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劑
」 胃食道逆流 胃酸 制酸劑 食藥署 火燒心她天天喝「這個」!胃食道逆流加劇、手紅癢變黑 醫示警:直接刺激食道黏膜
患有胃食道逆流的婦女平時注重保養,不過症狀卻加劇,甚至出現手部紅癢、黑色素沉澱的情況。醫一問才知,原來該名婦人每天都空腹喝「檸檬汁」。醫師示警,檸檬汁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檸檬的酸性pH值接近胃酸,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粉專《Dr.Le 李柏賢》發文表示,近日門診遇到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深受胃食道逆流困擾,雖然沒有不良生活習慣,還非常注重養生,卻不明白為何症狀加劇,同時她提到,手部皮膚出現紅癢及黑色素沉澱,懷疑肝臟出現問題,經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因為工作常曬太陽,常常覺得疲倦,聽人家說「檸檬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所以這幾周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自製的檸檬汁,並且擠完檸檬汁後未洗手就進行戶外工作,認為檸檬能夠美白及改善體質。李柏賢指出,「鹼性食物」的概念來自於「酸鹼飲食理論」,該理論主張不同食物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酸性或鹼性物質,進而影響血液和體內環境的酸鹼平衡,根據此理論,鹼性食物(如蔬果、堅果、豆類)對健康有益,而酸性食物(如肉類、奶油、含糖飲料、加工食品)則可能對健康有害。李柏賢提到,然而,這一理論並無很強的證據支持,也未受到廣泛認同,實際上,人體的酸鹼平衡由腎臟和呼吸系統嚴格調控,血液的酸鹼PH值始終維持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7.35至7.45之間),正常情況下,單憑飲食難以大幅度改變血液的酸鹼值,因此,檸檬、蔬果等「所謂的鹼性食物」對健康有益,更多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而非因為它們能「改變」體內的酸鹼值。李柏賢說,檸檬汁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檸檬的酸性pH值接近胃酸,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將導致胸口灼熱感、口泛酸水與胸悶等症狀加劇,長期大量飲用不僅無法改善症狀,反而可能讓情況惡化,此病友經過飲食衛教以及服用制酸劑後,症狀完全緩解。除了胃食道逆流,李柏賢點出,患者手部的皮膚問題也可能與「植物性光敏感皮膚炎」有關,檸檬富含光敏感物質,若接觸檸檬汁後未清潔乾淨,皮膚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增加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導致色素沈澱與變黑,雖然檸檬對胃食道逆流患者不建議過量攝取,但它仍是營養豐富的食材,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劑,對免疫系統與皮膚修復有益,適量用作調味料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帶來健康好處。
吃飯「這壞習慣」恐增肥胖、糖尿病風險 醫:每餐至少進食15至20分鐘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速,進食時常常狼吞虎嚥。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長期進食過快其實會對身體帶來諸多危害,包括易造成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提高肥胖風險;引發胰島素阻抗並導致第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魏士航昨(12日)晚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表示,口水(唾液)不僅是幫助吞嚥的液體,它還在我們的消化和抗菌防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讓它好好發揮功能時,對健康也會有極大影響。魏士航表示,自己曾遇到1個個案,她是43歲急診護理師,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和腹脹的困擾,動不動就感覺腹部脹氣,隨身都攜帶制酸劑,一有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但她對這樣的頻繁用藥感到非常無奈,擔心這樣下去會引發慢性疾病,常常嘆氣說:「每次都得靠藥物,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魏士航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已經因長期進食過快而增加了許多的負擔,並且有代謝問題的早期徵兆,建議她也許可以從「放慢進食」開始,細嚼慢嚥慢慢吃,一頓飯至少要吃15至20分鐘,「在這樣微小習慣的調整下,她也開始逐漸甩開那些藥物了。」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多數人用餐習慣都是囫圇吞棗,沒能夠好好在用餐時刻品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魏士航對此也提醒,「雖然吃太快並不會直接引發糖尿病,但這樣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更容易肥胖,進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魏士航補充,肥胖本身就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進食速度過快的習慣,可能加速這個過程,對我們的代謝健康造成長期危害,「長期進食過快會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加速糖尿病的發展。」魏士航還列舉了吃太快對健康的危害:影響血糖調控:吃太快可能導致餐後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久而久之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導致第2型糖尿病。肥胖風險提高:吃太快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難以消耗,導致脂肪堆積,逐漸引發體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快速進食使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過大,進入胃部後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飲食失控:吃飯吃太快通常會忽視食物的品質與均衡攝取,增加了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風險。魏士航也示警,其實不要小看狼吞虎嚥這件事,若唾液(口水)中的澱粉沒有辦法幫助食物好好做澱粉消化,當這些不完全消化的澱粉進到胃時,就會加重胃的負擔,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這時候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胃脹情形,沒有被良好消化的澱粉到了腸道,也會加重腸道負擔,讓細菌發酵,進而引發脹氣或排氣增多。千萬別忽略唾液的重要性,魏士航解釋,它是維護消化、抗菌和保護口腔健康的好幫手,要從生活面著手,靜靜生活、好好睡覺、「慢慢吃飯」,除了避免進食過快,培養細嚼慢嚥的習慣外,也可以設定用餐時間,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專心享受每一口食物;學會在感到7、8分飽時停下來,不要等到完全飽足才結束用餐。
想減肥!33歲女「狂吃蛋料理」半年暴增7公斤 求診才知「吃錯了」
許多人會透過自己煮健康餐來減重,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就分享自己經手的一個案例,一名33歲女子自煮少油、少鹽的健康餐,三餐都吃蛋料理,然而體重卻半年暴增了7公斤,這也讓女子相當苦惱,求助醫生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吃錯了」。小宙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專發布一部影片,標題為「慢性過敏讓你難瘦又疲累?醫師傳授5做法逆轉體質」。楊智雯說明,自己遇過一名33歲女子想要減重,因為她是藥師助理,對健康保健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決定自己煮健康餐,不僅少油少鹽,三餐還都吃蛋料理,包括水煮蛋、蒸蛋、茶葉蛋等,然而體重卻一直沒有下降,反而半年暴增了7公斤。不僅如此,楊智雯還提到,女子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疲憊,經常全身痠痛,但無法具體說明不適的部位。直到女子向醫生求助,進行了食物過敏檢測,這才發現自己對雞蛋過敏。楊智雯指出,大多數人對「過敏」的理解通常與IgE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有關,例如吃蝦子導致眼皮腫脹、喝堅果飲料後呼吸急促,或吃水蜜桃引發蕁麻疹等,這類急性過敏只需避開過敏原即可改善。然而還有一種是慢性過敏,就像是這位患者的情況,由於她並不知道自己對雞蛋過敏,因此每天可能吃下4到5顆茶葉蛋。而長期攝取過敏食物可能會引發疲勞、關節疼痛和腸道敏感等慢性過敏症狀,並且因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可能導致下視丘食慾調節中樞失調和胰島素阻抗,最終導致脂肪堆積,這也是她為什麼越吃雞蛋,身體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健康。楊智雯也建議三個保護腸道健康的方法,第一是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加工食品,以免損害腸道健康;其次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每口食物至少咀嚼20至30次,當胃部不適時,避免自行服用制酸劑,以免影響消化和免疫功能;最後應多補充膳食纖維,以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楊智雯示警,如果患者已經注意飲食並規律運動,但體重仍然持續增加,並伴隨失眠、濕疹、身體痠痛和疲勞等症狀,建議透過腸道檢測或食物過敏檢測來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問題所在。
吃一點就飽以為小鳥胃…台南女胸痛就醫 驚見「胃跑到胸腔」扭轉變形
台南1名53歲的林女士多年來進食只要吃一點就有飽足感,稍微吃多則會出現胸口悶痛及灼熱感,一直以為自己是小鳥胃,最近因為左胸疼痛至奇美醫院急診,經進一步檢查發現為橫膈膜裂孔疝氣導致,胃已經移至胸腔並產生扭轉,並在心臟後方造成壓迫,甚至擠壓到左側肺臟,影響肺活量。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會診後,經過團隊檢視、溝通及充分的術前準備,替患者安排腹腔鏡微創手術,將胃和腹腔組織復位修補疝氣,並進行抗逆流手術。林女術後恢復良好,進食狀況穩定,幾日後順利出院,目前定期門診追蹤。陳照坤指出,橫膈膜裂孔疝氣,也稱為食道裂孔疝氣,是指腹腔內器官經由橫膈膜上原本經由食道經過的通道跑到胸腔內,其危險因子多半為因年紀大造成裂孔附近肌肉老化鬆弛、長時間腹壓過大或是外傷外力引起。橫膈膜裂孔疝氣按照程度可分為4種類型,其症狀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醫師說明,橫膈膜裂孔疝氣第一型為滑動型疝氣,病人占比約90%,原本在腹腔的賁門滑動到胸腔,大部分病人並無症狀,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第二型為食道旁疝氣,賁門仍在腹腔,但是胃的一部分進入胸腔;第三型為混合性,即第一和第二型的混合型態,通常較為嚴重;第四型疝氣除了胃之外,還合併有其他腹腔內器官一起進入胸腔,如大腸、小腸、脾臟等,病人症狀最為明顯,可能因為壓迫心臟或肺臟產生胸痛、胸悶或是呼吸不順等,嚴重時需要立即緊急手術。陳照坤提到,橫膈膜疝氣可以透過3方式做鑑別診斷。(圖/奇美醫院提供)陳照坤提到,橫膈膜疝氣可以透過3方式做鑑別診斷,首先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除了直接評估疝氣的狀況外,也可以診斷病人是否由胃食道逆流或是巴瑞特氏食道症 (Barrett’s esophagus),甚至切片診斷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癌症等;接著是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檢查,口服顯影劑經由X光攝影檢查,可以看出食道和胃的相對位置;最後是電腦斷層檢查,能清楚知道整個胸腔及上腹腔的解剖構造,以及排除食道及胃外面的其他可能原因。醫師進一步解釋,治療上來講,因為橫膈膜裂孔疝氣的症狀大都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所以都是以控制或治療逆流性食道炎。初步建議是改變生活型態,如:戒菸、減重、避免吃太飽、睡前2至3小時不要進食以及平躺時上半身墊高等等。第二步採取藥物治療,服用制酸劑、黏膜保護劑、H2 阻斷劑、質子幫浦抑制劑或是促進腸胃蠕動劑等。情況嚴重時,則建議手術治療。陳照坤說,手術治療係將跑至胸腔的器官復位、橫膈膜裂孔進行修補以及考慮抗逆流手術,目前以微創腹腔鏡手術的方式進行,可減輕病人術後疼痛,降低對於呼吸的影響,並促進病人的恢復。醫師提醒,整體來講,橫膈膜裂孔疝氣的病人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或是有胸悶、胸痛、心臟不舒服的情形,應列入鑑別診斷,並視醫師診斷類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瘦瘦針」爆紅!她打完狂嘔1個月 吐到「食道裂出血」驚悚畫面曝
最近風靡市場的「瘦瘦針」除了可以穩定血糖,減重效果也很顯著。不過,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最近遇到1名女患者,對方疑似打了「瘦瘦針」後出現併發症,嚴重嘔吐持續了1個月,不僅吐到胃疝脫,食道也裂開出血,無法吃東西、脫水,連續就醫都很難改善,提醒使用者多覺察自己的身體症狀。姜冠宇醫師今(11日)在臉書粉專透露,瘦瘦針(GLP-1受體促效劑)作為腸泌素類藥物,主要作用機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昇糖素、減緩胃排空,及抑制食慾,除了可以穩定血糖之外,減重效果確實很顯著,「但是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多,我自己也收到疑似併發症的病人了」。醫師提到,該名患者並非為了減重施打瘦瘦針,而是為了控制血糖才嘗試腸泌素治療,也沒有過量使用,不料施打2、3次後,對方疑似出現併發症,連續1個月嚴重嘔吐,導致胃疝脫、食道裂出血,平時幾乎無法吃東西,進而引發脫水,連續就醫都很難改善,且第一線可能在不清楚病患用藥狀況下採制酸劑治療,加劇嘔吐症狀。女子疑似打了「瘦瘦針」後出現併發症,嚴重嘔吐持續了1個月。(圖/翻攝自姜冠宇醫師臉書)姜冠宇說明,臨床試驗顯示,約5%至9.2%的患者施打瘦瘦針後,會發生噁心和嘔吐,但數字不會讓人有感覺,過去不同廠牌及文獻數字也變來變去,所以他特地分享症狀嚴重程度,幫助民眾察覺自己的身體徵象,「治療都是一代一代改進,任何藥物治療,都是經由嚴謹試驗得出適當人體劑量,就算老藥新用也是一樣,但是難免還是會有較為敏感,反應比較強烈的使用者」。醫師強調,自己只是善意提醒使用者多覺察自己的身體症狀,噁心、嘔吐也不是絕對嚴重症狀,若治療初期輕微者,如果適應,其實後期可以改善,該患者也可能屬於較為特殊的個案,停藥許久重複治療還是越來越嚴重,需要專家跨團隊來共同評估。
台人赴日必買「EVE止痛藥」? 達人籲注意這些:不要當土產送人
不少台灣人去日本玩,一定會去藥妝店掃貨。不過,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不要迷信日本成藥,不要把它當土產買來送人」,他也分析EVE止痛藥的吃法,如果長期身體不適還是要盡快就醫。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說,EVE止痛藥是大家回購排行榜第三名,常有人問他品項有何不同。林氏璧解釋,「先說有一種最普通的EVE白盒,他就很單純只有止痛藥的成份。EVE A則主要有EVE A錠白盒,EVE A錠EX粉盒,EVE QUICK頭痛藥藍盒,EVE QUICK頭痛藥DX金盒四款。分別針對各種疼痛,生理痛,後兩者是頭痛。」林氏璧說,「EVE的主成分是布洛芬(ibuprofen,イブプロフェン),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是臨床上非常廣泛使用來解熱鎮痛的藥物,比常見的普拿疼有效,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作為非處方藥銷售。NSAID有很多種,布洛芬是個1961年研發的老藥,專利權早已過期,任何藥廠都能做。台灣常見的商品名是依普,依普芬,普服芬等等。小朋友喝的馬蓋先或是速熱寧也是這個藥。」林氏璧表示,「EVE A四種劑型布洛芬含量不同,分別是150,200,150,200毫克(每兩顆)。一般口服布洛芬建議劑量是每4~6小時200-400毫克,一天不要超過1.2g。台灣很常見一顆是400毫克的劑型,一天建議不要超過三顆。而EVE四種劑型是建議兩顆每天最多三次(450毫克/天),兩顆最多兩次(400毫克/天),兩顆最多三次(450毫克/天),兩顆最多兩次(400毫克/天),你可以發現他的布洛芬建議用量其實並沒有特別高,甚至是偏低的。」林氏璧指出,「那為何有人會覺得EVE A好像吃起來特別有效呢?姑且不論心理作用,也許是因為四款EVE A中皆有另外兩個成分:Anhydrous Caffeine80毫克和Allylisopropylacetylurea(丙烯異丙乙酸尿60毫克。前者是無水咖啡因,會使血管收縮,輔助緩解頭痛(普拿疼止痛加強錠也有添加咖啡因喔)。後者則是一種1926年就研發的鎮靜劑,可能也有幫助止痛的效果,但全世界幾乎都沒有在用了,因為後續有些案例出現了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副作用,所以就停用了。不過日本倒是一直用到現在,似乎也相安無事。也許其中有人種的因素?但也因為有這樣的成分,含此成分的用藥在日本都是第一類或是第二類藥品。」林氏璧說,「至於兩款針對頭痛的,還有加另外一個其實很普通的成分:氧化鎂。氧化鎂就是很常見的制酸劑,可中和胃酸。第一個好處是NSAID有個重要副作用是可能傷胃,加個胃藥可保護胃粘膜,防止胃部不適。第二個好處是布洛芬可以較迅速溶解迅速吸收,這可能是它速效的原因。」不過,吃EVE也有幾點要注意,林氏璧指出,EVE有鎮靜成分,吃了不要開車,EVE也會造成血小板低下的風險,有相關疾病的人別吃,「如果遇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物,是不能在國內申請藥害救濟的。」林氏璧提醒,「身體如果有任何地方長期疼痛,應該要求助專業醫師,找出病因。特別是越來越壓不住的疼痛,很可能有什麼重要的潛在疾病,不要長期自己買藥吃,長期吃止痛藥可能會傷胃造成胃潰瘍,也可能造成腎功能受損。」
胃潰瘍發作疼痛不堪! 食養調理幫助養好胃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情緒壓力值破錶,經常出現消化問題,而胃潰瘍即為臨床相當常見的腸胃道疾病之一。胃潰瘍是指胃部黏膜受到胃酸或其他刺激物的破壞而產生傷口,若是置之不理,甚至可能導致胃穿孔或進一步演變成腹膜炎,產生生命危險。症狀包括上腹疼痛、飯後腹脹、噁心嘔吐以及胃食道逆流。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康涵菁中醫師說明,近八成的胃潰瘍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而其他像是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以及錯誤的飲食習慣,也都是可能導致胃潰瘍的原因。由於大多數的幽門桿菌感染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需要透過碳十三尿素呼氣測試、抽血檢驗抗體、糞便檢測抗原或是胃鏡切片等檢查確認。一旦確定是由幽門桿菌引發的胃潰瘍,西醫會採取抗生素搭配氫離子幫浦阻斷劑、H2抗組織胺與制酸劑的四合一療法治療,然而有些民眾服用抗生素後會產生噁心、腹瀉或是腹痛等不良反應,或是治療後胃潰瘍仍反覆發生難以根治,便會前來中醫求診。中醫分期對應治療 標本兼顧恢復快康涵菁中醫師將胃潰瘍歸於「胃脘痛」、「心下痞」、「吞酸嘈雜」的範疇之中,脾胃屬於人體中焦系統,一旦胃失和降,上下氣機逆亂,便可能發生胃酸逆流、脹氣以及腹痛等症狀,臨床治療會針對不同時期,去開立對應的藥方。1. 急性發作期急性期通常會出現胃酸過多,心下疼痛,食道灼熱,以及噁心脹氣等不適,經常會使用海螵蛸和浙貝母所組成的烏貝散治療。烏貝散屬於治標藥物,制酸止痛的效果很好,但仍需評估病人的不同體質用藥,才會治療到根本。舉例來說,熱性體質可加入黃連、黃芩等清胃熱藥物,寒性體質則可加入吳茱萸、乾薑等散寒止痛藥物。若併有情緒壓力問題,還需加入鬱金、香附等疏肝解鬱藥物,才不會加重潰瘍嚴重程度。2. 緩解恢復期當疼痛減緩,酸水減少,用藥上可加強使用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來補益脾胃之氣,並可搭配白芨來修復黏膜,預防日後復發。白芨雖然是昂貴的藥材,但對於黏膜修復的效果良好,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止血功能,因此臨床上經常用在消化性潰瘍的病人身上。3. 反覆發作期康涵菁中醫認為久病必瘀,若經常發作,除了上述的藥物使用以外,還需要另外加上像是血府逐瘀湯與川七這類活血祛瘀的藥物,並且需囑咐病人正確的生活作息與飲食方式,才能夠阻斷胃潰瘍的不斷發生。飲食做好調整 兩款食療保養胃飲食調整會是胃潰瘍病人最需要注意的部分,三餐最好定時吃,並將吃飯速度放慢,控制在七分飽,切勿暴飲暴食。康涵菁中醫師建議,胃潰瘍患者的飲食原則要選擇較好消化的低渣與低纖維的食物,避開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烹調方式則以蒸煮為主,可食用質地較軟的食物,例如蒸蛋或魚肉,以及能夠保護胃部黏膜的高麗菜、木耳、苦茶油、蓮藕粉及秋葵,並避開燒烤辣炸及油膩肉類,以防造成胃部負擔。此外,康涵菁中醫師推薦以下兩個食譜,可供平日養胃食用。1. 鮭魚豆腐雞蛋羹做法:將鮭魚片小火煎過後剝成小塊狀備用,把盒裝豆腐切丁後放在鍋中並注入高湯熬煮,至水滾後加入鮭魚。接著將適量蓮藕粉用冷水化開後,慢慢加入鍋中並持續攪拌,最後倒入蛋液即可完成。2. 苦茶油拌秋葵做法:利用少量鹽巴搓揉秋葵外皮去除絨毛,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將其放入沸水中汆燙1-2分鐘後撈起,放入冰水冰鎮後取出,淋上苦茶油後即可食用。禁忌:若有腎臟疾患不建議多吃。
腹痛吃胃藥沒舒緩竟是染「1菌」!疏忽恐癌變 冒8症狀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年約40歲的邱小姐有上腹悶痛的情況,但因害怕就醫,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腹痛減緩後,便不以為意,直到上腹痛且開始解黑便,出現頭暈、無力的症狀,就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其胃的幽門處有好幾個潰瘍,接受制酸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也不再解黑便,後續切片證實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常見這些徵兆 少數會癌變中榮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陳柏翰醫師說明,根據統計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至20%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至2%發展成胃癌;0.1%發展成胃淋巴癌。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有下列徵兆或症狀:腹部疼痛或有燒灼感、食慾不振、打嗝、脹氣、體重減輕、空腹時腹部更加疼痛、噁心等,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 2方式合併成功率高達9成陳柏翰醫師說明,若確定診斷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加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14天的治療可達90%以上的成功率。案例邱小姐在持續接受14天包含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四合一治療,經碳13吹氣檢測,確定胃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根除。預防感染幽門桿菌 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而預防勝於治療,幽門桿菌會存在糞便及唾液中,故陳柏翰醫師建議,飲食前後要注重手部清潔,共餐使用公筷母匙,也切勿將口咬過的食物餵給孩子,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孳生。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現代人壓力大 動態酸鹼值監測助改善胃食道逆流
40歲的金融業謝先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才進食,長期下來造成每晚「火燒心」,不僅併發乾咳無法入睡,導致隔日精神不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一度想輕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醫師蕭望德為患者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調整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內容、戒除宵夜,謝先生的火燒心症狀終於改善。胃食道逆流三大類症狀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至4成的人口,病例激增的原因與現代人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一、典型症狀: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二、其他症狀: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三、食道外症狀: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相關。蕭望德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主要分布於50歲至59歲,以及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這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的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仍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有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何謂「動態酸鹼值監測」?一般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然而,臨床上約有6成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藉著動態酸鹼值檢測,可以找到6成5胃食道逆流患者。蕭望德解說,「動態酸鹼值監測」(ambulatory pH monitor)是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由於管子很細,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謝先生經檢查發現,症狀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調整為空腹2小時候後服用制酸劑,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謝先生胃酸逆流在夜間非常嚴重,調整服藥時間以及用餐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症狀明顯改善。(圖/中國附醫提供)適合作動態酸鹼值監測的對象,除了胃鏡找不到的患者,也適合想做抗酸手術的病人。蕭望德表示,很多病人在門診主動表示想直接做「食道抗酸手術」,以為如此能解決火燒心困擾,但其實比較建議先做動態監測,避免讓病人動手術又無法完全改善病況。不過,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醫師最後呼籲,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與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並且不要熬夜,進食後2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有助於避免胃食道逆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
4成國人火燒心!男子一躺就驚醒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揪病因
40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4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6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胃痛、腹脹當心是幽門桿菌上身! 醫提醒:大多數是從小就已感染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30歲的張姓女患者,因長期出現胃痛、腹脹、噁心等症狀,到醫院胃腸肝膽科看診並進行胃鏡與切片檢查,醫師發現患者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慢性胃發炎,出現胃淋巴瘤前期病癥,經三合一制酸劑加上抗生素使用兩周後,成功根除幽門氏桿菌,胃部逐漸恢復正常,建議一年後再追蹤。幽門桿菌感染率遠高於B型肝炎 嘴餵食小心感染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經鄭煜明醫師表示,如果把腸胃不適一味的歸咎於生活緊張和壓力所造成,那就大錯特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阻礙腸胃功能之臨床症狀與感染幽門桿菌雷同,常常被混為一談,前者可以靠生活飲食調適,後者則必須靠藥物進行滅菌大作戰。而感染率遠高於B型肝炎的幽門桿菌,在台灣盛行率平均達50%,換言之,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感染,伴隨有腹部疼痛(尤其空腹)、燒灼感、噁心、打嗝、脹氣,甚至食慾不振、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等症狀;其中10歲以下孩童更應注意,不同於成年人較高抵抗力,所以親子之間以嘴餵食或親暱行為要特別注意。八成感染沒症狀 增加罹患胃癌風險鄭煜明醫師指出,感染者當中有八成沒有症狀,而有兩成的感染者出現胃部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疾病;當胃部長期被幽門桿菌破壞之下,黏膜因此產生的異變也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其中又以胃淋巴瘤最常見。鄭煜明醫師強調,幽門桿菌感染者,大多數是從小就已感染,直到成年後,出現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才被檢查出來,其餘八成無症狀者只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燙、酸,不菸不酒等,是可以和平相處,否則也潛藏日後病變的風險。
全球缺藥不斷 陳建仁:3月有望緩解
全球缺藥潮蔓延,行政院長陳建仁3日受訪表示,目前國內欠缺的83種藥品,僅剩2、3種藥品因為國外藥廠停需產找尋替代藥外,評估其他藥物3月可以緩解。15類最缺藥品衛福部近期公布15類最缺藥品,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攝護腺肥大用藥。陳建仁赴立院列席「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他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缺藥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原料藥、原物料缺乏,及製造商受到生產方面的困擾等。行政院特別審慎因應卻藥問題,也請衛生福利部就缺藥問題做短中長期的規劃。尋找替代品、支持國內學名藥廠陳建仁表示,目前欠缺的83種藥品,實際上只剩下2、3種藥品因為國外藥廠停產,正在找尋替代藥,其他藥物供應相信在3月都會得到很好的緩解,還有很好的替代因應。未來也會加強對國內學名藥廠的特別支持,讓國產學名藥廠都能夠更加健全、做更好的生產安排。總統蔡英文2日就缺藥問題表示,最近全球都有缺藥的情況,衛生福利部正積極調度各項藥品及替代用藥,確保藥品供應穩定;並將原先食藥署成立的「藥品供應資訊平台」,提升為衛福部「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讓藥局、藥廠和醫療機構能夠即時通報和查詢藥品資訊,政府也能迅速反應處理,也會持續與藥廠溝通、協調。
衛福部坦承15項嚴重缺乏藥物 王必勝:常缺藥物將由中央統一採購
15項短缺藥物供應情形。缺蛋又缺藥,新內閣成民怨箭靶。衛福部昨天在228連假期間,趕緊舉行記者會,首度坦承國內共有15項嚴重缺貨的藥物,從抗生素、退燒、止瀉、制酸劑等都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坦言,缺藥樣態很多,已擬定短中長期因應對策;他宣布,今年健保不對通報缺藥的88項產品砍價,中程建立「防缺藥中心」,擬由中央統一採購常缺藥品,並規畫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通報缺藥88品項 今年不砍價繼缺蛋之後,國內缺藥問題遲未解決,民怨沖天。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食藥署長吳秀梅昨日主動召開記者會,說明有88項藥品通報缺藥,有15項嚴重缺貨,包括軟便、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甚至是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以及攝護腺肥大等,另有兒童止吐藥、退燒藥停產,現已尋其他廠商支援。外界抨擊,健保調整藥價政策導致缺藥,依據《健保法》,健保署每年都會調整健保藥預算,過去2年因疫情未調整,民國112年度新藥價依法將於4月1日生效,健保藥預算將合併砍價81.8億元,涉及6000多項藥品。設計3條件 落實藥品價格保護石崇良說明,若業者認為調整後的藥價不敷成本,也可以提成本分析,重新議價。王必勝解釋,缺藥問題繁多,包含供應、製造、臨床需求、分配不均、藥價等,對於近期缺藥品項,今年健保不會再對已通報缺藥的88項藥品砍價,避免藥廠因無利潤而不願生產,導致缺上加缺。至於藥價調整時程,石崇良說,仍維持明天(3月1日)公告,4月1日上路,不再更動。石崇良特別提到,有些藥物價格已經非常低,擔心再砍價,可能造成嚴重缺藥,因此設計3種條件,以保障藥品價格,不予調降,包含「處方藥及指示藥品之價格保障」、「近期短缺之藥品」、「不敷成本藥品調整價格」。建立防缺藥中心 輔導藥品國產衛福部的中期方案為建立「防缺藥處理中心」,加強藥品供應及替代藥品資訊傳遞等。吳秀梅表示,除跨署合作,也會與藥局、診所、醫院保持密切聯繫,即時掌握缺藥品項,且食藥署本來就有平台以及預警機制,未來也會強化、整合至防缺藥中心。長期措施為檢討現行健保藥價政策,針對專利屆期藥品,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開業藥師沈采穎則認為,目前只見衛福部提出多項因應「公告」,沒有改變結構性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真正解決缺藥,例如缺貨已久的氧化鎂,政府以協調其他廠商代為生產的方式解決,但專案製造的藥品期限一到,還是會缺,無法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吃太多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營養師揭「飲食禁忌」
過年期間民眾常常大魚大肉,甜食、餅乾不間斷,熬夜打麻將還與親友飲酒作樂,這樣的飲食模式很容易導致胃部不適,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營養師何埻安統整了民眾胃食道逆流的主要原因以及緩解方法,呼籲民眾在過年期間也要保護胃部健康。過年飲食、作息要注意 胃食道逆流常見原因是「它」胃食道逆流不一定是胃酸過多造成的,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暴食造成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營養師何埻安建議,過年期間還是盡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空腹攝取咖啡因、過量菸酒以及暫時避開高油高糖的飲食減少刺激我們的胃部。而腹壓過大,也會導致食物被推回食道,民眾最容易因衣、褲穿得太緊而發生這樣的情況,建議穿著合適寬鬆的衣物來降低腹壓,進而避免胃食道逆流發生。此外,過年作息日夜顛倒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胃酸分泌。營養師何埻安提到,胃部佈滿自律神經叢,尤其是迷走神經,當生理時鐘錯亂也容易使胃酸分泌異常,建議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睡前吃宵夜及過於亢奮、熬夜打牌。胃酸侵蝕食道有「這些」症狀 營養師提醒飲食禁忌而胃食道逆流有10%是由於胃酸不足造成的,胃酸分泌不足的情況會接二連三影響食物的消化(尤其蛋白質食物),造成胃部不適。營養師何埻安指出,平時過量服用制酸劑藥物,容易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因為這類藥物會抑制胃酸分泌,若想避免胃酸過度減少,建議在醫療人員指示下停止服用這類藥物或替換其他藥物。營養師何埻安也特別提醒,胃酸逆流會侵蝕食道黏膜,民眾若是發現有喉嚨沙啞、有痰及灼熱感的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胃酸已經侵蝕到食道,此時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包含高油、高糖,以及難消化的食物,像是糕餅、油炸物等等。
過年隱疾2/熬夜放肆吃!胃食道逆流恐來「拜年」 專家曝7大NG飲食
過年期間吃不停,當心胃食道逆流報到!專家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春節期間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要避免吃7大NG食物,以免「火燒心」讓你吃不下睡不好,同時也要保持生活規律、不要熬夜,否則自律神經失調也會讓胃食道逆流更嚴重。根據健檢數據顯示,高達7成民眾都有嚴重程度不一的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而過年期間的大魚大肉、零嘴甜食、飲酒,都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發作。當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若是症狀持續未改善,長期下來就可能導致食道灼傷,甚至演變成食道腺癌。FiTLO品牌營養師何埻安提醒,首先要調整飲食內容,高糖、高油的飲食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一定要少吃這類食物,同時盡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空腹攝取咖啡因、少碰菸酒,才能避免胃酸分泌過於旺盛。甜食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發作的原因之一,建議過年時要控制吃零嘴、糖果的份量,才不會過度刺激胃酸分泌。(圖/劉耿豪攝)高敏敏營養師分享胃食道逆流的7大NG飲食。第一,咖啡因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奶茶等,因為這類飲料會減少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刺激胃酸分泌;第二,難消化食物如糯米、麻糬、米糕、油飯;第三,酸味食物如檸檬、鳳梨、葡萄柚、百香果、柳橙汁。第四,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大蒜;第五,高油高糖食物如炸物、甜點、含糖飲料;第六,香菸,會傷害食道黏膜、減少口水量,加重胃酸逆流;第七,酒精,會降低賁門壓力、造成胃酸逆流。除了飲食之外,何埻安說,許多人過年時熬夜打牌、聚會,生活作息大亂,若是經常日夜顛倒,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胃部佈滿自律神經叢,當生理時鐘錯亂就會使胃酸分泌異常,建議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睡前吃宵夜及過於亢奮、熬夜打牌。如果已有胃食道逆流,但又必須長期服用特定藥物,高敏敏建議要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因為包括降血壓藥如鈣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或者像氣管擴張劑、嗎啡類止痛藥、一些精神科用藥等,都可能讓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何埻安則提醒,若有胃食道逆流要趕緊就醫,不要自行服用制酸劑藥物,若是吃過量,反而容易導致胃酸分泌不足,也會引發胃部不適症狀,所以建議由醫師開立藥物較安全。
胃痛可吃消炎止痛藥嗎? 食藥署這樣說
「藥師,我現在胃好痛,我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這是許多民眾的常見問題。衛福部食藥署指出,胃痛吃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胃潰瘍,甚至是胃出血,讓病情更惡化。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正藥說》發文說,「一般常見的止痛藥的成分有乙醯胺酚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這兩者可以緩解大部分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關節痛、經痛等等但由於有太多的原因可能造成胃痛。」食藥署表示,胃痛的常見原因有胃酸過多、腸胃潰瘍、腸胃出血、消化不良、脹氣、腸胃發炎等,「因此若要緩解胃痛,就應找出造成胃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食藥署說,常見的藥物有:1.制酸劑、抑制胃酸藥物:用於中和或是抑制胃酸,減少胃酸刺激胃壁。2.消脹藥:降低腸胃氣泡表面張力,消除氣泡,減少脹氣。3.腸胃解痙劑:抑制平滑肌,改善腸胃道的痙攣。4.局部止痛:局部麻醉,直接抑制痛覺,不可咬碎、磨粉。食藥署說表示,「不過一般的非處方用藥只能緩解短期症狀,若用藥後未能改善、一停藥就又出現症狀、或長期有胃痛的問題,則應該要就醫,找出胃痛的根本原因。」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無法緩解胃痛,恐會引發腸胃潰瘍,更嚴重會胃出血,「因此藥粉們切勿自行聽信親友隨意服用藥品,以免造成胃部的傷害更加嚴重,如果有問題也都可以諮詢藥師或是盡速就醫。」
獨家/金雞百花得主險死在美國 何璦芸「不願客死他鄉」手刀自救
演員何璦芸以《唐山過台灣》出道36年,演出的電視劇以及電影逾百部,2014年以《大象的手指會跳舞》拿下大陸金雞百花電影年度學院獎短片大賽最佳女主角獎,近年卻因為疫情工作機會大減,今年四月她赴美工作順便遊玩想轉運,不料在友人家中突然胃食道逆流,一口氣哽在咽喉無法呼吸,差點過不去,讓她心想:「完了!不行了!我要死在美國了!」鬼門關前徘徊時,何璦芸滿腦想著還有許多事沒做,尤其是尚未看到未滿一歲的孫女長大最讓她掛心。到美國沒幾天的何璦芸就差點因胃食道逆流客死異鄉。(圖/何璦芸提供)何璦芸說原本就有胃食道逆流的毛病,出國前本來要去輔大醫院找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暘朝,卻偷懶沒去,沒想到一到美國就出事,她說:「那天大約十點的時候突然胃食道逆流,沒想到就一口氣哽住呼吸不過來,腦袋跟肚子一直膨脹起來!」當下她心想自己就要死在美國了,想到兒子、媽媽還有未滿一歲的孫女,她很自責,「覺得很對不起家人,怎麼能客死他鄉?」何璦芸2014年曾以《大象的手指會跳舞》,拿下大陸金雞百花電影年度學院獎短片大賽最佳女主角獎。(圖/何璦芸提供)本來以為自己就要心肌梗塞的她拼命地用手刀打自己的心臟,整整持續了十分鐘,最後仍不見起色,除了冒冷汗眼前甚至一片白又一片黑,何璦芸最後無助的呼喊佛祖:「觀世音菩薩救我一命!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辦完,我還不能走!」說也神奇那一口氣就這樣喘了過來,「活過來」的她才終於可以開玩笑說:「我錢還沒花完耶!不能走。」何璦芸原本就有胃食道逆流的毛病,出國前偷懶沒就醫險些害了自己。(圖/何璦芸提供)礙於語言不通她沒有就醫,不過隔天打給醫師林暘朝,而林暘朝也向本刊解釋,「胃食道逆流的時候,有時胃酸會嗆到咽喉,可能導致支氣管經攣,因此感覺吸不到氣、胸口灼熱合併呼吸困難,這都是嚴重的症狀。」他表示,病人需避免吃含咖啡因的食物、甜食,也不能過度、過量飲食,吃完飯不要馬上躺、坐,需要走動,「治療還是需要靠藥物,可以服用制酸劑成藥或醫生處方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都能改善症狀。」
台灣人一年吃20億顆胃藥! 恐影響鈣質吸收「把握3原則」補強
根據健保局統計,台灣人每年吃下20億顆的胃藥,而胃藥中含有制酸劑會影響鈣質吸收、補再多鈣也是徒勞!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每日鈣質攝取明顯不足,除了不要濫吃胃藥之外,營養師鄭秀卿建議從飲食內容下手,再加上重點加強補鈣,千萬不要因為缺鈣讓身體危機四起。缺乏鈣質絕對不是長得不高而已,營養師鄭秀卿說明,身體缺乏鈣質不只容易抽筋、造成骨質疏鬆,還有可能發生心悸、失眠、蛀牙、視力模糊,對嬰幼兒或青少年容易出現生長遲緩,不論什麼年齡層、更沒有男女性別差異,鈣不夠嚴重威脅健康。缺鈣的原因很多,攝取得不夠加上有干擾鈣吸收等因素,還有愛待在家的宅宅族長期缺乏運動,愛喝碳酸飲料和咖啡因飲料未攝取足夠鈣質流失又多,或是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失衡,都會造成身體大缺鈣。不少人等到進入中老年後才開始正視補鈣問題。營養師鄭秀卿解釋,人從胎兒、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中老年,各年齡層骨頭一直在增長、也持續代謝流失,所以一輩子都脫離不了補鈣。像是青少年時期正是補充骨質的最關鍵時期,鈣質充足,幫助骨骼強健。接續成年、中年完成補鈣關鍵時期,存骨本就是要在更年期之前打好基礎。很多人都認為常喝牛奶、乳製品就可以放心,但其實鈣需要對的營養素配合,促進鈣質進到腸細胞、幫助腸道鈣質進入血液、將血液中鈣質帶入骨骼,建構完整網絡才是提升鈣質吸收率的關鍵。鈣質到底該如何補充?營養師鄭秀卿建議把握以下三原則。1.攝取富含鈣質食物:日常飲食當中,像是鮮奶、優格、起司等乳製品,小魚乾、乾蝦米、牡蠣等魚蝦貝類海鮮,以及豆腐、豆干的豆製品或黑芝麻及堅果種子都是屬於高鈣食材,平時可多加攝取增進鈣質補充。如果發現從飲食當中攝取到充足鈣質有難度,像是一天無法喝足1.5-2杯的鮮奶或很少攝取含鈣食物,則可以考慮挑選補鈣的保健食品搭配食用。2. 補鈣保健注意來源:不同種類的鈣來源,鈣質含量大不同,從標示當中仔細查閱鈣質含量,當然更重要的是鈣質為天然來源,像是天然萃取的海藻鈣,鈣離子含量與吸收率都高,再挑選有專利原料的品牌,來自愛爾蘭無汙染海域,並經原廠授權的Aquamin-F®海藻鈣就屬於鈣質含量、吸收率雙高選項。3. 增加鈣吸收事半功倍:補鈣有秘訣,民眾普遍認知要找好幫手維他命D、維生素K、鎂離子等來協同吸收,當然還有進階版,就是加入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簡稱CPP),再防止鈣沉澱和促進鈣吸收多管齊下,組成完整補鈣團隊讓攝取的鈣質吸收達到絕佳功效。
胃食道逆流難根治…美女醫勸「2地雷習慣」別做 光靠吃藥恐引發這後果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飲食、作息不正常,導致胃食道逆流纏身,動不動就感覺「火燒心」。對此,美女醫師許書華表示,就算平時不喝咖啡、不吃甜食,只要生活習慣不好或常吃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且這毛病很難根治,光靠吃藥不僅無法解決,還可能引起其他問題,必須從改善生活習慣著手。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近日在YouTube影片中說明,人體的食道有上、下2個括約肌,前者可幫助隔絕空氣進入食道;下面的則可以預防食物及胃酸逆流,如果括約肌關得不夠緊,胃酸跟食物就可能逆流到食道,也就是俗稱的「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火燒心、胃酸、胸口灼熱感、慢性咳嗽,以及喉頭異物感等。許書華透露,一般來說,肥胖者跟孕婦因為腹壓較大,較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常吃一些較刺激性的食物也可能引發相關症狀;醫生提到,其實胃食道逆流可歸類為一種「文明病」,除了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心情也是致病因素,所以很難完全根治,即便症狀暫時緩解,只要壓力一大,就有可能反覆發作。醫師建議,有類似困擾的民眾,可以先照胃鏡觀察嚴重程度,因為不同程度的病情會影響用藥種類,但長期服用制酸劑,容易造成骨質疏鬆,所以光靠吃藥並非永久之計,重要的是改善生活習慣,像避免吃太甜、油膩、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且睡前2、3小時最好不要再進食,同時也要好好舒緩壓力,保持心情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