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附醫
」 北醫 疫情 老鼠藥台大醫院「0波波」! 北榮、新光、北醫、林口長庚回應聘僱醫師「評議重點」
北市某婦幼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去年在替病患進行子宮鏡手術時發生意外,導致其身亡。劉姓女醫被起底是波蘭醫學院畢業回國的「波波醫生」,甚至是「波波醫生」中的初代,導致這個爭議多年的議題重新遭到檢視。近日網路上流傳一份約1500人的「波蘭醫師一覽表」,名單中甚至包括台大醫院、榮總、三總這樣的知名醫院,引發民眾擔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4日表示,經過經查,院內並無任何一位「波波醫生」,且院內之前就有決議,如果持波蘭學歷申請住院醫師或實習,均「不予考慮」;新光醫院、北醫附醫、林口長庚等醫院也相繼公開醫師聘雇標準。事件起因於北市某婦幼診所劉姓女醫執行子宮鏡手術時,導致患者死亡事件。之後,劉姓女醫被起底是在波蘭的醫科大學取得學士後醫學士學位,引發外界對「波波醫生」議題的再次關注。然而網路上流傳一份「波蘭醫師一覽表」,其中現正任職、在學中的醫師達1552人次,更有高達數百名來自波蘭、西班牙、捷克、匈牙利等醫療不如台灣先進的中、東歐國家醫學相關科系「國際專班」醫師,正在台灣各大醫院包含台大、北榮、新光醫、北醫附醫、中山醫院等醫院與診所中就職,引發民眾議論。立法院14日審查教育部、國立大學附設醫院作業基金等預算時,國民黨籍立委洪孟楷就要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回應「台大醫院對於波波醫師的態度為何?」吳明賢則表示,經查台大醫院內無任何一名波波醫師任職,且院內曾做過決議,持波蘭學位的醫師若申請住院醫師、實習等,均不會接受。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經查目前在該院任職的波蘭醫師人數僅2、3位,占全院醫師比率不足1%,並非網傳的「8位」。洪子仁並指出,以目前國家制度來說,只要通過國家考試成為正式合格醫師,其實是國家賦予他擔任醫師的認證,「我們看的是國家考試,是國家的認證。」洪子仁還表示,認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醫療公共服務涉及公眾健康,資訊公開透明有其必要,但「強制性作為大可不必」,建議醫師在行醫過程中,要介紹自己時,可說明畢業醫學院名稱。直言「他能夠成為合格主治醫師、有醫師執照,就不是密醫。」北醫大附醫院方則回應:針對外界對於醫師任用的討論,北醫在醫師遴用定有嚴謹規範,所有主治醫師皆須通過國家考試,並取得合格醫師資格,且同時具備相關專科證書及學術論文發表等資格。此外,醫師遴選均經由院內專業單位進行,依循透明、嚴格的評選標準,同時,醫師也須經過嚴格訓練及臨床授權,以確保醫療團隊的專業與醫療品質。而據《聯合報》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在受訪時則表示,長庚以「能力」評估是否聘僱醫師而非學歷。長庚目前並未清查院內是否有波波醫生,但以他的認知,波波醫生若來申請擔任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依能力評判,不一定進得來。」北榮院長陳威明則接受《TVBS》訪問,已清查網路流傳名單,但其中裡頭幾位列在北榮的醫師都已不在,僅有1位醫師仍在職,名單正確性有待評估。但這名在職醫師擁有美國知名大學醫學學歷,且是一名臨床表現相當優異的主治醫師。他呼籲這樣的名單不該再流傳,認為只要有通過國家考試、正規訓練的醫師,都不該帶著有色眼光看待。
名嘴張友驊撞頭離世…享壽70歲!妻忍痛移除維生器 好友陳琴富曝昏迷細節
資深名嘴張友驊於10月3日晚間6時許,在台北市吳興街巷弄和妻子散步時,因不慎踢到花圃跌倒,當場重創頭部、失去生命跡象,立即被送往北醫附醫救治後,雖恢復呼吸心跳,卻一直處在昏迷狀態。昨(11)日深夜,院方經其家屬授權證實,張友驊宣告不治,享壽70歲,但其餘相關治療過程等,醫院不便對外說明。張友驊過去經常在政論節目上評論時事,並以「這件事全世界只有3個人知道,一個是我,一個是當事人,另一個是誰?很抱歉。我不能說」、「你不是我的對手,你也不是那個咖!」等等金句聞名。而在3日晚間6時35分許,他與妻子在散步時,不慎踢到花圃滑倒,頭部受到重創,救護人員獲報到場時,發現張友驊已沒有呼吸心跳,當即為他實施心肺復甦術及以AED急救,待其恢復生命跡象後,便將其送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不過,張友驊的好友、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昨(11)日晚間在臉書感性發文,「送友驊,兄弟走好」,並公開數張與對方的合照,證實張友驊已經逝世。陳琴富公開緬懷張友驊。(圖/翻攝自陳琴富臉書)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陳琴富表示,張友驊在送院後,一直呈現昏迷狀派,「我禮拜天去看他,他還是昏迷沒有醒,醫生周一幫他做了斷層掃描,發現他腦部有病變,說看這2天觀察他能不能清醒。他太太今早(11日)決定把他維生儀器拿掉,人就走了。」據悉,張友驊的過世時間大約是早上8時左右,家屬則傳訊告知陳琴富此噩耗,讓他感到十分不捨與難過;關於告別式、靈堂等事宜,陳琴富表示自己還沒細問,目前只知道訂在10月30日舉辦告別式。張友驊出生於1954年12月10日,是彰化縣溪湖鎮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曾任自立報系經濟研究室兼軍事記者、《首都早報》軍事記者。後來,他時常在政論節目評論軍事等議題,因在節目上爆料陳水扁貪瀆弊案、洪仲丘事件等,被媒體封為「爆料天王」、「驊神」。
張友驊颱風天跌倒進加護裝葉克膜! 他病況不樂觀關鍵曝光「進行低溫療法護腦」
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在台北市吳興街散步時,因意外踢到路邊花圃跌倒,造成他頭部直接撞擊地面並無呼吸心跳,經過急救後,張友驊雖然恢復心跳,但仍處於昏迷狀態,據消息人士證實,張友驊送醫後已經接上葉克膜,執行心導管檢查排除心臟問題,另現階段進行低溫療法保護腦部,但整體情況仍要觀察,不算樂觀。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北醫附醫說法證實,張友驊確實送至該院救治,詳細病情因未獲得病人家屬授權,不便透露目前治療情況。據了解,69歲的張友驊在3日傍晚約6點35分左右,和妻子徒步行經吳興街巷弄內,疑似不慎踢到花圃而失足倒地,造成他頭部重擊地面昏迷不起,妻子見狀嚇得連忙跑到一旁的吳興街派出所求救,當救護人員到場後立刻實施心肺復甦及AED救治,現場恢復微弱呼吸心跳,但仍無意識,仍在醫院搶救中。據《壹蘋新聞網》引述權威人士說法,表示張友驊疑似因為心因性內科疾病發作,導致心臟驟停,整個人才會失去意識倒下並撞擊到頭部,目前他雖然已恢復心跳,但仍無意識。根據消息人士指出,張友驊昨日到院後已經裝上葉克膜,接受心導管檢查已經排除心臟問題,沒有狹窄、也沒有心肌梗塞,並依照常規已經進行低溫療法保護腦部,也因此處於鎮靜睡眠狀態,意識為恢復,後續還要繼續觀察幾天,但情況確實不算樂觀。另外,《三立新聞網》也訪問到,張友驊的好友馬西屏,他透露和張友驊有陣子沒聯繫,但每次見到對方都覺得他氣色好聲音也宏亮,沒想到竟會發生意外,如今希望張友驊可以早日康復。
男嬰長期溢吐奶!檢查竟是「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緊急開腹手術脫險
一名剛滿月的男嬰因溢吐奶超過一周就醫,經診斷是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而男嬰也反覆溢吐奶導致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經醫院團隊緊急手術後脫離險境。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常見症狀一次看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兒科部簡睦旼醫師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 需視患者狀況而定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以該名男嬰為例,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四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家長也終於可以放心。持續性噴射狀嘔吐 應儘速就醫診治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患者因長期反覆嘔吐可能造成電解質異常及血液酸鹼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低血鈉可能造成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甚至抽搐、昏迷,低血鉀較常見的是肌肉無力及抽筋,嚴重時可能會肢體麻痺,呼吸肌也受到影響,需要呼吸器輔助。另外,在伴隨鹼血症的情況下,嬰兒甚至可能有心律不整的風險。簡睦旼提醒,雖然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狀況,但若出現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夜間吐奶或膽汁性的嘔吐,腹部顯著鼓脹,務必盡速就醫。
小心「新生兒吐奶」恐害命 醫示警:注意4症狀
新生兒一直吐奶是警訊!近日北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剛滿月男嬰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且情況持續超過一週,爸媽也因此將他尋求醫生幫助。醫師檢查後發現,寶寶已經處於電解質極度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檢查確認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並於後續接受手術治療。根據北醫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收治男嬰的北醫附醫兒科部醫師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以台灣為例,每1000名嬰兒中約有0.49名罹病,以112年新生兒13.5萬人推估,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的患者可能超過60人,男嬰比例高於女嬰。簡睦旼說明,該名個案的爸媽表示,男嬰通常在進食半小時後溢吐奶,每次都吐得很用力,但並未影響男嬰口慾,嘔吐後仍想進食,因此簡睦旼懷疑可能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嬰胃部幽門肥厚,胃中也有無法順利通過的奶水而確診。簡睦旼也幫男嬰安排抽血,發現男嬰的電解質極度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且血液酸鹼異常,呈現代謝性鹼血症,顯示已嘔吐一段時間,同時出現輕微的吸入性肺炎。當下先將男嬰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過積極輸液,男嬰由危險邊緣轉趨穩定,進而接受手術治療。簡睦旼說明,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情形,研究發現,80%嬰兒溢吐奶發生在下食道括約肌自發性放鬆時,當胃部裝滿奶水或食物會誘發自發性放鬆;尖峰期約是嬰兒四個月大時,41%至67%的健康四個月嬰兒,每天至少溢奶一次,6個月大時會明顯減少,12至14個月時仍有溢吐奶的比例降至5%以下。至於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造成的溢吐奶,簡睦旼分析,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第二是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4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
麻醉醫涉性侵女病患害尋短 北醫5懲戒:已進入司法程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林姓麻醉科醫師,涉嫌趁女病患意識模糊時,指侵得逞,遭到起訴。對此,北醫附醫回應,對當事醫師處以懲戒大過1次、暫停臨床業務3個月、解任其主管職,一年內不得擔任本院主管職,一年內不得擔任本院臨床教學相關職務、半年內完成性別平等相關教育訓練。根據《鏡週刊》報導,林男趁女病患意識模糊時,指侵得逞,之後坦承「了不該做的事情」,豈料後續改口稱是怕病患冷、拉被單。案件審理期間,林男的律師在詰問時,多次逼問女病患性經驗,造成女病患二次傷害,萌起輕生念頭。對此,北醫附醫聲明回應,接獲申訴人反映遭性騷擾後,隨即展開調查,經人評會決議,對當事醫師予以記過及停權等懲處,並要求完成性別平等相關教育訓練;後因申訴人另有陳述,北醫附醫依法通報,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北醫附醫全力配合司法調查,並依調查結果,由人評會進行相關處置。對於此次事件,北醫附醫深感遺憾,同時積極強化病人就醫安全,持續在工作環境、內部文化等多面向加強性平文化宣導,致力打造兩性平等及民眾安心的就醫環境。北醫附醫表示,人評會決議,對當事醫師處以懲戒大過1次、暫停臨床業務3個月、解任其主管職,一年內不得擔任本院主管職,一年內不得擔任本院臨床教學相關職務、半年內完成性別平等相關教育訓練,同時,醫院也對當事醫師進行職務調整,包括當事醫師不得在檢查單位服務,迄今未接獲異常通報。◎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1!累計10案「2死、2重症」最新病況曝
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驚傳食物中毒疑雲,導致2人不幸死亡,事件越燒越烈,衛生局今(27日)上午又接獲第7例通報,加上3例民眾相關陳情,目前已累計共10例中毒個案,其中2人症狀危急最新病況曝。新北一名39歲呂姓男子與50歲女性友人(個案二)於3月22日前往「寶林茶室」用餐,2人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後,相繼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呂男緊急就醫後仍於24日宣告不治;另外,一名66歲老翁出現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被送至新光醫院,不過今天稍早因急性腎衰竭不治身亡。食物中毒事件擴大,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表示,今天上午9時許又收到北醫附醫第7例通報個案,目前患者分別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馬偕醫院及三軍總醫院接受治療,其中2人病情不太樂觀,正在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搶救中,截至27日上午共累計2死亡、2重症。針對該起「寶林茶室」食安風暴,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食物中毒事件有擴大的趨勢,食藥署已主動前往稽查,並邀約毒物專家、疾管署防疫醫師一同隨行,將和台北市衛生局協同釐清事件發生原因。
寶林茶室中毒案擴大!驚爆「3人重症」 送加護病房 醫曝罕見:這波來得急又快
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驚傳食物中毒疑雲,目前已釀1死、9人不適送醫,其中2名相關個案均入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加護病房。據了解,新光醫院收治的一名66歲老翁也因出現中毒反應送醫,且情況嚴重使用葉克膜搶救中。新北一名39歲呂姓男子3月22日前往「寶林茶室」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後,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緊急就醫後仍於24日宣告不治,食物中毒事件越演越烈,衛生局陸續接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新光醫院及三軍總醫院等相關個案通報,至今已累計共1人死亡、9人食物中毒。據《自由時報》報導,其中光是北醫附醫就有2例中毒個案,且病患均在加護病房搶救,病情不太樂觀。另外,一名66歲老翁出現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被送至新光醫院,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且症狀危急需裝葉克膜搶救。對此,新光醫院感染症主任黃建賢表示,這波中毒現象來得又急又快,此種急症狀況相對罕見,而該名老翁入院後有進行細菌培養,不過並未培養出細菌,目前推斷較像毒素造成的症狀,但確切原因仍待食藥署、疾管署的檢驗結果出爐。針對該起「寶林茶室」食安風暴,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食物中毒事件有擴大的趨勢,食藥署已主動前往稽查,並邀約毒物專家、疾管署防疫醫師一同隨行,將和台北市衛生局協同釐清事件發生原因。
海虎艦3官兵寒風落海仍失蹤 醫指「333原則」:失溫3小時恐有生命危險
海軍艦隊指揮部旗下256戰隊海虎潛艦,21日午間在屏東縣小琉球西南方海域執行任務期間,有6名官兵不慎落水,目前只尋獲到3人,3人仍失聯中,但目前已過了一天尚未獲救,且適逢寒流來襲,恐有失溫危險。對此北醫附醫急診重症醫學部前主任、高峰診所院長高偉峰指出,落海後溺水比失溫更危險,此外野外求生還有「333原則」,請民眾特別注意。海軍艦隊指揮部256戰隊海虎潛艦於21日午間在屏東縣小琉球西南方海域執行任務期間,因裝備脫落,實施浮航固定時,遭超過10米以上湧浪襲擊,導致6名在甲板上的海軍官兵落海。經初步調查原因是湧浪沖斷安全索,導致人員被打落下海。事發至今,仍有3名官兵仍失聯中,海空軍21日派出大批機艦並與海巡艦艇進行聯合漏夜搜救,根據海流方向,有可能往南方海域流向,因此22日搜救範圍則集中在小琉球南方海域。但近日最強寒流來襲,小琉球海域水溫低至18度以下,恐有失溫危險。對此高偉峰指出,野外求生有「333原則」,即3小時失溫會喪命、3天沒喝水會沒命、3星期沒吃東西會死亡。而人體體溫散失主要有4個機轉,分別是輻射、傳導、對流、蒸發。而失溫也分成四級,高偉峰表示第一級為32到35度,此時意識清醒,會引發寒顫、發抖等;第二級28到32度,此時意識不清,心跳跟脈搏會減慢變微弱;第三級24到28度,此時人已深度昏迷,雖然還有脈搏但是非常微弱;第四級為24度以下,此時已沒有了生命跡象。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則指出,因台灣是濕度很高的地帶,因此天氣變冷的感受會比高緯度國家更強,當遇到海浪意外時,失溫也會比別人來得快。姜冠宇提醒,若落水後掙扎,會消耗掉很多力氣,導致淹水時體力消耗殆盡,所以民眾若不慎落水,要懂得節省力氣,平安上岸時要立刻保護軀幹體溫,避免發生失溫意外。
骨質疏鬆症躍全球第2大流行疾病 有氧或肌力運動可有效預防
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質疏鬆症危機。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於全球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行疾病,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易被忽視,直到跌倒骨折才驚覺事態嚴重。骨質疏鬆問題 鈣質流失過多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解釋,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過多,骨骼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由於骨質疏鬆症幾乎是零症狀,往往是發現身高變矮才有所察覺,值得注意的是,當骨質疏鬆達到一定程度,只要稍一不慎跌倒,就會出現嚴重骨折,骨折正是隱藏在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機。常見髖部骨折 小心復發風險骨科部王柏堯醫師指出,骨折好發於髖部、脊椎與手腕處等3個部位,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骨鬆骨折後除了急性疼痛外,部分病人需面臨長期住院、臥床且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生活無法自理,以髖骨骨折的病人為例,約有40%無法獨立行走,不僅影響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更可能是壓倒老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王柏堯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停經婦女、有骨折史、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民眾,曾有慢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疾病等,臨床上也會有跨科別照護,包含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家醫科及新陳代謝科等。足夠原料建骨本 預防骨質疏鬆症營養室蘇秀悅主任建議,民眾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建議每日有1-2杯牛奶、1-2片起司、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小魚乾、黑芝麻等,必要時補充鈣片。預防骨質疏鬆症應配合有氧或肌力運動,且需適當日曬。至於坊間流傳喝大骨湯補鈣,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聯想,以為「吃骨頭,補骨頭」。大骨湯的鈣質只有牛奶的10分之1,喝湯得不到足夠的鈣。
防肺炎鏈球菌捲土重來 公費疫苗擬下修至65歲
國內核准3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後,長者與幼兒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恐捲土重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研擬放寬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以上長者,下修至65歲以上,疾管署今年已規畫25億元預算,採購237萬劑結合型疫苗(PCV),最快10月就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預計本周可望拍板。自費4000元 決標每劑1060元國內肺炎鏈球菌公費接種對象現為71歲以上長者,以及2個月、4個月新生兒與1歲幼兒。其餘民眾若要接種,自費價格每劑約3800至4000元。根據衛福部民國113年度預算,今年已動用25億餘元,向久裕企業採購237萬劑PCV13價或PCV15價兩種劑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決標單價為每劑1059.8元。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上周ACIP會議就擴大接種對象討論,尚未定案,初步規畫將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接種時間最快落在今年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上路,預計本周或下周將有結果。曾淑慧表示,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大類,分別為結合型疫苗(PCV)及多醣體疫苗(PPV)。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疾管署目前規畫的公費項目包括PPV(23價)、PCV(13或15價)疫苗,還在做最後確認,擬考慮同時開打。可飛沫傳播 幼兒長者為高危險群23價疫苗是多醣體疫苗,13價、15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明,23價疫苗已經問世很久,雖然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沒有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結合型疫苗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疾管署表示,肺炎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民眾感冒、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即可侵入呼吸道、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肺炎鏈球菌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又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病患、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若肺炎住院 成本遠超過疫苗本身擔任ACIP委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落實防疫措施,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減少,但隨著疫情解封,各界擔憂長者的傳染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都將捲土重來。陳秀熙表示,疫情後,許多人都出現「免疫負債」,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人數相當多,若政府未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恐怕難以鼓勵長者自行接種,恐導致超額死亡持續發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對長者來說,任何一次因肺炎住院所增加的個人、公共成本,將遠超過疫苗本身的費用,政府要下修公費對象年齡是可理解。不過在有限的經費下,疫苗的錢應用在刀口上,建議政府應先找出施打率不佳的年齡層,提出增加接種意願的解方。在擴大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之際,也應考量其中哪些人具備危險因子,以此做為優先接種對象。
北醫附醫和體花蓮門諾 縮短醫療距離造福偏鄉患者
五年,是時間上的概念,而在病人治療路途的空間概念上,卻整整濃縮了兩百公里的距離。故事背景在花蓮縣豐濱鄉,當地僅有一間衛生所以及一間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一間健保特約藥局也沒有。陳國鼎有位病人小傑(化名),是個唇顎裂寶寶,這些寶寶有個可愛的別稱「兔寶寶」(或稱兔寶),但他們的命運卻常不如別稱般可愛。唇顎裂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多是從出生到十八歲成人。然而,正因為北醫附醫顱顏中心與花蓮門諾醫院共同開設門診、建立團隊,小傑才能就近治療。儘管從小傑住家豐濱鄉到同在花蓮市區的門諾醫院,開車都要花上一小時又十五分鐘,但遠比他北上就醫節省半天時間。因為從花蓮豐濱到位於台北吳興街的北醫附醫,距離就超過兩百公里。尚未出生前就被檢測出是「兔寶寶」的小傑,父母親思考許多才決定勇敢生下這個孩子。對於「兔寶寶」來說,前三個月是修復黃金期,而小傑出生後,就在父母陪伴下每兩週至門諾醫院調整牙蓋板,為第一次唇鼻修復手術做準備。但還需要進行第二次顎裂修復手術,為了不讓小傑在手術前來回奔波,加上陳國鼎在鄰近手術前也還沒見過小傑,於是團隊決定反其道而行,由他們先到花蓮進行家訪。團隊一看到小傑才得知,孩子因體重不足無法開刀,只能先交代母親照顧事項。只是眼看著手術時間逼近,小傑的體重還是不足,該怎麼辦呢?陳國鼎憑著多年經驗,化被動為主動,規劃將孩子直接送來台北,先好好養胖再開刀。於是北醫附醫啟動醫療外接行動,光是開車就超過三小時,由協調師蔡宛祐及專科護理師潘禕琳至花蓮門諾醫院接回小傑,隨即展開由跨團隊中的新生兒科所擬定的增重計畫,預計一天增重一百公克,希望小傑在手術前的體重能夠達標。陳國鼎說明,小傑的情況為雙側裂,在唇顎裂裡組織缺損較多、較為嚴重,而且雙側裂手術工程的難度及要求都比單側唇顎裂要大,術後恢復期所需要的營養也相對較高,因此直接將孩子接到北醫附醫是較好的選擇。在手術前,還有其他功課,「因為他(小傑)的上顎分成兩塊,口蓋板在唇顎裂治療上是滿重要的一環,所以要先改善術前的條件。」於是團隊一步一步來,先由門諾醫院的矯正牙科製作口蓋板,再由北醫附醫矯正牙科接手進行鼻子塑型工程,讓花蓮與台北的治療完全接軌。擬定「作戰」計畫後,團隊上緊發條,按部就班,讓小傑的第一次的手術(唇修復)平順過關。直到第二次的手術(顎修復)前,難題再度來襲。二○二一年五月中旬,全台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無法跨院治療,陳國鼎與小傑這段期間都只能靠網路聯繫。直到八月,疫情稍緩,小傑才到台北進行第二次手術。至於術後的後續追蹤,像是小傑的發音是否正確,就靠網路傳影片的方式,解決路途遙遠、回診不易的困難。陳國鼎細述小傑的就醫情況,而北醫附醫與門諾醫院的連動,也是實踐「就近治療」的縮影。醫學越精進,越能做到的事師承羅慧夫醫師的陳國鼎思忖,當年羅慧夫想在台灣建立一個世界級的顱顏中心,看著老師的理想成真,但家長卻必須付出帶著孩子奔波的代價。就像團隊分享治療成果時,曾有外國醫師對陳國鼎說:「可是你們增加了病人的負荷(burden of care)。」儘管當時大家皆認為,所謂的「負荷」,本來就是病人所必須要負擔的。然而,這句話還是讓陳國鼎不禁反思,目前台灣在顱顏的治療水準確實很高,但一年只有兩百多位新病友,醫療技術上很難再有重大突破。看清事實的陳國鼎想起,羅慧夫教他的一件事情,「每個細節,你只要比人家多一分,十個細節加起來,就比人家多十分。細節是要花時間的,我們一個唇裂手術要花三個半小時,是同儕的兩倍以上時間,就是花在細節上。這些細節影響的是病人未來的人生,而且就只有這次機會。」短短一段話,其實就是全人醫療的思考。儘管外界看起來,顱顏中心團隊像是從零到一、一步一腳印地前進,但在陳國鼎眼中,是「從零到無限大」,他深信,「我們是一個新團隊,因為沒有局限,有無限的可能。」路途的遙遠可以用地理思維來看,但這一份心意和細節,可以將遙遠縮短至方寸之間、是心也是新的距離。本文摘選自《生命關鍵、健康永續 北醫附醫全人醫療的溫柔革命》,發光體出版
癌症患者自殺率高出一般人10倍! 「心理諮商」年補助7200元擴大辦理
60多歲詹姓國文老師,透過一次偶然的乳癌篩檢,發現罹患乳癌,癌症治療過程辛苦,也讓她終日鬱鬱寡歡,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讓家人擔心不已。自殺率高於一般人10倍 罹癌者怕痛苦也憂連累家人台大公衛學院利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分析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統計1987至2007年資料發現,台灣每年每10萬人中約有110名癌症病人自殺,一般人口的自殺率則約是每10萬人中10多人,癌症患者自殺率竟高出一般人10倍之多。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解釋,「台灣的癌症自殺率居高不下,起因於華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罹癌必死無疑,害怕痛苦也怕連累家人。」相較國外研究全球癌症患者自殺風險較一般人僅高出0.85倍,台灣癌症患者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細探癌症患者自殺樣貌,罹癌頭三年、尤其前半年到一年間是自殺高峰期;以癌症種類而言,與生理需求有關的癌症,如胰臟癌、肺癌、胃癌、口腔癌、食道癌的患者有相對較高的自殺身亡率。不到十分之一患者接受協助 諮商費用高是關鍵 隨著國內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越來越多病患治療後回歸正常生活,而標靶、免疫等療法持續進展,許多晚期癌症患者也有機會長期帶癌生存。目前台灣心理支持系統相對著重安寧療護,方俊凱指出,只關注最後一哩路的心理照顧並不足夠,正在療程中或進入追蹤期的癌症病人,他們的身心壓力也都需要抒發管道。然而即使患者想尋求專業幫助,又容易因單次動輒2、3,000元起跳的自費諮商退縮,導致不到十分之一的患者真正接受相關醫療資源。「自費諮商門診補助」 每年最高可申請7,200元心理腫瘤基金會2022年主動推出「自費諮商門診補助」,提供經費補貼,幫助癌症病患安心就醫,今年更獲得全國各級醫療院所力挺擴大辦理,癌友只要至包括台北馬偕、淡水馬偕、國泰總院、北醫附醫、新光、三總、和信、振興醫院、汐止國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和美家醫科診所、新竹馬偕、新竹國泰、台中榮總、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童綜合醫院、彰化秀傳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台南奇美、高雄榮總、羅東博愛醫院、花蓮慈濟、花蓮門諾等院自費諮商就醫,每年最高可申請7,200元門診醫療費用補助。
暑假來臨新冠面臨高峰期 醫師曝3種人應注意重症可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冠降級、口罩解禁之後,五月起確診人數又逐漸攀升,正式進入第四波疫情高峰。根據疾管署六月最新統計指出,光是有通報的中重症個案,每天平均至少超過200例,是五月初的2倍,每天更有逾20例死亡個案。而七月將迎來解封後的第一個暑假,不只出遊人潮增加,接觸和感染病毒的機率也將大幅上升。為保護中重症高風險民眾,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打造新冠肺炎衛教巡迴展,首站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出,盼高風險族群積極維持防疫習慣,掌握防疫正確要領,遠離重症與死亡威脅。76歲男及時就醫躲過重症,30歲男靠葉克膜及呼吸器撿回一條命!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莊涵琄主任表示,光六月份,每天最多高達半數門診患者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民眾,相較上個月至少成長2至3倍,中重症的住院病患也增加至少6成,其中約9成6都是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莊主任提醒,雖然新冠肺炎已降級,但對於年長及有慢性病病史者,仍存有相當大的健康風險,一旦感染導致中重症症狀發生,插管、造成永久性肺部損傷等後遺症甚至死亡都在所難免,推估七、八月暑假疫情仍會維持在高峰期,高風險民眾千萬不可鬆懈。莊主任分享,自己兩個月前於診間遇過一位76歲先生,因為年紀大又有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有第二型糖尿病、呼吸中止症、高血脂等共病,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確診時積極就醫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把握五日的治療關鍵期後,幸運的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至今也沒有甚麼後遺症。然而,另一個案例就沒有如此幸運了!一位30多歲男性BMI過高,屬於高風險族群,雖然接種過3劑疫苗,但因為沒有馬上就醫治療,因昏迷而送醫急救,到院後一度出現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必須裝上葉克膜和呼吸器,歷經醫療團隊奮力搶救才得以脫離險境。莊主任提醒,若具有重症高風險因子,一旦確診新冠,不論症狀輕重,都應立即就醫治療,才能避免後續併發嚴重症狀危及生命。新冠病毒變異、感染社區化,北醫附醫為民眾堅強後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施俊明院長分享,近期病毒發展以XBB變異株為主流,具「免疫逃脫」特性,傳染力更高,且容易重複感染,為能提升院內感染控制成效,已將防疫措施制度化,藉由機動性採檢,隨時掌握住院病患健康狀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則說,新冠疫情已三年多,病毒仍持續威脅民眾健康,就目前看來防疫這條路沒有盡頭。然而七月暑假開跑,期間出遊民眾增加,民眾接觸、感染病毒機會將大幅提高,預估接下來更可能有機會出現新一波確診高峰,因此趕在這波疫情前,學會將防疫與衛教重點放在保護高風險族群的民眾,特別規劃醫院衛教巡迴展,針對高風險族群群聚的場域,直接做面對面的衛教工作,積極提升民眾防疫知能,正面迎擊新冠病毒。王復德理事長指出,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免疫力低下族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都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民眾符合上述條件或家中有這類族群,接下來更應特別小心防疫。除了應接種至少三劑疫苗,若不幸確診,應立即至診所就醫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及死亡。北醫展覽至7月8日 邀請就醫民眾積極參與北醫附醫7月3日敲響「新冠衛教巡迴展」,預定展至7月8日;王宇婕擔任大使,特別邀請民眾停留北醫大廳,駐足了解認識這新一波新冠防疫,更歡迎您的家人共襄盛舉,防疫一起來。學會也將在8月和10月,分別前往至台中榮民總醫院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歡迎中南部的朋友一起來看展,屆時王宇婕也會出席與民眾互動,一起守護家人遠離新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也邀請民眾透過學會打造的新冠肺炎衛教網站,掌握最新防疫資訊 Fight Covid-19衛教網站:https://reurl.cc/2LW5oa,或查詢口服抗病毒藥物領取地圖:https://reurl.cc/3xK1oV
氣爆最怕「吸入性灼傷」 將致無法呼吸急速喪命
竹北一棟大樓今早因瓦斯外洩而氣爆,一名16歲少年因全身多處1、2度燒傷,送醫急救。專家指出,最擔心的氣爆是位在室內,由化學物質導致的氣爆,這種情況最容易造成吸入性灼傷,導致患者無法呼吸,非常短時間就能致命。若要提高存活率,必須在第一時間以濕紙巾、濕手帕遮住口鼻,減少更深層的傷害。國內燒燙傷權威、懷寧醫院院長戴念梓表示,氣爆是個不幸的意外,可分為一般蒸汽的爆炸,或是瓦斯等有害化學物質的爆炸,而地點又可分為室內或室外。一般在燒燙傷醫療上,最擔心的是室內的化學性氣爆,這種情況最容易造成吸入性灼傷,透過化學物質的吸入,導致氣道、肺部受傷。雖然受害少年受傷面積不一定大,身上只有1~2度灼傷,但戴念茲分析,在室內瓦斯氣爆的能量、化學物質和熱量,可能導致嚴重的吸入性灼傷,這在短時間內就可能喪命,必須趕緊就醫,必要時需插管,維持呼吸道的暢通。與此同時,急診醫師也會檢查對方是否會因爆炸而出現撞擊、摔傷、跌倒、摔落、骨折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治療。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訪表示,氣爆發生時,要提高存活率,就必須趕緊以濕製品、濕手帕遮住口鼻,雖然不一定來得及,但這樣做能阻擋熱氣進入呼吸道,減少深層的傷害。過去八仙塵爆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因為呼吸道腫起來,而不得不插管。除了吸入性灼傷,氣爆也可能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燒燙傷,包括手掌、腳掌、生殖器等部位,在後續的照顧上都需要特別注意,避免發生感染。
澳洲男大生老鼠藥中毒?台籍同居女友因「詭異說詞」遭限制住居
24歲澳洲大學生肖雷(Alex Shorey)來台到淡大就讀華語班期間,疑誤食老鼠藥「超級華法林」(Super Warfarin),送醫後一度命危,目前已搭乘醫療專機返澳。事後台大急診醫學部醫師李建璋也指出,成人導致的「超級華法林」中毒,不是自殺就是謀殺,直言背後水很深。如今,案情也傳出重大進展,台北地檢署在3日突通知肖雷的台籍同居女友向北檢說明,據稱該名女子對全案知之甚詳,甚至還說出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因此檢察官認為她十分可疑,訊後諭令其限制住居。北醫附醫曾在4月29日透露,肖雷已從加護病房轉普通病房,情況穩定,對於誤食老鼠藥一事,對方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老鼠藥。對此,澳洲媒體曾一度質疑中毒與台灣小吃有關,引發店家炸鍋抗議,有老闆就表示現在連西藥房都買不到老鼠藥了,怎麼吃到的?中崙市場自治會會長更搬出放在倉庫沒用完的老鼠藥,表示老鼠藥的質地跟石頭一樣硬,誰有辦法吃下肚?醫師李建璋也出來澄清,成人導致的「超級華法林」中毒,不是自殺就是謀殺,一般誤食的劑量,不可能這麼嚴重,延誤就醫是一回事,但案情不單純,懷疑可能是蓄意謀殺或吸毒,直言背後水應該很深。如今,北檢因肖雷曾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治療,且蕭里最後的住居所屬北檢轄區,因此主動剪報簽分他字案,指派毒品專組檢察官調查,目前因案情不具體,案由為「不詳」。據了解,檢警經專家勘驗事證後,已初步排除肖雷施用大麻合成毒品,以及台灣路邊攤小吃中毒的說法。為釐清案情,北檢3日也透過北市刑大通知肖雷的父親史蒂夫(Steve Shorey),以證人身分說明。肖雷父親則證稱,滅鼠藥是肖雷向家人提及,家人並不清楚他為何會吃到滅鼠藥,因此透露的內容極為有限。檢方訊後也請回肖雷父親,他稍早已於5日搭機返澳。北檢補充,檢察官目前確實有問過肖雷的女性友人,至於身分是證人、被告、還是關係人,以及是否有強制處分,因偵查不公開,不便對外說明。據《壹蘋新聞網》報導,該名女子竟然對肖雷吃下老鼠藥的前因後果知之甚詳,甚至還將整個過程全盤託出,而且肖雷本人據傳也知情,至於肖雷為何明知是老鼠藥還要吃下肚,女子則供出一段相當詭異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因此為了進一步釐清女子的說法,檢察官先將她限制住居。北檢為此也將在調查告一段落後,視情況對外界說明。
澳男來台老鼠藥中毒 檢警「傳喚父親到案說明」!外媒曝:全案朝犯罪偵辦
一名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24歲澳洲男子艾力克斯(Alex Shorey),4月初因誤食「老鼠藥」緊急送醫,並於昨(3日)搭乘醫療專機返回澳洲治療。然而,該案一度被誤會是吃到有毒的台灣小吃引起,不過據外媒報導指出,台灣警方目前朝向「犯罪意圖」進行偵辦。據《每日郵報》報導,艾力克斯不慎誤食老鼠藥「超級華法林」(Super Warfarin),導致器官衰竭、失血性休克,家人認為是吃了台灣的街頭小吃釀禍,擔憂艾力克斯因語言差異無法獲得良好治療,於是透過募資取得約台幣424萬元的善款,並在昨(3日)順利護送艾力克斯返回家鄉。北醫附醫4月29日發布聲明表示,該名患者病況已穩定並轉至普通病房,且病人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仍不清楚為何會接觸到毒藥。目前,台北地檢署已展開調查,考量艾力克斯健康狀況不佳,且已搭機返回澳洲,檢方於昨(3日)先傳喚其父親到案說明。外媒報導指出,台灣警方已介入調查,不排除此案為有心人士「故意下毒」,而艾力克斯的叔叔羅斯(Ross Shorey)受訪時也透露,儘管目前案情尚未明朗,但唯一肯定的是「真的是毒藥」。
市場會長轟「老鼠藥硬如石」誰吃? 醫示警「合成大麻」:不是謀殺就是吸毒
24歲澳洲大學生肖雷(AlexShorey)來台到淡大就讀華語班期間,疑誤食老鼠藥「超級華法林」(Super Warfarin),送醫後一度命危,家屬和澳洲媒體都質疑與台灣小吃有關,引發街頭小吃店炸鍋抗議,中崙市場自治會會長更搬出放在倉庫沒用完的老鼠藥,表示老鼠藥跟石頭一樣硬,誰有辦法吃下肚?對此,呼吸胸腔重症科醫師陶宏洋也投稿到《聯合報》指出,肖雷有可能是使用到了沾染滅鼠藥的「合成大麻」所致。目前北醫附醫已在4月29日透露,肖雷前天已從加護病房轉普通病房,情況穩定,對於誤食老鼠藥一事,對方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老鼠藥。北醫附醫補充,目前肖雷仍在接受治療,患者因噁心、嘔吐、流鼻血、血尿就醫。由於凝血功能異常,醫療團隊先予以維他命K1治療,診斷為第2代抗凝血劑類滅鼠藥中毒,即超級老鼠藥中毒。對此,家屬和澳洲媒體都質疑中毒與台灣小吃有關,引發店家炸鍋抗議,有老闆就表示現在連西藥房都買不到老鼠藥了,怎麼吃到的?中崙市場自治會會長更搬出放在倉庫沒用完的老鼠藥,表示老鼠藥的質地跟石頭一樣硬,誰有辦法吃下肚?台大急診醫學部醫師李建璋也出來澄清,成人導致的「超級華法林」中毒,不是自殺就是謀殺,一般誤食的劑量,不可能這麼嚴重,延誤就醫是一回事,但案情不單純,懷疑可能是蓄意謀殺或吸毒,直言背後水應該很深。CTWANT曾在2020年報導,「便宜沒好貨!2英鎊買搖頭丸內含「78%老鼠藥」 爽玩笑不出來」,內文提及當時的英國16歲少年在音樂節上以2英鎊購買搖頭丸,吃下後3分鐘後身體開始抽搐,體溫飆到到45度,情況維持了39個小時;經送醫後,發現奧迪出現了多器官衰竭,必須全身插管才能維持生命。醫院事後調查該少年購買的搖頭丸,發現其成分內竟然「78%都是老鼠藥」,引發許多討論。呼吸胸腔重症科醫師陶宏洋5月1日也投稿到《聯合報》呼應李建璋醫師的說法,指出成人誤食滅鼠藥中毒案件並不多見,因此懷疑肖雷有可能是使用到了沾染滅鼠藥的「合成大麻」。陶宏洋舉美國為例,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18年的醫療警示聲明,數百人因不明原因出血住院,發現是使用沾染了滅鼠藥(brodifacoum,可滅鼠)的合成大麻所致。合成大麻屬新興毒品之一類,由人工化學合成,部分製造者會刻意摻入滅鼠藥,據稱可增強欣快致幻藥效。
澳洲來台大學生已脫險 自述誤食老鼠藥應與街頭小吃無關
24歲澳洲大學生肖雷(Alex Shorey)來台到淡大就讀華語班期間,疑誤食老鼠藥「超級華法林」,送醫後一度命危,家屬質疑與台灣小吃有關,引發網友炸鍋,北醫附醫29日透露,肖雷前天已從加護病房轉普通病房,情況穩定,對於誤食老鼠藥一事,對方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老鼠藥。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這位澳洲同學的中毒原因,需要有醫學專業及相關單位做判定,請大家不要多做揣測,大家都很關心他的健康狀況,會提供他最好的協助。他強調,重要的是讓這位同學早日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讓他早日康復。淡江大學29日表示,肖雷去年9月透過教育部獎學金進入淡大台北校園華語中心就讀華語班,11月結束3個月班期後,又自費就讀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班期,於2月14日離開台灣。淡大表示,無法得知肖雷後來何時返台,或返台後是否就讀他校,但若學生需要協助,學校會全力幫忙給予必要支援,希望他能度過難關,繼續在台灣求學。北醫附醫表示,目前肖雷仍在接受治療,對方因噁心、嘔吐、流鼻血、血尿就醫。由於凝血功能異常,醫療團隊先予以維他命K1治療,診斷為第2代抗凝血劑類滅鼠藥中毒,即超級老鼠藥中毒。因治療過程中,病人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轉入加護病房,經調整用藥,情況已穩定,前天由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家屬也對醫療團隊表達感謝。經詢問發病前的進食情況及生活起居,病人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也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老鼠藥。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華法林為抗凝劑,通常在外科醫師開刀時使用;老鼠藥為超級華法林,半衰期更長、作用也更強。因超級華法林不能吃,通常會加入臭味劑,但醫院偶爾仍會遇到誤食的患者,以他臨床觀察,每年送院的個案約為個位數。新北市土城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薛承君表示,超級華法林是因應老鼠抗藥性研發的抗凝劑,民眾誤食24小時才會出現出血等副作用,民眾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催吐或喝牛奶,最好在服用1小時內就醫。新北市衛生局說,不知肖雷於何處接觸毒物,目前未接獲相關食安通報,若接獲將立刻啟動調查。
淡大交換生誤食「超級老鼠藥」 北醫曝最新病況揭:應與街頭小吃無關
24歲澳洲交換生肖雷(Alex Shorey)4月初誤食老鼠藥,目前仍在醫院治療中。家屬除在網路平台發起醫療專機回澳的募款,也懷疑肖雷吃到遭污染的街頭小吃中毒,對此,收治肖雷的北醫附醫今(29日)發表聲明,指出病患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也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滅鼠藥,外媒先前報導表示,1年前到淡江大學當交換生的肖雷本月1日誤食老鼠藥,7日醒來後全身不斷出血並持續數天,多次就醫後在18日因低血容量性休克,被送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加護病房搶救,24日又出現對維生素K治療產生過敏,導致心肺功能衰竭。而肖雷的家屬則質疑他吃到不潔街頭小吃中毒。北醫表示,肖雷因噁心、嘔吐、流鼻血、血尿等病症到該院治療,醫療團隊先施予維他命 K1治療凝血功能異常,經綜合凝血因子檢測結果及患者對維他命 K1治療出現效果,診斷為第二代抗凝血劑類滅鼠藥中毒,也就是超級老鼠藥中毒。醫療團隊問診時詢問發病前進食及生活起居,患者則自述應與街頭小吃無關,但亦不明白為何會接觸到滅鼠藥。北醫指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藥物過敏轉入加護病房,經調整用藥後病況穩定,已轉入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