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經來潮
」女孩成長路程 別忽略穿對內衣這一步
乳房檢查不是大人的專利,近年來,兒童性發育提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常見家長們備感疑慮不安,擔心是否性早熟而影響日後身高與生活、甚至憂心是否因為腫瘤或環境荷爾蒙造成性早熟現象。而正常發育下,女孩比男孩發育期更有明顯的徵象,像是胸部發育是最早開始的青春期徵象,那麼何時該為她們挑選內衣,以及穿著哪種款式最適合? 穿對內衣是父母陪伴成長過程的重要一環。了解女孩第二性徵 成長過程不困擾一般女孩性徵發育從胸部開始,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乳頭和乳暈開始變化,乳房也會逐漸變大。根據小森林兒科診所兒童遺傳及新陳代謝科許鈺敏醫師提到,女孩乳房發育通常落在8-11歲之間開始,隨著近年的青春期越發提早,有些女孩在8歲開始,若有早於8歲之發育,則應就醫謹慎評估是否有性早熟問題。女孩們第一個胸部發育性徵,會在乳房底下因乳腺纖維組織增生而出現小小的硬塊,乳頭處則會顯著突起,這時胸部會有發癢或作痛的狀況。由於一開始的女性賀爾蒙分泌量不多,胸部有可能單側先發育,也有大小不均勻的徵象。第二階段乳暈進一步變大突起,其中會出現小小的濾泡組織,乳房則發育到下方開始出現陰影,這時因為乳房持續發育,穿著一般T恤已有明顯的輪廓,考慮到女孩們的身心發展,此時已建議穿著內衣。接著乳房持續發育,乳暈發育更加膨大,胸部變得十分明顯,此時落在胸部發育後的2年到2年半,約11歲半開始,就是初經來潮的時期,而身高成長速度則會顯著慢下來。▲黛莉貝爾提供歐美不穿內衣好自在 女孩挑對內衣更舒適上述第二階段乳房的輪廓逐漸成長明顯,開始需要內衣,而在歐美提倡舒適、自在不穿內衣的態度下,不喜愛穿內衣的女孩是否也適用呢? 醫生建議讓她們挑選適合的內衣,從中建立健康的青春期意識與自我認同,並且於跟家長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內衣對於胸部的支撐與保護功能,這些都可以幫助女孩們更早且自信面對青春期。許鈺敏醫生分享8-10歲是胸部發育觸痛期也是黃金發育期,上述提到此時乳頭凸起、乳輪下圍有小硬塊,穿衣服會有痕跡,避免她們因害羞而造成駝背,此時挑選內衣原則可找舒適的莫代爾棉,有些孩子肌膚敏感,可選擇有SGS檢測符合紡織品安全規範的材質,設計上有護胸布料,可呵護剛發育敏感的乳頭,減少穿衣痕跡及摩擦,這時期的孩子還未有穿內衣的習慣,選擇可調整肩帶的成長內衣,可以更符合身形,讓孩子活動自在無束縛感,背部可以選擇加高設計的款式,減少駝背的出現,從小養成健康的姿勢體態。第二階段10-13歲是乳輪發育期,因為雌激素刺激,乳腺組織持續增生和腫脹,這時候乳腺明顯、胸型微隆起,在活動過程中易有乳腺的拉扯造成疼痛不適,也可能因皮膚撐開導致發癢;且因乳暈和乳頭突起,跑動時易與衣物造成摩擦,因此這階段可選擇有立體剪裁、預留發育空間的款式,加上脅邊雙摺加寬、腋下包覆設計,避免跑動時的摩擦不適以及後續可能產生的腋下黑色素沉積。而這階段因胸型隆起穿制服也會更明顯,穿著成長型內衣可讓她們內搭制服時自信挺胸。吾家有女初長成 父母重要的這一步胸部發育階段是女孩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除了身體變化外,可能面臨心理上的困惑,她們或許會感到不安、不自在或者害羞,這時父母的正向引導和理解支持很重要,協助她們了解胸部發育是自然的生理過程,提升對身體的自我認同感、穩定情緒,並鼓勵她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睡眠充足、規律運動,最重要的!鼓勵她們習慣穿著合適的內衣,都有助於女孩們擁有健康和舒適的身心狀態!
孩童性早熟恐還會長不高! 醫曝6食物少碰降低誘發情況
在醫學定義上,性早熟為男生9歲前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女生則是8歲前胸部發育、陰毛與腋毛發育、初經來潮。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誘發性早熟的成因包括高油糖飲食、環境荷爾蒙等,當然遺傳也是重要因素,雖然遺傳不易改變,但可靠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性早熟,並列出6大類食物提醒家長。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中發文指出,生活中常見性早熟的原因有三種,遺傳、飲食和環境荷爾蒙。其中環境荷爾蒙指的是塑化劑、殺蟲劑、雙酚A、重金屬等內分泌干擾物。巫漢盟醫師還透露,性早熟不僅會出現第二性徵提早出現與發育,更會提早骨齡,讓生長板提早閉合,有性早熟的孩子大多長不高,因此避免性早熟相當重要。巫漢盟醫師也列出6大「毋湯」食物,呼籲家長這些食物必須讓孩童少碰。首先是「高油脂食物」包括巧克力、蛋糕、油炸物等,這些食物偶爾吃就好,第2樣是「高糖食物」包括糖果、蛋糕、含糖飲等,還有可能造成肥胖,第3樣是「塑膠容器食物」,容器遇熱會產生釋放塑化劑影響內分泌。第4樣及第5樣是「高荷爾蒙食物」和「高蛋白食物」最後一樣則是「包括蜂王乳、胎盤萃取物等,會產生類雌激素的不飽和脂肪酸,誘發性早熟」。最後巫漢盟醫師叮嚀,除了應避免這6大類食物,攝取過多紅肉及加工製品(如牛豬羊肉、火腿、香腸、熱狗)也可能引起性早熟「因此平時應均衡飲食,避免集中攝取某類食物,才能健康發育喔!」
她使用衛生棉條太無感痙攣痛炸險死 下體掉出血塊「一看竟是塞2個月沒發現」
女性衛生用品在市面上琳瑯滿目,像是衛生棉條,不僅體積小,使用起來下體較不會悶熱,還能在游泳等活動時使用,但要是放太久或是忘了拿出來,恐會導致陰道壁破皮、潰瘍,還有輕微發燒、感染現象,澳洲就有一名29歲美妝網美飽受病魔侵擾,總是感覺身體疼痛,甚至痙攣發作,直到某天上廁所時,下體竟掉出一整坨「血塊」,查看才發現那是一條早被遺忘的棉條。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名美妝網紅凱爾西(Kelsey Foster)自初經來潮後就開始使用棉條,但她從未仔細閱讀使用說明與警語,雖然耳聞過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卻根本沒放在心上。凱爾西近期經歷肝膽問題和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還以為是這些疾病導致不適,直到發現棉條才知道大事不妙,據《澳洲新聞》引述這位網紅的說法,她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壓力及缺乏睡眠,導致自己忘記棉條的存在,「我不確定它在我體內有多久,但肯定至少6周至2個月了,因為那是我最後一次月經來的時間。我的經期非常混亂」。凱爾西把棉條收入夾鏈袋交給院方化驗,經醫師證實,她罹患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保住性命已經非常幸運,中毒性休克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急性細菌感染,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好發於女性生理期使用棉條或衛生棉時,若雙手未清洗乾淨、長時間使用或忘記取出,就會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增生,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吞嚥困難等,嚴重時可能需要切除壞死組織、肝腎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對此,凱爾西很感激找出病灶,否則現在可能根本無法受訪,「你的身體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停止運作,這可不是開玩笑。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真實存在,它是致命的,而且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網美下體掉出血塊「一看竟是棉條」 塞2個月沒發現。(圖/翻攝自推特)
性早熟世代1/疫情另類現象!女孩光速「登大人」 6歲長胸8歲初經報到
疫情不僅徹底改變全球民眾的生活,甚至也改變了女孩的發育節奏?!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因性早熟求診的孩子竟然倍速成長,一名台北市的醫師發現國內似乎也有同樣情況,一位6歲女童的骨齡原本只是稍微超前、胸部微微隆起,但8歲時遇到疫情竟「光速發育」,1年後骨齡暴增為12.5歲,初經也來潮!2020年3月,當時正值疫情險峻時刻,當時義大利實行嚴格的封城措施,佛羅倫斯梅耶爾兒童醫院觀察到「性早熟的孩子突然變多」,於是成立研究團隊,統計2015~2019年3月的性早熟孩童人數為16人,但2020年同期竟然是37位,創下史無前例的新高紀錄,人數也比之前增加1倍。另一家位於羅馬的耶穌聖嬰兒童醫院也發現相同情況。疫情前,2019年3月到9月這段期間,有87位女孩被診斷為性早熟;2020年疫情開始後,同一段時間,竟然有高達215位女孩因為性早熟來求診,性早熟的發生率甚至增加近1.5倍。「不只國外醫院觀察到這種現象,國內也出現許多這樣的案例!」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說,疫情期間許多8~9歲女孩因初經報到而求診,人數比以往多出許多,其中一位女童尤其令他印象深刻。「這位女童6歲時就因單側胸部微微隆起而求診,檢查後發現骨齡僅略微超前,所以安排定期回診,大約7歲時遇到疫情爆發,所以便沒有持續追蹤,結果1年後小女孩再到醫院時竟然已來初經!」李翊誠坦言,當時他真是嚇了一大跳,因為女童僅有8歲,但當時骨齡竟然已是12.5歲,在短短一年內光速成長。「原本女孩預測身高為160公分,但因為初經來潮,現在縮水到150公分而已。」疫情險峻時,外送、外帶機率大幅增加,過於頻繁接觸塑膠餐具,也可能是導致性早熟孩童增加的原因之一。(示意圖/林士傑攝)疫情到底如何影響女孩的發育?李翊誠說,目前沒有明確的相關研究,只能推測原因,而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長時間待在家中躲病毒,減少許多運動、活動,又攝取過多脂肪,很容易讓體重上升而引發性早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則在粉絲頁發文表示,接觸3C螢幕時間變長、心理壓力也可能是性早熟的原因。「義大利研究顯示,在區域封鎖的這段期間,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增加了2.5個小時,而3C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導致人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減少,因而影響生理時鐘。在動物身上,已經有研究人員觀察到褪黑激素減少會加速青春期的發育。」此外,黃世綱認為封城、疫情所帶來的劇變,也會帶給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孩子無法上學、無法跟朋友直接互動、家長的焦慮、整個社會與生活狀態的劇變,都會讓孩子心底的安全感一點一滴消失,而心理壓力也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疫情期間或是在家居隔的時間,很多家庭都選擇外帶或是外送食物,經常接觸塑膠容器,也增加了塑化劑的暴露,都可能是造成孩童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世代3/父母心慌!暑假求診暴增3倍 「17歲要求照骨齡」醫師當場傻了
隨著性早熟的孩子愈來愈多,家長的焦慮指數也逐漸飆高,以今年暑假為例,因為性早熟而求診的患者人數就暴增2~3倍,甚至還有父母要求醫師幫17歲的孩子照骨齡,希望藉此了解是否還能長高,讓醫師相當傻眼,而結論當然是「不可能再長高了」。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的最新公布資料,台灣兒童性早熟的人數從2009年的1萬1千多人,到2018年的人數已多達2萬6千多人,短短10年人數增加2倍,其中,女孩人數比男生多了20倍。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女孩的性早熟90%是找不到原因的,只能推測與遺傳、環境荷爾蒙、飲食等多種因素相關,一般來說,女孩單側胸部會先出現跑來跑去的硬塊,接著擴展到雙側胸部,大約半年後會長出陰毛,再2年多後就會初經來潮。李翊誠說,性早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身高,初經報到前1年會迅速長高8~10公分,初經報到後,最多就只能再長高5~10公分。「換句話說,生理期如果太早來,之後長高的高度就會受限!」李翊誠坦言,近年來門診出現許多6歲胸部發育的小女生,以及更多8~9歲就初經報到的例子,而且顛覆過去肥胖容易提早發育的印象,許多性早熟的女童都相當瘦小,讓人意想不到。「或許是因為恐懼,所以就算孩子沒有任何異狀,父母也會帶來要求照骨齡,希望觀察生長板密合狀況,尤其到了暑假更是人滿為患,人數是平常的2~3倍,不僅有家長帶17歲孩子要求檢查,也有生理期已經報到3年的小女生,父母也希望能照一下骨齡,期盼生長板尚未完全密合,還能有長高機會。」李翊誠表示,5歲後到青春期前,如果一年長高低於4公分、或多於6公分,或是已經出現發育徵召如胸部隆起,才比較建議照骨齡,就此了解生長板閉合的狀況,藉此規畫之後的治療方式。性早熟的原因相當多,包括遺傳、飲食、環境荷爾蒙等等,醫師建議少吃油炸、高熱量的食物,多吃天然原形食物,才有助於孩子成長發育。(圖/CTWANT資料照)「例如有一位8歲女童初經來潮,由於她的骨齡是一下子快速進展到12歲,再加上年紀過小,若在校園使用衛生用品恐怕會有霸凌問題,所以便幫女童施打針劑藥物,讓發育的腳步暫緩下來,直到骨齡與實際年齡接近之後,再考慮停打藥物。」相反來說,如果骨齡進展速度慢,身高也夠高,那就只需追蹤觀察就好,不需要藥物介入。李翊誠表示,若想預防性早熟,就要少吃加工、高油脂食物,也不要以為一昧的補鈣、鋅就能幫助長高,更不要濫吃保健品或補品,就曾有阿嬤擔心孫女過於瘦小,因此長期讓孩子服用「開脾中藥」,結果孫女竟提早胸部發育,才發現中藥配方中含有山藥,因為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容易刺激身體的內分泌失調,長期食用會引發性早熟。「如果透過檢查,顯示孩子的確缺乏某些營養素,才需要補充保健品、營養補充品,否則不建議自行服用,否則恐怕會有反效果,那就得不償失。」李翊誠說。
被宣告不孕!23歲女緊急凍卵 5年後試管療程一次成功
台灣人口少子化嚴重,連續 2 年「生不如死」,但近來也有許多女星因預先做好凍卵準備,陸續懷孕生子,為晚婚晚育的台灣社會帶來莫大的喜訊及希望。依據最新生育調查顯示,30歲以上未曾懷孕的女性有5成計畫懷孕的年齡在35歲以上,有超過1成的人可能40歲以上才會生小孩,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齡媽媽」!調查也顯示,儘管有超過6成的女性想懷孕,但超過半數對於生育「沒有任何準備」。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何彥秉醫師表示,目前適育女性對於生育力的認知普遍不足,也未定期做生育檢測,等到高齡後想生孩子,容易增加不孕的機率!內政部110年報告,67%的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的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超過40歲。依據108年衛福部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35歲後懷孕率及活產率會急速下降。何醫師提醒,卵子品質是懷孕的關鍵,儘管試管嬰兒技術持續進步,提升高齡婦女懷孕機會,卻無法阻止卵子的老化。何醫師解釋,凍卵是目前少數可以解決卵子老化的有效方法,建議30-35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在健康生育年齡時先將卵子冷凍,等到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保有理想懷孕率。研究統計,懷孕、活產率和卵子數目、卵子品質成正相關,且35歲的女性平均要15顆以上的卵子才可以成功懷上一胎活產寶寶。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上許多高齡婦女必須經歷多次取卵,反覆吃藥和打針,才能得到一顆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不但增加療程辛苦,也提升高齡懷孕困難度,這些高齡拚博生育的婦女,對於未將年輕卵子冷凍起來,多半悔不當初。根據調查,儘管有7成3的人聽過「凍卵」,但對於凍卵的內容仍不太了解。醫師表示,現今冷凍卵子的技術已經成熟,冷凍卵子解凍後卵子存活率約97 %;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為例,凍卵門診量較前年增加2成,已超過20%的女性透過集卵後解凍授精並成功懷孕;不過現在凍卵年齡層偏高,相關知識仍不夠普及。23歲黃小姐自初經來潮後有嚴重經痛與月經出血。某日回家路上因疼痛難耐昏厥送醫,確診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當時醫師研判需透過手術完全摘除病灶,被判定25歲前沒有懷孕,未來就很難再自然懷孕。5年後她遇到另一半,由於已經預先凍卵,解凍後進入試管療程,在生殖實驗室處理後獲得良好的胚胎,由於子宮治療狀況良好,植入胚胎一次就成功,順利懷孕。醫師解釋,黃小姐所罹患的子宮内膜異位是不孕患者中常見的疾病,佔不孕門診的30-40%,常有經痛、性交疼痛、腹瀉與排便疼痛等症狀,若不積極治療容易造成不孕。根據調查,近20%女性每次月經來不但疼痛且難以忍受,10%的人在月經來時有經常性頭痛、噁心的症狀。醫師提醒,子宮内膜異位症有時需合併多種治療方式,但治療和手術都有可能會讓卵巢機能喪失,面臨手術後無卵可用的窘境,需依靠專業醫師的評估,因此建議有類似症狀的女性,應及早到專業生殖中心尋求協助,保留一線「生」機。
生理期「經血4顏色」曝光…這3種藏異常警訊 專家急喊:快就醫檢查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婦產科醫師張瑜芹透露,許多女性除了初經來潮時特別緊張,後來已習慣成自然,不太在乎自己流的經血,然而「每一次經期來時經血的顏色、濃稠度、持續時間等都要留心,有可能子宮正在透過月經向妳求救!」張瑜芹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東區 張瑜芹醫師」提到,「如果月經不是鮮紅色,建議要趕快掛婦產科給醫生檢查,不要苦了自己的子宮喔!以下簡單講解可能的病徵,還是要依專業判斷為主。」淺紅色:看起來像是很稀的果汁,就像經血被大量水分稀釋的感覺。這有可能是因為受精卵著床出血(準備懷孕),也有可能是子宮發炎、破皮、性行為等原因出血。深紅色:血液顏色暗且深,如果持續超過3天以上,血量大並伴隨血塊,有可能是卵巢囊腫、肌瘤增生,要趕快就醫檢查。濃黑深褐色:如果是一開始先是濃黑色經血,可能是上一次經血沒有排乾淨,會引起經期不規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問題,表示子宮可能有沾黏凹陷,引起經血排放不順。
12歲妹初經來潮!「血狂噴18天」暈倒 美女醫開這藥挨譙:侮辱我女兒
為了讓患者恢復健康,多數醫生總是盡心盡力完成工作,然而有時難免遇上難搞的家屬,若沒有及時溝通,恐怕會引發誤會。振興醫院急診室醫師田知學近日透露,過去一名12歲少女突然暈倒,檢查後發現是貧血症狀,一問之下得知對方第一次月經來潮就出血18天,於是開立避孕藥調整經期,誰知竟引發家長不滿。田知學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少女當時因昏倒被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血紅素僅有5,較正常值11至16低了許多,判斷體內有出血情形;為了找出貧血原因,醫生先詢問少女是否有來過月經,媽媽起先一口否認;經過進一步追問,當事人才承認,其實當下剛好就是月事來潮期間。田知學在節目中分享案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少女表示,自己發現初經來時,原本還很開心,不料經血卻持續流了18天,且出血量愈來愈多,逼得她從23公分的衛生棉一路用到夜用型,甚至以為得了怪病,一直不敢和家人說,加上心情緊張,才會突然暈倒。得知原因後,田知學立刻開立止痛藥及避孕藥,孰料家長竟大罵「為什麼要給她吃避孕藥?這樣是侮辱我女兒!」面對家人質問,田知學趕緊解釋,避孕藥除了有避孕效果,也能使月經停下,進而達到止血效果;止痛藥則可以減緩疼痛和月經流量,這才化解誤會。醫生表示,少女經過輸血後沒有大礙,經期也逐漸穩定下來;她也不忘提醒,第一次月經的流量可能較大,如果出血量異常或血流不止,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
每月「經血敷臉」30分!她創子宮崇拜儀式 「肌膚變透亮」大姨媽也超順
美國芝加哥1名36歲女子自從初經來潮,就一直飽受生理期疼痛所苦,就算靠藥物調經也沒效果,甚至被迫切除右側卵巢,讓她相當崩潰。沒想到,長年受到生理期困擾的她,竟突發奇想萌生「崇拜子宮」的想法,之後便開始使用經血敷臉、澆花、作畫,說也奇怪,當她開始進行詭異儀式後,所有症狀竟不藥而癒。米蘭達用經血敷臉。英國《鏡報》(The Mirror)報導,米蘭達(Mary Miranda)自從12歲第一次來月經後,每逢生理期腹部就會劇烈疼痛,還伴隨著經期不規律、經血過多等症狀,即使聽從醫生建議服用避孕調整經期,狀況也一直不見改善,甚至在2006及2017年陸續被診斷出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必須動手術切除右側卵巢保命。米蘭達用經血澆花。失去一邊卵巢後,米蘭達感到相當恐慌,深怕另一側和子宮也會不保,於是她暗自祈求,只要器官可以保留下來,自己便會每個月「崇拜」子宮與月經,進而發展出名為「月血」(Moon Blood)的神秘儀式。據了解,米蘭達每個月都會用經血敷臉30分鐘,還會拿它來替植物澆水、作畫,甚至對著經血跳舞等。女子自創神秘儀式。神奇的是,自從米蘭達開始進行一連串儀式,原本的生理期不適竟然得到緩解,現在除了經期規律,也不再感到下腹疼痛,讓她終於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不僅如此,她還宣稱經血敷臉有神奇功效,可讓肌膚更加緊實、透亮,「我的臉感覺更加滋潤、有光澤。我發現經血有助於改善肌膚暗沉與痘疤等狀況」。
她擁「2陰道+2子宮」 生完二寶避孕…又中雙胞胎
澳洲墨爾本一名女子,罹患罕見的「雙子宮畸形」,天生就擁有2個完全分離、各自獨立的2個子宮以及2個陰道。擁有兩套生殖系統的她,本來被醫師警告,可能無法懷孕,但經過一番努力,她不但成功生下一男一女,安裝子宮內避孕器沒多久,又懷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姊妹花。澳洲一女子罹患罕見的「雙子宮畸形」,天生擁有2套生殖系統。(圖/翻攝自每日郵報)綜合外媒報導,34歲女子蘿倫(Lauren Cotter),從14歲初經來潮後,每次生理期都面臨劇烈經痛,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自己有2個陰道、2個子宮及2個子宮頸。因為有兩套生殖系統,她選擇接受手術,把陰道「合二為一」,但她當時被警告,日後可能不易受孕。但很幸運的是,蘿倫2012年結婚後,先是在2013年,她的「右邊子宮」順利懷上第一胎女兒,成功生下後;2014年她的「左邊子宮」也孕育出兒子。就在順利生下一兒一女後,她決定在2017年安裝子宮內避孕器,結果裝完3周後,她又被發現懷孕,最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娃。奇蹟的生下3女1子後,蘿倫已心滿意足,決定不再生了,她後來將自己2個子宮的輸卵管全切除,以免又發生「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