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
」 運動 康芮颱風2年齡小心「斷崖式衰老」死亡率提升 醫親吐4解決辦法
老化是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可能經歷「斷崖式衰老」現象,導致身體機能急速衰退,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甚至提升死亡率。急診科醫師張適恆指出,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環境汙染物塑膠微粒的侵害。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中分享,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在40多歲時,感覺體力明顯下降、運動能力不如以往,睡眠品質也逐漸惡化,甚至出現無緣由的情緒低落。他們往往以為進入更年期,但檢查結果卻顯示,荷爾蒙水平及各項身體指數均正常。張適恆表示,這可能是進入斷崖式衰老的徵兆。目前醫學檢測多能發現疾病,但對於器官衰老尚無法直接診斷,需依靠症狀的綜合評估,而衰老通常早於疾病數年出現,及早發現並干預尤為重要。張適恆引用史丹佛大學今年8月的研究指出,人體在44歲及60歲時,內部分子及微生物的組成會出現顯著轉變,並朝不利健康的方向發展,這被視為加速老化的關鍵時間點,不僅會使體力下降及外貌改變,還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張適恆也分享南韓科學家今年10月的研究結果,認為塑膠微粒可能是重要誘因之一。塑膠垃圾經過環境分解後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粒,甚至更小的奈米微粒,能透過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並堆積於脂肪等部位。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塑膠微粒活性低,不會對健康造成顯著威脅,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微粒可能干擾脂肪生成,進一步引發炎症及加速老化。為降低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適恆建議日常生活中應過濾飲用水,避免飲用及烹調用水中殘存的微粒;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帶內臟的海鮮,特別是文蛤、牡蠣等容易累積塑膠微粒的食材,選擇食物鏈底部的小魚或去除蝦頭和腸泥的蝦類。此外,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也十分重要,以減少附著塑化劑的灰塵進入呼吸道。張適恆特別提醒,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選擇玻璃或不銹鋼容器替代,以減少塑化劑或微粒滲入食品。張適恆強調,塑膠微粒的影響雖常被忽視,但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他呼籲大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日常細節入手,遠離塑膠微粒的侵害,以有效減少斷崖式衰老帶來的健康風險。
塑膠微粒危害人體健康 醫驚曝:別吃「這種」海鮮
塑膠微粒是人體一大危害,但要怎麼避免?醫師張適恆表示,要少吃帶殼海鮮,如文蛤、牡蠣等,因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進而吃進塑膠微粒。醫師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發影片指出,今年9月南韓一項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污染物,可能是加速人體衰老的原因,因為塑膠微粒會分解塑膠微粒,藉由腸胃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張適恆說,塑膠微粒會危害人體健康,提供以下4種的方法:1.過濾飲用水:不只喝的水要過濾,還包括煮飯炒菜的水,絕大部分的塑膠微粒,經由飲食進入體內,飲用水更是佔一大部分,過濾不用昂貴設備,用簡單濾水壺也能過濾9成的塑膠微粒。2.海鮮別連消化道一起吃:塑膠微粒會堆積於海洋,海洋動物再吃食物接觸塑膠微粒,塑膠微粒大多累積消化道,「其中,帶殼海鮮最為嚴重,例如文蛤、牡蠣、淡菜,因為人食用時,會連同消化道一起吃。」吃魚大多會去內臟,不容易有問題,吃魚也要選食物鏈底層的小魚,吃蝦不要吃蝦頭。3.常保持地板乾淨:家中灰塵附著塑化劑,有一部分本來就是塑膠微粒,人吸到肺中,會分解成更小粒子,甚至進入器官和大腦,不要再認為地板不乾淨是一件可以忍受的事,不但會讓心情變差,更可能危害健康。4.避免塑膠包裝:千萬不要用塑膠容器來加熱,塑膠包裝不只會漏塑化劑,更容易讓小塊塑膠脫落,能裝冷的就別裝熱的,盡量不要用一次性的容器,去超商買冷藏食品最好用自己的容器微波。
韓國天然第一美女「韓佳人」一生只吃過10包泡麵和4瓶可樂!驚人自律飲控讓人讚嘆:『難怪美到老!』
韓國演員韓佳人近日在韓綜《帳篷外面是歐洲之南法篇》中,透露自己至今只吃過約10包泡麵,喝過4瓶可樂,這樣的言論引發了熱烈討論,令許多網友驚訝不已。(圖/取自Kilkyungah ig)韓佳人表示,從小她就不太喜歡泡麵和碳酸飲料,儘管這些食物在韓國日常飲食中非常普遍,她卻始終對這些食物興趣缺缺。特別是在韓國,人均每年泡麵消費量高達70到80包,然而她一生的消費量卻只有10包,這樣的數字和其他人相比簡直不可思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至於可樂,韓佳人也坦言只喝過4瓶,並強調自己更喜歡燒酒等其他飲品。節目中,當她自曝這些數據時,主持人及其他來賓都感到難以置信,認為這樣的生活習慣幾乎是超乎想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這一話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對韓佳人的高度自律感到佩服,認為她能如此克制,是健康生活的典範;但也有人表示不可置信,直言泡麵和可樂是大眾美食,無法想像一輩子怎麼能只吃這麼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無論如何,韓佳人的飲食習慣確實展現了她獨特的生活哲學,許多人也紛紛大讚這也是她多年來保持良好狀態的秘訣之一。只能說要當天然美女,飲控要非常注意,到一定年紀才能讓自己真正成為防腐美女!除了飲控外,在保養上她也下足功夫能維持身材,包括多喝水、勤保養,韓佳人重視保濕,她說要持續每天好好保養,長時間的努力才會反饋到皮膚狀態上,當非常乾燥時也一定會敷面膜和勤抹乳霜!此外她更偏愛以食補的方式來調理保養,她曾經說過自己每天都會吃益生菌,她覺得腸道處在健康狀態中,膚質與身材自然會變得更好。styletc小編推薦身體保養品保濕肌膚:1.Cetaphil舒特膚「AD益膚康修護系列」「AD益膚康修護系列」專為敏弱肌膚設計,除了添加舒特膚專利成分「AD-ResylTM麥冬根植萃」以外,更添加保濕明星成分「聚絲蛋白分解物」和「神經醯胺」,讓你擺脫肌膚乾癢。全系列包括AD益膚康修護潔膚乳,清潔同時增加保濕力,讓第一道身體肌膚屏障不被破壞,就能在第一時間緩解乾癢。第二步使用AD益膚康修護舒敏乳霜或AD益膚康修護滋養乳液,添加「膠體燕麥」成分,舒緩肌膚不適,非常適合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使用,能夠緩解乾癢。2. 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美體界頂流的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在初冬之際推出限量隨行版 50ml,更適合隨身攜帶塗抹,當美體油接觸肌膚同時陣陣香,透過按摩達到深層潤澤肌膚和光澤、緊膚!而為歡慶聖誕節,不限消費可以優惠價990元就可加購「粉紅胡椒美體油50ml。Melvita粉紅胡椒美體油粉50ml/1,180元(聖誕價990元)3.消化對策專為現代忙碌女性設計的保養型消化對策!每天出門隨時可補充,全新品牌消化對策運用TWK10®運動益生菌、n.zimes®綜合消化酵素、ActivinTM葡萄籽萃取物足量成分,特別適合三餐不定時、如廁不順的女性,孕婦小孩,1天2包攜帶超方便。條包式設計,隨身攜帶超方便,可於https://www.100nuance.com購。(圖/品牌提供)
運動前喝咖啡「有助脂肪分解」 醫揭4大好處
咖啡既能提神,又能帶來愉悅的味覺享受,這使得它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近年來,咖啡也作為一種能提升運動表現的補充品,逐漸引起運動員及健身愛好者的關注。日前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也發文分享咖啡對運動的益處。蔡明劼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咖啡因不僅能提高有氧運動的表現,還能幫助運動員克服疲勞並改善訓練效果。第一點是提升有氧運動表現,研究證實,咖啡因能顯著提高有氧運動的表現,特別是對於長時間的運動如自行車、長跑等運動,效果尤為明顯;第二點是咖啡因能延長運動時間並提高耐力,對無氧運動的效果也有所助益,雖然相關研究較少,但已有部分文獻指出其對力量表現的正面影響。蔡明劼說明,第三點是咖啡的作用機轉能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並減少運動時的疲勞感和痛覺;第四點是咖啡因還能改變脂質的能量利用,促進脂肪分解,同時保持肌肉中的肝醣儲備,從而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這些生理反應使咖啡成為運動前的一個有效補充品。蔡明劼指出,為了最大化運動表現,專家建議運動前60分鐘攝取每公斤體重3至6毫克的咖啡因。以350毫升的美式咖啡為例,約含200毫克咖啡因,這個劑量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夠有效提升運動表現。如果使用含咖啡因的補充品,則應根據標示的劑量來選擇。此外,蔡明劼也提到,咖啡因曾一度被國際奧委會列為禁藥,直到2004年才解禁。雖然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仍將咖啡因列為監控物質,但運動員目前可以自由食用含咖啡因的產品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汙水管遭衛生紙塞堵塞溢流 花博提三措施改善
花博圓山酒泉街公廁旁衛工管汙水井發生溢流情形,營運花博的財團法人台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今(15日)表示,酒泉街公廁前陰井,因圓山園區人潮使用頻繁,累積未及分解的衛生紙及污物,將通往支幹管口堵塞,發生間歇性溢流,除在昨夜緊急修復外,未來將進行三項改善措施,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意外。基金會表示,14日下午花博圓山酒泉街公廁旁衛工管汙水井發生溢流,事發後即加派清潔人力清理週遭,並於晚間園區活動結束後協同衛工處及相關廠商人員到場起蓋清理,衛工處並支援大型通管水車將此汙水井支線通往主幹管之管路清洗,所有作業於23時53分改善完成,15日正常使用中未再發生溢流。基金會表示,接下來會持續執行在公廁放置垃圾桶。原因配合2017年世大運及中央環境部衛生紙直接排放政策,雖該會已購買可溶解衛生紙,但為避免未及溶解衛生紙及污物堵塞管路,自今年12月15日起酒泉街、爭艷館公廁已全面置放垃圾桶並宣導衛生紙丟入垃圾桶內。其次,基金會將進行陰井提升工程,已協請衛工處及基金會配合廠商進行圓山區域試挖遭掩埋支幹管陰井及提升工程。另外,將執行汙水管清管,因酒泉街公廁外陰井設計屬直接排放衛工管,未經過化糞池,待陰井提升工程後,同步進行陰井管路清洗作業。
林照雄逝世享壽85歲!生前患糖尿病酮酸中毒 醫曝「呼吸飄水果香是警訊」
資深藝人林照雄8日逝世享壽85歲,過去女兒、女星林姿佑曾在節目上透露,父親有段時間沒食慾,未料帶他去吃點心,林照雄隔天卻送急診,隨後發現是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對此,醫師指出,酮酸中毒者常伴隨頭暈、嘔吐、疲倦,最特別的是呼吸中會飄散著「水果香」,若有上述症狀一定要盡快送醫。林姿佑曾在《聚焦2.0》節目中透露,家族有糖尿病史,算是患病高危險群,不過林照雄身體無異狀,「爸爸本身壯壯的,平常也吃很多」,直到林照雄短時間內爆瘦、食慾不振,家人以為他心情不佳,帶他去吃點心,隔天林照雄就病懨懨,送醫才知道早已得糖尿病,且併發酮酸中毒。據了解,由於早年家境辛苦,林照雄為了省錢,拍戲後僅以白飯搭醬菜配花生果腹,對此,營養師李立慈在《生活智多星》節目上以林照雄為例,指早期很多台灣人都像林照雄這樣,白飯配醬油或是配醬瓜裹腹,當下吃了多白飯、有吃飽,可是沒有其他營養素,甚至有些人認為沒體力,吃了兩碗飯不夠再吃第三碗,但吃的都是醣份,造成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罹患風險。另據中醫師吳宏乾指出,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不足或阻抗,沒辦法分解身體葡萄糖作為能量,必須靠其他功能分解身體脂肪,脂肪被分解後,會產生脂肪酸,脂肪酸分解會產生酮體,酮體本身是酸性,若體內一直在分解脂肪,就會產生很多脂肪酸和酮體,甚至產生酸中毒,就是酮酸中毒。一般來說,酮酸中毒患者常會合併頭暈、嘔吐、疲倦、乏力以及呼吸中飄出水果香,這時候就要儘速就醫,否則酮酸中毒會有生命危險。另外,食藥署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也發文說明,指糖尿病引發的酮酸中毒,通常是因體內胰島素不足,使得血中的糖分無法進入細胞,細胞在缺乏養分的狀況下,會進行無氧呼吸來獲得能量,但這也使得體內酮酸大量增加。當酮酸的濃度過高時,將使人感覺噁心想吐、排尿量增加、呼吸急促、嚴重者甚至會昏迷,這類患者通常患有非常嚴重的高血糖,因此做好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為保險延誤新生兒篩檢 27天大嬰兒險喪命
近一、二年來,約有2~3成新生兒父母,為了購買新生兒終生保險,在寶寶剛出生後只先接受法定的新生兒篩檢,約一至三個月左右核保通過後,再進行較全面的自費篩檢,這個觀念錯誤的情況,近幾年廣為流傳於家長社群中,但如無法即時篩檢出如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罕見疾病,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終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台中一名出生27天的嬰兒王小弟,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異常肥大,肌張力低,肌肉酵素增高,高度懷疑為龐貝氏症,需插管治療。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楊佳鳳主任接獲通知後,立即派出醫療團隊,將病童接至臺北榮總,啟動緊急處置。雖到院當日立即完成診斷及給藥,但王小弟的病情仍然不樂觀。出現急性氣道壓迫,緊急進行「軟式支氣管鏡檢查」,立刻換置氣管內管,避免下端氣道完全壓迫無法進氣。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內,又頻繁出現心律不整,小小的胸腔被異常肥大的心臟塞滿,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合併全身水腫,心跳更降至每分鐘30下,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進行心臟按摩急救,新生兒葉克膜小組已在旁待命,經醫療團隊通力合作,成功挽救生命,住院治療40天,目前已康復出院多,未來僅需要每2周回來門診治療即可。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主要原因是溶小體一種酸性葡萄糖苷酵素(GA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GAA酵素無法分解肝醣,堆積的肝醣逐漸使肌肉受損,最後影響心臟和呼吸道肌肉。龐貝氏症疾病分成兩種類型,其中嬰兒型的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在1歲前死於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臺灣平均每2萬5千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目前治療方式為每2周,施打病人體內所缺乏的葡萄糖苷酵素,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目前接受國內新生兒篩檢確診接受治療的約有100位病人。國民健康署補助21項新生兒篩檢,包括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等等,詳如附表,惟不包含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重大罕見疾病。王小弟的媽媽表示,「我們沒有做新生兒採檢,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我想要先為小孩規劃保險的部分,那等投保成功之後再去做自費篩檢,我沒想到會剛好,寶寶罹患龐貝氏症。」王媽媽表示,寶寶住院時甚至一度接到病危通知,幸好最後他挺過來了,真心呼籲大家「小朋友出生後盡早為小朋友做新生兒自費篩檢,這樣子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就比較不會需要承受驚慌和這麼煎熬的過程。」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牛道明主任呼籲每一位新生兒的家長,所有新生兒公費與自費篩檢項目,均經由專家學者反覆討論後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尤其是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兩種罕見疾病,有著必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急迫性。請各位家長務必依照正常程序篩檢,勿存僥倖心態,才不會延誤寶寶的治療,對長期預後造成重大影響。
連吃1週漢堡劇烈腹痛!30歲壯男送ICU險死 抽出整管「牛奶血」傻眼
大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接連搶救了2名年輕男子,病因都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其中1人連續吃了1週的漢堡,另人連吃了1週豬腳飯,突發劇烈腹痛被送進ICU。結果一檢查,2人竟然都是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福建衛生報》報導,小東(化名)今年30歲出頭,人生愛好之一就是品嘗美食,三不五時召集好友下館子,火鍋、燒烤等重油重鹽的美食都是小東的心頭好,偶爾晚上加班時,也一定會點炸雞或漢堡當宵夜。不久前,吃了1週漢堡的小東突發腹痛,且疼痛愈發劇烈,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結果一檢查,小東竟發現自己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因為情況危急,小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所幸經過治療,最終脫離了危險。無獨有偶,小東隔壁病床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病症,他則是連吃了1週的豬腳飯導致的。對此,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艷晶解釋,高脂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類型,當血液中三酸甘油脂過高,導致胰腺被脂肪酶分解後的遊離脂肪酸損傷,就會引起胰腺的炎症,主要誘因是飲食。醫生提醒,像小東和其病友一樣,平時飲食不健康,又缺乏運動,長期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就會使血脂急劇升高,進而誘發疾病。同時,酗酒、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高脂性胰腺炎。
夯劇「影后」情節引熱議!專家呼籲:別讓腋下濕態成為失態的隱形社交阻礙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Netflix熱播劇《影后》中,透過女明星的故事展現演藝圈生態與人生百態,每一個環節都讓觀眾爽當吃瓜群眾、討論不完!最近引起一波討論熱度的就是,黃仲崑飾演的豬哥王董角色在飯局中,因腋下濕成一片留下明顯痕跡,引發廣大觀眾共鳴與熱烈討論。不少人坦言,類似腋下濕的尷尬情境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場合中時有發生,當事人甚至不自覺,而是由別人提醒才發現。皮膚科洪翊騰醫師指出:台灣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受到腋下多汗以及異味問題困擾,然而這些腋下問題因他人難以啟齒,因此常被忽略,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社交中的隱形殺手。」小心多汗及腋味 社交不濕禮!洪翊騰醫師進一步解釋「皮膚主要有兩種汗腺組成: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分泌的汗水主要含水和鹽分,用於調節體溫,遍佈全身皮膚,多汗症主因是小汗腺排放比較多且異常,在情緒壓力高漲或受賀爾蒙影響時小汗腺就會啟動,當這些汗腺神經過度反應時就會讓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水。狐臭的成因是因為腋下大汗腺(頂漿腺)發達,頂漿腺所排出的含蛋白質及脂質的汗水在皮膚表面與特殊的細菌作用後,這些成分會被分解成短鏈脂肪酸以及氨,產生類似『洋蔥』或是『酸臭』的一種特殊氣味,這也就是狐臭的主要來源。過去多數患者會選擇使用止汗劑或香水等方法來暫時掩蓋,但僅能暫時緩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肉毒桿菌素治療多汗和狐臭雖然盛行,每次治療的注射點須多達10-20個以上,且效果最多僅能維持半年,並非一勞永逸的方式。傳統運用旋轉刀手術刮除汗腺的方法術後恢復期長,兩周內不太能有抬高雙手動作,常造成生活不便且較可能伴隨疤痕,對於需要快速恢復日常生活的現代人而言,接受度有限。重塑社交自信 終結「濕腋」就找清新門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非侵入式的清新微波技術正成為腋下多汗症的治療主流選擇。洪翊騰醫師強調:清新微波運用專利的微波熱能,可精準聚焦於大小汗腺最為密集的真皮層與脂肪層的交接處,一次就可有效的同時改善腋下多汗以及狐臭問題,同一層次的毛囊也會被破壞掉,因此亦具除毛功效!經長庚教學醫院臨床證實,微波熱能止汗術效果可媲美手術開刀,平均可減少82% 腋下汗水及93%大(味道)汗腺數量,永久除毛效果也有七成之多,滿意度更高達九成以上,因爲不需要開刀因此成為很多醫師治療建議的優先選項。洪翊騰醫師表示:有了這項新科技患者不須忍受術後無法生活自理及冗長的手術修復期,更無需擔心手術留疤!此項治療時間僅需一個多小時,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時解決腋下三大困擾,這種方便、高效的治療方式,特別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以及需要頻繁參與社交活動的人群。」現代社會中,良好的體味管理已成為社交禮儀的重要一環。洪醫師提醒狐臭問題沒有季節之分,冬天在不通風的環境下,更容易讓味道露餡。儘早接受專業諮詢接受治療即可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困擾,民眾可至官方網站查詢合格具認證的「清新門診」預約專業諮詢,讓自己輕鬆告別腋下困擾,迎向清新自在的生活!
徵收菸蒂處理費? 環境部調查:8成民眾支持菸商負責
菸又要變貴了?據環境部調查,每年約有360億根廢菸蒂,其中約1/4被隨意棄置,環境部5日公布「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有86%民眾認為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且應被徵收處理費用。環管署官員表示,目前西班牙等國已有類似機制,會蒐集更多意見。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指出,65%民眾知道被丟棄的菸蒂含很多有害化學物質,78%民眾認為亂丟菸蒂嚴重影響市容,民眾認為應以「提高罰鍰金額」、「公共場所增設菸蒂回收裝置」及「推動可分解濾嘴研發及使用」來解決菸蒂亂丟問題。同時也有86%民眾贊成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起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應向其徵收費用,對於徵收費用的用途,有41.9%民眾認為可用於「稽查取締亂丟菸蒂行為」、40.4%則同意可以用在「設置菸蒂收集設施」。環管署副署長劉瑞祥表示,自7月9日至11月20日強化亂丟菸蒂稽查作為,共稽查7380次、裁罰6492次,依法可處1200至6000元,也有部分地方政府提高裁罰下限至3600元,也已在全台設置9000餘個熄菸桶盼減少菸蒂亂丟。劉瑞祥說,如西班牙已公告菸商應善盡回收及處理工作,汙染者應提供處理費用協助解決去化等,針對菸蒂課徵清除處理費會蒐集更多意見。「支持課徵菸蒂處理費」,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執行長黃之揚表示,過去向菸商課徵如菸捐等主要用於菸害防制,難用於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加重亂丟菸蒂罰鍰則要更多稽查,否則以現行作為難以找到行為人、遑論裁罰,而課徵處理費也是給菸商及吸菸者責任,至於後續用途可以再規畫。
新婚男度蜜月「運動量過大」2天灌30瓶飲料 嘴冒爛蘋果味緊急住院
飲料不能喝太多,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中國河南有一名26歲男子,度蜜月期間因為運動量大,每天可以喝15瓶飲料,2天就灌了30瓶,結果出現噁心嘔吐症狀,緊急送醫確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根據《民生頻道》報導,男子結婚不久,前陣子去蜜月旅行,期間由於活動力過大,1天就要喝15瓶飲料,「總覺得喝礦泉水不解渴,就冰可樂還行!」從早喝到晚,就算半夜也要來個2瓶。豈料,男子連喝2天後,覺得嘴裡有一股爛蘋果的味道,後來嘴巴開始乾裂,呼吸沒力氣、心跳加速,噁心難受吐了整整一夜,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因為短時間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以及糖分導致的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這次的經驗也讓他學乖,「再也不敢這麼瘋狂喝飲料了,大家也不要學我!」男子再也不敢瘋狂喝飲料了。(圖/翻攝自微博)據悉,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通常發生在體內胰島素不足、導致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時,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脂肪酸代謝後快速累積酮體,導致血液過酸的症狀。只要初期即時適當處理,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延誤治療,仍有可能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心律不整、腦水腫等,最後休克、心肺衰竭死亡,國外統計平均死亡率小於5%。
人妻坐月子天天喝「這個」胖30公斤 就醫嚴重脂肪肝
天氣變涼,不少人喜愛喝湯,而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近日分想喝湯的好壞處,一名嫁來台灣的越南籍媳婦表示,她懷孕前本來是52公斤,坐月子天天喝「麻油雞湯」胖30公斤。錢政弘在臉書發文,「在2020年曾經有學者統計七篇觀察性的研究(納入45292人)得到一個結論,喝湯可以降低15 %肥胖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湯熱量低且水分含量高,能有效增加飽足感,從而降低整體的熱量攝取量,所以常喝湯比較不會胖。不過這些研究主要是來自於西方和日本,外國的湯比較不油,像日本的味噌湯、泰國的冬蔭功,卻實熱量低,感覺常喝是不會胖。」錢政弘表示,台灣人習慣主菜吃飽再喝湯,不像西餐把湯當前菜,先喝湯再吃冷盤和主菜,「通常愛喝湯的人會認為暖暖的湯才是食物的精華,一碗接一碗,多半喝到整鍋不剩,不會在意不是已經吃飽。問題這樣喝下來,勢必會攝取過多的油脂和熱量,例如一碗麻油雞湯有450大卡,等同於兩碗白飯,多喝湯很難不變胖。」錢政弘說,一名越南籍的台灣媳婦有嚴重脂肪肝,體重83公斤,這對越南人有點反常,因為越南是全世界平均體重最低的國家,印象中越南人都很瘦,因為料理都水煮、清蒸或燒烤,很少油煎炒。患者表示,懷孕前她是52公斤,坐月子時每天吃麻油雞湯,胖30公斤瘦不下來。錢政弘指出,「另外像排骨本身的脂肪含量較高,如果使用帶有大量肥肉的部位熬湯,湯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都會增加,光喝湯就會造成膽固醇上升,可說是造成高血脂的隱藏地雷。」錢政弘建議,「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有所節制,盡量吃肉就好,湯不要喝。同時多吃一些高纖蔬菜,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脂肪分解、加速腸道排空,減少膽酸再吸收,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蔬菜吃出病1/「當季養生食材」竟致甲狀腺低下? 抗氧化青菜也藏地雷
蔬菜一向被視為健康的代表,但若不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時反而會吃出毛病!一名36歲女性吃下大量白蘿蔔後,竟被診斷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專家告訴CTWANT記者,擁有「抗癌青菜」美名的青花菜同樣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為何這些養生食材會致病?關鍵正是碘攝取量不足。36歲的陳小姐(化名)近日突感精神不濟、整天疲憊不堪,就醫後檢查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原來陳小姐平時食用不含碘的玫瑰鹽,長期碘攝取不足導致甲狀腺濃度下降,再加上最近親友贈送醃漬的白蘿蔔,陳小姐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生蘿蔔,因此才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十字花科類蔬菜如白蘿蔔、花椰菜、大白菜和甘藍是國人常吃的食材,一向被認為有益健康,但實際上,也可能帶來不良影響。」營養師程涵宇說,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葡萄糖苷,吃下肚後經過酶解會產生異硫氰酸鹽,具有抗氧化、抗癌功效;但其他成分如吲哚類葡萄糖苷則會分解為致甲狀腺腫物質、硫氰酸鹽,可能抑制甲狀腺素的生成。程涵宇說,如果平時碘攝取量不足,例如不吃碘鹽或海藻類食物,並且又大量生食這類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生白蘿蔔,就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但十字花科蔬菜中,還是有風險高低的差別。研究顯示,194 μmol(微莫耳)的致甲狀腺腫物質會讓阻止甲狀腺吸收碘,但77 μmol則無此影響。」舉例來說,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含有較高的致甲狀腺腫物質,而大白菜、花椰菜、青江菜含量較低。程涵宇強調,在一般情況下,食用十字花科蔬菜病不會有健康疑慮,「首先要生食才有風險,例如醃蘿蔔、泡菜;其次要吃下極大份量,例如一天吃下1公斤的羽衣甘藍,且持續數個月;不只如此,還要身體點攝取不足才會致病。」青花菜含有極佳的抗氧化力,但較容易引發脹氣,建議細嚼慢嚥,同時勿搭配碳酸飲料。(圖/123RF)不過,若是消化系統較為敏感,十字花科蔬菜的確容易造成脹氣。程涵宇解釋,因為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較高的纖維和低聚糖(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這些非可溶性纖維不易消化,會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進而導致脹氣:十字花科蔬菜富含非可溶性纖維,這些纖維在腸道中不易消化,會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脹氣。程涵宇建議少量吃、慢慢吃,同時避免搭配碳酸飲料,就能減少脹氣機率。另外,蒸煮的烹調方式可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產生的酵素芥子酶,也能減少引發脹氣的可能性。如果脹氣情形嚴重,也可改吃其他類型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一樣可攝取豐富纖維。
蔬菜吃出病2/這4種蔬菜會悄悄「製毒」? 專家分析破解之道
一名家庭主婦吃下清炒綠金針後,不斷上吐下瀉持續近4小時,就醫後才知道新鮮金針所含的秋水仙鹼吃下肚後會轉化成有毒物質。專家告訴CTWANT記者,除了金針之外,四季豆、茄子、竹筍本身都含有天然毒素,若生吃下肚後就會產生中毒反應,甚至會致命,破解之道就是充分加熱破壞毒素。34歲的張太太上市場買菜時,熟識的菜販介紹她購買綠金針,並推薦搭配薑絲一起清炒,張太太回家烹調果然十分美味,但半小時後卻開始感到反胃噁心,同時伴隨嚴重脹氣和疼痛,後來張太太開始嘔吐、接著拉肚子,就這樣反覆折騰了4小時。就醫後,張太太才知道金針花中含有秋水仙鹼,吃下肚會變成有毒物質,才造成她的不適反應。「很多人認為蔬菜是健康食物,不會聯想到『毒』,但其實許多蔬菜都含有天然毒素。」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金針花所含的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在進食後約30分鐘至4小時,經胃腸道吸收後,它會在體內氧化成有毒物質「氧化二秋水仙鹼」,進而引發中毒。中毒症狀可能包括腸胃不適、腹痛、嘔吐、腹瀉,甚至可能導致頭暈昏眩。程涵宇說,食用新鮮金針花之前,要先用水浸泡1小時以上,最後用沸水燙熟煮透,這樣可使金針花中的秋水仙鹼在烹煮過程中被破壞,從而去除毒素,避免食物中毒。而一般市面上販售的乾金針,因為在乾製過程中已經破壞了其中的毒素,因此食用時無需過度擔心。由於金針花採摘後會慢慢變成深褐色,部分廠商為了維持乾金針的顏色可能會添加亞硫酸鹽。「亞硫酸鹽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用量以二氧化硫(SO2)殘留量計為4.0 g/kg以下,過量的亞硫酸鹽會造成人體過敏,甚至可能引發氣喘。」因此程涵宇建議不要選購顏色太鮮艷的乾金針,可優先選擇包裝上貼有「溯源標章」或「台灣金針」標章之金針乾製品,並且儘量選擇包裝完整且有清楚標示的產品。生竹筍進入消化道後可能會釋放高毒性的氰酸,醫師建議一定要煮熟再吃。(圖/報系資料照)另外,竹筍也需特別當心,程涵宇表示,竹筍含有氰甙化合物(cyanogenic glycoside),當經過加工或消化等外力破壞時,容易釋放出具有高毒性的氰酸(HCN)。若竹筍未煮熟而食用,中毒症狀可能在數分鐘內出現,包括喉道緊縮、噁心、嘔吐、頭痛等,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另外也不能生吃的還有四季豆、茄子。「四季豆的生豆中含有凝集蛋白,若未煮熟可能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發燒等。茄子則含有茄鹼,吃多可能造成咽喉部搔癢,充分加熱,可以分解茄鹼。」程涵宇說,茄子所含的茄鹼是一種有毒的生物鹼,主要分布在茄子的果實的皮與種子中,生吃還可能會引起消化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若食用超過一定量的生茄子(如每公斤體重大約攝取3至6毫克的茄鹼),可能會出現中毒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痛或頭暈等。不過,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就算生吃茄子也要吃到近2~3公斤,才會有中毒症狀,因此不必過度擔心。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要一口氣生吃下近2~3公斤的茄子才可能引發中毒反應,因此不必過度擔憂。(圖/程涵宇提供)
連日噁心嘔吐以為消化不良 男子就醫驚見「矽膠手套」卡胃裡
南投一名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家人以為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胃藥仍未見效,到醫院檢查才驚見胃內卡著一雙矽膠手套;另外還有一名約32歲男子誤吞4顆電池,被緊急送醫取出,所幸2人經手術將異物取出後,均無大礙。南投醫院表示,近日一名年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但到醫院經內視鏡檢查後,赫然發現男子胃部有一雙矽膠手套。由於手套在胃內停留過久,無法被胃酸分解,最後變硬發黑卡在十二指腸。外科醫師許家榮為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取出手套。術後男子症狀緩解,不到一週就順利出院。另一名32歲男子則因吞下4顆3號電池被送至急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透過X光檢查,確認電池分別卡在胃部及十二指腸,隨即進行內視鏡手術成功取出,男子於術後隔日康復出院。許家榮指出,誤食異物的處理方式需視病患個別情況而定。異物若停留於食道或胃,通常可透過內視鏡取出,但如果異物過大或已進入腸道,就要透過手術取出。他提醒,民眾能會不小心吞入一些體積較小的異物,部分非尖銳異物可以等待身體自然排出,但別針、鈕扣電池或巴克球等危險物品,建議民眾若誤食務必盡早就醫處理,否則嚴重可能引發胃腸破裂、腹膜炎或敗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常見吞食異物的項目中,鈕扣電池最為致命,因其在人體內潮濕環境很可能短路,導致產生熱能,對黏膜或組織造成傷害,而電池的強鹼性也會腐蝕人體內組織器官,造成組織壞死、食道灼傷,腸穿孔或胃穿孔,並引發大量出血,危險性極高,必須在誤食後的幾小時內迅速取出,晚了會有生命危險。
長期依賴胃藥恐罹癌! 醫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許多人會依賴胃藥或止痛藥緩解胃痛。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能帶來多重健康風險,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他強調,真正改善胃痛及胃食道逆流的關鍵在於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如少喝酒抽菸、多運動、減重等。李思賢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少人認為胃酸過多是導致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主因,但胃酸其實是人體消化與防禦系統的重要角色,負責分解食物、吸收營養,還有殺菌的功能,幫助我們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多數器官功能會逐漸退化,胃酸分泌亦可能減少。李思賢指出,許多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案例其實源於胃酸分泌不足。他解釋,胃酸分泌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影響碘、甜菜鹼、鋅和維生素B群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甚至提高胃癌風險。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患有萎縮性胃炎,胃酸幾乎無法分泌。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干擾消化功能,出現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在糞便中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李思賢提醒,常用的胃藥酸阻滯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雖然短期能緩解症狀,但長期依賴可能會引發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胃內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甚至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胃內食物長時間停滯,發酵後產生酸氣,加重胃食道逆流,讓人感覺喉嚨「酸酸的」。至於如何改善胃酸逆流的症狀,李思賢建議用以下方法改善:1.調整飲食:調整飲食與習慣:避免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尤其是睡前不要吃大餐。同時,嘗試抗發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VLCD),這對緩解胃食道逆流非常有幫助。減少飲酒、吸煙,並避免過量攝取會放鬆食道括約肌的物質(如咖啡因和巧克力)。對於一些人來說,添加少量蘋果醋(無糖,稀釋20倍)有助於改善消化。2.支持消化功能:可以考慮補充鹽酸(HCL)、甜菜鹼和消化酶,幫助胃部有效分解食物;鋅(如鋅胺基酸螯合物)和益生菌則有助於修復消化道健康。此外,像洋甘菊茶、生薑和鎂這類天然補充品也能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3.生活方式調整:減重(如果有輕中度肥胖)、增加日常運動,並在睡覺時將床頭稍微抬高,都可以有效減少夜間胃酸逆流的情況。胃藥主要用來解決急性問題。李思賢呼籲,要改善胃痛和胃食道逆流,應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才是長遠之道。
天冷吃火鍋「7大傷腎地雷」曝光 醫示警:超過30分鐘不要再喝了
除了珍珠奶茶、雞排,不少台灣人也很喜歡吃火鍋,儘管夏天,火鍋店依舊生意滿滿。然而錯誤的吃火鍋習慣,可能3顆腎臟都不夠用。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列出吃火鍋傷腎7大地雷,讓大家健康吃鍋沒負擔。1.愛吃麻辣鍋麻辣鍋不單是辣椒,其主要原料高湯、中藥材、另添加沙茶醬、咖哩粉、起司、奶油、及豆瓣醬等高脂調味料提味,屬於高鈉高飽和油脂與高熱量湯底,熱量更是高達800kal,相當於3碗白飯的熱量,熱量是所有鍋底的第一名,2碗湯含鈉量高達4942毫克。2.愛挑選濃醇香火鍋醬料火鍋無論湯底與食材已經是熱量與油鹽糖爆炸的一餐,如果你吃火鍋醬料習慣是選擇濃醇香醬料如沙茶醬、胡麻醬、豆乳醬、沙拉醬、醬油膏等,且一餐火鍋下來你添加醬料次數超過一次,經年累月下來你的腎臟功能將備受摧殘。選擇醬料有一個大原則就是「越稀越好、避掉濃醇香三合一」,薄醬油、烏醋、白醋都可以較安心添加,像是蔥花、蒜末、香菜、蘿蔔泥、碎洋蔥等這類天然的辛香料,可以放心吃。3.愛吃吃到飽且要吃回本吃高檔的和牛、海鮮、甜點,代表的就是高熱量高油鹽糖與高普林,有統計一頓吃到飽的火鍋下來可以攝取高達3900大卡熱量,相當於14碗白飯的熱量,吃一頓需爬8座101大樓,才能將多餘的熱量消耗,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建議熱量700大卡,吃一頓就半公斤。除了熱量問題,一頓吃到飽火鍋鈉攝取量高達6600毫克,吃完非常口渴就會拼命喝含糖飲料或啤酒,不但超傷腎,可能隔天痛風就發作了。4.吃超長時間吃火鍋一餐吃下來可能是原來的2到5倍時間,除了熱量的問題,火鍋湯不斷的加進食材與滾煮,30分鐘後那鍋湯底裡頭的食品添加物、鈉離子、重金屬、磷酸鹽、硝酸鹽等物質會濃縮,尤其亞硝酸鹽濃度就開始暴增,一旦持續煮了超過90分鐘,鍋內的「亞硝酸鹽」濃度就會飆升近10倍,過量亞硝酸鹽會引發急性中毒,症狀為缺氧、呼吸困難。高濃度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經腸內細菌分解,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不只傷腎臟過量將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肝、大腸及胃部的癌症,超過30分鐘的火鍋湯不要再喝了。另外一個問題是喝酒,酒精不但會傷代謝,更是誘發癌症與痛風的危險因子,喝酒又會想要喝火鍋湯,不只傷血管肝腎,更是致癌的危險因子。5.生食熟食餐具沒區分吃完麻辣鍋很多人隔天就拉肚子,除了過辣與高油鹽糖造成腸胃道過量負荷外,不乾淨的火鍋飲食習慣通常是主因,除了生食未煮熟就吃進肚外,揪團吃火鍋一群人生食、熟食的筷子、湯匙根本未分開使用,或大家的筷子直接伸進鍋裡夾食物,沒有用公筷母匙等地雷行為都是導因。病毒細菌在火鍋內大傳染,導致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每一次的拉肚子腸胃炎傷的不僅是腸胃道,腎臟負責水分與電解質的調控,每一次腸胃炎更是對腎臟一次嚴重的負荷與傷害不可不慎。6.王子麵與冰淇淋最後儀式感想一想那一碗王子麵加2球冰淇淋就等於一餐的熱量了,除了又吃進去過多的熱量外,最後王子麵與冬粉的問題是,王子麵與冬粉都是超吸湯汁的食材,前面不是提到越後面的湯汁越危險,那坨麵食吸滿了滾燙了2小時以上的濃縮火鍋毒湯汁,然後又吃進了你的肚子,你的該有儀式感又給腎臟帶來更多的負荷。7.湯底打包帶回去煮消夜有些節省的美食愛好者總會吩咐老闆把鍋內湯底打包帶走,加個麵與食材又變成一餐美味消夜,除了過餐食物的滋生細菌問題外,相信大家看到這裡都已經了解火鍋湯底煮越久是越不能喝。
號稱一個月瘦10公斤!35歲女子吃減肥藥「全身抽搐」 醫師:電解質平衡被打破
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近期分享一起個案,一名35歲女性患者在半年前因減重停滯感到沮喪,後聽從同事推薦購買了一款宣稱「一個月可瘦10公斤」的減重藥物並自行服用。一週後,患者開始出現嚴重嘔吐、腹瀉、食欲不振,隨後更是頭暈、精神恍惚,全身無力,最終被家人發現倒在臥室內,意識不清且肌肉僵硬抽搐,緊急送往急診。陳威龍醫師在FB粉絲專業發文表示,該名女患者被送醫經血液檢查後,發現患者的電解質多項異常,包括低血鉀(2.6 mmol/L,正常3.5-5.0 mmol/L)、低血鈉(128 mmol/L)及低血氯,並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心電圖檢查也顯示異常,疑似因嚴重低血鉀所引起。根據患者的症狀和血液檢查,陳威龍醫師推測他所服用的減重藥物可能含有大量的「利尿劑」和「瀉藥」,這些成分導致身體過度排出水分和電解質,進一步引發嘔吐、嚴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最終造成代謝性鹼中毒並引發癲癇。經過兩週多的住院治療,患者才順利出院。後續該名患者在出院後,就帶著醫院厚厚的出院病歷摘要來找陳威龍醫師求診。陳威龍醫師也向他分享正確的減重觀念。首先,正確選擇食物種類及營養素比例至關重要,減重並非僅靠少吃就能達到效果,過度節食反而會讓身體認為面臨饑荒,導致基礎代謝下降,脂肪傾向於囤積不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食物和調整營養素的比例才是減重的關鍵。其次,充足的睡眠和減壓同樣重要。睡眠不足和過大的壓力會導致皮質醇過度分泌,進而影響血糖波動和胰島素的分泌,這些都容易造成脂肪囤積。此外,壓力過大也容易引發補償性進食,導致熱量攝取過多,因此學會自我減壓對控制體重至關重要。最後,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持久。過快的減重方式容易造成肌肉流失、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失調,這些都是造成減重停滯的主要原因。而穩定漸進的減重速度則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避免復胖的關鍵所在。陳醫師強調,減重就像登山,有時坡度陡峭、有時平緩,但只要目標明確,持續努力,終將到達目的地。後經過兩個月的飲食和生活調整,加上運動的配合,這位女性患者成功減重8公斤。陳威龍醫師希望藉此提醒大家,減重應以健康為前提,選擇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持久的效果,避免因不明藥物而引發的健康風險。
運動痠痛不是乳酸惹的禍 乳酸不是廢物!專家曝它對大腦有「這些」幫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運動後覺得肌肉痠痛,許多人認為這是「乳酸」堆積造成的,並將乳酸視為運動代謝後產生的廢物,對身體沒有幫助,需要讓它排出體外才不會感到疲勞、痠痛。但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研究指出乳酸並不是一種廢物,也不是造成痠痛的原因,而且乳酸很有用,它其實是運動促進大腦健康的重要媒介。乳酸是代謝過程的過渡產物 可增加大腦重要蛋白產生對身體來說,乳酸其實不是一種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1985年學者提出的「細胞間乳酸穿梭理論」及1998年的「細胞內乳酸穿梭假說」,改寫了乳酸的認識,它其實不是疲勞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也不是代謝最終廢物,而是代謝過程中的過渡產物。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近期有研究指出,乳酸可以增加腦神經元、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產生,其中BDNF可以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成形,對大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蛋白質。乳酸可作為重要能量燃料 幫助神經元維持運作另外,乳酸其實也是維持神經元運作的重要能量燃料之一。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當神經元能量需求增加或能量燃料不足時(如:身體有低血糖、腦缺血、睡眠不足等狀況),星狀膠細胞儲存的肝醣可以提供補充能量儲備,並迅速代謝為乳酸,送到神經元作為能量使用。乳酸提供大腦能量 對認知、記憶也有所影響而且乳酸對於人的記憶、認知也有所影響,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中樞神經系統在記憶形成的過程中需要高能量水平來維持,如果腦能量代謝紊亂可能會影響突觸訊息的傳遞,造成神經元喪失、變性,損害認知功能,假如抑制星狀膠細胞肝醣分解產生乳酸、抑制乳酸從星狀膠細胞送往神經元,則會損害記憶形成。若透過運動增加乳酸量,則能改善認知功能。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等至中高強度的體能活動,與認知障礙、失智症風險之降低呈正相關,運動時增加的乳酸量可以提供大腦能量,改善認知功能。乳酸也可作為訊號分子 可能藉特定受體調控認知除了作為能量提供外,乳酸可能也可作為一個訊號分子,透過特定受體來調控認知。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目前已鑑定出體內有一種特定的乳酸接受器,名為羥基羧酸受體1(HCAR1),廣泛分布於大腦、骨骼肌、骨骼、心臟等處,就連血腦屏障的內皮細胞、星狀膠細胞也有,這也暗示著可能藉此調控乳酸對突觸的功能、能量代謝和腦血流的調節,最終影響學習記憶能力。不過,運動營養師楊承樺提到,乳酸作為訊號分子影響運動引起的認知改善,其潛在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這有可能會是後續研究的未來方向。資料來源:運動營養師楊承樺-重要科學新知:乳酸其實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