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1號
」 北溪1號 俄烏戰爭丹麥認定「劇烈爆炸」造成北溪受損 破洞管線最新畫面曝光
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Stream)因不明原因在9月26日受損,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溫室氣體外洩事件,且因正逢歐美加大對俄制裁、俄軍在烏克蘭遭遇慘敗,以及冬季將至,歐洲能源需求大增,都讓這起事故的原因陰謀論四起。對此,丹麥證實受損的2條管線是因「劇烈爆炸」引起,瑞典也公開管線的最新畫面。丹麥警方今(18日)公布北溪管線調查報告,這份由警方與丹麥安全情報局(DDIS)聯合進行的搜查認為,「劇烈爆炸」是造成北溪1號、2號管線破損的主因。此結論與瑞典檢察院6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相似,認為是嚴重破壞行為導致損壞,並在最新的管線受損畫面中指出,至少有50公尺長的管線在爆炸後消失。北溪最重要推手的德國,其聯邦警察也宣布這起事件是「蓄意破壞」導致。(圖/翻攝自推特)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雖「一反常態」拒絕俄國在北溪爆炸後「可以繼續供應歐洲天然氣」的橄欖枝,並反嗆俄羅斯已不再是可靠的能源供應方,但已和丹麥組成北溪聯合調查的瑞典,卻拒絕德國的加入要求,丹麥也認為現在討論組成兩國以上的聯合調查團隊還太早,成為歐洲在俄烏戰爭及冬季能源危機後意見難以統一的縮影。(圖/翻攝自推特)丹麥、瑞典在管線破損時就偵測到異常地震,且因受損段鮮少發生明顯地殼活動,因此各國立即朝蓄意破壞調查。而相較態度較不明確的西方,俄羅斯很快就指責北溪管線受損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陰謀。但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俄國,自冷戰以來都在波羅的海有過不少水下較量,三者的潛艇、反潛機或特戰人員在該海域進行活動,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也為造成「劇烈爆炸」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北溪管線估釋逾上億立方公尺甲烷!恐創史上最重大氣體外洩
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日前傳出爆炸,儘管俄羅斯早已停止供氣,不過仍有大量的殘留甲烷被外洩。研究人員表示,估計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外洩事件。據《ScienceAlert》報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威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所幸大約10年後就會被全部分解,但仍是相當嚴重的溫室氣體。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卡格爾(Jeffrey Kargel)表示,「雖然管線大量排出天然氣,但並不會釀成嚴重的氣候災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保羅巴爾科(Paul Balcombe)指出,如果管線完全排空,那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甲烷洩漏事件,「北溪1號管線中的甲烷量,估計在1.5億到3億立方公尺之間。」曼徹斯特大學的艾倫博士(Grant Allen)表示,北溪2號管線中仍有多達約1.77億立方公尺的殘留天然氣,這相當於英國12.4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使用量。然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推估,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但這可能僅佔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每年總甲烷排放量的1.5%。有專家表示,全球平均每2.5小時,就會出現相同規模的甲烷洩漏量,與全球各地天然氣開採、運輸的每日洩漏量相比,此次外洩仍是很小的事件。專家示警,甲烷外洩肯定會加劇氣候危機且帶來更糟的空氣品質,不過影響時間則較為短暫。
普丁背後搞鬼?北溪2條天然氣管線突爆炸 丹麥、瑞典同聲曝:人為破壞
烏俄戰火未歇,歐美各國紛紛對俄羅斯展開制裁,俄羅斯也不甘示弱祭出能源反制,就在歐洲即將迎來能源短缺的第一個冬季,俄國向西歐輸送天然氣的兩條「北溪」管線卻突然爆炸。經過調查,丹麥與瑞典政府表示,漏氣是受到「人為破壞」所引起,而烏克蘭則將矛頭全指向俄羅斯。據《每日郵報》報導,位於波羅的海海底、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傳出爆炸聲響,同時3處出現漏氣情況,位置就在丹麥跟瑞典之間海域。丹麥與瑞典政府昨(27日)晚間皆召開記者會表示,經初步調查發現,這起漏氣事故並非意外,而是受到「人為破壞」所導致。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指出,「基於我國和丹麥提供的資訊顯示,我們的結論認為這可能是蓄意的行動。」然而,烏克蘭總統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Mikhaylo Podolyak)在推特上表示,大規模天然氣外洩是俄羅斯一手策劃的恐怖襲擊,也是對歐盟的侵略行為,目的在於破壞歐洲經濟並掀起冬季能源恐慌。不過這起看似意外的外洩事故,似乎早就有跡可循,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政府數週前便已經收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情資報告,示警兩條「北溪管線」可能會遭到針對性的攻擊。
北溪1號「斷氣」4天! 加劇德國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各國及俄羅斯隨即展開相互制裁,但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國似乎已成功掐住歐洲各國的能源咽喉。30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先是降低了輸往法國的氣量,之後又宣布從今天(31日)至9月3日止要維修北溪1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線,並暫停供應天然氣給予德國,這將進一步加劇歐洲的能源危機。據《路透社》的報導,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250%,若從去年8月起計算,則同比上漲400%。但俄國能源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卻在31日宣布,北溪1號壓縮機廠為期4天的歲修是「必要的」,還說「每運作1000個小時」後就必須進行維護。而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Federal Network Agency)局長穆勒(Klaus Mueller)則指出,北溪1號的維修是一個「在技術上難以理解」的決定,並稱這有可能只是莫斯科當局利用能源供應作為武器的藉口。由於美國最近才剛加碼30億美元軍援烏克蘭,並打算讓這場代理人戰爭持續下去,俄羅斯的「斷氣」行動也被理解為施壓北約歐洲成員國,迫使北約內部因「能源危機」而陷入分裂。能源成本的飆升已讓歐洲各國政府必須額外花費數十億美元減輕民眾負擔,俄羅斯先是在今年6月減供60%的北溪1號天然氣,7月又降至20%,並切斷保加利亞、芬蘭、荷蘭、波蘭等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又分別減供和斷供了法國、德國的天然氣。隨著冬季即將降臨歐陸,歐洲未來恐將因此陷入能源配給和限電危機,說歐洲即將重返黑暗時代也不為過。當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被問及歲修過後是否會恢復供應天然氣時,他回應:「除了制裁措施導致的技術問題外,供應保證不受干擾。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祭出制裁將不允許俄羅斯進行正常的維修工作」,該言論似乎已暗示斷續供應天然氣的危機恐將反覆重演,直到歐洲願意敦促美國逼烏克蘭和談,並停止對俄制裁為止。
俄羅斯突宣布「維修」北溪1號管線4天 加劇歐洲能源緊縮
歐洲地區一直以來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給,但在烏俄戰爭爆發後,雙方經濟制裁手段在檯面上、下不斷,30日時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 先是表示與法國因合約關係降低供給,並在8月31日宣布至9月3日止維修天然氣管線「北溪一號」,主要停止供應天然氣至德國。自烏俄戰爭爆發後,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上漲250%,若從去年8月起計算,已上漲400%,除了通貨膨脹外,主要原因還是來自俄羅斯對歐洲各國經濟制裁的反制。能源成本的飆升讓歐洲各國政府必須額外花費數十億美元減輕民眾負擔,俄羅斯在今年6月先是將運輸天然氣的北溪1號管線減供至40%,7月又降至2成,並切斷保加利亞、芬蘭、荷蘭、波蘭等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再次減供法國、停供德國的天然氣。歐盟各國直指俄國總統Vladimir Putin將能源作為「戰爭武器」,擔心此次停供德國的天然氣期限會再度拉長,但俄羅斯將原因都歸咎於管線維護以及被經濟制裁的後果。高盛分析師則認為,此次停工時間不會延長,主要是俄羅斯會喪失額外的收益,將維持低流量供給,但冬天即將到來,歐洲各國面對的政治壓力將日漸龐大。
俄烏戰爭滿半年!世界秩序悄聲變動 7組數字顯示歐洲即將迎來「至暗時刻」
距離俄烏戰爭爆發(2月24日)已過去整整半年,這場被形容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地緣政治危機」的戰事,迄今仍未有停火的跡象。如同《華盛頓郵報》所言,「俄烏戰爭已過去半年,世界依然站在刀刃上……」《彭博新聞社》也說:「過去6個月已不可估量地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世界秩序。」這場戰爭除了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損失慘重,也對全球經濟、能源和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其中歐洲更是身處風暴核心,諸如難民危機、能源危機、通膨危機、供應鏈危機、匯率危機、債務危機都將接踵而至,透過《財聯社》彙整的的7組數字,我們得以了解歐洲大陸6個月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又即將迎來怎樣的「至暗時刻」。數字1:665.8萬俄烏衝突爆發前夕,曾有地緣專家估算,未來將會有100萬至50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該國。但如今回看來,這一推估顯然還是過於保守。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的數據顯示,截止17日,已有665.8萬名記錄在案的烏克蘭難民分散在歐洲各地,這還不包括那些返回家園的烏克蘭人。據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稱,在過去半年間多達數百萬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這已成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隨著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各國恐將再度因難民問題而出現「裂痕」。根據知名歐洲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研究所的測算,2022年歐盟妥善安置烏克蘭人至少需要花費430億歐元,約佔歐盟全年計劃總支出的1/4。數字2:1000美元/桶在過去幾週,歐洲電價飆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你知道把當前德國的天價電力賬單轉化為原油,相當於多高的油價嗎?答案是超過1000美元/桶。俄羅斯供應減少,加上冬季逼近,已經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同比增長15倍左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9日宣布,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暫停通過北溪1號管道的天然氣供應。儘管俄氣公司強調,一旦工作完成且裝置沒有技術故障,天然氣輸送就會恢復到3300萬立方米/天(20%的輸氣量),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很多人擔心俄羅斯可能不會按時恢復供應,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通過主要管道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已下降了約75%。數字3:23.2%天價能源的背後,自然也伴隨著失控的通膨危機。23.2%是愛沙尼亞7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也是歐盟27國在當月最高的通膨率。俄烏戰爭打斷了正要從疫情解封中復甦的歐洲經濟,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擔心歐洲經濟將深陷「停滯性通膨」的泥潭。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盟7月份CPI年增率呈現9.8%,而且除了愛沙尼亞之外,歐盟內部更有不少國家的7月通膨率都突破了2位數大關:拉脫維亞為21.3%,捷克為17.3%,波蘭為14.2%,斯洛維尼亞為11.7%,荷蘭為11.6%,希臘為11.3%,西班牙為10.7%等數字4:0.9900通膨飆升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深感荷包縮水。而在外匯市場上,歐元也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值錢。23日,歐元最低下探至0.9900美元。在上個月歐元兌美元匯率時隔20年首度跌破1:1平價後,歐元跌勢顯然仍未止步。俄烏危機的爆發以及衍生而來的歐洲能源危機、債務危機,沉重打擊了市場對歐元匯率的信心。無論歐元貶值在過去對歐洲的出口產業帶來多少利多,如今都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匯率下跌將推升歐元區的進口成本,加劇能源價格飆升的破壞力,更對通膨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全球策略師費勒(Madison Faller)就表示,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反映了歐洲經濟將面臨更大的衰退風險。數字5:0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膨危機也令歐洲央行提前結束了一段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時代!歐洲央行上月宣布將3大關鍵利率上調0.5%,其中存款機制利率更調升至0%,這標誌著歐洲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在去年年底,2022年升息原本並不在歐洲央行的計劃之內。但隨著俄烏衝突正式升級成戰爭,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狂飆,直接促成了成本推動型通膨的增長。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迪克羅澤(FrederikDucrozet)在上個月的歐洲央行決議後曾表示,歐元區經濟正處於危險的境地,尋找平衡經濟衰退和通膨風險的方法對歐洲央行來說似乎是「一個解不開的方程式」。數字6:-24.8%俄烏危機後投資什麼資產,可以承擔最小風險,同時獲利又最高?做空歐股顯然是首選之一。今年2月以來,波蘭華沙WIG20指數已累計下跌了24.8%,而德國、瑞士、義大利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股票指數跌幅也均達到2位數。對此有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機構湧向歐洲,並衝著做空歐洲經濟而來,如同2009年底爆發的歐債危機。這些華爾街對沖基金最常見的策略是,一邊大舉買進歐洲天然氣期貨與電力期貨,一邊大舉沽空歐元與歐洲STOXX 600股票指數,因為他們發現,只要歐洲能源危機與通膨壓力持續升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跟進沽空歐元與歐洲股票指數,為他們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率。數字7:-84.7%歐洲能源和製造業巨頭們顯然也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自俄烏危機爆發以來,德國能源巨頭Uniper的股價已累計下跌了84.7%。近期Uniper財報所顯示的巨額虧損凸顯了能源危機對歐洲工業領域的打擊程度。Uniper上半年淨虧損123億歐元(約新台幣3710億元),主要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該公司被迫以更高的價格從別處購買天然氣。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和鋼鐵製造商無法再承受天天創新高的電力價格,這一歐洲工業的心臟地帶將面臨潛在的「外遷潮」風險。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銀行和金融集團Mirabaud,其股票分析師米勒漢姆(William Milieham)稱,「歐洲化工企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而近期可能實行天然氣配給制的討論嚴重打擊了這些公司的股價。」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
北溪1號又發生「技術問題」 標普副董:普丁真的懂能源
俄羅斯能源公司25日宣布,運送天然氣往歐洲的「北溪1號」(Nord Stream 1)發生技術性問題,因此天然氣再度減供,讓標普全球副董事長直言,普丁是真的懂能源市場的人,此舉將堆高能源價格。俄羅斯能源公司Gazprom日前先是宣布例行性維修,宣布停供透過北溪1號運送的天然氣,25日再度宣布因為技術性問題,天然氣的運輸量將降至每日3300萬立方米,相比最大供應量1.6億立方米僅20%。對此標普全球副董事長同時也是石油專家的Dan Yergin,在接受《CNBC》採訪時,直言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是真正懂能源市場的人,藉著減少供應量造成市場價格混亂。歐洲能源業者也警告,受到天然氣減供影響,歐洲將會提早面臨因能源短缺而停電的情形,到現在都還沒為冬季能源市場混亂進行準備;在能源價格部分自2022年初以來天然氣已經上漲140%,原油則是上漲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