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關稅
」 川普 關稅 美國 中國 台股航海王貨櫃三雄續發威!陽明萬海爆大量 長榮創天價241元
貨櫃三雄「航海王」受到川普2.0可能加徵關稅政策、歐洲航運線喊漲影響,持續發威,陽明20日股價上漲3.21%且成交爆大量近19萬張,僅次於奪冠的神達24萬張;萬海漲幅1.61%,長榮飛高創新價241元,皆漲逾半根。陽明(2609)今天以77.10元作收,上漲了2.40元,漲幅達3.21%,成交量189,990張;萬海(2615)收盤股價94.80元,上漲了1.50元,漲幅達1.61%,成交量94,192張;長榮(2603)則以233.50元作收,下跌2.50元,跌幅達1.06%,成交量達42,506張。法人指出,接近農曆年元月貨櫃需求升高,加上亞洲、歐洲航線艙位吃緊、歐線12月起喊漲三成等利多因素,貨櫃股股價上揚;陽明海運股價持續飆高到77.10元,約已回到二年前2022年8月的股價水準,而其最高點182.5元則是在2021年6月30日。陽明海運董事會通過明年員工比照公務人員加薪3%,傳年終獎金領13個月;陽明第三季稅後淨利283.6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8.12元,創今年單季新高,前三季與萬海皆已賺到一個股本之外,法人估陽明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約18~20元。萬海股價來到94.80元,也是回到二年前的2022年7月的行情,而其最高點也是與陽明同一天的2021年6月30日的321元;萬海航運第三季單季稅前淨利234億元,歸屬母公司單季稅後淨利184.31億元,每股盈餘EPS為6.57元,累計今年前三季賺逾一股本,合併營收1,202.73億元,年增60.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46.23億元,EPS 12.34元。長榮海運則是經過減資六成,目前股價一度創新高來到241.5元,同樣的,在2021年6月30日當時未減資前的長榮股價197元;長榮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為1,527.89億元,稅後淨利為619.13億元,年增182.60%,EPS為28.75元,累計前3季已賺到5個股本,法人估今明兩年EPS可望上看60元。
川普當選市場削減押注 華爾街:FED將放緩甚至「暫停」降息
在川普當選總統後,華爾街普遍削減了對聯準會降息前景的押注。鑑於川普承諾的加徵關稅及減稅政策將帶來通膨壓力,分析師預計聯準會可能會更謹慎行事,甚至「暫停」降息。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Matthew Luzzetti表示,川普勝選的結果提高了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上升和勞動力市場改善的前景,也增加了聯準會12月放棄講息的可能性。Luzzetti指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可能爲聯準會跳過12月決策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由。巴克萊銀行和道明銀行都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川普政府上臺後,將提高移民限制收緊和進口關稅提高的可能性,而這些政策可能會刺激美國經濟,改變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路線。道明銀行Oscar Munoz表示:「雖然一些投資者可能預計聯準會甚至會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升息,但我們預計,聯準會會在評估這些因素對通膨和經濟增長的影響時,選擇暫停減息。」分析師認為,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後的發言狀態顯然沒有9月會議輕鬆,而利率逐步調整至水平,對經濟形勢和就業市場的措辭較爲積極。通脹問題在今年年內尚未成爲聯準會降息的阻礙,預計聯準會在12月再降息25百分點。
川普走馬上任 首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11日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登場,然而美媒8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政權交接團隊已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此同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透露她與川普的通話內容,指歐盟考慮進口美國天然氣,以避免川普對歐洲貨品加徵關稅。美國現任拜登政府一直強調綠色政策,並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投入數十億美元。他在上任首日,即簽署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命令,以扭轉川普在2017年任內退出協定的決策。《紐約時報》報導,在川普勝選後,其團隊已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好讓美國退出這項要求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不僅如此,其他行政命令包括,縮小《古蹟法》給予永久保護的一些土地或歷史古蹟的規模,以允許更多的鑽探和採礦活動。川普預計還將結束向亞洲和歐洲龐大市場出口新的液化天然氣禁令,並撤銷一項允許加州和其他州實施更嚴格汙染標準的豁免。紐時援引匿名消息指出,政權交接團隊部分成員正討論將環境保護署總部遷出華盛頓。這些舉措在在顯示,川普意圖推翻拜登的環保政策。川普政權交接團隊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回應路透稱,川普會「履行競選中的承諾」。值得注意的是,范德賴恩8日在歐盟領袖非正式會議後說,歐盟目前仍從俄羅斯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我們為何不以價格更低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取而代之呢?這將降低我們的能源價格。」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美國應就進口產品加徵20%關稅。范德賴恩7日致電川普,認為若要免徵關稅,必須進行多項舉措,「首先是接觸,再討論共同利益,然後談判」。她表示,進口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是歐盟在明年1月川普宣誓就職後,有可能採取的貿易策略,也是她與川普通話時,提到的話題之一。法國廣播電台指出,美國已是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但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仍穩居第二。隨著俄烏戰爭持續,歐盟官員正想方設法遏制莫斯科,但俄羅斯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不在制裁範圍內。
「川普概念股」貨櫃三雄爆量上漲 華航長榮前十月營收創新高
台股8日終場收在23,553.89點,上漲了145.07點,漲幅達0.62%;受到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當選可能加徵關稅等,航運股等股價上揚,陽明、萬海漲逾2%、長榮也超過1%,且成交有量;航空股的長榮航平盤,華航、星宇與台灣虎航略跌。長榮航空10月合併營收達182.4億元,與去年同期合併營收175.3億元相較,年增率為4.06%,客運營收達112.5億元,貨運營收達49.9億元;累計今年1至10月合併營收達1,82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51%。客運方面,長程線歐洲及加拿大航班持續暢旺載客率近9成,自11月26日起,桃園-西雅圖航線將由每週7班增為10班,整體北美航線將達每週87班飛航服務;東北亞10月下旬開始進入賞楓旺季,整體訂位需求明顯增長,桃園機場出發的航班,除了愛媛航線10月27日起每週增為3班、青森航線10月29日起提供每週3班的飛航服務、札幌航線11月1日起每日增為2班。此外,為因應龐大的泰國旅遊市場需求,曼谷航線明年1月15日至3月29日將從每週28班增為32班。高雄機場出發的部分,首爾航線10月27日起每週增為7班,預計明年1月1日起每週再增飛4班,屆時將達每週11班。貨運方面,各市場出口需求穩定,台灣AI伺服器、東南亞出口服飾與電子類產品及大陸電商貨量維持成長,另受惠電子新品上市出貨潮帶動下,長榮航空充分運用貨機及客機腹艙運能,積極攬收高價貨源,使得整體貨運表現維持價量齊揚,第四季為航空貨運傳統旺季,預期貨運營收仍可以維持成長趨勢。華航113年前三季合併營業收入1,509.28億元,合併營業淨利133.46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13.41億元,登上同期最高,歸屬母公司淨利103.74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71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0.56元。其中Q3單季營收520.15億元,年增9.09%,合併稅後淨利41.99億元,年增65.25%,也創同期最佳表現,歸屬母公司淨利38.28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63元。航空客運市場持續復甦,且受惠於連續假期及暑假旺季帶動,旅運需求維持高檔,華航7月開啟台北-西雅圖直飛航線,平均載客達85成,迴響熱烈;113年前三季載客班次也較去年同期成長,致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2.15%。貨運部分第二季起受惠電商及電子產品供貨持續增加,市場量價齊揚,113年前三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02%。華航客貨運表現穩健,獲中華信評調升評等為「twA-」,展望維持穩定。華航持續布局客運航網,目前第四季平均訂位8成,其中以東北亞日本需求最為強勁。為進一步拓展南台灣往返日本旅遊的商機,華航自明年 1 月 1 日起,將深受民眾喜愛的華航「皮卡丘彩繪機CI」派飛高雄出發的日韓航線,規劃飛航每周 7 班,包含CI176/CI177 高雄-大阪及 CI164/CI165 高雄-首爾仁川航線,滿足蓬勃的高雄旅遊需求,也期待吸引海外旅客造訪台灣南部。
川普上任施壓?傳「停止出貨大陸7奈米以下晶片」 台積電出面回應了
受先前算能科技白手套事件影響,陸媒傳出台積電已發信通知自11日起,停止供貨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片給大陸客戶,對此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並強調遵守所以法令及出口管制法規。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作為守法的公司,一項致力於遵循所有可適用的法令、法規,包括可適用之出口管制法規。法人判斷,屆新、舊政府轉換時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應不會針對現有政策作太大更動,不過法人提醒,與拜登不同的是,川普政府傾向通過加徵關稅的方式,迫使外國企業在美國當地建廠,而非給錢補貼,因此未來策略變化值得關注留意;其中,三星電子遞延德州工廠的建設背後,恐怕也是多了這層考量。
川普指控台灣搶晶片生意 瑞銀:當選恐引發全球貿易戰
美國大選倒計時,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美國熱門Podcasts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訪問時,再度重申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得支付保護費。川普在長達三個小時的訪談中,批評長期與美國結盟的台灣。他說:「台灣偷了我們的晶片生意。他們希望我們提供保護,他們需要保護,但卻沒有為這項保護付錢。」川普過去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也曾發表類似言論。在選情進入白熱化之際,過去曾表態支持民主黨的巴菲特,以及包括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等平面媒體均卻一改立場,表示不願為任何人背書。巴菲特在波克夏官網發表聲明,表明他不會支持任何政治候選人。巴菲特以往曾支持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包括歐巴馬等,但這次他卻鄭重表明誰都不挺。美前國安顧問波頓表示:「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很多場合,他會拿出一支記號筆,指著筆尖說,『看到了嗎?那是台灣。』」當被問及從中得出什麼結論時,波頓認為如果川普贏得第2個總統任期,「台灣有可能完蛋。」瑞銀預估,川普加徵關稅,將使全球經濟成長到2026年將下滑1個百分點,且企業獲利平均下跌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預測,長期來看全球產出可能下滑7%,規模相當於德國加上日本一年GDP總和。
歐盟對陸電動車加徵關稅 福斯CEO:「不如用投資代替懲罰」
歐盟週五(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反補貼稅提案,引發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擔憂。根據路透今(6)日報導,德國福斯汽車集團執行長布魯姆當天對德媒表示:「歐盟應該考慮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推動中企在歐洲投資。」布魯姆認為,歐盟應該重新考慮關稅政策,允許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投資來避免關稅。他表示:「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積極考慮為投資提供補貼。那些在歐洲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且與當地公司合作的企業,應該在關稅方面受益。」歐盟成員國4日以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提案。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歐盟擬對自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疊加收取17%至36.3%的關稅。歐委會貿易防禦司司長馬丁·盧卡斯9月底曾表示,即使在表決通過、關稅上路後,歐委會仍願繼續與中方談判,以達成避免徵收關稅的潛在協議。美國彭博社也指出,在此次投票中,棄權票數量之高反映了歐盟成員國內部的疑慮,這表明許多成員國對此舉可能挑起對華貿易戰的不安。歐盟對於中國電動車的保護主義做法可能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了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不僅阻礙中歐貿易投資合作,延緩歐盟自身綠色轉型進程,甚至可能影響全球應對氣變的共同努力。
歐盟加徵陸電動車關稅德憂引發貿易戰 中商務部批「保護主義」
歐盟委員會昨(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擬加徵9%到36.3%的關稅,為期至少5年。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除了目前的一般關稅10%,依歐盟委員會調查認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提供資料配合度,擬加徵反補貼關稅,等於最高約45%。中國商務部表示,關稅將動搖和阻礙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信心,中國必將採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中國對歐盟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呼籲歐盟延後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根據外媒報導,歐盟成員國中,10個國家投票支持加徵關稅,包括法國、意大利、愛爾蘭、荷蘭等10個國家;而包括德國與匈牙利等5個國家投票反對;12個國家棄權。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儘管投票贊成這項關稅,但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不應引發一場貿易戰。」歐盟委員會也表示,願意和中國繼續談判替代解決方案,方案必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定,且充分解決歐盟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
加拿大對陸電動車課100%關稅 中方:損人不利己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6日指出,加拿大也要對陸製電動車課100%關稅,新稅率10月起生效。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說,中方強烈表達不滿,此舉損害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人不利己。據Deccan Herald報導,杜魯道說,加拿大將對陸進口電動車課100%關稅,對鋼鐵和鋁也要徵收25%關稅,新措施10月起實施。杜魯道指出,加拿大要確保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一致。據CBC報導,杜魯道說,要替加拿大工人製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加國電動車業能在國內和全球競爭。據了解,加拿大的此舉跟進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訪加國後和杜魯道會面,而蘇利文27日要訪問北京。據了解,新稅率適用於電動車和部分混合動力客車、卡車等,而上海製造賣給加拿大的特斯拉也要課稅。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聖雅克(Guy Saint-Jacques)說,加拿大要支持美國的立場,他們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這也反映出大家對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是川普的擔憂,加國要在這時表達立場。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加拿大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反對,一意孤行加徵關稅,中方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舉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也不利於綠色轉型,損人不利己。
台股懼高症2/降息時程將確定? 富人砸買「債券ETF」平均額是高股息型一倍
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連著兩月二度鴿派發言後,市場對9月降息有相當高期待,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據此判讀,預估9月降息一次機率六成,11月、12月第二次降息機率五成。這對從2022年底開始等待降息而提前布局「債券ETF」的股民來說,無異是個好消息。6月底,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結束,美國總統拜登坦承「表現不佳,但不會退選」,川普自認是「一大勝利」,使得市場押寶川普勝選增加,同時對美國未來加徵關稅及財政赤字恐加劇通膨、影響降息的憂慮也漸增,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因而走揚震盪,從6月28日4.342%走高到7月1日的4.478%,4日則降回到4.374%,12日則來到4.225%。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大選提前開始干擾市場,但預期短期內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4%到5%窄幅波動,直到政策方向更明朗為止。事實上,2022年底美國FED暫停升息後,全球市場就在觀望FED何時降息,台灣投資人則前進「債券ETF」提前布局。「當台股衝衝衝,很多股民也是看好降息之後的資本利得賺價差的機會,錢潮也繼續前進到『債券ETF』,還比買高股息的錢放得多。」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說。根據統計,台灣ETF整體規模已破5兆元,其中,債券型ETF規模高達2.5兆元。謝明志以去年底成立的「00937B群益ESG投等債20+」為例,六個月來受益人數達30萬人、規模1800億元,平均每位受益人投資60萬元,今年四月加碼發行的「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兩個多月規模已成長到2200多億元、受益人數達80多萬,平均每位受益人約投資27.5萬元。ETF已是台股一門顯學,整體規模已破5兆元;其中,債券型ETF規模2.5兆元。(圖/記者方萬民攝)然而無論FED鴿派或鷹派放聲,美國始終沒有明確的降息時間,直到今年6月、7月FED主席鮑威爾的數次談話,才讓降息預期更明朗。「今年雖仍有降息1到2次的預期,但對資本利得的影響相對較小,投資人應該把注意力放回債券投資重心『利息收入』」「相對4%到5%的國債產品,投資人也應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部分轉往相對更高殖利率、但信用評等較好的投資等級公司債產品上。」徐翊達說。台新基金經理人黃鈺民分析,美國投資級債券是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佳的債券,A級債券又優於BBB級債券,因為BBB級債券違約風險相對A級債券高,若被降評成非投資等級債,債券會被強迫拋售,導致價格大跌,而A級債券信用品質較高,在景氣循環變化中,能以較低風險參與市場目前較高的殖利率水準。「長天期債券的『存續期間』較長,利率敏感度較高,如果Fed開啟降息循環,價格彈升幅度也較為明顯。」黃鈺民說,元大投信則認為,美債、投資級債券價格在美國連續升息下,來到難得一見相對低點,同時現階段美國聯準會採維持高利率立場,債市的利率風險已大幅降低,未來若經濟數據反覆造成債市短線下跌之際,投資人可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規劃資金分批進場佈局,透過美債、投資級債ETF作為現金部位替代選項。元大投信分析指出,目前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4.6%、長天期投資級債則有接近6%水準,統計2006年及2018年升息結束到降息期間,美國20+年公債指數在當次升息循環最後一次升息至首次降息之間,都上漲11%左右,而首次降息至最後一次降息期間,再分別上漲42%及26%。以「00720B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為例,規模1483.62億元,每單位配息0.52元,7月16日除息,目前至7月3日追蹤指數殖利率為5.9%,若未來市場降息預期或聯準會鴿派立場增強,可期待債市的資本利得空間。再看受惠降息利多的長天期債券,以國內首檔「00942B台新美國20年期以上A級公司債券ETF基金」為例,每單位配息0.1元,6月18日除息前的14日收盤價15.78元,換算年化配息率約7.6%。面對降息預期日益明朗,此時小資族如何投入債市?「在債券ETF部分,仍是先看領息效益,且海外利息所得不會課稅,天期長的債券資本利得相對來說較為豐富。」謝明志強調,「對小資族來說,哪裡『息高』往那裏去,但投資股市的報酬率還是優於債市。」
美國大選對股市造成影響? 高盛:有「這1個」關鍵風險
美股今年來頻創新高,但隨著美國選舉活動的升溫,高盛策略師上週五(21日)發布報告警告稱,美國大選引發的1個關鍵擔憂是,若果真對美國公司海外業務加徵關稅,將對美國股市構成關鍵風險。外媒報導,高盛策略師們指出,美國如果實施關稅,那些在國際市場有高收入的公司的股票表現可能會面臨阻力。這種阻力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可能引發的報復性關稅;二是因此可能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三則是那些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可能因為關稅而面臨困難。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當一個國家(比如美國)決定對另一個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時,被徵稅國可能爲了反擊或保護本國利益,也會對來自原徵稅國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影響美國的出口,增加貿易逆差,從而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相互徵稅的行爲稱為報復性關稅。對於那些依賴國際市場銷售的美國公司來說,如果他們的產品在其他國家變得更貴,那麼這些產品的競爭力就會降低,導致銷量和收入減少,進而影響股價和公司業績。地緣政治緊張的影響,關稅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往往涉及政治因素,有時候還會觸及到國家安全問題。這些複雜的互動可能導致兩國或多國之間的關係緊張。地緣政治緊張可能使市場感到不確定和不穩定,從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表現。對於全球運營的公司而言,政治緊張可能妨礙其業務運作,增加運營成本,甚至導致某些市場無法正常運營。依賴國際供應商的公司面臨的困難,許多公司依賴全球供應鏈來獲取原材料或製成品,然後再銷售到不同的市場。如果這些原材料或產品進口到美國時需要支付更高的關稅,成本自然會增加。這種成本上升最終可能會被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可能導致需求下降,或者公司可能選擇吸收這部分成本,從而減少利潤。無論哪種情況,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高盛策略師們認為,儘管關於關稅增加的規模和範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川普再次當選,對所有從其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增加至少10%關稅似乎是很可能的。此外,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對美元及面向國內市場與面向國際市場的公司的相對表現產生重大影響。例如2018年,當美國在川普的領導下對中國宣佈實施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時,公司的國內銷售表現比國際銷售高出9個百分點。
貨櫃三雄5月營收年增逾4成 下半年樂觀成長
受惠運價及運量穩步回升,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5月營收都繳出年月雙增的佳績,且年增皆逾4成,其中陽明5月營收169.25億元,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分別寫下2022年12月、2023年1月以來新高。展望下半年,陽明表示,若需求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塞港墊高航商營運成本,可望支撐運價。萬海指出,船舶運力持續受中東地緣政治緊張、船舶繞行,及港口擁堵導致周轉率下降、旺季需求提前等因素交互影響,預期公司營運穩健增長。長榮5月合併營收321.6億元,月增1.09%、年增40.34%,前五月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36.16%;陽明5月合併營收169.25億元,月增13.25%、年增46.18%,前五月合併營收756.71億元、年增27.02%;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月增13.31%、年增40.14%,前五月合併營收491.79億元、年增17.48%。在貨量方面,陽明表示,4月美國十大港口的貨櫃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是自2021年7月以來最強勁的表現,加上美國近期宣布新一輪對中加徵關稅,推升短期需求增長。5月主要國家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勢分歧,大陸及美國製造業落入緊縮區間,歐、亞持續復甦。在大陸第一季GDP強勁增長,近期推動多項政策提振經濟成長下,國際貨幣基金(IMF)上調大陸今年經濟增長率至5%。陽明表示,航運市場受到紅海危機持續、惡劣氣候的影響、主要港口擁堵影響船期及航班準點率。亞洲主要轉運港口新加坡,受紅海局勢影響,作業需求大幅提升,導致船舶等泊時間約需三到四天,如果市場需求持續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根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5月20日全球約2.1%貨櫃船隊、約61.4萬TEU(20呎櫃)閒置,扣除塢修船舶數量,僅0.4%、約13萬TEU屬於純閒置狀態,上次出現如此低迷船舶閒置率已是2022年2月。
520將至!美中持續角力 拜登強調捍衛台海和平穩定
520將至,美國將派遣白宮國家經濟會議前主席狄斯(Brian Deese)等人來台,出席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14日表示,自1月13日總統大選至520就職典禮,美國關注的重點是維持和平穩定及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將與區域夥伴一起確保維持台海和平。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也強調將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AIT:傳遞美國人民對賴的恭賀這支跨黨派、前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除狄斯之外,還包括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卜睿哲及現任主席羅森伯格等。狄斯於2015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總統高級顧問,並於拜登入主白宮後,在2021年至2023年擔任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美國在台協會表示,代表團將出席5月20日的就職典禮,傳遞美國人民對賴清德先生的恭賀,恭喜他成為台灣第5位民選總統,代表團將強調美國長久以來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在華府的布魯金斯研究所14日發表拜登政府印太策略2年的成果,康達應邀出席。在答覆主持人詢問台灣海峽所面臨的安全挑戰時,康達說,美國的安全繁榮繫於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而台海現在正處於一個重要時期,從1月總統大選後到即將來臨的520就職典禮,美方關注重點不變,仍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他有信心能夠因應挑戰。美亞太助卿:嚴防任何魯莽行動康達表示,美國的整體戰略聚焦在台海維持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使台灣海峽45年來維持和平與穩定。美國過去的政策和作法皆正確沒問題,但美國也認識到,中國正增加對台灣的壓力與脅迫,因此美國必須運用《台灣關係法》提供的工具,與區域夥伴一起努力維持台海穩定,並嚇阻任何魯莽行動帶來的風險。白宮14日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拜登在白宮玫瑰花園對美國各大工業工會代表演說時指出,他不會讓過度補貼、生產過剩的中國產品低價傾銷進入美國市場,「這不叫競爭,這叫欺騙」。拜登並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問他,美國為何對中國特別不公?拜登說,兩國貿易往來要遵守一樣的規則,外商在中國投資,51%股份須由中國人持有,也要提供所有智慧財產權,在美國會這樣嗎?習近平對此沉默以對。中共機艦擾台 創今年單日之最拜登說,他會對抗中國政府的不公平經濟作為,「同時我們也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並會重振美國與太平洋盟友印度、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太平洋島國的夥伴關係。拜登重申,在美、中21世紀的經濟競爭中,他追求的是公平競爭,而非衝突。路透前天從台北發出報導,指台美4月於西太平洋某處進行「不預期軍演」後,中共前天派出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機艦架次明顯增多。國防部昨表示,自14日上午6時起至15日上午6時止,共偵獲共機45架次,並有6艘共艦,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這是今年中共機艦擾台,單日數量之最。從國防部公布的共機活動軌跡來看,14日上午7時51分至晚間9時25分,有34架次共機被偵獲,當中19架次逾越中線,且一度飛行抵近基隆僅41浬,示威意味濃厚。
中美經濟工作組會議交流 陸對美加徵關稅等多項措施表達關切
新華社6日報導,中美經濟工作組5、6兩日在北京舉行第三次會議,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出席會議並與美方簡短交流。此次會議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尚博共同主持,兩國經濟領域相關部門參會。中美雙方按照雙方牽頭人舊金山會晤達成的三點重要共識,就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二十國集團財金合作、發展中國家債務、產業政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對中加徵關稅、雙向投資限制、制裁打壓中方企業等表達了關切。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另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6日在北京會見來中出席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三次會議的尚博一行。何立峰指出,雙方應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重要共識,繼續用好中美經濟工作組管道,深化交流合作,積累共識成果,穩定和發展中美經濟關係,更好地造福兩國企業和人民。此外,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拉戈(Marisa Lago)視訊通話。路透稍早報導,此次會談會為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計畫中的訪中鋪平道路。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焦點是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政府補貼問題。美國官員透露,美方關注中國提供補貼鼓勵過量生產部份貨品,因為包括電動車在內的相關貨品,正向全球其他地方以低價傾銷。同時,中美雙方也將討論其他經濟合作議題,包括國家安全、氣候變遷,以及貧窮國家債務減免等議題。
川普嗆台「搶走美國的工作」…外交部回應曝光 美智庫酸他:把台灣當敵人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爆驚人之語,指責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強調「我們應該阻止他們」與提出川味十足的「加徵關稅」,引發台美政界討論。外交部今(18日)表示,對川普的發言沒有評論,台美經貿一直互利互補互惠。《福斯新聞》主播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16日採訪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川普,問及美國是否應該出兵保衛台灣對抗中國入侵,但川普拒絕評論並指「這會有損我日後談判的立場」,強調他過去執政時沒有這威脅,若未來再掌權也不會有,接著話鋒一轉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還掌握了全球90%的晶片業務。川普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業務。(圖/翻攝自Twitter/Aaron Rupar)對此,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回應,台美經貿合作交流密切,且雙方經貿及產業結構互補互利互惠,對川普發言沒有評論。至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9月訪問日本時會不會「順路」訪台?發言人劉永健表示沒收到相關資訊,但歡迎美國國會議員來訪。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名譽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則指出,川普前半段說法符合美國戰略模糊策略,但對台灣的後半部卻與美國國策「非常非常不符」,哈斯表示,台灣不是川普所稱的「經濟對手」,警告若讓各國對美國保護台灣的意願產生懷疑,屆時不只是經濟,全球戰略布局也會大受影響。哈斯強調,美國能否維繫在亞洲的盟友「關鍵在美國準備為台灣做什麼」,華盛頓不只要繼續保持對台援助的「穩定感」,更應該增強這方面的力量,好讓習近平理解攻台的代價太大,川普的言論卻與這方向背道而馳。
中國跌出對美最大出口國寶座 被「這兩國」超車了
美國總統拜登主政以來,美中貿易分歧不減反增,拜登政府對中國商品維持高制裁關稅,同時推動「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惠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北美貿易盟邦。在此趨勢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已「讓出」長達15年來穩居對美最大出口國的寶座,領先地位被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超越,落居第三名。《日本經濟新聞》14日報導說,據美國商務部的貨品貿易(Trade in Goods)統計數據,今年1至5月,中國對美出口額為1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5%,占美國總進口額的13.4%,占比也較去年同期減少3.3%。從金額來看,跌至19年來的最低水平。日用品、電器等範圍廣泛的中國產品,對美國出口量均有所下降,半導體出口額更是減半。相較之下,今年1至5月,墨西哥對美出口額達19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加拿大亦以1760億美元超越中國。照此趨勢,今年上半年(1至6月),墨、加對美出口額都料將超過中國。東協國家對美出口也顯著擴大,今年1至5月的金額達1240億美元,為史上第二高,較十年前成長兩倍。今年1至5月,美國對中國出口額則為62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額分居第一和第二名,中國排在第三,但占比為7.5%,約是加、墨兩國的一半。目前,美國的商用飛機等產品出口失去上升勢頭,出口占比在2020年達到峰值(略低於9%)後正在下降。2009年,中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出口國。在前一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的經濟衰退中,高成本的美國製造業失去了競爭力,中國則憑藉低廉的價格和供應鏈集聚效應,提升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當前,中國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較15年前增長3.8倍,出口總額成長2.5倍。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商品占美國進口總量上升至20%左右,但在2017年川普政府上台後開始下降。川普政府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現拜登政府不僅延續對中國的高關稅,還在尖端半導體和通信設備方面強化出口限制措施。美企亦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問題,例如蘋果公司正鼓勵其在台灣和其他地區的承包商,將生產中心從中國大陸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日經》指出,若脫離對中依賴的趨勢進一步擴散,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將失去上升動力。外國企業把中國作為生產據點,向全球市場出口的戰略也會出現改變。
美貿易代表處宣布 81項中國醫療產品「關稅豁免」將延至5月15日
美國貿易代表處(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於美東時間2日表示,將對81項來自中國的醫療保健產品延長關稅豁免75天至5月15日,同時還針對是否恢復對上述產品課徵關稅,徵詢公眾意見。據《路透社》的報導,UST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20年12月新冠疫情期間宣布的81項中國醫療產品關稅豁免本將在當地時間2月28日到期,但USTR決定將延長關稅豁免至5月15日,以允許乾洗手的按壓瓶、口罩、消毒濕紙巾的塑膠容器、血壓監測器、指尖式脈搏血氧儀、核磁共振(MRI)機器、X光檢查台等產品能夠免課徵7.5%的進口關稅。另根據聯邦公報的通知,USTR將在2月6日至3月7日期間,針對是否恢復對上述產品課徵關稅,公開徵詢公眾意見。報導稱,這些關稅是在美中貿易關係趨於緊張時祭出的。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指控中國實施不公平貿易行徑、竊取美國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因此對價值3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但也因此助長國內的通膨危機。
美中晶片割喉戰1/不只台積電 還有這10大科技被列入美國關鍵報告
「國慶日魔咒」再度大大發威!台股11日一開盤就爆跌500多點,權值王台積電更是大跳水,終場跌掉36.5元,只因連假前美國對中國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如同2018年國慶日後,台股狂瀉660點創紀錄,同樣有美中貿易戰及國安基金備戰等熟悉場景。「美國近期的晶片禁令動作有點出乎意料,現在的世界,幾乎所有東西都需要用到晶片,但當美國已設定中國就是最大對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走到一個選邊站的十字路口,要不去中、要不就去美的兩邊化。」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廠商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而令台灣科技廠神經緊繃的,美國禁令清單上不只有晶片,「還有印刷電路板(PCB)、光纖、電子代工,下游的路由器、伺服器、交換器及液晶顯示器,電動車及電池等十大科技。」這位高層透露,這些全列在美國2月發布的《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中。讓台灣科技廠聞之色變的這份關鍵報告,其實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抗中貿易戰,源頭則要追溯自2015年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為要從「世界工廠」晉身為「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列出「三步走」:第一步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達到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2045年中國建國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與美國並列,包括2020年16/14奈米製程正式量產,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七成等目標。前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圖/CSET提供、新華社)這個計畫,在川普2016年選上美國總統後,被視為「挑戰美國霸權」,從而在2018年啟動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隨後,這項計畫從中國媒體及兩會工作報告中登出,但美國抗中力道絲毫未減。美國重要智庫CSET(美國科技安全智庫)2020年4月就發布了一份重量級報告「AIChips: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明確提出抗中戰略就是:鎖定AI晶片。這份指引著美中科技戰略的報告中提及,人工智慧(AI)將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但AI系統難被限制,除了硬體,也就是AI晶片及製造設備等,而這些供應鏈集中在美國,美方若要控制AI技術發展,可從出口政策做限制。AI晶片有GPU、FPGA、ASICS等三類,而使用7或5奈米的最新晶片效率比舊晶片好上33倍,而中國在AI晶片設計及製造上,仍倚賴美國,例如Nvidia和AMD,以及晶圓廠台積電。總得來說,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缺少AI晶片供應鏈中和新技術的發展,而美國及盟友國的競爭優勢大,AI晶片技術及相關發展及應用極具關鍵戰略價值,接下來,就看如何運用這些優勢。據此,美中貿易戰從2018年制裁華為開始,2020年又制裁中芯,還不足以對抗「中國製造2025」,尤其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開,中國等陸續封城,導致供應鏈中斷,引爆全球晶片荒,加深美國意識到晶片供應鏈掌控上的脆弱與不安。因此拜登當上美國總統後,「川規拜隨」,2021年2月就下令研究ICT關鍵供應鏈,一年之後的2022年2月提出了《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仔細盤點全球供應鏈,今年直接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台灣有十大科技也入列。拜登上台後所推出的晶片法案也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政策,要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甚至還加大制裁力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先是8 月9日先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晶片廠商在美國設廠,自建半導體供應鏈,聯合台韓日組晶片四方聯盟;與此同時,今年初先通知EDA設備商出口中國禁令,8月底限制Nvidia及AMD的AI及GPU等高階AI晶片不得輸出中國,10月7日端出規模更大的新一輪管制清單。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從點到面,這次全面圍堵,這當中有三項重點,一、禁止高階晶片出售中國,二;禁止相關技術流入中國,三、禁止美國人(含持有美國護照的中國人)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工作。「這等於是把產品、技術、人才一起打,因此,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形容美國要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晶片戰爭已沒有回頭路,台灣受到衝擊會最大!」謝金河說。財經專家黃世聰則表示。「美國禁止高階晶片輸美,對『中國製造2025』影響很大,這讓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被限制在某種層次,讓中國技術停滯,也會讓中國壓力更大。」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科技技術崛起發展讓美國人嚇到,讓美國為了保持領先,才會使出這樣的手段,「美國禁令將決定權掌控在商務部手中,就像蝴蝶效應,關鍵是美國審核的嚴格程度。」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被列入關鍵報告的十大科技台廠,未來恐壓力重重!半導體設備廠成為最近受到最強烈管制的產業,其中龍頭廠ASML也宣布,將根據拜登政府的新規範,停止對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圖/ASML提供)
逾400美企贊成貿易戰 白宮擬延長對中關稅
綜合外媒3日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美東時間2日宣布,由於超過400家美國企業強力要求,美方決定延長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同時持續進行複審。中美關稅戰事件簿。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延燒至今,當前美國面對通膨危機,各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會否削減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以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外媒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自5月7日起,對美國業界展開諮詢,評估對中國商品進口關稅的下一步走向,該調查於7月5日結束,但因官員意見分歧及美國期中大選將至下,拜登政府遲未做出決定。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曾表示,業界調查結果,將成為調整美國對中關稅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美國貿易代表署2日終於做出宣布,該次調查共434份,來自美國生產商和商會等實體的意見,要求政府維持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8年和2019年間,陸續向中國商品施加的「301條款」關稅政策。因此,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不會在實施後的第四年期滿終止。美國企業主張,懲罰性關稅可促使中國停止對美國有害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包括技術轉讓等不公平競爭行為,同時可加強美國商品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競爭力等。公告並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將持續對關稅政策進行審查,強調拜登政府仍可能對此做出改變。但公告未訂定具體時間和審查標準等細節。報導稱,因不滿中國長年不公平貿易行為,川普政府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前後對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7.5%~25%的懲罰性關稅,相關措施原訂今年7月6日及8月23日到期。此前一度傳出,拜登會在7月敲定新關稅政策,在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為首的官員提議下,考慮取消部分不具戰略價值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涉及約100億美元的自行車和服裝等民生用品,同時針對中國補貼產業展開新一波調查。中國則數度對美國喊話,要求取消全部對中加徵關稅。但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後,中國隨即在台海進行多次實彈軍演,據傳拜登為此延後對於取消中國關稅的考慮。
美國撤銷關稅恐喊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國通膨居高不下,數月前傳出總統拜登有意撤銷川普時代對中國商品課徵的龐大關稅,以減低企業成本與消費者開支。然而上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招致中共圍台軍演,拜登政府因此重新衡量相關選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盡早取消關稅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汪文斌強調,當前台海局勢緊張,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不要指望中方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應該老老實實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中共圍台軍演促使華府官員重整思維,一方面不願採取可能被中方視為局勢升級的行動,同時也避免被看成在中國進逼時退縮。熟悉相關進展的官員直言:「我認為台灣改變了一切。」為紓解川普時代對中國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帶來的成本負擔,拜登執政團隊原先考量各種手段,包括撤銷若干關稅、針對潛在加徵關稅的領域發起「301條款」調查,針對僅能從中國取得特定商品的美國企業擴大豁免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彭博電視訪問表示,裴洛西訪台使地緣政治「格外複雜」,促使拜登更加需要謹慎權衡。白宮發言人夏爾馬則說:「在台海事件發生以前,總統沒有做出決定,現在依舊也沒做出決定。」她強調,「沒有任何事情被擱置或拖延,所有選項都在檯面上,只有總統能做出決定,他會基於我方利益來定奪。」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維持對中國商品稅有助美國勞工「公平競爭」,同時能減少美國企業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另方面,美國生產製造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汽車、航太等產業,則不斷敦促拜登政府取消高達25%的關稅。川普自2018年針對價值3700億美元、上千件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雖然他在任內批准超過2200項針的關稅豁免,但相關措施在拜登去年1月就任時已經到期,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迄今只恢復352個豁免項目。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實際減輕自中國進口民生用品的關稅,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只會降低0.3個百分點;根據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7月CPI年增8.5%,雖然低於6月創40年新高的9.1%,減低中國部分進口商品關稅的助益並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