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卡率
」 國泰 花旗銀行 買一送一 消費金融 Jane Fraser14家金控10月營收出爐 富邦金EPS達9.27元奪冠
14家金控10月自結財報皆出爐,富邦金拿下金控獲利王,單月與前十月獲利皆創下歷年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為9.27元;國泰金EPS為7.13元,獲利數據則創歷史次高;中信金EPS則為3.20元;元大金、兆豐金的EPS超過2元;凱基金則較去年同期成長64%。富邦金控2024年10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107.3億元、稅後淨利91.0億元,單月獲利創下歷年10月新高;累計今年前10月合併稅前淨利1,472.3億元、稅後淨利1,302.9億元,為歷年前10月次高紀錄,每股稅後盈餘EPS為9.27元。子公司富邦人壽、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單月獲利亦創歷年10月新高紀錄,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累計前10月獲利皆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富邦投信董事會11日通過吸收合併日盛投信案,將以現金對價吸收合併日盛投信,預估每股合併對價介於新台幣46.23元至52.42元間,預估合併價金總金額介於18.03億元至20.44億元間。今日日盛投信董事會也同步通過本合併案,本案為雙方合意併購,並將於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訂定合併基準日,預計2025年完成合併後將以富邦投信為存續公司,日盛投信為消滅公司。富邦人壽2024年10月稅後淨利為57.7億元,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為837.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293%及88%,創下歷年單10月最高及歷年前10月第二高紀錄。台北富邦銀行2024年10月稅後淨利22.1億元,今年以來每月單月獲利皆較去年同期成長,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27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續創歷史新高,主要來自銀行存放款基盤擴大,保險、基金及結構型商品帶動財富管理銷售動能上升,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信用卡簽帳金額成長,利息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9%及39%,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7%。國泰金控 2024年10月稅後淨利54.4億元,累計稅後淨利1,086.4億元,EPS達7.13元,累計稅後淨利及EPS皆創歷史次高紀錄。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強健,獲利表現亮眼,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皆創歷史新高紀錄,國泰人壽累計稅後淨利創歷年次高。國泰人壽單月避險成本較高影響獲利:10月稅前淨利2.2億元,稅後淨利20.4億元,累計稅後淨利693.5億元,續創同期歷史次高。本月獲利下滑,主因台幣單月表現強於其他亞幣,壓抑一籃子貨幣操作表現,致單月避險成本較高。國泰世華獲利續創歷史新高:國泰世華銀行10月稅後淨利29.7億元,累計稅後淨利342.2億元,年成長23%。受惠央行升息及放款動能強勁,並優化外幣存款結構,提升台幣存款佔比,有效控制資金成本,累計淨利息收入達雙位數成長;財富管理動能強勁,信用卡海外簽帳金額增加,累計淨手續費收入年成長逾3成。主力信用卡產品CUBE卡累計流通卡數逾600萬張,動卡率亦表現良好。中信8日公告2024年10月份自結盈餘,10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47.40億元,累計前十月合併稅後盈餘633.89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20元,亦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信託金控雙引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累計前十月稅後淨利亦創下歷年同期最高及次高。
八家金控前七月獲利出爐 國泰金賺逾931億元 累計EPS 6.07元領先
金控陸續公布今年7月獲利表現,國泰金控現以累計6.07元的EPS成績領先,中信金控EPS則為2.41元,元大金則為1.77元,永豐金為1.18元、華南金1.03元、玉山金0.98元、台新金0.91元及國票金0.41元。國泰金控8日公布2024年7月稅後淨利達214.9億元,單月獲利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稅後淨利931.0億元,EPS達6.07元,累計稅後淨利及EPS皆創歷史次高紀錄;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皆創歷史新高,國泰人壽及國泰產險累計稅後淨利創歷史次高。國泰金控表示,國泰人壽7月稅後淨利168.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650.9億元,單月獲利表現為歷史單月次高,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匯兌利益及經常性收益貢獻;7月初年度保費(First Year Premium)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irst Year Premium Equivalent)分別為129億元及50億元,為業界第一。國泰世華銀行7月稅後淨利39.1億元,累計稅後淨利240.8億元,年成長18%。受惠升息及放款動能強健,並把握利率高檔布建外幣有價證券,累計淨利息收入呈雙位數成長;信用卡簽帳及收單金額增加,財富管理各項商品銷量上升,累計淨手續費收入持續表現亮眼。主力信用卡產品CUBE卡累計流通卡數逾600萬張,動卡率亦表現良好。玉山金控8日則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布第2季營運,2024年上半年財業務表現在金控獲利、財富管理手收及信用卡簽帳金額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自結淨收益361.3億元,稅後淨利成長20.6%達127.2億元。玉山金控7月稅後淨利27.2億元,其中玉山銀行稅後淨利26.8億元、玉山證券2.6億元,累積1~7月金控稅後淨利154.4億元。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表示,持續壯大海外經營,玉山銀行上半年海外分、子行獲利成長12%,合計貢獻銀行淨利33.6%,海外分行獲利居國內銀行前3名;深化亞太金融服務網絡,7月馬來西亞吉隆坡代表人辦事處開業,預計在第4季、10月,日本熊本出張所開業,拓展東協及亞太金融服務網絡。
富邦金上半年EPS5.95元奪冠 「這六家」成績也亮眼
14金控2024年上半年自結營9日皆完成公告,富邦金6月單月獲利216.3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6月稅後淨利810.6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並創下歷年同期次高,每股稅後盈餘EPS為5.95元居冠;國泰金控6月稅後淨利達128.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716.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達4.66元,累計稅後淨利及EPS皆創歷史次高紀錄。中信金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85元,元大金1.39元、新光金1.31元、第一金1.01元也皆逾1元,其中新光金單月賺102億元創金控成立以來最高。富邦金控指出,6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202.0億元、稅後淨利216.3億元,累計今年前6月合併稅前淨利891.9億元、稅後淨利810.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5.95元。富邦人壽6月稅後淨利為137.1億元,創歷年單6月獲利新高,累計稅後淨利為515.8億元,也創下歷年前6月第三高紀錄;單6月及累計前6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10%及97%;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及股利收入。台北富邦銀行2024年6月稅後淨利29.7億元,累計前6月稅後淨利162.2億元,較同期成長24%,續創單6月及累計前6月稅後淨利歷年新高紀錄,獲利成長主要來自利息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分別較同期成長12%及46%,帶動營收較同期成長19%。國泰金控6月稅後淨利達128.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716.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達4.66元,累計稅後淨利及EPS皆創歷史次高紀錄。國泰人壽6月稅後淨利89.4億元,累計稅後淨利482.6億元。單月獲利表現佳,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貢獻。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上揚,公司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帶動整體財務表現。國泰世華銀行6月稅後淨利34.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201.7億元,年成長15%。受惠升息及放款動能強健,並把握利率高檔持續布建外幣有價證券,累計淨利息收入呈雙位數成長;信用卡海外簽帳金額增加,財富管理保險、基金及債券等商品銷量上升,累計淨手續費收入表現亮眼。主力信用卡產品CUBE卡累計流通卡數約逾600萬張,動卡率亦表現良好。截至6月底逾放比率為0.12%,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358%,資產品質維持穩健。中信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60.56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372.07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85元。中信金指出,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6月份稅後獲利45.92億元,主因為存放款業務動能穩健、利差擴大,以及財富管理銷售動能強勁;台灣人壽6月份因股票處分利得及股利收入挹注,單月稅後獲利18.85億元。兆豐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34.74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203.97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42元。元大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28.58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76.6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39元。新光金公告6月自結盈餘102.01億元,累計前6月合併稅後盈餘204.10億元、年增429.5%,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31元。子公司新光人壽6月稅後盈餘87.54億元、年增378.9%;新光銀行6月稅後盈餘7.37億元、年減14.2%,前6月稅後盈餘35.44億元、年增1.2%。元富證券6月稅後盈餘6.9億元、年增47.8%,前6月稅後盈餘21.14億元、年增37.0%。第一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22.91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37.2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1元。永豐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17.12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22.04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99元。開發金控公布自結財務數據,6月份自結稅後獲利為40.42億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獲利達169.5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67%,每股盈餘0.98元。開發金控表示,6月份台股持續走揚,成交量能增加,有利於旗下證券、銀行及壽險業務投資收益。華南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17.08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12.15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2元。玉山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22.12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27.1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1元。台新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24.7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05.8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77元。合庫金控合併自結6月稅前淨利為30.40億元,稅後淨利為17.19億元,累計稅前淨利為139.31億元,稅後淨利為104.71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為0.69元。國票金6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3.49億元,累計前6月份合併稅後盈餘12.13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35元。
富邦金前九月賺近678億 每股稅後盈餘4.94元
富邦金(2881)今天(11日)公布2023年9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72.07億元,稅後淨利54.03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合併稅前淨利787.33億元,前9月稅後淨利677.8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94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富邦證券創次高,富邦產險今年4月起已連續6個月獲利。富邦金控指出,旗下的富邦人壽9月稅後淨利為41.84億元,累計前9月稅後淨利為431.26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現金股利、基金配息收入及淨兌換利益等。累計前9月初年度保費收入達728.69億元,總保費收入達2,380.53億元。台北富邦銀行9月稅後淨利17.38億元,累計稅後淨利202.3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若去年獲利排除一次性轉投資廉價購買利益,累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7%;信用卡動卡率持續提升,9月有效卡數達517萬張,年成長超過6成,簽帳金額438億,相較去年9月成長超過5成,累積前9月簽帳金額年增31%。富邦產險9月稅後淨利1.81億元,累計稅後淨損24.16億元,單9月獲利略受商業火險大型案件損失影響,但仍維持穩健水準。富邦證券9月稅後淨利3.43億元,累計9月稅後淨利54.89億元,年成長51%,今年整體股市表現優於去年同期,累計前9月台股日均值較去年同期成長11%,台股9月加權指數亦較去年底漲升2,216點,經紀、財管收入及金融資產部位獲利皆較去年同期顯著成長。
國泰金2022年賺380.1億年減七成 每股盈餘2.58元
國泰金(2882)今天公布2022年12月稅後淨損112.2億元,全年稅後淨利380.1億元。12月損益主要反應人壽汰弱留強調整投資部位及產險防疫險保單賠款及提存準備;排除防疫保單影響,2022年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及整體獲利維持穩健,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全年獲利創歷史新高。相較2021年12月獲利52.5億元,全年賺了1,405.7億元,2022年全年的獲利減少了1025.6億元;至於2021年每股稅後盈餘10.32元,2022年的累計稅後EPS為2.58元,EPS則是減少了7.74元。國泰金指出,國泰世華銀行12月稅後淨利2.5億元,全年稅後淨利257.1億元,年成長8%,全年獲利再創歷史新高水準。受惠於央行升息、放款穩健成長及外幣有價證券價量均增,全年淨利息收入年成長達26%;全年淨手收維持穩定。2022年底信用卡有效卡數年成長6%達578萬張,維持市場第一,動能來自主力信用卡CUBE卡新戶持續增加,2022年底流通卡數已達280萬張,且動卡率同步提高;展望今年首季,CUBE卡將持續推出刷卡優惠活動,預期可刺激卡友消費,維持良好動卡率,同時挹注整體手續費收入。國泰投信12月稅後淨利1.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12月全球股市拉回修正,主要受聯準會升息態度及中國疫情爆發,但美國通膨高峰已過,FED貨幣緊縮政策也將進入尾聲,投資人把握市場震盪時機,逢低進場佈局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2022年規模增加1千多億,受益人數約達80萬人,是國內最大規模ESG主題ETF。國泰產險12月稅後淨損57.0億元、全年稅後淨損195.8億元,單月及累計虧損仍受防疫保險賠款與提存準備所影響。12月單月已賠付簽單賠款金額21.0億元、全年已賠付簽單賠款金額216.8億元(考量再保分出後自留賠款金額為185.8億元)。考量疫情發展,全國確診人數持續提高,以及保戶確診率高於全國確診率的情形,預估販售量最大之防疫險保單最終確診率將達60%,故提存相關準備金餘額93.8億元。為強化自有資本,母公司挹注之第二次增資款100億元於12月到位,增資後RBC回升至360%,後續仍將快速處理賠案並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國泰人壽12月稅後虧損57.0億,全年稅後淨利達341.7億。12月單月獲利下滑,主要因年底調整投資部位及匯兌損益波動所致。全年初年度保費(FYP)及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分別為1,293億元及424億元,穩占業界第一。2022年金融市場波動甚劇,然國泰人壽投資操作平穩,保險本業營運穩健,整體財務表現仍交出良好成績。國泰證券12月稅後淨利1.0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14.1億元,為歷史高檔紀錄。回顧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詭譎多變,國泰證券透過獨步業界的創新數位經營模式,仍締造優於業界穩健的經營績效,全年台股經紀市佔率達3.79%,創歷年新高,挺進台股市占前五大。複委託亦呈現突飛猛進之姿,不僅市佔率連續七年業界第一,全年複委託客戶數年增率也達近一倍,雙雙寫下新紀錄;台股定期定額市佔率近4成,開辦至今扣款人數逾28萬人,金額與人數皆創下新高。
點數幣大戰3/全台六成人都有OPEN POINT 羅智先開放11家銀icash聯名卡為這一計
為黏住粉絲客戶,銀行砸重金行銷自有品牌「點數」深化粉絲生態圈,而擁有逾1500萬個會員的統一超(2912)的OPEN POINT點數,成了發卡行爭相結盟的「神隊友」,中信銀以其ATM深入7-ELEVEN門市之便,加上App系統整合之利,搶先一步「點數互轉」。所幸,統一超董事長羅智先並未採取獨家授權合作戰略,而是敞開大門歡迎銀行串聯成大生態圈。國泰世華、台新、元大等11家銀行與統一超組隊,並擴及到全家等超商零售通路。發卡行眼中的「神隊友」統一超,花了七年打造OPEN POINT App數位會員機制,迄今已超過1500萬名會員,皆統整為單一帳戶,沒有重疊,以台灣最新統計2337萬總人口數來說,OPEN POINT App數位會員即約佔64%,滲透率極高。此外,統一超2022年11月公布,OPEN POINT點數帶動會員貢獻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2成。統一超的圈粉行動,可從2004年12月發行icash卡說起,這張提供門市小額支付工具,隨著單車運動風潮起,加上7-ELEVEN從城市到偏鄉,省道、山區到風景區,迄今已有6570家門市。由於據點多,許多車友即以可儲值的icash卡入店購買補給食品,無須帶錢包出門。10年後,統一超成立愛金卡公司推出第二代icash2.0,為非接觸式感應卡,支付範圍更廣泛,並逐步開通用於台鐵、高雄捷運、台北捷運與雙北公車; 2015年6月推出icash2.0聯名卡。統一超並同步建構OPEN POINT會員點數生態圈,2020年整合統一集團內18家通路,包括超商、餐飲、藥妝、百貨、健身、加油站等串聯使用,並擴大至外部通路跨界合作,從兌換星巴克咖啡、統一時代百貨抵用券及家樂福即享券,到高鐵TGO、長榮航空或ANA哩程、PChome P幣等點數互換,還可折抵水電費等。疫情爆發後,民眾線上購物及外送服務需求大增,羅智先加速發展數位平台與外送服務,2021年強化了OPEN POINT APP功能,導入行動隨時取、i 預購及i划算等服務,搭配多元線上行銷策略,打破商品陳列與消費時間限制,培養顧客線上訂購、線下取貨的習慣,展現線上線下整合優勢。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右三)與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中)攜手發行台新銀行Gogoro Rewards聯名卡,透過Gogoro Rewards點數回饋消費折抵,1點即1元,不僅可折抵Gogoro集團消費,未來還可在Richart Life生態圈使用。(圖/劉耿豪攝)卡優新聞網總編輯周湘台指出,統一集團本身擁有眾多民生消費品牌,因此推出OPENPOINT點數運用在自家通路片便捷,但統一超在與銀行信用卡合作推出icash 2.0聯名卡即多達11家,包括國泰世華、中信、元大、台新等與中華電信、PChome等,都有提供信用卡紅利點數、小樹點、p幣等兌換OPEN POINT,給予會員點數運用場景多樣化,這也是統一超拓展營收三策略的一環。像統一超推出自有品牌OPEN POINT點數,全家便利商店、全聯、電動車Gogoro等也推出全家點、福利點、Gogoro Rewards的點數,「可以參考銀行、統一超等做法,讓自家的點數能夠找到更多盟友互轉使用,揪團推出的優惠方案較能推陳出新,粉絲也較會有新鮮感,才會願意長期將點數累積在同一張卡或是同一家企業上面,透過點數執行忠誠計畫的貢獻度才會具體明顯,也進而刺激會員消費度與信用卡的動卡率。周湘台繼續分析,信用卡回饋過去係從0.3%紅利、折抵到0.5%現金回饋增加到1%、2%,讓卡友消費折抵愈有感,也逐漸掀起一股無腦刷卡風潮。「只是過去累積紅利有逾半者會忘了在期限內使用而作廢,對業者來說就是賺到了;現金直接折抵讓卡友用得開心盡興,業者也因此會虧光行銷費用。」一名業界人士進一步分析說。
LINE Bank用戶數衝破80萬戶 88次免手續費轉帳手機發紅包正好用
擁有2,100萬LINE活躍用戶做為後盾的LINE Bank,今(19)日宣布開行8個多月以來用戶數已達80萬戶、動卡率近五成、用戶回饋整體服務滿意度八成五,前三大用戶最滿意的功能包括日常消費、即時回饋與便利的轉帳功能。LINE Bank指出,在用戶滿意度調查中,最受到讚許的服務分別是消費紀錄即時通知(滿意度九成七)、刷卡消費即時給點回饋(滿意度九成六)、好友轉帳(滿意度九成六),顯示LINE Bank服務已經進入日常生活形態,回饋機制獲得肯定。LINE Bank表示,農曆新年適逢疫情再起,民眾除了避免群聚外,也應減少實體接觸,可以使用「手機發送紅包」轉出款項給親朋好友,而且直接從親友名單中選定,不需要記得帳號就可以轉帳,LINE Bank更有每月手機轉帳88次免手續費。對於有使用現金需求,需要到ATM提款的民眾,LINE Bank表示,民眾可持LINE Bank快點卡(簽帳金融卡)至全台ATM提款,或透過無卡提款服務至ATM提領現鈔,也享有每月合計ATM跨行提款5次免手續費。LINE Bank總經理黃以孟表示,「純網銀在農曆春節期間,24小時視訊客服、電話客服及智能客服不打烊,更陪伴用戶處理日常金融各種事務。倘若想以現金包紅包,可持卡片或利用無卡提款功能享受全台ATM的提款服務,民眾與親友聚會可以享受手機轉帳免手續費優惠。」。
時代的眼淚1/花旗銀「打包出售」喊到600億 點名四家競標星展呼聲高
美國花旗集團出售台灣消金業務,今年4月宣布後,市場傳出買家出價到600億元,呼聲高的有本土金控國泰金、富邦金與外銀星展、渣打銀行,甚至還有傳產業者,這樁重量級的金融巨擘交易,原定9月底揭曉,業界傳聞將延到10月。百年花旗集團向來以消費金融制霸全球,然4月14日晚間突然宣布將退出澳洲、大陸等共13地區市場。據外媒報導,花旗銀行在這13地區的消金業務2020年虧損達4,000萬美元,難怪新任執行長Jane Fraser一上位就大刀闊斧,砍掉花錢的海外據點,全力深化數位金融。而被列在出售名單上的台灣花旗消金業務,並非賠錢貨,2020年稅前盈餘97.59億元,信用卡總流通卡數截至今年6月底285萬張,在我國排名第6大,無論獲利還是發卡量,都是外商銀行的模範生。花旗銀來台灣逾57年,是外商銀行中第一家在台推出信用卡業務。(圖/報系資料照)源自紐約市的花旗集團,1902年進軍亞洲,在上海開分行,是大陸境內第一家美國銀行,1964年才在台北開分行,至今57年,起初以企業金融為主,直到1989年才將信用卡引進台灣,是國內首家推出信用卡的外商銀行,在業績掛帥的強勢行銷下,迄今總發卡量逾290萬張,動卡率達76.5%,在本土銀行與外銀來說都是第1名。與此同時,在花旗銀歷練過的本土金融主管,也如同「鍍金」般,成了本土金融業搶手的「小花幫」,包含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程耀輝、中信銀全球資本市場執行長許俊仁、台新金獨立董事管國霖等。如今花旗集團打包出售的台灣消金業務,不可同日而語,包括50萬個財富管理客戶、270萬張有效信用卡及3,300名員工,存款有3,000多億元、財富管理(AUM)資產規模約達2,000億元,房貸金額也約1,400億元,以及小額信貸約500億元。星展銀總經理林鑫川對於購買花旗銀台灣消金業務,表達樂觀審慎看法。(圖/報系資料照)市場傳聞,意願高的買家經過實地查核後出價約500億元至600億元不等,目前被點名已進入第二輪競標的有國泰及富邦兩家本土金控,星展及渣打兩家外商銀行等。星展銀總經理林鑫川曾表示,「花旗歷史悠久,信譽佳」,只要有助於星展業務發展,樂於思考這次花旗出售消金業務的機會。花旗銀至今僅書面表示「出售台灣消費金融業務整個過程需要一些時間,目前尚未確定特定買家。 花旗的立場與金管會指導的意見一致,在評估買家時,我們必定將保障客戶權益以及員工工作權與發展前景,列為最重要考量之一」。金管會對此也已與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會面了解。
時代的眼淚2/花旗饗樂卡電影買一送一、現金回饋2% 擄獲一票死忠死卡友
花旗集團宣布要出售台灣消金業務後,不僅震撼台灣金融圈,全台兩百多萬花旗卡友也受到不小驚嚇,甚至有卡友聞訊考慮剪卡。花旗銀行趕緊加碼回饋,6月展延多張信用卡權益,例如2%現金回饋延到2022年12月底等,一來「固樁」,維護花旗口碑,二來保持最亮麗的賣相。花旗銀行信用卡卡友權益的創新及領先,擄獲不少死忠卡友支持,甚至成了許多民眾人生中「第一張信用卡」。「儘管不知道為何要申請,還是願提供財力證明等做徵信審核資料,還要繳年費,因為當年持有這張卡,代表一種經濟能力象徵。」研究信用卡發展學者分析說。新北市主任消保官王治宇持有多張花旗信用卡,「20多年來,我至今一張未剪。會辦花旗卡,有一大原因是看中他們與威秀影城合作看電影優惠,『饗樂生活卡』早期有買一送一,現在平日還有6折,只是疫情爆發後就沒再上戲院看電影了,就當一般支付工具使用。」2003年率先推出現金回饋機制後,更是讓不少卡友死心蹋地。現在發卡銀行提供許多禮品遊說民眾辦卡,一人持有多張信用卡已成常態。(圖/報系資料照)但花旗卡早期採取18%高循環利率,讓不少卡友又愛又恨。因為循環利率高,王治宇十分注意,從未遲繳卡費;但也有卡友用饗樂卡買電影票,繳交最低卡款金額時發現被收取高額利息,懊惱不已。一名曾持有花旗卡的六年級生說,「其實,我幾乎每月全繳,曾幾次逾期遲繳,依約付循環利息也ok。結婚後看到老公的匯豐卡,循環利率最低曾有2%多,最高也才現在的6%多,而且他見利息少,不一定每月全繳,會繳最低應繳金額,利息比我低好多倍,我曾向花旗反映,但未調低我的循環利率,只好傷心忍痛剪掉花旗卡,改辦其他家也有電影回饋、給比較低循環利率的本土銀行信用卡。」從信用卡預支消費到街口支付、LINEPay等,民眾可使用的金融支付工具愈加多元化。(圖/報系資料照)本刊調查,早在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2012年成立之前,民眾遇到信用卡辦卡與消費等申訴案,只能向各縣市消保官申訴,曾參與協商多年的法務人員觀察說,「扣除美商堅持依契約規定處理,花旗客服其實服務還不錯,有很多商議空間,甚至連強制執行的卡費都願打折,處理申訴案相較其他本土銀行明快有誠意多了。」「花旗來台後每推一項新服務,同業很快地跟進,從終身免年費、集紅利送獎、現金回饋、看電影打折、汽車拖吊、機場接送等服務,現在數位支付的加入,使得市場競爭愈加白熱化,薄利多銷,有的民眾開卡後就算從未消費,仍給予免年費,就是為了維持發卡數據撐面子。」一位民營銀行主管感嘆地說。如今,花旗銀行改變全球戰術,退出已耕耘32年的台灣消金市場,本土銀行業者少了外銀龍頭的強勢競爭,但也進入下一場更深不可測的行動支付及數位金融大戰。
時代的眼淚3/循環利率18趴年代穩固花旗一姐地位 損及卡友權益屢吃罰單
美國花旗總部不玩了,要賣掉台灣等消金業務,引來業界憂慮,「台灣金融監理對外資『不友善』?」唯恐帶起「外銀出走風」?有金融高層趁勢抱怨,金融監管常用放大鏡看待,出了問題就裁罰、禁止業務,花旗近年也陸續被罰很多錢。就在花旗集團拋出震撼彈一個月後,也就是今年5月,金管會依銀行法重罰1,000萬元重罰花旗銀行,理由是花旗銀在對帳單地址、聯絡人、電話出現相同狀況太多,未完善建立客戶風險評估機制,長期違規、累積大量案件的情況之下,創下洗錢防制法上路4年來最高罰款。不僅如此,花旗銀擅長的信用卡業務,也一再被金管會查出有違規案件。今年2月,花旗因被發現「維護卡友權益」嚴重出槌,硬生生地吞下600萬罰單。原來花旗銀2010年12月起,將18萬多名卡友的「消費分期」與「帳單分期」利率相同,即是民眾向其他銀行申辦貸款等業務時,「易被適用較高利率,支付較高的利息」,此一缺失長達9年,直到被客戶發現才知弄錯,雖經調查未有客戶被多收利息,卻嚴重損及卡友權益,而遭主管機關重罰。花旗銀行信用卡曾是許多民眾辦卡的第一選項,如今面對本土銀、通訊軟體平台大打數位金融支付工具戰,擠壓過往豐沃獲利空間。(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有行員疑似挪用客戶款項,及信用卡帳務系統邏輯判斷錯誤致向客戶溢收滯納金與利息等,違反銀行法分別處罰600萬元及250萬元,並解除該行員職務。不僅如此,同年11月遭卡友發現系統漏洞,提供客戶透過ATM預繳卡費以提高信用卡可消費額度的方式,一個月內狂刷600筆高達6,300萬元且未入帳的異常(積欠卡費不用還),因未有效的防範詐欺控管機制及辨識監控等,被罰款250萬元。細數花旗銀在涉及卡友權益的違規案件,根據金管會官網公布2012年以來這九年間的裁罰案資料,共有以上3件之外,在銀行業務項目部分,除了今年5月違反洗錢防制法、銀行法而遭開罰1,000萬元,2019年10月執行批次作業部分交易檔案未完整過帳至主機系統,導致客戶新臺幣帳戶餘額未即時正確表達,委外作業未建立有效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之情事,被罰款500萬元。還有2014年7月,則是專案檢查花旗銀行將部分作業委託境外的花旗集團馬來西亞交易服務公司(CTSM)辦理,逾越金管會核准範圍或實際跨境委託對象不符,譬如將企金客戶放款業務中屬個人戶授信案委外,以及大額外幣匯款交易由CTSM執行電話確認,且傳真交易抽核電話確認、印鑑或傳真不清及疑似重覆傳真案件係由CTSM聯絡客戶等8項違反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依銀行法處罰400萬元。若說金管監理成了外銀的沉重壓力,就實在小看花旗銀行,花旗銀行不但在發卡及財富管理高居第一,去年還大賺97.59億元,就算美國母集團要賣掉消金業務,但獲利高的企業金融業務仍留在台灣,更何況,金管會7月還釋出善意,放寬外銀分行兼營債券、證券承銷及自行買賣業務等三大規定。嘸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