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兌損失
」12家金控前十月獲利出爐 中信金EPS達3.2元賺贏去年
14家金控陸續已有12家公布10月自結財報,中信金單月獲利、前十月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的3.20元雙雙領先;元大金、兆豐金的EPS也超過2元;凱基金則較去年同期成長64%。國泰金、富邦金則還未公布。中信8日公告2024年10月份自結盈餘,10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47.40億元,累計前十月合併稅後盈餘633.89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20元,亦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信託金控雙引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累計前十月稅後淨利亦創下歷年同期最高及次高。中信金控表示,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10月份稅後獲利44.95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後獲利407.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其中存放款穩健成長,財富管理因銷售保險、基金及結構債業績大幅增加,帶動相關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43%,信用卡業務則在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下,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度同期成長25%。子公司台灣人壽10月份稅後獲利1.62億元,保險業務動能良好,惟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匯兌損失,累計前十月稅後獲利212.31億,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主要來自處分股票及基金等之資本利得。凱基金控10月自結稅後獲利為新台幣(以下同)17.43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突破300億,達308.8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4%,每股盈餘1.81元。凱基金控表示,上月份受美國總統大選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股債市相對進入膠著,凱基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仍維持穩健獲利表現。10月份因美元走升,子公司凱基人壽整體避險成本降低,加上掌握國內股市波段行情,實現資本利得,締造穩定獲利表現。凱基人壽10月份稅後獲利為11.35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212.5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71%。雖海外及債券市場相對波動,但受惠10月份台灣股市穩定上揚,凱基證券經紀、財富管理、衍商及資本市場等業務獲利表現良好,10月份稅後獲利為6.13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87.4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54%。凱基銀行10月份稅後獲利為4.04億元,主要來自於利息及手續費等核心收益的穩定貢獻,存款及授信規模也維持增長,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47.13億元。中華開發資本受投資部位評價影響,10月份稅後虧損1.22億元,年度累計稅後獲利4.65億元。台新金控113年10月自結稅後淨利12.4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25元。台新銀行10月稅後淨利15.1億元,累積稅後淨利為 154.7億元,核心業務獲利動能強健,累計稅後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 19.3%。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10月底逾放比為0.13%,備抵呆帳覆蓋率為981.81%。台新證券10月稅後淨利0.8億元,稅前淨利較上月下滑,主係證券市場波動劇烈,致公司營業證券處分利益減少;累計前10個月稅後淨利20.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主係今年證券市場指數上漲,成交量較去年成長,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增加。台新人壽113年10月稅後淨利0.3億元,主係因10月台幣貶值致兌換利益增加及所得稅利益影響;累計稅後淨利1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主係因今年股票資本利得影響。新光金控10月自結稅後盈餘3.34億元,前十月累計稅後盈餘為201.0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25元;子公司新光人壽10月虧損3.26億元。合庫金10月自結稅後淨利13.74億元,前十月累計稅後淨利為175.9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13元;子公司合庫銀行10月獲利12.09億元。
六角Q3受匯損影響EPS 1.45元 瞄準泰國拚2年再開30家「日出茶太」
六角國際(2732)今(7)日公告財報,為進入美國市場的前期投入成本與王座展店等增加的營業費用,致前3季營業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得前3季稅後淨利1.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4.17元。不過六角國際表示,旗下主力品牌「Chatime日出茶太」在東南亞市場表現回溫,將持續加速品牌國際化的腳步。根據六角國際財報顯示,第3季合併營收新台幣10.57億元,季增3.36%、年增1.62%,因集團旗下各直營門市收入成長,得營業利益8,298萬元,季增14.03%、年減 15.26%;雖新台幣升值致匯兌損失影響,稅後淨利6,60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45元。另一方面,六角第3季毛利率51.9%創近七年歷史新高,而營業利益率7.85%,較上季成長約1個百分點,稅後淨利率則為6.25%。此外,六角全新品牌「CUPS OF JOY」,第3季於六角前5大市場之首印尼營收率先回溫下,帶動同店營收成長,且於「CUPS OF JOY」在印尼、菲律賓、澳洲與模里西斯落地執行,為市場帶來新的營收動能來源,加上王座進入餐飲旺季,營收結構優化,推升第3季毛利率51.9%,創近7年歷史新高,而營業利益率7.85%與稅後淨利率6.25%。展望2025年,六角「Chatime日出茶太」將以每年新展店雙位數成長為目標;在海外市場部分推出品牌再造,提高「CUPS OF JOY」品牌的海外門市市占率,並於泰國、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市場擴張版圖,且瞄準泰國市場,目標2年展店達20至30家,拼躍升泰國前3大手搖茶飲品牌,加上歐美地區的品牌布局發展,以期明年美國總店數拚翻倍,力拼2026年達百店里程碑,並規劃「春上布丁蛋糕」揮軍中國華東烘培市場,期許集團營運動能多箭齊發助攻未來營運。
林恩平老實說:大客戶砍單+Q4冷 大立光股價慘摔逾9%
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3008)第三季毛利率回升至50.2%、每股稅後盈餘(EPS)49.67元,營運表現不俗。不過,有「老實樹」稱號的董事長林恩平17日表示,手機市況再度轉冷,11月將明顯下滑,客戶下修訂單幅度大,對第四季看法保守。18日,大立光開盤股價就重挫,盤中最低到2305元,跌逾9%,為今年6月中旬以來低點。大立光17日與台積電(2330)同步召開法說會,並公布最新獲利資料。大立光2024年第三季營收189.49億元,毛利率50.22%,爲今年新高,季增1.83個百分點,年增7.66個百分點,第三季稅後純益66.3億元,季增47.39%,年增11.38%,第三季每股純益49.67元。大立光在第三季匯兌損失認列12.5億元,但稅後純益66.3億元第仍爲近8個季度新高。大立光2024年1到9月營收412.48億元,毛利率49.45%,年增3.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72.39億元,年增33.25%,每股純益129.16元。大立光2024年營收創新高,主要是第三季的產品組合中,包括來自客戶端對市場的期待高,加上高階產品領先競爭對手出貨,推升營收規模及獲利,但客戶端對第四季的訂單下修幅度相當大,也讓大立光對第四季業績績看法保守,林恩平說,大立光現有的生產線將運用部分產能預行已生產已敲定合約、價格的2025年鏡頭產品。對大立光的生產良率表現上,林恩平指出,舊機款鏡頭良率會進步,新機款仍在爬升中,2024年第四季新機在鍍模和組裝等還會有良率提升的空間。林恩平也透露了未來鏡頭升級方向,他說,目前主鏡頭、廣角鏡頭變化不大,不過潛望式鏡頭的感測模組可望放大,儘管仍維持8P的規格,但整體組裝精度須提高,讓組裝難度大增。對於新廠規劃,大立光新廠房將於明年9月完工,樓地板面積將會是今年新廠的2倍,不過設備進駐時程、採購狀況,仍需看客戶需求而定。林恩平說明,新廠用途仍會以手機鏡頭產品為主。
東陽2023年大賺38億元 每股稅前淨利6.33元創新高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1319)周一(15日)公布2023年12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3.12億元、年增276%,創歷年同期新高;全年稅前淨利為38.14億元、年增 47%,每股稅前盈餘(EPS)6.33 元,創歷史新高。東陽12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3.12億元,較前一個月2.83億元增加,主要係因匯損收斂,單月匯兌損失9756萬元,年增則達2.6倍,創同期新高。東陽2023年全年稅前盈餘38.14億元,年增47%, EPS為6.33 元,也創下新高紀錄。東陽表示,目前正值傳統旺季,客戶訂單持續升溫,不斷拓增產能、同時積極優化產品組合,全力滿足客戶一次購足需求,整體競爭力提升。此外,東陽分析,2023年以來美國車險公司State Farm要求非OEM零件的供應商須通過汽車零部件認證協會(CAPA)的認證,並擴大使用AM(售後維修)件賠付,除適用範圍擴及全美各州皆適用,下半年起更陸續在各州擴大適用產品至鈑金件,預期至2024年6、7月可望再現一波需求爆發。法人認為,東陽多年前早已陸續通過CAPA認證,具備優勢,效益今年將持續顯現。展望2024年,由於北美保險公司全面性採用AM副廠件,令東陽AM業務能擴大受惠,對該業務營收增速上修9%;至於OEM事業展望,則維持對中國OEM營收增速3.6%的估值。法人指出,儘管現階段匯率環境不如之前友善,但AM產品出貨比重增加,加上OEM業務繼續改善,將能彌補匯率的負面影響,法人樂看東陽今年獲利有望續創高。
大立光Q4毛利重回50% 林恩平:2024首季「傳統淡季」
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今(11日)舉行法說會,公布2023年第四季財報,營收178.83億元,毛利率52.78%,重回50%之上,季增10.28個百分點,年減3.1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49.71億元,季減率16.49%,年增率23.53%,每股稅後純益37.25元。展望第一季,董事長林恩平坦言,將會是傳統的淡季行情,雖然產品良率仍持續改善,但是因為產能利用率下降,對於毛利率將有不小的影響,不過公司將持續導入自動化,降低人為犯錯,以繼續拉高良率。法人則認為,大立光今年首季毛利率恐下滑壓力。大立光2023年第四季出貨產品結構,以1000萬畫素以上產品為最多,占比 約50-60%,2000萬畫素以上產品居次,占比約20-30%,低於500萬畫素產品占比約10-20%,800萬畫素產品占比0-10%。大立光2023年營收488.42億元,毛利率48.53%,年減6.2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79.08億元,年減率20.85%,每股稅後純益134.18元,整體獲利為10 年低點。值得注意的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2023年第四季,從32.5元一路升值到30.9元,也讓大立光蒙受匯兌損失,金額高達28.5億元,是大立光股本13.34億元的2倍有餘。
中信金2023獲利超越國泰金拿第二 銀行動能拉大幅度
中信金(2891)最新公布2023年12月份稅後盈餘10.94億元,全年累計稅後盈餘560.8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2.82元;中信金全年獲利總額已超越國泰金的515.0億元,而在EPS 則以國泰金3.24元領先;居冠的富邦金全年稅後淨利661.37億元、EPS為4.81元。中國信託金控表示,12月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存放款業務表現穩健、財富管理成長動能強勁,惟年底針對全年業績結算,認列相關業務支出,單月稅後獲利25.45億元,全年母公司稅後413.33億元。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12月則因臺幣升值產生匯兌損失,單月稅後虧損14.02億元,全年母公司稅後123.80億元。中信金控及中國信託銀行2023年全年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與2022年相比,銀行累計稅後獲利成長11%,主要來自存放款基盤成長、利差擴大、財富管理多元化商品銷售業績增加,且信用卡消費金額在各業別均有顯著成長,同時股債操作獲利亦佳。保險業務2023年雖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但在擺脫2022年防疫險損失的利空因素後,獲利較2022年成長463%。
蟬聯15年獲利王!富邦金2023年EPS4.81元 北富銀創新高
富邦金(2881)最新公布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661.37億元、EPS為4.81元,連續15年蟬聯獲利王;全年獲利部分,金控成長約41%,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則創歷年新高,證券創歷年次高;12月自結合併稅後淨損30.20億元。富邦人壽2023年12月稅後淨損為27.32億元,係受到匯兌損失影響,累計前12月稅後淨利為362.30億元,12月底淨值比率高於9%,RBC超過300%。富邦金表示,富邦人壽積極推動商品轉型成果顯著,先看個體累計2023年初年度保費收入(First Year Premium)達944.53億元,總保費收入(Total Premium)達3,236.81億元,預估皆排名業界第二;單看12月初年度保費為66.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總保費328.24億元,預估皆排名業界第二。再看富邦人壽持續提高「分期繳占比」,累計全年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FYPE)近4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0%,另著眼未來超高齡化社會,持續推動目標客群所需之保障與退休規劃商品,其中個人健康及傷害險商品累計全年初年度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15.8%。富邦金指出,12月份加權指數創高,台股當月指數終以上漲約3%作收,富邦人壽持續實現台股資本利得,12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國內外基金配息收入。債市方面,市場提前反映美國2024年的降息預期,帶動公債殖利率回落,未實現部位評價持續改善。策略上已於2023年第四季收益率較高時機,增加債券配置,以提高未來整體經常性收益、並能同時兼顧流動性管理為目標。聯準會暗示貨幣政策可望轉為寬鬆,提振市場樂觀氣氛,外資繼續回流台股,推升台幣走強,12月台幣兌美元升值1.71%,影響當月匯兌損益。富壽積極提高一籃子貨幣以及傳統避險比例,以應對金融市場波動,後續亦將繼續以動態管理為目標,提升避險靈活度,管理匯兌風險。台北富邦銀行2023年12月稅後淨利6.97億元,累計稅後淨利246.90億元,創歷年新高且較去年同期成長3%,惟若去年獲利排除一次性轉投資廉價購買利益,累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5%,主要受惠核心業務收益穩定成長,股債評價與換匯交易利得較去年大幅提升,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7%;信用卡受惠拿下好市多聯名卡Costco全年新發卡近280萬張,有效卡數年成長超過6成,帶動簽帳金額年成長近4成。富邦產險2023年12月稅後淨損2.3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損23.68億元。12月單月虧損,主因提列防疫險再保攤回呆帳準備及匯兌損失影響;12月整體簽單保費36.74億元,全年度簽單保費580.00億元,年成長7.7%,其中企業保險整體簽單保費年成長21.1%表現最為亮眼;年度整體簽單市佔率23.8%,持續蟬聯市場龍頭地位。富邦證券2023年12月稅後淨利5.67億元,累計前12月稅後淨利70.36億元,較2022年成長69%。2023年度受惠AI及半導體相關類股交易活絡,台股2023全年日均值3,590億元,年成長18%,台股加權指數至2023/12/29收盤17,930.8點,較2022年底漲升3,793點,帶動經紀、財管及金融部位等獲利皆較2022年顯著成長。
中信金前11月賺進550億年增67% 改寫歷史新高
中信金(2891)昨天(8日)公告11月自結獲利,雖然因新台幣急升,子公司台灣人壽出現虧損,單月稅後純益較上月衰退逾7成至13.95億元。累計前11月合併稅後盈餘549.88億元,年增仍有67%,提前改寫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2.77元。中信金表示,11 月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存放款業務表現穩健、財富管理動能強勁,加上金融商品操作佳,單月稅後獲利36.68億元;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則因11月台幣升值產生匯兌損失,單月稅後虧損23.01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36億元,今年還是略高一些。與去年同期相比,中信銀累計稅後獲利成長16%,持續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主要來自存放款基盤成長、利差擴大、財富管理多元化商品銷售業績增加,以及信用卡消費金額在各業別均成長顯著,使前11月累計稅後獲利達387.88億元、年成長16%,持續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至於保險業務,今年雖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但擺脫防疫險損失的陰霾,稅後獲利137.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8%。中信金同日公告子公司台灣人壽辦理保險業務,核有違反保險法相關規定,依保險法第171條第1項規定,核處罰鍰新台幣180萬元整,強調將依主管機關指示辦理改善事宜,公司營運一切正常。
最會賺錢央行2/三大主權基金都虧我照賺 專家:「繳庫占歲收一成理事恐壓力大」
「為何美國FED敢虧損,我國央行卻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央行?」CTWANT記者訪問多位學者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央行理事成員多兼任制」「理事會決議一致性偏高」,尤其「央行繳庫占國庫歲收高達一成,恐讓理事們有壓力」。言下之意,在肩負國庫歲收的財政大任下,要挑戰貨幣政策難如上青天。一名經濟學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相較美國聯準會FED被自己的暴力升息所致,這12年經營累積虧損已達1千多億美元,我國央行根本勝出太多。」這名專家進一步分析說,「但為何FED敢虧損?」「因為FED鎖焦在管控通膨、穩定物價、就業率等,而不是看經營績效。」反觀我國,「早在12年前,彭淮南總裁時期繳國庫就達10%,那時美國央行才占整體歲收的2%,日本央行也還不到0.2%,我國央行收入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利息收入,減掉發行定存單利息,盈餘表現一直維持到現在。」這位經濟專家直言,「當央行繳庫占國庫歲收約10%,平均年繳1800~2000億元,對理事們會不會有壓力?」到底央行是否「彭規楊隨?沒人敢打破盈餘繳庫目標的潛規則?」台灣匯率利率長年維持雙低政策,外界傳出「央行理事會成員決議的一致性偏高!」對此,總裁楊金龍在立委答詢是這樣說的,「利率升降,都是經過理事會充分討論」。國人很有感物價、房價等生活負擔壓力大,加薪幅度跟不上開銷高漲速度。(圖/黃耀徵攝)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更直指「央行的立場」,「不喜歡新台幣升值!」「從過去多次金融事件的經驗看來,要有特殊情況,才會阻貶」「台灣外匯龐大,央行擁有極多的外幣,一旦新台幣匯率走強,就會面臨鉅額匯兌損失」。央行內部曾評估過,外匯存底約當三千億美元時,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一元,匯兌損失就高達105億美元,也因此,外匯存底越高越經不起新台幣升值的匯兌損失,我國外匯存底至今年10月底已逾5610.8億美元。2023年11月美國最新公布資料中,台灣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而央行日前公布2022年一整年與2023年上半年的淨賣匯金額達138.8億美元,意在「拋匯阻貶」,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告訴CTWANT記者,「不想被列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央行有所自制」。而關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尤其是外匯操作「阻升不阻貶」「拉尾盤」及市場傳聞的「彭淮南防線」新台幣28.5元兌一美元等,一直是「禁忌話題」,究竟央行盈餘繳庫20多年來,外匯買賣操作及決策過程如何,央行從未公布,外界始終不得而知,因此究竟是「穩定匯率」還是「干預匯率」,爭議從未停息。央行對匯率是否有「阻升不阻貶」,學界看法各異,但在2023年11月的美國公布資料中,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是不爭的事實。(圖/報系資料照)曾任央行理事13年的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於2016年曾公開指出,央行理事會是兼任,每一季開一次會,貨幣政策也沒有強制投票規定,對於匯率政策中何謂「外匯市場異常波動」及2000年起的低利率政策利弊等,無法事先討論及完整溝通,因此對我國貨幣政策品質充滿無奈與憂心。CTWANT採訪到一名不署名的經濟學家說「美國聯準會FED的理事是專任制,一任14年,大家可以從外媒看到理事看法有鷹派、鴿派等。」「我國央行理事多數採兼任制,包括財政部、經濟部官員,農工商等團體、中經院、台經院等智庫與銀行公會等。」他期盼有朝一日,央行理事們也能將不同見解分享給國人。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孫明德則跟CTWANT記者說,央行工作主軸是「新台幣穩定」與「控管利率」二大部分,「當美國升息,央行抱著的美債沒有賣,盈餘跟著有表現」;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則認為,「盈餘多,是受到國際升息,央行是不可能操控外匯存底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也提到她個人不完全認同央行有「阻升不阻貶」操控匯率,「國際情勢變化難測,我們只能是被動的。」
最會賺錢央行1/盈餘上繳國庫2千億沒犯罪 專家學者憂暴賺背後台灣人付上多少代價
11月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一句詢答,「我繳庫2千億是犯罪嗎?」使得央行「利率匯率雙低」政策是否扭曲台灣經濟,讓民眾付上高房價、低薪、貧富差距代價的爭議,再受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直言「央行升息太少」,台灣通膨較嚴重;另一位經濟學家形容,央行雙低政策「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央行9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業務計畫及營業預算資料,預計2024年度繳庫2000億2706萬元,較2023年的1800億元增加近200億元,創下2010年來以來14年新高,為央行27年來次高,累計央行總裁楊金龍2018年上任以來至明年,七年繳庫將逾1.26兆元,維持央行向來表現。央行超級會賺錢,不但打贏台灣金控業者,還冠居全球央行,為國庫挹注龐大的財源,這樣有錯嗎?為何近年來不斷被學者專家質疑?前央行副總裁的許嘉棟曾拆解央行的獲利模式,央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也就是以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收益,主要支出有二,一是「利息費用」,也就是央行發行定存單從市場收回新台幣所支付的成本,二是預期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的「匯兌損失」提存準備。依此,許嘉棟解釋,央行創造盈餘需要四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發行量不能多、定存單利率不能高,且要阻升新台幣匯率;而這四條件,央行都有相當程度的政策操作空間。依央行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逾5610.8億美元,113年預算報告中揭露的營業總收入逾4125億元,其中因外幣資產利息收入增加等來到3717億元占九成;營業總支出2372億元,其中利息費用1917億元居冠,其次為各項提存366億元,收支相抵後盈餘1753億元,扣除提存法定公積350億元,連同前年度累計盈餘598億,共計繳庫2000億元。由於央行明年盈餘繳庫創14年新高,再度引起專家學者及民代關注。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日前發聲,多年來,一個暴賺的央行,讓台灣人付出「資產價格失控、偏低新台幣匯率不利進口、間接損害國民福祉、所得與財富分配更趨惡化」四大代價,呼籲台灣經濟需要「轉骨」,立委吳秉叡、林楚茵也援用此一論點,質疑央行的利率匯率「雙低政策」,在立法院質詢楊金龍。不料,楊金龍罕見地高分貝反駁說,「根據央行法完成四項目標」「央行沒有失職」。依央行法第二條,這四項目標是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並於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之發展。至於盈餘上繳國庫,則在央行須完成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內。楊金龍說,央行若因繳庫多導致發生金融危機,來懷疑央行失職,「我可以接受」,但這20年央行都達到經營目標,「我多繳國庫,難道是種犯罪嗎?」嚴格說起來,盈餘上繳國庫雖非央行的主要任務,也是執行預算、決算的工作範圍,從1998年彭淮南升任央行總裁後,每年上繳國庫的成績單最耀眼,20年任期中上繳盈餘逾3兆元,2010年起的連續八年,還創下年年上繳1800億元、占政府歲入約一成的紀錄,楊金龍升任總裁後,也「彭規楊隨」。也因此,引起專家民代憂慮,央行上繳國庫的「任務」,恐影響利率匯率決策的獨立性,恐扭曲台灣經濟發展。央行的匯率政策,常被學者專家討論為「重出口,輕內需」。(圖/CTWANT資料照)對此爭議,一名經濟學家告訴CTWANT記者,「帶來微笑同時,也夾雜眼淚!」「低匯率政策雖有助於出口,進口成本相對貴,台幣貶或升,到底帶給台灣產業甚麼發展?」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則更關心通膨議題,「我覺得台灣通膨問題比較嚴重,這對所得相對較低民眾非常有感,央行升息不夠快,所以應該考慮增加升息的速度,來抑制通膨。不過,因為經濟成長率放緩,所以利率政策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立委郭國文告訴記者,「央行曾預測CPI低於2%,我提出質詢,央行不用任何作為就可以讓CPI符合通膨門檻?總裁難以回答,結果該年的CPI超過2%。」在盈餘繳庫的任務上,央行年年拿滿分,面對經濟民生議題上,顯然學者專家及民代認為央行還要再努力。根據央行預算報告強調,央行以穩定物價及促進金融穩定為主要營運目標,營運特性須考量總體經濟面,盈餘受國內外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外幣資產運用收益為央行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影響收益之各項因素,包括營運量、主要外幣利率及匯率,均非央行所能完全掌握;另營業支出則受本行沖銷性措施以及國內利率調整變動影響,因此,亦具有不確定性,此為各國央行面臨的問題。
超思進口巴西雞蛋賺多少?農業部公開帳目明細 「服務手續費」金額出爐
農業部今(6日)舉行記者會,公布雞蛋進口合約資料,強調超思公司依照原廠供應商報價向畜產會請款、退換貨責任業者自付、政府吸收的是管銷成本,而報關費用需實支實付方式請款,就連管銷費用都明訂為服務手續費並設定請領上限,不能超過採購貨款的8%,業者從巴西進口雞蛋至畜產會釋出共8814萬顆,營收最高3800萬元。農業部表示,專案進口雞蛋係透過畜產會或畜產會委託的進口商進口,以到岸價格向進口商取得雞蛋,再以國內產地價格調度供給加工或洗選業者再供應通路,以提供消費者平價蛋。其中進口雞蛋價格差額、關稅、營業稅、管銷成本(包含各項報關作業費用與管銷費用)則由政府吸收,並未有補助貿易代理商等情事。農業部公開詳細合約。(圖/農業部提供)農業部說明,合約載明報關作業費用包含關稅、報關、報驗、內陸運輸等費用採實支實付,業者先付款後提送付款證明給畜產會才能請款,政府是吸收價差和關稅等費用,且退換貨費用由業者自行負擔,如果巴西雞蛋於報關查驗作業發生雞蛋品質不符合規定時,要由業者自行辦理退換貨等相關作業。農業部指出,政府吸收的管銷費用在合約中以服務手續費呈現,此為管銷成本之一,設定業者可收取上限是採購貨款的8%,此項費用包含貸款利息、匯兌損失、人事費用、產品責任險等等,本款項也是由廠商先墊付,貨品驗收後才付款。農業部公開詳細合約。(圖/農業部提供)在雞蛋專案進口合約中,超思公司從巴西進口雞蛋至中央畜產會釋出,共8814萬顆,其中平均到岸價格每顆5.42元,支出費用包含代墊雞蛋貨款4.78億元、關稅1.43億元、營業稅0.31億元、報關費用0.17億元。農業部進一步說明,政府補貼的是服務手續費,合約載明為採購貨款的8%,最多就是3800萬元。農業部強調,辦理專案進口雞蛋工作過程一切透明公開,經濟部國貿局今年3月10日對進口商召開雞蛋專案進口說明會,徵求意願廠商,本部也於3月14日召開雞蛋專案進口公開說明會;貿易代理商徵求條件均考量(一)可媒合到出口國之非疫生產場或有出口經驗(尤其日本、新加坡)之出口商。(二)可提出出口國官方開立符合規定之檢疫證明及衛生證明樣張。(三)進口蛋到岸價格(CIF)報價合理性。(四)三月底前可以訂第一筆單等條件。農業部提到,當時符合以上4個條件的只有9家業者,因此截至今年7月,9家貿易商共進口1億4882萬顆蛋,超思則自巴西進口8814萬顆雞蛋。農業部公開詳細合約。(圖/農業部提供)
巴西進口蛋惹議 徐巧芯明赴北檢提告陳吉仲:超思就是高端2.0
巴西進口雞蛋引發朝野激烈攻防,農業部今(6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超思公司進口合約資料,部長陳吉仲否認圖利業者,並揚言以個人身份控告藍營議員徐巧芯、前立委邱毅,呼籲外界別再抹。對此,徐巧芯稍早在臉書預告,她將於明(7日)上午到北檢告發畜產會涉嫌違反銀行法,並且一併告發陳吉仲涉嫌圖利,痛批「超思就是高端2.0」。農業部今日舉行記者會,主動公開與超思公司的合約內容,強調整份合約沒有圖利業者的空間,超思確實是依照原廠供應商的報價向中央畜產會請款、退換貨責任業者自付、政府吸收的是管銷成本(包含報關作業費用和管銷費用)。而報關費用需實支實付方式請款,就連業者的管銷費用都有在合約中明訂為服務手續費並設定請領上限,不能超過採購貨款的8%。農業部表示,專案進口雞蛋係透過畜產會或畜產會委託的進口商進口,以到岸價格向進口商取得雞蛋,再以國內產地價格調度供給加工或洗選業者再供應通路,以提供消費者平價蛋。其中進口雞蛋價格差額、關稅、營業稅、管銷成本(包含各項報關作業費用與管銷費用)則由政府吸收,並未有補助貿易代理商等情事。農業部主動公開畜產會與超思公司簽定的緊急進口雞蛋合約內容,並提出合約六大重點,向社會大眾證明政府不是補助特定進口商,而是吸收關稅、營業稅和管銷成本(包含各項報關作業費用和管銷費用)。合約重點一,業者是依照國外原廠供應商的報價向中央畜產會請款,就連匯率都會調整金額,讓業者不會因為匯差賺取利潤,因此沒有圖利業者的空間,而業者要先墊付貨款,也因此證明超思顯然有清償能力。合約重點二,合約載明報關作業費用包含關稅、報關、報驗、內陸運輸等費用採實支實付,業者先付款後提送付款證明給畜產會才能請款,因此沒有圖利業者的空間,這筆款項由政府吸收,如同農業部一再強調,政府是吸收價差和關稅等費用,而非補助進口商。合約重點三,業者採購貨品完成報關作業後,送到甲方指定的地點完成交貨,也就是說,業者進口雞蛋檢驗合格完成報關後,直接送往中央畜產會交貨,所以貿易商不需要自行設立倉儲,本專案的九家貿易商也都沒有自行設立倉儲。合約重點四,退換貨費用由業者自行負擔,合約中載明,如果巴西雞蛋於報關查驗作業發生雞蛋品質不符合規定時,要由業者自行辦理退換貨等相關作業,事實上,雞蛋專案進口過程中,中央畜產會也沒有支付任何退換貨費用。合約重點五,雞蛋數量並非無限量採購,而是中央畜產會要先呈報農業部確認數量才辦理採購,採滾動檢討,農業部因此可以避免超量購入,以保障國內蛋農的權益。合約重點六,由政府吸收的管銷費用在合約中以服務手續費呈現,此為管銷成本之一,設定業者可收取上限是採購貨款的8%,此項費用包含貸款利息、匯兌損失、人事費用、產品責任險等等,本款項也是由廠商先墊付,貨品驗收後才付款。農業部說明,在雞蛋專案進口合約中,超思公司需先代墊採購貨款、關稅、營業稅、報關費用,並先支付管銷費用(包含貸款利息、匯兌損失、人事費用、產品責任險等),中央畜產會確認貨品後,超思再向中央畜產會請款採購雞蛋的款項和關稅等報關費用,並提出付款證明實支實付才能請款報關費用,而管銷費用可請領的上限為採購貨款的8%。而政府吸收的就是包含關稅的報關費用和管銷費用。農業部再度強調,整份合約沒有圖利廠商的空間,政府吸收的是各項報關作業費用包含關稅和管銷費用,報關費用需實支實付方式請款,就連管銷費用都有設定請領上限,為採購貨款的8%,請外界勿再抹黑。對此,徐巧芯稍早在臉書預告,「明天上午九點半,我會到北檢告發畜產會涉嫌違反銀行法§32、§33,並且一併告發農業部長陳吉仲涉嫌圖利。超思就是高端2.0」(圖/翻攝自徐巧芯臉書)
「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園上半年慘虧…傳債務重整 金管會示警:散戶這2項可能買到
號稱「宇宙第一大房企」的中國地產巨擘碧桂園,在無法支付美債利息引爆財務危機後於11日發布獲利預警,表示遭遇成立以來最大困難,預期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之淨虧損約在人民幣450億元至550億元(約新台幣1980億到2420億)。碧桂園雖表示,淨虧損主要因房地產業銷售下滑,導致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淨匯兌損失所致,與坦承帳面可動用資金減少而有階段性流動壓力、誤判市場下滑深度與持續性、對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與化解行動有不足。但未在公告提及引爆市場信心危機的美元債券付息情況。有消息人士透露,碧桂園在成立由董事會主席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將重心放在「保交付」、化解流動性壓力、保障經營有序同時,也聘請中金為財務顧問主導重整。碧桂園股價下跌超過5%。(示意圖/黃威彬攝)我金管會對銀行銷售碧桂園公司債調查後,目前確定有2家銀行銷售,合計新台幣7000萬,但尚無法對應是否為碧桂園已跳票2筆美元債。金管會指出,金融三業合計對碧桂園曝險新台幣3.06億,其中1家銀行參與聯貸案,曝險2.86億,另整體證券自營商持有曝險近2000萬。國內銀行參與碧桂園聯貸案款繳息正常,加上屬對中國地區曝險,銀行均有依規定提足備抵呆帳。另保險業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業者無投資碧桂園股債,直接曝險零。證券期貨投信投顧事業截至今年7月底,僅證券自營商對碧桂園有直接曝險,曝險部位1977萬。而投資人透過投信基金持有碧桂園曝險部位,截至今年6月底曝險達17億,占全體公私募基金規模0.03%,占比極低。金管會確定台灣有2家銀行銷售碧桂園公司債。(圖/報系資料照)《BBC》則稱此事件代表中國經濟最新的重大問題跡象,單是碧桂園就有49億英鎊的6個月淨虧損、遭穆迪調降至Caa1等級,以及在香港交易所股價下跌超過5%,放大看中國整體環境,則可見出口大幅下降、青年失業率歷史新高、2年來多首次通縮,以及面臨不斷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與房地產市場挑戰,特別是後者占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房地產問題將對中國造成重大影響。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以「樹倒可能壓垮龍王廟」形容碧桂園事件,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惡耗頻傳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同時以前總統陳水扁為銀行打銷呆帳為例,表示「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很快會撞擊金融體系」。
海外置產停看聽4/最大最知名也是倒 昔百人說明會盛況只剩「噓聲」
8年前海外投資狂熱席捲全台,五星級飯店百人享用精緻下午茶,仔細聆聽投資說明會的盛況,還歷歷在目,CTWANT記者調查,當時銷售的仲介公司,近年卻營運狀況頻傳,有的倒閉,有的遭檢調搜索,還有的被投訴建案根本沒動工。上一波的海外置產起於2011年奢侈稅上路,加上房市走下坡,因此開始放眼海外產品,2013年,日本、澳洲、英國、美國,及馬來西亞、柬埔寨、菲律賓等東協國家各國物件遍地開花,投資熱潮於2014年達到高峰,全年交易金額高達740億元,直到2016年才逐漸降溫,除了一般住宅,投資物件還包括飯店、渡假園區、學生套房,甚至停車位,推估6年來近2000億元資金「錢」進海外不動產。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回憶當時盛況,業者租下五星飯店租場地,邀請投資人邊享用精緻下午茶,邊聽取財經名人針對海外市場分析,再進行到物件介紹,有些還有抽獎活動助興,全程免費。張欣民表示,當時有不少大咖名人擔任海外房地產代言人,號召粉絲來聆聽講座,成交獎金至少3%起跳,也就是說成交千萬房子,就能拿到30萬高額獎金,這都是公開的秘密。2013~2016年台灣掀起海外置產熱潮,說明會幾乎場場爆滿,但專家建議慎選仲介公司,避免衍生糾紛求助無門。(圖/報系資料庫)根據內政部資訊系統的統計,2014年時,經營國外不動產仲介及代銷的家數一度翻了3倍,來到340家,當時國內幾家大型房仲也都設有海外房產相關部門,但不僅小型業者良莠不齊,糾紛一堆,就連大型業者也在熱潮退卻後紛紛傳出負面新聞。像是當時台灣最大的海外不動產代銷業者亞太國際地產,已於2019年宣告倒閉,還有投資人在臉書社團成立自救會,與亞太合作的台灣搜房,目前公司登記稅籍狀態為停業,2020年亞太國際地產負責人秦啟松、台灣搜房董事長楊建傑等5人,雙雙因當初保證獲利遭到起訴;同年藍海集團董事長劉威廷也被依違反銀行法,向法院聲押獲准。今年8月因柬埔寨詐騙案,也牽引出一票投資人跳出來控訴甲桂林創辦人曹瑞濱投資的豐匯地產,多年前推的柬埔寨金邊預售案,約20位台灣人前後共匯了總金額約2億多元的工程款,原預計2023年落成,至今仍是空地一片;無獨有偶,10月份,基泰建設董事長陳世銘等人,也因2011年至2014年間以投資境外不動產並打出保證可回本獲利,不法吸金新台幣上億元,涉嫌違反銀行法遭搜索。2016年柬埔寨皇家集團副總裁陳豐天(左)與甲桂林創辦人、豐匯國際地產曹瑞濱攜手推出金邊精華地段超高摩天樓案,沒想到6年過去,投資人控訴建案基地至今仍是荒地,投訴無門,恐淪海外不動產投資孤兒。(圖/報系資料庫)澳洲投資達人Jerry分析,國外地產商的確會提供保證投報率的優惠,那些觸法業者大多都是誇大、暴利,或是詐騙,借保證租金的外衣吸金觸犯金融底線,「我過去都是直接向日本或澳洲的仲介買房,所以回頭看台灣業者在賣海外不動產時,都是亂七八糟,趁著資訊不透明,能撈就撈,當廣告量鋪天蓋地,謊話聽一百次也會以為是真的。」知名公司一個個出事,受害人肯定不計其數,因無官方統計,究竟多少人受害、損失金額多少,迄今不詳。張欣民強調,海外不動產不是不能投資,只是要慎選,目前東協國家的投資風險還是比較高,日美加等已開發國政經因素穩定,代租代管也比較健全,主要擔心的是房價下跌和匯兌損失。除了選擇相對有品牌、成立時間較長的公司外,投資人也要有長抱的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急用,在不對的時間點被迫出場。
真的「跌到海底」!海底撈股價2個月蒸發超7700億 網曝CP值暴跌關鍵
中國大陸最大火鍋品牌海底撈近期股價不斷走低,自今年2月中旬至今,股價跌幅達47.47%接近腰斬,市值更是暴跌2085億港元(約新台幣7715億元),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第一,還有網友幽默說真是名符其實「海底撈」了。海底撈近期業績、股價遭到雙殺,除了股價走低,5月6日甚至一度暴跌近10%,從2月16日高點截至5月7日為止,海底撈股價在第56個交易日已經跌到接近腰斬;根據海底撈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集團營收雖然較2019年成長7.8%,但全年淨利潤卻減少3.09億元,原因除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有匯率波動導致淨匯兌損失。海底撈股價狂跌消息一出,直接登上微博熱搜,許多中國網友嘲諷「海底撈性價比太低,不好吃又貴」、「菜量不止變少,價格還提高」、「漲價後就沒再去吃過了」、「真的掉海底了」。《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海底撈為了求發展,必須拓展新的業務範圍以提高營收,除了做起外賣生意、提高菜品單價之外,還積極擴張開分店,也因此拉高海底撈的管理成本,更造成翻桌率從2018年開始下滑,連帶引起更多管理層面問題。事實上,海底撈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收入和淨利潤急速下滑,翻桌率也較之前明顯下降,到了年底降為每天3.7次,與之相比,隨著分店越開越多,材料、消耗品和員工成本則隨之上漲,截至去年底,海底撈的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為2018年以來最高,來到43%,員工成本也來到34%高峰。
過年壓歲錢改存美元!銀行大玩數位金融帳戶 外幣活存利率加碼最高2%
銀行業大玩數位金融服務,民眾點擊手機就能發送數位紅包。過年存壓歲錢不一定只存新臺幣,以Richart用戶來說,當符合指定門檻與條件,可享有新臺幣、美金、人民幣以及澳幣活存優惠利率,其中,外幣活存也有機會獲得0.2%~2%的利率加碼。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包國儀表示,今年的Richart紅包,特別在APP頁面新增留言互動的功能,讓民眾除了透過Richart APP送紅包之後亦能傳遞溫情,尚未開戶的民眾也可以透過此功能領取紅包,於申辦Richart帳戶完成後紅包就可入袋,完成開戶並且首次登入Richart APP還可獲贈新台幣100元新年用戶禮。除了用Richart APP紅包功能傳遞心意,也可利用新上線的Richart外幣帳戶非約定轉帳功能,不用跑分行也可以透過APP完成轉帳。 不過,要提醒民眾,承作外幣涉及幣別轉換可能有匯兌損失,民眾申請外幣帳戶時,還是要審慎考量評估是否採用。
新台幣創24年以來新高 中小企業「流血輸出」:全年做白工
新台幣急升,見到「27字頭」,更創下1997年7月29日後的新高紀錄。中小企業大受衝擊,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表示,目前中小企業的匯損還難以估計,許多出口廠商不僅是「做白工」甚至還是「流血輸出」!他直言,今年健保費、基本工資調漲,企業成本已大幅增加,如今再加上台幣急升,等於雪上加霜,今年更別提替員工加薪了。經濟部5日也點名工具機、紡織、機械業等傳統產業,在這一波台幣升值下,壓力會很大。經濟部長王美花就表示,台灣產業一定要走附加價值轉型道路,今年經濟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讓面臨匯率壓力的傳產,加大力度升級,協助往智慧製造去轉型。RCEP落空 匯率升利潤變薄新台幣近日連續升值,李育家表示,衝擊出口外銷的中小企業,但是目前還無法估計廠商的損失有多少。日前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就說,匯率這樣升,業者全年等於做白工,會員廠商本季已沒在想賺不賺錢;工總祕書長蔡練生也指出,近日台幣波動太大,業者不知該如何報價。蔡練生說,台灣有很多關鍵零組件、原油與大宗物資是靠進口,台幣升值對部分行業可能有利,不過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2021年生效,已令許多行業貿易競爭壓力大增,產業利潤變薄,如今台幣短期驟升,更令廠商不知所措、憂心忡忡。壽險資產 匯兌成本逾千億此外,台幣狂飆對於擁有龐大海外資產的保險業來說,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保險發展事業中心董事長桂先農日前表示,壽險業海外資產未避險的部位高達新台幣3.5兆元,亦即新台幣升值1%,匯兌損失就達350億元。金管會資料顯示,2020年前11月壽險業匯兌成本高達2603億元。蔡練生說,政府穩定匯率有兩大關鍵,首先是即使升值,幅度較貿易對手穩定,廠商還是有競爭力;其次新台幣波動勿太大。李育家5日則呼籲在這艱困期間,希望政府能在稅與貸款利息上給中小企業優惠,讓企業有喘息、繼續營運的空間。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有在會上向央行反應傳產面臨出口關稅及匯率升值衝擊窘境。後續將持續與廠商溝通,做好因應與管理措施。
政府用心打房 林伯豐:房價還是不會跌!
政府打房,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14日直言,政府用心打房的政策,只是會增加對中小型企業或建設公司的貸款難度,但對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或建設公司影響不大,「房價還是不會跌!」對新台幣匯率一路上升趨勢,他指出,對外銷為主的產業是會增加經營的難度,但是,對內需型產業則有幫助。工商協進會今日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會前林伯豐接受媒體訪問時做了上述表示。對房價,他直言不諱,政府目前的打房政策,打到的是中小型建設公司,但對資金雄厚的大型建設公司影響不大,因此,房價還是不會跌!對新台幣近來有一路上升到1美元兌27元的趨勢,林伯豐指出,台幣升值對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產業界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建議央行在避免成為匯率操縱的同時,還是應慎重思考,為台灣企業的生存也一定要慎重來考慮。他說,雖然台幣升值的同時,競爭對手國包括韓國、大陸的匯率也都有升值的情形,但是,馬來西與泰國等國的升值幅度都沒有台灣來得多,對用美元報價產業, 電子、工具機、紡織都受影響大,匯率是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投資環境,可能會轉移產地、生產地點、投資的國家,都會形成產業鍊重組的關鍵議題。林伯豐致詞時指出,2020年是劇烈起伏的一年,新冠肺炎、中美貿易持續對抗、RCEP 完成簽署、美國大選,以及國內外股市屢創新 高等因素,交互影響國際經濟發展。2021年即將到來,仍充滿不確定性,面對此一趨勢,工商界期盼政府持續加大力道,協助企業穩定經營,度過難關,進一步提出五大建言。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升超過新台幣 28.5元,創下23 年 來新高,匯兌損失雪上加霜,希望政府能穩定匯率。為避免受 RCEP影響的產業外移,造成國內產業失衡,政府應積極簽 FTA,並簽署或更新投資保障、租稅等協定。台美於 11 月 20 日簽署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MOU,顯示台美關係持續正面發展,建請政府以台灣經濟發展及人民利益 為優先,加速與美國政府洽簽 BTA。工商界期盼政府提出工業用地價格之對應措施,協助企業以合理價格取得適當用地。各國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陸續傳出好消息,盼政府除了採購國外疫苗外,也能提供資源讓國內廠商繼續研發國產疫苗,以維持日後疫苗來源之自主性。
台幣走強勁揚3.02角 國際匯兌損失嚴重
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天以28.82元開盤後,一路強升3.02角,中午收在28.518元,成交金額為4.75億美元。台幣持續走強,也引發不少產業哀鴻遍野。近來台幣匯率表現持續走強升值,已經引發產業界的憂心,讓不少以美元做為交易貨幣的業者,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大增。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表示,近期台幣強勢,光是匯損就讓扣件產業蒸發約50億元。外匯交易員表示,熱錢流入亞洲的情形短期內不會改變。
台股不明朗看好3題材 投資電子股需留意4要點
近期台股盤勢不明朗,將以業績、獲利佳股及題材股表現為主,本益比偏低的中低價股票躍上檯面撐場,包含聯電、華新及華邦集團股票、旺宏、長榮、陽明、萬海、宏碁、群創、友達,但高股價基期及高本益比的高價股不敢輕舉妄動,甚至股價進入修正本益比。宏遠投顧分析,美國大選進入倒數、歐美疫情再次升溫、美中雙方科技戰持續、美國新紓困案難產等不確定因素,本周台股大盤下跌352點。雖然目前台股觀望美國總統大選,但因歐美庫存很低的回補庫存使得目前各產業出貨暢旺及業績佳,台股下檔支撐仍強,台股或可能在美國總統大選完畢,跟著美股上漲或將創新高而有機會指數創新高。宏遠投顧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陳國清提到,投資電子股部分:近期歐美回補庫存使得目前各產業出貨暢旺,包含肺炎疫情帶動在家上班上課,使得NB/MB、PC、平板電腦、電視、網通等相關產品及零組件需求強勁,今年大約可成長 10%~15%,迎來最近10年大幅成長的契機,也帶動面板缺貨且報價大漲,部分上游IC產品也出現缺貨,目前上述產業相關公司業績最佳。蘋果新手機在10月13日推出,Apple 新手機拉貨會對股價基期低的相關零組件廠有利,可望迎來第一波拉貨朝,新機具5G功能使得新增5G功能的零組件相關公司成為最大受惠者。雖然新手機空機維持去年相同售價,但因「沒有耳機及充電器」,等於變相加價,加上「5G 資費太高及 5G 建置不普及」,將會使消費者延遲購買意願。宏遠投顧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陳國清。(攝影/李蕙璇)蘋果新手機初期舖貨造就蘋概股股價短線反應後,但不能期待太多,且因近期大陸銷售出現不如預期,使得Apple股價在盤後大跌4~5%,影響今日蘋概股表現,要等明年蘋果搶到華為手機市佔率對蘋概股才會是大利多。太陽能則因政府能源政策主導及看好拜登當選的聯想,雖然目前景氣較佳,惟近期股價大漲後,短線大幅搶高的風險偏高,因為第三季及全年的獲利還很低,股價已大幅跑在基本面獲利之前太多,需待股價適度修正才會比較安全。 宏遠投顧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陳國清建議,投資電子股可以留意以下四點:一、第三季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恐造成廠商匯兌損失。二、9~10 月中上游電子業營收將達高峰而後往下進入淡季,下游組裝廠的旺季或可延至10月~11 月。三、台積電法說會說第四季客戶庫存偏高,IC 設計公司已對第四季台積電投單下片,不能刪單使得台積電第四季業績還能成長,但明年第一季業績則會往下降,台積電股價受到壓抑。四、台積電及聯電法說都有提到客戶庫存偏高,想當然爾會是出貨給華為的台灣 IC設計公司,以及今年肺炎疫情增加使得對NB/MB、PC、平板電腦、電視、網通等相關產品及零組件需求強勁,相關IC設計公司搶不到晶圓產能,因而可能對晶圓廠多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