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
」 俄羅斯 烏克蘭 普丁 俄烏戰爭 中國亞塞拜然客機遭俄擊落...外媒曝:被擊中後遭電子干擾 3度請求迫降「全遭拒絕」
本月25日,一架亞塞拜然航空(Azerbaijan Airlines)客機在哈薩克西部城市阿克圖(Aktau)外墜毀,造成38名乘客不幸罹難。事故發生後,俄羅斯航空監管機構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宣稱該架班機遭受「鳥擊」導致墜毀。不過根據後續調查,以及機上乘客證言,都導向該客機在飛過俄羅斯空域時,遭受俄羅斯「鎧甲-S」(Pantsir-S)防空系統發射的地對空飛彈擊中才失事。如今外媒披露更多細節,表示這班客機在被飛彈擊中後,機長曾就附近3個地點請求緊急迫降,卻遭到俄方全數拒絕,該班客機甚至遭受到強烈的電子干擾,導致飛機通訊與定位系統一度失去作用,機師在不得已情況下才強行飛越裏海,最終在阿克圖墜毀。據《每日郵報》引述《亞塞拜然時報》消息,該國政府部門向媒體透露,事發時這架客機正飛過俄羅斯附庸國車臣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上空,地對空飛彈應是在飛機附近爆炸,導致多塊彈片擊中了飛機的中後段,造成機身受損。(圖/翻攝Telegram)有媒體指出,當時格羅茲尼疑似遭到烏克蘭無人機攻擊,防空系統可能因此啟動。領導人拉姆贊‧卡德羅夫的侄子、國務委員會秘書哈姆扎特‧卡德羅夫也證實,25日上午格羅茲尼發生了無人機襲擊,但沒有造成傷亡或損失。還有倖存的客機乘客告訴媒體,他們在飛行過程中聽到了「2次爆炸聲」,並且感受到機身震動,還有「某些東西」甚至穿透了機身,造成部分乘客受傷。事發後,該班客機的機師立刻發出緊急要求,請求能在附近3處地點迫降,但是全數遭到俄羅斯方面拒絕。此外,該班客機在空中明顯遭受了「強烈的電子干擾」,以至於客機的GPS訊號曾經從系統中消失、無法定位。在如此惡劣的狀況下,該架客機的機師亞歷山大.卡利亞尼諾夫 (Aleksandr Kalyaninov) 決定駕機穿越裏海,飛往另一頭的哈薩克沿岸都市阿克圖,最終還在飛機墜毀前展現了精湛的飛行技巧,在這場空難中強行挽救了機上29名乘客的生命。26日,亞塞拜然各地都發起了對空難罹難者的哀悼儀式,國民們不僅降旗致哀,全國各地的交通也在中午進行,船隻、火車則鳴笛致意,一同為這起可怕的事故哀悼。(圖/達志/美聯社)對於防空飛彈擊中客機的指控,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堅稱,「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中,任何飛航事件都該由專門的航空當局進行調查,我們需要等待調查結果出爐,在調查結束之前建立任何假設都是不恰當的。」不過,俄羅斯地區由軍隊以飛彈擊中民航客機的事件,在歷史上發生過至少5次,1952年在東柏林上空,前蘇聯曾擊落一架英國維多利亞航空的客機,導致機上包含機組人員與乘客全數罹難。1978年,前蘇聯在日本附近擊中了大韓航空902航班,導致飛機迫降,2人死亡。1981年,前蘇聯又在伊朗上空擊中伊朗民航飛機,機上人員全數罹難。1983年,前蘇聯擊落了誤入蘇聯領空的大韓航空007航班,導致機上269人全數罹難。最近一次則是2014年,俄羅斯以地對空導彈系統在烏克蘭東部擊落了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機上298人全數離難。
喬治亞滑雪勝地飯店「12人集體死亡」 警方研判是一氧化碳中毒
喬治亞內政部當地時間14日指出,位於該國北部滑雪勝地古多里(Gudauri)的一家飯店2樓的臥室內有12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喬治亞公民及11名外國人。警方表示,死者為飯店工作人員,初步調查沒有發現屍體上有任何暴力痕跡,死亡原因很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據喬治亞官員稱,前蘇聯最大及最高的滑雪勝地古道裡,有1家飯店樓上的臥室內發現了1名喬治亞公民及11名外國人的屍體。據悉13日大樓斷電後,1台燃油發電機被打開,因此懷疑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故,當局對此已展開調查,死者身分尚未公佈。古多里位於高加索山脈姆茨赫塔-姆蒂亞內蒂(Mtskheta-Mtianeti)地區,海拔約2200米,位於首都特比利西(Tbilisi)以北約120公里處。古多里是滑雪愛好者的熱門旅遊景點,為各個級別的遊客提供一系列冬季運動,而且古多里還很適合開展滑翔傘運動。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被作為連接俄羅斯和喬治亞的軍事貿易中繼站。
Telegram創辦人遭逮捕 馬斯克隔空聲援
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創辦人兼執行長杜洛夫(Pavel Durov)24日搭機抵達巴黎後遭到逮捕,原因是他未採取適當監管行動,導致平台詐欺與洗錢行為氾濫,最重恐面臨20年監禁。馬斯克得知後在X平台隔空聲援,連發多文強調言論自由的重要性,要求立刻釋放杜洛夫。39歲的杜洛夫24日搭乘私人飛機從亞塞拜然出發,晚間8點左右抵達法國巴黎北方的勒布爾熱機場(Le Bourget airport),隨即遭法國警方逮捕。消息人士透露,法國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暴力的機構OFMIN早已對杜洛夫發出逮捕令,並針對他是否涉嫌詐欺、販毒、網路霸凌、組織犯罪與宣揚恐怖主義等罪行展開初步調查。杜洛夫遭指控未採取適當行動,遏制平台遭有心人士用於犯罪行為。他預計25日出庭受審。Telegram擁有近10億名用戶,在俄羅斯、烏克蘭與前蘇聯國家特別受歡迎。杜洛夫出生於俄羅斯,他於2013年創立Telegram,目前身家約155億美元。儘管面臨部分政府施壓,但杜洛夫堅持Telegram必須是「中立平台」,而非「地緣政治玩家」。
Telegram創辦人遭法國憲兵拘留 最高恐面臨20年刑期
通訊軟體Telegram的創辦人帕維爾杜洛夫(Pavel Durov)於24日晚間驚傳在巴黎近郊的布傑機場(Le Bourget airport)被法國航空運輸憲兵隊拘留。據悉,杜洛夫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根據外媒《BFMTV》的報導,現年39歲的杜洛夫乘坐私人飛機從阿塞拜疆飛抵法國時,被隸屬於法國海關的反詐騙辦公室官員拘捕。法國當局此前因Telegram未能妥善管理平台內容,導致其被利用進行洗錢、毒品走私及戀童癖相關活動,而對杜洛夫發出了逮捕令,不過這份逮捕令僅在杜洛夫踏上法國領土時有效。在逮捕令發布後,杜洛夫便避免定期前往法國和歐洲。報導中指出,這位擁有法俄混血背景的億萬富翁被捕時,身邊有保鏢和一名女子陪同,目前俄羅斯駐法國大使館正在釐清情況。而法國當局仍在調查此事件,並未公佈更多資訊。法國媒體指出,杜洛夫可能面臨包括恐怖主義、販毒、詐騙及洗錢在內的多項指控,他預計將於當地時間25日晚間出庭受審,可能會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報導中也提到,杜洛夫出生於俄羅斯,以創立社交網站VKontakte和Telegram聞名。杜羅夫於2013年創立了Telegram,Telegram被列為繼Facebook、YouTube、WhatsApp、Instagram、TikTok和微信之後的主要社群媒體平台之一。而Telegram在俄羅斯、烏克蘭和前蘇聯國家特別受歡迎。杜洛夫也因其創立的VK與Facebook相似,被稱為「俄羅斯的祖克柏」。不過由於杜洛夫拒絕遵守政府要求關閉其VKontakte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反對派社區的要求,並出售了該平台,他也於2014年離開俄羅斯,該應用程式於2018年在俄羅斯被禁止,但該禁令在2021年被撤銷。
巴黎奧運/揮別東京奧運陰霾 美國體操女皇拜爾絲歸隊爭金
體操自1896年現代奧運會誕生時就是正式比賽項目,最早的30年只有男子競技體操,直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才加入女子競技體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將韻律體操納入比賽項目,2000年雪梨奧運會彈簧床成為新的競技項目。過往體操是前蘇聯時期統治的運動種類,獨拿72面奧運金牌,比起排名第2的美國與第3的日本總金牌數還要多,最著名的選手就是拉蒂妮娜,她為蘇聯贏得18面奧運獎牌(9金)。日本體操超級巨星加藤澤男則在1968年墨西哥、1972年慕尼黑與1976年蒙特婁摘下8金3銀1銅,超越蘇聯名將尼可拉安達諾夫的7金,成為奧運體操史上最多金男人。美國體操女皇拜爾絲在2016年里約奧運勇奪團隊、個人全能、地板與跳馬共4面金牌,以及平衡木銅牌,生涯擁有37面大賽獎牌的她,不料卻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而被迫退賽,僅獲得1銀1銅。拜爾絲在結束東京奧運之後暫時告別體壇,經過2年的積極治療後終於在2023年重返賽場,7月1日在美國奧運選拔賽上拜爾絲大放異彩,以兩天全能成績117.225分脫穎而出,將在巴黎第3度站上奧運舞台。中國大陸體操隊崛起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李寧在該屆奧運奪得男子地板、鞍馬與吊環3面金牌。2016年里約奧運0金受到重創,中斷了連續8屆奪金紀錄,所幸2020年東京奧運摘下4金重返榮耀。今年巴黎奧運,大陸女子體操隊大換血,兩位新世代體操好手邱祺緣和周雅琴崛起成為領軍人物。男子隊由奧運冠軍鄒敬園和世錦賽金牌張博恆掛帥,彈簧床項目有奧運金牌朱雪瑩和世錦賽冠軍嚴浪宇坐鎮,陣容堅強。李智凱是台灣體操界代表性人物,2016年里約奧運鞍馬項目因為受傷沒能進入決賽,2020年東京奧運憑藉拿手的「湯瑪斯迴旋」奪得鞍馬銀牌,成為台灣體操界第1位在奧運奪牌的選手,可惜這次巴黎奧運未能取得參賽資格,僅有「亞洲貓王」唐嘉鴻與丁華恬分別在單槓、平衡木搭上奧運列車。
巴黎奧運/地主法國男排可望突圍!2國女排成黑馬
將於7月27日至8月11日在巴黎凡爾賽門展覽館進球的排球,是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主要分為室內排球、沙灘排球兩個分項,且以男、女子分組,室內排球從1964年奧運被列正式項目,沙排則從1996年奧運開始。跟籃球起源過程類似,排球是在1895年2月,由美國麻薩諸薩州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所發明,最初人們只在網球場球網兩側托球,參加人數與擊球次數不限,隨後才慢慢延伸變成如今排球比賽的風貌。在1964年成為奧運正式項目後,男排一開始都由蘇聯(俄羅斯前身)主宰,接著美國、巴西兩國也逐漸變成男排世界強權,截至目前,蘇聯、美國與巴西各拿3面奧運男排金牌最多,法國則在上屆奧運拿到隊史首金。奧運女排剛開始都被日本、蘇聯包辦金牌,隨後中國大陸、巴西與古巴等國也成世界女排強權之一,目前蘇聯仍保有奧運女排最多的4金,中國大陸與古巴則以3金緊追,但在上屆奧運由美國爆冷搶走隊史女排首金。本屆巴黎奧運男排態勢形成競爭空前,世界排名前7依序是波蘭、義大利、巴西、斯洛維尼亞、美國、日本、地主法國都已取得奧運參賽權,各隊實力也在伯仲之間,不過擁有主場優勢的衛冕軍法國或有機會突圍。在女排爭金態勢,則以包辦去年女排國家聯賽與歐錦賽冠軍的土耳其,以及世界排名高居第2義大利、上屆東京奧運金牌美國形成「3搶1」爭金局面,中國大陸與巴西則可能成為巴黎奧運女排賽場上的兩大黑馬。而奧運沙灘排球項目幾乎都被美國、巴西雙強包辦,至今頒發42面獎牌當中有24面被這兩國拿走,其中包含10面金牌,將於戰神廣場舉行的巴黎奧運沙排項目,男、女子組金牌也被預估最可能被美國或巴西搶走。
他曾預言普丁侵烏 美學者:習近平4年後想一統台灣
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曾經揭露俄羅斯對於美國大選的干預,並在烏俄戰爭前兩個月精準預言這場衝突,而近日他則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最快恐在4年後採取行動。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近日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圖/翻攝自X)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阿爾佩洛維奇指出,習近平和普丁非常相似,都希望能像那些擴大帝國領土的偉大領袖一樣名留青史,普丁是想要變成新的彼得大帝,而習近則是想超越毛澤東,並且達成毛澤東無法能及的成就,就是拿下台灣。阿爾佩洛維奇還點出,美中陷入爭奪全球霸權的「第二次冷戰」(Cold War two),美國過去與前蘇聯、目前與中國的衝突「詭異相似」,譬如第一次冷戰有區域衝突引爆點(flashpoint),包括東西柏林和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而如今則是台灣。阿爾佩洛維奇分析,2028年至2032年,最可能是習近平征服台灣的時間點。(圖/達志/美聯社)另外,這位電腦安全技術公司「CrowdStrike」共同創辦人兼前首席技術長接受《SpyTalk》訪問時也表示,普丁入侵烏克蘭的原因和習近平想征服台灣的原因完全相同,兩位獨裁領袖都來到70歲出頭,也開始審視自己政治生涯的尾聲,以及未來可能留下的影響力。阿爾佩洛維奇分析,由於習近平已經70歲,2027年再度競選共產黨領袖時,很可能又贏得5年任期,以79歲高齡執政到2032年,因此,2028年至2032年,最可能是他實現宿願的時間點,「我認為未來4至8年將非常非常危險」。習近平。(圖/達志/美聯社)阿爾佩洛維奇表示,「如果中國入侵,不論打贏或打輸,對於世界、美國、台灣或中國本身而言,都將是一場絕對的災難」,而他近日也出版一本名為「世界岌岌可危:美國如何在21世紀競賽中擊敗中國」(World on the Brink: How AmericaCan Beat China in the Race for the 21st Century,暫譯)的新書,並提出如何避免台海戰爭的策略,「我們必須讓習近平每天早上醒來,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邊刮鬍子邊對自己說,今天不是(動武的)那天」。除此之外,過去曾擔任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顧問的阿爾佩洛維奇還認為,美國應該要讓中國在軍事方面陷入兩難困境,並協助台灣打造防禦島嶼的能力,並且向北京表明,台灣衝突的後果,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近日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圖/翻攝自X)
不想上前線!烏克蘭「女裝大叔」拿妹妹護照闖關 秒被識破遭逮
烏克蘭經歷失敗的春季大反攻後,前線持續遭到俄軍蠶食,烏軍戰線危殆的原因除了砲火不足,另個關鍵便是兵源有限,但烏克蘭修法下調徵兵年齡後屢傳逃兵事件,最近更有名44歲女裝大叔企圖越過邊境遭抓包。據《鏡報》報導,該名女裝大叔6日在羅馬尼亞邊境遭查獲使用妹妹護照,但比護照更明顯的,是他廉價感十足的女裝打扮,大叔雖戴上假髮、別上蝴蝶結、化妝、穿上假胸與裙子,但災難般的女性模樣,讓他立刻被外喀爾巴阡州的邊境人員識破。烏克蘭警方表示,女裝大叔觸犯《刑法》非法越境或企圖非法越境罪,違反18歲至60歲男性不得在沒有特殊許可情況下出國的禁令,因此不論大叔是否打算逃兵,都將被移送法辦。烏克蘭人口僅約俄羅斯4分之1,前線長度卻超過2千公里,鏖戰逾2年的戰事也終於暴露出烏軍人力問題,尤其美國因為川普及共和黨阻止軍援法案,導致烏軍欠缺足夠裝備、砲彈而失去質量優勢,遭到俄軍壓制,非官方統計已有3萬人陣亡。不過,繼承前蘇聯堆屍流打法的俄軍,據多個第三方機構統計約有8萬到11萬人陣亡,加上莫斯科為避免影響民心,短時間難以再次大規模動員,表面經濟成長、實則透支未來的戰時體制,也被預估最快在今年支持不住,歐美評估俄國將在2026年耗盡國力,戰爭天平再次倒向烏克蘭。
伊朗曾在莫斯科恐攻前發出警告 俄羅斯可能發生重大恐怖活動
伊朗在上個月莫斯科「番紅花城市大廳」恐攻發生前,曾提醒俄羅斯可能發生重大「恐怖活動」。路透社報導,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事先也曾警告俄羅斯可能遭受伊斯蘭極端分子攻擊,但深不信任華盛頓意圖的莫斯科對此情報視而不見。然而,俄羅斯很難忽視盟友伊朗關於這起攻擊事件的情報,這也引發了人們對俄羅斯安全機構效率的質疑。在為期兩年的烏克蘭戰爭期間,被西方制裁的莫斯科和伊朗加深了軍事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在俄羅斯遭到攻擊的數天前,德黑蘭與莫斯科分享了一些情報,這些情報是在審訊與伊朗3月3日兩起致命爆炸有關的嫌疑人時獲得的,指出在俄羅斯境內可能發生重大恐怖襲擊,」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1月,伊朗逮捕了35名人士,包括「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的一名指揮官,伊朗稱這些人與1月3日在克爾曼市(Kerman)造成近100人死亡的雙重爆炸有關。伊斯蘭國曾宣稱對伊朗的爆炸案負責,這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血腥的事件。美國情報消息來源表示,ISIS-K既是1月3日在伊朗發動攻擊,也是3月22日在莫斯科槍擊案的肇事者。伊斯蘭國曾佔據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領土,實施恐怖統治並在西方國家發動「狼隻式攻擊,但到2017年已被宣布完全遭擊敗。然而,ISIS-K作為該組織最可怕的分支之一,以大規模流血事件再次提高了該組織的知名度。ISIS-K的名稱來自一個曾包括伊朗、土庫曼和阿富汗部分地區的舊稱,於2014年後期在阿富汗東部出現,並迅速樹立了極度殘暴的惡名。第二位消息人士表示,由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而要求匿名,伊朗提供給莫斯科的有關即將發生攻擊的情報缺乏時間和確切目標的細節。「他們(在伊朗被捕的人)獲指示在俄羅斯準備一場重大行動......被捕的恐怖分子之一說,有些成員已經前往俄羅斯,」第二位消息人士說。一位高級安全官員作為第三位消息人士表示:「由於伊朗多年來一直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伊朗當局基於從那些被捕恐怖分子獲得的情報,履行了向莫斯科發出警告的義務。」克里姆林宮、伊朗外交部及白宮均未對此消息回應。伊朗及莫斯科最近遭受的恐攻都涉及塔吉克(Tajik)國的人。安全專家說,ISIS-K在貧困的前蘇聯共和國塔吉克積極招募人手。消息人士透露,伊朗曾與塔吉克討論過安全疑慮。一位塔吉克的外交消息人士證實,德黑蘭最近確實與塔吉克就塔吉克人日益參與極端活動一事進行過討論。伊斯蘭國對什葉派教徒懷有強烈的憎恨,而什葉派是伊朗的主導教派,也是該組織分支在阿富汗發動攻擊的目標。這個強硬的遜尼派穆斯林組織視什葉派為叛教者。2022年,伊斯蘭國宣稱對一處什葉派聖地發動的攻擊造成13人死亡負責。德黑蘭稱襲擊者是塔吉克人。伊斯蘭國此前宣稱實施的攻擊包括2017年發生在伊朗國會大廈和伊斯蘭共和國創始人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陵墓的雙重爆炸案。
台灣成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CNN主持人驚曝:若爆發大戰3方皆輸
兩岸局勢近來嚴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10日播出特別報導「台灣:未竟之業」(Taiwan:Unfinished Business),探討美中與台海的複雜歷史和當前的緊張事態,而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在最新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台海情勢沒有最危險,只有「更危險」。CNN主持人札卡利亞認為,在美中對抗下,台灣如今已變得更加危險。(圖/翻攝自X) CNN在10日刊登一篇題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更加危險」(Opinion: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place has only gotten more dangerous)的評論文章,由這位知名國際情勢分析主持人撰寫,札卡利亞指出,《經濟學人》曾在數年前宣稱,擁有2400萬人口的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經濟學人》給出的理由相當充分,認為台灣是一個最近才開始變強的小島,卻面臨著中美之間不斷擴大的地緣政治競爭,讓台灣的危機感更加強烈。札卡利亞還引述哈佛大學國際安全學者埃里森(Graham Allison)表示,飛速崛起的中國,在面對擁有主導地位的美國時,「注定會爆發一場大戰」,不過札卡利亞對兩國是否真的會開戰持懷疑態度,因為美中雖然在地緣政治上相互競爭,但在經濟上卻緊密相連。CNN主持人札卡利亞認為, 美中雖在地緣政治上競爭激烈,但雙方的貿易往來卻十分緊密,若真開戰勢必會引發後果。(圖/達志/美聯社) 他以冷戰時期為例,美國和前蘇聯一年的貿易額最高僅50億美元,如今美中每隔幾天就達到50億美元貿易額,雖然近年來關稅和貿易限制增加,但這種相互依存的經濟往來並未大幅下降,這複雜的經濟聯繫使得兩國雖然在地緣政治上產生對抗,同時得謹慎處理敏感問題。此外,札卡利亞認為中國似乎不是一個想要推翻國際體系、向世界展示有別於美國的意識形態的「革命國家」,但他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擁有龐大武器庫的中美兩國,在阻止全面戰爭爆發上,同樣存在核威懾的能力,不過台灣才是美中關係的核心。札卡利亞盤點兩岸關係,指出每位中國領導人都確認統一兩岸的目標,過去也持續認為可以等待,讓時間站在北京這邊,如今台灣已發展出充滿活力的民主,與中國大陸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數十年來台灣不統一的決心更堅定」,他相信北京看到了這種情況,並且認為時間已不站在那一方,或許認為「早點行動比晚點行動更好」。札卡利亞指出,近期的台灣總統大選,雖然民進黨贏得第3個任期,但得票率僅40%,顯示多數台灣人傾向維持現狀,而中美雙方也應該意識到,台灣問題必須「被管理」而不是「被解決」,尤其北京和華府需要「非常小心地管控」,沒有空間可挑釁,「三方都應該持續對話,確保不產生誤解或誤判」。CNN主持人札卡利亞認為,在美中對抗下,台灣如今已變得更加危險。(圖/翻攝自X)
台灣首次!中央大學推動國際登月計畫
我國第一次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自主研發「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預計今年第4季由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 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發射升空進行科學任務,從地球到月球、繞月及登月執行4個月的任務,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盡一份心力。未來10年是人類登月計畫積極推動的時期,我國在中央大學主導下,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今年1月14日、15日,他和學校研究團隊將「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送往日本,預計第4季搭乘登月小艇升空,展開科學任務。將這儀器送上月球,費用是新台幣1800萬元。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過去我國發射的衛星及各式科學酬載都僅在約800公里的高空運作,這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首次離開地球軌道,在2000公里外執行任務。張起維提到,距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深太空」,那裡的游離輻射對生命和科技產品非常不友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主要是偵測地球到月球及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輻射環境對電子產品的影響,可提供執行太空任務參考,或作為未來電子和太空產品設計的考量。為了能在嚴峻的太空中「旅行」4個月,張起維說,「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重量、耗電量都有嚴格要求,因此設計出長寬高分別是14公分、14公分及3.68公分,重量僅400公克,相當於半斤茶葉的重量,設計完全由中央大學一手包辦,參與學生的名字也都刻在「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電路板後方,展現中央大學在太空領域的付出。另一方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昨日宣布,日本小型無人月球探測器「SLIM」20日成功降落月表,日本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中國及印度之後第5個登月國家,SLIM在28日晚與地面建立通信,並開始觀測月表的岩石組成等。張起維說,1969、1970年的人類登月計畫,都是由政府主導,但這次各國展開「重返月球」任務,除政府以外,還有很多民間公司參與,大家一起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而努力,甚至要以月球為基地,進一步探究土星等其他星球。
日本月球探測器SLIM降落! 「全球第5國」登月成功
日本今(20天)成為全球第5個成功登月的國家,不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太陽能電池沒有發電。據悉,JAXA將透過其開發的月球著陸器「智慧型月球探測器」(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SLIM),驗證日本的精確著陸技術。JAXA今證實,日本時間2023年9月7日上午8點42分11秒,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的H-IIA運載火箭搭載SLIM,已於日本時間2024年1月20日凌晨零時20分(台灣時間19日23時20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並於登陸後建立起通訊。JAXA補充,「太陽能電池沒有發電,將優先從月球表面採集數據。」JAXA理事長山川宏(Hiroshi Yamakawa)。(圖/達志/美聯社)SLIM的開發始於2017年,著陸器計劃於2021年發射,但由於與SLIM併車的XRISM任務的延遲,任務被推遲到2023年。 如今隨著SLIM降落月球表面,日本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中國和印度之後,全球第5個登月的國家。歷經2次失敗的登月任務,以及近期火箭升空後爆炸後,這次成功登月將重振日本在太空高科技領域的聲譽。
海獺被讚可以抗暖化 海狸被罵成暖化兇手...
可愛的海獺近年受到歡迎,甚至還有延伸出貼圖跟卡通,而牠除了是頻危動物外,也被認為是對抑制暖化有所幫助,甚至靠吃東西就能環保。不過跟他長得很像的海狸就罵名不斷,甚至如今還被指稱是暖化的兇手,不只衝擊大自然還造成暖化加速。海狸對生態的影響大,甚至被認為是破壞原生態的動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海狸又稱美洲巨水鼠,過去牠生於南美洲溫帶,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毛皮商人把海狸鼠運到北美洲、歐洲及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繁殖。在前蘇聯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及吉爾吉斯,由於當地農民十分貧窮,所以剝掉毛皮的海狸鼠肉就成為了這些農民及低下階層的肉食來源。但毛皮商對海狸鼠的圈養監管不完善,讓海狸鼠有機會逃到野外,並適應了野生環境。多個國家已被列為入侵物種,因為海狸鼠的體型比一般家鼠大兩倍,會把田野的農作物都吃光,會造成生態災難。海狸鼠的外型與北美洲原生的麝鼠相似,但其行為較具攻擊性。為減少海狸鼠對麝鼠的棲息地的干擾,美國南部有部分州分會在槍殺海狸鼠後把海狸鼠的屍體餵飼野生的美國短吻鱷,好讓鱷魚習慣了吃海狸鼠的肉來攻擊這些外來的入侵者。海狸做出的池塘,因無法流動也產生許多溫室氣體。(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如今又發現這些海狸在河川上流築巢形成池塘,但這些停滯的池塘水,因無法流動因此產生溫室氣體,冬季寒冷的空氣被阻止滲入底部的土壤,創造了一個容易融化永久凍土的環境。當凍土融化時,其中含有的大量甲烷會自然釋放出來,這可能會加劇氣候危機。在阿拉斯加苔原地區,海狸創造的池塘數量估計超過1萬2000 個,而且這個數字在過去20年裡又翻了一輪,也讓牠被指造成暖化的問題。海獺則因為吃海膽被認為對環境有益。(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至於海獺則是有研究發現,牠光是靠近時就能幫助地球,起因為牠主要吃的是龍蝦、海膽、與鮑魚等,特別是海膽可能會讓海藻減少,研究顯示,海藻林每年可吸收約2億噸的碳排放。而海藻的天敵海膽近年在美國加州沿岸大量繁殖,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海膽過去的天敵向日葵海星,則因為疾病一一死去減少,導致海膽大肆繁殖,更可能導致整片海域遍佈海膽,再加上海藻正面臨海洋酸化和海水變暖等威脅,處境岌岌可危,研究人員便讓喜啖海膽的海獺介入,反而讓海域恢復了生態原有的樣貌,也控制海膽數量與海藻生長。
美13歲少年打爆俄羅斯方塊 他突破系統上限讓遊戲當機
經典電玩遊戲《俄羅斯方塊》(Tetris)誕生40年來風靡全球,這款遊戲自發售以來,便有許多玩家專研如何獲得高分之技巧。近日,美國一名13 歲少年吉普森(Willis Gibson)成功把遊戲挑戰到所有玩家未到達的成就,成功進入第 157 關,分數累積到 999999 分,導致遊戲進入當機狀態!吉普森玩俄羅斯方塊第157關時,畫面突然停頓當機,分數則顯示為「999999」,吉普森不斷高呼「我的天」。(圖/翻攝自X)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13歲的少年吉普森,成功挑戰先前所有玩家都沒有達到的成就,那就是成功進入俄羅斯方塊第 157 關,並且達到999999系統上限高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讓整款遊戲被玩到「當機」。報導稱,吉普森2023 年 12 月 21 日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Blue Scuti」的直播上,只見他耐心遊玩俄羅斯方塊長達38分鐘,當時遊戲達到999999 系統上限高分,過了一段時間,遊戲直接停止運作,也就是出現當機狀況,讓吉普森當下大喊「我的天啊」。這款遊戲是1980年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風靡全世界的電腦益智遊戲,原先是由前蘇聯科學家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Alexey Pajitnov)發明,當時這款遊戲普遍被認為理論上最多只能達到第 29 關,因為隨著玩家闖關等級愈高,方塊下落的速度也會變得更快,最後會突破正常人類可以反應過來的速度。在2010 年,就有玩家使用名為「Hypertapping」特殊遊戲技巧成功進入第 30 關。為了達成這項技巧,玩家需要以極快的手速移動方塊,必須達到「每秒按 10 下」方向鍵的速度進行操作,而這項技巧也成為了其他玩家挑戰極限的關鍵技巧,許多遊戲專家也在專研這項技巧,甚至未這款遊戲研究新的技巧,也讓俄羅斯方塊如此長壽。針對及普森的「破關影片」,據經典俄羅斯方塊世界錦標賽首席執行官克萊門特(VinceClemente)表示「這令人難以置信」,俄羅斯方塊最初的設計師認為,要通關俄羅斯方塊是不可能的事情。克萊門特表示,此前只有AI曾成果讓俄羅斯方塊陷入當機狀態。
擱淺30多年!全球最大冰山正快速漂移 科學家:將脫離南極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在海底沉睡了30多年,現在正在移動!這座名為A23a的冰山於1986年以來就擱淺了,偵測專家於2020年第一次發現它的移動,在過去1年,它快速漂移,現已快超出南極海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面積近4000平方公里,厚度約400公尺的A23a,原是菲爾希納冰棚(Filchner Ice Shelf)的一部分,當時上面還有前蘇聯研究站。A23a於1986年以來就擱淺了,隨著體積縮小,也開始移動,科研組織英國南極勘測(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遠端偵測專家佛雷明(Andrew Fleming)於2020年第一次發現到它的移動,在近幾個月來,A23a在風和洋流的推動下突然加速,目前正在掠過南極半島的北端。至於移動的原因,佛雷明(Andrew Fleming)表示,「我向幾位同事詢問了這個問題,是否可能是因為冰棚海水溫度改變,從而引發了這種情況,但大家一致認為只是時間到了」。專家表示,與威得爾區的大多數冰山一樣,A23a肯定會被推到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中,這將使其沿著一條被稱為「冰山巷」的路徑,慢慢流向南大西洋,且無論體積多大,都會融化不見。
曾促成葉爾欽、柯林頓會談!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逝世 享壽86歲
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Martti Ahtisaari)曾在任內促成前蘇聯最高主席葉爾欽(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Clinton)在赫爾辛基的世紀會談,並積極調停科索沃戰爭,2008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近年罹患阿茲海默症,於台灣時間16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壽86歲。據了解,阿提沙利1993年正式成為芬蘭社會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他認為芬蘭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這一政見也成為其總統競選的綱領之一。1994年2月,阿提沙利經過2輪投票,以微弱優勢戰勝瑞典族人民黨候選人雷恩,成功當選芬蘭總統,同年3月1日上任。阿提沙利任內支持芬蘭加入歐盟,在1994年全民公決中,56%的芬蘭投票者對加入歐盟投了贊成票。不僅如此,阿提沙利還在總統任內促成了葉爾欽和柯林頓在赫爾辛基的會談,並於1999年與時任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和時任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磋商,爭取停止在前南斯拉夫省份科索沃的戰爭。由於經常受到傾向謹慎外交政策的芬蘭議會抵抗,以及來自社民黨的內部壓力,阿提沙利並未謀求連任,後由外交部長哈洛寧(Tarja Halonen)接過總統職位,成為芬蘭首位女總統。卸任總統後,阿提沙利接受邀請,在多家國際組織任職,建立了獨立非政府組織「危機管理倡議」(Crisis Management Initiative,簡稱CMI),致力於推動和維護不安定地區的和平。2008年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授予阿提沙利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在過去的30多年間,跨越幾個大洲,為解決國際爭端而作出的重要努力」。阿提沙利近年罹患阿茲海默症,儘管努力對抗病魔,仍於今日在赫爾辛基逝世,享壽86歲。芬蘭現任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稍早證實,「我們接獲了阿提沙利總統逝世的消息,為此深感哀痛。」
神秘事件多!13號星期五詭異歷史巧合 是真是假信不信由你
好巧不巧今天正是俗稱的「13日黑色星期五」,說到這裡不少人可能會聯想到恐怖電影《13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在西方,數字13一直以來就代表著不吉利,而星期五也是一樣,若兩者碰在一起就更加讓人驚恐,除此之外,歷史上也有不少黑色星期五發生重大災難!「黑色星期五」(13號星期五)被西方視為相當不吉利的日子。(圖/翻攝自每日星報網頁)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關於13號星期五有許多說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來自《聖經》中的最後晚餐,相傳當天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而猶大恰巧也是最後的晚餐中第13位客人,另外,美國80年代末電視劇《13號星期五》,以及同個年代就有的電影《13號星期五》更是不斷被翻拍,由此可見,這個迷信對西方人來說有多深,而歷史上許多個黑色星期五還真發生不少大事,以下就是發生在13日黑色星期五的歷史事件澳洲維多利亞黑色星期五森林大火1939年1月13日黑色星期五,澳洲一場森林大火造成71人死亡,57.5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成焦黑,成為當地史上第三起最致命的事件,這場大火燒了兩天,大火產生的灰燼非常濃烈,甚至飄到了紐西蘭。英國白金漢宮在二戰期間遭到轟炸1940年9月13日,二戰期間德國轟炸白金漢宮,在爆炸發生時,雖然對英國帶來創傷,但已逝世的伊麗莎白女王當時僅表示,「很高興我們遭到轟炸。現在我可以親自看到東區景觀」。瑞典航班DC-3失聯1952年6月13日瑞典航班在波羅的海上空飛行時失蹤,40年來,瑞典政府堅稱,這架飛機是進行例行訓練,不過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90年代,機組人員實際上對前蘇聯監控,儘管瑞典在冷戰期間維持中立,而前蘇聯一名飛行員告訴瑞典外交官,是自己將飛機擊落。波拉氣旋襲擊孟加拉1970年11月13日的熱帶氣旋波拉(Bhola Cyclone)肆虐孟加拉灣,這場致命的風暴,死亡人數估計在15萬至55萬人之間。波拉氣旋甚至被認為是促成孟加拉獨立的原因之一,當時,孟加拉還被稱為東巴基斯坦,由於不滿巴基斯坦對救援工作的不善處置,導致孟加拉人努力爭取獨立。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1972年10月13日,烏拉圭空軍571號飛往安地斯山脈時墜入智利,在墜機事件發生後的幾天內,躲在飛機機身內的倖存者淪落到吃掉死去乘客的屍體。這次救援工作在事故發生後10天就被中止了,但72天後兩名男子才被智利空軍救援隊救出並告知,還有其他16人受困,此事件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美國嘻哈歌手圖帕克被謀殺圖帕克(Tupac)是一位非裔美國西岸嘻哈音樂人、詩人和演員,他的謀殺案是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懸案之一。1996年9月7日,圖帕克在拉斯維加斯被人連開4槍,6天後因呼吸道及心臟衰竭,不治身亡,得年25歲。歌詩達協和號在義大利海岸沉船歌詩達協和號觸礁事故(Costa Concordia disaster)發生於2012年1月13日,歌詩達協和號為知名沈船鐵達尼號的2倍,因為觸礁沉沒,當時4232名乘客中,有32人死亡,來自台灣的11人觀光團和2名自由行乘客則平安返台,船長則被判過失殺人罪。儘管許多科學家都將「13日星期五」的禁忌斥為無稽之談,但仍有許多西方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害怕13日星期五的到來。
80歲老婦X光一照「腦部驚現3公分針」 醫師驚曝婦人雙親恐怖秘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聯因為面臨糧食嚴重不足,許多家庭陷入極度貧困和飢餓窘境,許多家庭無力撫養孩子,只能透過各種手法殺害新生兒,近日,一名80歲婦人在做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腦部竟有一根3公分的針,推測可能就是婦人的父母當年試圖殺她未遂的結果。根據《商業內幕》報導,庫頁島衛生部4日在社群媒體Telegram發文表示,這位80歲婦女進行腦部X光檢查時,醫師發現婦人大腦中有一根3公分長的針,幾乎貫穿半個大腦,這根針是在婦人的左頂葉中被發現。另外據《法新社》引述醫師說法,這名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Far East)的80歲婦人,目前仍在接受觀察,這跟針也沒有對她造成任何頭痛或不適,由於因擔心手術會造成婦人健康惡化,因此決定不進行手術把針取出。據官員表示,這根針從女子出生起就一直卡在腦中,事實上,這是第二次大戰期間,前蘇聯常見的「殺嬰手法」,官員指出,當時正處飢荒年代,有些父母因為沒有足夠糧食養育下一代,會將針插進新生兒還未閉合的頭頂囟門,而閉合後就看不見異物,嬰兒也會死亡,「這種情形在饑荒年代相當普遍」。包括醫師也認為,這是婦人的雙親在她還是嬰兒時期試圖殺害她所致,醫師判斷,婦人的父母當初沒有能力撫養她,為了將她殺害,才會把針貫穿婦人的左頂葉,豈料最後未達到預期的結果,婦人得以存活下來。醫師分析老婦腦中藏針的原因。(圖/翻攝自推特)
村上春樹再度飲恨! 2023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劇作家佛斯摘下
2023年諾獎文學桂冠得主揭曉!瑞典學院於台灣時間5日晚間7點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今年獲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為中國作家殘雪,以及連續幾年入榜卻未能拿下殊榮的日本文壇巨擘村上春樹,最終,挪威作家佛斯(Jon Fosse)獲評為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表彰其創新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的事物發聲。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5日揭曉挪威作家佛斯。(圖/翻攝自The Nobel Prize 推特)1959年生於挪威海于格松的佛斯,現年64歲,1994年出版首部戲劇《不離不棄》,創作包括長篇、短篇小說、兒童文學、散文以及戲劇等相當豐富的創作,他的作品被翻譯超過40種語言,佛斯2007年獲法國國家功勳獎章,2010年又獲國際易卜生獎,這次摘下桂冠,評審給獎理由是認為,「他嶄新的劇作與散文讓無法言說的得到發聲」。外界原先認為中國女作家殘雪(本名鄧小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澳洲作家莫南(GeraldMurnane)、匈牙利作家卡撒茲納霍凱(Laszlo Krasznahorkai)、美國作家品瓊(ThomasPynchon)、俄羅斯女作家烏利茨卡婭(Lyudmila Ulitskaya)、加拿大女作家愛特伍(MargaretAtwood)等文人均列為熱門人選。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起開始頒發,當初創設諾貝爾獎的瑞典富翁諾貝爾(Alfred Nobel)定下的給獎指南,得主均以「在文學領域朝理想主義傾向創造最傑出作品」獲得表彰,至去年共頒獎115次,總共119人獲獎,其中4次為2人共享,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並未頒發,1904年、1971年、1966年、1974年均由2人共享榮譽。史上曾有2名文學獎得主並未領獎,包括前蘇聯1958年強迫《齊瓦哥醫生》作者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拒領。1964年得主、法國作家沙特(Jean-Paul Sartre)以拒絕任何官方榮譽為由未領獎。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5日揭曉挪威作家佛斯。(圖/翻攝自The Nobel Prize 推特)
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 3「量子點」學者獲殊榮:得主疑提前被曝光
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即將在台灣時間4日晚間揭曉,獎項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莫吉巴旺迪(Moungi G.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教授布魯斯(LouiseE. Brus)、俄羅斯固態物理學家埃基莫夫(Alexei I. Ekimov)獲得殊榮,不過負責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Academy of Sciences)疑似因為郵件出錯,提前曝光了得獎名單。諾貝爾物化學獎揭曉,由巴旺迪、布魯斯、埃基莫夫等3人獲得這項殊榮。(圖/翻攝自諾貝爾頒獎典禮直播)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頒獎者表示,「3位得主因他們的實驗獲得認可,這些實驗為人類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部的電子世界提供新工具。量子點是非常微小的納米粒子,它們的大小決定了它們的性質」。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教授巴旺迪,是膠體量子點研究領域的最早參與者之一,更是過去10年被引用最多的化學家之一,2020 年他成為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得主,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教授路易斯尤金布魯斯,則是量子點的膠體半導體奈米晶體發現者。至於來自俄羅斯的固態物理學家埃基莫夫,在瓦維洛夫州立光學研究所工作期間,發現了被稱為量子點的半導體奈米晶體,他同時憑藉半導體中電子自旋取向相關研究,獲得1975年前蘇聯國家科學與工程獎。另外,得獎聲明也指出,研究人員主要利用量子點來產生彩光,相信在未來量子點可以用於柔性電子產品、微型感測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或許還可用於加密量子通信。不過《路透社》稍早引述瑞典媒體《每日晚報》報導稱,這份化學獎得獎名單疑似因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失誤而提前揭曉,原訂於上午11點45分揭曉的化學獎得主名單,卻於上午7點30分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寄出的新聞稿中,疑似提前被揭露。根據報導,這份新聞稿標題為「他們為奈米科技播下重要種子」,內容中表示,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將頒給3位發現並發展量子點(Quantum Dot)的科學家,正是上述的得主,對此,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媒體發言人內維耐斯(Eva Nevelius)稍早回應,化學獎的得獎人尚未決定,而最終的諾貝爾化學獎結果,卻和外洩名單一模一樣。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疑似不小心公布了據稱贏得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3名科學家姓名。(圖/翻攝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