夠,誤以為是疲勞導致手腳痠麻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或症狀發生後,自己搭計程車或開車去醫院、誤信民俗療法,放血、針扎手指頭、手指掐人中等,這些都是錯誤迷思,呼籲民眾不要誤信偏方,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及送醫時間。對於腦中風的推展,新北市政府於2016年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照護網,把握發病後黃金治療期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2017年進化至2.0版引進動脈取栓術,幫助部分中風病人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6小時,提高復原能力與治癒機會。北市政府消防局黃德清局長也提到,為落實院前救護與院後患者銜接照護,消防局未來將整合行動急診室2.0,執行遠距醫療於全部救護分隊100台救護車上配置智慧型傳輸裝備,透過行動載具將患者生命徵象、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傳輸至醫師手機,並將到院前中風指標測試影像傳輸至急診檢傷電腦,使醫院端及早啟動中風治療流程,縮短病人到院後注射靜脈溶栓劑或執行動脈取栓時間。為減少腦中風死亡、失能比例,從接獲民眾報案那一刻開始,就會啟動消防局腦中風到院前搶救行動。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杜永光院長強調,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除嚴重致死外,多有後遺症出現,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杜永光院長說,腦中風是可以預防,只要清楚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配合定期檢查,簡單的生活守則就是「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有三高病人要定時服藥,再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腦血管病變所帶來的威脅。
金鐘55/哭爆!黃鴻升、劉真、羅霈穎 2020年這些藝人和我們說了再見
第55屆金鐘獎26日晚間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典禮中播出追思已故影人的影片,其中出現了今年9月16日猝逝的小鬼(黃鴻升),現場氣氛相當感傷,台下許多藝人看見畫面中小鬼熟悉的身影,不禁紛紛眼眶泛淚。曾國城。(圖/翻攝自廣播電視金鐘獎 Youtube)陳漢典和巴鈺也是紅了眼眶。(圖/翻攝自廣播電視金鐘獎 Youtube)像是曾國城就被拍到濕了雙眼,包括陳漢典和巴鈺也是紅了眼眶,而許效舜還抹了落淚的雙眼,感嘆老朋友們的離逝,2020年確實不是平靜的一年,也震撼國內演藝圈,其中55歲的三金影帝吳朋奉,5月因出血性腦中風倒臥家中離世,而國標女王劉真接受心臟手術時併發心臟驟停,經歷多日搶救,3月病逝台北榮總,享年44歲。許效舜。(圖/翻攝自廣播電視金鐘獎 Youtube)另外,歌仔戲界的開心戲神,楊麗花歌仔戲團當家丑角小鳳仙(本名陳麗如),3月在家人陪伴兩側,安詳病逝醫院,享壽80歲,包括今年出道滿39年,在綜藝圈有「東區羅姐」稱號的羅霈穎,8月因服用多重藥物被友人發現在家中離世,享年59歲,讓人不勝唏噓。當然,還有讓不少年輕粉絲大感不捨的黃鴻升,黃鴻升16日在北投家中猝逝,18日進行遺體解剖,經紀人透露死因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並於25日中午12點38分正式進行火化。
光頭哥哥病逝!金句「母湯喔」再也聽不到 小編心碎:希望是惡作劇
一句「母湯喔」在2018年幾乎成為每個年輕人的口頭禪,不過帶起風潮的網紅「光頭哥哥」陳俊傑卻驚傳過世消息。陳俊傑姊姊在臉書發文表示,陳俊傑13日過世,並於21日舉辦告別式;而臉書小編也證實消息,「我也很希望是惡作劇。」陳俊傑姊姊在臉書發文指出,謝謝大家對弟弟的支持與愛護,成就他在短暫歲月得以發光發熱的舞台,在人生的最後旅程,盡情展現對表演、歌唱的熱情,摯愛的弟弟已於11月13日過世,很抱歉,光頭哥哥要失約了,弟弟已經飛向永恆的國度,但相信以他愛散播歡笑、愛的個性,一定會是最開朗的天使,別為他哭泣,只要記住他的善良與溫暖。消息傳出後,大家先是抱持懷疑態度,後來光頭哥哥粉專證實了光頭哥哥的死訊。小編表示,葛格可能永遠沒辦法更新影片和回覆大家的留言了,自己也很希望是惡作劇,現在內心非常沉痛地坐在螢幕面前,不斷祈禱葛格能往他心之所向之處。小編指出,希望大家可以把葛格正面樂觀的態度,一傳十、十傳百的散播下去,每當失落、挫折的時候想想葛格曾經帶來的歡笑,相信葛格在另一邊也能備感欣慰,「這個粉絲專頁我永遠不會刪除,想想葛格的時候可以來這裡看看他的影片,或到他的youtube頻道。」據了解,光頭哥哥是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肺栓塞、胰臟炎、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重積性癲癇與出血性腦中風,於11日送急診,經過治療,仍於13日凌晨2時27分逝世,享年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