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類肉品
」醫師曬照點名「孩童早餐有問題」!搖頭嘆:門診3類人很多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固然也是相當重要,但若是醒胃的第一餐吃錯,小心肥胖、癌症找上門。腸胃科醫師周莒光分享,現代孩童的早餐往往出現香腸、培根、雞塊等食物,除了是加工類食品外,還是不健康油炸物,提醒家長們須多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腸胃科醫師周莒光近日在臉書上貼出一張大拼盤食物照,圖片中可見,早餐中包含香腸、培根、雞塊、薯條、蔬菜及水煮蛋,一旁還附上看似健康的牛奶麥片,並拋出疑問,「想想小孩的這個早餐有什麼問題?同時也想想我們小孩未來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比我們這代更高還是更低?」周莒光表示,雖然這份早餐看似營養豐富,但其實香腸、培根等「加工類肉品」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恐增加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周莒光指出,像是雞塊、薯條則是「油炸物」,除了容易產生致癌物外,相同食物在經過油炸後,熱量有可能增加百卡;而看似健康的牛奶麥片,糖份全偷偷的躲在穀片裡面,不得不小心甜蜜陷阱;至於家長們最重視的蛋白質,則須同時注意「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這也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對此,周莒光感慨說道,看到越來越多孩童因肥胖問題前來求診,也有年紀輕輕就罹患糖尿病與脂肪肝的患者,提醒家長們良好的飲食會帶來健康的身體與更清晰的頭腦,「給小孩好飲食的重要性不亞於補習」。
愛吃「5大空熱量食物」瘦不下來 醫曝「恐造成隱性飢餓」:還會失眠、便秘
對於想要減重減脂的人,飲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若是吃錯東西,可能會攝取過多熱量,但其實又沒吃到什麼營養。家醫科醫師蕭伶茲就指出「5類空熱量食物」,這些食物空有熱量,但營養密度很低,恐讓身體處於隱性飢餓狀態,進而造成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家醫科醫師蕭伶茲近日在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發現有很多瘦不下來的人,是因為飲食內容沒吃到什麼營養,大多都是攝取「空熱量」食物,這類食物主要由糖和油脂組成,而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會把很多營養物質去除,因此這些食物空有熱量,營養密度很低,「長期缺乏這些營養素,導致人體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飢餓症狀。所以在營養的角度來看,肥胖者並非營養過剩,而是能量過剩合併營養不良」,且隱性飢餓會造成身體的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還會引發失眠、便祕、貧血、容易疲勞和影響情緒等症狀。蕭伶茲也點出5種空熱量食品,並指出食品攝取的量,建議男性一次不要超過250大卡,女性不超過160大卡,次數一周不超過2次:1.油炸食品:油脂含量高,高溫油炸過程中會破壞食材營養素。2.加工類肉品:加工肉品所含的糖及脂肪含量都很高。3.白麵包、糕點餅乾類:由糖與油脂組成,是典型空熱量的代表。4.汽水、市售罐裝果汁:由糖和水所組成。5.速食類:例如洋芋片、爆米花、速食麵、薯條,當然商品包裝會寫著「青蔥烤雞」、「洋蔥肋排」,但事實上裡頭這些營養含量極少。蕭伶茲表示,要避免自己有隱性飢餓,阻礙自己的瘦身計畫,建議多攝取多元的原型食物,減少食物因加工過程造成的營養流失,適量的碳水化物與脂肪,還有足夠的蛋白質,每日攝取到5份蔬果以上,最好的組合建議是3份蔬菜、2份水果,「好好餵飽自己身體的每個細胞,就能遠離失控的飢餓感,讓身體飽飽地瘦下來。」
狂吃加工肉乾 28歲女子罹患大腸癌
一名28歲女子因為體重激增、小便中有泡泡而求助醫生協助,醫生初判斷應該是「代謝症候群」,並要求其三個月後回診。未料,該名女子日後卻因頭暈掛急診,抽血後發現該名女子嚴重貧血,後來確診大腸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這與她長期食用加工類肉品有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日前在《醫師好辣》分享案例,他提到這名28歲的女子,初期就診時表示自己容易疲倦、小便中有泡泡、而且體重不斷激增到90公斤,初期判斷該是糖尿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在此狀態下就必須積極控制,否則未來真的會罹患糖尿病。洪永祥跟女患者進行飲食衛教後,就要求他3個月後再行回診。但3個月的時間還沒到,該名女患者突然在用餐後頭暈、狂冒冷汗,急忙掛急診接受檢查,檢查結果卻顯示該名女子血色素太低,有嚴重的貧血。後來問診後才發現,該名女患者十分愛吃加工類的肉品,諸如豬肉乾、牛肉乾,都是他平日喜食的零食,洪永祥聽完後,立刻對女病患進行「糞便潛血」檢驗,之後將女病患轉診至大腸直腸外科,最後確診大腸癌。洪永祥解釋,根據法國研究指出,紅肉本身有大腸癌致癌風險,而且加工過的肉乾,裡面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全數不見,在加工過程中的燒烤、醃漬的油、糖,也會產生致癌風險,該項研究甚至指出,每多吃10%加工類紅肉,就多12%致癌風險。洪永祥自述從那次之後,他就戒掉吃肉乾的習慣。日前國健署也透過新聞稿表示,中秋連假期間,民眾在選擇烤肉食材時,建議少選紅肉,因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日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是超過100克的紅肉(豬、牛、羊肉等),會增加17至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