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制度
」 衛福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94199/sm-991dd35e9598338517932b70310951b1.jpg)
歐陽靖談日本醫療制度「急診不是想去就能去」 嘆:台灣人真的要惜福
女星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不僅引起民眾施打流感疫苗的熱潮,也引發許多民眾對日本的醫療狀況的關注。過去曾與日籍攝影師前夫久居日本的女星歐陽靖對此表示「台灣人應該要惜福」,指出日本醫療制度與台灣截然不同,「分級制度」非常嚴格,很多大醫院如果沒有診所的介紹信不能初診,急診也不是想去就去,因此才養成日本人普遍有「照顧好自己」的觀念。就連日本成藥產業的發達,也與這種分級醫療制度有關。女星大S因流感在日本過世,消息震驚演藝圈,也引起不少民眾對日本醫療環境的好奇。過去久居日本的女星歐陽靖就在臉書分享文化差異,表示日本醫療體系的「分級制度」非常嚴格,很多大醫院如果沒有診所的介紹信,無法進入初診,急診也不是想去就去。院方常常保守治療,加上小醫院設備不足,導致病情延誤的狀況時有所聞,看診費用也高。歐陽靖表示,很多日本人一輩子沒去過幾次醫院,「如果得進醫院,一定是蠻嚴重的事情」。她還表示自己在日本疫情期間,就是看見了醫療崩潰的情況,因此選擇回台灣待產。但她也指出,這種醫療制度對社會而言有利有弊,正因為在日本就醫沒有台灣那麼方便,因此日本成藥產業非常發達,而日本民眾也普遍養成了「照顧好自己」的概念。並感嘆:「擁有全世界最完善醫療的台灣人真的要惜福。」在文末,或許是受到大S忽然驟逝的影響,歐陽靖也談及「盡人事,聽天命」的概念,表示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將會因為自己的離去而難過,就應該盡力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該來的那天還是會來,但我捨不得愛我的人流淚,所以我會用最大的力量往健康的路走去。」她也表示自己面對可能到來的死亡,已經簽署了《病人自主權利法》文件,放棄臨終無效急救;也簽立器官捐贈同意書、大體捐贈同意書,表示如果身體狀態不符合器捐,至少可以捐大體做教學用。此外,雖然自己沒什麼財產,但保險、信託、生前遺囑都要立好,要把小孩未來歸屬安排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4038/sm-251e1a1bc865020c27cad65dd0157baa.jpg)
大S猝逝/染流感猝逝!網嘆大S「延遲就醫」 專業醫:很多病人都會「再看看」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於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最終不幸猝逝,享年48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而有不少網友認為,大S拖著病軀在日本旅遊,明顯有延遲就醫的情況發生。而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則強調,就醫行為原本就是多重因素影響,不必譴責大S的延遲就醫。姜冠宇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就醫行為原本就是多重因素影響,一是疾病特性,二是環境,三是患者內在狀態。患者對自己的狀況不一定是最清楚的,更遑論正確判斷。姜冠宇醫師認為,大S或許當下會覺得「再看看」,這也是那個世代以上很多病人的思維。所以以前臨床的老師都是收到很多那種「再看看」而拖到真的難收拾的,各科都一定有類似案例。姜冠宇醫師也提到,回顧當初的疫情,很多隔離病房的病人本來看起來還好,能走、能說話。結果攝影機呈現改變一個姿勢,就坐在那邊猝逝了,病人猝逝前一秒都可能覺得自己「還好」。姜冠宇醫師強調,凡是非典型肺炎進展很多都是如此,包含流感。此外,姜冠宇醫師認為,就醫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以日本為例,當地的分級醫療制度較為嚴格,再加上語言不通等障礙,使得許多台灣人難以在海外迅速獲得有效治療。相比之下,台灣的醫療體系以親民著稱,且多語言環境讓民眾能夠更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姜冠宇醫師進一步指出,醫療行為本質上往往冷漠且不夠人性化,正如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白色巨塔」,這種冰冷感使得許多患者在遇到問題時心生退縮,選擇先觀望,不敢立即就醫。在談及患者內在狀態時,姜冠宇醫師提到一項跨國研究,該研究顯示,當給予同樣的預算時,人們寧願將金錢用於購買禮物或體驗服務,而對於投資在醫療上則顯得較不熱衷,認為這種支出帶來的幸福感較低。姜冠宇醫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令他深感震撼,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感性且追求幸福感的患者,像大S這樣的人物,即便出現病徵,仍會選擇抱病出國,甚至在到達東京後也未能及時就醫,而是抱持「再看看」的態度。文末,姜冠宇醫師也提到,並非應該被責怪的行為,因為在海外就醫的確存在許多共通困境,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感性思維可能使其在面對冰冷、陌生且過度理性的醫療環境時產生強烈心理障礙。相對於那些以理性、解決問題為首要考量的男性,感性的女性在就醫時更可能因心裡不適而延誤治療。姜冠宇醫師坦言,自己身處台灣醫界,難以完全理解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醫療現實,但他認為大S在現實生活中的選擇,其實折射出一種跨國就醫的共通困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92415/sm-2066a0a8d2979bebdc30e0e056fb8874.jpg)
年增4間醫學中心!醫示警「魷魚遊戲已形成」 重症醫療恐加速崩壞
衛福部昨天(24日)公布113年度醫學中心醫院評鑑結果,合計評定11家醫學中心及2家準醫學中心,新增1家醫學中心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高屏區),新增2家準醫學中心,分別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及其虎尾院區(均為南區)。對此,胸腔科名醫蘇一峰發表看法。蘇一峰在臉書粉專表示,民進黨政府在1年內開放4間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總數從19間增加到23間,再搭配今年全國推行的健保點值斷頭制度,「醫界的魷魚遊戲已經形成。重症醫療崩壞不用多久時間了」。衛福部日前公布113年度醫學中心醫院評鑑結果,分別為中區(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評定醫學中心4家,南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及臺南市)評定醫學中心2家,區域醫院-準醫學中心2家,高屏區(高雄市、澎湖縣及屏東縣)評定醫學中心4家,東區(花蓮縣及臺東縣)評定醫學中心1家。本次新增1家醫學中心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高屏區),新增2家準醫學中心,分別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及其虎尾院區(均為南區)。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各級醫院評鑑須落實有升有降之評鑑制度,以維護醫學中心及各級醫療應有之醫療品質,同時需考量區域性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共同完善分級醫療制度及健保個別總額自我管理制度。衛福部將要求各醫學中心,強化其醫學中心任務,落實個別醫院總額自我管理制度,亦將持續改革評鑑制度,提升評鑑基準鑑別度,加強評鑑基準與持續性監測指標連動,讓醫院評鑑結果更貼近醫學中心應有之高度醫療及急重症病人醫療照護、教學訓練、醫學研究等功能。衛福部指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已連續7年為準醫學中心,且本次醫院評鑑結果為優等,分數達到醫學中心標準。以其所處地理位置,可照顧醫療資源相對弱勢之大高雄山區及澎湖、屏東縣民眾,有助提升高屏區整體醫療品質,平衡區域醫療資源落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51900/sm-eae507f07767204293b74af5444cabd3.jpg)
小症狀上藥局...藥界籲政府檢討分級醫療 就醫過多加收部分負擔
藥界近年宣導「自我照護」概念,希望民眾小症狀上藥局。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全面檢討分級醫療制度,針對就醫次數過多者加收部分負擔,貧戶、重大傷病者除外。另建議比照日本,一年到藥局買藥達一定金額就能抵稅,鼓勵民眾自我照護。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台灣看病過於方便,一些民眾認為「我付保費,高興怎麼看就怎麼看」,但這是不對的,分級醫療有全面檢討的必要。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宜芳也認為,健保的錢應更多投注在重症身上,若小症狀上藥局仍不會好,藥師也會輔導民眾看醫生。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一年就醫耗費的健保資源近300億,沈采穎認為,政府須加強宣導流鼻水、過敏、拉肚子、頭痛等小症狀先上藥局。為避免資源浪費,一年就醫超過20次者,可考慮加收2成部分負擔,超過30次則收3成,同時將重大傷病者、貧戶排除在外。沈采穎認為健保不應包山包海,輕症的藥品如乙醯胺酚、布洛芬,都不應由健保給付。為鼓勵自我照護,日本更祭出一年上藥局買藥達3~5萬可抵稅的作法,建議政府參考,避免排擠重症的需求。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提醒,兒童無法正確表達,有時覺得耳朵怪怪,很可能是中耳炎,但中耳炎的抗生素不易在藥局買到,病情延誤恐致聽力受損。拖很久的症狀也不宜直接上藥局,像是1~2個月的咳嗽,醫師一聽就知會不會是氣喘,若聲音不對,還可能是肺癌。羅源彰說,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診所數量與超商差不多,不同於美國,到診所得預約排隊;也不同於對岸,除醫院,就只能去藥局。在資源充足之下,診所能擔任分級醫療第一層角色,提供最快速、便捷的照護,有問題也會轉到大醫院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16889/sm-d93af2681cfcbcbc9e2ebd46da1cbdf7.jpg)
衛福部公布3家醫院升格醫學中心 民眾黨團發4聲明表遺憾
根據6日衛福部公告,自3月1日起新增3家醫院將升格為醫學中心,其中包括台北慈濟醫院和雙和醫院,以及北區的新竹台大分院,隨著醫院升格,民眾未來就醫將面臨部分負擔增加,門診需支付額外180元,而急診則需支付額外350元,預估受影響的門診民眾約有1萬人。對此,民眾黨立法院黨團7日對評鑑結果發表4點聲明表達遺憾。衛福部昨日宣布3家醫院升格成為醫學中心,衛福部解釋,台北新增的兩家醫學中心將對健保醫療費用造成約1億6千萬點的支出,佔該區總點數的0.09%,因此,對健保財務的影響極低;此外,中、南、東區的醫學中心評鑑也將在今年陸續完成,為了更貼近照護急重症病人的需求,衛福部宣布醫學中心評鑑改革計畫的啟動,希望發揮醫學中心的功能,新制預計在3月1日正式上路。民眾黨團針對評鑑結果7日發表4點聲明:首先,民眾黨團指出,衛福部在公布醫院評鑑結果未能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並在最後一刻修改評鑑分數認定規則,引起外界各種猜測,對衛福部的公正性提出質疑。民眾黨團續指,過去衛福部在建置完整醫療網的原則是每 200 萬人設置一家醫學中心,目的是於有限資源中進行分配、維持醫療品質,但此次衛福部驟增3家醫學中心,不但與過去建置醫療網的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精神背道而馳,類似的醫療服務卻必須支出更多醫療費用,民眾的醫療費用負擔也將增加。此外,民眾黨團認為,雖然增加醫學中心可能會改善醫療品質,但對現有的醫療資源分配沒有幫助,甚至可能造成更多民眾湧入醫學中心,影響分級醫療制度;而對於相同疾病的健保給付,醫學中心點值高於區域醫院,此時再增加醫學中心家數,是否意味著健保點值將持續下降?又是否會造成醫療人員再度被犧牲?衛福部有義務對全國民眾及辛苦的醫療人員公開說明清楚。最後,民眾黨團擔心新升格的醫學中心將需招募更多的醫療人力,可能會導致現有醫療人員分布不均,尤其本次新增的其中兩家醫學中心位於幅員遼闊的新北市,而衛福部未能考量這些配套措施,可能導致醫療機構巨型化,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將失去生存空間,不利於醫療在地化,也無助於提升對民眾的整體醫療服務品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251648/sm-5064743bc6083be8cd6f389714cdae9f.jpg)
新冠疫情流感化 藍綠立委籲衛福部滾動調整防疫政策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本月17日起全面放寬公共運輸口罩配戴規定,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還表示,目前已在進行法定傳染病改類相關準備工作,估計下周會正式宣布降級時程,預計5月初正式由第5類傳染病改為第4類;對此,民進黨立委吳玉琴及國民黨立委楊瓊瓔今(20)日皆擔憂,指出在新冠肺炎流感化方向下,衛福部應持續滾動調整防疫政策。針對後疫情時期的分級醫療制度,朝野立委都相當關心,並針對新冠病毒藥物實際使用狀況進行質詢,確保國內高危險族群能在後疫情時代,還能得到健康安全保障。吳玉琴表示,立法院厚生會3月召開「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會中專家指稱新冠肺炎口服藥重症風險因子的採認標準,美國與台灣在年齡、高血壓、BMI等項目有所不同部分,期待衛福部在新冠肺炎流感化方向下,防疫政策可以持續滾動研議修正。楊瓊瓔則表示,在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之際,應針對免疫負載現象採取相關作為,避免新冠肺炎與流感同時感染,造成重症案例增加。她也說,既然新冠肺炎死亡率高於流感,建議衛福部參照國外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認定,包括年齡下降至60歲、BMI值下降至25,以及納入吸菸、未接受疫苗和高血壓患者。對於藍綠立委的建議,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會將委員建議帶回專家會議進行討論,且因為資源有限,抗病毒藥物必須使用在刀口上,鼓勵藥廠在EUA即將屆期前盡快進行藥證申請,取得藥證後得比照克流感藥物,提供民眾自費購買機制。他也指出,新冠肺炎目前死亡率為千分之1.9,流感死亡率則是小於千分之1,但因為皆是透過飛沫傳染,因此防治方式類似,建議民眾配戴口罩避免感染相關疾病。此外,吳玉琴也提醒,年度口服抗病毒藥物預算是否有進行編列?薛瑞元表示,已經有匡列公務預算,將持續提供高危險族群公費使用抗病毒藥物,至於採購數量則視疫情變化決定。楊瓊瓔強調,未雨綢繆很重要,呼籲衛福部謹慎調整政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238567/sm-6aef6295745012b80b1375c90abd5fe6.jpg)
中西藥爆發缺貨潮甚至「以藥易藥」 王必勝回應成立缺藥中心進度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缺藥的情況,不只西藥,連中藥也缺貨,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而今黃芩、薄荷等中藥材也面臨缺貨危機。今天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記者會上回應缺藥危機的短中長程4大面向補救進度,並宣布會針對部分短缺藥物價格進行討論,並加強監測進口藥的原料。今年1月,就有基層診所和藥局反應出現缺藥問題,不只普拿疼,連常用於排便不適的氧化鎂等軟便劑也缺貨1個月了,資深醫師也說是「30年來未見」的景象。近日更有媒體報導,常見的退燒藥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據了解,針對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牙科常用的抗生素「安蒙西林」,從去年10月就很難叫貨,甚至還需要藥師利用人脈,透過LINE群組跟附近藥局或診所「以藥易藥」。除了安蒙西林外,其他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退燒藥「乙醯氨酚」等藥物的庫存也撐不到1個月。中藥材也無法倖免,用於清熱解毒的黃芩、薄荷、黃蓮等常見藥物都面臨供貨短缺,若沒及時控制,恐會導致中藥原物料跟著上漲。而基層藥局和診所的缺藥危機也導致民眾一直往大醫院跑,造成分級醫療制度潰堤。有藥師也說,目前缺藥的狀況,恐怕會持續到年底了。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針對缺藥問題召集相關人員商討應對方案,更要求成立缺藥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時,有媒體詢問缺藥中心相關進度,負責督導食藥署的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道,從短期來看,因春節停產而導致產量不足的藥物,會請廠商加快腳步趕進度。另外,分配不足的藥物,上週六(2/11)已請廠商開會,協調藥局、醫院、診所做適當分配,若有替代藥品,會提供相關資訊給基層醫療院所。王必勝接著指出,從中長期來看,食藥署本就設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加上薛瑞元指示將擴大做成缺藥中心,未來資料會更完善、使用更方便,以提供更多資訊和加強調度機制。王必勝也說,今(13日)早上健保署針對缺貨的藥物進行價格的討論,未來對於進口藥品的原料也會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