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仁醫師
」 糖尿病 劉博仁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嘴破要吃水果補充維C? 醫示警戒吃2水果:會更嚴重
嘴破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有些人認為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可以加速癒合。然而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警告,嘴破時千萬不要吃奇異果或鳳梨,因為這些水果中的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加重,進而影響傷口癒合。許多人都有嘴破的經驗,嘴破可能性是物理性傷害,如咬傷,尖銳齒緣或假牙;或是對食物或牙膏、漱口水的某種成分過免,營養素缺乏(如B、葉酸等),月經或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情緒壓力等。劉博仁在臉書粉專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的時候,鳳梨以及奇異果就先暫時不要吃喔」,他說明,雖然奇異果和鳳梨富含膳食纖維、酵素及維生素C對一般健康有益,但在出現口腔潰瘍、消化不良、放射治療或化療引起的口腔潰瘍等情況下,應避免食用這兩種水果,「因為這裡面富含的酵素,也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的黏膜癒合不良或者是腸漏症的問題」。此外,衛生福利部也曾在提醒,如果嘴破超過兩週未癒,可能涉及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口腔癌的風險,應儘早就醫檢查。衛福部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呼籲國人要拒絕檳菸酒,定期篩檢、及早戒除。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衛福部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有「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要盡速就醫接受治療,就可預防口腔癌。
40歲工程師「這習慣」引發腦中風 醫師:晚睡會增加風險
過去常說,人體的複雜程度遠比任何一種機械還要精密,一點點小問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就會演變成難以挽回的悲劇。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提到,有一名40歲的工程師因為長期熬夜引發腦中風,在歷經一年的調整之後,身體終於康復。劉博仁醫師也為此提到,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劉博仁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一位40歲的工程師,不僅長期晚睡熬夜,三餐還不定時,自己本身又喜歡吃油炸的食物,健康檢查呈現血壓偏高以及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況。結果在某次工作到晚上時,該名工程師突然頭暈頭痛,送到醫院去後,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工程師也為此住院開刀治療。後來平安出院後,該名工程師找劉博仁醫師來調理身體,當時該名工程師自述已經改掉所有的習慣,早睡、適度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但是在離開診間時,該名工程師感嘆「從來不覺得這種悲劇會發生在我身上,劉醫師你要跟很多人宣傳衛教啊,真的到我發生中風才知道一切疾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劉博仁醫師表示,這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目前這名工程師恢復狀況良好,但同時也藉這個機會提醒喜歡熬夜的朋友,真的要注意身體的健康。劉博仁醫師也明確表示「經常熬夜晚睡,是會增加血壓不穩定以及腦中風的風險。」
「大腹人家」太危險!腹部脂肪過多將致癌 醫籲「5條件中3」要留意了
腹部內臟脂肪是健康的最大殺手!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指出,腹部脂肪細胞本身是一種內分泌細胞,會分泌出許多發炎激素,這些物質會不時在體內各器官「放火」,造成衰老、慢性病、癌症等;他強調,腹部肥胖的人容易誘發代謝症候群,若在「5條件」中含有3項,包括腰圍過粗、三酸甘油酯偏高等等,就要特別注意。劉博仁日前於臉書粉專提到,當遇到減重的患者時,除了看對方的體脂率以外,一定會看觀察是不是「大腹人家」,因為腹部內臟脂肪可以說是一種「包藏禍心」的脂肪,在10大必須減重理由之首,「腹部內臟脂肪簡直就是您健康的最大殺手」。劉博仁進一步表示,脂肪組織一般會分佈在皮下以及內臟之中,原本的功能是提供身體保暖以及內臟保護的作用,但當過多的脂肪細胞在腹部內臟儲存時,就會形成「蘋果型肥胖(腹部肥胖)」,相當不健康,甚至可以說是萬惡淵藪。劉博仁引述研究指出,腹部脂肪細胞本身就是一種內分泌細胞,會分泌出許許多多的發炎激素,這些物質會不時在您身體各器官「放火」,導致衰老、慢性病、癌症等,「您腹部像座火山,如果不儘早減掉腹部脂肪,遲早火山會爆發的」。對此,劉博仁透露,醫學專家最早就注意到腹部肥胖的人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產生第二型糖尿病,後來更慢慢發現這些病人會合併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逐漸有共識定義出「新陳代謝症候群」,簡稱「代謝症候群」。若在以下5項條件中符合3項,就代表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1.男生腰圍≧90公分,女生腰圍≧80公分,或是BMI≧27kg/㎡。2.三酸甘油酯≧150mg/dl。3.高密度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是舒張壓≧85mmHg,或是有使用降血壓藥物。5.空腹血糖≧100mg/dl或是使用降血糖藥物。
她試168斷食法瘦了 身體出現2症狀…7個月後離世
近年來流行起「168間歇性斷食法」,有許多民眾為了身體健康或減重都紛紛嘗試。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近日在節目上聊到,曾有一名女病患試「168斷食減重,真的瘦了好幾公斤,但出現臉色蒼白和噁心感的症狀,就醫檢查才知道罹患「癌王」胰臟癌,治療7個月後仍未好轉,不幸離世。劉博仁醫師在節目《健康晚點名》分享多起癌症病例,並介紹10大罹癌徵兆,「體重莫明減輕」就是其中一項;劉博仁醫師的一名女病患,她跟風嘗試168斷食,短短3、4個月就瘦了好多公斤,卻也時常感到噁心和臉色蒼白;她就醫檢查後,劉博仁醫師發現他血液的CA19-9指數很高,掃超音波後確定是胰臟癌併發肝臟轉移。對此,劉博仁醫師說明,無論透過何種方式控制體重,凡是出現臉色蒼白、食慾下降和體重短時間減少4至6公斤,都得提高警覺,因為有很大機率是癌症。劉博仁也補充,女病患因已發生肝臟轉移,接受化療7個月後病逝,無奈胰臟癌有癌王之稱,發現不易,通常發現時已經很難挽回。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會刊中曾提到,胰臟癌相對於其他癌症發現不易,目前唯一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但臨床上只有15%病患有機會開刀,又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無法手術的患者,則只能用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節目中劉博仁醫師指出的10大罹癌徵兆,包括體重莫明減輕、耳朵莫明痛不停、食慾不振噁心想吐、身體長出不明腫塊、聲音突變沙啞、傷口久不癒合、大小便不正常出血、皮膚癢找不出原因、痣發生明顯變化和更年期後陰道出血等。而168間歇性斷食法,指的是1天當中8小時可進食,其餘16小時禁食,可喝水、茶和黑咖啡等沒有熱量的飲料。
台商自煮三餐竟罹2癌! 「地雷鍋具曝光」冷水沖洗更毒
一般人普遍在家自己煮三餐更加健康,卻有一位台商因此慘罹2種癌症,劉博仁醫師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分享,這位台商工作繁忙,因此特別請了家政阿姨幫忙煮飯,認為比外食更加健康。劉博仁透露,台商某天意外看到阿姨使用的不沾鍋相當斑駁,建議對方換一個鍋具,但阿姨認為還可以用便拒絕,5~6年後,這位台商竟檢查出罹患腎臟癌、膀胱癌,進一步抽血更發現,其體內全氟辛烷磺酸(PFOS)竟高達35.97,遠超過標準值3.5~25.7;此外,全氟辛酸(PFOA)數值也偏高,這兩項都與腎臟癌有關聯。劉博仁提醒,購買不沾鍋前可先詢問是否含有鐵氟龍,若產品有鐵氟龍,一旦鍋子出現刮痕就要換鍋子,而上述提到的全氟碳化物,也出現在很多防水物品中,包括雨衣、一次性餐具等。他指出,塑化劑很毒,但它在人體的半衰期很短,幾個小時,或是1、2天,多喝水就可以排掉;可是鐵氟龍很麻煩,一旦進入體內,其半衰期長達1、2年,難以排除。除了有刮痕就要更換,含有鐵氟龍的不沾鍋高溫使用後,也不能立刻沖冷水,否則也很容易溶出致癌物「全氟辛酸」,建議還是把熱鍋先放到冷卻後再清洗,不只可以減少罹癌風險,也能延長鍋具壽命。
經商男同時罹患2種癌!竟是煮飯阿姨「堅持1事」害慘他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飲食安全,不過往往忽略鍋具也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一名經商男子不幸同時罹患雙癌,經醫師抽血檢驗發現,男子體內的「全氟碳化物」嚴重超標,追問才得知原來是「不沾鍋」害致癌。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日前在節目《小宇宙大爆發》分享健康知識,透露曾有一名男子因罹患腎臟癌、膀胱癌前來求診,經抽血驗出,他體內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壬酸(PFNA)等3種有毒化合物質明顯超標。劉博仁進一步追問生活習慣,發現原來該病患長期在外地做生意,因工作忙碌聘請一名阿姨來幫忙煮飯,由於對方相當節儉,因此即使不沾鍋已經使用到塗層斑駁脫落,煮飯阿姨仍不肯更換,男子就這樣連續吃了5、6年的致癌毒素。對此,劉博仁示警,鐵氟龍(PTFE)常用於製作防水物品,包括不沾鍋、雨衣、一次性餐具等都可見此物質,由於鐵氟龍的半衰期長達1至2年,因此難以被人體代謝,建議只要看到不沾鍋有刮痕,最好不要繼續拿來烹煮食物。事實上,毒物專家招名威曾提醒,應慎選廚房容器,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鍋具,以免將毒素吃下肚,「如果它是一個不安全的材質,那就會煮出一些重金屬或釋放其他不明物質」,呼籲民眾無論是烹煮或盛裝食物,都不要使用沒有安全認證的容器。
「1上班壞習慣」增加罹癌風險 醫揭3種恐怖危害:多運動還是傷
久坐等於慢性自殺!許多人都知道吃油炸燒烤、抽菸、喝酒等壞習慣有可能致癌,卻對「久坐」這個危險因子渾然不知。對此,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指出,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液流通較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乳酸過多就容易引起發炎,發炎久了就會增加細胞突變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長期久坐,對身體還是會產生傷害。劉博仁今(8日)在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示警,「久坐等於慢性自殺!」尤其若長期久坐,血液流通會比較緩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同時乳酸在周遭的組織也容易過多;而這些內臟的組織或是過多的乳酸,會導致細胞發炎,久而久之,自由基增加了,細胞的突變機率也會升高。劉博仁續稱,久坐還會導致肌肉不太收縮,更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也是導致癌症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久坐還會讓肝臟解毒力下降,使身體累積的環境荷爾蒙,或是雌激素需要代謝的肝臟二階段的解毒酵素活性下降,導致身體細胞變化,而過多不好的雌激素代謝物對於乳房的刺激也會增加,進而提高癌變風險。此外很多人會認為,雖然上班期間久坐,但下班後只要多運動,就會把久坐的負面效果抵銷。但劉博仁也引述日本研究澄清,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仍然久坐,「對身體還是會造成傷害。」因此劉博仁也建議,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每50分鐘起來喝個水、上廁所,然後再回到座位上工作,這樣子就能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健康的威脅。至於下班之後的運動,「整體來說對健康的效益還是有幫助的」,可以繼續維持!
「這病」竟然與肥胖有關!台灣80%成人毒素竄全身 醫:加劇中風、糖尿病
牙周病竟然也與肥胖有關!營養功能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台灣成人的牙周病盛行率超過8成,尤其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越高,而且「牙周病組織發炎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牙齒問題了」,這些發炎內的細菌、毒素,不但會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導致全身性發炎,還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劉博仁醫師21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指出,根據衛福部民國104至105年度針對成年與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計畫報告,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達驚人的80.4%,其中50至64歲牙周病的罹患風險是18至34歲的6.7倍。而80歲以上老年人口更有高達88.7%的人患有牙周問題。劉博仁還表示,牙周病與肥胖也有關係,「根據2015年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發現,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會增加,」此外,當治療牙周病時,越肥胖的患者,治療效果也較差,還有另一項研究發現,BMI大於27以上時,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超過7%。劉博仁補充,牙周病也就是牙周組織發炎,現在已非單純牙齒的問題了,因為牙周囊袋內藏污納垢,各種細菌都有可能會卡在裡面,「麻煩的是這些細菌、毒素,會隨著血液漂流至全身」,並造成全身性發炎,進而損傷心臟瓣膜及冠狀動脈血管內膜會損傷,冠心病機率就增加。劉醫師也強調,由於牙周發炎會波及胰島素受體,若再加上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就更易發生,「所以牙周病已被視為全身系統的疾病了。」他呼籲民眾每半年就應洗牙一次,以防範牙周病對健康的危害。
晚餐後1習慣讓他體重暴增 醫師嚇壞:腎功能變化恐中風
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上分享病患案例,一名病患本來成功瘦下來,再回診卻發現他膽固醇暴增、尿酸暴增、體重暴增、體脂率暴增,詢問之下才發現病患晚餐過後有一個壞習慣,讓他膽固醇跟體重不斷增加卻不自知。病患餐後都吃豬肉乾當點心,半年後身體出現大變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劉博仁醫師分享一位病患的故事,一名口腔癌第四期的病患,經過醫師調理後口腔癌的部分,經過四年已達控制快要沒問題了,結果近期回診卻發現,病患的體重、膽固醇、體脂都暴增,讓他相當擔心也疑惑,為何短時間會有這樣的變化。更提醒對方未來千萬不要因為膽固醇過高體重增加,導致腎功能變化甚至中風,那得不償失了。詢問後才發現病患這半年來每天晚餐後,都會吃豬肉乾還有鱈魚香絲等加工食品。這樣的飲食習慣就算病患有定期去運動走路的習慣,依舊受到影響,醫師這些加工肉品裡面含有高量的糖、鹽、飽和脂肪, 最主要是加工的食品,不管熱量高低,都會干擾體內血脂肪,因此也造成病患體重飆升。
婦患腎結石不敢補鈣…3年後反出現「這毛病」慘了 醫曝正確飲食法
腎結石(Kidney stones)屬於尿路結石的一種。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越長越大。腎結石一般小於2公分,但也可能大至5公分以上。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分享案例,一名婦人有腎結石問題,誤信攝取鈣質會使病情惡化,對高鈣食物敬而遠之,3年後下場超慘。劉博仁醫師在臉書透露,「一位55歲女士因為發生腎結石,做完碎石手術之後,從此不敢攝取鈣片或者是含高鈣的食物,可是後來一樣發生結石,而且骨質流失非常快,在三年後被診斷骨質疏鬆。基本上有腎結石發生的體質的朋友,掌握均衡飲食以及多喝水的原則,至於鈣片的補充每日不要補充到1000毫克以上,但是還是要補充一些鈣質」。醫生表示,如果有腎結石的體質,要盡量降低食鹽的攝取,維生素C方面,「一般的水果所攝取的C倒不至於這麼高,一顆芭樂也不過50到60毫克的C,一般維生素C片的劑量大約500毫克,有結石體質的朋友,只要不要攝取到500毫克以上,大致還好。」劉博仁強調,「重要的是喝水,每日盡量達到2500甚至3000 CC。至於我們幫患者注射的高C注射,到目前為止在國外的研究以及我個人的經驗,並不會增加腎結石的機會。簡單說,有腎結石體質的朋友,多喝水,不要憋尿,多吃蔬菜,不要吃太鹹以及太多的加工食品,這樣子就會降低結石復發的機會。」
狂灌珍奶+西瓜汁! 應酬男「腎功能崩壞」下場慘
台灣人對手搖飲料情有獨鍾,其中「珍珠奶茶」絕對堪稱是最經典品項,然而珍奶含糖量不容小覷,喝多了恐怕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近日分享個案,1名患者酷愛珍珠奶茶跟西瓜汁,長期飲用導致腎功能快速衰退,最後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未來必須洗腎度日。劉博仁16日在臉書分享收治案例,指該名男性患者每天忙於事業,也時常和人應酬,加上他非常愛喝珍珠奶茶和西瓜汁,忽略了含糖飲料對身體造成的威脅,多年下來造成血糖過高,因此腎功能衰退非常快,最後腎臟功能一步一步的毀壞,現在病情已進展到必須靠洗腎維繫生命。劉博仁提醒,手搖飲料絕對不能喝太多,「1個月喝1杯」就已經差不多了,另外水果的含糖量也不容忽視。劉博仁醫師在臉書分享個案。(圖/翻攝自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粉絲團,下同)最後,劉博仁也不忘提醒「簡單說,要多喝溫開水,要喝好的水,不要吃太多的甜食,規律的運動,吃足夠的蔬菜,每年都要做一次血液的健康檢查,並且對於出現的紅字要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