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森
」限貸令、囤房稅雙衝突 龍寶張麗莉:恐釀豪宅交易糾紛
今天即將揭曉總統大選結果,面對過去3年打房政策一波波,7月還有囤房稅2.0準備上路,日前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悲觀表示,「房市已被一連串打房政策打得稀巴爛,誰當選都不會變好!」雖然不少同業樂觀看待今年房市將在選舉後撥雲見日,不過張麗莉認為,因經濟復甦腳步不穩,今年經濟不見得會比較好,加上業者面臨碳費問題,所有業者都還在摸索,且這幾年政府政策,已把房市打得稀巴爛,不管誰當選,都要以步步為營的心態面對市場。張麗莉無奈地說,政府以居住正義為題,提出很多壓力政策,業者該反映都反映了,政府仍照著政策走,很多政策問題很大,例如豪宅限貸令一聲令下,很多在預售時沒限制,交屋後卻卡到超過總價只能貸款4成的規定,影響到不少豪宅已購客,未來恐造成建商與客戶間的糾紛增加。而建商方也因為常會在豪宅操作保留戶,等成屋候讓已購客揪親朋好友當鄰居,結果正好遇到限貸令,導致豪宅市場緊縮賣不掉,又被扣囤房稅,帶來雙重壓力,「這些政策彼此是有衝突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的預售屋禁轉售都不溯及既往,豪宅限貸令卻是溯及既往,不符合法律規定!」張麗莉繼續說明,現在的成屋豪宅不是建商不賣掉,而是很多人因限貸令而不買;而新推出的預售豪宅,也因為土地和造價一直漲,造成銷售的單價升高,例如台中要控制總價在4000萬元豪宅線以內,房子只能愈蓋愈小,已非豪宅規劃。日前舉辦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會員大會,由知名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劉培森連任協會理事長。圖左起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創會理事長黃南淵、現任理事長劉培森。(圖/林榮芳攝)張麗莉也碰到央行限制建商購地18個月內不開工就被抽銀根的問題,她抱怨,「難道要建商賤賣土地嗎?為了不被抽銀根,大家搶開工,造成缺工更嚴重」,她舉龍寶建設在水湳經貿園區的一塊土地為例,標到土地時原本可以貸款7成,「那麼好的土地,我找不到工班,也不想貿然開工」,沒在18個月內開工貸款被降到4成,「我不願意浪費這塊土地,只好8億多元先還掉」,這還是口袋深的建商才能這樣做,小建商只能被迫開工或賣地,未來就是大者恆大。對於2025年碳費開徵對房價的影響,張麗莉坦言「還在自評,但內政部說影響房價只有0.9%,應該是低估了」,碳費最直接影響的是上游原物料供應鏈,她在3個月前便收到台泥報價單,已經備註說明,未來若受到碳費影響,發包的金額得再外加。張麗莉感嘆現在建築業的門檻很高,「大家都苦哈哈,未來也不會更好,所以要步步為營」。她也期許,不管誰當選,政策都可明朗有所遵循,讓建築人可以盡本份,努力以新技術、新工法來解決法令和缺工帶來的難題。
國際景觀豪宅規格 「築觀」大手筆採帷幕系統工法
締造城市地標,考驗的是開發者決心!成立27年的璞園建築團隊,是高質感建築的代名詞,今年以追求「建築」美學工藝獨特「觀點」的「築觀建築」於中山北路五段推出同名建案「築觀」。「築觀」位於中山北路五段,築觀建築整合出中山北路第一排屈指可數的660坪純住大基地,正對中山北路官道,除優越地段價值,這一次的亮點還包括「築觀」所採用帷幕系統工法。提到帷幕,首先必須打破大眾對於帷幕系統的認識,不少人會將帷幕系統誤以為是玻璃帷幕,玻璃帷幕牆純粹是帷幕工法的其中一種材料。其實帷幕系統指的是工法,指構架構造建築物的外牆,除了承載本身重量及其所受的地震、風力外,不再承載或傳導其他載重之牆壁。功能上,可以防止牆外空氣滲入、承受風壓變形、阻絕雨、雪、水蒸氣滲漏、甚至能有效隔熱、保溫、降噪隔音等功能。帷幕牆會在工廠預先製成,並做好颱風、地震測試後,才進行施工現場後續組裝與安裝、減少現場施工的誤差性,帷幕材料有石材、金屬板、磁磚、玻璃等等,可以透過材料搭配,展現建築師的想法。帷幕工法已經運用到不少國外住宅建築上,如美國紐約中央公園56LeonardStreet、111 West 57th Street,東京、香港、新加坡的住宅也開始以帷幕作為設計工法。而在台灣多半用於公共建築,像是「台中綠美圖」是由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SANAA事務所與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所規劃,運用金屬與玻璃等材質,搭配帷幕系統工法,創造嶄新人文新地標。在台北目前僅有豪宅運用到帷幕工法,建築業界分析:主要是帷幕工法無論在設計、製造、施工,以及後續的組裝與安裝工程等等,每個環節都是挑戰,且建築成本上也會提升,因此許多建商不敢貿然使用,只有少數個案如琢白、聯合大於、大哲、元利One Park採用,最近一例就是「築觀」。已有不少國外住宅建築採用帷幕工法,而在台灣多半用於公共建築,僅台北少數豪宅有運用。(圖/築觀提供)地產業者認為:琢白、聯合大於、大哲、元利One Park均是每坪200萬以上的百坪豪宅建築,無論在單價、總價上均高,而反觀「築觀」以中山北路首排景觀住宅的基地條件,規劃難能可貴的50至65坪三面採光大三房產品,單價跟總價上具有一定優勢。「築觀」之所以選擇以帷幕系統工法,主要是能將每一戶做到大面開窗,不僅採光面更多,戶戶皆有景觀,中山北路的樹海林蔭、陽明山山景、淡水河岸景觀,都能納進住宅,以建築設計出發到景觀,展現出建築品味價值性。工法上,承襲璞園團隊對於建築安全的重視,選用SS鋼骨結構結合帷幕系統,全棟共計128組日本住友集團的「高阻尼橡膠GRAST制震壁系統」及「H型鋼柱耐震間柱」,雙制震系統達0.28G耐震六級的結構強度,並提供7年設備保固、10年防水保固。建築細節上,全棟減少住戶共牆,低共牆設計並加強隔音墊設計,採用璞園專利28公分制音樓板、讓住戶享有高靜音、高隱私的住宅品質。業者表示:「築觀」稀有性在於「正中山北路第一排純住門牌中坪數產品」、「璞園品牌團隊」兩大特色,傳統綠蔭官道呈現新穎帷幕系統建築,地段延伸未來士林TOD、萬寶紡織、士紙都更、士林北投科學園區的重磅建設價值,吸引到具有地緣性的高端客層、年輕企業主,寄望收藏一張屬於中山北路的地段名片,也有不少重視環境、生活品質、建築質感的低調企業主爭相入主。「築觀」採用新穎帷幕系統建築,將每一戶做到大面開窗,不僅採光面更多,戶戶皆有景觀。(圖/築觀提供)
高雄文青新路線4/絕美文化地標打卡去! 來「內惟藝術中心」觀展、看電影、買選物
若要說高雄最新的人氣文化地標,絕對非「內惟藝術中心」莫屬!先前11月試營運期間,曾創下6天破萬人參觀紀錄,在地居民與外地旅客紛紛朝聖,一度蔚為話題。這個藝術中心是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轄下三館美術館、史博館、電影館,以「藝術典藏教育推廣」為主軸共同規劃,乍聽或許覺得生硬,但其實更顯示出它的不設限,畢竟同時結合典藏展覽、修復空間、親子影廳、文創商品、輕食餐廳等複合式機能的藝文場域可不多見,因此看到長輩、親子或年輕族群,各世代同時都在打卡或觀展的畫面,也一點都不奇怪。大廳先前可見民眾俗稱「大眼睛」的陳怡潔作品《極速飛行》,與美國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思的《世界地圖(臺灣)》。(《極速飛行》現已挪移展出位置,圖/林士傑攝)建築設計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RickyLiu & Associates Architects+Planners規劃,不規則外觀是為了呼應高雄柴山綿延起伏的山形,整體更是一座與自然景觀共構共融的帶狀式輕量綠建築,讓人從還沒進門就忙著掏出手機打卡。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原來藝術中心的大門朝向最初考量西曬等問題,並非面向內惟社區,然而舊名「內圍」的內惟,其實曾是高雄平原的重要聚落,也曾為平埔族馬卡道族的生活場域,還因水泥、鋼鐵等產業發展,輝煌一時。後來卻因馬卡道路以西的鐵路縱貫線阻隔,致使西側社區發展停滯,為了帶動都市更新、達成所謂「文化平權」,藝術中心的大門才從面對美術館園區轉向內惟社區,也是對當地居民的致意。藝術家涂維政作品《內惟埤考掘》。(圖/林士傑攝)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創作三組既獨立又互相呼應的作品:《兩個太陽》、《菱角?芋頭?蒸餾水!》與《從桃子園到桃子園》。(圖/林士傑攝)走進館內,會發現沒有一定的參觀動線,也沒有作品必須設置在展間的規範,與傳統美術館大不相同。以「策展設計」、「與空間對話」、「社區對話」等三個核心概念組成的首展「解惟.解圍」,作品散見於館內各處,例如在大廳我們會看到美國觀念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思以巨幅霓虹燈創作的《世界地圖(臺灣)》,還原17世紀《臺灣海圖》中的西海岸輪廓;先前還有台灣藝術家陳怡潔從動漫世界的柴郡貓、小甜甜甚至《冰雪奇緣》的Elsa擷取靈感,變成同心圓的創作《極速飛行》,下週此地則將局部換展、進駐「無人交響樂團」作品。泰國印度裔藝術家阿運.若望恰庫以擅長的電影看板繪畫風格創作《內惟戲院》,左半邊是泰北故事、右半邊可見訪談內惟居民的人物像。(圖/林士傑攝)再轉個彎,先穿過用色活潑的親子區,又會看見藝術家涂維政以「未來考古學」的角度想像內惟埤,創作出看似出土文物實非真正考古的《內惟埤考掘》;繼續往前,左邊是高雄藝術團體「走路草農/藝團」以日治時期左營桃子園因興建軍港而遷村至內惟與新庄仔兩地的歷史為發想,所創作出的《兩個太陽》系列,共包含三組作品;一旁則是泰國印度裔藝術家阿運.若望恰庫的作品《內惟戲院》,透過實際社區訪談與文史脈絡爬梳,將內惟與泰北的「移民性」與「多元性」融入其中。修復中心現階段進行修復的作品皆為高美館典藏,包含邱潤銀〈自畫像〉、張金發〈貓鼻頭〉及李俊賢〈高雄港〉等高雄在地藝術家作品。(圖/林士傑攝)藝術中心內種進了3棵館中樹,除了讓室內增添了更多綠意,也是館方推薦的人氣打卡點之一。(圖/林士傑攝)除了各種媒材的藝術創作,這裡還有攜手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推出的「開放式修復中心」,民眾有可能碰巧透過大幅玻璃落地窗觀看到專業修復師修復藝術品的過程,也可預約定期舉辦的修復職人講座、藝術問診與導覽等活動。喜歡看電影的人還可到由高雄市電影館經營的雙影廳,除了曾做為高雄電影節場地搶先曝光,平時還會選播藝術類院線片、名導影展,甚至適合親子、結合映後帶動唱的「長短腳電影院」。離開前再逛一下有11個國內外設計師品牌進駐的「內惟翩翩」選物區,或不妨到有藝術、設計、生活等領域選書的「內惟閱讀」空間,坐下來看看書,度過一個屬於自己的沉靜時光。「Reel TWO 2廳」兩旁採流線形視覺設計、共規劃64席座位,除了常態影展電影放映,還可作為講座場地。(圖/林士傑攝)內惟藝術中心電話:(07)553-8935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馬卡道路329號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1:00~21:00,週一休網址:https://www.nwac.org.tw/tw/備註:免費入場,週二至週五開放自由入館參觀;週六、日與國定假日採預約優先入場,須提前線上實名預約,實施分時段、分流方式入館;修復中心每個月第三個週六會舉辦職人講座,限額20人,當天16:15~17:15提供藝術問診,每場次限額5名,每人可諮詢1物件、以當月講座材質為主;每週日15:00~15:30為「導覽日」,一場次至多20人,以上活動需事先於官網報名
2022年新目標 劉培森:推米其林式台灣建築美學獎
社團法人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今(12)日舉辦會員大會,協會理事長劉培森表示,新年度將努力籌備米其林模式的建築美學獎項,同時請到國際級大師擔任評審委員,並邀請來台演講,希望能在疫情趨緩後讓台灣建築美學在國際發光發亮。該協會由前營建署署長黃南淵於14年前創會,今日與文化部長李永得也一同出席。黃南淵表示,「建築美學」是心中的夢,創會時還沒有流行,現在「美學」兩字被用在各種產品上。建築美學是提供人享受生活的空間,如何享受有很多面向,最重要的就是讓生活或工作在這個空間中非常舒適。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新年度將緊扣建築四大核心主軸,包括舉辦「品建築研習營」、「品建築講堂」、「建築新技術發表會」、「品建築美學獎」。劉培森表示,希望能組織一個台灣最堅強的評審委員會,並且邀請普立茲克獎得獎大師擔任評委,並來台舉辦國際講座。「最特別的是,這個獎項不接受主動報名,而是像米其林模式,由評委推薦篩選最能符合建築美學的作品代表台灣站上國際。」劉培森表示,去年1月接手理事長一職發現前人已經做得很好,但他也期待能更精進往上提升,想盡辦法突破現況,因此第一件事就是讓建築美學國際化,希望在疫情之後能邀請國外大師來台,也藉此機會把台灣作品送出國際。另外他也提到,台灣營建工法進步非常慢,營造廠內部沒有技術研究所支撐,只有商業運作,研發是台灣非常欠缺,連技術都不發展如何談美學,因此期許每2個月能辦一次「建築新技術發表會」。劉培森說,經營協會非常不容易,不是過程中負荷量太大,而是發現可創造的價值後,想做的事更多了,建築師是完美主義者,每件事都想做很好,希望新年度能努力讓台灣建築美學在國際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