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塑膠
」 循環杯 飲料店 塑膠杯 環保局衛生等問題困擾!循環杯難流通 地方盼中央出面整合
為減少免洗餐具用量,環境部8月起擴大「限塑令」,實施公部門、量販店等8類不得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製成的免洗餐具,縣市政府及業者相繼推出循環杯,但無法跨轄租還、使用限制不同、衛生安全疑慮等問題,造成民眾使用困擾,不少地方政府希望中央出面整合。新北市環保局早在2018年推出「新北Ucup」1.0版循環杯,後於2019年升級至2.0版。其中1.0迄今年10月底已使用16萬9027杯次,而2.0初期製作130個,以押金方式租借,但至去年4月盤點時已無歸還的循環杯可供租借。高雄市環保局2022年推動「循環杯借用」服務,共媒合47家門市加入,迄今共計借出5085杯,平均循環杯借用率為0.5%。北市、桃園、台中亦有推出循環杯。家住北市、在新北市上班的王姓民眾表示,他們一家三口都響應環保,卻因跨市、跨連鎖業的循環杯無法流通,家中曾同時有4款7個循環杯,最終因借用辦法不一、歸還不便,加上價格、材質等問題,而放棄使用循環杯、自備環保杯。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指出,循環杯系統今年1月正式上路,透過企業、政府宣導,能見度大幅提高,但因借還機制及衛生問題,循環杯流通性仍有進步空間。由於各縣市政府政策、採購方式不同,開放循環杯流通借有其難度,新北、桃園、台南及高雄市都希望,中央出面規畫整合各租借系統及既有租借站點,讓循環杯可以跨域使用。明志科大環境暨衛生安全室主任鄭慶武指出,循環杯政策立意良善,但因使用者所需的條件不一樣,必須考量老百姓需求,否則還不如回到以減價折扣的方式鼓勵民眾自帶環保杯。此外,衛生問題也是民眾能否接受循環杯的關鍵。鄭慶武建議,可先將範圍限縮到小區域「試辦」,讓民眾確實信任循環杯的衛生,再慢慢擴大範圍,否則立意再良善的政策,沒有正確使用的話也會成為一種阻礙。徐聖惠也指出,由於不少人對使用循環杯有「心理障礙」,透過自帶杯具或了解清潔流程,或許可降低心理障礙。循環杯供應商每月須自行將衛生報告送至環境部,並在官網公布送檢資料供民眾查核,才能減少消費者的疑慮。
英國團隊利用「廢棄塑膠」做成冰淇淋 背後契機曝光
英國設計師埃萊奧諾拉奧托拉尼(Eleonora Ortolani),日前有感塑膠廢棄物不斷增加,就與專家、廚師合作,以其抽取的成分,製作一款可供人類食用,名為「Guilty Flavors」的冰淇淋,雖需廣泛測試才能上市,但在推出之後隨即引發話題。《路透社》報導,Guilty Flavors的成分,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提煉的香草醛。埃萊奧諾拉奧托拉尼透露,開發此物的契機自來塑膠廢棄物不斷增加,成功回收的比率卻是微乎其微,既然一些生物、菌種可使塑膠分解,「科學家正在積極朝此方向研究,那麼(我們)為什麼不也這麼做呢?」儘管Guilty Flavors還需通過相關認證,確認無虞才能進入市場,但在此物推出之後,研究團隊隨即接到民眾抗議,「鼓勵人類吃下塑膠,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此,愛丁堡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喬安娜斯代勒(Joanna Sdaler)表示,「外界也許有對Guilty Flavors存在誤解,一旦它通過所有的製作過程,就已不是塑膠。」報導指出,香草醛就是促成香草香氣來源的分子,而在Guilty Flavors當中,製作團隊是以生物技術分解塑膠,再用得出的碳鍊做出,就和民眾平常吃到的相關產品幾乎一模一樣。
台中限塑令「這天上路」飲料店禁供1次性塑膠杯 自備環保杯優惠金額曝
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源頭減塑,配合行政院環保署限塑政策將擴大執行,今年10月1日起,台中市轄內「飲料店」將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市長盧秀燕今(29)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此次限塑令涉及重大消費行為改變,市府會持續擴大宣導,也請市民朋友及早準備,養成帶環保杯的好習慣。台中市政府今日於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召開市政會議,由環境保護局長陳宏益以「台中市限塑令10月上路、打造綠色消費環保城市」為主題進行專案報告。盧秀燕表示,台中市的限塑令將於今年10月1日上路,市府已提前於今年4月14日公告,藉由約6個月的緩衝期,讓消費者適應並了解政策,也協助業者消化他們之前已採購、囤積的用品;現在已是8月底,剩一個多月的時間,限塑令即將上路,因此市府再次提醒業者,請準備好因應符合國家規定的包材。陳宏益指出,台中市連鎖飲料販賣業自110年1月1日起,已不得提供保麗龍及其複合材質的飲料杯及餐具,此次因應國際減塑趨勢,將擴大實施對象及範圍,在環保署核定公告「台中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後,自今年10月1日起,台中市轄內飲料店(含連鎖及非連鎖)凡以塑膠材質製成的一次用飲料杯皆不可使用,鼓勵民眾養成自備飲料杯的環保習慣,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1.06億個塑膠杯的使用。台中市政府今日於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召開市政會議,由環境保護局長陳宏益以「台中市限塑令10月上路、打造綠色消費環保城市」為主題進行專案報告。(圖/中市府提供)陳宏益說明,目前台中市已列管連鎖體系飲料店及非連鎖飲料店約有5,000家,其中六成以上業者(約3,000家)尚有使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環保局於實施日前,將加強輔導及宣傳,呼籲業者務必提前盤點庫存與替代材質備貨,配合汰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屆時若經查獲違反規定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提醒業者配合以免觸法。陳宏益建議,配合環保政策,民眾自備飲料杯到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買飲料,可享5元(含)以上價差優惠,同時也呼籲市民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綠色消費環保習慣,從源頭減量做起,才能減少一次用品的垃圾產生量。環保局表示,若民眾消費時忘了自備環保杯,可到台中市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飲料店計6品牌(全家便利商店、OK超商、萊爾富、摩斯漢堡、SUBWAY、星巴克)可率先體驗借用循環杯,台中市共有107處門市提供此項服務,借用方式請洽各企業品牌官網公告,店家查詢網址, 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8類場所」今起禁用PLA免洗餐具!環保局:違者最高罰6千元
全台自今(1日)起擴大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免洗餐具,針對列管的8大類場所、共計1萬1144家業者進行現場稽查,若查出違法事證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最高可處6000元罰鍰。另外,為響應環保政策,星巴克即日起停止提供免費購物紙袋,顧客如需購買環保袋,則要收費1至5元不等。北市環保局宣布,自8月1日起全國擴大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等免洗餐具,同時呼籲民眾主動拒絕PLA免洗餐具,另將依法針對轄內列管之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飲業等8大類場所,共計1萬1144家業者進行現場稽查輔導作業,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環保局說明,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主要是由植物澱粉如玉米、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作為原料發酵製成,在海洋、土壤環境難以被分解,而國內目前尚無相關堆肥處理辦法,因此只能焚化處理,無法再循環。另外,星巴克全門市即日起,停止提供免費購物紙袋,鼓勵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並重複使用,顧客如需購買環保袋,門市可提供加價選購,2杯塑膠袋一個1元;4杯塑膠袋一個2元;小、中禮袋一個3元;大禮袋一個5元,而購買節慶禮盒或原本就附贈專屬禮袋的則不予收費,預估未來一年將可減少超過600噸廢棄物。
新北5月1日起擴大限塑 飲料店禁用「一次性塑料杯」違規最高罰6千
為落實源頭減量,新北市政府配合行政院環保署限塑政策將擴大執行,將於明(5月1日)起禁止轄內「飲料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3億6,800多萬個塑膠杯的使用。新北市環保局說明,環保署的限塑政策自91年起推行至今已超過20年,消費者行為已隨之改變,依「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規定8大類管制對象(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餐飲業)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含杯、碗、盤、碟、餐盒、餐盒內盤)。環保署去年進一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同年7月起四大類連鎖業者應提供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者5元以上價差優惠,且今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須有5%門市免費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同時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規劃提報限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之期程。新北市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新北市自去年中即著手規劃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期間多次與轄內飲料業者進行溝通研商,掌握業者庫存塑膠杯去化及替代性紙杯備料情形,與會業者皆表示願意配合減塑政策。經綜合評估庫存去化及替代產品生產批貨期程,新北市提報環保署核定於今年5月1日實施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政策,新北轄內目前約有2,704間飲料店業者,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3億6,800多萬個塑膠杯的使用。環保局於實施日前持續進行掃街宣傳,請業者務必配合政策執行以免受罰,若業者違反規定,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限期改善仍未完成者,可按日連續處罰。環保局補充,為強化民眾源頭減量觀念,新北市陸續推動許多限塑、不塑政策,如新北不塑之客友善店家、不塑市場、不塑夜市、新北Ucup、Ubox、reBAG等,引導業者提供各項循環服務,培養民眾以行動支持減廢、減塑愛地球;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源頭減量習慣,以減少環境負擔。(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科學家發現2黴菌可分解塑膠 全球33%萬年垃圾有解了
塑膠產物雖然十分方便,但無法分解這件事情也造成全球許多汙染,甚至有著「萬年垃圾」的稱號。但現在澳洲雪梨大學有科學家發現2種黴菌,竟然可以分解聚丙烯(PP)塑膠,而且只需要140天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而根據統計,全球有近33%的塑膠垃圾,主要成分就是聚丙烯。根據《sciencealert》報導指出,澳洲雪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2種十分特別的黴菌,分別是土麴黴(Aspergillus terreus)和白色側齒黴(Engyodontium album),雖然這2種黴菌十分常見於土壤中,但是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發現這2種黴菌可以有效腐蝕聚丙烯,90天就可以達到25~27%的腐蝕率,140天內就可以完全腐蝕完畢。報導中也指出,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超過400種微生物可以分解塑膠,其中多功能性的真菌與強大酶混和物的效果,比細菌好上許多,因此被作為長期的研究,但大多數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十分緩慢,是其難以提昇的缺陷。而雪梨大學化學工程師阿巴斯(Ali Abbas)就表示,這2種黴菌將解塑膠的速度,遠遠超越所有微生物的速度,是目前已知最快的降解率。也由於現在還無法理解真菌是如何消化塑膠的,目前研究人員將此列為未來的研究重點。
「生物可分解」塑膠免洗餐具8月起禁用 違者罰1200元
環保署今(3日)表示,考量近年業者多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限塑後的替代材質,其須於特定條件環境才能快速分解,且國內無合適的再利用方式及堆肥設施,影響既有回收體系並衍生相關環境問題,為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事項第二項草案,將禁用「生物可分解」的塑膠材質免洗餐具,預計今年8月1日起實施。根據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組長連奕偉表示,原本給予生物可分解的塑膠材質免洗餐具提供豁免權,不將其認定為一般塑膠免洗餐具,目前市面某些店家使用偏黃的PLA(生物可分解塑膠)餐具叉子、刀子等,就是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一種,但經過這次公告,這項豁免權也被拔除,未來只要是塑膠,不論可否分解,業者都不能再提供。環保署於2002年7月起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和有店面餐飲業等8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並於2006年及2019年兩次修正,擴大管制政府部門、學校餐廳、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飲食不得提供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這次修法再擴大限制使用範圍。環保署最後也提醒業者,7月底庫存需使用完畢,8月1日起不能再用,違者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按次連續處罰到改善為止,環保署將加強稽查。
北市12/1起禁1次用塑膠杯 違者最高罰6000
環保署規範全國飲料店最遲在2024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台北市政府搶先報請環保署核准,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間飲料店禁用一次用塑膠杯,今起上線後將隨機抽查,若業者輔導後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最高6000元,花蓮縣將在明年跟進,宜蘭縣則須觀察北市執行狀況再決定。台北市環保局表示,今年7月1日起,民眾自備飲料杯前往4大連鎖業者購買飲料,即可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意在提供更大誘因、也提高選購環保杯熱度,自備杯比率更從過去的6%提高到16%,有部分連鎖超級市場自主提高至8元的優惠,吸引民眾自備杯具。北市超商已全面改用紙杯,自備飲料杯還可以省五元。(圖/李宗明攝)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今日起台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已於6月及8月派員至列管的飲料店宣導,已有9成以上業者備貨完成,替代材質大多於紙杯為主,期藉由政策上路減緩塑料汙染。林鈺惠表示,待新制上路後,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未來將派員不定時稽查,明起將稽查100至200個店家,若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開罰1200元至6000元。此外,林鈺惠提到,台北市循環杯新制也將於2023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基隆市自6月城博會期間推動循環杯政策,基隆市環保局指出,民眾接受程度還不算高,加上還有回收、清洗等步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推動,才能夠讓民眾逐漸接受。花蓮縣環保局為改善民眾習慣,在半年前先宣導,民眾自備環保杯到連鎖業者購買飲品,業者須提供5元以上優惠;環保局稽查發現,民眾接受度不低,因此希望能提前1年在明年初上路。宜蘭縣也有研議提早實施,明年會先與業者溝通,但因該政策與民生息息相關,也牽涉到店家生意,環保局執行上會較為謹慎,會觀察北市執行過程與細節而定。
北市12/1禁一次用塑料杯「9成店家備貨完成」 循環杯新制元旦上路
臺北市因應國際趨勢,落實減塑,將自今年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臺北市環保局今(23)日表示,該局多次與店家溝通並進行宣導後,轄內9成以上店家都已備貨完成,屆時可順利配合上路。環保局呼籲大眾,源頭減少一次用塑膠,共同落實《全球塑膠公約》。環保局表示,我國自91年起即要求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業、連鎖速食店及有店面之餐飲業等8大類業者,限制使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餐飲業者即改採紙餐具替代,迄今已逾20年。100年推動「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政策,即希望透過給予1至3元優惠的方式,獎勵消費者自備飲料杯來達到減量效果。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四大連鎖業者應提供民眾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讓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有更大的誘因,引領民眾將環保意識化為環保行動,選購環保杯的熱度也因此上升,自備杯比率更從過去的6%提高到16%,有部分連鎖超級市場自主提高至8元的優惠,進一步吸引消費者自備杯具消費,都有助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用量。環保局說明,為使「飲料店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政策順利執行,該局於6月份及8月份即派員至轄內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兩輪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瞭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進行第三輪逐店宣導工作,經訪查結果,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皆可於12月1日依法配合實施,期能藉由此政策上路,有效減緩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危害。此外,為提倡環保永續的觀念,循環杯新制也將於112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環保署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及品質,使循環杯的借用服務達到一致的水準,民眾更能安心借用。透過減少使用及循環再用,同步落實源頭減廢的政策,邁向城市永續新生活。
北市12月起 飲料店禁一次用塑膠杯
環保署今年4月28日公告規範全國飲料店,最遲2024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台北市政府搶先報請環保署核准,宣布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間飲料店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若業者經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最高6000元,有業者表示願配合,但也嘆只能自己吸收成本。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表示,雙北是共同生活圈,若能同步實施可讓市民較便利,但先前曾邀集業者研商,業者表示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故實施期程尚未確定。北市府6月中旬報請環保署,今年12月1日起全市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計畫,本月3日獲准。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說,環保署雖訂出2024年禁用期限,但台北市推動減碳減廢,5月底召集全市所有連鎖飲料店業者約1200家,會商今年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杯。業者多數表示願意配合政策執行,環保局也派員走訪約1000家非連鎖飲料店,逐一宣導,以利業者在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消化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並盡早評估使用紙杯等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自備環保杯。環保局表示,環保署自2006年起即開始推動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等管制對象限制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各業者皆能配合實施,考量國際減塑趨勢,再將飲料店業納入禁用一次用塑膠杯。林鈺惠表示,待新制上路後,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禁止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環保局為落實執行,將不定時稽查,若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清法》裁罰1200至6000元。位於北市信義區的非連鎖手搖飲料店業者表示,現行的一次性杯具替代方案只有紙杯,但紙杯成本比塑膠杯每個約高出0.5元,但還是會配合政府法令,短時間只能自己吸收成本。
因應減塑公約 台北市宣布:12月1日起飲料店限用「一次用」塑膠杯
臺北市繼7月1日起依法執行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為積極推動源頭減廢,臺北市環保局今(6)日說明,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千6百萬個以上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配合國際減塑趨勢,邁向循環永續新未來。環保局表示,因應國內飲料店蓬勃發展及聯合國啟動具法律約束力之減塑協議,環保署今(111)年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全國各縣市飲料店應依環保署規範,最遲於113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杯。環保署已於8月3日核准臺北市提報轄內飲料店自今年12月1日起限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臺北市在今年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預定今年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與會業者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環保局並同步至轄內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逐店進行宣導,以利業者於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消化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並儘早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以及考量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等來減少一次用容器的產生,期望公私合力共同減廢,用實際行動加速源頭減塑及循環再利用。環保局說明,環保政策的推動,宜採漸進方式分階段推動,環保署自95年起即開始推動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等管制對象限制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各業者皆能配合實施,考量國際減塑趨勢,故於今年12月1日起再將飲料店業納入禁用一次用塑膠杯。本次亦感謝各飲料店家於座談、溝通過程中時皆能支持配合此項政策的推動,將再持續加強宣導,促使業者及民眾落實力行減廢生活,為保護環境及氣候安全而共同努力。
塑膠汙染新解方? 泰國研究:人類口水中含可分解PET水解酶
塑膠產品的回收,一直都是各國的環保團體所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它無法完全被消滅,對地球造成許多危害。日前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發布了一個研究結果,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唾液中竟可能含有可以分解這些頑固塑膠的成份。根據《Phys.org》報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發布了一個新研究,來自泰國Vidyasirimedhi 科學技術研究所 (VISTEC) 的 Chayasith Uttamapinant和來自泰國曼谷朱拉隆功大學的Worawan Bhanthumnavin等人發現,人類的唾液中竟含有可以分解PET的酶。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發布研究結果,發現人的唾液中可能有分解塑膠的成份。(圖/翻攝自Phys.org)研究人員認為,由於人類食用了大量塑膠包裝的食物,唾液或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進化成可以消化微塑膠的功能,研究團隊在尋找海水及人類唾液樣本的公共宏基因組數據庫時,發現了新的水解酶,他們將其命名為MG8。這種新發現的水解酶比許多其他已知的細菌PET水解酶效果更好,可以使用生物技術方法生產,並可用於塑膠回收或塑膠功能化,研究人員判定,來源可能是存在於人類唾液中的革蘭氏陰性細菌。但他們需要足夠的原料來做實驗,因此他們改造了一種可以在實驗室培養的細菌來生產這種酶,他們可以從大量分離的變性形式中找出能夠分解PET活性形式的酶,研究人員強調,這顯示了未來擴大規模的巨大希望。儘管他們指出MG8可以分解塑膠,但團隊承認MG8與其他PET水解酶一樣,仍需要一點時間。目前,使用這種水解酶無法分解具有高結晶度的消費級PET塑膠,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達標!台塑去年賺進1個股本 董座林建男:今年應有不錯獲利
台塑(1301)9日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林健男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需求增加,加上俄烏戰爭推升原油及大宗原物料行情,今年首季獲利年增10.8%。第二季為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在價量動能齊步增溫下,預估上半年營業額可望創歷史同期新高,獲利可超過半個股本。林建男表示,第一季因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需求增加,加上俄烏戰爭爆發,推升原油及大宗原物料行情,石化產品價格上漲,利差擴大,台塑合併稅前利益197億元,年成長10.8%。第二季為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各產品平均價格將高於第一季,且預估開工率比第一季高,在價、量齊揚下,台塑業績可望成長。林健男表示,綜合前兩季來看,預估上半年營業額可望創歷史同期新高,但利益額受中國大陸封城及原料乙、丙烯成本增加影響,將比去年同期略為減少。不過,台塑上半年獲利,還是可以超過半個股本。展望下半年,林健男表示,國際預測機構普遍預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將影響下半年石化景氣,但是,第三季為石化產品傳統旺季,且近期大陸解封,並提出振興經濟措施,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加。此外,因應全球能源轉型,台塑用於太陽能封裝膜的EVA、風力發電的ECH及碳纖可望受惠,另歐洲氯廠因能源價格大漲而減產,液鹼與PVC的售價將維持高檔,因此公司全年應能保有不錯的獲利。由於台塑去年受惠全球經濟及石化景氣大幅好轉,全年合併營業額2,735億元,年成長47%,合併稅前利益額859億元,年成長256%,稅前每股盈餘13.5元,創歷史新高,也達成台塑在去年股東會許下「力拼全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的承諾,今年是否再度挑戰獲利能超過1個股本備受看好。不過,林健男認為,目前烏俄戰爭、通膨等變數太多,現在還很難預測台塑全年是否有機會和去年一樣賺逾1個股本,通膨會造成全球經濟的萎縮,希望可以趕快恢復,面對油價繼續升高的話,也期待油價可以穩定,不然會對經濟徒增變數,盼望油價像疫情一樣能緩和下來。林健男也表示,台塑近年來持續朝多元化,也致力推動醫療抗菌、可分解塑膠及綠色塑膠等產品的創新研發,並在人工智慧(AI)、數位轉型、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有所斬獲。不僅如此,台塑也因應台灣高科技半導體業需求,轉投資台塑大金公司新建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以及台塑德山公司林園IPA廠,均已順利試車投產,有助於下半年轉投資收益增加,另外,轉投資台塑勝高公司預定新建12吋矽晶圓廠 ,2024年完工量產。台塑2021年營收2,735億元,年成長47%;稅後純益713.5億元,年成長257%,每股純益(EPS)11.21元,營收、獲利皆創新高。每股配發8.2元現金股利,為歷年最高股息,配發率73%,殖利率約7.6%,預計發出522億元現金。
自備環保杯「至少折5元」7月上路 連鎖超商速食店明年可借循環杯
近年民眾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不少人前往購買飲品時,都會自備環保杯,店家也會因為自備環保杯給予優惠折扣。對此,環保署表示,今年7月1日起,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在消費者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時,須提供與未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價差,並要求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應自112年1月1日起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以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用量,將於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環保署表示,為建立我國循環杯借用服務,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須免費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並規定112年至114年應提供服務之門市比率分別應達5%、10%及30%,一次用飲料杯年度減量率則須分別達15%、18%及25%;為使消費者了解業者是否提供自備優惠及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要求於營業場所應標示「自備飲料杯省_元」或「免費借用循環杯」字樣,每字邊長至少五公分。為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除現行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依據「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原本就不得提供塑膠杯外,另配合聯合國環境大會111年3月2日宣示規劃於2024年擬定塑膠減量公約,並參照現行對免洗餐具管制方式,考量各地限制使用對象特性及區域條件等差異,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於113年12月31日前提報飲料店限用包括發泡、未發泡之石化基塑膠、生物基塑膠及生物可分解塑膠等各式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實施日期。在法規尚未正式生效前,環保署提醒業者應儘速配合法規的公告實施期程,做好因應措施,調整結帳系統,並建立方便易用且符合食安規範的循環杯借用系統,透過鼓勵消費者自備及循環杯借用,響應全民綠生活。環保署呼籲,民眾在購買手搖飲或咖啡時,盡量能自備飲料杯,除可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外,還可享受一定的折扣,若是臨時想喝飲料又忘了帶杯子,也可以借用循環杯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環保。
法令卡死難減碳2/洗髮精沐浴乳分裝卡GMP認證 台塑生醫總座楊昆烈:申請中
全球瘋減碳,塑膠的生產過程中碳排量高,減塑也就是等於減碳,為此台灣石化王國台塑集團今年7月已喊出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原料;旗下台塑生醫更加碼,建置清潔劑補充站,力拚清洗劑包裝減塑,卻發現現行法規明定人體清潔劑不得分裝充填,必須合於化妝品GMP生產製程規範,知情人士說:「這條減塑道路被卡住了!」許多人不知,塑膠製品多半是石化製品,減塑其實是減碳中很重要的一環。台灣雖是全球寶特瓶回收做得最好的地區,但綠色和平組織分析經濟部產銷資料發現,台灣近10年免洗餐具與紙容器用量成長約37%,塑膠袋使用量成長逾1成,而2030年將全面禁用的吸管、免洗餐具、購物提袋、一次性飲料杯等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量更是不減反增22.8%。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大力支持下,洗衣精補充站於全省持續擴點安裝中。(圖/黃耀徵攝、中時資料庫)為配合減塑政策,台塑董事長林健男7月宣佈,提前5年停止生產一次性塑膠原料,轉為產製耐久性產品如窗框、壁板、地磚等,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的生產,及醫療級針筒等耐久型或利基型產品。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則引入歐洲近年流行的清潔劑自動補充機,減少清潔劑包裝塑膠用料,第一步是在全國加油站體系、台亞加 油站體系及台塑長庚各廠院區、家樂福等地方設置洗衣精補充站,第二步再拓展到其他家用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等人體清潔用品。直到現在,其他國家的美體小舖還持續提供現場環保充填的服務(圖/翻攝自bodyshop臉書)台塑生醫總經理楊昆烈指出,「人體清潔用品多是小容量,加上每天使用,每戶家庭浴室中的瓶瓶罐罐相當多,所以若能開放充填的話,減塑效果會更明顯。」不過此一計畫目前無法執行,首先是因現在法令將洗髮精、沐浴乳歸為化妝品,依規定充填過程必須要符合化妝品GMP生產作業規範才可以進行,不得私自分裝。其次則是自2024年起,將強制實施,所以目前正在申請GMP製程認證中。美妝業者Angel表示,其實台灣美體小舖(Body Shop)可說是最早進行人體洗劑充填的始祖。十多年前的Body Shop不僅可以拿著空瓶到店鋪充填,還可以自選香味,也因為這樣環保的概念,風行過好一陣子。但是自從將洗髮精、沐浴乳歸類到化妝品管理後,為避免違法,台灣的環保充填服務就已被迫取消。Angel認為:「未來如果可以將『人體外用洗劑』獨立出來,把洗面乳、洗髮精、沐浴乳等等外用會用水清洗的用品分開管理,另立管理規章來取代硬體流程規格限制,無論是對業者、消費者、生態環境等等來說,適用的範圍會更廣,而且減塑、減碳的效果還會比較好,希望政府能聽到業者的聲音。」由於「化粧品範圍及種類表」才於2018年更新,衛福部表示目前尚未有修法規劃。至於規範化妝品生產、分裝須符合GMP製程規範的「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目前也暫未有修法規劃。
人人吃塑膠3/減塑新潮流 無塑商店崛起 循環杯推入都會區
台灣的減塑腳步比歐美早,但成效卻不盡理想。除了塑膠袋杯盤吸管的生產及供應端尚未立法限塑,CTWANT記者調查發現,塑膠袋及吸管回收再利用率偏低,甚至虎頭蛇尾,慶幸的是,民間「無塑商店」及不提供塑膠袋市場興起,在小琉球獨有的「琉行杯」(循環杯)明年將推入台灣都會區。根據環保署統計,塑膠袋的回收率約只有9%,遠低於寶特瓶的96%。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表示,只有單一材質的乾淨塑膠袋才可回收,「市面上像裝洋芋片、洗髮乳或洗衣乳等塑膠袋,為了防潮和避光,生產時會複合鋁箔或錫箔,這些都無法回收。」此外,在塑膠吸管方面,由於不屬於塑膠「容器」,塑膠吸管並非環保署規定的回收項目,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回收。但目前回收塑膠吸管的僅有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金門縣幾個縣市,且吸管必須沖洗乾淨並晾乾才能回收。「只要必須經過沖洗、晾乾的程序,回收成效一定不好。」環保署官員表示,過去就曾有保護水資源的團體,質疑沖洗塑膠垃圾回收的必要性。本刊記者時地走訪幾家資源回收場,也發現除了塑膠瓶、寶特瓶外,對於塑膠袋、塑膠吸管等回收品興趣缺缺,甚至直接當成垃圾處理。回收業者表示,「塑膠袋、塑膠吸管體積小,分類麻煩,根本不夠成本。」北部一位回收業者坦白告訴記者,「號稱可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袋,在回收業者眼中根本就跟一般塑膠袋毫無差別--都是垃圾。」綠色和平表示,「可分解塑膠袋外觀和一般垃圾袋很難區別,加上必須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下才可分解,政府也沒針對可分解塑膠袋有特別政策,回收業者根本無暇也不願去處理。」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方面的研發有不錯的成果。(圖/黃威彬攝)另一方面,台灣在塑膠回收再製成品方面也有不錯的成果,譬如2020年世界杯足球賽的T恤就是「MIT」的塑膠再生利用產品;另外,環保署也表示,最近也有廠商研發出以再生塑膠製成風力發電的扇葉。但記者詢問彰化一家以再生塑膠生產襪子的工廠則表示,「再生塑膠的成本不比一般人造纖維織料便宜,如果政府沒有補貼政策或配套,也只能偶爾做做。」比起令人氣餒的塑膠袋回收及再利用,民間興起的「無塑商店」讓人振奮不少。這些「無塑商店」的經營模式回到古早沒有塑膠袋時期,標榜無包裝,需自備容器包材;再如新北市蘆洲區的永平市場,商家不主動提供新塑膠,或使用回收塑膠袋。台塑生醫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圖/黃耀徵攝)而台灣石化龍頭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更在7月29日股東會上宣佈,自2025年起,停止生產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合物(PE)、聚丙烯(PP)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 ,被外界視為「自廢武功」卻贏得讚許;同門的台塑生醫,10月間更建置投幣式洗衣精補給站,自備容器半價優惠,明年將廣設補給站。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目前環保署正在規劃「循環杯」的共享模式,預計明年起在都會區實施。據了解,這個在小琉球推行一年多的「琉行杯」,島上共有3,500個不銹鋼環保杯在一百多家飲料店家中流通,由政府補貼委外負責回收、清洗、消毒、鋪送,平均年使用率超過10萬杯,若大舉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一次性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行秘書魏文宜表示,「琉行杯」的模式若推入都會區,必能大量減少塑膠吸管及杯品的使用。(圖/黃威彬攝)
北京限塑10規一次到位 用太多塑膠袋還要被「扣分」
面對愈來愈浮濫的塑膠包裝,北京市決定開鍘,並公布限塑令10條,除了禁止、限制部分塑膠製品的生產和銷售外,更聚焦餐飲、外賣平台、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全面吹起環保風,未來民眾生活中的吃、住、購等方方面面都將「限塑」。《北京日報》報導,氾濫的快遞包裝,無法降解的塑膠餐盒,不限量的超市連卷袋,未來消費者身邊的這些塑膠製品即將成為禁限的重中之重。同時,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對《北京市塑膠汙染治理行動計畫(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這次對外徵求意見的「限塑10條」給餐飲塑膠用品劃下了「最後通牒」時間表,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嚴禁使用不可分解一次性塑膠吸管、咖啡攪拌棒;北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袋;北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分解一次性塑膠餐具。根據規定,今年年底起,商家提供給顧客的購物袋也會有新變化。到2020年底,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市(含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袋;到2023年底,集貿市場塑膠購物袋全面實現集中購銷,鼓勵城市副中心、生態涵養區率先在鎮鄉和農村集市停止使用不分解塑膠袋。網購方面也將「限塑」,尤其是快遞包裝方面。到2020年底,全市郵政快遞及電商配送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要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要達到9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包裝袋、編織袋等。到2025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膠帶。在住的方面,全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六類一次性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底,根據實施情況逐步擴大目錄範圍,並將實施範圍擴大至民宿。在生產面,全市範圍內還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一次性塑膠棉簽,禁止生產含塑膠微珠的日化產品。此外,在罰則部分,將充分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平台的監督作用,對存在違反相關規定使用超薄塑膠購物袋、不可分解塑膠袋等行為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罰,探索實施企業法人守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將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製品等行為列入失信記錄。
超級酵素開發中 能6倍速分解塑膠
2016年時,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教授發現了「大阪堺菌」,能夠分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簡稱PET或PETE,即聚酯或聚酯纖維,廣泛用於日常生活的合成纖維,若是要在環境中自然分解需要好幾百年),英國學者則將其中的2種酵素「PETase」及「MHETase」變成一長鏈狀組合物,並稱之為「超級酵素」,此種酵素能迅速地分解PET,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即可。塑膠產品對環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問題,就算採取塑膠袋收費制,對於遏止塑膠產品的使用也很有限,尤其是對海洋的影響甚鉅,根據先前的報告顯示,在海洋中漂流的塑膠,在2040年將有2900萬公噸,是現在的3倍,等於地球所有的海岸線每一公尺就被丟了50公斤的垃圾量。研究團隊用比太陽亮100億倍的X線觀察酵素的各個原子,將酵素合成,做出一長鏈化合物,讓PETase的分解速度增加2倍,MHETase則增加3倍,綜合起來就增加6倍速。不過負責研究的教授約翰(John E. McGeehan)則表示,目前這種超級酵素要上市還需要時間,先把回收再利用做好比較實在。
垃圾救星!「麵包蟲」啃塑膠當食物 還能消化劇毒保麗龍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在2015年時提出一項重大發現,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麵包蟲(mealworms)可以消化俗稱「保麗龍」的聚苯乙烯泡綿,使得原本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的保利龍,有了新的處理方式,儘管麵包蟲吃下含有劇毒的保麗龍,也不會殘留在牠的體內,而是隨著糞便排出。由於保麗龍中會添加一種名為「六溴環十二烷(HBCD)」的劇毒阻燃劑,而這種阻燃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科學家擔心麵包蟲吃下劇毒後會堆積在體內,若是麵包蟲再被其他生物吃下肚,可能會導致六溴環十二烷在環境中不斷聚積、傳播,影響到食物鏈整體。因此,科學家進行一項新的實驗,發現麵包蟲吃進保利龍24小時內,會排出超過90%的六溴環十二烷,48小時後則會全數清空,科學家再將這些麵包蟲餵給蝦子吃,檢驗後並沒有在蝦子體內發現六溴環十二烷,並不會造成食物鏈的毒物累積問題。不過麵包蟲排出的糞便還是含有六溴環十二烷毒素,因此不能作為肥料,也不能隨意處置。此外,科學家也強調,儘管麵包蟲可以解決保麗龍處置的問題,但我們仍然需要研發新的生物降解技術,或是尋找更容易被分解且不造成環境負擔的新材料,才是永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