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主義
」 俄羅斯 烏克蘭 普丁 美國 印度「詐」彈威脅爆不完!印多家航空遭惡作劇影響航班 損失金額逾3億
近日,印度多家航空公司的飛行航班遭受炸彈死亡威脅,雖然最後都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但各種僅僅19日上午到20日上午24小時間,各種遭到取消、緊急迫降的航班超過30架以上。根據印度航空業者估計,目前各家航空公司因此遭受的財務總損失保守估計已經超過8億盧比(約新台幣3億元)。綜合印媒報導,10月14日,印度航空(Air India)一架從孟買飛往紐約的波音777客機在起飛後接獲炸彈威脅通報,因此緊急轉飛往德里機場迫降,所幸最後證實僅是虛驚一場。而這僅僅是接下來印度各家航空公司遭受一連串「詐彈威脅」的開端。印媒指出,大量國內與國際航班遭遇不實炸彈威脅,如今已然成為新德里當局最關注的航空安全議題,該國最大的航空「印度航空」近日來已接獲至少70次炸彈恐嚇,雖然全部都被證實是虛驚一場,但已經該公司其機師與機組人員疲於奔命。此外,同樣受到威脅的航空公司還包括:靛藍航空(IndiGo)、阿克薩(Akasa)航空、塔新航空(Vistara)、香料航空(SpiceJet)、印聯航空(Alliance Air)等。儘管印度警方曾於15日逮捕1名疑似涉案青少年,但之後仍有多件假炸彈威脅透過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發送,因此印度民航機構(MOCA)也於16日舉行會議,商討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印度、加拿大2國近期才因錫克教領袖命案而互逐外交人員,加上印度當局聲稱,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曾試圖襲擊印度飛往加國航班,相關事件是否具關連性,仍需進一步調查。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美智庫示警「中國恐不戰接管台灣」 計畫在2028大選前「分4階段進行」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後發表了前所未有的強硬主張,加劇了大陸與台灣之間潛在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出於對此事的擔憂,華府的智庫專家也示警,中國有可能在不訴諸戰爭的情況下「接管」(take over)台灣。根據他們所謂的「戰爭遊戲」(war-game)的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可透過反覆且低強度的軍事威脅,以在台灣內部形塑談和避戰的輿論,並慢慢分化美台關係,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據《朝鮮日報》的報導,與保守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關係密切的獨立非營利性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以及受通用動力、雷神技術公司等多家美國國防承包商資金援助、專門研究軍事戰略的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近期發布了1份長達115頁的聯合報告,並提出了上述論點。AEI和ISW指出,他們試圖站在北京當局過去1年的視角和觀點,以「戰爭遊戲」的兵棋推演形式,進行假設性的情境模擬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報告也示警,北京的最終目標是與台灣簽署「和平協議」,並建立一個政府機構,例如「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Peaceful Cross-Strait Commission),以獲得對該島的實際控制權。報告還提及,北京可能會從2024年5月賴清德就職後,到2028年選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分4階段實施「不戰治台」(Taiwan domination without war)的戰略,具體的情境模擬如下:第一階段:製造混亂和動盪明年年底,中國將封鎖台灣周圍的海空運路線、切斷海底電纜及進行電子作戰,使台灣社會瀰漫恐慌情緒。在中國非和平手段的介入下,無預警斷水斷電恐會導致台灣內部民怨四起,並使民進黨政府的支持率下降。這一階段旨在形塑公眾輿論,使民眾認為賴清德的反華立場激怒了北京,且增加了台灣的生存風險。第二階段:破壞美台關係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國近年也試圖透過台灣來削弱中國,因此北京將會在輿論上,試圖塑造「台海危機是由美國引發,而不是中國主動促成」的觀點,激起台灣人的反美情緒。此外,包括TikTok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也將助長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情緒,使美國人民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他國衝突的干預,而這種孤立主義立場,正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不謀而合。第三階段:提高軍事威脅強度第三階段包括逐步增加軍事威脅的強度,例如海上封鎖,同時在台灣島內傳播「與中國談判實現和平」的主張。與此同時,北韓及俄羅斯很有可能會在此階段進行核試驗或軍事挑釁,以分散韓國和日本等鄰國對台灣問題的注意力。第四階段:建立實際控制權一旦在台灣和美國國內成功形塑出「與中國和平共處,將對台灣更好」的輿論,中國就會進入第四階段,也就是與台灣的新任總統簽署和平協議,並成立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以確立中國對台灣的實際控制權。該報告還將此情境與1997年的香港回歸進行比較。報告補充,北京計劃在美國及其印太盟友的默許下,挫敗台灣內部所謂的「分離主義者」,並將權力移交給會完全遵守「和平協議」內容的親中國政治人物。報告還示警,「如果美國政府僅專注在為中國可能發起的武力犯台做準備,恐無法充分應對北京目前正在採取的『結合高強度和低強度戰術』的『混合脅迫戰略』。」 據悉,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AEI高級研究員及美國安全分析師布魯門撒爾(Dan Blumenthal),事後也與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美國印度裔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討論了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以及美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普丁掌權時間恐超越史達林 專家分析他未來6年將做「這些事」
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預計將持續3天,包括俄軍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也會設立投票所。現年71歲、執政24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自2000年以來就算更換職位,也沒有離開過莫斯科的權力核心,故被外界認為是俄羅斯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他這次幾乎毫無懸念將繼續連任,有望統治俄羅斯至2030年5月,掌權時間恐長達30年,屆時他將成為俄羅斯執政時間最長的統治者,超越共產黨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和18世紀的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有如21世紀的沙皇。對此,研究後共產主義政治的康奈爾大學教授羅森菲爾德(Bryn Rosenfeld)也點出:「俄羅斯總統選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據《美聯社》的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顧問詹金斯(Brian Michael Jenkins)表示:「俄羅斯領導人現在正在談論『鞏固整個俄羅斯社會,以滿足其國防需求』它表明俄羅斯領導層明白普丁所描述的戰爭將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必須動用所有資源,換句話說,俄羅斯社會必須組織起來,以進行永久的戰爭。」因此普丁當選後,很有可能下令進行第2次軍事動員,以支援烏克蘭戰爭。第一次發生在2022年9月21日,引發了小規模抗議,更有部分俄羅斯人逃離該國以避免被徵召入伍。無論第2次軍事動員有多不受歡迎,它或許可以安撫18個月前應徵入伍的士兵及其親屬。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圖/達志/美聯社)此外,由於西方國家支援烏克蘭的行動正在減弱,普丁對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充滿信心,也讓他堅持結束俄烏衝突的唯一途徑是烏克蘭重返談判桌,實際上意味著基輔將割地求和。因此,哈佛大學戴維斯中心俄羅斯和歐亞研究執行董事瓦克魯克斯(Alexandra Vacroux)認為,俄羅斯可能在幾年內嘗試評估北約(NATO)對《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共同防禦的承諾,也就是對其任何成員國的攻擊應被視為對所有人的攻擊。如果普丁試圖攻擊北約國家,但NATO反應溫和或充滿不確定性,「那麼你就表明,北約只是一隻紙老虎。」她也認為,這種嘗試代價很小,俄羅斯可以在不採取公開軍事行動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測試,「你可以想像,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網路攻擊算構成對北約國家的進攻嗎?」目前,由於俄羅斯在摩爾多瓦分離主義的德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駐有約1500名士兵作為名義上的維和部隊,因此摩爾多瓦一向被視為是俄羅斯的下一個目標,尤其它還不是正式的北約成員國。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圖/達志/美聯社)接著在俄羅斯國內,儘管反對派支持者和獨立媒體已經選擇保持沉默,但普丁新任期內可能還是會採取更多鎮壓措施。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高級研究員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表示,普丁本人並不推行鎮壓措施,但他批准其他人實施此類行動,「俄羅斯領導階層都在努力生存和適應,他們互相競爭,而且往往有著相互矛盾的利益,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優先事項,那就是政權的穩定。」對此,倫敦大學學院俄羅斯政治學副教授諾布爾(Ben Noble)則認為,LGBTQ+社群在普丁新任期內恐面臨進一步的鎮壓,在克里姆林宮眼中,它們被視為「來自墮落西方的進口產物。」事實上,俄羅斯在去年就禁止了名義上的LGBTQ+「運動」,並宣布該運動為極端主義。此外,俄羅斯法院也禁止民眾和醫師施行變性手術。
蕭美琴「私人旅行」低調訪美 陸大使館怒了
外媒12日報導,520將就任副總統的蕭美琴,本周以「私人旅行」低調訪美,會見拜登政府官員。據悉,蕭美琴訪美的時間點,剛好是美中打交道時刻。對此,陸大使館說,堅決反對蕭以任何名義、藉口訪美。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米勒(Matthew Miller)12日表示,蕭美琴本周到美國進行私人訪問,至於會不會見美國官員,米勒沒回應。米勒說,長期以來,台灣官員和候任副總統,就職前都會訪美。一位台灣官員指出,蕭抵達美國會進行,低調的私人旅行,順便收個人物品。對此,陸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批,中國「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互動,而蕭美琴是頑固的台獨分離主義者。劉鵬宇說,陸方堅決反對蕭以任何名義、藉口訪美,美國不應該安排官員跟她接觸。報導稱,52歲蕭美琴說一口流利英語,在華盛頓有深厚人脈。外交消息人士指出,蕭可以當台美的關鍵中間人,儘管沒有正式關係。據悉,蕭美琴曾當駐美大使。《華爾街日報》12日報導,蕭美琴除了收私人物品,也會跟美官員會面,而行程結束後,會以個人身分訪問歐洲多國首都。知情人士指出,美方對中方反應持謹慎態度,所以雙方對行程保密。而台灣外交部回,沒收到相關資訊,美國在臺協會也沒回應。
空襲完變好兄弟? 巴基斯坦宣布與伊朗「和解」:將加強合作關係
伊朗革命衛隊16日空襲巴基斯坦境內分離主義勢力基地,引發巴國強烈不滿並在18日發動報復,造成伊國東部9人死亡。就在外界擔憂2國衝突升級之際,巴基斯坦外交部宣布已和伊朗外交部達成「緩和局勢」共識,2國除將在反恐及共同關心的領域上加強合作,巴國更宣稱與伊朗是「好兄弟」。兩國均宣稱對方境內有恐怖份子。(圖/達志/美聯社)巴基斯坦在伊朗以飛彈、無人機空襲其境內遜尼派聖戰組織營地後,於18日派出中國製的J-10戰機及無人機,空襲伊朗東部薩拉萬市附近的俾路支解放軍(BLA)和俾路支解放軍陣線(BLF)的恐怖份子營地作為報復。伊巴局勢一度緊張。(圖/達志/美聯社)伊朗事後宣稱巴國空襲造成9人喪生,但「死者都不是伊朗人」,2國也召回駐首都大使,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美國、歐洲及中國都呼籲「可能有核武」的伊巴2國別讓衝突繼續上升。獨立觀察者則指出,雖然伊朗及巴基斯坦都宣稱在打擊恐怖份子,實際卻都是平民在受害。半島電視台更以「代理人衝突」形容這場危機。伊巴局勢一度緊張。(圖/達志/美聯社)不過,緊張情勢迅速升溫的2國,罕見在24小時內透過電話溝通緩和局勢。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吉拉尼(Jalil Abbas Jilani)宣布已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Amir-Abdollahian)完成對話並達成共識。吉拉尼表示,雙方均同意緩和緊張局勢、重新展開大量外交活動、互派大使至首都使館,以及在反恐與共同關心的領域上加強合作與協調,更強調雙方是「關係密切的兄弟」,互相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
賴清德當選「多間國際媒體第一時間快訊報導」 BBC:大陸眼中「麻煩製造者」成下任台灣總統
台灣2024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執政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奪下500多萬票勝出,這場選舉也引起各國媒體關注,像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指出,民進黨成為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一個連續三屆執政的政黨,不過朝日新聞就點出,賴清德宣布當選後,兩岸緊張局勢恐會加劇,而英國廣播公司(BBC)更以「中國大陸眼中的『麻煩製造者』賴清德將成台灣下一任總統」為題推播,向全球讀者傳達台灣大選的結果。英國廣播公司在首頁大幅報導台灣2024大選開票過程。(圖/翻攝自BBC官網)BBC針對台灣大選進行直播報導,開票過程持續以「中國大陸視為『麻煩製造者』的賴清德保持微幅領先」為標題更新開票進度,只是標題後來少了「麻煩製造者」字樣,僅以「賴清德成為台灣下一任總統,反對黨認輸」的標題露出,不過到了晚間9點左右,BBC再度把「『麻煩製造者』」字樣(William Lai, who China sees as 'troublemaker', wins Taiwan election)放回賴清德勝選的標題。除此之外,日本放送協會則以「賴清德代表執政的民進黨在台灣總統大選獲勝」報導這場大選。《日經亞洲》則以「賴清德準備入主總統大位,對手下台一鞠躬」為標題,而日本的《朝日新聞》則指出,儘管中國大陸警告不要投票給執政黨民進黨的賴清德,但他還是贏得了台灣總統大選。《朝日新聞》報導,儘管中國大陸警告不要投票給執政黨民進黨的賴清德,但他還是贏得了台灣總統大選。(圖/翻攝自X)《朝日新聞》還指出,這位拒絕與中國統一的執政黨準總統,擊敗了與中國緩和的國民黨侯友宜,相信賴上台後會與美國等合作加強防禦力,但兩岸的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至於日本《共同社》則報導,這是台灣自1996年來採取總統直選之後,第一次出現同政黨連續三屆執政,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職,中國可能進一步加大經濟與軍事施壓力道。朝日新聞指出,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緊張情勢可能進一步加劇。CNN等多間國際媒體搶在第一時間快訊報導,民進黨成為1996年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一個連續三屆執政的政黨。 (圖/本刊攝影組)CNN以「台灣選民不理會中國警告,讓執政黨獲得歷史性三連勝」為標題報導這次的大選結果,內文提到,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與台灣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宣布敗選之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也宣布當選,這也代表執政黨民進黨贏得歷史性的第三個執政任期,對於中國發出關於民進黨勝選將增加衝突風險的警告,選民不以為然。另外,《半島電視台》針對這場選舉指出,由於台灣的政治地位有爭議,這場總統大選顯得格外重要,報導還指,儘管台灣自1940年代以來事實上已獨立,但中國仍聲稱對該島及其外圍領土擁有主權,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目標。 在選舉前夕,中國甚至直指賴清德是危險的分離主義者,表示若是他獲勝,將對該地區和平構成威脅,並指這場選舉就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
印度又想暗殺美籍「錫克教領袖」! 緝毒局特工臥底「諜對諜」活捉幕後黑手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今年9月才指控印度政府官員,涉嫌在6月18日派遣特工,暗殺2015年正式成為加拿大公民的錫克教領袖、卡利斯坦分離主義者尼賈爾(Hardeep Singh Nijjar)。如今美國檢方又在美東時間29日指控1名印度政府官員,密謀以1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12.4萬元)的價格,買兇殺害另1位在紐約的卡利斯坦分離主義領袖、美國公民潘努(Gurpatwant Singh Pannun),而且新證據更顯示該名官員便是尼賈爾之死的幕後黑手。綜合《美聯社》、《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的報導,美國紐約曼哈頓首席聯邦檢察官威廉姆斯(Damian Williams)於美東時間29日公布起訴書,指控1名來自印度政府的官員,密謀以10萬美元的價格,招聘1位國際毒品走私犯,暗殺定居在美國紐約的潘努。不過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DEA)隨後便安排了1名臥底特工假扮殺手,設局實施誘捕。據悉,該份起訴書並沒有透露上述印度政府官員的真實身分,僅描述其為代號「CC-1」、負責「安全管理」及「情報」領域的「高階校級官員」,且據說以前曾待過印度最大的武警部隊「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entral Reserve Police Force,CRPF)。起訴書還指控另一名52歲的印度公民古普塔(Nikhil Gupta)涉嫌犯下僱傭謀殺罪和共謀僱傭謀殺罪,這些指控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起訴書指出,古普塔當時聯繫了1名犯罪同夥,要求他協助尋找1位殺手來執行暗殺計畫,但那名犯罪同夥實際上卻是DEA的眼線,而該名眼線後來也介紹了1名暗地裡其實是DEA特工的殺手給古普塔認識。起訴書續稱,「CC-1」在今年6月向古普塔提供了潘努的住家地址、電話號碼、日常生活習慣等種種細節,還包括了監控照片,隨後古普塔又將這些情報轉交給假扮成殺手的DEA特工,並要求他「儘快實施刺殺計畫」,同時還警告別在美國、印度高層官員會晤的期間展開行動。更扯的是,尼賈爾6月18日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溫哥華遭2名蒙面歹徒槍殺後的隔天,古普塔便向臥底的DEA特工表示,「尼賈爾也是目標之一」、「我們有很多暗殺目標」,他還補充,因為尼賈爾被殺了,所以在紐約刺殺潘努的行動「無需再等!」強調「殺死他就是現在的首要任務」。檢方也合理懷疑,古普塔及上述的「CC-1」,應該就是刺殺尼賈爾的幕後黑手。華府1名不願具名的高級官員也聲稱,白宮早在今年7月底便首次意識到新德里當局試圖殺害潘努的陰謀。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還為此會晤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Kumar Doval),強調印度需要調查、追究相關人士的責任,同時還要求對方必須保證,不會再引發類似的事件,否則可能會永久地損害美印2國之間建立的信任。匿名官員續稱,拜登隨後更要求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 Burns)前往印度,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容忍此類暗殺活動,且希望印度政府能夠追究相關責任。拜登接著在9月於新德里舉辦的20國集團峰會上,也開宗明義地向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表達不滿。檢察官威廉姆斯事後在聲明中指出:「我們不會容許美國本土出現暗殺美國公民的行為,同時也會做好準備,隨時調查、起訴和挫敗任何試圖在國內外傷害和打壓美國公民的人。」不過,有鑑於拜登政府高度重視與新德里的關係,並試圖透過印度抗衡中國在印太及其他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因此也讓本案變得極其敏感,白宮對此也拒絕就古普塔的相關指控發表評論,僅表示政府官員迅速採取了行動。錫克教徒為尼賈爾的死發起示威。(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也在29日的聲明中指出,「印度嚴肅看待美方發布的訊息,因為它們嚴重侵犯了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相關部門已在研究此類議題。」他還補充,新德里將根據調查委員會的結果採取必要的後續行動,但巴格奇並未明確點名哪個機構或官員將領導相關調查。回顧歷史,錫克教(Sikhism)是印度次大陸的一神教,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其在1799年至1849年間,曾在該地區建立過錫克帝國(Sikh Empire),然而該帝國最終在1849年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結束後解體。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錫克教徒掀起了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試圖重新建立一個名為卡利斯坦的錫克人主權國家,因此被新德里當局視為恐怖份子。一直到1984年6月印度政府發動藍星行動後,錫克教民兵武裝才遭到瓦解。現今大部分錫克教徒都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而加拿大則是旁遮普邦以外最大的錫克教僑民所在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僑民支持卡利斯坦運動和分離主義,而尼賈爾和潘努就是其中2位著名的領袖。
2024年全球5場「關鍵選舉」 勢將形塑世界秩序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能否東山再起?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即將連任再幹6年?關鍵全看明年大選如何落幕!2024年全球有一半的地區即將舉行選舉,其中又有大約30個國家將選出總統。《法國新聞社》為此也彙整了5場足以改變人類歷史的關鍵選舉,最終勢將形塑世界秩序。普丁再戰6年(3月17日)普丁目前已統治俄羅斯長達23年,由於他早在2020年就推動修憲,使他在理論上得以掌權到2036年,因此他有望成為比史達林(Joseph Stalin)在位更久的俄羅斯領導人。有鑑於俄羅斯政府打壓異議份子與反對派人士的傳統,普丁若決定在明年3月競選連任,預料俄羅斯國內恐無人敢正面挑戰他,例如普丁宿敵、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2020年在西伯利亞疑似遭人下毒後,便轉送德國治療,直到2021年2月返俄又被捕入獄,目前仍在監獄服刑。另一名可能的挑戰者俄羅斯籍前烏克蘭分離主義勢力領袖、民族主義評論家斯特列爾科夫(Igor Girkin)。目前也被打入大牢,出獄遙遙無期。莫迪的權力大戲(4月至5月)全球人口居冠的印度明年將有近億選民投入選舉活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將尋求第3任期。批評人士指出,莫迪靠著打壓國內大量穆斯林少數族群(約2億人,佔印度總人口的15%)的權益,來爭取國內10億多印度教教徒的支持,並以此獲取政治利益。儘管人權和公民自由在他的統治下受到打壓,但莫迪的競選聲勢仍然看好,他的支持者認為他提升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報導補充,印度在今年8月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和中國之後,全球第4個成功登月的國家。印度還計畫在2040年以前送太空人上月球。墨西哥首位女總統?(6月2日)墨西哥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MORENA)已提名墨西哥市前任女市長、女科學家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為明年6月總統大選候選人。反對派聯盟則是派出直言不諱的原住民女性參議員、電腦工程師兼企業家加維斯(Xochitl Galvez)為明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此外,墨西哥北部新雷昂州(Nuevo Leon)的年輕州長賈西亞(Samuel Garcia)最近也宣布參選。初期民調顯示,薛恩鮑姆保持領先態勢。歐盟民粹主義者的崛起(6月6日至6月9日)來自歐洲聯盟(EU)27個成員國的4億多合格選民將在明年選出720名歐洲議會議員。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極右派「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在去年義大利大選勝出;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反伊斯蘭、反歐盟、反移民的極右派「自由黨」(PVV)也在本月稍早成為荷蘭大選最大贏家,再加上德國、法國、匈牙利、瑞典、瑞士、芬蘭、斯洛伐克等國的極左和極右翼民粹主義者紛紛崛起,明年的歐洲議會議員選舉勢必將決定整體歐盟成員國的命運。瑪琳勒朋(Marine Le Pen)所屬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的歐洲議會議員巴德拉(Jordan Bardella)也在臉書放話:「2024年6月走著瞧!」川拜再戰(11月5日)2024年11月5日數千萬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美國第60屆總統, 拜登若勝選將執政到86歲高齡。民調顯示,美國多數選民認為經常失言和癡呆的民主黨籍總統拜登(JoeBiden)年齡太大,不適合再擔任三軍統帥4年,但即將與拜登打擂臺的川普,同樣將在明年以78歲的高齡競選,雙方不遑多讓。然而,多起官司纏身的川普仍在共和黨的內部民調中,遙遙領先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前副總統彭斯 (Mike Pence)等潛在競爭對手。
靠收稅與贖金維生 奈及利亞北部破百人遭「機車土匪」綁架
位於非洲的奈及利亞,近年來傳出境內有大量機車土匪肆虐,尤其是在奈及利亞北部,近期甚至有至少百位村民遭到機車土匪綁架,而綁架的原因,則是因為村民無法「繳稅」給機車土匪們。根據《BBC》報導指出,奈及利亞北部扎姆法拉州一處村莊,近日傳出當地至少百位村民遭到機車綁匪綁架。綁架的原因是因為當地村民無力支付稅金給機車土匪,所以才遭到土匪綁架。報導中也指出,這些土匪以村莊、學校、旅客為目標,每次綁架都慧要求數百萬奈拉的贖金。報導中也引述《路透社》的報導,當地的村長表示,在24日的綁架事件中,有一名村民遭到土匪的殺害。也有村民表示,當地實難受到國家安全部隊的保護,大部分的區域都被機車土匪的頭目「達瑪納」所掌控。就有村民表示「土匪控制這個地區,他們把我們送到森林裡做工人,當我們回來時,他們也會來到鎮上白吃白喝,甚至掠奪村莊的物資」。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奈及利亞遇到多重安全性問題,像是北部的聖戰叛亂、牧民與農民間的衝突、東南方還有分離主義叛亂,在奈及利亞三角洲還有武裝份子向政府要求更多的石油利潤。
亞塞拜然再度出兵納卡地區!亞美尼亞分離派投降 釀200死400傷
亞塞拜然國防部於當地時間19日,派遣軍隊進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爭議領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納卡區)進行為期24小時的「反恐行動」,試圖鎮壓當地的亞美尼亞裔分離主義勢力。如今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也表示,由於當地的分離派份子已同意停火並解除武裝,因此亞塞拜然重新恢復了對納卡地區的主權。另據亞美尼亞分離派官員的說法,亞塞拜然此次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至少200人死亡,超過400人受傷。據BBC的報導,國際雖普遍承認納卡地區是亞塞拜然領土,但當地的12萬名亞美尼亞裔卻拒絕被亞塞拜然統治,因此分離主義盛行,不但創建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of Artsakh)實行總統制、設有一院制的國民議會,還得到亞美尼亞政府的支持,儼然成為亞美尼亞國土的一部份。然而,2020年9月爆發納卡戰爭後,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俄羅斯3方達成停火協議,亞塞拜然獲勝,阿爾察赫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地區縮小,僅剩蘇聯時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Nagorno-Karabakh Autonomous Oblast)的北部,並完全被亞塞拜然的領土包圍。如今亞塞拜然國防部又於當地時間19日發動軍事行動,試圖控制剩餘的分離地區。由於缺乏鄰國亞美尼亞的支持,又經歷了9個月的封鎖,阿爾察赫共和國很快便宣布投降,並透過駐紮在納卡區的俄羅斯維和部隊指揮部進行調解,與亞塞拜然達成新的停火協議。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也在20日晚間發表全國談話,表示亞塞拜然軍在過去24小時的攻勢中「以鐵拳恢復主權」,使分裂地區屈服,「亞美尼亞軍隊」已解除重型軍備並撤離,「我們會把卡拉巴赫地區變成天堂」。阿利耶夫也聲稱,該國官員將於21日在亞塞拜然的葉夫拉赫(Yevlakh)會見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分離派代表,並就亞美尼亞裔「重新融入的問題」進行會談。他補充,亞塞拜然人並不會敵視亞美尼亞人,只是反對他們非法組建的「軍政府」。與此同時,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Nikol Pashinyan)則在當天稍早的全國演講中表示,亞美尼亞沒有參與納卡地區分離派人士和亞塞拜然的停火協議,且並未在分離派人士控制的地區「部署軍隊」。然而,他的說法卻引發國內撻伐,數千名抗議者也在首都葉里溫(Yerevan)要求帕希尼揚為此下台負責。另根據1名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分離主義官員的說法,這場軍事行動造成至少200人死亡、400多人受傷,但BBC尚無法核實相關數字。
加拿大錫克教領袖遭刺殺!杜魯道指控印度政府所為 2國外交衝突升溫
2015年正式成為加拿大公民的錫克教領袖、卡利斯坦分離主義者尼賈爾(HardeepSingh Nijjar)長年遭新德里當局通緝。巧合的是,他也在今年6月18日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遭2名蒙面男子槍殺。如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當地時間18日正式指控印度政府為幕後黑手,加劇了印加2國的外交衝突。綜合CNN、BBC、《路透社》的報導,今年夏天,著名的錫克教領袖尼賈爾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一座寺廟外遭到槍殺。這起事件徹底激怒了他的支持者,並加劇了世界各國的錫克教分離主義者與印度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7月初,錫克教徒分別在倫敦、墨爾本、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城市走上街頭抗議印度政府,他們認為新德里當局應對尼賈爾的死負起責任。對此,印度外長蘇傑生(S. Jaishankar)還曾強烈抨擊加拿大政府允許錫克教徒在示威活動中,諷刺「印度聖雄」甘地(Indira Gandhi)在1984年遭暗殺的行為。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在9月於新德里舉辦的G20峰會期間,針對加拿大當地的錫克教徒示威,向杜魯道表達強烈不滿。但如今,杜魯道卻在18日表示,根據加國政府收集的情報顯示,與印度政府有關的特工策劃並暗殺了尼賈爾。杜魯道還認為,加拿大並不是試圖「挑釁」印度或將局勢「升級」,只是「擺出事實」,「政府將追蹤證據,釐清這起謀殺案的責任歸屬。」加拿大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也為此推遲了代表團原定10月訪問印度的計畫,並暫停2國的貿易談判。加拿大外交部長喬莉(Mélanie Joly)則驅逐了1名印度外交官,指控該外交官是印度駐加拿大情報機構的負責人。但印度外交部則否認該項指控,稱其「荒謬」且具有政治動機,同時還指責加拿大窩藏恐怖分子,並同樣將1名加國的高級外交官驅逐出境。甚至在20日警告其公民不要前往加拿大部分地區,「該國的仇恨犯罪、宗派暴力和反印度活動急劇升溫,因此建議印度國民避免前往曾經發生此類事件的地區和潛在場所。」回顧歷史,錫克教(Sikhism)是印度次大陸的一神教,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地區。其在1799年至1849年間,曾在該地區建立過錫克帝國(Sikh Empire)。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錫克教徒掀起了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試圖重新建立一個名為卡利斯坦的錫克人主權國家。一直到1984年6月,印度政府發動藍星行動後,錫克教民兵武裝才遭到瓦解。現今大部分錫克教徒都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而加拿大則是旁遮普邦以外最大的錫克教僑民所在地。近年來,越來越多僑民支持卡利斯坦運動,而尼賈爾就是其中1位著名的領袖。
史上最狂外送!為鼓舞士氣 烏克蘭後勤送披薩到前線戰壕「還附帶飲料」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俄羅斯方面多次傳出後勤問題,尤其是在伙食方面,年初時就傳出俄軍士兵曾食用來自中國的軍糧,不僅讓中國遭受質疑是否支援俄羅斯,同時也凸顯俄羅斯後勤方面的問題。但與此同時,烏克蘭當地確為了鼓舞士兵士氣,直接派人送披薩到前線戰壕。推特帳號「Seveer of the 95th rifles」日前上傳一段影片,更在文章中表示「當敵人因為供應問題吃著過期軍糧時,烏克蘭人正想辦法把披薩送到前線戰壕內」。而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到,2名士兵先是奔跑在戰壕內,接著爬出戰壕後,出現一輛滿是泥濘的汽車。而站在汽車一旁的男子雖然穿著防彈背心與鋼盔,但是在看到奔跑過來的士兵後,隨即打開車門,從車上拿出一個正方形的紙盒交給士兵。而在拍攝影片的士兵抵達汽車旁邊時,站在汽車旁的男子同樣也給這位士兵遞上2盒正方形的紙盒。這時候一看才知道,那個紙盒的高度、大小,不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披薩嗎?而且除了拿到披薩外,該名男子還地上了一杯飲料給士兵,從士兵的笑容中也可以看到,這份難得的食物真的讓他很高興。據了解,這其實並非是烏克蘭首次在戰地前線幹起外送披薩的事情。其實早在2018年時,烏克蘭與烏東分離主義者對戰時,就有一家名為「老兵披薩(Pizza Veterano)」就專門送披薩到前線給烏克蘭士兵,這家店是由2名20出頭歲的退役志願役士兵所開立。根據當時的報導指出,所有烏克蘭士兵看到披薩出現在他們眼前時,都感到十分詫異,而當聽到身兼外送員的老闆卡奇科(Aleksey Kachko)說「敵軍距離不到80公尺,我猜他們聞的到披薩的香味,讓他們饞死」也紛紛笑了出來。
加入傭兵換俄羅斯護照 中亞男月領7萬遭判10年徒刑
俄烏戰爭鏖戰至今,以瓦格納集團為首的傭兵組織和烏克蘭分離主義部隊,已成為俄國主要戰力,中亞內陸國家吉爾吉斯,近日對一名替俄羅斯作戰的本國傭兵,以觸犯傭兵罪罪名判處10年徒刑,成為吉爾吉斯在俄烏戰爭以來首例。據《衛報》報導,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法院,認定該名32歲男子擔任傭兵觸法,替俄國在烏克蘭東部扶持的「頓巴斯共和國」作戰,雖然該名男子拒絕承認罪名,但被揭發每月領取18萬盧布(約新台幣6.9萬)薪資,以及用擔任傭兵方式換取俄國護照。人權組織「Kylym Shams」指出,近期有數十名吉爾吉斯國民在烏克蘭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加入俄軍或傭兵組織後身亡,而這起判決是吉爾吉斯首次對在俄烏戰爭中作戰的傭兵判處有罪。俄國在戰事失利後,加大對傳統中亞盟國招募力道,但包含吉爾吉斯在內的前蘇聯加盟國,都呼籲國民不要加入俄軍或傭兵組織,並做出有違俄國利益決定,吉爾吉斯曾拒絕引渡躲避徵召的俄國男性返回俄羅斯,以及在與塔吉克軍事衝突後,揚言退出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
俄「普粉」作家遭刺殺!汽車被炸翻奇蹟逃死 莫斯科再控美烏是兇手
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普粉」作家普列平(Zakhar Prilepin),6日在下諾夫哥羅德州遭遇汽車炸彈攻擊,據傳普列平重傷但保住一命,駕駛則當場喪命。俄國外交部事後再度指控美國、北約和烏國是幕後藏鏡人及凶手。據《BBC》報導,現年47歲的普列平為俄國知名作家,其著作被翻成多國語言出版,曾參加1990年車臣戰爭,2014年投入烏克蘭親俄分離主義組織並參與作戰,是極端民族主義、極權主義的民族布爾什維克主義信仰者。俄國入侵烏克蘭後,普列平積極支持普丁與其發動的「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不斷宣揚「讓基輔回歸俄羅斯」、呼籲官員「清除(俄烏戰爭)反對者」,在俄羅斯聲名顯赫,但在西方尤其烏克蘭則惡名昭彰。普列平的奧迪座車遭遇炸彈攻擊後,俄媒僅表示已逮捕嫌疑人亞歷山大(Alexander Permyakov),後者承認曾和烏克蘭交易,以及普列平腿被炸傷或輕微骨折,沒有生命危險;另有克里米亞韃靼人反抗組織「ATESH運動」宣稱犯下這起汽車炸彈攻擊。普列平是俄烏戰爭以來,第3名遭遇炸彈攻擊的極端主義者,「普丁大腦」杜金(Alexander Dugin)逃過汽車炸彈攻擊,但同為極端主義者的記者女兒身亡;軍事部落客塔塔爾斯基(Vladlen Tatarsky)在咖啡廳被炸死。而俄國在這3起事件,無一例外指控美國、北約、烏克蘭或西方國家是元凶。
曾害2700萬人無法上網 印度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自首被捕」
印度錫克教分離主義領袖辛格(Amritpal Singh)23日在旁遮普邦被捕,為其引爆1個多月的「叛亂」暫時畫下句點。印度政府先前為了將他緝捕到案,甚至不惜切斷全邦網路,導致旁遮普邦2700多萬居民無法上網。據《衛報》報導,現年30歲的辛格崇拜在1980年代發動叛亂的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 movement)領袖賓德蘭瓦勒(Jarnail SinghBhindranwal),並模仿賓德蘭瓦勒的穿著與鬍鬚。而一直在檯面下活動,令外界對他所知甚少的辛格,直到2022年2月帶上百名武裝信徒闖入旁遮普一處鎮警局,要求警方「釋放被捕的助手」才廣為人知,與引起印度政府高度關注,但印度政府不只無法阻止信眾上街聲援辛格,擁有大量錫克教徒的西方國家,還發生教徒抗議與攻擊印度大使館事件。辛格之所以能引爆跨國運動,主要來自歷史因素。旁遮普是錫克教發源地,曾建立錫克帝國,但在現代印度,錫克教信徒只占印度總人口1.7%,導致宗教、主權獨立問題騷亂不斷,而錫克教護衛刺殺甘地女兒、印度前總理與印度教徒的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更引爆印度北部大規模血腥宗教動亂。印度政府從此禁止卡利斯坦運動與限制錫克教徒權力。因此,印度政府事後動員數千員警、在邦邊境設置路障、限制辛格妻子行動與切斷全邦網路反應也就不難理解,但令警方難堪的是,辛格在一場飛車追捕後順利逃脫,警方之後把搜索擴大到印度北部,與要求尼泊爾監視辛格有無入境。錫克教最高領袖羅德 (Jasbir Singh Rodde)表示,辛格23日在莫加(Moga)一座錫克教聖地晨禱後「自首」並被警方帶走。但辛格引發的騷亂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全球鬆口氣!利比亞「遺失2.5噸天然鈾」 聯合國證實已尋獲
利比亞本月16日傳出位於塞卜哈(Sabha)儲存場的2.5噸天然鈾遺失,引發國際緊張。所幸聯合國轄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日前證實已尋獲遺失的天然鈾,解除各國對核擴散的憂慮。據《美聯社》報導,利比亞陸軍元帥哈夫塔(Khalifa Hifter)所統轄的部隊表示,該部隊於貯藏地點以南5公里處尋獲遺失的天然鈾,並指可能是當地查德分離主義的恐怖份子,將天然鈾誤認為武器或彈藥竊走。IAEA則於25日證實利國找到天然鈾。IAEA表示,檢查員21日抵達當地並確認遺失天然鈾已放回原本位置,但仍有少量鈾礦石濃縮物(UOC)不知去向,不過,IAEA強調目前儲存地點沒有直接的放射性風險。另據悉,儘管天然鈾無法立刻用來發電或製作核武器,但若有濃縮技術,則每噸鈾礦可提煉出5.6公斤的武器級鈾。此外,由於伊朗核危機持續加劇,西方擔憂德黑蘭只需要1個月就能完備從提煉到正式武裝核武器,因此利比亞16日的天然鈾遺失,不免令外界有所揣測,所幸目前只是虛驚一場。
「非洲巨人」奈及利亞大選 3總統候選人膠著!結果預計27日出爐
非洲人口第一的民主國家奈及利亞25日舉行總統及國會大選,將選出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的繼任人選。目前有3人聲勢領先,選情膠著,投票結果預計27日出爐。據BBC的報導,外媒形容這是奈及利亞自1999年結束軍政府統治以來最激烈的民主選舉。本次選舉共有8700萬人有資格投票,且有18人角逐總統職位,聲勢領先的則有3人,人氣不分軒輊,分別是代表執政黨「全民進步黨」(APC)出馬的前拉戈斯州州長蒂努布(Bola Ahmed Tinubu),代表最大反對黨「人民民主黨」(PDP)參選的前副總統阿布貝卡(Atiku Abubakar),以及小黨「勞工黨」候選人歐必(Peter Obi)。自24年前恢復多黨民主制以來,奈及利亞政府一直由目前執政的「全民進步黨」和 在野的「人民民主黨」輪流把持,71歲的蒂努布和76歲的阿布貝卡是奈及利亞重量級的穆斯林政治人物,背後都有雄厚的政治勢力支持。但本次選舉,出身東南部伊博族(Igbos)的「勞工黨」61歲候選人歐必強勢挑戰政壇,擅長操作社交媒體,深受年輕人支持。報導稱,全國共有17.6萬個投票所,預定8點半開放,下午2點半結束。但是根據路透社和美聯社記者目擊,有些地方因為選務人員遲到,導致投票延遲,另有些投票所外大排長龍,但沒有官員在場。各界擔心,北部的伊斯蘭武裝團體和南部的分離主義派團體會趁這次總統和國會大選發動攻擊,但是政府官員表示,今年的大選不會像前2次總統大選延後。奈及利亞過去的選舉常有舞弊和暴力事件,負責監督的「獨立全國選委會」(IndependentNational Electoral Commission)表示,已引進新技術和程序,確保選舉自由且公平,不過本次投票還是驚傳在拉各斯(Lagos)發生暴力事件和投票箱被搶走的報導。一些選民則抱怨自己遭到襲擊,並被趕出投票所。新總統必須處理多項艱困的內政問題,包括高通貨膨脹、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崩潰、能源短缺、伊斯蘭武裝份子在東北部的叛亂、南部尼日河三角洲(Niger Delta)猖獗的武裝集團和海盜,以及全國嚴重的治安問題,其中首要之務就是解決近日的貨幣危機。奈及利亞國內以現金交易為主,政府去年11月推出新鈔,但是新鈔尚未廣大流通,舊鈔就已經停用,導致鈔票大缺,各地銀行和自動櫃員機也出現混亂和暴力事件。
掃到烏俄戰爭颱風尾 摩爾多瓦總理:已準備好面對威脅
摩爾多瓦(Moldova)總理雷奇安(Dorin Recean)根據情報內容警告,他相信俄羅斯正計畫佔領摩爾多瓦首都的基西訥烏(Chișinău)機場,藉此空運增援軍力,並在與烏克蘭接壤的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開闢新戰場,甚至可能推翻摩爾多瓦親西方的領袖,但他們已準備好面對威脅。根據中歐媒體報導,過去幾個月,俄羅斯計畫於2023年初入侵摩爾多瓦的消息頻傳,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就曾引述國安部門情報指出,俄羅斯想利用摩爾多瓦非北約及歐盟成員國的身分,企圖破壞該國穩定,並佔領首都的基西訥烏機場,藉此空運增援軍力,並在與烏克蘭接壤的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開闢第2條戰線。摩爾多瓦總理雷奇安也表示,自去年秋天起,俄羅斯試圖破壞摩爾多瓦的局勢,摩爾多瓦已經大幅強化相關應戰能力,準備好應對「直接針對摩爾多瓦共和國安全的各種情況」,並再次強調,會確保國內和平穩定,包括聶斯特和左岸區域。雷奇安也提到,先前烏克蘭表示,會在摩爾多瓦遭受俄羅斯威脅時給予幫助,為此他將向基輔當局提出一些相應要求。摩爾多瓦位處東歐內陸,幾乎所有天然氣及電力都仰賴俄羅斯及聶斯特河沿岸進口,而聶斯特河沿岸為該國分離主義地區,與烏克蘭相鄰,由親俄勢力把持,目前有1500名俄軍駐紮於此。近期摩爾多瓦發生一連串事件,令國內緊張氣氛日漸升溫。14日時北方城鎮索羅卡附近發現不明飛行物,一度關閉領空,後又有俄軍襲擊烏克蘭的導彈殘骸掉落邊境領土。《衛報》根據一項民調指出,相比44%的摩爾多瓦民眾擔心遭俄烏戰爭波及,有48%的摩爾多瓦民眾擔心高昂物價。摩爾多瓦通膨率為30%為歐洲最高,國內親俄政黨「索爾黨」19日時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能源成本、通膨等民生問題,甚至有民眾相信,俄羅斯接手統治後,情況也許會好轉。摩爾多瓦政府多次表示,俄羅斯當局試圖干預該國局勢,推翻國內親西方領袖。對此,克林姆林宮20日時表示,如今俄摩2國關係緊張,還指控摩爾多瓦領袖正推動反俄計畫。
摩爾多瓦控俄「密謀政變」 俄羅斯反嗆:該國反俄到歇斯底里
位於東歐的內陸國家摩爾多瓦,當局日前指控俄羅斯密謀在當地發動政變,企圖推翻現有政權。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澤於20日表示,目前俄羅斯與摩爾多瓦關係十分緊張,同時也指控摩爾多瓦的領袖正在推行反俄計畫。據了解,摩爾多瓦與烏克蘭相鄰,境內也與烏克蘭相同有著親俄分離主義的問題,摩爾多瓦的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就被親俄份子控制,俄羅斯軍隊甚至駐紮在當地。也由於俄羅斯於2022年減少供應一半天然氣給摩爾多瓦使用,這讓當地天然氣、電力價格持續上漲。先前就有消息指出,過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摩爾多瓦,一般家庭的開銷中有70%是用於支付能源,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19日親俄的政黨Sor就發動民眾示威抗議。這也讓摩爾多瓦面臨著境外、國內均有威脅的情形。根據《瑞士資訊》報導指出,摩爾多瓦當局指控俄羅斯密謀在聶斯特河沿岸發動政變,甚至驅動一些叛亂份子攻擊當地國家機構。面對如此指控,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聶斯特河沿岸的「負責方」,之後也會繼續履行相對應的職能,呼籲摩爾多瓦「小心行事」。佩斯科夫也表示,目前俄羅斯與摩爾多瓦的關係十分緊張,摩爾多瓦的政府的反俄立場根本已經進入「歇斯底里」的程度,但此舉不僅對摩爾多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傷害兩國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