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外長會議
」離職前的最後衝刺 拜登政府對烏克蘭再提供236億軍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布,拜登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一筆總額約為7.2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36億元)的軍事援助,這也是拜登在卸任前最後一次支援烏克蘭的行動。這項軍事援助計畫中包含刺針(Stinger)防空導彈、無人機、反無人機武器、HIMARS彈藥、155毫米和105毫米的火炮彈藥,另外還有標槍(Javelin)和AT-4反裝甲系統、TOW導彈、輕武器和彈藥,以及用於保護關鍵國家基礎設施的設備。同時還有十分引人關注的「非持久性反人員地雷」。據了解,美國已有數十年未曾向國外出口過地雷。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布林肯在聲明中強調,美國與超過50個國家團結一致,要確保烏克蘭擁有抵禦俄羅斯侵略的必要能力。這項軍事援助是在拜登在卸任之前,利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提供的。該項權限允許美國在緊急情況下從現有的武器庫中抽調武器援助盟友。而此前宣布的PDA援助,通常在1.25億美元至2.5億美元之間。但是這次PDA的金額明顯有被提高。目前,俄羅斯的軍隊正在烏克蘭東部逐村進攻,試圖奪取工業重地頓巴斯(Donbas)地區。同時,俄羅斯的空襲持續攻擊烏克蘭已受損的能源網路,隨著冬季的到藍,烏克蘭當地正面臨嚴峻挑戰。這批軍事援助尤其引人關注,就是美國睽違數十年來,首次向外國出口地雷。但布林肯強調,這次提供的地雷是「非持久性」的,當中配有短時間的電力系統,當失去電力後,地雷本身也就沒有殺傷力,與傳統的舊式地雷明顯不同,不會對平民構成長期威脅。拜登之所以會在卸任前再衝刺一波對烏克蘭的軍援,主要是美國即將改朝換代,即將上任的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被認為為會調整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策略。先前川普就多次批評拜登對烏克蘭的支持行動,川普甚至將「快速結束俄烏戰爭」作為其競選承諾的核心內容。目前傳出,拜登已選擇退休中將凱洛格(Keith Kellogg)作為特使來負責處理這場衝突。而凱洛格也正想辦法拉俄烏雙方走上談判桌。報導中也提到,布林肯計劃參加3日至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布林肯將在會議期間討論跨大西洋安全的優先事項,其中包括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的支持,以及深化與北約南部鄰國,像是中東、北非和薩赫勒(Sahel)地區夥伴的合作。米勒也提到,布林肯將與北約盟友一同支持烏克蘭通往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道路,重申「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如此言論似乎也暗示著,拜登政府希望能在卸任前,將烏克蘭推進北約組織中。
520就職前夕 美中聚焦台海和平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5月20日就職前,美中就台灣議題密集接觸。美國國務院16日宣布,國務卿布林肯將在近期再度出訪大陸。布林肯此行除關切北京協助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外,預計將再向北京重申美方的兩岸立場。美國國務院並未公告布林肯出訪大陸的確切日期和細節,僅說會在數周內成行,顯示美中尚在磋商,但一般預料可能在5月20日前。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數月,中國提供俄羅斯物資,俄羅斯得以生產對付烏克蘭的武器,布林肯訪中時,會就此提出關切。日期細節未公告 顯見尚在磋商中布林肯4月稍早在布魯塞爾的北約外長會議已提出這個問題,本周他在義大利參與七國集團(G7)外長會時,也會提出。據了解,布林肯也會重申美方在兩岸的立場。布林肯去年6月中旬曾赴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行程安排只有2天。在美國國務院公告布林肯近期再前往大陸前,國防部、國務院、財經部會已密集接觸,為他鋪路。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和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在14至16日訪問大陸,15日罕見地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邱開明會面時,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重申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美國防部長奧斯汀隨後於16日與中國防長董軍視訊通話,奧斯汀再度重申,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下,恪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奧斯汀首次與董軍通話,也是自2022年11月以來,美中防長進行長時間通話。CNN報導 防長通話絕非最後一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表示,「美中防長的通話是兩國一系列接觸中的又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步,今年還會有更多安排。」《金融時報》引用一位美國高層國防官員的說法稱,奧斯汀坦誠地表達美方的憂心,以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這些擔憂包括南海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此外,中美金融、經濟工作小組16日都在華盛頓召開第四次會議,雙方同意在金融穩定、反洗錢議題繼續合作,並對產能過剩、經貿限制議題展開協商。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親自到場會見中方代表團,並表示歡迎美中進一步溝通以穩定經濟關係。葉倫4月上旬才結束6天的訪中行程返抵華府。29國西太平洋海軍論壇 下周登場美國務院16日也發新聞稿稱,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助理國務卿沙特菲德(Lee Satterfield)16日在華府會晤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並向他強調美國仍然致力擴大與大陸的民間關係。在上述會面後,中美將安排更多層級的接觸。大陸國防部17日宣布,4月21日至24日,中國海軍將在山東青島承辦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9屆年會,預計有29國海軍及海上部門派代表團參會,其中包括美國。期間將舉行「命運與共的海洋」高層研討會,中國海軍高層將與相關國家代表團舉行雙邊會談。
北約秘書長:對中國挑戰「保持清醒」!但北京不是敵人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出席北約外長會議時表示,該軍事聯盟將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保持清醒,但強調北約不認為中國是敵人(adversary),會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繼續與北京接觸。據Macau Business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1月30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與北約成員國外長討論了北京「雄心勃勃的軍事發展、科技進步以及日益增長的網路和混合情報活動。」,並聲稱該軍事聯盟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保持清醒。但史托騰伯格也強調,「我們不認為中國是敵人。我們將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繼續與中國接觸,特別是傳達我們對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的統一立場。」史托騰伯格續稱,「我們當然會繼續與中國進行貿易和經濟往來,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依賴性,減少我們的安全漏洞並管理風險。」北約國家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各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以及盟友有可能過度依賴北京提供的重要礦產和技術供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聲稱,在應對中國挑戰的層面,美國與歐洲盟友「越來越趨同」(growing convergence)。布林肯還表示,「我們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相反,我們要避免它,我們不想要新的冷戰,我們不打算讓美中經濟脫鉤,我們只是想清楚地瞭解中國帶來的挑戰。」不過美國政治外交戰略雜誌《國家利益》卻持不同看法,認為華府的對中政策言行不一,表面上聲稱不尋求與中國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私底下卻又組建各種反中的政治和軍事同盟,並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西班牙外長岡薩雷斯(Arancha González)則表示,「我們必須決定什麼時候與中國競爭,什麼時候該與中國成為合作夥伴,比如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就可以與之合作,而北京也可以為烏克蘭的和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對話。」北約領袖峰會曾在今年6月29日批准「北約2022戰略概念」,首度將中國列入「系統性挑戰」,並稱「中國與俄羅斯急速成長的夥伴關係」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