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氣象局長
」 鄭明典 颱風 氣象署 天氣 山陀兒天兔眼牆雲系「像超大龍捲風」 再創首次11月發2陸警紀錄
今(14日)台灣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氣象署預報,今(14日)大氣環境為偏東風,水氣減少,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有零星降雨機率,而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則為多雲到晴的天氣;氣溫方面,預測台灣各地及金門高溫可以來到28至31度,溫暖微熱,低溫則為22至25度,而澎湖全天23至26度,馬祖整日為21至23度。颱風預測路徑。(圖/氣象署)第25號中度颱風「天兔」,今天清晨5時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63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轉北北西進行,氣象署在清晨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此颱風預測將進入巴士海峽,未來由台灣東南方海面北上的機率較高,對於花、東及恆春半島的天氣影響較大,因其路徑仍有不確定性;第24號輕度颱風「萬宜」,今凌晨2時在關島西南西方海面,向西移動,對本周台灣的天氣暫無影響;第23號輕度颱風「桔梗」,今凌晨2時在東沙島西北西方海面,朝廣東及海南島海面前進,預測短期內將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天兔仍有西修趨勢,且強度已經來到中颱上限,但隨它通過呂宋島,強度可能會減弱一些,根據氣象署最新路徑,已將路徑修到「擦過」鵝鑾鼻一帶,而若以日本氣象廳(JMA)、中國氣象局(CMA)等,都已經認定會登陸屏東,將再次迎接1967年吉達颱風以來,睽違57年在11月登陸台灣的颱風。粉專指出,隨著路徑的西北修,暴風圈範圍將涵蓋嘉義以南及花東地區,但目前主要風雨區域還是屏東及台東地區,提醒上述區域民眾周五(15日)傍晚起務必防範風雨,若路徑再往北修正,連高雄也要警戒了。粉專也提到,若順利發布陸警,將又創了一個紀錄,氣象署在歷史上(1958年以來),尚無在11月發布2個陸上颱風警報的記錄。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桔梗颱風很明顯「高低層分離」。(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看看颱風雲圖,桔梗颱風很明顯「高低層分離」,低層環流中心還很明顯,但是近中心已經沒甚麼強對流,原本颱風的高層雲系偏在低層中心的東北方;天兔颱風昨晚對流爆發,高層輻散場很明顯,眼牆雲系很集中,幾乎像個超大的龍捲風,但是北方明顯有乾空氣捲入,隔開了中心和南方持續發展的強對流,限制了颱風的強度,若從傳統紅外線雲圖來看,天兔颱風T強度很高,但是從可見光雲圖看,眼牆雲系並不均勻而且狹窄,強度判定和紅外線依據會有落差。
天兔颱風持續增強!氣象署今晨發布海上警報
天兔已升級成中度颱風,中央氣象署預估,週五、週六最靠近台灣,對台東、恆春、綠島蘭嶼影響最大。天兔目前在鵝鑾鼻南南東方海面,向西北轉北北西移動,對巴士海峽將構成威脅,中央氣象署於今(14)晨5點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中央氣象署表示,天兔以每小時20轉16公里速度,向西北轉北北西進行,今日起東半部、西南部沿海、恆春半島、澎湖、蘭嶼、綠島有長浪發生的機率,台灣東部、東南部海面及巴士海峽風浪亦將逐漸增大。氣象署預測15日5時,天兔的中心位置會在北緯19.9度,東經120.8度,即在鵝鑾鼻的南方約220公里之處。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昨下午發出天兔的衛星雲圖分析,天兔颱風上層雲系出現橫向條狀特徵,表示高層輻散氣流很強,通常也隱含颱風正在增強。但也有不少網友注意到,天兔颱風還是走在先前兩個颱風(銀杏、桔梗)類似的路徑上,也因此海洋能提供的能量恐會受到影響。鄭明典以最新的海洋熱含量分析表示,目前天兔颱風前進路徑上的可用海洋熱含量確實偏低,所以預期天兔颱風的強度發展會稍受限,「要發展到強颱或中颱上限的機率很低。」
今北東部將有短暫雨!天兔颱風「周五、六最接近台灣」 恐發布陸上警報
時間已漸漸來到11月中旬,卻出現罕見「4颱共舞」的狀況,這也同時是史上首次11月4颱共存紀錄。中央氣象署指出,受「桔梗」颱風外圍雲系加上東北季風影響,今(13日)晨北東地區應留意明顯雨勢,尤其宜蘭縣已有豪大雨發生,宜蘭地區也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至於「天兔」颱風預計周五(15日)、周六(16日)最靠近台灣,暴風圈可能掃過恆春、花東陸地。氣象署表示,今日清晨受東北季風、「桔梗」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基隆北海岸、台灣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短暫陣雨,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東南部、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金門、馬祖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澎湖為多雲。今日清晨北東地區可能有明顯雨勢。(圖/中央氣象署)預估白天起東北季風減弱,桃園以北、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明(14)日台灣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根據氣象署於今日凌晨5時更新的資料顯示,「天兔」颱風凌晨2時的中心位置在馬尼拉東方860公里之海面上(鵝鑾鼻東南方120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西進行,預測14日凌晨2時的中心位置將到達馬尼拉東北方440公里之海面上(鵝鑾鼻東南方670公里之海面上),氣象署不排除在14日上半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續可能有發布陸上警報的機率。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說到,相較11日西行北轉五五波的態勢,12日最新的預報演變,「天兔」颱風西偏可能性降低,北轉靠近台灣的機率則上升中,「可能準備迎擊久違的深秋颱風」。「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依氣象署最新預測,天兔周四通過菲律賓後,將放慢、北轉,預期周五至周六最靠近台灣,暴風圈掃過恆春、花東陸地,之後隨即轉向偏東、減弱。「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直言,這次「天兔」不同於上個月2個大颱風,是環流比較小的類型,核心不大,「所以若不要出意外,按現在預報路線走,風雨有感的區域,可能較侷限在東部、恆春,北基、南部也稍被波及,其他地方被山脈阻擋,感受比較小~無論如何,週末有安排活動的話,千萬留意颱風動向!」另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則分析衛星雲圖指出,「這個雲型!看大陸冷高壓和桔梗颱風位置的配置,現在的雲型符合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的特徵」。
反聖嬰發生機率再攀升 氣象專家示警:氣溫比平均值低
今(8日)颱風外圍雲系及東北季風影響,清晨各地仍涼,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提醒,「本月起,今年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10月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的發生機率有再向上攀昇的趨勢,評估自今年10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超過70%,且影響時間也再延長到明年的2、3月,「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峰值,形成的機率一舉超過75%」。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6成左右」。據悉,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一般反聖嬰現象都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曾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鄭明典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當時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氣象署則表示,根據台灣測站溫度及雨量類似年顯示,未來一季,11月大致為偏冷訊號,12月及隔年1月全台為偏暖訊號,其中僅12月北部、隔年1月中部有通過顯著檢定;雨量部分,11月以偏濕訊號為主,12月及隔年1月以偏乾訊號為主,但都未通過統計顯著檢定,惟上述統計特徵不一定發生於每一次的個案。
銀杏颱風發布海警機率曝 鄭明典曬1圖:夏季颱風常有大片伴隨雲系
今(6日)至明(7日)白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桃園以北、台灣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署預報,今(6日)東北季風持續影響,迎風面雲量偏多,北部、東半部為陰短暫雨的天氣,其中桃園以北及宜、花地區降雨機率較高,尤其白天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出現的機率,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亦有較大雨勢,其他地區及澎金馬大致維持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針對銀杏颱風,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夏季颱風西南側常有大片的伴隨雲系,來源是西南風的不穩定對流,秋季後期比較常見的是伴隨雲系往東北方向延伸,那是颱風外圍偏東風和冷高壓的東北季風相遇產生的雲系,銀杏颱風的雲系距離台灣尚遠,目前看來影響有限。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夏季颱風西南側常有大片的伴隨雲系。(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銀杏颱風預計7日至9日通過巴士海峽南部,路徑依舊有南北調整可能,也尚未排除登陸呂宋島,依照氣象署最新預測,暴風圈可能於8日最接近台灣,暴風圈最近距離恆春僅約120公里,距離海警發布線約20公里處掠過。氣象署表示,位於呂宋島東方海面的中度颱風「銀杏」,未來以西北西轉偏西的方向,沿著巴士海峽南側進入南海,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不高。至於是否有發布颱風警報可能?氣象署回應,路徑仍有不確定性,若路徑北偏,仍有發海警機率,但機率目前來說偏低。
「反聖嬰年降溫」仍不敵暖化? 鄭明典嘆:今年平均氣溫再創新紀錄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兩天(2日、3日)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天氣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今年除了9月之外,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鄭明典今早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現在反聖嬰大概只能讓氣溫正常一點」、「自做虐,火力發電廠全開!」「燒煤燃氣共創地球暖化,台灣No1,台灣加油。」據悉,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一般反聖嬰現象都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
康芮颱風再增強直撲花東! 氣象專家曝「搖滾時段」
中度颱風康芮來勢洶洶!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提醒,康芮颱風結構變紮實了!而且環流範圍相當大,東半部幾乎確定會有持續性的迎風面雨。氣象專家林得恩則表示,康芮不會像山陀兒這樣慢吞吞!颱風暴風侵襲機率的分佈,本島苗栗以南及臺東地區都在90%以上,其中,又以臺東的98%最高。而颱風搖滾時段則在周三(30日)下半天至周五(11月1日)上半天,其中又以周四(31日)的降雨最為顯著。中央氣象署指出,中度颱風康芮29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7.3度,東經128.0度,以每小時15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今(2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臺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及東北部地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清晨中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鄭明典今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康芮颱風結構變紮實了!經過一個晚上,康芮颱風強度明顯增強,預期在通過台灣後才會遭遇大陸冷高壓的乾空氣,「想像颱風逆時針旋轉,這個環流範圍相當大,所以東半部幾乎確定會有持續性的迎風面雨,尤其在近颱風中心的北側會有眼牆雲帶直接影響,雨勢會很大!」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康芮不會像山陀兒這樣慢吞吞!」受環境駛流場的導引作用,康芮颱風移動時速都在10公里以上;運動路徑持續西修,且愈修愈南。根據今晨02時,中央氣象署最新的颱風動態情資顯示,預估未來康芮將可能在臺東附近登陸;颱風暴風侵襲機率的分佈,本島苗栗以南及臺東地區都在90%以上,其中,又以臺東的98%最高。至於降雨的搖滾時段,林得恩分析,會位在周三下半天至周五上半天,其中又以周四的降雨最為顯著,「各地沿海空曠地區及離島地區易有10至12級以上強陣風;沿海近岸的浪高可達4至6公尺或以上,非必要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則說明,颱風預估在今下午到晚間發布海上警報,周三上午發布陸上警報,並且在周四下半天登陸花東;預估康芮強度可能是中颱上限,或不排除變成強颱,幾乎全台都會被籠罩在暴風圈內。
康芮颱風路徑不斷西修!鄭明典揭修正主因 風雨最劇烈時間曝
今明東北季風增強,而康芮颱風路徑則持續西修,預計會登陸台灣。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8日)也在臉書公布4張圖解釋,可見康芮颱風預報路徑因為北方槽線和高壓變化,路徑也不斷出現修正,原本預測從台灣東側往北,一路西修至往台灣而來。氣象專家吳聖宇則表示,康芮可能登陸台灣,穿越後再北上,周四、周五(31日至11月1日)颱風可能通過台灣上空,各地風雨最為明顯,颱風最快可能要等到週六(11月2日)白天之後颱風才會逐漸遠離。鄭明典今在臉書粉專上公布4張康芮颱風預報路徑圖,並表示這4張圖分別是不同時間對康芮颱風的預報,粗黑線是曹線,粗紅線是高壓脊。鄭明典續稱,左上是25日00時預報30日00時,這個預報颱風明顯受到北方槽線導引,所以路徑由台灣東側往北;右上是隔一天預報同一時段,這一報槽線稍偏快,高壓也稍偏強,槽線對陶風的導引偏弱,但最終颱風仍由台灣東側北上,只是距離更靠近台灣;鄭明典補充,左下是再後一天,仍對同一時段的預報,此時槽線和颱風之間高壓更強,槽線的導引作用已經不在,颱風延高壓邊緣往台灣方向接近;右下是27日12時對同一時段的預報,很明顯的,高壓已成路徑的主導因子,颱風更往台灣方向而來。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也發文指出,今明東北季風增強,迎風面降雨溫度轉涼,康芮颱風路徑變化大需密切注意!又是新的一週開始,這個禮拜的天氣因為康芮颱風的關係,可能有很大的變動性,尤其是週三(30日)起一直到週六(11月2日)這段期間,先提醒大家特別注意。吳聖宇續稱,目前康芮颱風還在台灣東南方海面,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太平洋高壓偏強,加上颱風結構不對稱,西側對流偏強,導致颱風路徑持續偏西移動,這也讓預報模式持續調整颱風北轉的位置、還有北轉的角度跟路徑,尤其昨天(27日)預報資料明顯的把太平洋高壓勢力預報偏強,原本可能導致高壓東退的西風槽線則變弱很多,導致康芮颱風的預報路徑顯著向西調整,從原本可能從東部外海北上,一路調整到可能登陸台灣,穿越後再北上,變化的幅度相當大,而且未來不排除還有再往西、往南調整的機會,因此預報路徑尚未完全穩定下來,仍有變化的空間,對台灣各地的影響程度也因為路徑還在變化,因此還無法完全明確。吳聖宇解釋,其實從潭美颱風路徑偏西大概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即使目前已經是深秋10月底,但是北方的西風系統強度偏弱,太平洋高壓勢力卻異常偏強,因此這次康芮颱風的路徑向西調整,可說是意外,但卻又不太意外。若是依照目前的預報來看,吳聖宇說明,今明2天(28至29日)颱風尚未影響台灣,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將有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天氣相對較好,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熱對流降雨機會,南部地區今天清晨前普遍有降雨的現象,上午之後可望隨著東北季風往南,進入背風面後而逐漸好轉。溫度方面,吳聖宇表示,北部、東北部轉涼,白天高溫將降至23至26度,中部地區以及花東地區高溫28至30度,南部地區高溫仍將在30度以上,南北之間溫差較大。夜晚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降到20度上下,較有涼意。另外就是沿海風浪偏強,西半部、東南部沿海地區將有強陣風。吳聖宇提醒,週三(30日)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半部風雨逐漸開始增大,中南部位於背風面,降雨還不明顯,但是沿海地區風力亦將進一步增強。週四、週五(31日至11月1日)颱風可能通過台灣上空,各地風雨最為明顯,不過颱風會從哪裡進來還不是很確定,因此對各地的影響程度都還有調整的可能性,從花蓮或是從台東、甚至更南邊進來,進來之後究竟是先穿越再北上,或是直接在台灣上空北轉,對於各地風雨的影響程度都不同,可能要等到路徑比較穩定之後才能明確,提醒大家要持續注意最新的預報資料。而颱風最快可能要等到週六(11月2日)白天之後颱風才會逐漸遠離,風雨的情況才會減小,週日(11月3日)之後有機會恢復比較正常的東北季風型天氣。吳聖宇也強調,康芮颱風的路徑變化仍大,對台灣各地的影響程度也還不明確,不過本週三之後確實有機會對台灣有頗大的影響,大家要隨時更新最新的預報資料,並且調整行程安排,有危險區域或是山區最好能避免前往以策安全。
近年「最亮彗星」今晚登場 鄭明典:地面就有機會看到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指出,近年來最亮的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觀測亮度已高達0等、與織女星相當,伴隨著長逾20度的彗尾,其將於今(12日)晚間抵達近地點,日落後壯觀現身於西方低空,在晴朗無光害的環境下使用雙筒望遠鏡,甚至能看到美麗的彗尾。臺北天文館指出,近年來最亮的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觀測亮度已高達0等,與織女星相當,伴隨著長逾20度的彗尾,將在今晚抵達近地點,日落後壯觀現身於西方低空,在晴朗無光害的環境下使用雙筒望遠鏡,甚至能看到美麗的彗尾。(圖/翻攝自臺北天文館官網)不過臺北天文館提醒,由於其高度很低,得把握日落後的短暫時間,選擇西方視野開闊的地點觀賞。後續彗星高度漸增,可觀賞的時間拉長,但彗星亮度也將逐日變暗。與此同時,臺北天文館也配合C/2023 A3彗星推出「彗星季」系列活動,19日(六)將於臺北天文館YT頻道線上直播C/2023 A3彗星的亮麗身影,12日(六)、13日(日)於展示場推出彗星主題導覽,13日、19日(六)與20日(日)還有「親子造彗星DIY」活動,歡迎一起體驗彗星的神奇魅力。(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早也PO出一張彗星通過路徑圖表示,畫面中帶狀白色影像就是彗星的尾巴,「彗星離開正對太陽方向,地面就有機會看到!」
超罕見畫面出爐!山陀兒颱風留下一團「冷海水」 鄭明典:還有海中渦漩
雖然山陀兒颱風目前已經消散,但其卻留下相當罕見的景象,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就發文表示,可以看到台灣西南部有一團「冷海水」,這就是山陀兒颱風的遺產,而且這股冷海水中還有海中渦漩,整團冷海水也不會很快消失。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於9日在FB發出一張海溫距平圖,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一片橙色、黃色交織而成的海面上,在台灣的西南部海面上有一團奇特的藍色團塊。鄭明典解釋,這是山陀兒留下一團「冷海水」,這團冷海水伴隨著海中渦旋,不會很快消失。由於十分罕見,因此發文留個紀錄。不少網友在看到如此景象後,紛紛留言表示「能量都被山陀兒抽乾了」、「不知道別的颱風過後,有沒有這玩意」、「如果那團冷海水的區域再更大一些就好了」、「竟然可以影響海溫那麼久。可是洋流那些,不是應該早就中和溫度了嗎?不太理解這其中的道理」、「前幾年 也有個颱風 踩進這種冷水坑,瞬間降級」。
山陀兒颱風創六大紀錄!鄭明典喊除名 氣象署:台灣非會員國
山陀兒颱風帶來風雨,台灣各地傳出災情,其中北海岸更是出現致災性降雨。山陀兒颱風也創下了六大紀錄,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就指出,鑑於山陀兒的特殊情況,應該考慮將其除名。不過氣象署表示,台灣並非世界氣象組織的會員國,因此無法提議將山陀兒除名。山陀兒颱風創下了六大紀錄,包括歷史上警報持續時間最長的4天4小時、基隆日雨量達到408毫米的紀錄,以及成為47年來第一個登陸高雄的颱風和第一個在10月登陸高雄的颱風;它還導致高屏地區發布了3次颱風強風警告,並且是第一個舉行3次縣市連線會議的颱風。山陀兒颱風創下了六大紀錄。(圖/翻攝自氣象署臉書)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提到,鑑於山陀兒的特殊情況,應該考慮將其除名,「山陀兒颱風有蠻多獨特性,應該考慮除名」。事實上,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曾造成重大災害或有爭議的颱風名稱可以被去除,並用其他名稱取代。不過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陳姵安表示,台灣並非世界氣象組織的會員國,因此無法提議將山陀兒除名,也無法對此發表任何意見。據了解,山陀兒(Krathon)由泰國命名,其前身山竹颱風在2018年重創菲律賓及中國華南沿岸,釀134死718傷,並在香港引發史上最嚴重的風暴潮,超越1962年颱風萬達。當時香港整體風力為35年來最強,僅次於1983年颱風艾倫。山竹颱風在香港造成多起塌樹事件,並導致多處嚴重淹水,讓整個城市的交通陷入癱瘓。由於災後影響嚴重,香港政府在颱風過後連續兩天宣布停課,但未同步宣佈停工,導致上班族在風災過後的交通日趨混亂,引發市民強烈不滿和廣泛爭議。而因山竹颱風造成的嚴重損害,世界氣象組織決定將其名稱除名,隔年改由「山陀兒」取代。
家門打轉自找苦吃!山陀兒估午後加速「路徑恐再變」 粉專示警:對北部不利
中度颱風「山陀兒」今天(2日)下午1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1.8度,東經 119.4度,即在高雄西南方約130公里處,目前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向北北東進行,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已出現局部豪雨等級以上的降雨。氣象粉專表示,山陀兒過去3小時稍微移動,預計下午開始加快腳步,風雨會更加有感。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目前山陀兒颱風核心邊緣已經接觸南高屏沿海,風雨持續增強中,過去3小時颱風有稍微移動,預計下午開始加快腳步,風雨會更加有感,沿海地區一直到登陸時,務必小心風暴潮造成海水倒灌等危害。氣象粉專「用事實說颱風」分析,山陀兒的登陸時間可能再延後,預估週四(3日)清晨登陸,甚至不登陸;若登陸,登陸點以北調至台南一帶,路徑預報有變化,雖然沒有翻山越嶺,颱風強度仍會持續減弱,北上過程中可能減弱為熱帶低壓,風力威脅大減,但北部、東部週四後可能會有共伴效應產生,有豪大雨機率。(圖/氣象署)粉專指出,「山陀兒自找苦吃,在同一地點太太久,把溫泉泡成冷泉,強度無法維持,只能吃自己」,主要原因是槽線牽引太弱,導致颱風中心幾近滯留,但颱風結構目前仍很完整,能維持多久是未知數。不過,颱風影響時程再延後,對中部以北,宜蘭較不利,後期颱風減弱,但山區仍會有較大雨勢。至於共伴效應是否會發生,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說明,「從雲圖上看。颱風外圍環流已經和鋒面雲系接觸,也有一些對流增強的現象,算是有共伴雲系發展。但是颱風位置偏西,共伴雲系無法往地形舉升處接近,因此可以說共伴效應不會發生。但是,這不表示不會下雨,東北風直接吹到台灣北端,東北風加上鋒面雨型還是會帶來降雨。」山陀兒偏西「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會發生?鄭明典給答案。(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山陀兒偏西「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會發生?鄭明典給答案
中度颱風「山陀兒」今天(2日)下午1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1.8度,東經 119.4度,即在高雄西南方約130公里處,目前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向北北東進行,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已出現局部豪雨等級以上的降雨。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颱風位置偏西,共伴雲系無法往地形舉升處接近,共伴效應應該不會發生。「說很久的『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現況如何?」鄭明典在臉書表示,「從雲圖上看。颱風外圍環流已經和鋒面雲系接觸,也有一些對流增強的現象,算是有共伴雲系發展。但是颱風位置偏西,共伴雲系無法往地形舉升處接近,因此可以說共伴效應不會發生。但是,這不表示不會下雨,東北風直接吹到台灣北端,東北風加上鋒面雨型還是會帶來降雨。」氣象署表示,颱風今天轉東北方向緩慢接近,花東地區、恆春半島過去期間已出現局部豪雨等級以上的降雨,未來強降雨仍會持續,南部地區及澎湖隨著颱風接近,風雨逐漸加劇,北部、東北部地區在下半天之後雨勢也將逐漸明顯。氣象署說明,明天(3日)颱風持續影響,各地仍要嚴防強風及強降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
山陀兒「過去3小時近似滯留」 鄭明典1張圖解答:槽線導引太弱
颱風「山陀兒」在今(2)日凌晨2時已減弱為中颱,預估還有再削弱的趨勢,且據氣象署觀察,「山陀兒」過去3小時近似滯留,移動時速僅6公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就指出,颱風登陸時間大幅延後明3日上午,預估會沿著西部平原緩慢北上,雖強度持續減弱,登陸熱區(台南~高雄間)仍會有猛烈致災性的風勢。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早9時許發文提到,經過一夜,「山陀兒」幾乎原地踏步或只走幾步路,因此登陸時間大幅延後至明天上午,登陸熱點依然是台南至高雄間。而路徑上也會大幅修正,預估沿著西部平原緩慢北上,強度持續減弱、掛在台灣上空。「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說,各地強風大雨開始的時間,風雨時程會再延後至少6小時,也因為颱風走向改變,周四(3日)全台灣依然強風大雨,周五(4日)則隨著颱風進一步瓦解,由南而北陸續緩和,雖然周六(5日)山陀兒可能還在台灣上空,但那時候幾乎消散、名存實亡了。對此,「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醒,「登陸熱區仍會有猛烈致災性的風勢,別因為減弱為中度颱風就輕忽了!明天基隆、台北東側、宜蘭、花蓮,須留意共伴效應發生,務必預防持續性的劇烈雨勢」。另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早也於臉書發文,他PO出一張氣流圖,表示預報中讓山陀兒北轉的槽線建立起來,「但是太弱了!」,氣流圖中底色「深藍色」表示導引氣流幾乎靜止,所以「山陀兒」颱風才呈現近似滯留的狀態。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則認為,山陀兒颱風環流結構依舊完整,強風豪雨仍會影響台灣,預估明天將以中颱甚至輕颱的程度登陸台灣西南部,並在陸後受到地形破壞,很快變成熱帶低氣壓。
颱風山陀兒又升級!陸警範圍「擴大至9縣市」 鄭明典示警:登陸點第一擊恐很強
颱風「山陀兒」今(1日)凌晨已增強為強烈颱風,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並將陸警範圍擴大至9縣市。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示警,強颱山陀兒「登陸點的第一擊」可能很強,且恐出現短暫的共伴效應。氣象署表示,強烈颱風「山陀兒」的中心位置,今天上午8時在高雄南南西方約220公里處,以每小時4轉10公里的速度,持續向北轉北北東緩慢前進,其暴風圈已接觸恆春半島、屏東、台東及高雄陸地,對雲林以南、花蓮、台東地區及澎湖構成威脅。氣象署持續海陸警齊發,陸上警戒區: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恆春半島、花蓮、台東、澎湖應嚴加戒備;海上警戒區:台灣海峽、台灣東北部海面、台灣東南部海面、巴士海峽、東沙島海面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前氣象局長鄭明典示警,強颱山陀兒「登陸點的第一擊」可能很強,且恐出現短暫的共伴效應。(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對此,鄭明典今天也在臉書發文示警,強烈颱風「山陀兒」是很強的颱風,登陸點的第一擊可能很強,且鋒面雲系逐漸接近,颱風移動速度緩慢,可能出現短暫的「共伴效應」,不過好消息是,海峽上的乾空氣有持續捲入颱風內部的趨勢,雲圖上是比較透光的部分,「而且颱風要跨越中央山脈,結構很難不被破壞!」
「山陀兒」路徑恐再西修!暴雨連炸3天 鄭明典示警:恐出現共伴效應
第18號颱風「山陀兒」已增強為中度颱風,今天(29日)上午11時位於鵝鑾鼻東南方460公里海面上,並逐漸朝巴士海峽及臺灣東方近海接近,明天開始會受其外圍環流影響,週二、週三是影響臺灣最明顯的時候。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山陀兒」出現大角度轉北,原因是有冷高壓接近,預告東北季風共伴情況很可能發生。鄭明典今天在臉書說明,颱風不喜歡冷高壓,冷高壓前方高層都會伴隨「槽線」,這是中緯度天氣系統的特徵,所以當颱風發展較深、高層導引主導時,颱風就會被槽線導引,通常會大角度轉北;相對地,當颱風較弱,低層導引當家,颱風受低層封場導引,就會持續往西或轉西南。鄭明典指出,「當颱風出現大角度轉北,原因是有冷高壓接近,那這樣的路徑其實也預告,東北季風共伴情況很可能發生!這次冷高壓有點偏弱,共伴效應可能不特別明顯,但是有多樣共伴效應的條件符合,應該還是會有共伴效應的雨型特徵出現!」鄭明典認為,颱風的路徑預告東北季風共伴情況很可能發生。(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氣象專家吳聖宇也在臉書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透露,由目前預報來看,颱風中心將在週二(1日)到週四(3日)上半天之間經過台灣東南部、東部、東北部近海逐漸北上,暴風圈將籠罩全台灣,不過從一些電腦模式預報資料來看,颱風路徑可能有更往西調整的趨勢,不排除先登陸恆春半島後再往北北東沿著花東近岸北上,預期最快可能要等到週四下半天才會遠離,影響時間相當長。吳聖宇說,依照現在的預報路徑,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將首當其衝,雨勢可能相當劇烈,其次就是宜蘭地區、南部平地以及中北部山區,雨量也會很大,中北部平地一帶就要看颱風北上後的移動速度而定,若是後期速度加快,中北部平地的累積雨量就會比較小。風力部分,專家認為全台影響都會很大,特別提醒颱風中心可能接近的恆春半島、東南部地區,風勢最大,另一個重點可能落在西半部沿海,偏北風加上台灣海峽地形作用,預期也會有強風出現,風雨最大的時間將會出現在週二一直到週四上半天,週四下半天之後風雨才會減小。吳聖宇預測,颱風影響期間,台灣北部海域有可能出現東北季風跟颱風外圍環流交會的共伴效應,不過劇烈降雨區域大致以海面上為主,對陸地上的影響可能較小。同時颱風離開後,整個環境將轉變為東北季風型態,水氣大幅減少,不會有後續的西南風或西南氣流,因此颱風過後降雨會明顯減少,不必擔心會有持續降雨的狀況。
準「山陀兒」將生成…最快周日發海警 鄭明典揭台灣東方「6」字形原理
位於琉球南方海面TD22熱帶性低氣壓,預估今(27日)晚或明天清晨生成為今年18號颱風「山陀兒」,以V字型路徑前進,最快周日下半天到下周一上半天發布海警,陸警也可能在下周一發布。而台灣東方出現「6」字形,是颱風與東北季風發生共伴的結果,雖有「共伴」,但無「效應」。中央氣象署指出,TD22熱帶性低氣壓今天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0.5度,東經126.4度,以每小時14公里速度,向南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預估今晚到明天清晨增強為輕颱,周末受到外圍雲系影響,北部和東半部有間歇性降雨,下周一到周三雨勢最明顯,是颱風影響台灣最劇的時刻。「山陀兒」颱風一旦生成,下周一上半天北上過程可能持續增強,將以中颱強度影響台灣,根據目前預測路徑和暴風圈半徑,暴風圈有機會在下周二觸陸,首先影響的就是北部和東半部,若V字型北轉角度更偏西,可能涵蓋更多縣市,但未來路徑仍有變數,需等生成後再進一步觀察。鄭明典解釋共伴效應。(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解釋「共伴效應」,並在雲圖上標出「6」字形,他解釋第22號熱帶性低氣壓的對流雲還很離散,環流尚未完全整合,所以離颱風強度還有些差距,只是為了說明,才約率將主環流區域用大圓圈起來。鄭明典提到,大圓的北方還有一條弧狀的對流雲帶,這條雲帶和大圓組成一個「6」字形,其中北方的弧狀對流雲帶,是低壓外圍(和太平洋高壓迴流)與東北風輻合產生的雲帶,該特徵和相對的風場配置,可以說颱風與東北季風發生共伴,但因為雨帶並未影響台灣,所以雖有「共伴」,但無「效應」。
颱風「山陀兒」挑戰明生成!專家示警1效應:北部首當其衝
又有新颱風要生成!位於台灣東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預估最快明天(28日)將增強為第18號颱風「山陀兒」。對此,氣象主播戴立綱示警,秋颱容易伴隨「共伴效應」需留意恐怖的強降雨,且北部首當其衝。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第22號熱帶性低氣壓相當接近台灣,原本此熱帶低壓的渦度旋轉中心偏北側,但由於高層輻散場支持西南側的強對流,導致低氣壓中心有往強對流方向偏移,現在雲圖上有個低雲環繞的旋轉中心在箭頭處發展,算是環流與對流已開始搭配起來,不過目前南側的垂直風切稍大,熱低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衛星雲圖顯示有個低雲環繞的旋轉中心在箭頭處發展。(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戴立綱在YouTube頻道「戴老師說天氣時間」發布最新影片,表示位於台灣東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預估最快明天就會形成第18號颱風「山陀兒」,截至本周末天氣還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不過下周起需嚴防恐怖強降雨。戴立綱說明,由於北方冷空氣與颱風系統的暖濕空氣交織有機會發生「共伴效應」,因此下周一至周三(9月30日至10月2日)需注意有強烈雨勢來襲,且冷暖空氣的交會點通常會出現明顯降雨,桃園以北地區恐首當其衝, 宜蘭、花蓮等東半部地區也需留意局部大雨。
「燕子」颱風來勢洶洶下周逼近!強度可達中颱 氣象粉專:強風大雨躲不掉
目前位於琉球群島海面的低氣壓,最快週末就會成為第17號「燕子」颱風,天氣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預估「燕子」於9月30日、10月1、2日期間會從台灣東方北上,其風場及環流至少是中型,強度可達中度颱風,加上靠近台灣的同時,東北季風同時增強,會加劇北部、宜蘭、北花蓮地區的雨勢,「強風及大雨基本上躲不掉了」。《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該熱帶系統已經開始組織了,最快於週末就會成為第17號「燕子」颱風,預估於9月30日、10月1、2日期間會從台灣東方北上。《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整理要觀察的重點為,颱風北上過程中,缺乏導引氣流,移動速度慢,影響時間會拉長,且在缺乏導引氣流情況下,颱風跟台灣陸地的互動,容易產生不規則的走法,因此在路徑上變數很大,東部海域北上、近岸通過、甚至登陸,目前都有機會,再觀察1至2天就會更加明朗。此外「燕子」颱風有個特性,就是風場及環流至少是中型,強度可達中度颱風,加上靠近台灣的同時,東北季風同時增強,會加劇北部、宜蘭、北花蓮的雨勢,而且猛烈的降雨可能會連續2至3天,中、南部地區也會相當有感(風勢為主),「強風及大雨基本上躲不掉了,提醒大家趁著這幾天做好防颱準備囉!」而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則表示,目前在西太平洋有3個旋轉的雲團,分別是在日本南方的第16號颱風「西馬隆」,台灣東方外海的是擾動「97W」,更南方的是「95W」。其特徵都不一樣,以前有人做過試驗,當初始場中有多個熱帶氣旋時,人為的把其中任一個雲系的對流加熱作用移除,其他的雲系的後續發展都會不一樣,「所以看來相距很遠的天氣系統,彼此之間還是會有牽連的!」
大雨炸全台!鄭明典曝「有梅雨的味道」 氣象署揭原因:共伴效應
今天(23日)鋒面影響,西半部、東北部及澎湖、金門、馬祖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除上午屏東有局部大雨外,下半天桃園以北、宜花地區及中部山區也容易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南部地區及東南部山區雨勢也較大。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最近天氣有些「梅雨的味道」。對此,氣象署說明,因西南風與東北風產生共伴效應,導致雨量逼近颱風或梅雨等級。今天受鋒面影響,全台天氣仍不穩定,容易有短延時強降雨,西半部、東北部及澎湖、金門、馬祖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除上午屏東有局部大雨外,下半天桃園以北、宜花地區及中部山區也容易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南部地區及東南部山區雨勢也較大。鄭明典在臉書PO出梅雨季平均地面天氣圖與近日的觀測資料做對比,發現兩者十分相似,直言「最近的天氣型態…有一些些『梅雨』的味道」。對此,氣象署表示,台灣先前位於低壓帶附近,北邊東北風南下,南邊則有西南風,因高壓增強,西南風被推到南部上空,強度達到西南氣流等級,使近期雨量類似颱風或梅雨季。至於北部出現強降雨,氣象署進一步解釋,由於東北風南下,較強的西南風跟東北風產生共伴效應,發生在台灣北部陸地,加上熱帶性低氣壓TD19影響,造成北部降雨明顯。氣象署預估,明天(24日)清晨受鋒面影響,西半部及東北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白天隨著低壓帶遠離,天氣將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