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成本
」 美股 美國塗料品牌「得利」母公司驚傳裁員2000人 今年股價已重挫21%
全球領先的塗料製造商、國際性建築用塗料品牌「得利」(Dulux)的母公司「阿克蘇諾貝爾」(AkzoNobel)24日指出,為了削減成本,該公司將在全球裁員20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5%以上,而這些削減成本的措施預計將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當天股價在歐洲股市早盤上漲1.7%。阿克蘇諾貝爾首席執行官普斯-吉拉姆(Gregoire Poux-Guillaume)表示,裁員將使這家荷蘭公司「在動蕩的市場中變得更加靈活,並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他補充,此次裁員計劃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將「加快決策速度,簡化管理結構。」根據該公司最近的年度報告,截至去年年底,阿克蘇諾貝爾在150多個國家僱用了3.57萬名員工。與此同時,該公司於5月宣布關閉愛爾蘭、荷蘭和尚比亞的工廠。今年迄今為止,阿克蘇諾貝爾股價已重挫約21%,其競爭對手美國「PPG工業集團」(PPG Industries),以及日本「立邦塗料有限公司」的股票,也分別下跌14.9%和20.9%,反映出整個產業的低迷。財報顯示,這家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集團,2024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為54.24億歐元,上年同期為53.98億歐元,與比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營業利潤為5.31億歐元,同比增長15%,主要是由於毛利率擴張和銷量增加,超過了對營業成本膨脹的補償。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為7.63億歐元,同比增長9%;歸母淨利潤為3.58億歐元,同比增長68.87%。來自持續經營所產生的淨利潤為3.86億歐元,同比增長61.51%。對此,普斯-吉拉姆指出,「連續第3個季度,我們展示了在混合市場實現增長的能力,同時將毛利潤擴大了160個基點。儘管我們的運營成本在上升,但減輕通膨成本壓力的努力正在加速,而且除了『工業轉型』計畫之外,我們還在採取其它措施,這將使我們能夠實現2024年目標。」
歐洲央行三個月降息二次 ECB總裁:通膨放緩鬆綁貨幣完全合適
歐洲央行(ECB)週四12日會議後如市場預期宣布調降各項基準利率,降息從0.25個百分點到0.6個百分點不等,並稱通膨和經濟增長放緩使其可以稍稍鬆開剎車,這是ECB三個月內第二次降息,彰顯著其政策逐步正常化。ECB調降存款利率1碼至3.50%;主要再融資利率降低0.6個百分點至3.65%;邊際放款利率也下調0.6個百分點到3.90%。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在貨幣政策會後的記者會上警告,歐元區經濟面臨下行風險,不過預料經濟復甦會隨時間推移而加強,因為實質收入增加將提振家庭消費。加拉德表示:「我們認為,考慮到通膨逐漸放緩,鬆綁貨幣政策限制的程度是完全適合的。」歐洲央行將存款工具利率從3.75%下調至3.50%--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仍認為這一利率水準具有限制性,或會抑制經濟活動。主要再融資利率下調幅度較大,從4.25%調降60個基點至3.65%。貨幣市場預計到2025年6月,存款工具利率將降至2.0%或2.25%。歐洲央行表示:「根據管理委員會對通膨前景、潛在通膨動態和貨幣政策傳導力度的最新評估,現在採取進一步措施緩和貨幣政策限製程度是合適的。」歐洲央行沒有明確暗示將在10月進一步降息,並指出國內通膨率仍然很高。並提到,勞動力成本壓力正在減緩,利潤正在部分緩衝工資上漲對通膨的影響。拉加德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對 10 月會議沒有任何承諾。她說 9 月到 10 月會議之間相隔時間較短,若有需要就會保持足夠的限制政策。
集邦估2024年全球筆電出貨量1.7億台年增3.7% AI機種供應鏈明年受惠
根據TrendForce(集邦)最新研究,由於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消費市場預算分配趨於保守,預估2024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將達1億7,365萬台,較2023年增長3.7%,換機需求多集中於入門級消費與教育市場。TrendForce表示,雖然業者在2024年下半年陸續推出備受矚目的AI筆電,但高昂售價推遲消費者的採購意願,預期2025年才能看到AI機種對供應鏈帶來的實質貢獻,屆時在商務換機需求推動下,全球筆電出貨量預期將年增5%。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供應鏈格局近年發生顯著變化,筆電品牌商考量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關稅壓力以及勞動成本上升,朝向多元供應鏈布局,筆電代工廠因此逐漸將生產線移出中國,以越南與泰國最受青睞。這2個國家憑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逐步改善的基礎設施及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吸引大量投資。TrendForce表示,在Dell和Apple積極布局下,2024年越南的筆記型電腦代工比重預計提升至6%;泰國雖為後起之秀,但隨著HP與廣達在當地的密切合作,加上英業達將於下半年加入生產行列,預計泰國的全球筆電生產占比將快速攀升至2.3%。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廠商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而分散生產的趨勢未來將更明顯。TrendForce估計,非中國筆電代工產區的比例將從2023年的7.2%提高至2024年12.4%。儘管如此,中國憑藉其龐大的製造能力與完善供應鏈,仍扮演全球筆電生產的關鍵角色,特別在對地緣政治敏感性較低的終端市場和中國本身,其成熟的製造體系仍能發揮優勢,進而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有重要地位。
川普稱台灣「偷走晶片業」 CNN打臉:「3關鍵要素」無法複製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受訪時,砲轟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業」,然而產業專家向《CNN》表示,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靠著精準眼光創造「晶圓代工」先河,才改寫了全球半導體版圖。而「頂尖的一流工程師、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較其他地區更長的工時」更是其他地區無法複製的關鍵要素。川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周刊》採訪時,,台灣偷走美國價值5000億美元晶片生意。不過,若干產業專家向《CNN》分析指出,台灣之所以能坐擁晶片江山要歸功於遠見、努力與投資,絕對沒有偷竊之說。《CNN》指出,連台灣的小學生都知道,舉世聞名的「晶片產業之父」是93歲的張忠謀,他在美國工作多年後返台,1987年創辦台積電(TSMC)時,當時的半導體業界巨頭還是英特爾(Intel)、摩托羅拉(Motorola)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TXN)。在上述所有公司工作的張忠謀知道,台灣當時在研發和積體電路設計方面不具優勢,唯一可能擁有的優勢,甚至還只是潛在優勢,就是半導體製造。於是他決定採用在當時還是全新營運模式的晶圓代工(pure-play foundry),即根據客戶提供的設計製造晶片。《CNN》指出,正是這套嶄新的方式重塑全球電子產業格局,奠定台灣成為半導體龍頭的基礎。《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作者克里斯多福米勒(Christopher Miller)認為:「正因為這套方式,台積電才能專注於製造,並且非常擅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多個不同的客戶製造,擴大公司規模。」米勒表示,擴大規模對於台積電的成功至關重要,正因為規模夠大,才有更多收入用於改進晶片生產技術,並降低製造成本,使營運更有效率。如今,台積電擁有世界先進的晶片生產技術,並計劃繼續在該領域進行投資。而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目前全球90%以上的先進晶片均由台灣生產。專家表示,台灣在晶片之前已在紡織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其他行業嘗試過「合約製造」模式,不過晶片業表現尤為出色。台積電前研發總監楊光磊則向CNN分析:「頂尖的一流工程師、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較其他地區更長的工時,這些因素提高了台積電的生產力。而這些因素在其他地方幾乎無法複製。」楊光磊指出,目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3座工廠,但由於不同的勞動法和工作文化等原因,使其在量產上面臨阻力。楊光磊說:「台積電得找到一種方法,建立適合廠區在地的製造文化,台積電才能真正成為全球化公司。」
美銀:4月非農疲軟是滯漲信號 市場處於長期牛市「後期階段」
美國銀行知名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日前公布的疲弱非農就業報告將是滯漲(停滯性通貨膨脹)信號,增加了股市遭遇拋售的可能性。據其說法,最近的美國經濟數據一直處於經濟增長放緩,而通膨和勞動力成本仍居高不下。上週五(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17.5萬,不及市場預期的24.3萬;失業率升至3.9%,高於市場預期的3.8%;平均時薪年增長3.9%、季增0.2%,均低於市場預期。哈奈特表示,如果4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少於12.5萬、平均時薪季度增長超過0.4%,那就代表滯漲風險,而如果非農就業人口新增超過22.5萬、平均時薪季增長不到0.2%,則意味著「風險回歸」的金髮姑娘情景。哈奈特認為,市場正處於「長期牛市的後期階段」,最終會出現泡沫或衰退。他指出,自2019年以來,美國股市的領導地位「頂級科技股」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衰退改變領導地位和估值,而這將以泡沫和緩或衰退告終。而債券正處於「長期熊市的早期階段」,這是由於財政過度、債務、戰爭、逆全球化等因素導致。此外,哈奈特表示,美元正處於「長期熊市」,特別是與加密貨幣和黃金相比,而大宗商品正處於長期牛市的早期階段。他補充稱,美國例外論推動的美元週期性牛市是由異常寬鬆的財政政策推動的。
遊泰旅客注意!清邁登全球空污最嚴重城市 總理促檢視法規解決「棘手問題」
泰國是國人愛去的觀光國家之一,不少人都趁著疫情解封到泰國去玩,但近期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因農民季節性焚燒農作物,加上汽機車廢氣太多導致空汙,讓清邁成為當前全球空氣品質最糟的城市之一。泰國空氣污染嚴重,尤其北部大城清邁,變成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圖/達志/美聯社)無論是腳底下的城區風光、還是遠處的青翠山巒,全都陷入五里霧中,遊客難掩失望,根據印度的《WION》和泰國的《Thai PBS World》指出,泰國空氣污染嚴重,尤其北部大城清邁,變成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地的 PM2.5 濃度甚至曾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年度空氣品質指導值 76.3 倍。去年清邁空汙狀況在4月初達到最糟糕,整個清邁城籠罩在灰色霧霾中,清邁府宣布公務員可以在家上班。(圖/達志/美聯社)據了解,每年2到4月是泰國北部以及鄰近邊境寮國和緬甸農民燒山的高峰期,衛星圖顯示每年的這個時節泰北和邊境上有大量的火燒山熱點,原因是農民收割時焚燒甘蔗田除葉子,這狀況跟過去在印尼的火耕道理一樣,泰國是甘蔗和稻米主要生產國,每個季節農民都會焚燒田地以清理土地,讓農民更容易收割,勞動力成本更低,工時也短。若不焚燒田地,就需要使用機器設備,但不是小農民的選擇,因連二手機器都買不起,雖然泰國政府早已禁止焚燒農田,但農民仍然處處放火清理田地。去年清邁空汙狀況在4月初達到最糟糕,整個清邁城籠罩在灰色霧霾中,清邁府宣布公務員可以在家上班。泰國空氣污染嚴重,尤其北部大城清邁,變成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圖/翻攝自X)根據公衛部統計,光去年到今年3月初,泰國有132萬人染上空汙相關的疾病,其中有58萬3238人有呼吸道疾病,26萬7161人有皮膚疾病,24萬2805人有眼疾以及20萬8880人中風,清邁人對去年的狀況更是記憶猶新,可以說是「挫咧等」。面對嚴重空污,泰國政府只能治標,採用像是雲播種技術,希望能藉著增加降雨降低空污,並在市區安裝巨大空氣清淨機,泰國政府也深知必須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總理賽塔(Srettha Thavosin)自去年9月上任後就宣示空污問題是「國家級議程」,並提出乾淨空氣法草案(Clean Air Act),1月17日剛在國會眾議院通過一讀,不過看在專家眼裡,認為這些措施都太少太晚。泰國空氣污染嚴重,尤其北部大城清邁,變成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圖/翻攝自X)
不利因素連擊 特斯拉跌跌不休2024年跌掉12.5%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流年不利,受到供應鏈受阻、勞動力成本上升、租車公司棄電轉油等不利因素影響,2024年以來,股價已下跌31美元,跌幅達12.5%。特斯拉先前預告,1月29日至2月11日,其位於德國柏林東南部的超級工廠大部分汽車的生產將暫停。因為紅海危機導致船隻需要改道南非好望角,受到海運路線拉長,導致零配件短缺所致。分析師指出,特斯拉德國柏林廠單周產能約5000-7000台,推算停工將影響1-1.4萬台出貨。另外全美最大租車公司赫茲執行長Stephen Scherr也表示,將出售2萬輛電動汽車,轉為採購燃油車。赫茲曾宣布採購10萬台特斯拉電動車,因為特斯拉持續調降電動車售價,讓Stephen Scherr先前也坦言,售價調降讓公司資產價值貶值。另外特斯拉也為其員工加薪,特斯拉加州Fremont工廠宣布,包括生產線員工、材料處理員及品管員都將加薪,而特斯拉加薪的動作,也被市場解讀是特斯拉將藉此阻止工人加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並發起新的工會運動。
台積電熊本廠帶動6家半導體業投資5470億日圓 日媒:當地企業擔憂「這件事」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的日本熊本廠預計在2月24日開幕,因應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重建計畫,近來相關製造設備廠商磨刀霍霍,日媒報導,其中6家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在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的研發和設備投資,合計高達5470億日元;然而日媒調查也發現,針對台積電等半導體相關企業在熊本擴產,有46.3%的當地業者認為會帶來正面影響,但認為是負面的企業家數卻成長到28.7%,七成擔心「勞動力短缺與加劇」,還有兩成認為會造成「勞動力成本增加」。日本在1970年代以來,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讓日本半導體製造產業全球市占率一度超過50%、記憶體則超過80%,材料、製程設備到終端產品皆有一席之地,然而在1986年《美日半導體協議》後因各種因素,市場地位逐漸被台灣與韓國超越。近來日本積極重建其半導體產業鏈,招攬台積電、聯電及美光等外商,而於國內則是在2022年由8家日本大企業共同投資設立Rapidus,由IBM授權技術,預計於北海道研發生產2奈米以下半導體,期能將日本半導體製造的全球市占率於2030年提升至20%。有市場人士表示,日本政府雖然支持Rapidus,但仍有不確定風險,所以還會持續補助台積電,選擇其他地區,希望台積電能導入3奈米先進製程技術。對於熊本地區未來半導體相關公司的數量將會增加,日本媒體針對熊本縣境內256家公司進行調查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企業表示台積電熊本廠產生重大積極的影響,38.5%是積極影響;正面影響包括有四成企業有「與擴產相關的間接訂單」,近四成認為「人口成長導致消費增加」,10%的企業表示「因人口增長而擴大當地的投資」。但覺得有重大負面影響的企業11.5%,有負面影響的占17.2%,剩下的12.7%企業表示沒有影響,還有12.3%的企業表示不知道。最常見的負面影響選項則是「勞動力短缺與加劇」,占70%,其次是「勞動力成本增加」的20%。調查發現,有30%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加強人力資源獲取和提高工資,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廠商Lasertec表示,2年內希望將員工人數增加至1.6倍,將在日本國內外加大招聘力度。晶片製造設備商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宣布新進員工起薪提高四成,此為該公司七年來首度為新人加薪,並在2023年5月加入日美11所大學聯合推出的教育項目、以培養女性和年輕工程師。
美1.27萬汽車工人大罷工爭取加薪 特斯拉反成大贏家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於當地時間15日開始罷工,約1.27萬名工人參與。但無論罷工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底特律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Stellantis汽車將在工資方面增加支出,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車領域的成本優勢。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計劃利用新AI技術將生產崗位從工會工人手中轉移出去,這其中受到威脅的不僅僅是汽車工人,像是今年7月的好萊塢編劇和演員,與電影製片廠長達數月的罷工,也是與AI技術使用相關。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勞資關係學院研究主任格里爾(Ian Greer)表示,UAW關注的是,現在燃油車的製造工人是否能夠轉移到新的工作崗位,或者他們得經歷一段時間的失業。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罷工結果如何,三大汽車公司肯定會花更多的錢,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成本優勢。今年3月,馬斯克透露,他計劃將特斯拉下一代汽車的製造成本削減50%,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將依賴於先進的自動化、精益的工程技術和其他變革。特斯拉今年的舉動表明,特斯拉可以利用較低的成本結構,與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打價格戰,以提高銷量。今年7月,特斯拉公佈的第二季利潤在降價後仍增長了20%。大約在同一時間,由於電動汽車的嚴重虧損,福特表示將放緩電動汽車的產量增長。行業數據顯示,三巨頭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福利)平均為每小時約66美元,相比之下特斯拉沒有工會組織,工資為45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UAW工人的薪水是獲得利潤分獎金,特斯拉則是獲得員工認股權,後者對公司沒有直接的現金成本。馬斯克曾表示,員工認購股票使他的工廠工人成為業內薪資最高的工人,並表示許多生產線工人多年來通過公司股票獎勵,成為百萬富翁。目前有許多分析人士預計,三巨頭最終將消化增加的成本。但巴克萊分析師列維(Dan Levy)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告誡投資者,此舉可能會讓電動汽車世界的轉型增添更大的壓力,特斯拉後續可能也將受到罷工的波及。據Glassdoor估計,在特斯拉,技術人員的平均時薪在23美元到32美元之間。特斯拉在加州發佈的工廠招聘廣告顯示,期望時薪從24美元到67美元不等,外加現金、股票獎勵和其他福利。康奈爾大學勞工專家惠頓(Art Wheaton)表示,UAW獲得更高工資的能力,可能會在特斯拉重新組織工會的過程中給其帶來壓力。
下一個輝達是誰? 高盛彙編潛力股2025至2030年「這些美股」有希望
在人工智慧熱潮的推動下,輝達(Nvidia)股價今年迄今漲超200%。人工智慧的繁榮讓投資者們急於尋找下一隻熱門股票,但高盛分析團隊對人工智慧交易持不同看法。分析師們預計,人工智慧將在間的產生「有意義的宏觀影響」。據彭博報導,高盛分析團隊設計了一個指數(代碼為GSTHLTAI),能將人工智慧長期受益股納入其中。分析師們在編制該指數時,評估人工智慧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並考慮到公司隱含的勞動力成本。該團隊根據營收增長且利潤穩定的情況計算生產率的提高,通過對兩者進行平均來計算出每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幅。有經濟學家表示,對於股票研究人員和投資經理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他們正在考慮如何約束媒體報導中的誇張言論,並結合自己的假設,將鋪天蓋地的科技新聞,轉化爲更具可操作性的投資決策。不過任何此類預測都伴隨著大量的警告。首先,目前還不清楚每家公司何時會看到每股收益的增長,以及市場何時會做出反應。目前該指數中有許多公司並不是華爾街的寵兒,如西方石油,該公司今年雖難以實現盈虧平衡,仍被列入榜單。該指數還包括美國連鎖藥店沃爾格林博姿聯合公司,該股是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表現最差的成份股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亞馬遜之外,Meta、蘋果、網飛和谷歌都不在長期受益者之列。分析師表示,這些股票未來幾年仍可能表現出色,但漲幅不會受到人工智慧相關因素推動。總體而言,高盛AI長期受益股指數今年表現落後於大盤,這反映了專注於人工智慧未來表現的選股策略。然而,這種過高的估值僅僅是估計而已。這些成分股公司未來可能通過人工智慧創造更高效的勞動力、更低的成本,或兩者皆有,實現最大的長期每股收益(EPS)增長。該團隊表示,以2024年的普遍收益預測為基準,通過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生產率提高,其指數的中位數股票的EPS可能會提高約72%。像是美國軟體公司Guidewire,可能因生產率的提高,每股EPS增長至388%。
美股跌不停? 小摩:美國經濟「最強支柱」將疲軟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科拉諾維奇(Marko Kolanovic)日前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消費疲軟將成為美國股市繼續下跌的原因之一,消費者已經花光了疫情帶來的多餘儲蓄,這些儲蓄一度超過2兆美元。如今這股順風已結束,隨著10月份學生貸款重新開始支付,消費者支出可能會進一步放緩。眾所周知,消費者支出是美國經濟的「最強支柱」。三年多來,美國聯邦學生貸款的償還一直處於暫停狀態。隨著最高法院對美國總統拜登的學生貸款減免作出裁決,貸款將於10月重新開始償還,9月開始再次產生利息。科拉諾維奇估計,經過通膨因素調整後,美國家庭的過剩儲蓄現已從2021年的2.1兆美元高點完全耗盡,如果支出加速,失衡可能會擴大。根據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上周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這些超額儲蓄甚至可能會在本季度耗盡。估計顯示,到6月份家庭持有的超額儲蓄總額還有不到1900億美元,由於前景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這些超額儲蓄可能會在2023年第三季耗盡。科拉諾維奇稱,目前擔心的是,過剩的流動性能否在那麼長時間內,支撐高於趨勢水平的消費。「我們仍然認為,收入較低的人群正承受越來越多的壓力,但抵消的資金減少了,且沒有跡象表明高成本的資金環境得到了緩解。」報告還提及,其他令人擔憂的因素包括不斷惡化的利潤率、高利率以及股票回購計劃的激勵措施減少。而對於一個日益「老齡化」的商業周期來說,預期2024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2%是一個很高的障礙,因為貨幣政策非常嚴格,資金成本仍在上升,非常寬鬆的財政政策受到衝擊,消費者儲蓄和家庭流動性受到侵蝕,失業率很低,一些最大經濟體未來陷入衰退的風險越來越大。科拉諾維奇仍預計,美國將在2024年初陷入衰退,並估計標普500指數今年將收於4200點,較目前水平可能下跌約4%。由於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促銷和激勵措施來刺激需求。他寫道:「鑑於貨幣政策對需求的滯後效應利潤率,定價權受到侵蝕,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利息支出上升,應會繼續令利潤率承壓。」
數名中國光電企業高管一下飛機就GG! 業內人士曝「2原因」
北京時間12日晚間,多名中國大陸的光電企業高管搭機抵達德國慕尼黑機場(Munich Airport),準備參加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沒想到卻在機場迎來身穿制服的德國執法人員,他們手執名單,依次帶走多家中國光電企業的從業人士。業內分析,這可能與歐盟近期針對大陸光伏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有關。綜合《金融界》、《百度》的報導,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行業展會,預計將有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光電企業參展。本次展會的主題是「光電產業的市場、趨勢和技術」,將涵蓋光電項目的市場開發、技術創新、融資模式等內容。本次展會不僅是生產商、供應商、批發商和服務提供者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各國光電企業展現實力和研發成果,尋求國際合作和發展機會的平台。目前,尚不清楚大陸光電企業人士被帶走的具體原因及目的地。有消息稱,這可能與歐盟近期針對中國光電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有關。歐盟認為,中國光電企業利用國家補貼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在歐洲市場上進行不公平競爭,損害了歐洲光電產業的利益。因此,歐盟可能對中國光電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和懲罰性措施。但也有企業負責人聲稱,部分人員被帶走的原因可能與簽證有關,「就是拿著別的國家的申根簽證直飛德國,聽說有不少遣返的。」至於被帶走的人士涉及哪些企業,同樣眾說紛紜,不過多個消息都指向一家位於江蘇常州的非上市光電企業,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電池和元件研發、製造、銷售和光電發電儲能系統服務的新能源企業。據目擊者稱,這次被帶走的高管不只一人,他們都是搭乘同一班航班抵達慕尼黑機場的。當他們下飛機後,就被幾名穿制服的人攔下,並要求出示護照和其他證件。隨後,他們就被帶上一輛警車,離開了機場。報導稱,此一事件引發中國光電產業的強烈反彈。許多光伏企業表示,他們對此感到震驚和憤怒,並要求德國政府立即釋放被扣押的高管,給予正式的道歉和賠償,否則就是對中國光電企業的無理打壓和政治迫害,也是對中德經貿關係的嚴重破壞。
通膨頑強!美3月核心PCE指數上漲4.6% 市場預期Fed 5月升息1碼
美國商務部昨(28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PCE物價指數較前一季(環比)上漲4.2%,高於預期值4.1%,低於前值5.0%;同比增長0.1%符合預期;聯準會最愛通膨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食物和能源除外)環比增長4.6%,符合預期,前值上修為4.7%。與此同時,追蹤與當前經濟週期相關的通脹壓力的週期性核心PCE通脹處於1985年以來的最高記錄,但就業成本指標第一季度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2%,超出預期。物價數據難以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強化了聯準會將在下周會議上再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的預期。儘管年通膨率已經見頂,但事實證明,回到2%目標的道路並不平坦。美國短期利率期貨小幅下跌,反映出5月份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約90%。目前的目標區間爲4.75%~5%。隨著美國第一季GDP不及預期,但通膨依舊頑固,美國居民的消費支出開始減速。個人消費支出環比增長6%,為2021年2月以來最慢增速。環比來看,美國個人支出增長0%,與上月相同,個人收入環比增長0.3%,略高於預期0.2%。收入略微上升,但消費停滯不前,表明美國家庭正變得更加謹慎,並減少了非必需品的購買。儘管強勁的就業市場、持續的薪資增長和儲蓄過剩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為消費者提供了支撐,但數據暗示增長動能正在消退。結果造成美國3月份的儲蓄率上升到5.1%,是自2022年1月以來的最高值。
61年來首見 陸人口去年負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驚見總人口出現近61年首次負成長。統計到2022年底為14億1175萬人,較上年底減少85萬人。具體數據顯示,大陸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6.77‰,來到1949年以後最低點,同時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7.37‰,換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統計到去年底大陸男性人口為7億2206萬人、女性6億8969萬人,男性多出323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再看人口年齡結構,大陸16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億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62%;60歲以上人口則有2億8004萬人、占比19.8%,其中65歲以上人口有2億978萬人、占比14.9%。如從城鄉結構觀察,大陸城鎮常住人口有9億2071萬人,較上年底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億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最終城鎮人口占比(城鎮化率)為65.22%,年增0.5個百分點。針對大陸總人口出現61年來首度衰退,據第一財經引述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型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這是大陸人口總量、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動的標誌性事件。他指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難以改變,會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產生長期深遠影響。例如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規模、儲蓄率快速下降,降低宏觀經濟潛在增速,並導致消費結構變化,對不同產業帶來各自影響。同時當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也會衝擊勞動力成本提升,加劇企業用工荒、招工難,進而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遞減。不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為,中國的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但也有新的人口機會,「不能輕言人口紅利消失」。據預測,2035年中國總人口依然超過14億,2050年則在13億人以上。同時,人口數量負成長,將減少資源環境的人口總量壓力。
台股午盤站回萬八 海運航空股成交量續噴 聯電華邦智原上漲
台股虎年開紅盤大漲加權指數收在17900.3點,今天(8日)則是站回萬八,目前約為18024.39點,成交逾2411億元,其中華航、長榮、長榮航、陽明、聯電、開發金、萬海、華邦、中信金、智原股價上漲且為成交量前十。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研究指出,過去五年來28大類股合併營收成長率,除了觀光類股先後受到陸客禁來台以及連續兩年的Covid-19疫情影響營收總額呈現是41.05%的衰退外,其他27大類股營收總額均為正成長。其中五年(2017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前到2021年後疫情經濟反彈)國內上市公司(不含KY股)營收成長率類股,又以半導體類股營收成長率達103.24%表現最為強勁。航運類股靠著2021年全球貿易復甦以及塞港的特殊情況,以81.74%居次。資訊服務、電子通路業及建材營造類股則各54%、53.38%及42.06%分局第三到第五名。永豐投信指出,升息壓力下,市場偏好業績題材與美財報正向的科技股供應鏈表現,此外,科技股跌深權值標的,股價下跌後殖利率上升,基本面穩健等利多因素護體下,也帶動紅包資金回流挹注。若再度出現行情大幅回弱,將提供投資人市場短期修正後的較佳進場點,其中,ESG權值型ETF與偏重科技股配置的ETF為近期回檔後反彈潛力較大標的。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則表示,在基金投資策略中,以風險承受度的差異分成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的資產配置。積極型配置以追求更多報酬為目標,可承擔較大波動的投資人,建議可選擇收益多重資產基金。以中長期財務規劃為目標的投資人,可選擇穩健型配置,以兼顧資本利得及收益的海外平衡組合基金;保守型配置是想建立穩定現金流來源,如退休族、或找尋資金停泊的投資人,則可選擇以穩定債券收息的債券組合基金做為母基金,搭配較活潑的基金達到穩中求勝的成效。比較活潑的股票型基金像是台股、亞股中的印度、中國、東協,或是美股生技基金都是不錯的標的,如此可將原先穩定的投資組合,加入較活潑的獲利因子,優化長期投資報酬。富邦ETF 基金經理人楊貽甯則表示,鑒於越南今年升息機率極低,加上近350兆越盾振興經濟方案加持,研判越股可望整理後打底反彈。楊貽甯分析,展望2022年,基於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結果,越南工人的工資比中國低3分之2,但勞動力品質卻與中國相當,廉價勞動力成本將成為越南最大的競爭優勢。其次,越南近亞洲供應鏈,尤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將為吸引外資就近設廠最大關鍵,加上日韓兩國正面臨結構性問題,使其被迫必須加強對外投資,預估FDI將延續去年淨流入越南的趨勢,越南將被視為日韓兩國企業對外投資首選。
讓「7個消失的職務」走出時代的眼淚 這麼做就對了
104人力銀行公布7個正在「消失中的職務」,依序包括電話及電報機裝修工、珠心算老師、電台主持人、家庭代工、手工打版師、派報生及林木伐運工,統計今年前8個月甚至每月只有1個工作需求,面對時代的轉型與變遷,如何從傳統轉進數位,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104就針對這7個正在消失的工作提出轉職建議與方向,在保住飯碗同時也提升薪資。104分析,純粹的室內電話及電報機硬體裝修,已無法滿足通訊產業數位化,需具備電信網路規劃設計和維運的能力,或擴大硬體裝修到有線電視、電腦組裝、電機裝修等產品維修,如此有機會拿到平均月薪3萬元~3.7萬元不等。當算盤成為古董、珠心算被電腦與手機取代,讓珠心算老師的需求持續減弱,統計今年1到8月平均每月工作機會數只剩4個。建議珠心算老師轉向幼兒安親班老師、行政人員,或因具備商學背景,可以進入金融業擔任銀行辦事員、保險業務,或擔任電話行銷,這些工作平均月薪4萬元~4.3萬元不等。在自媒體時代來臨浪潮下,自媒體素人因Podcast、Clubhouse爆紅,無需申請廣播執照、人人皆可透過簡易設備成為虛擬世界的主持人,相較廣播面臨因網路興起而失去資訊快又廣的優勢,建議電台主持人轉向電商、電視購物、網購、直播平台、演講個人講師,續拿主持麥克風。過去婆婆媽媽在家拚經濟、客廳即工廠的家庭代工,隨著生產自動化、工廠外移、以及「商品標示法」漸趨完備等影響而沒落,建議可以轉較容易入手的作業員、包裝員、門市店員、專櫃人員、餐飲服務生、行政助理,平均月薪2.6萬元~3萬元不等。隨著「快時尚」興起,加上台灣紡織業因勞動力成本提升產業外移,使得打版人員的需求逐漸減少,104認為手工打版師多為資深年長的裁縫師,或是設計師兼作打版師,當版型確認後,即進入產線生產,手工打版師已是複合型職務,可以跨到服裝、皮包、鞋類等的設計師或轉向採購工作。網路取代傳統紙媒,實體廣告改為數位廣告,派報生已消失於日常生活中,傳單派送多改為定點人形立牌,在未來無報可派之後,建議可以轉作外務、快遞、送貨、餐廚助手或廚師、電話客服等,平均月薪可以拿到3.2萬元~3.5萬元不等。我國自1993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後,木材自給率僅1.02%,使得產業相關職務面臨消失的危機,連續5年,林木伐運工作者每月平均工作數都不超過5個。104建議林木伐運工作者因具備自然山林知識,可以朝觀光業領隊或導遊來發展,平均月薪4.8萬元~35.2萬元。
逆川普!美眾多大製造業拒絕「退出中國」
據《日經亞洲評論》網站報導,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發起了讓美國製造業回歸的貿易戰,但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內的一些公司反而加大馬力在大陸進行生產。另據高盛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的大多數公司實際上正擴大在大陸的生產,許多美國製造業拒絕「退出中國」。參考消息網報導,高盛8月徵詢了旗下股票分析師對各自行業的評估,推斷出一些趨勢。高盛指出,關稅的確導致大宗商品貿易轉變路線、消費電子產品生產活動從大陸轉移到東南亞,但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證據有限。報導稱,由於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所謂「退出中國」說法日益盛行,儘管有宣傳和政治壓力,但是供應鏈變化的現實錯綜複雜,因行業而異。高盛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便是遷出大陸的企業,最常見的原因也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而那是早在貿易戰爆發前就已出現的趨勢。高盛直言,大陸在製造業方面的總體優勢完好無損。高盛報告說,普遍的看法是,「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工業供應鏈和良好的基礎設施對外國製造業投資最具吸引力」,這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觀點一致。報導則認為,美國企業不願回流的態度表明,川普在對大陸貿易問題上咄咄逼人的立場對於兌現他使製造業就業崗位回歸美國的承諾收效甚微。特斯拉正計畫向亞洲其他市場和歐洲出口在大陸製造的Model 3汽車。馬斯克7月時曾對分析人士說,大陸的供應商極具競爭力,可能是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馬斯克也說過,上海的工廠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真正有益的是它增加了零組件的本地採購,這對汽車成本產生了巨大影響。堅守大陸的不止特斯拉,上海美國商會上周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大陸擁有或外包製造業務的200多家受訪企業中,有高達70.6%企業表示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但該數據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1個百分點。美國商會調查還顯示,東南亞作為在陸美企的首個轉移目的地,也從去年的13.1%下降到了9.8%;而美國在美企轉移目的地排名第4位,僅4.3%的受訪企業計畫把部分投資轉移回美國。
遠端上班可能減薪!?臉書調整營運策略
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2日表示,公司現有的4‧5萬名員工,就算未來防疫措施鬆綁,可能有一半員工可以固定遠端工作,預期未來5到10年內都會朝此方向發展,但薪水也會因地制宜,可能因此調降。祖克伯表示,公司計畫將開始積極雇用遠端工作者,也允許部分員工改申請永久遠端工作,他同時表示,若申請遠端工作成功,且員工在2021年前搬到其他地方,必須事先通知公司,且基於稅務與會計考量,員工的薪資將依所在地進行調整,因為您住在生活成本較低或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薪水也會相對應地減少。祖克伯認為,此舉有助於留住更多優秀員工、吸引不願意到大城市工作的人才,並讓公司員工組成更多元化,為更多地方提供就業機會。因疫情影響,臉書目前有95%員工在異地辦公。另外推特本月初已宣布,如果工作性質可以在家工作者,可以申請不須進公司上班。
越南取代大陸成「新世界工廠」?德美專家和川普唱反調
一直以來,大陸被稱為世界工廠,不過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第一季的經濟表現並不甚理想,而鄰國越南經濟卻實現3.8%的正成長,引發各界猜測,越南是否會取代大陸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近日有德國媒體給出答案稱,大多數公司並不會考慮拋棄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回顧去年,越南的經濟增速達到7%,超過印度的5.3%,也超過大陸的6.1%,成為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體;另外,在今年第一季,越南經濟成長為3.8%,而同期,大陸比去年同期下滑6.8%。除了經濟成長,越南的外貿表現也較出色,去年全年的貿易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153.4億美元;吸引外資方面,今年前4個月越南吸引外資123.3億美元,雖然是去年同期的84.5%,但註冊資本總額成長了26.9%。那越南能否在最近幾年取代大陸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分析人士指出,大陸用了3、40年建立了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類別,以及各行業的產業鏈,經過30多年才成為「世界工廠」,越南目前的發展仍遠遠不夠。其次,越南之所以被認為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主要是因為土地、人力成本低,吸引大量產業轉移,但越南承接的產業大多是下游產業,中上游產業還是在大陸,以目前越南的製造實力還無法搭建完整產業鏈。最後,越南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越南還需要建造一個更強大的基礎設施體系,方便生產要素的流通和產品的出口。對於外界的疑問,德國之聲電台網站最近刊文稱,疫情造成前所未有的混亂,讓全球各大企業吸取教訓,以便未來更好地應對衝擊;不過,大多數公司並不會考慮拋棄大陸這個世界工廠。此外,美國華頓商學院運營、信息和決策教授莫里斯.科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我並不認為中國作為製造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會改變;也許某些行業會有變化,但總體來說,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有些人說我們(美國)要把製造業撤回美國,但這不會發生。」總結來說,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有外國企業試圖將業務遷出大陸,但不少專家認為,即使企業在其他國家找到供應商,也將繼續留在大陸,以便在這塊巨大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