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版
」瑞典環保少女登《Vouge》封面 批時裝業「漂綠」誤導消費者
曾在2018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以一句「How dare you?」聞名的瑞典環保活動家童貝里(Greta Thunberg)近日登上時尚雜誌《Vogue》封面,並再為氣候議題發文,怒批時尚產業是目前氣候緊急狀態的巨大幫兇。西德7月中旬遭受暴雨襲擊,一個月的雨量在24小時內降下,造成嚴重洪災,至少189人喪命;中國大陸鄭州7月底也因為災難性暴雨導致嚴重洪災,官方宣稱死傷人數約300人,極端氣候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不只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頻繁,被外界冠以「環保少女」的18歲環保倡議家童貝里,8日在個人推特發布她為《Vogue》雜誌北歐版拍攝的首期封面照,並繼續為氣候變遷議題發聲。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登上時尚雜誌封面。(圖/翻攝自@GretaThunberg推特)照片中童貝里穿著特大號的風衣,坐在森林中溫柔撫摸馬匹。她的推特發文則批評時尚產業,表示時尚品牌需要為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承擔責任,「時裝業是氣候和生態緊急情況的巨大貢獻者」,她在個人推特貼文寫道,「更重要的是犧牲無數工人和社區利益,時尚品牌在世界各地剝削工人,以便讓其他人享有一次性的快時尚服飾」。童貝里也表示,他自己從不買新衣服,上一次買衣服是在3年前,而且還是二手的,她也說自己會從身邊人借東西來用。雖然登上時尚雜誌封面,但童貝里貼文對時尚產業一陣砲轟,先是提出聯合國數據指出,時裝業被認為是世上第2大汙染產業,排放的廢水占全球20%以上;接著指出時裝產業推出的宣傳活動,強調自身品牌「永續」、「道德」等,都只是自身「漂綠」的營銷手段,是為了誤導消費者,期盼時裝產業必須推動系統性的改革。
北歐版「血色海灣」!丹麥法羅群島捕鯨傳統宛如「虐殺」 領航鯨獵殺季形同「海中煉獄」
還記得2009年一部揭露日本(Japan)和歌山縣太地町血腥獵海豚文化的紀錄片《血色海灣》(The Cove)上映,導演路易賽侯尤斯(Louie Psihoyos)向世人昭告這個見不得人的殘忍文化,引發廣大迴響,這部紀錄片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榮耀肯定。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但法羅群島擁有逾400年歷史、名為「Grindadrap」的捕鯨活動仍照常舉行!(圖/翻攝自Blue Planet Society臉書)除了日本之外,丹麥也上演著北歐版「血色海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領航鯨和海豚等被船驅趕到法羅群島海灣,這些鯨魚被當地漁民以金屬鉤子刺穿呼吸孔,被切斷脊柱流血至死。倖存下來的鯨豚則在染滿家人同伴鮮血的海水中徘徊長達數小時!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但法羅群島擁有逾400年歷史、名為「Grindadrap」的捕鯨活動仍照常舉行!(圖/翻攝自DW)據英媒《每日郵報》報導,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但法羅群島擁有逾400年歷史、名為「Grindadrap」的捕鯨活動仍照常舉行,活動中,當地漁民只要擁有政府核准的獵捕證,就能在當地海域自由捕鯨。今年的首輪狩獵活動中,已有逾175隻鯨豚遇害。(圖/翻攝自DW)當這些鯨豚接近法羅群島(The Faroe Islands)海岸時,當地居民就會向外航行,並將鯨魚驅趕至沿岸地區,再將牠們帶到沙灘上,最後用特殊的工具加以殺死。每到這個時候,法羅群島的海岸就會發生血染海灣的驚悚景象。在今年的首輪狩獵活動中,已有逾175隻鯨豚遇害。法羅群島的居民也有話說,表示鯨魚是島上居民的食物來源,並不是因為好玩才獵殺牠們。(圖/翻攝自DW)法羅群島捕鯨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元1584年,法羅群島位於挪威海(Norwegian Sea)與北大西洋交會處,是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距離丹麥本土約1100公里。由於當地天候嚴寒,土壤貧瘠,只能依靠漁業維生,因此發展出捕鯨業。據資料顯示,每年大約有10萬隻鯨魚會在法羅群島海域附近出沒,而當地人每年平均會獵捕約800隻,像是保育團體「藍色星球協會」(The Blue Planet Society)對此批評,這項捕獵傳統太過兇殘,鯨魚被被極其殘酷地方式屠殺,呼籲大眾一起抵制法羅群島獵捕活動!對於動保人士以及保育家的撻伐,法羅群島的居民也喊冤,表示鯨魚是島上居民的食物來源,並不是因為好玩才獵殺牠們。
【節慶應景酒1】「耶誕限定」酒款 搶攻平安夜商機
聖誕節是基督教的神聖大日,重要性宛如華人世界的農曆新年;但在台灣,美食與派對的意義恐怕遠大於彌撒與平安夜。酒商早就鎖定這一耶誕商機,包括葡萄酒、氣泡酒、啤酒等各種酒類,都推出所謂的「耶誕限定」。不去討論「聖誕」的由來典故,但全球泛基督教人口超過24億,歐美國家對於聖誕節之重視程度宛如華人的農曆新年,而且一直延伸到新年,成為每年最重要的假期。既然是親人團聚的假期,自然免不了酒。泛基督教人口廣佈世界各地,因為各種地緣、農產因素,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聖誕酒」。歐洲國家會在聖誕節喝加了各種香料、水果的熱紅酒,除了禦寒,據說也有養生功能。(圖/新華社)譬如德國、英國和北歐會在聖誕節喝熱紅酒,都是以紅酒為基底,德國人加肉桂、小豆蔻等香料;英國人會在紅酒中加一碗摻麥芽的熱糖蘋果酒:北歐版的熱紅酒還會加入白蘭地,以及肉桂皮、豆蔻等香料,和杏仁等堅果加熱。至於美國和中南美洲的聖誕酒,則是以蛋奶酒為基礎,加入各種香料和水果。台灣雖不是以基督、天主教為主要信仰,但長久與西方文化接觸下來,聖誕節早已成為民間的重要節日。不同於西方社會的是,在此歲末寒冬之際,美食與派對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彌撒與平安夜。同樣的是,不管東西方、不論信不信耶穌,只要有派對,自然無酒不歡。左:比利時皇家卡羅聖誕啤酒,330ml、10.5%、180元,荷豐代理。右:比利時聖富勒聖誕節限量啤酒,1,500ml、9%、990元。(圖/橡木桶提供)歐美喝聖誕酒主要是因為氣溫低,一杯熱熱的紅酒握在手中,別有一番溫暖。在台灣過聖誕,除非家裡有老外,當然不必像歐美那樣準備熱紅酒,何況聰明的酒商早就看好這一商機,包括葡萄酒、氣泡酒、啤酒等各種酒類,都有所謂的「聖誕限定」,只要走一趟大賣場或菸酒專賣店,就可以抱回滿滿的聖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