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乳房
」 乳癌 基因檢測 安潔莉娜裘莉為速成肌肉服1藥物…健身男1年後「長出乳房」崩潰 慘砸7萬切除
馬來西亞一名男子為了健美身材不惜服用類固醇,因此患病長出如女性的乳房,令他懊悔不已,最終唯有花大錢切除乳房組織,恢復男子氣概。另名男子則在少年時因肥胖和服用睪酮激素,而患上男性乳房發育症,直到婚後都不敢告訴他人,將患病視為恥辱的秘密深藏心中,靠著每日運動希望能擺脫病症。《大都會日報》報導,31歲的健身房業者莫哈末沙希魯指出,他為了迅速獲得充滿肌肉的健碩身材,於7年前開始接受類固醇注射,未料適得其反,雖然起先體能增強,但翌年便發覺乳房出現變化,「某天晚上要就寢時,我突然感到乳頭疼痛,那種感覺很奇怪。起初我不以為意,但在看到乳頭形狀改變後,我馬上去醫院」。沙希魯說,醫生檢查後鑑定他患上男性乳房發育症,決定進行手術切除乳房內的多餘組織,手術費1萬2000令吉(約新台幣7.8萬元),所幸手術順利,之後又花了2週時間讓傷口復原,且1個月不能健身。來自彭亨關丹的沙希爾則是在少年時患病,因為曾被取笑有女人般的乳房而感到羞恥,只能長期穿寬鬆衣服掩飾。沙希爾說,少年時他因脊椎側彎到醫院檢查,結果檢測出患有男性乳房發育症,令他大為震驚,因為他從未察覺自己的乳房有異,家中也沒有其他人患病,「醫生說,我患病的原因是因為肥胖及服用睪酮激素,他囑咐我必須運動和減重」,雖然知道可以動手術切除多餘組織,但他選擇靠運動改善。馬來西亞伊斯蘭理科大學(USIM)醫藥與衛生科學副教授拉茲尼萬指出,男性乳房發育症其中一個徵兆是乳頭形狀,看起來特別突出,尤其是攝取類固醇的患者尤為明顯,「建議病患將乳房增生的組織切除,並服用藥物以穩定體內荷爾蒙釋放,「及早發現和治療十分關鍵,因為這些症狀有可能是其他病症引起,也會導致男性喪失自信心。」
精準打擊卵巢癌 基因檢測如何幫助用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卵巢癌症狀太過平凡,腹脹、腹痛等,難以早期發現,因此等到症狀過於明顯時,多半已是晚期。然而,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對抗卵巢癌是否有更高明的方式?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表示,近年來出現了PARP抑制劑,扭轉只有化療可用的窘境,針對BRCA基因突變、HRD陽性患者療效顯著。找出卵巢癌基因異常 輔助精準用藥是否罹患卵巢癌就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張幸治主任分享,通常具有家族遺傳病史、發病時間早的患者會建議進行,也可依病況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計畫,視需求決定。目前國際治療指引是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不過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患者需要自費。在精準治療用藥的時代之前,卵巢癌只有化療藥物可使用,張幸治主任回憶,雖然十幾年前就知道BRCA基因突變為關鍵,但當下尚未出現可以對應的藥物,即使找出突變,也幫助不大。2013年時,安潔莉娜裘莉知道自己有家族史、且BRCA基因突變時,會有高達八成機率罹患乳癌、五成機率罹卵巢癌,因此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與卵巢,震驚各界。卵巢癌術後維持性治療 延緩復發時間隨著醫療進步,藥物也出現進展,用於卵巢癌的標靶治療也出現突破。卵巢癌初期可透過手術、化療治療,並於化療後透過維持性療法達到穩定、延緩復發。而主要用於維持療法的標靶藥物則有「血管新生抑制劑」及「PARP抑制劑」兩大類,後者更是近幾年來才出現的精準治療藥物。張幸治主任強調,卵巢癌一旦復發、終身復發,且復發時間會越來越短,藥物效果也會越來越差,必須盡可能在源頭降低復發的機率。後續研究發現,BRCA基因為細胞DNA修補的途徑,雙股的DNA若其中一股斷裂,PARP就會協助修補,因此若使用PARP抑制劑在源頭阻斷修補,就會進一步造成雙股DNA斷裂。張幸治主任解釋,當腫瘤細胞雙股DNA都無法修補時,腫瘤細胞就會死亡,因此PARP抑制劑對於雙股DNA修補有問題的癌細胞特別有效。且科學家後續更發現,除了針對BRCA基因突變作用有效之外,也有部分患者屬於BRCA未突變,但HRD(同源重組修復缺失)異常,張幸治主任舉例,「就像捷運路線一樣,BRCA、HRD是同線不同站,一個站出現問題還可以透過其他站轉乘,若直接讓整條線癱瘓,那訊號怎麼都到不了癌細胞(會凋零)。」相較於術後未接續維持性療法的患者,平均13個月就復發,手術後接續使用維持性療法可有效延長疾病復發時間,而針對不同基因突變狀態選擇單獨使用PARP抑制劑或PARP抑制劑併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即雙標靶維持性治療,更能有效降低疾病復發,大幅扭轉藥物問世之前的困境。張幸治主任指出,國際治療指引當中,已建議將口服PARP抑制劑加入做為維持治療,可顯著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在他臨床經驗當中,也已有許多用藥好幾年的案例,鼓勵患者勇於治療。主任也提醒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藥品的反應及副作用不同,治療期間請配合醫療團隊監測療效及副作用。若疑似有副作用發生,應盡速聯絡醫療團隊。張幸治主任更建議有家族史的患者應定期追蹤自身健康,也可先規劃好相關保險,若有新式療法,也能補足經濟缺口。
被愛犬狂抓奶!女主人見牠「邊摸邊哭」 去檢查發現罹患乳癌
毛小孩狂襲胸,原來是在警告主人身體出問題。英國36歲女子克萊爾(Claire Churchill)2019年收養被遺棄在收容所門口的荷莉(Holly),但這條羅素犬和吉娃娃混血的小狗,卻一直「抓搔」她的左胸並發出嚶嚶啜泣聲,沒想到克萊爾因此去檢查後,左胸真的被檢查出罹患乳癌。據《鏡報》報導,克萊爾與荷莉初次相遇時,就感覺這條只有橘子大的幼犬非常特別,總是把鼻子伸進她的上衣、趴在左胸上睡覺,似乎對左乳房「異常著迷」,長大後也只對左胸搓揉或抓搔,以及發出哭泣般的嚶嚶聲,但克萊爾直到2020年夏天,才感覺左乳房似乎有腫塊,動念去醫院檢查。然而,當時正值英國疫情大爆發,克萊爾直到同年10月才獲准檢查、11月被診斷左胸罹患乳腺癌,並擴散到淋巴結,與被檢測出有乳癌基因,額外切除右乳房和子宮,所幸經手術和為期1年化療後,克萊爾已基本康復。克萊爾除驚喜發現,切除乳房後「荷莉就不會再來『騷擾』」,也強調若不是愛犬的奇怪行為,她就不會去檢查,「我以為乳癌只會發生在6、70歲的女人身上」,更讓她驚訝的,是告訴醫師這段奇遇後,對方表示也有其他病患「被狗發現罹癌」。
中年男胃痛就醫 檢查竟是「懷孕陽性」!醫驚:數值真的沒錯
胃痛就醫竟被檢驗出懷孕!約旦一名「胃部左側劇烈疼痛」的42歲男子,在接受一系列檢查後被診斷「懷孕陽性」,震驚該國醫學界,因為男子確實沒有女性器官,且體內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真的達到受精濃度。據《鏡報》報導,約旦組織病理學專家法薩克(Hussam Abu Farsakh)在阿拉伯電視台分享這起罕見病例,該名男子起初因為胃痛就近到家醫科診所看病,卻被檢測出懷孕陽性,讓整間診所瞬間陷入驚慌之中,也令醫學界無比困惑,但也使他決心找到真相。法薩克指出,這起病例的關鍵不在懷孕而是胃痛,在經過更詳細的一系列檢查後,確認是男子體內的腫瘤轉移到肝臟,從而導致代謝懷孕激素的肝臟出現異常,讓男子的懷孕激素數值過高到懷孕陽性的程度。此外,全球第一個「法律上」的男人懷孕生子,是原名為翠西(Tracy Lagondino)的變性人湯瑪斯(Thomas Beatie),他在2002年切除乳房與子宮後,在2007年宣布懷孕並總共生下3名孩子。
60歲婦人罹癌切除乳房 「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重塑胸部之美
60歲的陳女士(化名)是乳癌病友,曾接受右側全乳房切除,以及同步接受腹直肌皮瓣重建手術,術後持續化療及放射線治療,癌症病情控制穩定恢復良好。然而數個月後,陳女士乳房重建部分的皮膚,因為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疤痕及纖維化的現象,造成外觀的凸起和不美觀,於是陳女士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學美容中心,尋求黃宗君醫師門診諮詢。黃醫師運用「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的先進技術,先鬆解陳女士的堅硬疤痕,再抽吸掉硬化的纖維組織。術後陳女士順利恢復自然柔軟的乳房外觀,穿內衣及日常生活終於不再緊繃卡卡。乳癌18年來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在2019年共有1萬4245人接受健保給付的乳癌手術,其中8122名(56%)患者接受部分切除術(別稱乳房保留術),另6566名(44%)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整形外科主任李建智醫師指出,台灣乳癌近6成(56%)可做腫瘤切除保留乳房;約4成病人必須做乳房全切除手術。黃宗君醫師說,隨著癌症治療科技不斷進步,病友們專注於辛苦戰勝病魔,然而因為減少運動而發福。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抽脂手術,但傳統的抽脂手術因破壞性較大,病人術後往往有嚴重疼痛、瘀青、腫脹、凹凸不平等結果;「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則能在快速塑型發揮功效,藉由超音波震碎脂肪的原理,能保留大部分的結締組織及韌帶結構,增進表淺脂肪的移除,減少出血,也因為保持了大部分的結締組織,術後疼痛感大大降低,輕度瘀青一般來說也能快速改善。所以能夠幫助病人在一個週末或連假期間,快速恢復上班,達到變美的目的。相較於傳統抽脂手術恢復期動輒以數月計算,「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比較能滿足現代女性既要完美又要快速復原的需求。李建智副院長表示,「超音波抽脂微創複合術」就是目前體雕手術中重要的一環,除了減少腫脹加速恢復期外,微創治療更可以減少疤痕產生。李醫師進一步分析,超音波抽脂系統的原理,是利用震盪脂肪周圍的抽脂藥水的方式,鬆解疤痕,抽吸出乳糜化的脂肪,這項技術不僅僅可以使用在醫學美容體雕手術外,還可以應用在癌症術後外觀的修復,包括在乳癌義乳、乳癌自體皮瓣、及口腔癌重建手術後等,療效跟外觀皆明顯改善。除了癌症治療,抽脂體雕手術也可以運用在肥胖導致脂肪堆積,或是減肥後體態鬆弛的治療。李副院長提醒,超音波抽脂雖然是微創手術,但依然有其風險及注意事項;除了需要在合格的醫療院所及由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操作外,如果是產後減重後進行體雕抽脂手術的病人,一定要均衡飲食多補充水分,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外、也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餓肚子減肥等等,吸菸及二手菸也需要避免。當大量抽脂之後(例如:抽脂量超過3000cc),病人可能需要留院觀察。若是本身為癌症患者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等,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若是有服用抗癌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相關藥物,更需讓醫師仔細評估,才能避免傷口癒合不良,或是出血、感染等等的風險。
年輕女子乳癌腫瘤逾3cm 術前輔助治療讓「腫瘤消失」!
乳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常面臨要切除乳房、能不能結婚生育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表示,現有不少女性患者於手術前進行輔助治療,先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腫瘤逾3公分,經過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日前回診時還拋出紅炸彈喜訊!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 切除乳房影響身心乳癌分為HER2陽性、賀爾蒙陽性、三陰性等亞型。其中約2成患者為HER2陽性乳癌,腫瘤生長速度快,預後差,而且易復發與轉移。好在除了第四期遠端轉移,第一至三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癒機率高,是值得積極治療的階段,以減少疾病進展到轉移性乳癌。針對早期乳癌,手術切除腫瘤是必要的治療方式。許多女性對於切除乳房感到恐懼、自卑。鄭企峰說明,為了避免切除全乳影響自信,患者可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病患存活率可達到與全乳房切除手術相當,而且傷口與後遺症都會比較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左五)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 縮小腫瘤、存活率提高除了手術,還可視患者的腫瘤特性、腫瘤大小與手術方式等加入荷爾蒙療法、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作為輔助性治療,可分成「術前輔助性治療」與「術後輔助性治療」,可達到術前「縮小腫瘤」進而增加乳房保留,術後透過給予全身性的治療來「消滅肉眼無法見的細微轉移,降低復發可能性」,讓患者延長無疾病的時間,換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往HER2陽性乳癌對化療藥物易產生抗藥性,但自從標靶藥物問世以來,無論是雙標靶輔助治療或是新一代標靶藥物,對於早期乳癌的疾病控制與預後都展現顯著的療效。此外,乳癌標靶藥物近幾年更研發出更方便省時的皮下給藥方式,相較傳統給藥方式,可以大大縮短治療與等待時間,提供忙碌的現代人另一個治療選擇。「術前輔助性治療」在手術前以化療搭配標靶,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對於患者維持身心健康與術後乳房外觀維護相當有助益。同時,術前輔助治療也有助於分析哪種藥物適合患者、提升預後。適用於腫瘤大於2公分、癌細胞有侵犯至淋巴結或轉移之患者。根據臨床統計,使用單一標靶,近3成乳癌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若使用雙標靶,近5成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即使是HER2陽性乳癌患者,只要使用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5年存活率便可高達9成。鄭企峰分享,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確診HER2陽性乳癌,腫瘤大於3公分,雖有侵犯淋巴結但幸無轉移,屬早期乳癌患者。經過術前雙標靶加上化療的輔助治療,一年療程還沒做完,腫瘤就完全消失,手術範圍也能大幅縮小。該患者日前回院複診時,已經要準備結婚生小孩了。確診別悲觀 醫療團隊助患者重拾健康與自信抗癌之路雖艱辛,但只要早期診斷、配合醫囑治療就有很高的治癒率。鄭企峰表示,乳癌治療團隊齊聚乳房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與影像醫學科,會為病友分析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勢,還有個管師可提供服務,心理師也會協助病友重拾自信。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也有針對初診病患開設特別門診,讓病患與病患家屬有更充裕的時間與醫療團隊對話,更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並與主治醫師溝通後續的相關檢查與治療計畫。醫師最後呼籲,有家族史者等高風險族群可進行基因篩檢,當發現乳房有硬塊或分泌物,應盡早尋求醫療協助,若真的確診,也可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梁修身久違合作梁正群「可能最後一次」 阿喜揣摩乳癌竟用這招
梁修身和兒子梁正群在客家戲劇《暗夜微光》中飾演不同時期的同個角色,這是父子倆相隔十多年後再次以演員身分合作的戲劇,梁修身今(7日)在記者會上透露從太太口中聽聞,兒子願意接下戲的原因是「可能是最後一次和作了」,讓太太當場落淚,一旁的梁正群一聽馬上尷尬的轉身,最後感性的說:「我今年也45了,現在才又和爸爸合作,爸爸都已經白髮蒼蒼了,真的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跟爸爸在同一個劇組是多幸運的事。」他也透露因為被別人說有特權,所以在拍戲片場好像在躲貓貓,但想到能在同劇組一起拍戲,下一次又不知是什麼時候了!」雖然接演後,父子因為分別飾演年輕、年老時期,兩人實際上碰到的不多,僅失智時空會短暫同框,父子倆下戲後偶爾會一起吃飯、一起對詞,讓角色形態更加一致。梁正群說這次雖然只演父親年輕時的戲份,但看劇本覺得深度很夠,對演員來說很有發揮空間,是可以把握的機會。阿喜這次在劇中與梁正群飾演夫妻,味覺靈敏、浪漫又樂觀的雅玲,但後期因罹乳癌性情大變,成為會不時情緒勒索的母親,她形容每次出現就像在拍鬼片,讓全家人的氣氛降至冰點,為了演乳癌切除乳房的模樣,劇中完全不露包緊緊外,還要把另一邊遮掉,每次拍戲綁胸都會壓迫肋骨,連呼吸都很困難。 方大緯(左起)、阿喜、梁正群在《暗夜微光》中友不少對手戲。(圖/林士傑攝)不僅如此,她為了入戲也做了調查訪問病友,但她發現詢問病友化療的過程,真的很難啟齒!她在排練時,也做了很多激烈的手段,像放了很多戒指和耳環在我的胸罩裡,而且她不止練了一天,阿喜說,剛開始放真的很痛,練了一段時間後,回到家脫了才發現有東西在裡面;而且這次演出病友所以幾近以素顏,老妝及化斑等,讓自己更接近角色。 朱陸豪和梁修身劇中有同袍情感。(圖/林士傑攝)為了演好這樣的角色,第一天開拍醫院戲,她前一天就留在飯店醞釀情緒,她笑說:「因為客語和情緒壓力很大,經紀人打來以為我跑出去玩,我跟他說我在房間哭,他還叫我不要哭這麼多,留一點給明天!」結果開拍當天,哭戲鼻涕流的太長而差點害梁正群笑場。被阿喜稱為「客語補習班」同學的梁正群,兩人是第一次合作,他說阿喜私下超好笑,但只要導演開拍,她就完全進入角色非常專注,肯定花了很多時間做準備,感謝很多情緒都是阿喜給他力量。梁修身、朱陸豪、梁正群、阿喜(林育品)、蔡亘晏、吳奕蓉、方大緯、福地祐介、楊富江、吳政迪、陳廷軒、姜予等人出下客家戲劇《暗夜微光》記者會。(圖/林士傑攝)在《暗夜微光》裡,與梁修身有同袍情感的朱陸豪,在劇中戲份也頗重,直說這次的角色太好玩!他雖然和徐家沒有血緣關係,但因為從年輕就和老徐南下打拚,因此老徐的家庭如同他生活的全部。他戲裡飾演的老姜,和他目前的生活態度很相近,他笑稱從影三十幾年來從沒搞笑過,在這部劇裡終於可以竭盡所能的搞笑。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劇中還是一個時尚老人,喜歡黑膠唱片、煮咖啡、作早餐、參加歌唱比賽,穿著潮服還多才多藝,吸引了服飾店老闆娘阿美的迷戀。「我從來沒有演過被痴戀的角色,劇中的尶尬是真的!」《暗夜微光》講述經營早餐店的徐家,三代同堂的家族故事。有溫潤的溫暖、也有淡淡的遺憾,在老徐(梁修身飾演)逐漸失智貫穿的反覆時空,家族盤結的誤會慢慢浮出檯面……。該劇由演員梁修身、朱陸豪、梁正群、阿喜(林育品)、蔡亘晏、吳奕蓉、方大緯、福地祐介、楊富江、吳政迪、陳廷軒、姜予等演出,4月12日起,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於客家電視台首播。
女網紅公開DNA檢測資訊 警察竟來電:跟36年前懸案有關
還記得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透過DNA報告得知自己有著基因缺陷,極有可能患上乳癌,為了降低罹癌風險進行預防性切除乳房,沒想到這種以DNA分析自己健康資訊的做法,居然能揭開36年前的懸案!國外一名叫做潔琪(Jackie Vadurro)的網紅,由於好奇自己DNA的祕密,在網路公開DNA檢測資訊,沒想到她居然接到警方來電,告訴她可能是一樁凶殺案的關係人。潔琪表示DNA鑑定顯示她和受害人簡有血緣關係,但她全家都不知道這位受害者究竟是誰。(圖/翻攝自TikTok@hittheroadjackie)根據《每日星報》報導,潔琪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她表示,因為好奇自己DNA背後的基因密碼,嘗試上網測驗DNA,並將檢測結果上傳,沒想到卻在公開資訊後沒幾天,就接到一通傳來嚴肅語調的通話,對方一開頭就表示,「我是一位來自聖地牙哥的凶殺懸案調查探員」。潔琪原以為是自己牽涉了凶殺案,於是她急忙表示,「我到底涉入什麼麻煩事」,探員接著表示,原來是她的DNA和1986年的一起凶殺懸案的被害人簡度依(JaneDoe)配對成功,探員指出,這名受害者當年被人從車上推到聖地牙哥鄉村的路邊。由於一直找不到簡的家屬,所以警方36年來都無法確定她的身分,由於潔琪的DNA資訊和死者的DNA有一定程度匹配,讓警方懷疑「潔琪是簡的親戚」。潔琪得知真相後全力配合警方調查,事後證實,死者應該是潔琪的二、三等親,不過潔琪表示,「我和家人依然不知道她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從哪蹦出來的」,據警方推測,簡可能是名私生子,這也是為什麼至今沒有任何人通報尋找她。據負責檢測潔琪的DNA分析公司指出,客戶只要提供「唾液樣本」寄送到與公司合作的實驗室之後,就能在3、4週收到檢測結果,客戶可以在線上查看報告資料,得知自己家庭出生、遠親和健康風險等訊息,另外,執法部門其實無法自行查看公司的DNA資料,除非客戶決定將DNA訊息提供給開放執法單位搜查使用的公益網站,警方才有可能獲取相關資料。潔琪表示DNA鑑定顯示她和受害人簡有血緣關係,但她全家都不知道這位受害者究竟是誰。(圖/翻攝自@WHAS11推特)
乳癌手術中放射治療 副作用減少「更早恢復生活品質」
一名45歲的江姓病患,去年8月被診斷罹患乳癌第一期,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劉主任評估江姓病患惡性腫瘤約1.5公分,無淋巴轉移,因此,建議採取乳癌乳房保留手術搭配手術中放射治療。術後經過一年的定期追蹤沒有復發與轉移。劉良智主任表示,依照醫院乳癌手術中放射治療的指引,第一步醫師要切除肉眼可見的乳房病灶並立刻送病理科檢驗,確認手術切除乾淨且無淋巴結轉移,然後進行第二步由放射腫瘤科醫師將術中放射治療設備置於腫瘤切除的空腔,並給予局部高劑量放射治療,清除肉眼看不見的殘留癌細胞,以降低局部復發率,時間大約8-15分鐘;照射結束後再由外科醫生進行最後一個步驟縫合傷口,完成整個手術。一般外科古君平醫師指出,與過去標準的乳房全切除手術相比較,「乳癌乳房保留手術」指的是手術只切除乳房腫瘤與部份淋巴結再搭配術後20-35次的體外放射治療以維持一樣的療效與較好的生活品質。然而,傳統的體外放射治療除了必須天天舟車勞頓來醫院治療、患者也經常出現皮膚或心肺的局部傷害;乳癌術中放射治療則是在傷口尚未縫合前即進行局部照射,患者除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較美觀的乳房外,術後也不用天天來治療;另外,輻射照射範圍只針對腫瘤切除的空腔周圍、而且手術中還有鉛板保護心肺等器官,所以皮膚和正常組織的傷害也大幅度減少,患者也能及早恢復生活品質。放射腫瘤科主任郭于誠表示,本院自去年9月至今已經有19位乳癌患者順利完成手術中放射治療,經過約一年的追蹤都沒有復發,也沒有顯著的副作用,皆恢復正常生活。郭主任也提醒,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接受手術中放射治療,依據本院治療指引,必須符合以下的條件,分別是早期乳癌患者,腫瘤小於3公分,無淋巴轉移以及癌細胞切除乾淨的患者才適合接受此項療法。建議病患必須和主治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和討論後再做決定。
「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助癌友保留雙峰 雙標靶治療數據首度公布
想要保留乳房,又擔心復發,面臨治療選擇當下難以抉擇。但好險醫師的一句話『有機會保留自己的乳房』點醒我,讓我決定做局部切除手術。」現年44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Tracy分享,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化療加上雙標靶治療,3.1公分的腫瘤成功縮小至1.3公分,後經乳房保留手術並積極配合完成後續標靶藥物療程,目前術後預後良好。能保留乳房對她來說可減輕切除手術後帶來的不適跟照護困擾,讓她更有體力繼續面對後續治療,或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職場。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8年癌登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奪下全癌症統計冠軍,乳癌發生個案數(不含原位癌)共計14,856人,相較107年增加639人,增幅位居全癌症第三位,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陳守棟理事長指出,隨著時代新女性在職場衝刺、家庭照護的多重繁重角色,一旦確診乳癌,即面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的擔憂,但保留、切除乳房的選擇應回歸患者本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不是全部切除就不會復發或轉移。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一個乳癌手術治療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影響,將會伴隨這些癌友的餘生,年輕病友更加重視「生命延長後的生活品質」!很多罹患乳癌的姊妹們常社團詢問「我的小孩還小,我要陪他們長大,擔心復發轉移,想全部切除乳房;但又害怕乳房重建的術後風險、疼痛感、性生活的影響以及與家人的關係等」。潘怡伶分享,乳房對於女性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心理層面的意義。面對乳癌,從診斷到治療的每個階段,都對癌友的心裡有很深的衝擊。呼籲癌友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考量,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是否可以保留乳房,為自己留下最多幸福,醫病共享決策已是醫療趨勢,將感受及恐懼與專業人員討論,了解最新的治療醫訊,以得到適當的幫助。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儘管乳癌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但隨著篩檢的推廣與治療革新,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7%、第一期為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因此面對乳癌,癌友更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仰賴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一經確診,會先依照基因表現型態區分為5種類型,施以不同的治療組合。其中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HER2陽性病患約佔20至30%,因癌細胞容易快速生長分裂,屬於較易復發及轉移的型別。所幸,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改變傳統治療順序,為病患提供二大好處:第一、術前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手術機會: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於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第二、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過去先開刀再治療時,多半要等到復發轉移才知道當初療效不好,也增加癌症惡化的風險。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治療之敏感性與有效性,以利術後治療依據,有望提升五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陳守棟理事長另補充建議,針對癌細胞已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前除單種標靶藥物之外,可再多施以一種標靶藥物治療,意即所謂的「雙標靶治療」。根據最新國外大型臨床試驗之8年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除此之外,在早期乳癌發生淋巴結轉移之高風險病患,接受雙標靶治療更能有效降低28%乳癌復發機率或死亡風險,跟過去相比,對預後有極大幫助。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事,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及40-44歲有家族史者,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早篩早治。最後,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溫柔鼓勵病友,「面對乳癌,你不孤單!醫護團隊與親友都會相伴支持,了解治療趨勢的新知與自己的需求,才能做出善待自己的決定」。在多元、精準治療時代,惟有積極與醫師了解自身治療選擇,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介入、勇敢與癌和平共處,才有望延續自己的美麗人生,持續閃耀花漾人生。為響應粉紅十月乳癌關懷月,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推出「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IG、FB濾鏡宣言活動,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亦邀請全台民眾使用活動濾鏡,分享至個人FB或IG社群媒體,增加大眾對乳癌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防治意識。
朱芯儀癌症切除乳房3個月 身體又冒新狀況:直言很吃力
女星朱芯儀因被診斷出乳癌2到3期,在多次化療後於5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時隔3個月她在社群網站上透露,又有了新的病症,甚至如今站起來就相當吃力,讓不少粉絲相當擔心。朱芯儀因膝蓋刺痛,更被醫師建議之後要去打玻尿酸在膝蓋。(圖/翻攝自朱芯儀臉書)朱芯儀在社群網站的限時動態表示,因為那些不舒服的(癌症)藥物,她的左膝蓋就一直在刺痛,醫生還因此跟她說,「之後可能(要)找骨科醫生,打個玻尿酸之類的。」,並表示現在站起來都很吃力。她也發文表示,透過保健食品讓她發現有所改善,也因此體會到攝取好的膠原蛋白的重要,而朱芯儀目前也持續追蹤治療,甚至要繼續服用標靶藥物。
36歲生日宣布罹癌…朱芯儀「動刀17小時」戰勝病魔 尪曬照洩近況
過去憑著電視劇《犀利人妻》走紅的女星朱芯儀,去年底被診斷罹患乳癌,在完成6次化療後,近日針對右側乳房進行切除手術,整個開刀時間耗時17小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衛斯理今(9日)在IG分享小兒子樂樂從幼兒園畢業,只見妻子朱芯儀也親自到場,開心地和寶貝兒子合影,氣色十分不錯。衛斯理今(9日)透過IG限時動態分享照片,只見他和朱芯儀一起出席兒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一家人開心合照,樂樂更是開心得往後靠在爸媽身上;值得注意的是,5月底才動手術切除乳房的朱芯儀,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後,身體狀況似乎恢復不少,不僅笑容燦爛,氣色也相當紅潤。朱芯儀過去憑著經典台劇《犀利人妻》中的小三「黎薇恩」一角爆紅,一舉奪下第4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同年和女星賈靜雯胞弟衛斯理結婚,婚後育有3名子女,家庭幸福又美滿。沒想到,朱芯儀今年迎來36歲生日,卻在當天宣布罹癌,透露自己罹患了乳癌第二到三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為了治療乳癌,朱芯儀前後歷經了6次化療,透過藥物讓腫瘤變小,並在今年5月底接受長達17小時的大手術,切除右邊的胸部。由於整個乳癌治療過程並不輕鬆,但朱芯儀卻充分展現她的樂觀、勇敢與正能量,不時透過影片分享自身抗癌經歷,其正向態度也一次次激勵所有癌友。
「乳癌傳統治療」易增心血管風險 弧形刀新技術減少器官輻射量
64歲的王女士是左側乳癌患者,至亞東醫院就診後隨即安排手術切除乳房腫瘤,並進行病理檢測,發現有多顆淋巴結轉移,術後陸續接受化療等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乳癌患者經由手術後的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可以減少復發並提高存活率,然而對於左側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及淋巴區域的放射治療時,因位於乳房附近的心臓也接受了部份輻射劑量,進而增加晚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避免此狀況,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侯沛羽醫師特別採用弧形刀放射治療,不僅同時兼顧療效,也較傳統放療更能保護心肺,減少治療的副作用。以心臟超音波追蹤王女士放療前及放療3年後的左心室收縮功能,顯示其心臟收縮功能皆未受到影響,保障了病患的心臟功能與生活品質。弧形刀(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放射治療技術,藉由360度全體積弧形式調控治療,使多個不同角度的放射線進入體表,不但能避開照野附近的心、肺等內臟器官,也提供乳房最優化的放射劑量分佈。侯沛羽醫師表示,針對乳癌病友接受乳房及淋巴區域放射治療時,在臨床治療上使用弧形刀技術,可有效減少心、肺、對側乳房、食道等器官受到的輻射劑量,進而降低心肺毒性和副作用。亞東醫院乳癌病人接受高端先進的弧形刀放療,及其治療後保留心臟功能的優異成果,近兩年亦分別發表於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Cancers,2021)及 (Bioengineering,2022)。
艾略特佩吉變性後大秀八塊肌 「結實半裸照」狂吸186萬讚
34歲加拿大演員艾倫佩姬(Ellen Page)曾演出電影《全面啟動》、《鴻孕當頭》,他於去年12月宣布成為跨性別人士,並進行乳房切除手術,且更名為「艾略特佩吉」(ElliotPage),今年5月他就曾曬出裸上身的肌肉照,昨(29)日再度公開裸上身的自拍照,可以看到他的八塊肌相當明顯,短短一天時間就吸引了超過186萬個讚。艾略特佩吉去年12月在IG表示自己是個跨性別者,往後他的代名詞也將變成男性的他(he),之後更於今年3月進行乳房切除和胸部肌膚重建的手術,並以男性身份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他也於受訪時開心表示「做了切除乳房與和胸部重建手術後,我的人生變得美好,我像真正的自己了。」艾略特佩吉今年5月首度以跨性別人士身分公開接受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的專訪,談論到接受手術後有如重獲新生時,他忍不住感動落淚,表示這是他首度感覺到身體舒適,另一方面也覺得「為什麼這個社會令這一切變得如此困難?我是經歷了多少磨難才走到這一步!」今年5月,艾略特佩吉就曾公開裸上身的肌肉照,昨(29)日再度PO出裸上身大秀八塊肌的全身自拍照,短短一天就吸引超過186萬讚,許多明星好友也都興奮留言大讚,包括跨性別演員湯米多夫曼(Tommy Dorfman)、奧卡菲娜(Awkwafina)和《艾蜜莉在巴黎》演員艾希莉朴(Ashley Park),還有不少網友也替他能夠做自己而高興,認為他的舉動感動無數正在為性別掙扎的人。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elliotpage
「最美潘金蓮」23歲罹乳癌!切除治療淡出演藝圈 改行賣拉麵
以《新金瓶梅》在香港打響名號的楊思敏,相信許多6年級生都不陌生。美豔外型加上溫柔氣質,把潘金蓮詮釋得韻味十足,更有「亞洲第一美胸」、「最美潘金蓮」稱號;然而命運卻對她開了玩笑,在事業起飛之際,她罹患乳癌,不得已切除乳房。楊思敏出生於日本千葉縣,本名叫鴇田麻美。楊思敏1995年在電影《新金瓶梅》中飾演潘金蓮一角獲得好評,可以說是一脫成名;至今微博上還有許多人稱讚,楊思敏演出的版本最為經典。不料在事業起飛之際、當時才23歲的楊思敏竟罹患乳癌,不得已必須切除部分乳房,上圍從34D變為32B。(圖/翻攝自微博)之後雖轉型演出家庭題材的劇本,來台灣拍攝電視劇《家有日本妻》,表現不錯,但仍難以超越過去,她漸漸淡出演藝圈。據了解,楊思敏有一個交往多年的男友呂仁智(阿魯米),不僅在她生病時陪伴她,還支持她開拉麵店。如今楊思敏已45歲,沒有經營社群網站,幾乎消失在螢光幕前。
破除家族詛咒2/我有遺傳癌基因嗎? 醫:快向父母確認4條件
目前已知遺傳性癌症相關的基因高達90個以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BRCA1、BRCA2基因,會導致乳癌、卵巢癌等等,尤其在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現身說法之後,更讓BRCA1、BRCA2聲名大噪。安潔莉娜裘莉的母親與阿姨分別因卵巢癌與乳癌過世,因此讓她決定接受基因檢測,果然發現自己也遺傳BRCA1基因的突變,為了不想壟罩在癌症陰影之中,便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及卵巢。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自己遺傳BRCA1基因突變後,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卵巢。(圖/Celine提供)林口長庚一般外科系系主任葉俊男醫師說表示,說大多數的細胞癌化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之後,如果家族中有人20多歲就罹癌,或是腫瘤分布於多個部位、多位親友罹癌,或是患有罕見癌症,有上述4條件就可以考慮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遺傳性癌症基因。「最新的基因檢測方式是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Sequencing,簡稱NGS),以前要針對3萬多個基因一一檢查,現在透過晶片就能快速檢查跟遺傳癌症有關連的基因,而且一生只需要檢測一次即可,大約要價3萬元左右。」不過,檢測就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般,正因為遺傳無法改變,有時反而會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例如孩子可能會埋怨父母傳下不好的基因,或因預期未來會罹癌而影響心理等等。」葉俊男說。此外,若確認具有遺傳性基因之後,極少會像安潔莉娜裘莉那樣預防性切除器官,「因為是切不完的!」葉俊男說,基因影響的器官太多了,總不可能全部切除,所以大多數採取提早標的器官定期篩檢或預防性投藥,一定年齡之後並心智成熟之後再可慮預防性切除的方式。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基因檢測也愈來愈精準,可提供更多疾病治療的超前部署計畫。(圖/業者提供)
破除家族詛咒4/超前部署!好萊塢女星切乳 醫:只是降低為一般人的罹癌率
安潔莉娜裘莉發現自己遺傳BRCA1基因的突變之後,便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及卵巢。中國附醫乳房外科鄭伃書醫師說,就算安潔莉娜裘莉如此「超前部署」,但也不過是將原本85%的乳癌機率,降低到一般人的10%機率,「還是可能會罹癌!」所以還是要定期篩檢追蹤。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現自己遺傳BRCA1基因突變後,選擇預防性切除乳房、輸卵管、卵巢。(圖/Celine提供)常見的遺傳性癌症類型有乳癌、大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等,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遺傳性癌症的定義是單基因發生致病性突變,例如BRCA1基因、MEN1基因突變等。至於常聽到的癌症家族史,則不屬於遺傳性癌症,可能一部分是先天基因遺傳,同時又與後天環境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雖然可作為罹癌的危險因子,但較不確定,風險也相對較低。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都有遺傳自雙親的獨特特徵,但有缺陷也不代表一定會致病,須由醫師進一步判斷。(圖/123RF)不過,安潔莉娜裘莉的例子依舊影響許多乳癌患者的決定,鄭伃書說,臨床上有一些乳癌患者原本不需要切除乳房,但因為恐懼復發,所以希望進一步做乳房全切手術。「站在醫師的角度,實在很難告訴患者不需要全切,這時候就可以建議她做一下基因檢測,從科學數據上來分析是否需要。」鄭伃書說,這也是精準醫學的好處,可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恐懼。林口長庚一般外科系系主任葉俊男醫師說表示,基因檢測能了解自身健康風險,如果確認有遺傳性基因,可以提早預防或是安排相關保險與財務規劃,但就算確認不具遺傳性癌症基因,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一個人罹癌除了先天基因的因素之外,後天的環境、飲食習慣也都極為相關,所以仍然需要定期篩檢、健檢。基因檢測無異常者,並不代表一定健康,還是要靠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來降低罹癌風險。(圖/林士傑攝)
27歲女驚罹乳癌 割除左乳打擊沉重
相較於數十年前,現今乳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讓許多女性遠離乳癌的折磨與身體的變形;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的發展,更使腫瘤的遠端轉移得以受限。但乳癌在治療上仍存在許多後遺症,其中最打擊女性癌友的莫過「乳房切除」。亞東醫院形體美容中心主任湯月碧分享,先前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27歲少女,年紀輕輕就確診乳癌,經外科醫師診斷後執行左側乳房全切除術,雖然預後良好,卻也損失一側乳房,對妙齡女子而言實屬沉重,幸好後來藉由乳房重建手術找回自信。 乳房重建後,左乳行乳癌根除手術後,行腹部顯微自由皮瓣轉移及乳頭乳暈重建後,看來相當自然。(圖/亞東醫院提供) 湯月碧主任表示,乳房切除與重建的方法選擇,對於罹癌女性而言是攸關一輩子的大事。乳房上皮膚是否保留足夠?乳頭、乳暈是否能保留?健側乳房的大小、外型、懸垂度及相對位置,開刀前都需要做適當評估。理想的乳房重建,需要整形外科與一般外科醫師於「術前」共同討論,依據不同病人的需求擬定適當的切除與重建對策。目前主要有三大類重建手術。1.切除病灶及乳房減量法適用於乳房量較大的婦女。若腫瘤位於乳房下部,外科醫師可使用縮乳術切除,至於乳頭乳暈切除與否,則可評估個案需求再行討論。此外,患者在經乳房部分切除術後會造成兩側乳房不平衡。因此,健側乳房也需行平衡手術,才能達到對稱及美觀。2.乳房皮膚保留手術適用於皮膚沒有被乳癌細胞侵犯者。此類病人可選擇適當大小、形狀的乳房植入物,以切除量為參考值,做立即性重建。選擇種類有矽膠袋或水袋。但水袋容易因磨損而流失體積,較不建議。3.皮瓣顯微手術適用於腹部肥胖、皮膚鬆弛的病人。乳癌範圍較大,需切除附近皮層而致皮膚缺損的患者,若癌細胞還沒進展到淋巴或全身轉移,則可進行局部肌皮瓣手術或腹部自由皮瓣做顯微手術轉移,開刀時間較長,且腹部會留下一條長疤,但可同時達到腹部拉皮之目的。另外,湯月碧主任指出,針對乳頭乳暈切除的患者,也可於適當時候使用局部皮瓣及健側的乳暈皮膚移植,再配合少量軟骨植入重建乳頭,就可達到化龍點睛之效果。湯月碧主任呼籲,希望女性朋友不要因乳房被切除而害怕或羞愧,現今乳房重建的手法相當多元,針對不同患部程度的病人都有不同對應的重建方式,對於某些乳房部份切除而導致乳房不對稱的病人,甚至只要抽脂,就能以脂肪注射的方式改善部份乳房的大小差異,進而保留外觀的完整性與對稱性。
「老公」生了 跨性別夫妻喜迎麟兒
住在波多黎各的跨性別夫妻,最近喜迎麟兒,不過最特別的在於,生小孩的不是媽媽,而是爸爸,引起眾人的注目。媽媽戴娜(Danna Sultana)及先生艾斯德邦(Esteban Landrau)在IG宣布兒子出生,媽媽戴娜在生理上是「男性」,先生艾斯德邦則是「女性」,兩個人的身理及心理並不一致,都是跨性別,而兩人也在IG相遇,進而交往。戴娜原本在美國紐約當模特兒,艾斯德邦則在波多黎各擔任健身教練,原本倆人是長距離的戀愛,之後艾斯德邦搬去紐約和戴娜同住,並連為連理。夫妻都接受荷爾蒙的治療,也讓戴娜愈來愈像女性、艾斯德邦愈來愈像男性的體型,因為非常相愛,也開始考慮生小孩的可能。在和醫生討論後,醫生表示人都是性轉換,本來就有各自的生殖機能,當然可以自然懷孕。於是倆人先終止荷爾蒙療法,積極「做人」。本月16日時,艾斯德邦接受剖腹生產,生出男嬰,並取名為阿里爾(Ariel),不過因為艾斯德邦曾切除乳房、接受荷爾蒙療法,所以沒有辦法餵母乳,只能以嬰兒奶粉代替,夫妻倆人也覺得非常幸福。接受訪問的戴娜表示,跨性別的人數不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我們、接受我們。目前戴娜的IG有41萬人追蹤,多數網友也抱持著祝福的態度予以支持。
胸部硬塊拖1年!餐廳闆娘慘割雙乳 夫怨行房「視野不佳」偷吃女員工
人在生病時最需要親朋好友陪伴,倘若連最親密的另一半都背棄自己,想必會讓人心碎萬分。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節目分享個案,1名年約50多歲的婦女和丈夫一起開餐廳,就算發現乳房出現硬塊,也因忙於生意沒有就醫,後來被確診罹患乳癌,必須切除乳房,誰知老公竟因此外遇,讓她相當心碎。陳榮堅日前在《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透露,個案發生在14年前,該名婦人和丈夫結婚多年,家庭生活幸福美滿,雙方也一起經營餐廳20多年,不僅是靈魂伴侶,同時也是堅強的事業夥伴,誰知卻因一場病變了調;患者當時發現乳房有硬塊,但礙於餐廳生意繁忙,直到1年多後就醫,隨即被確診為乳癌第三期。由於當時醫療技術尚不發達,婦人必須將胸部整個切除,再透過電療和化療控制,而病患的先生一開始也相當貼心,幾乎每次回診都會到場陪伴,幫助妻子捱過痛苦療程;陳榮堅接著說,後來患者回診時,都是由女兒陪同,已漸漸看不到人夫身影,於是自己便隨口問「先生最近是不是很忙?」豈料對方竟當場崩潰痛哭。陳榮堅在節目分享個案。(圖/翻攝自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YouTube頻道)醫生事後得知,婦人切除掉乳房後,除了自身有陰影,丈夫也性致缺缺,夫妻倆不再有性生活,加上病患也因為頻繁回診和身體不適,無法到餐廳幫忙,種種因素讓身強體壯的男方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和店裡的女員工外遇,最後甚至不讓妻子和他一起生活。陳榮堅感嘆,患者罹癌已經得承受身體苦痛,現在又面臨心理折磨,讓人相當不捨,但身為局外人的他也只能以醫生立場,給予關懷和鼓勵;他也提到,現在醫療較過去進步許多,可透過微創手術治療乳癌,開完刀後乳房外觀不會有太大改變,加上化療和標靶藥物越來越多,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