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
」 流感 加拿大 疫苗 美國 疾管署![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95583/sm-98fecbba853d337f6f9dba3816fc9c25.jpg)
流感疫情升溫!單周破18萬人就診 增128重症、28死
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今(2025)年第6周(2/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8萬1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1N1為多,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近期因元宵燈節活動、學校開學及氣溫下降等因素,疫情傳播風險持續,提醒民眾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上周(2/4-2/10)新增128例重症病例,28例死亡,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2/10累計795例(742例H1N1、33例H3N2、10例A未分型、10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計160例(155例A型H1N1、3例A型H3N2、2例B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有88%及92%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呈上升趨勢,鄰近國家及地區之新加坡及中國疫情上升,香港、韓國及日本則呈下降趨勢,前兩者仍高於閾值;歐洲及北美洲國家持續上升,尤其美國近期疫情嚴峻,本季流感季已累計2,400萬例及31萬例住院個案,並造成1.3萬例死亡。亞洲主要流行型別以A型H1N1為主,歐洲以A型H1N1及B型共同流行,美國則為H1N1及H3N2共同流行。疾管署統計,截至今(2025)年2月1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共計接種657.3萬劑(疫苗使用率99.8%),尚餘公費疫苗1.3萬劑。考量目前仍為流感疫情高峰期,為提升較高風險族群接種率,疾管署已依行政院指示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最快2月20日起提供11類原計畫第一階段實施對象(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接種。疾管署提醒,目前國內仍處流感流行期。流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等;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另為因應流感疫情高峰,疾管署自113年12月15日起至今(114)年2月28日止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為使用對象,凡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2189/sm-057242e512bf4cadadf056ea2199f7bc.jpg)
1家3口感染「流感+腺病毒+黴漿菌」 爸狂燒到40度
台灣近期呼吸道與腸胃型病毒肆虐,許多醫院急診與門診湧現全家感染的案例。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醫師提醒,民眾應提高防疫意識,特別是在春節期間避免病毒傳播。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近日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德敏醫師門診就診時,發現一家三口同時感染三種不同的病毒。母親感染腺病毒,出現紅眼睛與眼部分泌物症狀;兒子則確診黴漿菌肺炎;而父親則感染流感,高燒達40度。所幸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全家狀況逐漸好轉。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月2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28.3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5.4%),低於去年同期(643.9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持續熱絡,自1月1日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月20日已接種約49.4萬人,為去年同期近4倍,其中1月14日接種35,182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6.0%,尚未達接種目標。疾管署指出,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鄰近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疫情上升,中國、日本及韓國處高點,新加坡則持平;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亦處高點,趨勢與往年相符。疾管署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應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另目前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91476/sm-e55e448b72aadd1d673f2964f9ab7c5a.jpg)
流感疫情進入流行期「上周破14萬人就診」 春節恐達高峰
流感疫情已進入流行期,且農曆春節將至,感染風險加劇。疾病管制署21日表示,2025年第3周(1/12-1/1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4萬1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近期疫情呈上升趨勢,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20累計525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計107例(106例H1N1、1例H3N2),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疾管署表示,近四周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周(1/14-1/20)新增64例流感併發重症(感染型別H1N1為多);另新增6例死亡(感染型別均為H1N1)。疾管署統計,截至本(114)年1月2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28.3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5.4%),低於去年同期(643.9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持續熱絡,自1月1日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月20日已接種約49.4萬人,為去年同期近4倍,其中上週二(1/14)接種35,182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6.0%,尚未達接種目標。疾管署指出,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鄰近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疫情上升,中國、日本及韓國處高點,新加坡則持平;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亦處高點,趨勢與往年相符。疾管署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應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另目前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0257/sm-1e2a1aaf343b3ec7d6a17ece30d480b8.jpg)
9縣市低溫特報!全台猝死人數達1500 流感單周門診14萬人創新高
近日全台受到強烈冷氣團,氣象署提醒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而這低溫可能將持續至農曆新年,甚至可能出現5度以下的極端低溫。根據衛福部與消防署的最新統計,自去年(2024年)12月初入冬以來,截至今年1月14日,因低溫引發心血管疾病而發生到院前死亡(OHCA)的案例已達1475人,同時流感疫情也持續升溫,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突破13.9萬,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氣象署指出,今(16日)至明日,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其中新北市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而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提醒大家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此外,冬季不僅寒冷,亦是流感高峰期。根據疾管署資料,自去年12月10日至今年1月14日,已有40人因流感重症喪命,其中包括青少年案例。疾管署指出,今年第2週(1月5日至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署說明,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疾管署呼籲,目前仍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且寒流持續發威,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一同健康平安過好年。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9836/sm-9dcc62d7f63f241fc75ac131bcfff445.jpg)
流感疫情飆10年同期新高 單周增49例重症、10死「門急診塞爆」
疾管署今(14)日公布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再寫新高,來到13萬9613人次,不但較前一週的12萬9787人次又上升7.6%, 且是近十年同期新高,且單周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另增10例死亡。疾管署預估農曆春節前後就會達到最高峰,單週就醫人次屆時上看15萬人。疾管署主任郭宏偉指出,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型流感H1N1為主。國內上週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2025年1月13日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郭宏偉說,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目前疫情明顯處於流行期。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目前呼吸道感染者中,約10%篩檢確診流感,但公費疫苗接種率差,憂心過年連續假期將至,人員流動更頻繁,進一步推升疫情。林應然表示,去年同期診間一個月接種者達上百位,今年冬天一個月卻僅幾十人,導致流感公費疫苗還剩幾十萬劑;且以往三、四月才開放全民公費接種,今年就已提早於元旦開放,盼提升接種率。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1月13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月1日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月13日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月10日)接種3萬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疾管署提醒,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國人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方和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9817/sm-0e7852de4282bced03fdfbb1080a83a2.jpg)
流感增49重症10死!單週近14萬人次就醫 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4日)表示,今年第2週(1/5-1/1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另上週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0例死亡,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數指出,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說明,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 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春節連假去日本要注意!新冠、流感案例狂飆 最好「這天前」打疫苗
春節9天連假即將到來,不少人已經計畫好要出國旅遊,但根據疾管署監測,北半球流感活動明顯上升,又以日本增幅最劇。疾管署就提醒,目前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經擴大至全民施打,加上新版JN.1新冠疫苗正持續供應,由於大部分疫苗接種後需要2週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若想要在出國前打好疫苗,建議最晚本月10日前就要完成接種。疾管署監測近4週顯示,國內上週(2024年12月22日至28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已進入流行期,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疾管署指出,這次流感季自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在國際疫情方面,北半球流感活動度第50週(2024年12月8日至14日)起明顯上升,往來頻繁國家中以日本升幅最劇,於2周內驟升至往年高峰水準且較往年提早3至4週,預期疫情將持續上升;中國北方、韓國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而中國南方、香港等地亦於第51週(2024年12月15日至21日)起出現緩升趨勢。目前日本新冠、流感疫情嚴峻,尤其新冠已經連續5周上升,並以關東、東北、北海道等區域病例增加最為顯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2項疾病都有疫苗可以預防,2025年元旦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至全民施打,新冠疫苗一項為公費提供,除原有的莫德納JN.1疫苗,元旦起另提供Novavax的JN.1疫苗,優先提供滿12歲以上、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林詠青說,由於接種疫苗後還需2周時間來產生保護力,民眾若想在春節連假出國玩,特別是飛往日本的人,建議在1月10日之前完成接種,才能在旅遊期間就已產生足夠的保護力。此外,疾管署也呼籲,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增加,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6683/sm-3d6b27a990ec6d285e051832a33e92d4.jpg)
疾管署宣布流感進入流行期 上周逾10萬人就診!增19例重症
疾管署今(31日)表示,第52周(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活動度第50周起明顯上升,往來頻繁國家中以日本升幅最劇,於兩周內驟升至往年高峰水準且較往年提早3至4周,預期疫情將持續上升;中國北方、韓國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而中國南方、香港等地亦於第51周起出現緩升趨勢。疾管署說明,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與前一周(12/17-12/23)13例相當,自今年9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21例,其中95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上升,歐洲、非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呈上升或略升趨勢,其他地區則下降,鄰近國家日本病例數持續上升,全球新冠變異株以KP.3.1.1及XEC為主流變異株,其中XEC變異株占比快速上升。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77.7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87.7%),低於去年同期(631.3萬人次),另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4.4%,學齡前幼兒則為63.7%,皆尚未達接種目標。惟考量鄰近國家皆有流感活動度上升趨勢,且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另自明(2025)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擴大提供全國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或持有居留證之外籍人士)接種直至疫苗用罄止,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民眾儘速前往接種。截至12月30日止,新冠疫苗接種數仍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77.3萬人次,為去年同期(76.4萬)約2.3倍。鑒於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國內疫情亦持續,加上歲末聚餐、跨年活動、春節連續假期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疫情威脅仍不容忽視,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儘早接種Moderna 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自明(1日)起提供民眾接種1劑Novavax JN.1疫苗,優先提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此外,提醒如已接種過Moderna JN.1疫苗者,則無須再接種Novavax JN.1疫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86669/sm-d882dc8de7a649049a39bdf91aa2b193.jpg)
美2男結伴尋找大腳怪一去不返陳屍森林 真正死因曝光
北美洲民間傳說中的大腳怪是許多人一生都想看到的神秘生物,近日美國有2名來自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的男子前往「吉福德·平肖國家森林」(Gifford Pinchot National Forest)尋找大腳怪,豈料一去不返,警消獲報後,出動大量人力搜索,最後兩人被發現成屍森林中。據BBC報導,2名分別為37歲和59歲的男子,近日結伴前往「吉福德·平肖國家森林」尋找大腳怪,原預計平安夜回家,豈料一去不返,於聖誕節當天凌晨1時左右被通報失蹤,警消獲報後,出動大量資源搜索,包括60多名志願者、飛機和警犬等,在搜索前幾天和搜索期間,山脈的天氣寒冷,包括降雪、氣溫降至冰點以下,但警方仍不畏嚴寒的天氣和陡峭地形進行搜索。而後,治安官辦公室在當地的小鎮附近發現了受害者的汽車,搜索工作則改集中在該地區,並召集了海岸警衛隊直升機小組幫助搜索,然而聖誕節那天,兩人被發現成屍在偏遠森林中。斯卡梅尼亞郡(Skamania County)警長辦公室表示,目前研判死因似乎是「天氣條件惡劣與準備不足」。報導指,在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地區和加拿大西部地區有數百起大腳怪目擊事件,由於目擊事件太多,一些地區採取了幽默的措施來保護這種毛茸茸的神秘生物,如兩名男子失蹤地斯卡馬尼亞縣,就規定如果大腳怪受到傷害,嫌犯會被判處1年監禁或1000美元(新台幣32804元)的罰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86657/sm-3393bb40c0290ef07042c0d3ace509f3.jpg)
入冬後最強冷空氣來襲! 鄭明典曝「負北極震盪」影響時間
今年冷氣團自11月開始沒停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示警,「負北極振盪」趨勢持續,預估影響時間是1月中。氣象專家林得恩也表示,負北極震盪預計在1月10日前後,會讓北方空氣直接往南衝入中低緯度地區,屆時恐會有入冬最強烈冷空氣影響台灣。鄭明典今在臉書發文示警,持續追蹤「負北極振盪」!預估影響時間是1月中 。(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今在臉書發文示警,持續追蹤「負北極振盪」!預估影響時間是1月中,並強調「不是明天!」他也PO圖補充,「負北極振盪」的主要冷空氣外流路徑,「氣候上,冬季洋面溫度高,所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端容易有暖空氣入侵北極圈,在氣壓場上顯示的就是『脊場』(紅色箭頭)伸入北極圈。」鄭明典解釋,這張圖是由北極上空望下看的示意圖,太平洋在上,大西洋在下,北美洲在左,歐亞大陸在右。(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解釋,負北極振盪的啟動就是上述2支脊場或其中之一異常偏強,更「深入」北極圈內,冷空氣外流路徑便和這脊場有關。第1條冷空氣路徑來自阿拉斯加脊場的增強(上方),脊場東側的北風將冷空氣帶往北美洲中緯度地區;第2條冷空氣路徑來自格陵蘭脊場的增強(下方),這脊場東側的北風將冷空氣帶往西北歐。鄭明典續稱,第2條路徑的冷空氣和大西洋上的暖空氣遭遇,會有強烈溫帶氣旋發展,溫帶氣旋東側的南風將暖空氣往歐洲內陸傳送,這邊會有第3道脊場建立,但是因為這是高度變動的脊場,所以在這張平均示意圖中看不到脊場,這個動態變化的脊場建立,便會將冷空氣往東亞地區傳送,這是第3條主要冷空氣的路徑。而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也向《TVBS新聞網》解釋「負北極振盪」,北極地區冬天時通常會有北極渦旋,把北方的冷空氣,做一些整合、盤據;一般而言,北極也會有高層噴流,把冷空氣阻擋在北極地區,讓冷空氣無法南下,中低緯度的地區就比較不會那麼寒冷。但是偶爾會有暖空氣入侵到北極圈裡面,或是高層噴流不再那麼強,此時北極圈裡面的冷空氣,就會被擠出來,直接往南衝入中低緯度地區,這就是「負北極振盪」,中低緯度也會因此變冷,不過這個負北極振盪每年正常都會有,只不過強度大小的不同而已。林得恩補充,目前預期大概會有一波這幾次最強的冷空氣,在1月10日前後影響到台灣地區。此外,時間上今年冬天算是冷得比往年早,11月底12月初台灣就已經開始冷,而韓國、日本不僅是提早冷而已,災情還相當嚴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84965/sm-d91421ce3534384c846d564793cb9b70.jpg)
川普再放話 有意收購格陵蘭島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22日公布駐丹麥大使人選後,再次暗示有意購買丹麥的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稱美國控制該地區對全球安全和自由至關重要。這一言論再度點燃2019年以來的爭議,川普當時首度提議買島,但遭到丹麥總理怒斥荒謬。川普當天在社群平台宣布提名由線上支付平台PayPal共同創辦人霍爾里(Ken Howery)擔任美國駐丹麥大使。他在聲明中先稱讚霍爾里,最後卻加上:「為了全世界的國安和自由,美國認為絕對有必要擁有並控制格陵蘭島」。霍爾里曾在2019至2021年間擔任駐瑞典大使,他透過線上平台表示,自己將致力於強化美國、丹麥與格陵蘭島之間的關係。格陵蘭位於北美洲東北,東側隔海與冰島對望。格陵蘭地理上屬北美大陸,地緣政治卻和歐洲更加緊密。格陵蘭現已非歐盟成員國,但透過域外領土身分取得歐盟的資金補助。川普也並非一時興起,美國早在1867年購入阿拉斯加時,就計畫一同向丹麥買下格陵蘭;1946年時任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又提議以1億美元收購。美媒分析,格陵蘭島設有空軍基地改建而成的美國太空基地,對防務具備關鍵效用,烏克蘭戰爭的持續更是進一步凸顯該島在北極圈和北大西洋的軍事地位。川普2019年開始有意購入格陵蘭島,並派人調查交易可行性,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聞訊後斥之「荒謬」並堅定表示絕不出售該島。格陵蘭島外交部當時亦回應:「我們開放經商,但不開放出售」。丹麥與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因此升溫,川普數日後甚至取消前往丹麥的國是訪問行程。川普近期的發言頻繁提及他國領土,除了收購格陵蘭外,他在18日宣稱「很多加拿大人都希望成為美國的第51州,我認為這是一項好主意」,22日又批評巴拿馬運河收費過高,揚言要收回運河控制權。《紐約時報》分析,川普的言論反映出未來可能推行對抗性的外交政策,運用非常規威脅和尖銳要求,取得勝過盟友和對手的優勢。外界無法得知川普是否會將發言付諸實踐,但報導預測川普一旦行動破壞他國主權,將迎來其他國家領導人的強烈抵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74067/sm-893df675e245472b6f22f7bba462dc08.jpg)
德國屠夫製作「浣熊香腸」爆紅 追溯來源竟與「納粹德國」有關
近期中文網路開始流傳「德國浣熊香腸」爆紅一事,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與討論。而也有熟悉歷史的網友也針對這則新聞科普,表示德國之所以會遭到浣熊肆虐,主要起因就是「納粹德國」時期,有人特意引進,再加上狩獵協會的放任,讓德國自1950年代就遭到浣熊的肆虐。臉書粉絲專頁「海獅說」日前就發文表示,1930年代,當時納粹執政的德國正在入侵其他國家,卻被浣熊「逆向入侵」。1934年,納粹政權剛滿一年,德國中部的Edersee湖區,一名當地飼養員引進了4隻來自北美洲的浣熊。據說這些浣熊原本是被引進來製作皮草,但飼養員認為放養到森林中可以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同時提供獵人狩獵的機會,因此決定放養這些浣熊。由於德國是個重視手續的國家,飼養員向帝國狩獵協會(Reichsbund Deutsche Jägerschaft)申請放養許可。據了解,該協會是納粹德國的官方狩獵組織,所有有執照的獵人都必須參加,由戈林(Hermann Göring)擔任帝國狩獵大師(Reichsjägermeister)。因此,德國流傳著「浣熊是戈林放養的」的都市傳說,但實際上,批准放養浣熊的應該是狩獵協會的一名高級主管威廉(Wilhelm Sittich Freiherr von Berlepsch)。4隻浣熊被放養到野外後,經歷了數年繁衍。在1945年時,由於空襲的緣故,柏林附近的一個毛皮農場被炸毀,原本應該被做成毛皮的25隻浣熊逃脫,建立了德國第二個浣熊族群。而隨著浣熊數量迅速增加,它們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甚至開始進入城市尋找食物。浣熊的德文名稱是「Waschbären」,直譯為「洗洗小熊」,這個名字源於浣熊吃東西前好像會洗手的習性。1950年代,浣熊在德國的危害逐漸顯現,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從森林裡的漿果、肉類,到城市中的堆肥和殘渣,幾乎什麼都吃。而浣熊也逐漸發現,比起森林,人類的城市能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其中最為悲慘的就是位於德國中部的卡塞爾(Kassel),該城市被稱為「浣熊首都」,這裡的浣熊密度比其他地區高出20倍。浣熊佔據了城市的公園和街道,甚至入侵居民的房屋,與家裡的貓狗發生衝突。牠們還會突襲花園、垃圾箱,甚至爬進煙囪,掰開屋頂瓦片。一位名叫貝克(Frank Becker)的浣熊獵人表示,有次浣熊群入侵閣樓,導致閣樓完全被毀壞,造成高達一萬歐元(約35萬台幣)的損失。由於浣熊在德國的數量持續增加,並且對居民生活帶來不少麻煩。而一直到2022年,在卡德開設肉品專賣店的德國屠夫邁克爾(Michael Reiss),便突發奇想的開始販售加工浣熊肉,其中包含肉丸、香腸、午餐肉等商品,沒想到大獲好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68131/sm-7275f9f7cea7128fc620f43bf441c225.jpg)
2023年成全球最乾旱年份 36億人面臨水資源短缺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三十多年來河流最為乾旱的一年,水資源供應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全球水資源需求增長,水供應的變化已對社會、經濟及環境產生廣泛影響,呼籲各國加強應對,緩解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根據報告,2023年全球河流流量連續第5年低於正常水準,導致住宅、農業和生態系統的可用水量大幅減少。2023年也是全球所有冰河地區連續第2年出現冰量淨損,損失量達到過去五十年來的最高水準。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間,全球冰河損失的水量超過6000億噸,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冰川融化事件。2023年同時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並助長了長期乾旱。全球多地面臨嚴重極端氣候,不僅乾旱,亦遭遇洪水。報告以2023年9月利比亞的大洪水為例,洪災導致兩座水壩坍塌,奪走超過1.1萬條人命,影響該國22%人口。此外,美國南部、中美洲、阿根廷、烏拉圭、秘魯和巴西等地的乾旱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其中阿根廷國內生產毛額(GDP)因此下降3%。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都在2023年遭遇嚴重乾旱,導致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等河流的水位創下歷史新低。亞洲和大洋洲的主要河流,包括恆河、雅魯藏布江和湄公河,整體水位也低於正常水準。長期乾旱使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明顯枯竭,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報告特別提及,2023年三月北半球大多數集水區的降雪量均低於正常水平,這意味著來年的河流補給也將受到嚴重影響。聯合國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面臨水資源短缺,預計2050年將增加至50億以上。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愈加明顯,世界各國應加大對水資源管理的重視,並採取更加積極的應對措施。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紹羅(Celeste Saulo)強調,水資源是「煤礦中的金絲雀」,可以反映出氣候變遷的前兆,呼籲各國採取合作行動,應對全球水資源危機,減少災害風險,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66931/sm-8b5d2e44ce18946582eab7d8d725b3e8.jpg)
下半年「最凶時刻」到來?占星師預言:台灣恐面臨大型天災與政治衝突
10月的行星變化十分快速,吠陀占星老師李靜唯表示,今年2次日食出現、4星合相在處女座,並與位於雙子座的火星產生相位,「風與火相遇一發不可收拾」。表示一直到明年6月初,全球除了慎防戰爭與恐攻威脅加劇,也要特別注意地震等天災,甚至大疫情的流行,而10月21日火星進入巨蟹之後,將點燃下半年「最危險的開端」,台灣恐要面臨大型天災與政治衝突等風險。李靜唯在臉書粉絲專頁「靜唯老師 」發文指出,今年2次日食主要影響南北美洲以及太平洋海域,日前海倫颶風席捲美國東南方、美國碼頭工人也爆發50年最大罷工事件。而「太陽、月亮、計都、水星」4星合相在處女座,並與位於雙子座的火星產生相位,風與火相遇一發不可收拾,火星橫跨兩個星座的爆發力才剛開始,從雙子到巨蟹,再從巨蟹回到雙子,從順行到逆行再從逆行到順行,這段從2024年8月26日一直到2025年6月6日的周期,全球除了慎防戰爭升級與恐攻的威脅加劇之外,也要特別注意「水災、火災、風災」以及規模7以上地震等自然災害,甚或「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風險。禍不單行的是,10月10日木星在金牛座開始逆行,木星擴張的能量受到限縮,逆行也會讓木星的好運更加躊躇不前,李靜唯認為可以預見全球經濟即將面臨大幅衰退,尤其是金融業、不動產、醫療民生及就業市場,失業率也可能再創新高。李靜唯分析,10月11日水星進入天秤座,國際溝通和外交談判也會變得更為複雜,各國可能會利用創新的策略或技術來達成協議,試圖解決長期存在的衝突,同時也會出現與國際法律、知識產權、科技共享或數位化合作相關的國際討論;10月13日金星進入天蠍座是失勢相位,並與木星土星同時產生相位,金星象徵財富和奢侈品,而木星和土星的雙重影響則會帶來擴張與限制的對立力量,這種衝突能量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特別是在奢侈品、房地產和藝術品市場,此外,金星在天蠍也會揭露更多跟巨額金錢有關的秘密及腐敗。李靜唯解釋,10月17日太陽也進入天秤座與水星合相,這個相位不但無法展現太陽的優勢,反而可能導致領導人失去理性,尤其要注意政治高層的意外災難或權力被剝奪,不但可能促使國家制度和社會結構出現分裂,也會引發更多的社會抗議、變革運動或草根組織的崛起,民眾則會更加關注個人的權利、公平和社會正義。李靜唯指出,10月21日火星進入巨蟹座,點燃下半年最危險的開端,此時火星已經慢慢減速,為12月7日從巨蟹逆行至雙子做鋪陳,這段期間火星的傷害力更具爆炸性,大至國際社會,小至個人生活都可能發生很大的衝擊,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世界局勢會更加混亂不安。此外,火星入巨蟹除了重創不動產及汽車業之外,巨蟹座也跟國土安全與內心安全感有關,民眾的生活可能更加艱難,有些國家甚至會面臨疫病或饑荒的問題,而台灣2024年底前最需要注意的時間點約莫落在10月下旬及12月底之間,需要謹防大型天災(如地震、暴雨)與人禍(政治衝突)的風險,大家都要做好心理建設,準備迎接黎明前的至暗,一段從清理變革到治癒重生的過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63040/sm-e600b56f97326357ed204cf44960d405.jpg)
ATEEZ再度聯手BE:FIRST 最新合作曲〈Royal〉歌詞MV同步公開
2018年出道的超人氣韓國男子團體ATEEZ今年5月發行第10張迷你專輯《GOLDEN HOUR: Part.1》,在美國Billboard 200奪下第二名的佳績,更獲得日本公信榜專輯週榜冠軍。ATEEZ也於上月圓滿完成北美洲巡迴《TOWARDS THE LIGHT : WILL TO POWER》,從首站塔科馬出發,一路征服了奧克蘭、洛杉磯、鳳凰城、阿靈頓、杜魯斯、紐約、華盛頓特區、多倫多與羅斯蒙特,共在10個城市進行了高達13場的精采演出,吸引超過二十萬名粉絲朝聖。氣勢如虹的ATEEZ與日本選秀節目出身的男子團體BE:FIRST繼七月的〈Hush-Hush〉後再度聯手,日前以ATEEZ X BE:FIRST的名義發行了新曲〈Royal〉,展現歌曲世界觀的歌詞MV也同步公開。BE:FIRST出身自日本選秀節目。(圖/取自BE:FIRST X)熱騰騰發行的新曲〈Royal〉由ATEEZ成員宋旼琦Min Gi製作,以具衝擊力的低音、如雲霄飛車般變幻莫測的節奏和激進的歌詞表現他對「royalty(王室)」的詮釋。該曲也收錄在ATEEZ即將於10月2日發行的第4張日本原創單曲《Birthday》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52651/sm-5647dd542486a7067fe8d21c778bdf56.jpg)
女子慢跑遇3灰熊頭差點被咬爆! 頭上「小飾件」救她一命
近日,加拿大一名24歲女子帶著狗在森林步道慢跑時,意外遭遇3隻灰熊。她雖然打算悄悄溜走,沒想到狗狗卻主動對灰熊進攻,女子為此不幸遭到一頭公熊攻擊,身受重傷。幸運的是,當灰熊咬住她的頭時,頭上的塑膠鯊魚夾被咬爆,碎片割傷了灰熊的嘴巴。女子則趁灰熊受傷鬆口時逃脫。根據《CTV NEWs》的報導,加拿大育空(Yukon)地區的24歲年輕媽媽凡妮莎查普特(Vanessa Chaput)於6月30日帶著她的德國牧羊犬露娜(Nuna)在育空地區的橫貫加拿大步道 (Trans Canada Trail) 上慢跑時,意外撞上3隻灰熊。在一個有熊的國家長大,查普特當然不會想挑釁灰熊,但在她試圖悄悄後退逃離現場時,露娜卻掙脫了繫帶,上前驅趕2隻灰熊,而另1隻灰熊則查普特發動攻擊,用爪子攻擊她的背部,並且用力咬斷了她的右手臂。雖然身受劇痛,查普特決心為了丈夫與2歲的小女兒活下去,她忍住掙扎,將身體如胎兒般蜷縮起來,試圖盡量保護身上的要害。灰熊無處下口,便咬住了她的後腦勺。幸運的是,當灰熊咬住查普特腦袋的時候,她頭上帶著的塑膠鯊魚夾不堪熊咬壓力,在灰熊口中爆碎開來,碎片劃傷了灰熊的口腔,灰熊因此受到驚嚇,而肇事的露娜也在此時趕回來護主,在露娜的干擾下,查普特總算找到機會逃出生天,滿身是血地衝上高速公路,在路旁的緊急電話撥打了911。查普特被送往附近的醫院後,醫生發現她的右臂有刺傷、骨折、神經受損,手臂三頭肌有2處撕裂,全身也有多處嚴重穿刺傷,總共縫了30多針,所幸在經過10天的住院治療後終於可以回家休養。查普特在經過10天的住院治療後終於可以回家休養。(圖/翻攝CTV NEWs)事後,事發地點附近的露營地被緊急疏散,當地保護官對3頭判斷時查普特描述相符的灰熊實施了安樂死。查普特在受訪時表示,她不會為這次發生的事情而責怪熊、責怪狗或者自己,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生了錯誤的事,而且這些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灰熊是棕熊的亞種,分布於北美洲西部,是北美最常見的棕熊。大多數成年雌性灰熊體重為130至200公斤,雄性灰熊平均體重為180到360公斤。整個亞種的平均身長為198公分,平均肩寬為102公分。在北美,灰熊的分布範圍曾十分廣泛,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遠及哈得遜灣。不過灰熊在美國大平原地區以及西南部已經滅絕,目前棲息地僅剩下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及美國的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華盛頓州等西北部地區。據估計,整個育空地區應有6000至7000隻灰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48883/sm-f51f8c0e81a545e88a91c3058336d8bb.jpg)
3年5度送到北極? 倒楣白化症灰熊「喬伊」傳奇又更新了
在網路傳聞中,加拿大北部有一頭患有白化症的倒楣灰熊「喬伊」,因為一身雪白的皮毛,多次被保育人士或野生動物專家誤認成北極熊,一次透過直升機被送往北極,害得牠每次都不得不在極端氣候中掙扎求生,成為網路知名笑談。該網路傳聞雖在2022年已經被證實為來源不明的不可信資訊,不過或許是因為創意實在太有趣,每隔一陣子就會重新在網路上復甦。最近印度媒體再度報導了「喬伊」的事蹟,並且為牠配上了新的圖片,喬伊被送往北極的次數也一口氣追加到了5次,為不死的喬伊傳說增添了新的一頁。據《印度時報》報導,喬伊(Joey)是一隻患有白化症的灰熊,首次是在2021年於加拿大一處茂密的樹林中被科學家發現,由於喬伊一身雪白的皮毛,導致科學家誤認牠是北極熊,出於對健康的考量,科學家們將喬伊麻醉後空運到北極放生。等到喬伊清醒後,發現自己身處陌生的酷寒環境,只好艱難在寒冷的水域中狩獵求生,還經常遭體型較大的北極熊追趕。據稱,不久後北極當地的野生動物專家意識到喬伊不是北極熊,不但行為習慣不同,外表也有明顯差異,因此經過一番調查後,發現牠是一隻來自加拿大的白化症灰熊,又用直升機將牠送回原本的棲息地。然而,喬伊在2022年又一次被自然保育人士誤認為北極熊,再度被送到北極,並且在接下來幾年內多次因為誤會往返於北極與加拿大,,被大家笑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熊」。根據「事實查核實驗室」2022年報導,這則故事2021年開始,透過以不同短片的形式在社群媒體上流傳,不過這些影片都沒有資料來源,影片中的配圖、片段往往來自多個不同來源剪輯而成,引此認定是「不實訊息」。歐美媒體也對這則故事進行了追蹤調查,非營利性北極熊保護組織「北極熊國際」 的研究和政策高級總監、野生動物專家傑夫約克(Geoff York)告訴媒體,將一頭……無論牠是棕熊、灰熊還是北極熊,從北美洲轉移到北極,是一件需要「不切實際的國際協調」才能辦到的舉動。約克解釋,一般來說,動物福利組織都不會參與動物運送遷移工作,因為組織本身缺乏達成這種全國性乃至於跨國性運輸動物所需要的權力與資金。光用想像就知道,將一頭熊運送過上述的距離將會非常非常昂貴,還需要國際間的通力合作。約克本人至少有許多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合作案例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43914/sm-6237e3524e787b11acf0ac0f883b1358.jpg)
70歲「國民阿嬤」搏命演出衝出票房冠軍 孫子女演員激似2PM尼坤、金多美
越南電影《媽的人生願望》(英文片名:Face Off 7: One Wish)在越南蟬聯4週票房冠軍,大賣4760億越南盾(約6.05億台幣),超越《阿凡達:水之道》、《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等好萊塢大片,目前已登上越南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名。該片由「越南國民阿嬤」清嫺(Thanh Hiền)主演,而高齡70歲的她,竟然主演演出動作場面,還因輪椅翻覆不小心擦傷,讓對手演員嚇出一身冷汗。《媽的人生願望》描述一名獨居在鄉下的老母親,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她四散各地的子女們為了該由誰照顧媽媽爭執不下,最後決定每個人輪流照顧一週,劇情催淚程度讓進戲院的影迷都哭成一片。該片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澳洲等12個國家上映,不僅成為第一部在三大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同步上映的越南電影,全球超過270間電影院共同上映的數字,也打破影史紀錄。李海表示:「我希望越南電影與其中呈現出來的國家和人民形象能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該片由參與超過700部大小螢幕作品的「越南國民阿嬤」清嫺(Thanh Hiền)主演,而高齡70歲的她,不只親自演出預告片中讓人觸目驚心的落水戲,片中一段女婿推著輪椅帶她參觀咖啡園的戲,劇情設計女婿不小心放開雙手,讓她連人帶輪椅滑下山坡,原本會有劇組成員在下面接住她,沒想到輪椅在半路就翻覆。清嫺說:「幸好我有防護裝備,所以只有大腿擦傷。」《媽的人生願望》也因此意外捕捉到對手演員最真實的驚恐反應。有趣的是,有觀眾發現長孫「阿威」的越南新銳男星泰武(Thái Vũ)與飾演長孫女「小葳」的越南新銳女星卡莉(Ceri),激似韓國男子團體「2PM」成員尼坤與韓國知名女星金多美,俊男美女的外型與精彩的演技,也引發不少討論。該片將於6月21日在台上映。越南新銳男星泰武與越南新銳女星卡莉在《媽的人生願望》裡飾演兄妹(圖片取自Thái Vũ臉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37879/sm-16afef8d58e66847b7befadbfe7600bb.jpg)
全球運力不再吃緊! 第3大航運巨頭:海運價格H2有望下降
受到紅海危機加劇、歐洲消費需求回升等影響,馬士基(Maersk)、赫伯羅德(Hapag-Lloyd)等全球前幾大船運公司,近期都上調航線運價,漲價覆蓋亞洲至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多個方向的航線。不過,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日前預測,隨著新船交船速度加快,全球海運力將得到提振,海運運費未來有望下降。達飛海運在報告中寫道,「先前,由於紅海風波迫使不少船舶被迫改道,同時貨運需求好於預期,導致全球運力一度緊張。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該公司財務長Ramon Fernandez在電話會議上表示,貨運旺盛需求料持續不墜,但有關2024全球船隊運力擴張9至10%的預期,大多將在今年剩餘時間發生。今年隨著紅海地區局勢風險加劇,全球海運價格一度飆升,多條航線運費上漲不過,隨著各大航運公司採購的新船投入使用,運能逐漸提高。達飛一掃去年第四季虧損9000萬美元陰霾,今年首季淨賺7.85億美元。但仍遠不及去年首季的淨利20.1億美元,當時拜疫後航運大爆發之賜,獲利創新高。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航運業在2021年和2022年蓬勃發展。當時,貨運價格一度飆升,各大航運公司利潤創歷史新高。有了這筆意外之財,達飛和其他航運巨頭在前兩年都增加了船隻訂購,而這些船隻目前正好投入使用。Fernandez預計,今年全球船隊將增長10%,未來還將增長7%左右,「這將導致海運貨運業產能過剩。繞道好望角的彎路將不足以吸收過剩的運力」。達飛的同業對手馬士基和赫伯羅德,都已提到過今年至今的有利趨勢,和今後可能出現的運能過剩風險,這意味著運價將下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29088/sm-731707a3fc0b0c7b671c94808e03b6b7.jpg)
天狗吞日後「3星座」好運爆棚!天秤座工作狂財運旺 射手座把家顧好財庫足
北美時間4月8日,台灣時間4月9日凌晨2點,北美洲將出現數十年難得一見的「日全蝕」奇景。對此,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昨(8日)晚間也在臉書《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發文分享「天狗吞日」後,將有3星座好運爆棚:第三名射手座:美滿家庭,財庫足!射手座財務將因家庭和樂而富足。日蝕後家庭是個人的財庫,賺到錢就得把錢守好,因此好好經營家庭關係,讓家庭歡樂美滿,能更無後顧之憂打拼事業。也有機會因為家庭和諧,使親友願意介紹更佳的財務收入管道,甚至工作機會,所以這個月把家庭顧好,會是最好的投資。第二名處女座:斜槓人生,人脈好!正財位開始走好運。平日在本業上的辛勞,將會兌現,也可以趁日蝕後,順勢為自己的工作訂一個新的目標,日後會發現這一切的辛勞都是值得的。第一名天秤座:工作狂人,事業財!天秤座日蝕後幸運星發光發亮,這時的你們會比平常更有衝勁,可發揮工作狂的精神,就算覺得累也能保持心情愉悅。所以你們只要在本業上好好認真打拼,老闆就會看到你們的努力,有機會獲得上司賞識,且有加薪的機會,而工作也能得到客人讚賞,回頭客增加,老顧客也不斷向外推薦,使得你們的收入不斷增加,好運會帶來更多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