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級
」遙祭黃陵意義深 馬英九7日進北京拚馬習二會
前總統馬英九4日表示,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自己過去在台灣曾經6度遙祭黃帝,此次能帶著台灣青年學子到大陸陝西親自祭祀黃帝陵,個人深感意義重大。馬英九刻正於大陸參訪中,4日出席「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並於致詞時兩度哽咽表示,兩岸人民都是黃帝的子孫,此次親自到這,就是希望藉以表達台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平兩岸,雙贏共榮;同胞一體,允執厥中」。馬英九表示,1912年3月,孫中山先生親自撰寫「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著名祭文,並派出代表團祭祀黃帝,是為清明公祭遙祭黃陵之濫觴。馬英九說明,1937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在黃帝陵,舉行共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儀式,現在回頭看,這些都是重要的象徵,代表無論是任何黨派,都共奉黃帝做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都有非常堅定的信念。盤點馬英九本次大陸行,目前已進入11天行程的第5天。公開的行程中,對岸副部級以上幹部就見了至少6位,分別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廣東省委常委陳建文與王瑞軍、廣東省副省長林濤等人。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在廣州市、深圳市有不少未公開餐敘,若有對岸高階官員接待,則見面高層人數還有望增加。而進入陝西省後,對岸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4日會見馬英九一行人,上午先舉行的祭黃帝陵大典中,據了解也有兩位中共國家級副職高官參加,是否與馬英九有互動,則暫未公布。外界關注,7日馬英九一行人轉至北京後,中共高層會見的級別是否有望提升,甚至出現「馬習二會」?更被各界寄予高度期待。
秦剛堪稱大陸「政壇傳奇」 副部級「駐美大使」3個月晉升「國務委員 」
大陸新任外交部長秦剛獲任命為國務委員。短短3個月,秦剛由駐美大使的副部級官員晉升為外長、再晉升為國務委員,位列國家領導人,創下大陸政壇傳奇。秦剛2021年7月接替崔天凱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去年10月在中共二十大當選中央委員,去年12月30日接替王毅擔任外交部長,晉升為正部級。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5年前,時任外長王毅也升任國務委員。不過王毅是當了11年的正部級外交部長,才晉升到副國級的國家領導人行列,秦剛只用了不到3個月,創下官場傳奇,也顯示他深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高度信任。身段柔軟 積極與美商界及民間交流報導稱,56歲的秦剛,1966年3月出生,曾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駐英國公使、新聞司司長、禮賓司司長,2018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長。擔任駐美大使一年半,正逢中美關係持續受台灣、新疆、疫情等問題干擾,有分析認為秦剛身段柔軟,積極與美國商界及民間接觸交流。今年大陸全國兩會,秦剛舉行上任以來首場外長記者會,近兩小時回答14個提問,聚焦中美、台海及俄烏戰爭等熱點議題。秦剛批評美國所謂的對華「競爭」實為「惡意對抗」,就如奧運田徑,總想着犯規去絆倒對方,「甚至想讓對方參加殘奧會」。他強調,打壓遏制不會使美國變得偉大,更阻擋不了中國邁向復興,「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這辦不到」。他還特別展示大陸《憲法》談台灣問題,稱美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五年來打虎力度最大!2022年「打虎成績單」出爐 至少32名中管幹部落馬
2022年大陸「打虎成績單」出爐,去年至少有32名中管幹部落馬,至少37名中管幹部受到黨紀政務處分,主要涉及十多個省的省部級高官及重要的國企、央企等,是近五年來打虎力度最大。《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管幹部層面,據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數據,2022年至少32人落馬,在2017年至2022年五年中落馬人數最多。2017年至少18人被查。所謂「中管幹部」,也就是在中組部備案的幹部,其任免權在中共中央,中組部在中管幹部任命上有建議權,一般而言,中管幹部為副部級以上。從具體落馬人員看,主要涉及廣東、貴州、吉林、西藏、遼寧、上海、內蒙古、北京、青海、雲南、福建、湖北、河北、黑龍江、四川、廣西等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份的省部級高官。此外,相關落馬案件還涉及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國務院組成部門,以及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局,比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涉及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聯通、中儲糧、中國人壽保險(集團)重要的國企、央企等。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遼寧省5位省部級官員被查,分別是遼寧省瀋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付忠偉,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國相,省政協原副主席孫遠良,省政府副省長郝春榮,省政府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王大偉。去年12月,中紀委官網發布的《數看八項規定十週年》影片提到,截至同年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6.9萬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09.7萬人;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中管幹部265人。從2013年9月至2022年11月,中紀委已連續110個月公佈查處的違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月報數據。北京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王傳利表示,從當前的趨勢可以判斷,未來查處重點之一將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型的腐敗;第二個重點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第三個重點治理的是「三集」領域的腐敗,所謂「三集」領域的腐敗,是指「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
美軍稱中共最快今年犯台 白宮:沒衝突理由
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上將20日稱中國最快可能在今年入侵台灣,但白宮於21日對此說法進行降溫,再三重申「沒有發生衝突的理由」,因為美國對待台灣和台灣自我防衛的方式沒有改變。白宮也表示,無法對「美台合作生產武器」此一「特定」的報導進行評論。美國國務院21日也重申不支持台獨,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在媒體簡報會上、被問及白宮是否同意吉爾迪的評估時表示,美方會對此盡可能地監控,但我只想告訴你我們一次又一次說過的話:「沒有理由爆發衝突」。柯比說,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堅持沒有任何改變,美國也將繼續尋找幫助台灣增強自衛能力的方法。美國不希望海峽兩岸的現狀單方面發生變化,尤其不希望看到被武力改變。但這絕對沒有理由發生,因為美國對待台灣和台灣自我防衛的方式沒有改變。對於白宮能否證實美國和台灣正就聯合生產武器進行談判的問題。柯比表示,關於此一「特定」的報導,我沒有任何具體的內容,無話可說。但美國仍致力幫助台灣自衛,並始終保持開放態度,考慮與台灣合作的新方法。美國防部發言人空軍准將賴德21日在媒體簡報時也多次被問及此事。他表示,中國是步步進逼的挑戰,美方對中國在區域的脅迫與挑釁行為感到擔憂,美方的重心是與區域盟友與夥伴合作,確保印太區域自由開放且安全穩定。但他也重申美國遵循一中政策,並依循《台灣關係法》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金融時報》報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表示,北京可能在2027年攻擊台灣的時間表,已經「融入了美國思維」,特別是在五角大廈和情報界。但這似乎只是基於對中國何時有能力入侵台灣的評估,而不是提供有關北京意圖的情報。「我們不能排除任何事情,但說有一個2022年或2023年的時機點,這是純粹的猜測。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她對中國2027年攻台的觀點也抱持懷疑態度。此外,美國副國務卿雪蔓21日與法國外交部秘書長安妮-瑪麗·德科特斯通話,雙方談到要努力促進台海和平與穩定;雪蔓24至26日將訪問日本進行美日韓三方副部級對話。美國國務院21日答記者問時就雪蔓的行程表示,由於中共二十大,台灣議題也將在會上被討論。美國國務院並再度重申美國奉行一中政策,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對現狀的任何單方面挑戰,也不支持台獨,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
陸擬派「美國專家」擔任駐英大使 防堵英美聯手抗中
外媒日前報導,大陸駐英大使劉曉明即將退休,將由原本是駐美大使熱門人選、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接替。這個人事安排明顯針對英國的後脫歐時代而來,為避免跟歐盟分家的英國,因此被美國拉走,大陸找來對美專家,維繫中英關係。據了解,劉曉明在2021年1月就滿65歲,達到副部級(駐英大使為副部級)退休年齡,他算是屆齡的正常退休。他從2009年擔任駐英大使,是迄今為止擔任該職位最久的官員,也被英國媒體描述為言辭犀利的大陸外交官。以往大陸駐外大使,平均任職時間都在4年左右。此次劉曉明離任後,將會在2021年3月大陸兩會之際準備正式交接。劉曉明的繼任者,是57歲的鄭澤光,他曾是廣東省普寧縣興文中學教師,後來在華南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習,畢業後在大陸外交部工作,從科員做到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成為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助理前,鄭澤光在大陸地方也有從政經歷。2010至2013年,鄭澤光曾掛職出任江蘇省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隨後擔任王毅助理,兩年後升任外交部副部長。在國際外交界,鄭澤光被認為是知美派,應是大陸駐美大使的理想人選。從1990年代開始,鄭澤光就在專注於美國議題20多年,曾擔任過大陸駐美使館一秘、使館公使等職。但多維新聞網報導,知美派只是外界給鄭澤光貼上的一個簡單標籤。這也非大陸派駐大使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觀察近年來鄭澤光的表現,他所負責的領域並不局限於美國,而是涵蓋拉美、北美和歐洲等地。而且,報導認為,對美、對英事務並非彼此割裂和排斥。從大陸視角來看,鄭澤光完全能夠勝任該職。他的求學和從政經歷和劉曉明相似,都是英語系出身,並在地方有任職經歷。鄭澤光在進入外交部工作後曾被公費派到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留學。從大陸外交工作所面臨的挑戰來看,鄭澤光接替劉曉明出任駐英大使適逢其時,因為中英雙方都面臨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策略上的調整。一方面,脫歐後的英國依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的國家主權姿態可能會有所調整,在全球戰略下更積極推動雙邊獨立外交。2021年,除了主持七國集團(G7)峰會以外,英國還將主持舉辦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屆時,中英在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上的合作將是亮點。另一方面,報導指出,英國脫歐後,它在美國眼中的對歐戰略影響力就會下降,外交決策也不再過度束縛於歐盟。這讓大陸在很多國際議題上爭取英國的支持提供了機會。此外,英國外交更加獨立自主後,可能會採取比其他歐洲國家更親美的立場,強化在情報、軍事和經貿等領域同美國的合作。美國也希望拉攏英國對抗大陸,因為歐盟其他國家對大陸,比較是先經貿、後價值,讓美國有所不滿但也難以阻止。英國脫歐後,恰好可以是美國重點拉攏的對象。不過,脫歐後的英國也不願意成為美國的附庸。這一點從英國脫歐投票前率先加入大陸提出的亞投行(AIIB)以及2015年和大陸宣布雙邊經貿黃金時期就可以看出。這就呈現了中美英(而非局限於中美歐)三邊會加大博弈的現實。這個時候就需要大陸重新調整對英外交策略,加大與英國的接觸,避免英國過度倒向傳統盟邦美國一邊。從大陸立場觀之,西方發起的反中戰主要由美國引領,英國也是繼美國之後內外環境轉變最明顯的大國,如果大陸外交官能夠更主動地處理好對英外交,把握好美英之間的平衡,可能有助於緩解西方對華輿論攻勢和戾氣。這也是美國專家出任下任大使的主要考量。
「隱身」一個多月 耿爽履新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常駐副代表
在「隱身」一個月多後,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履新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常駐副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銜),成為常駐代表張軍的副手。自1982年錢其琛以外交部發言人身份主持第一場記者會,迄今共有30人擔任過該職。這30位發言人的仕途路徑大致有二:一是躋身黨和國家外交領導決策層,包括錢其琛和李肇星後來官拜部長。另有更多的發言人被外放,擔任駐外使節。在主持了4百多場記者會後,耿爽6月5日完成當天的工作後宣布因工作調動即日起卸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這位在任近4年的發言人期間留下不少「成語」和個性化表情。作為外交部對外最「高調」、亮相最為頻繁的面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般常設3人,其中1人由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擔任,其他2人是副司長。事實上,自1982年3月26日時任外交部新聞司長錢其琛首次以發言人身份公開響應當時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有關中蘇關係改善至今,中國外交部已有31任(含現任)發言人履職,盤點30人(因秦剛兩次履職,實為30人)的仕途前景,他們或躋身中國外交領導層,或外放擔任駐外使節,此外也有少數仕途突然轉軌消失在外交活動中。一直充當中國對外發聲主要管道的新聞司,直到1980年代前一直未建立固定的新聞發言人制度。曾任副總理兼外長的錢其琛在回憶錄《外交十記》中提到,1982年中蘇關係開始出現緩和跡象,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在烏茲別克首府塔什干發表長篇講話,雖然仍對中國進行攻擊,但明確承認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表示願意改善關係。當時正在考慮建立發言人制度的中國外交部在鄧小平的指示下準備藉此進行正面響應,於是時任新聞司長的錢其琛在3月26日主持召開中共外交部建部以來首場新聞發佈會。中國外交部迄今共30位發言人,其中男性25人;有13人當時都曾擔任過新聞司長。任發言人時間最長8年,包括現任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建超(2001年至2009年在任),和新聞司迄今第二位女性司長華春瑩(2012年至今),最短僅1年,如齊懷遠和現任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等人。30名發言人的仕途路徑,雖然各有參差,但大體可分為兩種情形:其一,躋身中共及國家外交領導決策層。自錢其琛迄今,共有5位外交部長,其中有新聞司工作經歷者兩人即錢其琛和李肇星,唐家璇和王毅出身於亞洲司,楊潔篪則為美大司出身。另,齊懷遠最終退休於國務院外事辦主任任上。曾於2001年至2006年任發言人的孔泉則在2015年躋身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正部級)。躋身副部級的至少7人,包括曾任駐英大使和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的馬毓真,現任中央外事委副主任劉建超,4位現任和曾任外交部副部長齊懷遠、崔天凱、秦剛和馬朝旭、及外交部阿富汗事務特使孫玉璽等。這凸顯了新聞司在中共外交系統的強勢地位。轉任其他外交系統領導職者也不乏其例,如現任禮賓司長洪磊、美大司長陸慷和歐洲司副司長劉為民。其二,更多的外交部發言人被外放,擔任駐外使節,新聞司的工作只是過渡和經歷,如現任中國駐希臘大使章啟月、駐羅馬尼亞大使姜瑜則皆屬此情形。此外,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沈國放則算是「異數」。他在1993年至1998年任外交部發言人,1996年升任外交部新聞司長,但在2005年12月28日被突然解職,「發配」到外交部下屬事業單位世界知識出版社工作,實際上完全脫離外交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