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昊
」撐開共享大傘3/「fun傘」1,500租傘據點免費租賺啥? 34歲創辦人揭ESG減塑新商機
除了raingo以外,國內還有另外2間共享雨傘業者,分別是在2020年中創立的fun傘,以及在2021年中創立的Hosuan。fun傘創辦人劉明昊以及Hosuan創辦人陳品樺不約而同告訴本刊記者,「因為今年八月raingo和北捷的合作,使得越來越多人知道『共享雨傘』的存在,也增加不少用戶。」Fun傘的成立與氣候變遷有很大的關係。劉明昊提到,台灣的雨量是全世界的3倍,北部地區平均1年會下155天、基隆更高達200天,「台灣1年大約有6千萬把雨傘生產,而每一把雨傘生產的塑膠量,相當於1千根吸管,且大約產生9.3公斤的碳排放。雨傘是非常大的塑膠污染來源!」34歲的劉明昊自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畢業後,原本從事金融業、醫療科技,看到中國、日本推動共享雨傘,認為台灣身為雨傘大國、又常下午後雷陣雨,有發展共享雨傘的機會,因此2020年6月成立「銄銄創意」,籌備品牌fun傘,同年12月從師大商圈開始推動。「fun傘的傘架不需要插電,充分符合環保概念。」針對雨傘細節,「每個塑膠的部分都是回收塑膠做的,傘面是由寶特瓶打磨之後,變成縫合材質再織上去,因此整把傘都回收再利用。」「我們的傘是全部可拆卸,哪個部件壞了,我們就更換,不會造成環境的浪費。」就算雨傘壞了零件也不用丟。fun傘的雨傘每個細節都可拆解,並且以永續材質製成。(圖/黃耀徵攝)不過,劉明昊才推動幾個月,就遇到疫情,「這是危機也是轉機,疫情期間沒辦法和人交流、接觸,這樣無法推動業務也不能談合作。」「但是也因為疫情帶來的實名制,也讓每個人了解QR Code的概念和使用方式,其實也立刻提升雨傘的使用率。」有趣的是,後疫情時代,店家為打破生意低迷而主動找上門,想在店內提供「共享雨傘」,以新服務項目吸引人流,從2021年底大約300個據點,到今年8月已增加到1,500個據點,成長五倍。目前約有10,000支雨傘在市面上流通,且準備2,000支更新傘點以及補傘使用。fun傘有各式各樣顏色的共享雨傘,並且以不插電的傘架放置在店家內。(圖/黃耀徵攝)為何店家主動找上門?「因為我們會打商家福利放在官方帳號上,所以目前平台使用數達50萬,包含借用雨傘、查看店家優惠等。」「現在有300到500間店家主動詢問放置fun傘,所以我們也預計在2024年初,據點會上升至2千間。」劉明昊說。對於Hosuan及raingo加入戰局,劉明昊似乎不擔心地說,「我們是最早推動的,深耕許多區域,很多社區外面商家,像是路易莎、摩斯漢堡,甚至日式威廉都有據點,而且用戶前3次免費租借,之後透過每天玩遊戲,還可免費租借24小時。」每天免費租借,傘用壞也不用賠,逾期沒罰款,店家也不用負擔放置費用,如此佛心公司要如何獲利?劉明昊僅透露,「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是目前的國際趨勢,箇中延伸的商機很大。」「近3個月的統計,下雨的機率來到52%,過去雨季大約落在1至4月,不過現在氣候的變化,已經有太多無法預料的傾盆大雨,未來可能只會影響得更劇烈。」劉明昊重提創業初衷,「fun傘目標是讓台灣所有一次性雨傘的使用降到最低,也會開發其他共享服務,或透過官方帳號推出線上、線下的廣告和互動。」
撐開共享大傘5/中國「共享e傘」30萬把傘3個月全消失 日本「iKasa」一千個租借點歸還率近100%
大台北地區及捷運站最近出現的「共享雨傘」,中國早在2017年5月就推出,日本則是2018年底跟進,不過中國的共享雨傘在實施3個月後,因為被民眾帶回家而宣告失敗,日本卻有近100%的雨傘歸還率。台灣的業者如何以中國及日本的失敗與成功經驗為殷鑑,找出公司獲利、使用者滿意、改善污染環境的3贏局面?中國的共享雨傘是由深圳商人趙書平發起的「共享e傘」計畫,在中國各地投放約30萬支雨傘,使用者必須先下載專屬APP、實名認證、帳戶連結及支付19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3元)押金,接下來以每30分鐘0.5元人民幣(約台幣2元)的價格自由租用雨傘。不過趙書平並沒有設置專屬傘架,只要路邊有傘架即可放置,宣稱有著隨手可借還的便利性,加上租金高於售價,因此使用者都將傘帶回家,在3個月內提供的30萬把雨傘全消失,完全沒有歸還率可言。趙書平曾說過,「雨傘就是要讓民眾藏在家裡,這樣我才有錢賺。」也讓不少人認為這是「假共享、真賣傘」。反觀日本的共享雨傘「iKasa」,隸屬於Nature Innovation Group旗下,且由日本最大鐵路運輸系統 JR東日本宣布投入資金共同營運。推出2種消費方式,分別為單次110日圓(約新台幣24元)或每月280日圓(約新台幣61元)的「無限次訂閱使用計畫」。只要在Line上加入iKasa好友,就可以掃QR-Code取得雨傘開鎖密碼,歸還的時候把雨傘放回專屬傘架,並掃描傘架上的歸還QR-Code即可。日本共享雨傘iKasa推行4年多,使用者持續增加中。(圖/翻攝自アイカサ臉書)根據日本媒體ecotopia統計,日本每年雨傘的消費量高達1.2億至1.3億支,其中約6成是塑膠雨傘,以東京為例,只要下雨1天就能銷售20萬支傘,且平均1年在電車上遺失的雨傘多達約2萬隻。循環台灣基金會也提到,根據日本官方環境單位估算,使用一把 IKasa雨傘可減少692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iKasa推行至今4年多,使用者以每月增加1萬人速度成長,會員數已超過30萬人;租借據點設置不僅有日本三大便利連鎖店之一的Lawson、博物館、美術館,還遍及14個都道府縣、約1,000個租借點,甚至立下2030年達到25,000個據點的目標。fun傘創辦人劉明昊跟CTWANT記者說,「中國就像在賣傘,而日本則是賣服務。」若租金及押金等金額過高,使用者會認為已經購買產品,像中國的共享雨傘「租金」甚至超過一般雨傘的售價,許多使用者也許會認為沒有歸還的必要,喪失「共享」的意義;若據點設置不普及,在租借和歸還都不方便,也會降低民眾的使用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