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性蛋白質
」 蛋白質梁詠琪登跨年演唱會48歲不老神顏+筆直美腿太驚人!被網友神出她的瘦身菜單快筆記!
48歲的梁詠琪在跨年演唱會上以不老神顏和不科學美腿驚豔亮相,成為眾人熱議焦點。多年來,她透過全素飲食、規律運動、專注保養以及內外兼修的生活態度,不僅維持纖瘦好身材,更讓肌膚保持少女般的水潤與彈性,堪稱真正的凍齡女神!梁詠琪維持身材的方法據悉梁詠琪很注重運動與飲食結合的身材管理,她幾乎每天都到健身房進行肌肉鍛鍊與拉筋,特別強調拉筋對超過40歲女性的重要性,不僅能預防運動傷害,還有助於瘦身;她的飲食則以原型食物為主,堅持以豆腐、地瓜、五穀雜糧為核心,並採用水煮或清蒸的簡單烹調方式,搭配全素飲食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梁詠琪維持美肌的方法梁詠琪的保養重點在於內外兼修,她每天確保7至8小時的充足睡眠,遠離辛辣與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不僅可提升膚況,還能改善睡眠品質;為保持肌膚水潤與彈性,她會選用含玻尿酸成分的保養品並搭配臉部按摩拉提。此外,她也很喜愛陶藝創作,將其視為紓解壓力與內心對話的方式,透過專注於興趣來達到身心平衡,展現內外皆美的生活態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其實當年齡來到40+,肌膚開始面臨水分流失、膠原蛋白減少等自然老化問題,很多女生都想發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快速達到像梁詠琪這樣的凍齡狀態?小編推薦一罐高效抗老精華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神助攻!除了像梁詠琪重視的玻尿酸,還有珍稀魚子成分、膠原肌活配方等,也都能為改善熟齡肌的鬆弛下垂NG狀態起到厲害作用喔。集結超越35年魚子護膚科學全新升級的LA PRAIRIE魚子美顏反重力精華,運用魚子微米激萃、魚子精萃複方和魚子精奢純萃的3種珍稀魚子成分,可以深入肌底提高代謝,實現真的能立即有感且持久提升的緊緻拉提度。(圖/品牌提供)強調「以氧活膚」的迪奧逆時活氧膠原精華,透過「活氧膠原調控科技」與膠原肌活成分搭配,讓肌膚彷彿會呼吸般,幫助肌膚從內而外重拾健康與年輕光采,加速緊緻澎彈青春肌。(圖/品牌提供)另外來場專業臉部SPA也是針對肌膚進行深層修護的重要方式!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與儀器加乘適合的保養品,過程中能將養分更深入肌底,有效改善細紋、鬆弛等問題,同時讓肌膚恢復彈性與緊緻感,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臉部SPA更能幫助緩解歲月痕跡,讓肌膚保持青春光采,是抗老過程中的絕佳輔助。僅有海洋拉娜最頂尖的VVIP能受邀體驗的最高規格限量原晶護膚療程,將「原晶逆時金萃」和「夜間修護凝萃」的深海修護能量幻化成專業按摩手法,一次達成「緊實拉提、強韌修護、撫紋彈潤」等護膚功效,讓你將肌齡定格在最美好的時光。(圖/品牌提供)DARPHIN攜手全台頂級五星級飯店,打造專屬奢寵護膚空間,推出「深海逆時頂級護膚饗宴」,療程中將使用最頂級系列保養,以珍稀深海翡翠魚子修護能量搭配多道高效導入儀器,從臉部延伸至上胸肩頸,為肌膚帶來前所未有的緊緻雕塑、逆齡奢養。(圖/品牌提供)
北韓援兵攜物資投入烏俄戰場 俄羅斯士兵領到罐頭抓狂:吃完才知是狗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0月31日曾證實,預計駐紮在俄羅斯庫斯克(Kursk)的8000名北韓部隊即將投入對烏克蘭的戰鬥,而北韓部隊攜帶至俄羅斯的各種援助物資,也已經下發到俄羅斯部隊。近日網上有影片流出,不少俄羅斯士兵收到了韓文包裝的口糧罐頭,對此反應不一。有人雖然吃了罐頭,但不知道是什麼肉,也有士兵發現了真相,憤怒於他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下了狗肉罐頭。本月1日,網路社群上流傳著2支影片,內容為「俄羅斯士兵收到北韓軍隊發放的狗肉作戰口糧,但不知道是什麼肉」。其中第一段影片,是一名俄羅斯士兵拍攝他收到的罐頭,端詳許久不知道是什麼內容物,只知道是來自北韓的軍事口糧,配著麵包吃掉了這個罐頭。不過根據他展示罐頭的畫面,罐頭包裝上寫著「黃狗肉」,背面寫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隊專用產品」。第二支影片則是一名俄羅斯士兵拿著與前一支影片同款的罐頭,對著鏡頭抱怨朝鮮人民軍士兵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他吃了狗肉罐頭,而他對此深表不滿。據《韓聯社》過去報導,直至今日,北韓依然將狗肉視為一種民族傳統美食,北韓政府不僅鼓勵民眾食用狗肉,近期還在平壤舉辦過「全國狗肉料理大賽」,吸引各家餐廳爭相報名。報導指出,北韓之所以推廣狗肉文化,除了基於傳統飲食文化,主要是為了補足國家缺乏動物性蛋白質供應源的問題,狗是農村唾手可得的動物,居民無需特別耗費資金飼養,並且能在需要時宰殺食用。
吃太多紅肉恐導致「尿路結石」 醫示警「5NG習慣」
尿路結石症的盛行率高,而且發作時往往令人痛不欲生!對此,泌尿科醫師施冠偉也列出5個容易造成泌尿道結石的生活習慣,包括水喝太少、吃太多紅肉、重口味及高草酸的飲食習慣,也建議「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施冠偉近日在臉書粉專「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發文表示,每年7至9月是泌尿道結石發作的高峰期,夏天長時間在陽光下流汗,太少補充水分,水分攝取減少、汗水流失增加,容易導致尿液濃度提高,就會加速泌尿道結石的形成。對此,施冠偉醫師也列出泌尿道結石風險的5大NG習慣:水喝太少:攝取的水量影響到尿量多寡,當液體變少、雜質濃度變高,會連帶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成人一天至少須攝取2000至3000c.c水分。習慣攝取高蛋白、吃太多紅肉: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等,會使尿液偏酸性,進而增加結石形成的可能。習慣重口味飲食:重口味的飲食含鈉量高,高鈉會減少鈣質吸收,增加血液中的尿鈣,容易生成結石。因此建議避免吃進過多高鈉食物,以降低身體負擔。攝取過多碳酸飲料、濃茶、啤酒(高草酸飲食):包括菠菜、地瓜葉、巧克力、碳酸飲料、濃茶、啤酒等,這些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草酸是結石的原料之一,因此攝取過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太少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及適當補充水分,能減少產生沉澱結晶,有助結石的排出及預防,但需避免太激烈碰撞的運動。施冠偉補充,泌尿道結石早期不會疼痛,若結石小於0.5cm內,能透過多喝水自行排出。若結石過大,造成堵塞引發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須要立即就醫處理。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也能盡量降低身體的負擔 。
近2成孕婦貧血 妊娠高血壓風險增1.5倍
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期鐵、葉酸、維生素B12及蛋白質四大關鍵營養素的補充。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發生早產、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兒童時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貧血也會讓孕產婦心肺負擔加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難產、周產期憂鬱等發生機率。根據國外文獻指出,孕期診斷為貧血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為孕期未患貧血孕婦的1.5倍、發生妊娠糖尿病風險為1.2倍。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鐵、葉酸、維生素B12、蛋白質等4大營養素,可預防貧血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提供營養攝取4招,幫助孕媽咪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關鍵營養素,預防因營養素缺乏而發生貧血:1.深綠蔬菜補葉酸:孕媽咪們可以透過每日攝取1至2碗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等),來達到懷孕期間每日需攝取600微克(μg)葉酸的建議量,其他包括肝臟、豆類(如:黃豆、黑豆)、芭樂等,也是補充葉酸的選擇。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留意葉酸的補充,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還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及神經系統的發展。2.肝臟海鮮富含鐵:肝臟類(如:豬肝)、海鮮類(如:文蛤、章魚)和紅肉類等富含鐵質,懷孕期間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mg)的鐵質,若在第三孕期(29週以後)及哺乳中的媽咪,則需要增加鐵質的攝取至每日45毫克(mg)。此外,在飯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小番茄、芭樂等)也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3.充足攝取B12:懷孕時每日攝取2.6微克(μg)維生素B12能增進胎兒的神經系統健康。可以透過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類、蛋、乳品)或是紫菜等食物補充。4.豆魚蛋肉幫造血:豆魚蛋肉所提供的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比平時額外攝取10公克(g)的蛋白質,也要注意蛋白質的來源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民健康署提供14次公費產檢,其中包括在懷孕第24-28週補助的貧血檢驗,詳細的檢查項目和期程可以參閱「孕媽咪健康手冊」和「孕媽咪衛教手冊。
增肌減脂要多吃「蛋白質」? 最新研究:攝取過多很傷動脈
2月19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雖然攝取足量蛋白質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因為蛋白質不易分解,身體需要消耗更多卡路里才能消化,但攝取太多蛋白質會增加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動脈壁內外積聚,也就是血管出現斑塊,恐引發動脈粥狀硬化。據《紐約郵報》的報導,該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匹茲堡大學心臟病學教授拉札尼(Babak Razani)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為了追求更有效的新陳代謝率而增加蛋白質攝取量,並非健康萬靈丹,因為此做法很可能對動脈造成傷害。」很多人認為蛋白質的攝取對健康至關重要,但從長遠來看,攝取過多恐是有害的。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攝取過量蛋白質會讓脂肪、膽固醇與其他物質累積在動脈壁,形成粥狀斑塊,使得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當粥狀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時,可能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致命疾病。倘若超過22%的飲食熱量來自蛋白質,可能導致免疫細胞活化程度增加,並對動脈血管斑塊的形成發揮關鍵作用。拉札尼與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新陳代謝專家米登多弗(Bettina Mittendorfer)合作的研究團隊,也經由小鼠研究發現,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leucine)會透過特定訊息機制引發疾病,改變特定細胞新陳代謝,例如血管系統稱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的小型免疫細胞有可能因白胺酸出現異常,進而觸發動脈粥狀硬化的發展。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數據,要維持正常的體重,女性平均每天應攝取2000卡路里的熱量,男性每天應攝取2500卡路里的熱量。因此平均來說,如果女性攝取超過440卡路里的蛋白質,男性攝取超過550卡路里的蛋白質,就可能有對動脈造成損傷。然而,根據過去10年收集的數據顯示,美國人攝取大量蛋白質,且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近4分之1美國人每天從蛋白質獲得的熱量佔比超過22%。雖然雞蛋、肉、魚和豆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但研究顯示,植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之間的白胺酸濃度差異,可能就是對心血管、代謝健康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這項研究結果對於營養師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經常建議罹患重病者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維持肌肉量與體力。拉札尼也建議:「也許盲目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要從整體角度看待飲食、均衡膳食,這樣才不會在無意間加劇心血管負擔,特別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他也非常興奮地表示,該項研究能激發針對如何以精確方式改變飲食的討論,並為未來的飲食指南提供極具潛力的資訊。
預防產前貧血不只補鐵! 4飲食技巧助準媽咪遠離貧血
在懷孕期間,生理會出現變化,需增加血量以供胎兒生長,此時若營養素攝取不足易產生「產前貧血」,影響孕婦、胎兒健康。因此,國健署提供4飲食技巧,提醒孕媽咪們攝取足夠營養素,預防、改善貧血症狀。育齡婦女貧血盛行率19.7% 與鐵、葉酸、B12等有關根據國健署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49歲育齡婦女的貧血(血紅素<12g/dl)盛行率為19.7%。而血液的生成與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有關,若在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營養素可以預防貧血的發生。因此,國健署呼籲孕媽咪們應「攝取富含鐵質食物」、「葉酸補充不可少」、「維生素B12很重要」、「蛋白質攝取量須增加」,透過這4飲食技巧來預防貧血,也可幫助寶寶健康長大。預防貧血飲食技巧1 攝取富含鐵質食物懷孕期間鐵質攝取不足,對胎兒的腦部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國健署建議,孕媽咪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毫克(mg),第3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毫克(mg)。在日常飲食中,可經由富含鐵質的內臟類(如:豬肝、鴨血)、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來補充。另外,在用餐中或餐後2小時內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如:芭樂、柑橘、文旦、小番茄),促進鐵質吸收。預防貧血飲食技巧2 葉酸補充不可少葉酸若嚴重缺乏,可能會影響寶寶神經管發育、造成唇顎裂。若是神經管缺損位在脊柱的位置,就會產生脊柱裂。國健署表示,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建議孕前葉酸每日攝取量需達400微克,懷孕期間增加每日攝取量達600微克。而日常飲食,每日至少需攝取1-2碗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紅鳳菜等),並可搭配全榖雜糧,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燕麥、紅藜等一起入菜。另外,堅果類食物(如:葵瓜子、黑芝麻),以及蛋白質類食物中的海鮮類(如鯖魚、牡蠣)、雞肝、黃豆、黑豆等也富含葉酸,民眾可透過這些食物來補充。預防貧血飲食技巧3 維生素B12很重要維生素B12缺乏,可能也會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缺陷。因此國健署建議,懷孕時維生素B12每日攝取量應達2.6微克。維生素B12主要食物來源為動物性蛋白質,包含海鮮類(如:蜆仔、文蛤、牡蠣)、肉類、蛋、乳製品等,植物性來源則可透過紫菜、海髮菜等食物來補充。另外,國健署表示,全素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B12補充劑。預防貧血飲食技巧4 蛋白質攝取量須增加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可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國健署提到,懷孕期間蛋白質每日攝取量需額外增加10 公克,且蛋白質來源中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健署提醒,若有任何飲食或補充營養素的問題,可洽詢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及飲食指導,或經醫師指示下使用營養補充劑,以改善貧血症狀。
健身別只吃雞胸肉!醫曝其他「3肉類」功效 選對部位仍助增肌減脂
近年愈來愈多人開始健身,因此會選擇攝取雞胸肉來幫助肌減脂、身材雕塑。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就指出除了雞胸肉,另外還有「牛、豬、魚」3種肉類皆屬於高蛋白質的肉類,且這些肉以每100客來說,蛋白質就超過20克,脂肪則是在6.1克以下,選對部位一樣可以提高增肌減脂效率。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擇木良食」發文,表示蛋白質在增基減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就向大家推薦其他較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不過他也警告,肉品不同部位的脂肪和量多寡也不同,因此要是吃錯的話不但會沒攝取足夠,還可能吃下過多飽和脂肪。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其他高蛋白肉類也有助於健身期間食用。(圖/翻攝擇木良食臉書粉專)首先是牛肉,它除了能增加肌肉合成的效率外,還能提高身體唯一的合成性荷爾蒙,也就是胰島素濃度,可增加肌肉合成的效率。牛肉富含鋅和鎂等礦物質,有利於健身;另外,牛肉中含有肌酸與肉鹼,兩者皆能提高在運動中的肌肉持久度;不過,蕭捷健就指出,因牛肉部位的不同,油脂分布、營養成分也有所不同。例如牛腱的脂肪含量較低,但牛小排的脂肪卻竟然超過三分之二。在部位選擇上,可以選擇像是像是「牛肚」、「牛後腿肉」、「牛腱」、「牛筋」、「莎朗」、「板腱(嫩肩里肌)」、「紐約客」、「菲力(腰內肉)」 ;但是「牛小排」、「牛腩」則屬於高脂、高熱量,建議少吃為妙。蕭捷健表示,魚肉富含omega-3,即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抗發炎、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人吃進的澱粉則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肌肉,而非被轉為脂肪。脂肪低的「鯖魚」、「秋刀魚」、「大西洋鮭魚」、「鱈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他提醒,像是虱目魚肚的部分因油脂較高,建議適量攝取。最後,雞肉是人在健身時攝取較多的肉類,不僅低脂還富含蛋白質,而且CP值超高,同時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是肌肉合成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是雞翅因為油脂幾乎佔了營養素一半,因此不建議吃太多。雖然豬肉普遍油脂含量都偏高,但選對部位,增肌減脂效果也不錯,像是「豬里肌、豬後腿瘦肉、腱子肉」等;至於「五花肉(三層肉、培根肉)」、「松坂肉」、「蹄膀」、「胛心肉」都是脂肪較高的部位。
「吸血鬼德古拉」原型熱愛穿刺 殺人如麻卻「流血淚」…還是素食主義者
15世紀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VladIII)因酷愛以木穿刺刑折磨人,而被稱為穿刺公弗拉德(Vlad the Impaler),他也是1897年哥德式恐怖小說中的吸血鬼角色「德古拉伯爵」(Dracula)的靈感來源。不過,近期一篇發表在《分析化學》(AnalyticalChemistry)雜誌上的新研究卻表明,殺人如麻的弗拉德三世可能是位素食主義者。據英國《獨立者報》的報導,弗拉德三世因勇於對抗鄂圖曼帝國(OttomanEmpire),而在羅馬尼亞等地被視為民族英雄,但他在瓦拉幾亞公國以執法嚴峻著稱,不僅僅是針對土耳其俘虜,就連對自己國家的貴族、百姓也常常執行穿刺之刑,動輒就將人釘在尖樁上,有歷史學家也聲稱,這位君主一生可能殺死了8萬多人,其中許多人都遭穿刺而死。不過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tania)的團隊,近期從弗拉德三世生前留下的信件中擷取血液、汗水、唾液,並從中分析出約500個已有500多年歷史的蛋白質分子片段,其中100個降解程度最嚴重的蛋白質年代最久遠,有16個分子最有可能來自弗拉德三世,且裡面不含動物性蛋白質,顯示弗拉德三世生前可能是位素食主義者。不僅如此,研究團隊還透過這些蛋白質分子發現弗拉德三世生前可能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甚至還罹患「淚血症」(haemolacria),導致他真的會流下「血淚」。研究團隊也研判,弗拉德三世生活的年代,東歐氣候相當寒冷,食物選擇相當貧乏,即使是歐洲的貴族,也很少有機會補充肉類,「德古拉伯爵可能因為飲食來源單一或健康狀況不佳,而成為素食主義者或純素食主義者。」
老了不想坐輪椅、被翻身 壯世代如何補充蛋白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步入45歲以上的「壯世代」,逐漸感到體力下降、爬個樓梯就氣喘噓噓。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教授劉沁瑜表示,人到中老年之後,最大的心願就是「不想被翻身、拍背、坐輪椅」,關鍵在於保持良好的活動力,建議民眾多攝取蛋白質、必需胺基酸、鈣質與維生素D等營養素,擁有強健的骨骼與足夠的肌肉量,才能實踐幸福的老年人生。根據今年具公信力之民調中心所進行的國人飲食行為問卷調查中發現,40以上的受訪者中,55.1%的人覺得自己有體力下降或肌肉流失的問題,卻只有8.1%的人覺得自己缺少蛋白質。體力流失5大警訊常常精神不濟爬樓梯不給力總是趕不上隊伍走路就氣喘噓噓怎麼睡都睡不飽劉沁瑜表示,民眾日常工作壓力大,有時候感到莫名低落,但又說不出身體哪裡有病,這可能是營養缺乏與失衡的狀況。受到少子化影響,「壯世代」工作時間延長,生活步調緊湊,承擔了更多的壓力跟責任,因此需要更好的營養補給。針對3大營養素,最好的攝取比例為22%蛋白質、30%脂肪、48%碳水化合物。好給力:蛋白質幫助肌肉生長、修復組織身體的皮膚、頭髮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人體骨骼發展在25歲左右達到最高峰,隨著年齡增長,骨質會逐漸流失,40歲開始走下坡。國健署建議每人每天飲用2杯牛奶。劉沁瑜表示,當食慾不振或過度減肥,熱量攝取不足,沒有足夠的燃料維持人體機能,身體就會燃燒肌肉與蛋白質,蛋白質不足就容易掉髮、情緒不穩。優質蛋白質來源主要從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推薦魚肉蛋類,尤其是海鮮、瘦肉與地中海飲食。較不推薦紅肉,因為脂肪比例高,而且也是大腸癌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不過,要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其實不太容易,首先需要好的牙口才能咀嚼,雖然植物性蛋白質或是乳製品也有良好蛋白質,但每天大量喝容易感到膩。或是對海鮮過敏,素食者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營養不良,像這類飲食上有特殊偏好或限制的族群,則可服用營養補充飲品。好體力:必須胺基酸調控蛋白質,增強體力氨基酸多達20種,其中有9種是屬於人體必需氨基酸,來源從食物來攝取,身體若沒有必需氨基酸,很多重要的生理機能建造或修補體內組織就有困難。對於健身族來說,支鏈胺基酸(BCAA)是肌肉細胞的重要關鍵。當減肥期間熱量攝取不足,身體沒有足夠的燃料,便會燃燒BCAA來維持身體機能,此時就會因肌肉消風而讓手臂變軟,甚至情緒不穩。因此,在運動前後補充BCAA可以補充體力,延緩疲勞,讓人快速從肌肉疲勞當中恢復。保護力:乳酸菌幫助調整體質邁向中年以及漸漸老化的過程中,代謝開始變得不如以往順暢。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現在許多研究發現腸道跟身體諸多健康機能相關。腸道裡面大概有100多種、多達100兆個菌,好菌可以幫助分解脂肪短鏈脂肪酸,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所以健康的腸道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核心關鍵。行動力: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於維持肌肉骨骼的健康維生素D是構成骨骼很重要的成分,而鈣質不僅扮演建構骨骼的腳色,也會影響情緒。鈣質跟維生素D相輔相成,維生素D可以促進吸收鈣質。有些老人家搭公車抓不穩一摔就跌倒,髖關節骨折,有時候不只是骨折,而是肌力不足,沒有辦法支撐骨骼。代謝力: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可幫助促進新陳代謝,維持健康營養。劉沁瑜表示,台灣是一個高齡社會,要成功健康的老化,需要提早預備與學習,最重要的4件事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累積財富、終身學習,是壯世代最重要的功課,這些事項辦到了,老年生活才能達到幸福感。
男子罹患肝病30年內多次昏迷! 改吃素成功控制肝腦病變
六十二歲男子罹患肝病長達卅年,等待肝臟移植期間發現蛋白質攝取量太高無法代謝,體內氨濃度過高造成多次肝昏迷。台中慈濟醫院致力於推廣素食,營養師以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動物性蛋白質為病人調整飲食,有效控制住肝腦病變,終於撐到肝臟移植而重獲新生。專屬素食餐食 改善身體不適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鄭紹彬觀察病人氨濃度過高,轉請營養師介入後發現洪先生愛吃魚,但過高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會使肝腦病變惡化,故營養師陳筠涵以植物性飲食為主,搭配病人所需營養設計專屬素食餐食,並廿四小時記錄飲食日誌,調整每日蛋白質及熱量的攝取量,試行半個月後,洪先生身體顯著改善,甚至能出院回家休養,等待肝臟移植。肝昏迷應限制蛋白質攝取量 植物性蛋白質可加速代謝氨氨是造成肝昏迷的主要因素之一,營養師陳筠涵建議,肝昏迷病人應限制蛋白質攝取量,最好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他表示,植物性蛋白質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排便,改善腸道菌叢,降低腸內有害菌滋生而產生過量的氨。此外,植物性蛋白質含有精胺酸可加速代謝氨,且含硫胺基酸比例較低,代謝後較不易引起肝性腦病變。健康飲食改善生活品質 順利等到大愛肝臟捐贈洪先生出院後持續堅持少葷多素飲食,遵從醫師和營養師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雜糧和豆類,限制攝取肉類和高脂肪食物,確保蛋白質與熱量來源均衡。健康飲食不僅提供足夠營養也減輕肝臟負擔,讓他未再出現肝腦病變,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一個半月後,洪先生幸運等到適合的大愛肝臟捐贈,鄭紹彬主任帶領醫療團隊執行長達十小時的移植手術,讓病人重獲新的人生。
專寵挑嘴毛孩 老饕級牛舌零食、迪士尼包裝凍乾 限期優惠中
你家毛孩是否特別挑嘴?最近有愈來愈多寵物食品品牌推出特別的犬、貓零食,希望幫助主人解決困擾。像是乾杯集團旗下正式更名為「K-PET毛孩乾杯」的寵物食品品牌,近期推出犬、貓可食用的「老饕級牛舌零食」四款新品,藉由冷藏熟成澳洲穀飼牛肉的魅力,連挑嘴的貓主子都忍不住一吃再吃。該品牌也首次參戰7/7~7/10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寵物用品展」,並祭出買「K-PET毛孩乾杯」送「乾杯餐券」等優惠,寵物展現場將搬出現烤燒肉與零食,吸引飼主、毛孩一起享肉同樂。採低溫烘焙的「小曲奇」,適口性容易吸引毛孩食用。(優惠價200元、原價250元,圖/乾杯提供)「K-PET毛孩乾杯」是由乾杯集團聯手專業寵物食品製造商,結合「牛肉」X「寵物」雙專業背景推出的精品寵物食品品牌,嚴選與旗下乾杯、老乾杯相同規格的「澳洲穀物肥育冷藏熟成牛肉」為原料,經穀物飼養肥育及40天冷藏熟成,醞釀出香氣濃厚、味道豐美的絕佳牛肉風味,提供安心、天然的「人可食用等級」寵物食品。「乾杯老饕級牛舌系列」仰賴乾杯集團採購力、擁有占全台「澳洲穀飼牛舌」近一半進口量,得以用一頭牛僅0.3%可食用的珍稀部位製作,用料價格更高出冷凍草飼牛舌1.5倍。其擁有優良動物性蛋白質,鐵、維生素等營養,而且牛舌皮富含豐富膠原蛋白,有益於毛孩關節保養,又僅有牛肉1/3脂肪含量與1/2熱量,幫助毛孩減輕飲食負擔。「原肉凍乾」選用澳洲穀飼牛舌,保留牛肉天然原型,口感鬆軟、零油膩感。(優惠價250元、原價299元,圖/乾杯提供)「牛舌肉條」具有豐富膠原蛋白,可幫助保健毛孩關節與毛髮。(優惠價200元、原價239元,圖/乾杯提供)其中犬、貓都可食用的「牛舌肉條」、「小曲奇」,採低溫烘焙保留豐富營養與絕佳熟成牛肉風味,適合作為訓練、獎賞的零食;「原肉凍乾」則特別設計成鬆軟口感,連熟齡毛孩都適合享用;「咬咬牛舌捲」則是針對狗狗推出的耐咬性零食,保留食材原型,酥脆有韌性,每包優惠價200~250元(原價239~299元)。即日起至「乾杯超市」電商平台、Momo購物網、蝦皮、鮮拾,以及乾杯集團旗下餐飲品牌全台門市皆可購買。毛孩乾杯於台北寵物用品展的K1102攤位,推出新品優惠與限量買一送一活動。(圖/乾杯提供)台北寵物展現場更祭出買「毛孩乾杯」滿200元,即贈相同價值乾杯集團旗下餐廳200元消費折抵券,消費滿500元並加入會員可參加抽獎,最高獎項為價值5,566元的「老乾杯和牛燒肉禮盒」。還有「咬咬牛舌捲」與「小曲奇」兩款新品每包嚐鮮價168元,每日早上11點限量50份買一送一,全品項任選買三送一、買四送二;即日起至7/15,在「乾杯超市」電商平台也推出四款新品83折起的線上優惠,另可輸入寵物折扣碼「K-PET」享兩件折扣50元、三件折扣100元,再抽集結新品與玩具、價值1,799元的「K-PET福袋」。汪喵星球推出四款迪士尼包裝「天然原肉零食」,僅於7-ELEVEN門市獨家販售。(圖/汪喵星球提供)另外適逢迪士尼百年慶典,台灣在地寵物品牌「汪喵星球」也聯手7-ELEVEN 推出四款門市獨家販售「天然原肉零食」,而且是採迪士尼限定包裝的凍乾零食,即日起到7/25,期間限定第二件享6折優惠,喜愛迪士尼的毛孩家長絕不能錯過!看準毛孩商機,汪喵星球自2021年起便與7-ELEVEN門市聯手,在全台200家超商門市架設寵物專區,提供包含主食罐、凍乾零食與保健機能品等多項寵物商品,其中「幼母貓營養無膠主食罐」更是銷售常勝軍。本次限定包裝的凍乾零食也是熱銷品項,單件均價88元,使用太空人食物製程零添加「冷凍乾燥技術」,把100%天然食材鎖住,四種口味包括小飛象款「澎湖丁香魚」、獅子王款「骰子牛」、杯麵款「安心雞胸肉」、愛麗絲夢遊仙境款「爆蛋柳葉魚」,犬貓皆可食用。
吃鈣會增加結石的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不少人聽聞吃鈣容易造成結石,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在社群網站上表述此事,透露吃鈣不會造成結石,但有一習慣才是會造成腎結石的恐怖習慣,他也透露補鈣的量要剛剛好,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更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有位阿姨前陣子不小心跌倒,結果就發生大腿骨折,檢查起來有骨質疏鬆,於是建議阿姨要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同時也要打骨質疏鬆的藥物,阿姨聽到要補鈣,覺得十分擔心,怕補充鈣會造成腎結石。他就舉一篇2014年發表在泌尿科權威雜誌<The Journal of Urology>的論文,分析生活中的飲食習慣與腎結石發生的影響後發現下面幾個結果:增加鈣質攝取:減少5-29%腎結石機率;增加鈉(鹽分)攝取:增加11-61%腎結石機率;體重增加:增加19-101%腎結石機率;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和腎結石發生沒有明顯有關。結論是增加鈣質攝取反而減少腎結石的發生,吃太鹹鹽分攝取太多會增加腎結石,另外太胖也會增加結石機會,而動物性的蛋白質就跟腎結石比較沒有關聯。當血液中的鈣質太低,就會造成副甲狀腺素亢進,副甲狀腺素的任務是在負責維持血液裡面有著足夠的鈣,也因此鈣降低的時候,副甲狀腺素會分泌較多出現亢進的情況,而副甲狀腺素為了讓血裡面的鈣足夠,會從骨頭裡面把鈣提領到血液中,同時也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後續也會增加尿裡面鈣質排出的量,而尿裡面鈣質增加的話,就有可能增加結石的機會。換句話說,當補充足夠的鈣質,避免低血鈣的發生。研究中發現的吃比較鹹,攝取太多的鈉離子,也會增加結石的機會,原因是因為我們平常吃的鹽分,其中主要的成分之一是鈉離子,當鈉離子攝取太多的時候,自然會從尿液排出比較多的鈉,此時也會同時造成從尿裡面排出比較多的鈣,因此結石機率會增加。而且不僅如此,鈣質從尿液排出較多之後,血裡面的鈣質變少出現低血鈣,接著如同上一段提到的,副甲狀腺素亢進會接著發生,後續更明顯增加結石的機會。因此,補鈣會不會造成腎結石這件事情,有些研究說會些微增加機率,有些研究說反而會降低結石機率,比較中性的做法應該是,可以監測血液中的鈣質量,避免補充過多與高血鈣,也避免沒有補充以及低血鈣的情況,一般標準建議,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但是十分確定的是,吃太鹹是會很明顯增加結石的機率,千萬不要吃太鹹。
產地才創歷史高價…綠委提「改吃鴨蛋」陳吉仲秒喊歡迎 鴨農曝嚴重後果
面對禽流感、氣候變遷及飼養成本提高,台灣爆發缺蛋危機,近來蛋價不斷調整,批發價更創下歷史新高,民眾叫苦連天。對此,民進黨立委張宏陸今(7日)在立法院質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時,建議進口種鴨生鴨蛋或挪用原用於加工的鴨蛋供民眾購買;陳吉仲回應,鴨蛋在加工上無法取代雞蛋,但歡迎消費者買鴨蛋。立法院今天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民進黨立委張宏陸針對民生問題發問,何時能解決國內缺蛋問題?陳吉仲表示,台灣的產量預計5、6月可陸續恢復正常,3月底也會透過進口與加工廠調節,但行政院希望擴大辦理,所以不排除增加專案進口雞蛋。張宏陸表示,因為禽流感關係,全世界都缺雞,但鴨沒有缺這麼多,加上有些外國人不吃鴨蛋,且台灣生產的鴨蛋很多拿去做鹹蛋、皮蛋等,是否可能進口種鴨生蛋,或是調配原用於加工的鴨蛋,挪出來到市面販售,作為雞蛋替代品。陳吉仲回應,兩者在加工上用途不同,鴨蛋無法完全取代雞蛋,但歡迎消費者買鴨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報系資料照)不過,鴨蛋近日也已漲價2元,產地價由每台斤43元漲至45元,批發價每台斤55元,同樣為歷史高價。《中國時報》報導,中華民國養鴨協會前理事長陳自成表示,鴨蛋漲價首先是因端午及中秋需求量增加,若用鴨蛋替代雞蛋也會影響前端供應,加上蛋鴨的飼料成本比蛋雞高出很多,只能反映價格調漲。有鴨農透露,每隻蛋鴨每天平均要吃150克的飼料,比蛋雞約110克來得多,且鴨飼料包含動物性蛋白質,成本較高,另目前國內蛋鴨僅200多萬隻,蛋雞則有3000多萬隻,兩者差距頗大,況且鴨蛋存在季節性爆發需求,尤其端午節會增加好幾倍,若餐飲業者大量使用鴨蛋替代雞蛋,難保鴨蛋屆時不會再漲價。綠委建議可暫時用鴨蛋替代雞蛋。(圖/報系資料照)
吃不到蛋怎麼辦? 營養師揭這些食物能替代:它獲封「植物之肉」美譽
受到禽流感衝擊,台灣陷入缺蛋、蛋價飆漲的情況。不過,營養師馬鳳吟23日指出,若要補充蛋白質,可藉由攝取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牛奶、海鮮,與帶有植物性蛋白質的豆漿、毛豆,以上的食物都可破除「非蛋不可」的窘境;其中,毛豆的蛋白質含量更超越雞蛋,有「植物之肉」美譽。馬鳳吟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蛋白質是人體重要三大營養素之一,具有建造及修補組織的功效,也可以維持身體中的酸鹼平衡及水的平衡、幫助營養素的運輸,或構成酵素、激素和抗體等,更重要的是,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於減重。」她說,19歲以上的成年人,包括高齡者在內所攝取的蛋白質,建議男性每天70g、女性每天60g;若以體重計算,每天吃的蛋白質份量為1g至1.2g,若在減重的民眾,則建議每公斤攝取1.5g。馬鳳吟提到,足夠的蛋白質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對食物的慾望,還能穩定血糖,「且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是澱粉的3倍,因此減重不能讓自己餓,要吃足夠蛋白質及蔬菜才會有好效果。」她還分享一些能代替雞蛋的食物,牛奶、肉類、海鮮、雞、鴨、豬、牛都富含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的代表食物則有,豆漿、豆腐、豆花、豆干、毛豆。馬鳳吟透露,毛豆不僅營養豐富,更是減肥最好的零嘴,她更舉出吃毛豆的3大優點,首先是蛋白質豐富,由於毛豆每100公克就有13.8公克的蛋白質,含量超越雞蛋,因此有植物之肉美譽;其次是富含膳食纖維,由於毛豆每100公克有8.7公克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排便及增加飽足感;再者為抗氧化物多,由於毛豆有類黃酮化合物、皂苷及維生素C,能去除自由基,有效抗氧化。馬鳳吟表示,毛豆有「植物之肉」美譽,蛋白質的含量超越雞蛋。(圖/翻攝自臉書/熟齡保健專家-馬鳳吟營養師)
新的一年怎還沒瘦?營養師列「5個壞習慣」 邊吃飯邊工作的人要注意
新的一年怎麼還沒瘦,營養師指出,讓自己的今天比昨天更健康、更美好,就從正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做起。營養師薛曉菁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列出5個壞習慣,提醒大家除了平常所知儘量不吃含糖食品外,還有就是要專心用餐。1.專心用餐邊看電視邊吃飯,常常讓人囫圇吞棗,造成腸胃的負擔,更可能因進食速度過快,而造成過量的攝食;因此關掉電視,專心吃飯,品嚐食物的原味、慢慢咀嚼,不僅減少熱量攝取,更能體會食物的真滋味,同樣道理也適用在邊吃飯邊工作、邊看電腦的人。2.不吃含糖食品含糖飲料、人工甜味劑,甚至一般人以為健康的水果、蜂蜜,會造成體內血糖、三酸甘油脂飆高、脂肪囤積,甚至讓你的食慾大開。習慣喝含糖飲料將會導致體重增加以及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若有發現這種情況者建議開始實行減糖計劃,減少果汁、飲料、精緻麵食等,不吃任何加糖、蜂蜜的食物,每餐澱粉類減至1個拳頭大小,慢慢的就會發現體態輕盈了起來。3.不吃零食大多數零食皆屬於高油、高糖的食物,提供高熱量但營養素含量不高的食物即稱之為垃圾食物,除了熱量問題外,常添加許多人工色素、香精、鹽及調味料,造成人體肝、腎負擔,甚至造成兒童過動問題。兩餐間若真的會覺得肚子餓,可食用適量的水果、豆漿、茶葉蛋當點心,避免餓過頭在下一餐吃進過多的份量。4.選擇低脂的蛋白質瘦肉也含有少量的脂肪,因此除了選擇低脂的肉外,看得到的油脂都應該儘量去除。最好吃原始狀態的食物,如肉片而非肉丸,大部分加工食品都屬於高脂食物。而起司、牛奶都被認為可以增加鈣質的補充,但也要記得選擇低脂的起司,否則帶來的油脂,日積月累下來也是很可觀的。另外豆製品能顯著降低超重或亞洲人群的體重、BMI、體脂百分比和腰圍,且對女性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建議每天有1~2份的蛋白質來源為豆製品,如豆漿或豆腐,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脂肪含量低、富含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好處都遠超過動物性蛋白質來源。5.正確選擇外食外食的問題常在供應份量太大,而大部份人在購買時也常考慮是否划算,而非健康。因此除了外食油脂含量絕對遠遠高於家中自備的餐點外,份量過大而的餐點,其實是破壞健康的開始。若不得已外食,也僅吃平常的份量即可。
攝取過量蛋白質會怎樣? 醫籲:恐損害2器官
近年健身風氣流行,健人都想多吃蛋白質長肌肉,但如果吃過量蛋白質會發生什麼事?家醫科醫師說,過度攝取蛋白質可能會「增加脂肪」,還會造成肝臟負擔,甚至會影響到腦部功能,還會出現多種症狀。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專頁《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說,代謝蛋白質很消耗能量,加上吃蛋白質會有飽足感,所以多攝取蛋白質可以瘦身。李思賢說,「過度攝取蛋白質也會造成你『脫水和電解質流失』,因為身體要排除掉多餘蛋白質代謝的含氮廢物是需要水分的,水分的流失同時也會帶走一些身體需要的電解質。所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在高蛋白飲食中很重要。」李思賢表示,年輕人能消化較多的蛋白質,但老人吸收不好就要以一日數次的方式攝取,「多少蛋白質算是太多,有太多因素會影響了,沒辦法明確定義每公斤大於幾克的蛋白質算太多,蛋白質太多可能會有幾個症狀,『體重增加』、「疲倦』、『肝功能下降』、『腎功能下降』,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的比例也很重要,我認為均衡攝取不過度偏袒其中一方是比較安全的。」李思賢呼籲,他不是要大家不吃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分常好的營養,也會幫助身體代謝「但是就和其他的營養素一樣,『太多和太少都不好』。不只是蛋白質,其實脂肪、碳水化合物吃太多也都是會出問題的。」
吃全素好友突冷戰 只因看見她吃「這個」
大多數人通常都同意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個人自由,別人無從干預,但英國有位媽媽就因此陷入了一個大麻煩,她那激進的素食主義者好友竟然只是因為看到她吃了幾顆雞蛋,就跟那位媽媽表示,自己很難與吃動物性蛋白質產品的人接觸,於是就不再理睬她,這位困惑的媽媽之後也跑到了英國知名育兒網站媽媽網(Mumsnet Limited)上尋求網友的建議。據英國《鏡報》的報導,那位媽媽在貼文中聲稱:「我終生都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因為我的爸媽在70年代都是嬉皮士,所以我從來沒吃過肉,也完全不碰蛋奶製品,但我之後發現全素飲食會缺乏蛋白質,因此我開始吃雞蛋。」結果此舉「冒犯」到了她的素食好友,她還因此稱那位媽媽為「殺人犯」。但可笑的是,那位好友並不是吃素多年的素食主義者,而是從去年開始才改變飲食習慣,但自從她吃素之後就變得相當激進,她不但一直傳一些小雞被砍頭的影片給那位媽媽,之後甚至還不再與她說話,因為她說自己很難與吃動物性蛋白質產品的人繼續交往。那位媽媽最後還補充說,她的朋友現在依然在向其他人「傳教」。這篇貼文很快就吸引大量網友留言,大部分用戶都支持那位媽媽與偏激的好友絕交。「妳完全正確,妳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妳的飲食選擇是正確的」、「她的行為看起來不像一個好友會做的事」、「我覺得這個故事可能會變相成為抨擊素食主義者的輿論,但作為一個身旁有吃素好友的人,我很高興這種激進的基本教義派並不常見,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的吃葷習慣是很難改變的,說再多也沒用。」
免疫新招3/吃得少比較健康? 新調查曝「肌少症風險反增8成」
根據最新「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發現只要食量稍微減少,肌少症風險就會從38%攀升至64%!員榮醫院家醫科醫師黎雨青表示,這個結果打破了一般台灣民眾的普遍認知,「我們常常會覺得『上了年紀就不要吃太多』、『年紀大代謝降低就要吃少一點』等,但調查卻顯示只要少吃一點,肌少症風險就飆升,若食量嚴重減少風險更激增至83%,挑戰傳統『少吃才健康』的觀念」。「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其實才是重點!」黎雨青說,由於現代人三高問題愈來愈普遍,隨著年齡增加,就會更加控制飲食內容,而多數人認為吃肉會增加膽固醇,所以常常避而遠之,但又沒有增加其他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因此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就會導致肌肉量減少。無糖豆漿每100c.c.就有2.6公克蛋白質,CP值相當高,醫師建議每天三餐各喝一杯。(圖/報系資料庫)黎雨青表示,每個人依照體重計算,每公斤一天需攝取0.8~1.2公克的蛋白質,例如70公斤的人就需56~84公克的蛋白質,建議透過均衡飲食的方式攝取,例如動物性蛋白質如魚肉、雞肉;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豆類等,因為單一攝取某一類蛋白質食物,不僅難以做到、也不健康,舉例來說,大量吃肉就會增加心血管風險,他認為無糖豆漿的CP值頗佳,每100c.c.就含有2.6公克的蛋白質,只要三餐都喝豆漿、再搭配其他蛋白質食物,應該就能達到一日所需。黎雨青進一步說明,透過日常飲食補充營養雖最理想,但青壯年族群工作繁忙,難計算蛋白質攝取量,銀髮族群則因食慾與牙口變差,攝取足量蛋白質較困難,假若有這樣的狀況,可在醫師建議下考慮營養補充品,可選擇具醫學實證,經多項臨床研究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更有保障。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相當重要。黎雨青說,「想要增加肌肉量,就要多做阻力運動,如果體力尚可,可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重訓,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阻力運動。」若身體較為虛弱,建議可先做和緩的阻力運動,例如從坐在椅子上慢慢站起。(圖/報系資料庫)以身體的大肌群來說,黎雨青建議先加強肌肉量最多的下肢肌群,「長輩們可以簡單從坐在椅子上,扶著椅背慢慢站起,重複20下為1組,一天進行3組即可。」可根據身體狀況慢慢增加強度,例如不扶椅背站起,長期下來就能慢慢增加肌肉量。黎雨青也建議民眾可以從20、30歲起就開始增加肌肉量,除了能增加免疫力之外,也能提早幫健康「存底」,將來才能享受有品質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