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計畫
」 國土計畫法 賴清德 國土署 違建 新北市![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9188/sm-c2dfedc1f0a45238f85e47bf2c8b5b74.jpg)
高鐵再設北台中站 鐵道學會不挺指恐變「慢鐵」
立委楊瓊瓔近日質詢時提及,高鐵台中站常出現周邊交通壅塞問題,建議增設北台中高鐵站,交通部承諾進行可行性評估。對此,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認為,高速鐵路是中長途城際快速運輸系統,若設站過多,高鐵恐變「慢鐵」,影響全線整體運輸效能,高速鐵路已是北中南日常快速往返的重要運具,質疑難道變慢鐵是大眾所盼。鐵道學會說明,近年高鐵運輸效能與品質受各界肯定,這成就是建立在民間BOT的高效率、自律與紀律上,但國有民營化後,政治力似乎開始介入建設與經營,南延、東延、設站等議題不斷,甚至主張列車增加停靠站,儼然是當年台鐵翻版,淪為政治人物選票提款機,再繼續這樣下去,高鐵不僅會變慢鐵,恐怕連經營效率與財務體質都會遭拖累,受害的是仰賴高鐵運輸的大眾。鐵道學會指出,高速鐵路的經濟路線長度200至800公里間,站距應維持50公里以上,避免列車頻繁靠站減速、停車、加速,增加行車時間,弱化高速運輸效能。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從原本台北、板橋、新竹、桃園、台中、嘉義、台南、左營,因應立委要求增加苗栗、彰化、雲林站後,原本站距就過短,若持續增站,全民得到的將是條慢鐵。鐵道學會表示,再從工程角度來說,高速鐵路車站除需設置位於直線與平坡段,正線進出車站停靠線的道岔,其長度超過100公尺,由於機械運作精密度考量,整組道岔需設置在連續樑上,不允許有橋樑伸縮縫。然而高鐵高架段,除設置道岔處採連續樑外,都是每30公尺一段的簡支樑,除非打掉重蓋,否則不能設置進出停靠線的道岔,也就是無法設站。高鐵設站除軌道與橋樑等工程議題外,鐵道學會也說,設站也須考慮有足夠規模的站區土地,來設置車站、轉乘設施、道路等設施,也須規劃配套的聯外轉乘系統,這是都市與區域計畫層面的問題,也涉及土地徵收問題。鐵道學會觀察,高鐵台中站的一樓臨停接送區、公車轉運站、排班計程車區都已面臨尖峰時段供給不足問題,若鐵道局的附屬事業用地開發完成,當地交通勢必會是雪上加霜,旅客到不了車站、也離不開車站。鐵道學會認為,依車站特定區都市計劃,高鐵車站專用區包含車站站區、廣場與附屬事業用地,三者是生命共同體,須整合規劃轉乘交通系統。然而,在高鐵公司財改將站區廣場與附屬事業用地返還給交通部鐵道局後,廣場與附屬事業用地開發計畫似乎就與高鐵車站脫鉤了,例如站區廣場只做為開放空間與高架人行通廊,未能把高鐵車站轉乘容量不足問題納入整體規劃。鐵道學會說,現階段附屬事業用地開發計畫如果不能整合處理高鐵車站轉乘設施不足及擁擠問題,機會一錯失,未來就很難挽回了,地方政府與鐵道局,應把握時機整體考量高鐵台中站與附屬事業用地開發的交通解決方案。鐵道學會呼籲地方與中央政府,能正視運輸系統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不應偏愛或偏廢任何一種交通系統,應基於永續發展原則,賦予每個現有運輸系統正確的服務角色,避免重複投資浪費與造成競爭雙輸局面。近期熱議的高鐵延伸宜蘭、延伸屏東案,除了建設經費龐大,而且都與台鐵有高度的市場重疊競爭,執政者應慎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87097/sm-385fceea174e6930c27d2d9941bd3899.jpg)
卓榮泰:「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 帶動臺灣進入AI應用時代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2)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國科會說明,未來將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嘉義至屏東的半導體S廊帶科學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構建以AI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推動全產業數位轉型應用,全面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卓榮泰表示,新科技開創台灣產業的新機會,大南方新矽谷將帶動南臺灣的新願景。為落實「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除持續發揮南部既有的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等產業的國際優勢之外,未來也會加上無人機、太空產業、智慧農業等。卓榮泰指出,本方案將以台南沙崙為起點,於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規劃建置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串聯半導體S廊帶,從AI技術研發能力、到系統開發能力全面升級,讓臺灣進入AI應用的時代,帶動百工百業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卓榮泰強調,創新驅動的目的是為普惠大眾。為了打造更完整的大南方區域產業聚落及生活圈,請各部會同步規劃人才、產業、水電供應、交通、醫療、居住、人才培育、員工子女教育、淨零轉型、文化設施等配套措施,並請國科會及各相關部會逐步推動,落實執行,促進南北區域平衡,達成均衡台灣、韌性台灣及健康台灣的目標。行政院日前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擇定六大區域旗艦計畫,在全台六大區域成立各有特色的產業與生活圈。這將促進台灣均衡發展,讓國人共享經濟成果,也創造更優質環境,有利五大信賴產業於臺灣各地深化、深根,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正是六大區域計畫之一,也是未來臺灣AI產業生態系的核心。南部是台灣的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產業之重要基地,發展AI產業有極大的優勢,「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就是以台南沙崙為核心,規劃以「擴算力」、「鏈場域」、「引人才」、「展應用」等四大策略布局,將AI科技的能量注入全產業,並帶動百工百業的智慧轉型,將台灣已具有優勢的AI技術研發能力,進展到AI系統開發能力,建立具備完整AI產業生態系。此外,大南方新矽谷將致力推動學研單位與產業協會之合作,強化AI在中小企業的應用,透過需求導向的系統設計與場域實驗,聚焦「需求分析能力」和「自主AI系統設計能力」,透過建立整合機制,串聯需求面、產業面和人才面,將數位轉型與AI技術應用於各產業,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87056/sm-874842c13d4e170b264e509fb373bf7a.jpg)
卓榮泰:「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 帶動臺灣進入AI應用時代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2)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國科會說明,未來將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嘉義至屏東的半導體S廊帶科學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構建以AI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推動全產業數位轉型應用,全面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卓榮泰表示,新科技開創台灣產業的新機會,大南方新矽谷將帶動南臺灣的新願景。為落實「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除持續發揮南部既有的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等產業的國際優勢之外,未來也會加上無人機、太空產業、智慧農業等。卓榮泰指出,本方案將以台南沙崙為起點,於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規劃建置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串聯半導體S廊帶,從AI技術研發能力、到系統開發能力全面升級,讓臺灣進入AI應用的時代,帶動百工百業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卓榮泰強調,創新驅動的目的是為普惠大眾。為了打造更完整的大南方區域產業聚落及生活圈,請各部會同步規劃人才、產業、水電供應、交通、醫療、居住、人才培育、員工子女教育、淨零轉型、文化設施等配套措施,並請國科會及各相關部會逐步推動,落實執行,促進南北區域平衡,達成均衡台灣、韌性台灣及健康台灣的目標。行政院日前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擇定六大區域旗艦計畫,在全台六大區域成立各有特色的產業與生活圈。這將促進台灣均衡發展,讓國人共享經濟成果,也創造更優質環境,有利五大信賴產業於臺灣各地深化、深根,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正是六大區域計畫之一,也是未來臺灣AI產業生態系的核心。南部是台灣的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產業之重要基地,發展AI產業有極大的優勢,「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就是以台南沙崙為核心,規劃以「擴算力」、「鏈場域」、「引人才」、「展應用」等四大策略布局,將AI科技的能量注入全產業,並帶動百工百業的智慧轉型,將台灣已具有優勢的AI技術研發能力,進展到AI系統開發能力,建立具備完整AI產業生態系。此外,大南方新矽谷將致力推動學研單位與產業協會之合作,強化AI在中小企業的應用,透過需求導向的系統設計與場域實驗,聚焦「需求分析能力」和「自主AI系統設計能力」,透過建立整合機制,串聯需求面、產業面和人才面,將數位轉型與AI技術應用於各產業,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6932/sm-33f5ca877ed28e56b68beee77a1c3a60.jpg)
茶香走味1/名間鄉將建焚化爐 茶農憂打擊全台手搖飲產業
南投縣政府日前宣布,優先選址在名間鄉新民村興建焚化爐,並將在一月中旬公布空汙等環境影響模擬結果。但居民質疑,縣府並未評估南投縣內其他適合的地點,就直接選定被列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的廠址,有帶頭違法的疑慮,而且名間鄉是台灣手搖飲基底茶的主要來源地,一旦造成污染,不僅將嚴重摧毀手搖飲產業,更可能危害台灣民眾健康。茶樹必須種在環境乾淨、空氣流通的地方,尤其風要大,茶廠老闆余金炘擔心附近一旦建焚化爐,茶葉品質受到污染。(圖/甯其遠攝)名間鄉的茶廠老闆余金炘從事製茶42年,是南投縣首位採用有機農業的茶農。他說,茶葉沒有外皮,特別會受到落塵污染的影響,他曾經應南投縣府的邀請,到台南市永康參觀當地的焚化爐,聽取廠方的說明,各種防污染的措施都很完整,但問題是未來焚化爐運營一定是委外,由民間廠商經營,縣府準備興建的焚化爐容量有500噸、700噸等不同版本,比南投縣每天250噸的垃圾量多出許多,民營廠商為了利潤,勢必會收受外縣市的垃圾,處理外來的垃圾,尤其是事業廢棄物,到時候燒出來有什麼污染落塵,誰都不知道,「南投縣政府你能保證,未來我的茶葉能夠賣出去嗎?」 一位當地居民表示,名間鄉是台灣的產茶重鎮,每年產量達3900多公噸,占全台產量3成,供應台灣8成的手搖飲基底茶,自從先前爆發手搖飲店用越南茶混充台灣茶引發爭議後,一些大型手搖飲連鎖店標榜使用台灣茶葉,直接向名間的茶農購茶,其中當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若在名間興建焚化爐,一旦造成污染,全台愛喝手搖飲的民眾都可能喝下肚,而整個手搖飲產業鏈也可能受到嚴重打擊。 另一位居民說,有一位在南投養乳牛的酪農朋友告訴他,之前從彰化某處買牧草餵牛,結果牛奶中竟驗出戴奧辛,懷疑是因為牧草中的殘留造成,而台灣年輕人這麼愛喝手搖飲,這些人都是家庭之中重要的生產力,萬一長期攝入污染物而慢性中毒,將會拖累多少家庭。他說,自己並不是一味反對蓋焚化爐,但南投縣這麼大,不解縣府為何偏挑中這一處特定農業區做廠址。 根據《區域計畫法實施細則》規定,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不同,是經農業主管機關認定的優良農地或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必須加以特別保護的區域。特定農業區的土地使用受到明確的用途限制,必須符合特定的農業相關用途,上面的建蔽率和容積率也有限制,還需要符合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包括土地使用對水質和土壤的影響等,並可能有對農藥和化肥使用的限制。 「本來我們出家人是不干預世事的,如果今天只是影響到我,那沒關係,但是現在這個問題不是影響一年、兩年,而是世世代代,影響的層面非常的久遠。」名間鄉靈山禪寺住持聖元法師憂心地說,南投是唯一不靠海的縣,名間又被群山包圍,如果產生污染,恐怕完全出不去。他說,但名間鄉是農業鄉,如果農產品被檢驗出有污染而滯銷,這些農民的生計怎麼辦?污染不僅危害農民的健康,一旦沒有經濟來源,一定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問題,「而且手搖飲的茶葉也是以名間鄉為大宗,所傷害的都是一些年輕人啊!」出家人原本不問世事,但靈山禪寺聖元法師希望南投縣政府能重新考量設置垃圾焚化爐的計畫。(圖/甯其遠攝) 聖元法師說,據了解,焚化爐燒民生垃圾,一公噸才3、4千元新台幣,但處理事業廢棄物每公噸費用約1、2萬塊,在公辦民營的情況下,業者自然大部分願意去燒事業廢棄物,蓋再多的焚化爐也不夠用。他建議,應由中央來協調,訂定處理民生垃圾與事業廢棄物的比例,並讓其他縣市支援沒有焚化爐的地區。他舉例說,南投縣草屯有一個鳥嘴潭,它的水可以供應南台中、北彰化,南投的水也供應六輕,「既然南投可以供應外縣市水,為什麼其他縣市不能幫忙燒垃圾呢?大家能夠互惠,不是很好嗎?」 CTWant致電詢問南投縣政府對相關指控的回應,至截稿為止尚未獲回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3363/sm-f7f18fd3c63f80174595ce887d645ebb.jpg)
農地轉建地可怕暴利成高房價禍首 專家喊話地主:賺差不多就行了!
講到高房價,你第一個會聯想到什麼?是建商哄抬價格?投資客炒房?是新青安房貸降低了年輕人買房門檻?還是回歸到「氣電雙漲」與「建材漲價」的原物料問題?抑或是現在全台大缺工,移工引進不易導致的人工漲價、缺乏的問題?但在這些「後加工」之前,大家是否忘了,房子是蓋在土地上的呢?沒錯!在後段的「炒房」造成高房價之前,影響最大的就是「土地價格」。依據現行的《區域計畫法》,符合條件的農地可申請變更為建地。因此除了網路上充斥著農地變建地的教學外,更有不少開發商會投資較有變更機會的農地,使得這些農地身價水漲船高,也大大提升建商買地、建地的成本。土地價格不斷飆升,以高雄農21為例。(圖/踏取國際開發提供)坊間有著「國土計畫法後農地價格要崩盤了!地主虧大了!」的聲音傳出,然而若符合農地農用的規定,政府已對於農地已有諸多的稅賦優惠。撇開確實有農地轉建地需求的例子外,土地和房屋一樣,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實是不該成為「追求暴富」的工具。動手試算一下,以高雄為例,重啟的「農21」農地區段徵收案,面積約16.7公頃的農地,因有諸多建商搶先卡位,價格從20多萬元/坪一路飆30萬元,截至今年8月的成交金額已高達51萬元/坪。若持有1公頃的農地,在這驚人的價差中脫手,已經現賺 9 億元 (1公頃 = 3,025 坪;30 萬 x 3025 ≈ 9億)。而當建商取得每坪土地的價格已高漲至此,未來新建案的高房價應該不難想像。踏取協理藍德義認為,政府雖然已經在金融手段上實施「限貸」相關的限制,然而不從源頭解決問題,我們所做的也都只是補漏洞。前段舉例高雄還僅已核定的徵收/重劃案件時的價值,在過案以前的價格都僅僅只有4、5位數/坪,不用計算機都能算出其中可怕的利益空間,讀者可以查詢現今各區域農業用地價格即明瞭。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或許能夠對於這個現象有所幫助,但也就僅僅是補一片老舊破網,看似補了大洞卻讓更多小洞更加放大且不堪,然而政府更應在上路後積極的做通盤檢討,避免有心人士鑽取漏洞趁機炒地。此外,政府在進行規劃時,應優先考量「公設保留地(下稱:公保地)」。全台數萬公頃的公保地尚未被徵收,也沒有被開發,而地主卻要空繳地價稅還不能有所建設,對於土地開發的效益與人民的權益都是損失。不論是解編非必要的公保地,或是加速都市計畫的規劃與徵收,才能增加土地利用的價值與人民福祉。全台土地徵收案件多點開花,政府的徵收價格如前述,遠高於當初地主們取得的價格。且建商也願意祭出高額費用來與地主商談。當然,錢永遠不嫌多,只不過以踏取的土地開發經驗來看,只能摸著良心說一句:「差不多就可以了!」不少大地主們總認為建商賺得多而哄抬價格,卻沒有想到現在每一塊土地的價格,都深深地影響到未來的房價與下一代的居住正義。高房價的根源是土地價格的不斷飆升,而這背後牽涉的不僅是投機炒作,更是土地規劃與政策執行的挑戰。房地產市場需要的是理性與長期規劃,而非僅以短期利益為目標。政府、建商、地主與社會各界,皆有責任共同守護居住正義,唯有從根本著手,建立完善的土地與房屋政策,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作者介紹 / 踏取國際開發 協理 藍德義致力協助民眾化繁為簡了解不動產從無到有的各項大小事,辦理土地買賣/都更與危老顧問及整合/閒置資產活化諮詢/商住工農不動產買賣/資產管理及家族傳承/地政士相關業務/各項稅務諮詢及節約稅費規劃…等。不動產相關疑問,歡迎線上諮詢,LINE ID為「@447asmbe」。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76072/sm-b2a8838b0b6582583f996835baef665e.jpg)
知名廢物媽媽農場遭爆違法 業者喊冤:申請遭刁難
新竹市香山區廢物媽媽育兒農場是知名人氣景點,採預約制入場,民進黨市議員陳建名踢爆違法經營,不但農地非農用且未取得動物展演核准。市府證實去年已陸續開罰,另業者申請籌設但因缺漏已退回待補正。業者喊冤表示2年前陸續提出申請卻遭刁難,其他縣市有營業登記就能申請,認為竹市應比照辦理。陳建名說,該育兒農場在網路上很有名,採預約制且非免費參觀需收取門票,不開放現場進入,他接獲檢舉前往了解時發現確實遊客不少,山羊、羊駝和水豚在開放空間行動,更有遊客餵食動物。陳建名指出,該農場無合法登記,質疑農地未作農用,是否符合《區域計畫法》規範?且動物在開放空間供人觸摸及餵食,是否違反《動保法》?此外,包括動物生活條件是否符合規定,及農場是否有納保公共安全險等,都無公開資訊,盼市府加強輔導或依法處置。產發處長許智堡回應,去年接獲檢舉該農場後,就針對未取得動物展演申請,依照《動保法》陸續開罰4次,累計裁罰50萬元,有關農地非農用部分,已移請地政處依《區域計畫法》處理。地政處表示,廢物媽媽育兒農場用地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經市府認定未依規作農業使用,於今年5月13日裁處10萬元罰鍰。另違反《區域計畫法》部分,目前由農業單位通知限期改善中,如未改善,將依法裁處。業者則喊冤,表示類似的農場在台灣各地都有,2年前就陸續申請被市府刁難,強調休閒農場1公頃以上就可以申請,農業面積已經達70%,至少有0.8公頃種植牧草,確實有農業行為,已做更多合法申請卻得不到許可,周邊縣市有開放營業登記就可以申請休閒農場,希望新竹市比照辦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73997/sm-45359da3649d858867289888058555c8.jpg)
原保地難民1/禁伐補償提高吹濫舉歪風 20萬原鄉非原民恐淪無殼
立法院朝野近期為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鬧得不可開交,在原住民正義與森林復育大旗下,聲勢浩浩蕩蕩,然而在全國55個原住民鄉鎮中,竟有20萬民原鄉中「漢人」,他們因為沒有原住民「身分」享有保留地承租權,正面臨檢舉,其間原漢衝突就隱藏著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利益。據了解,日治時期為了便於「番務管理」,將海拔1,500以上俗稱國有林的「要存置林野」的8萬名高砂族人,強制遷移到海拔600至1,500公尺、約24萬公頃的「準要存置林野」地,卻未進一步登記地籍,遑論提供完整的住宅與耕地規劃,僅以「蕃人索要地」隔絕在開發之外,被視為化外之地。本刊調查,國民政府遷台後,多次更新山地管理法令,直到 1966年推出《山地保留地辦理土地總登記應行注意事項》並同步清查登記地籍後,才劃定了全區約24萬公頃的原住民鄉鎮,並以《臺灣省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保障山地居住者的居住權。然而,目前56萬名原住民中,僅有3分之1留在原鄉土地生活,其餘多已遷居都市謀生;部分原鄉反而「漢人」(含閩客和外省族群)占了超過半數人口,他們長年耕作、建屋、栽種謀生,卻因「非原民」身分,無論有無租約,最終還是拿不到土地所有權,不時還會遭舉報「超限利用」,面臨被收回租約與土地的威脅,生活戰戰兢兢。立法院會6月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第6條條文修正案,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額度自2025年起,由每年每公頃新台幣3萬元提升至6萬元。(圖/周志龍攝)本刊10月29日走訪台中市原民鄉鎮和平區「打鐵坑」地區,梨農張演良指著6分地果園表示,在1974年《區域計畫法》頒布前,他的祖先向當地原住民「買地」,簽下了權利讓渡書,只差沒去地政登記,但持續有耕作與使用事實,如今土地值錢了,卻反過來被前地主的原住民後代提告,對方憑著保留地中的「原住民身分」,不承認祖先的買賣。張演良說,雖然官司勝負未明,但看著原民會出錢出力替「耍賴」的原住民後代打官司,原告卻連出庭都不需要,他卻得寫狀紙並從山上奔走地檢、地院,身心俱疲之餘,更感嘆「土地正義,到底是誰的正義。」無獨有偶,車程相距3分鐘的東光路三段崑崙巷5公頃土地,原本是甜柿果樹盎然,過去由原住民出售栽種權利給閩客籍拓墾者,經過4次轉手後,原民後代因缺錢花用,反過來提告現耕者侵占,便是因閩客籍耕者違反《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如今重新掛上出售土地標誌,當地居民異口同聲地說,若買了此地,第一階段地政過戶就無法過關,即使僅讓渡「栽種權」與「使用權」,難保原地主不會過幾年缺錢花用,再拿出原住民「無敵」身分提告要求返還,當地人都懂不敢碰這塊地,「他們就是要騙外地人」一名在地居民直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奕正直言,不少人租下了土地後砸錢鋪路與興建灌溉設備,卻反而容易遭舉報「超限利用」,實在冤枉。(圖/黃威彬攝)台灣山地鄉平地住民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吳天祐感嘆說,若要談破壞國土現況,不少原住民從國家手中無償取得土地後,就直接出租給人作為逃逸外勞宿舍,與原住民文化保留初衷背道而馳,卻因原民無敵身分,能爽領土地租金當現成地主,政策釀成的原保地斂財歪風,閩客與外省籍「非原民」淪難民,實在唏噓。他透露,部分民眾看準自己身分享有保留地優先承購權,準備大量舉發「非原民」對土地超限利用,再憑藉原民「優先承受權」保護傘,即使沒有租約及權利登記仍優先搶地,成功後再進一步變更為「林業用地」領取禁伐補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71517/sm-0be136fc226c29ce86947fe893f0343a.jpg)
農奴恐懼籠罩 農業部喊《國土計畫法》5年檢討不必憂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24日表示,《國土計畫法》2025年4月30日後若順利上路,之後每5年一次檢討空間,謠傳農民永遠不得翻身,純屬謠言,不須擔心。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4日召開《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公聽會,邀集部會與專家學者等討論。由於現行《區域計畫法》實行多年,儘管名義上嚴格劃分農、林、牧、工分區,多年來民眾開發業者卻頻頻以申請分區變更,只要地方政府通過審議就能開發,農地現況往往千瘡百孔,原訂的土地分區使用計畫形同虛設,2016年內政部制定《國土計畫法》,希望透過「空間綜合計畫」體系建立一套國家層級土地發展藍圖,有效引導並管制土地的使用。然而因為土地劃分爭議不斷,跨黨派縣市首長與立委甚至多次要求《國土計畫法》延後上路,特別是在「農1」和「農2」的認定上涉及權益懸殊,例如農2土地上的違章工廠可能納管拼合法,土地價格料將被炒高,反觀座落農1的違章工廠,外傳將合法無望,引發農村的恐慌,掮客藉機斂財、污染土地事件頻傳。胡忠一指出,地方謠傳國土計畫法上路會讓農民永遠變農奴,但那是過去沒有土地者被地主欺壓的歷史,加上《國土計畫法》還有調整空間,並非變更後就永遠翻不了身,每5年都會檢討一次。胡忠一強調,《國土計畫法》中的農業發展地區將充分提供營農土地需求,不會增加農業使用管制及犧牲農民權益,更會充分考量農業經營實際需求,農業產、製、儲、銷設施均可申請使用,農業設施容許規定之興建總面積及興建高度仍予維持,沒有限縮問題,農業部也持續與內政部討論,看如何幫助繼續從事農業的農友。胡忠一說,其實農業部有研議各項獎勵措施,皆是基於農民耕作模式及品項對於生態環境、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農業是有生產力的,經費而非認定成補償,而是獎勵,其中面向有六:包含「農地對地給付」、「確保糧食安全給付」、「生態環境給付」、「農業設施設備補助」、「農業金融支持」、「農業公共基礎建設」。胡忠一重申,地方持續傳出農民永遠只能變成「農奴」聲浪,那是完全錯誤,現在政府投入新台幣一兆多億要護農,且《國土計畫法》未來還有調整空間,縣市政府更有5年時間可以檢討一次,實在不需要擔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66025/sm-6887c26d647c0fa2c1f616ee51db381b.jpg)
國土計畫已完成14項子法 國土署籲各縣市速繳分區草案
《國土計畫法》將於2025年4上路,但如今卻面臨各個黨派及縣市之間的反彈,質疑相關議題未經過充分討論,確切實行後恐面對眾多阻礙。對此,內政國土署29日表示,國土計畫的實施是要維護農民權益及農業永續經營,並且現階段已完成14項相關子法,呼籲未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的縣市,儘速辦理。國土署表示,農業發展地區的劃設是由各縣市政府依據在地資源條件進行劃設。為改善實際從農者、鄉村的生活品質及避免農業生產環境持續破碎化等,國土署從國土計畫及相關治理機制,突破區域計畫法架構限制,引導空間適性及適能的使用。國土署指出,國土計畫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都與現況一致,並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且未來使用項目更擴及農業產、製、儲、銷等相關設施,比現行制度更有保障,讓農民可依照生產及農產加工需求合理運用土地。國土署說明,興建農舍部分,也是「直接向地方政府申請」,土地免經變更就可以使用,比過往更為便捷,內政部會與農業部一起守護農民權益。在符合各級國土計畫指導下,地方政府可以隨時啟動辦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或透過通盤檢討調整國土功能分區劃設。國土計畫的實施是要杜絕農地炒作,維護農民權益及農業永續經營,現階段已完成14項相關子法,另有9項正推動中,預計今年底完成。最後,國土署再次呼籲,尚未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的縣市,依法加速辦理,讓民眾關切的問題可透過審議機制共同討論。請地方政府一起努力,兼顧國土保安與地方發展需求,讓國土計畫如期上路。另有關農業權議題因涉及國家整體政策方向及願景,農業部會秉持農業專業就農政資源挹注方式,予以審慎評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63312/sm-ccb4f57c43bec0ccdedfacefe7846672.jpg)
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 國土署:地方政府數十年未積極處理
媒體報導,有關新北市既有寺廟於國土計畫法上路後將無從合法化案。對此,國土管理署16日澄清,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強調既有宗教建築本就可循現有區域計畫法相關規定申請用地變更。《自由時報》16日報導,新北市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寺廟,僅九三九間登記在案,另有約三千個隱身在民宅的神壇,無法取得合法登記,成為管理的灰色地帶。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在市政會議表示,內政部預告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規範,未來實施後,可能許多寺廟無法合法,而且會一直遭受罰款。而依據國土計畫法草案,未來若不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分類使用原則,依情節輕重訂定不同罰則,最低處以六萬元罰鍰,最高五百萬元。對此,國土管理署澄清,國土計畫不影響宗教建築輔導合法,強調既有宗教建築本就可循現有區域計畫法相關規定申請用地變更。但部分宗教建築位於不適合的土地區位,如位於山坡地、環境敏感等區域,因涉及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且位在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者,依法本就無法申請土地變更。此外,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已研擬既有宗教建築輔導合法方案,待行政院核定後,國土管理署也會納入「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訂定既有宗教建築輔導合法機制,繼續推動相關輔導措施。國土管理署表示,長久以來,地方政府一直未能依據現行申請合法機制落實輔導工作,導致此問題累積長達數十年未解,呼籲新北市政府應針對既有寺廟問題給予更積極的協助,並重申許多土地議題,地方政府本該基於權責來協助民眾辦理,而非將問題都歸咎於國土計畫法上路。國土管理署進一步說明,現行區域計畫法規定可以作宗教建築使用的甲種、乙種、丙種建築用地、遊憩用地及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未來均可供宗教建築繼續使用。此外,國土管理署考量宗教寺廟為國人重要心靈涵養場域,其坐落區位應儘量靠近人口集居地區,以方便就近參拜,目前研訂之「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初步規劃以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1、第3類)及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為宗教建築申請新增使用的區位;另在國土計畫框架下,直轄市、縣(市)政府可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輔導方案後,評估另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兼顧國土保育與民間宗教信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63137/sm-9c6fe145d968abc77c1ccca795c79f0c.jpg)
駁國土計畫差別待遇說 內政部強調保育與發展並重
立委馬文君日前倡議國土計畫法暫緩執行並指出,南投縣73%土地因規劃為國土保育區,若國土計畫法生效,將受限使用。然而,內政部卻同時在國家公園安裝太陽能板,影響生態,政策矛盾引發質疑。對此,內政部國土署14日晚予以嚴厲譴責,並指出增設太陽能板,是以生態保育為前提,並非處理電力供應問題,且與國土計畫係屬2事,無須混為一談。內政部國土署表示,國土計畫是為守護國土資源永續,透過計畫引導土地合理利用,其內容涵蓋社會與經濟發展等面向,甚至也包涵自然保育、氣候變遷等多元功能。內政部國土署指出,國家公園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落實國家淨零碳排政策,評估於管理處辦公室、遊客中心增設太陽能板,重點是以生態保育為前提,規劃適當的增匯減碳方式,並非處理電力供應問題,且與國土計畫係屬2事,無須混為一談。內政部國土署進一步表示,國土計畫是針對目前非都市土地零星變更影響國土保安及破壞農業生產環境的問題,藉由計畫引導空間適性及適能的使用,給予合理與簡便的機制,更能保障土地使用的品質;並提供因應氣候變遷、國土永續發展與農民生產環境及生活品質提升各項空間機制。內政部國土署指出,國土保育地區是目前區域計畫內位於特定水土保持區、水源保護區、國家公園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等環境敏感地區,現行相關規定皆有規範。此外,今年4月行政院召開會議請各環境敏感地區主管機關應確實持續檢討、更新圖資,國土管理署將持續掌握最新圖資並提供地方政府規劃利用,縣府未來也可依照國土計畫法,配合環境敏感地區範圍,適時調整國保區邊界。內政部國土署提及,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有助於更具體討論,縣府及民眾意見可以持續於內政部審議階段進行討論,希望縣府將國土功能分區圖提交國土計畫審議會,透過審議機制共同討論民眾關切的問題。此外,農業部對於農業發展支持,會以堆疊式的方式據以推動農業各項支持措施,請地方政府一起努力兼顧國土保安與地方發展需求,讓國土計畫如期上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62339/sm-a1cd28ecac8ed92a767151a28324ae2a.jpg)
「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屬地方權責 國土署籲新北市府加速辦理
關於今(11)日《國土計畫法》等報導,國土管理署說明,國土計畫框架下並非所有廢礦土地都會被劃為「國土保育地區第2類」,各縣市政府會視當地環境資源條件及實際需求,將礦業權已廢止之礦業用地劃設為適合的國土功能分區。並表示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刻正進行文資審議工作,屬於地方權責,請新北市政府依文資審議程序加速辦理。國土管理署表示,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刻正進行文資審議工作,屬於地方權責,請新北市政府依文資審議程序加速辦理,並說明若依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6條指定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將可排除現行土地使用法規之限制,強調在國土計畫法上路前,新北市政府就可循現行機制積極處理,勿把現存問題都歸責於國土計畫之推行,請新北市政府儘速提送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重申相關問題均可透過審議機制獲得具體的討論與處理。國土管理署說明,國土計畫框架下並非所有廢礦土地都會被劃為「國土保育地區第2類」,各縣市政府會視當地環境資源條件及實際需求,將礦業權已廢止之礦業用地劃設為適合的國土功能分區。此外,目前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也可依現行區域計畫法相關規定申請變更用地類別,取得合法使用權利。國土管理署表示,「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如未及於國土計畫法上路前,由土地所有權人申請變更為合法使用地,未來仍可由新北市政府依國土計畫法第23條第4項規定另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以因應在地煤礦文化保存之特殊土地使用需求。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為保障礦工及其後代居住權,已與經濟部地礦中心共同訂定通案處理原則,刻由各地方政府針對全國類此情形之礦工住宅,辦理礦業用地檢討變更作業。前開土地只要依區域計畫法規定檢討為合法使用地,未來國土計畫法上路後均可繼續合法使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62215/sm-ba21c3f5625974faf11079347c2b50d3.jpg)
礦場熄燈1/《國土計畫法》放生停採礦場 侯友宜會AIT秘境恐被迫歇業
《國土計畫法》2025年5月即將上路,除了各縣市不少農地開發無望而遭地主抗議外,全台最後一座煤礦「新平溪煤礦文化館」恐因立法盲點,被迫熄燈歇業,台灣煤礦文化保存將成絕響,也引發國際關注。位於新北市平溪基平公路旁的「新平溪煤礦文化館」前身就同名的煤礦場,1965年由台陽公司啟用後,1984年由基隆人龔詠滄接手,持續開採到1997年才因應多元能源政策停產。全場荒廢4年後,2002年龔詠滄投入千萬元畢生心血復刻園區,直到2012年交給兒子龔詠滄後,2014才安心離世。該處為全台灣最後一個繳回礦權的煤礦場,頗受鐵道迷熱議的第一部台灣電氣化運煤「獨眼小車」也僅存於此,不只文史專家,就連日本鐵道學者也曾前仆後繼地走訪這裡的「洗煤場」與「水平坑」等採煤設備。576公頃的園區堪稱是全台最完整的煤礦文化鏈,環境清幽與隱密性,新北市長侯友宜選總統時,就跟AIT官員此會談。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有著台灣第一部電氣化運煤火車頭「獨眼小車」,吸引日本「釧路市立博物館」聞風而來,締結友好姊妹館。(圖/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提供)新平溪煤礦文化館長龔俊逸表示,他父親在1997年停止採礦,卻一直寄情於此地,從2001砸下新台幣千萬找回老班底,完整復刻煤礦生產過程,打造觀光園區,希望留住台灣最後的採煤記憶。2008年,龔俊逸銜父命延續新平溪煤礦場,每個月維護費幾近「燒掉一台國產車」,完整地保存從水平坑道、坑口、軌道運輸、檢量室、翻車台、卸煤斗、選洗煤場、儲煤槽直至十分側線專用鐵道,是台灣唯一具有完整序列性的煤礦遺址。龔俊逸指出,由於新平溪煤礦場1965年才開採,是台灣最晚開採的煤礦坑,加上1997年停採後,又遲至2019年全台最晚向經濟部礦務局繳回開採執照,因此最先進的煤礦開採設備都保留在這裡,連日本的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與釧路市立博物館都紛紛率團參訪。他說,在2024年初因賴總統萬里老家礦宅案,經濟部礦業局才盤點了全台已停礦的礦業用地即日起可「解除地目」,號稱要回歸「原本用途」,但現有礦地在1974年《區域計畫法》上路前,早已作為礦業用途。新北市長侯友宜在競選2024總統大選期間,看準「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幽靜與隱密性,曾與時任AIT官員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此交換政策與選情意見。(圖/翻攝自侯友宜臉書)佔地數百公頃的園區原為多數地主持有,隨著凋零與繼承後,目前自然人地主便多達40位,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還來信聲稱園區地主「竊佔國土」,原來小火車起點坑口是由周圍地主「包裹式」地租給園區,但其中約500平方米的軌道起頭上客處,是過去採煤後堆積的棄石而成,「地主」仍然是國家,儘管因全區正送「文資鑑定」而暫不開罰,但終究不是解決之道。有學者指出,自龔俊逸2014年扛下新平溪煤礦園區經營後,他就擔心龔終有一天可能因礦區地目「妾身未明」挨罰,後來龔在2021年提出「文化景觀」列冊申請,才開啟「搶救煤礦博物館」的序幕;當時「文化景觀」審議委員回應,由於園區龐大,流程須列入公聽會,而即使認列「文化景觀」,建築修繕經費也很有限,審議委員建議改申請「文化資產」,沒想到接下來便是漫漫長路。台灣工業發展中「煤礦」功不可沒。而支撐著台灣電力供應的500多座煤礦場紛紛功成身退,唯一碩果僅存的新平溪煤礦園區,正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圖/記者周志龍攝)該學者直言,「歷史建築」認定委員會是由文化部主導,單看園區「檢量室」、「側線軌道」等建築,第一時間難免認定為普通房舍與軌道,很難說服專家認定為歷史建築,至於背後的礦業故事,專家也不一定「有感」。如果在《國土計畫法》上路前無法被認列為「古蹟」,上路後這處用地將因劃入國土「保育區第二類」,現有的販賣與觀光體驗等都被限制,等於整個運營作業將因而被迫歇業。值得一提的是,本刊在走訪平溪十分老街時,地方耆老替園區頗抱不平,稱侯友宜選舉前曾看中此地清幽隱密,借來與AIT官員商討選情,後續有意接棒的劉和然副市長,也曾到此與平溪居民座談「博感情」,「但他們卻忘了保護這塊地」,耆老感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61457/sm-ff64ef44182f648cbd4f4eb2a0eac55a.jpg)
推國土計畫法杜絕農地炒作 內政部喊話地方政府「依法辦理」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為追求國家永續發展,強化國土整合管理機制,內政部積極推動《國土計畫法》。但近來中央與部分農業縣市府卻因該法細項為經說明清楚,恐影系農業權與土地管制問題,引發爭議。對此,內政部表示,國土計畫上路後,地方政府仍可以視轄內土地使用需求,提出具體計畫「隨時啟動」辦理國土功能分區圖變更作業,重申變更用地只能等5年1次的通盤檢討,是不實訊息。依國土計畫法第45條規定,呼籲地方政府依法辦理,讓國土計畫得以上路,據以推動後續的工作。內政部指出,國土計畫正式上路後,有關農業「產、製、儲、銷、休閒農業」等設施需求,實際務農者無須送中央審查,「直接向地方政府申請」,土地免經變更就可以使用,比過往更為便利與彈性。有關雲林縣長張麗善此前針對該法所提出之質疑,內政部指出,雲林縣為農業大縣,成就各項工作,相關評比也亮眼,即是依地方特色與人文風土,展現雲林的風華。國土計畫的機制更可協助雲林從地方特色,整體有序發展,配合農業部門及其他部門支持,不僅再造農業榮耀,更可各區互補協助,永續多元發展。在整體規劃下,更可提升地區相關公共設施及服務,彌補區域計畫防範發展外部性的不足,在提升農產業價值之際,同時優化民眾生活環境及品質。國土計畫實施是地方永續發展的機會與工具。內政部表示,各縣市政府考量在地環境條件、土地利用現況、地方特性、民眾生活需求及願景等,進行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作業。並再次說明地方政府現行劃設內容有需要調整者,也能在符合國土計畫原則下,重新啟動檢視及調整作業。內政部強調,目前已有過半12縣市提報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後續也會儘速召開國土計畫審議會議進行審議,強調國土計畫法是要引導土地合理利用,絕非「綁手綁腳」政策,提醒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的縣市儘速提交,以確保國土永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54993/sm-c9b55d258167b022bf00568570b52326.jpg)
內政部通過臺南海水淡化廠計畫 預計每日提供20萬公噸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今8日,審議通過「臺南海水淡化廠興辦計畫」案,將興建南臺灣首座大型海水淡化廠,總面積16.9公頃,運用海水淡化技術產製可供民生及產業使用的水資源。預計興建完畢後,最大每日海水淡化產水量為20萬公噸,優化南臺灣水源調度的彈性及供水韌性。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臺南海水淡化廠從一開始的選址,就先行避開生態敏感區與人口密集區,並劃設緩衝綠帶、保育區及生態滯洪池,建築物需取得綠建築標章及做為環境教育場域使用,另經濟部水利署也積極與在地漁民團體溝通,提出污染防治、環境監測、景觀規劃等措施,以減輕對周邊環境衝擊。國土管理署接著表示,國內用水水源來自於降雨,近年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導致豐枯水期的降雨差異極大,勢必要進行多元水源開發,以提升國內整體用水穩定。其中,海水淡化廠就是新興水資源,具備供水穩定、不受降雨分布不均影響等優勢,臺灣四面環海,透過科技造水,減少降雨依賴,達到保障民生及產業用水穩定的建設目標。國土署強調,未來,臺南海水淡化廠將開創南臺灣多元供水管道,提升國內對於極端氣候的調適能力,讓水資源發揮永續使用效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53647/sm-a5267d0be6fbf02a48954333c9272ac2.jpg)
女學生參加夏令營喪命…家屬轟業者「溪水暴漲仍溯溪」 竹縣揪缺失開罰
新竹縣尖石鄉「武林帖」舉辦為期5天的夏令營,沒想到昨天發生意外,15歲黃姓少女在溯溪漂漂河行程,被暗流捲入溪中溺斃。家屬連夜南下,難以接受女兒離開的事實,並砲轟業者想避重就輕,才會錯過救援時間。相關單位今(1日)前往稽查,發現幾項違規,已依法開罰。縣府調查,「武林帖」夏令營活動內有溯溪課程,但業者未依規定向竹縣教育局報備,而且投保的公共意外責任險,部分未達法令規定最低保險金額,依法可裁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並禁止活動。另外,現場查有住宿行為,但業者沒有合法申請民宿登記,因此交旅處將依民宿管理辦法暨發展觀光條例裁罰標準,裁處8萬4千元,同時現況未經申請興建建物、鋪設水泥鋪面、遊憩設施等與農業經營無關之設施,依農發條例69條規定請區域計畫法主管機關依權處理。該地編定為農牧用地,現況興建建物、鋪設水泥鋪面經農業主管機關認定,未符合農業用地使用,將依法開罰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由於本案涉及違章建築,將請尖石鄉公所依規查報,縣府工務處再依建築法規定辦理,後續將排定違章建築強制拆除。家屬質疑業者避重就輕,錯過救援的黃金時間。(圖/中國時報邱立雅)黃女爸爸透露,昨天接到楊姓園長的電話,得知小朋友有溺水跡象,並送醫搶救,要他們趕快南下,夫妻倆途中詢問詳情,但主辦單位3通電話都表示「不知道」。夫妻倆好不容易趕到現場,卻從消防人員口中得知,救護人員到場時,女兒躺在那,沒人在做急救,質疑業者根本沒做CPR,「我覺得園區的業者都避重就輕」。黃女爸爸認為,業者有去找人,花了2分多鐘,但因為現場水勢比較湍急,又拖了8分鐘左右,錯過了黃金時間。黃女媽媽則不解,小孩有說不想下水,加上山區天氣不穩,溪水暴漲為何還要溯溪?責怪教練團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48362/sm-1ec255310e8ff34d1f7b402d2be3abbc.jpg)
農地死刑1/《國土計畫法》拆特農工廠玩真的 地方走投無路自毀良田頻傳
延宕多時的《國土計畫法》即將在明年05月正式上路,各地方政府原計在今年6月底前須上交縣市的「國土功能分區圖」給中央,截至目前卻只有花蓮、金門和連江三縣市依約交出草案,許多農民強力反彈造成分區圖「難產」,甚至不少農地上「巧合」地發生污染或火災事件,橫陳亂象也順勢凸顯國土計畫法諸多不合理之處。現行《區域計畫法》實行多年,儘管名義上嚴格劃分農、林、牧、工分區,多年來民眾開發業者卻頻頻以申請分區變更,只要地方政府通過審議就能開發,農地被搞得千瘡百孔,原訂的土地分區使用計畫形同虛設,更不存在公民參與。因此,民105年制定《國土計畫法》,希望透過「空間綜合計畫」體系建立一套國家層級土地發展藍圖,有效引導並管制土地的使用。然而因為土地劃分爭議不斷,跨黨派立委甚至要求《國土計畫法》延後上路,特別是在「農1」和「農2」的認定上涉及權益懸殊,例如農2土地上的違章工廠可能納管拼合法,土地價格料將被炒高,反觀座落農1的違章工廠就沒有合法化的機會,只能發展農產初級產製和銷售,土地開發價值低,引發農村的恐慌,掮客藉機斂財、污染土地事件頻傳。本刊記者實地走訪OA辦公家具生產重鎮嘉義縣太保市,座落在嘉南平原北後潭中排一旁特定農業區土地的螺絲工廠老闆「阿慶」(化名)說,他的工廠在此已經超過30年。當年阿慶是一名擁有五分耕地的農民,踩著「十大建設」百業起飛的時代腳步,向軍中同袍習得螺絲加工技術,接著就向中小企銀貸了新台幣20萬元投建金屬加工廠,生產螺絲外銷歐美一路順風順水至今,目前廠內52人都是長年的老部屬。地政士蔡岳臻直言,《國土計畫法》中將土地使用分區變更拉高為中央核准層級,地方掮客所稱「收錢喬地目」已是過去式,呼籲大家別受騙。(圖/記者趙世勳攝)阿慶說,縣政府多次派員輔導搬到朴子的標準廠房,甚至近期也有仲介介紹進駐嘉義科學園區的機會,說白的金屬加工是「紅海市場」,靠的是壓低價格爭存活,現今台灣工廠用地價格暴漲,一旦租金和管銷成本堆疊上去,競爭力根本拚不過越南,只好做一天算一天,若《國土計畫法》要強制拆屋斷水斷電,「那我就地退休」他話雖說得坦然,眼神中卻也流露惶惶不安,擔心下一代無以為繼、老員工何去何從,更抱怨政府不派員實勘土地是否還適合農耕,光是「紙上談兵」,漠視現有農地上的狀況,大筆一揮就「定人生死」。地政士蔡岳臻直言,太保除了小番茄與香瓜外,錯落田間農地上的工廠幾乎當地人的依存命脈,依照現行《區域計畫法》,農地工廠違反使用分區大概就罰款新台幣6萬至30萬元不等,而且能連續罰。未來《國土計畫法》正式實施後,原屬「特定農業區」的土地幾乎全數劃入「農1」,除非中央帶頭辦理區域重劃,否則地主將永遠無法變更農地使用,而農業在台灣社會的產值並不高,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拿鋤頭,因此被劃入農1扼殺了農地「點土成金」的可能,當然會引發民怨。嘉義縣太保OA辦公用具大廠春輝公司,2020年曾因火災廠房全毀,如今因禍得福,高達1.7甲土地自「特定農業區」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就地蓋了合法新廠,開工典禮也邀請嘉義縣長翁章梁(右4)等地方人士剪綵。(合成圖/CTWANT後製組)一名地方人士指了附近一處新建廠房說,這家OA大廠原是坐落在「特定農業區」的違規大戶,規模大到可以養活近千戶太保家庭。2020年一場無名大火後,竟搖身一變樓塌再起,且弔詭的是,廠方因著大火「汙染土質」,旋即向嘉義縣政府申請解除「特定農業區」列管,近1.7甲農地全數成功改列「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新式的廠房就大辣辣地蓋起,反而是化險為夷。他指出,這幾年許多疏於管理的特定農業區土地,除了遭不肖回收業者傾倒廢棄物外,有些地主還自己派人倒爛泥,甚至莫名著火,可預見《國土計畫法》上路前,這類農地怪象「只會愈來愈多」,因為若不賭一把拚解除特定農業區列管,2025年05月一到「農地發展也是死路一條」。※CTWANT提醒您,汙染農地屬違法行為,勿嘗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42745/sm-03ceaf3c695320bebe629f6fd97bc774.jpg)
盼《國土計畫法》再緩實施 雲林民進黨團北上面見行政院長
《國土計畫法》預計民國114年全面實施,雲林縣民進黨團11日北上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以及農業部長陳駿季遞上陳情書,希望《國土計畫法》暫緩2至3年實施。對此,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針對《國土計畫法》近期有許多不實言論,但國土管理署已澄清,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不影響農民既有權益,他希望中央必須承擔責任,盡快做相關調整,以確保農民的權益。立委劉建國表示,近期很多地方首長及民代,造謠傳達很多不實言論,例如弱勢農民恐受到天價罰金、對弱勢農民開刀、設立檢舉獎金後農村將永無寧日、農民土地被判死刑等,造成雲林縣農民惶恐不安。劉建國說,國土管理署已透過新聞稿澄清,《國土計畫法》上路不會影響農民權益,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不影響農民既有權益,既有的建地、農地,一樣可以從事建築、農業相關使用,與現行規定一致,且既有合法使用不受影響,並未增加管制,未來仍可由縣府主動按計畫檢討調整為適當國土功能分區。劉建國也說,他接獲雲林縣多位議員及鄉長等人之託,大家北上面見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內政部長劉世芳以及農業部長陳駿季,並遞上陳情書,希望《國土計畫法》暫緩2至3年實施。劉建國指出,關於雲林縣民進黨團的訴求,因為依照相關條例,對雲林縣來講不盡公平,例如《區域計畫法》改為《國土計畫法》之後,原本特定農業區改為農1,雲林增加將近5,000公頃的面積,整體面積大過於一樣是農業縣的屏東將近12倍,比南投縣也將近16倍之多。劉建國認為,公平正義,希望地地公平,人人受益,業業均利的情況下,必須再做一次更詳細的通盤檢討,才可以政策執行,相信行政院長卓榮泰、內政部長劉世芳以及農業部長陳駿季,都有聽到地方議員的擔憂,農民確實會因為地方政府一而再再而三過度渲染下,造成心理上很大恐慌,因此中央政府必須承擔責任,盡快做相關調整,同時到地方召開說明會,確保農民的權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26709/sm-ea151aeebb51102114ff51c0ed1f9488.jpg)
鄭文燦出手盼解《國土計畫法》爭議 地方批中央配套修法牛步
內政部國土署27日表示,攸關《國土計畫法》上路時程的「國土功能分區圖」仍有不少縣市尚未繳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將召集各縣市首長召開跨部會議,確認是否展延上路期程。據了解,《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5月1日以前必須上路,但目前只有金門、連江、花蓮等地方政府將「國土功能分區圖」報給內政部,甚至僅金門縣完成初審,其餘縣市難以趕在明年5月前完成審查。對此,不少立委接連提案修法,希望依照現況予以展延,鄭文燦也將於4月1日召開跨部會議,召集各縣市首長商討「是否有配合地方政府作業需求將時程展延之必要」。對此,極力呼籲展延上路的桃園市政府地政局官員向CTWANT說明,國土計畫制度2024年正式上路後,桃園市目前佔全市面積超過7成的「非都市土地」,將廢除原區域計畫內11種分區及19種使用地類別。原有望改以9種國土功能分區分類管制,但目前中央配合土地使用管制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法令」尚未啟動修法,導致地方各種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也連動無法增訂或修訂,如倉促上路,「適用舊法或新法就吵不完了」。桃市府官員舉例,在《國土計畫法》將取代現有的《區域計畫法》交接之際,官員在各大徵收案下鄉召開說明會時,都有不少民眾反彈及陳情,像新屋頭洲園區不願被徵收土地的地主,不滿被畫設為城鄉發展區2-3類,認為應維持農地畫設為農業發展區1-2類。這時官員就因法令混淆不定,「沒有底氣站得住腳」。新竹縣政府原民處官員則向CTWANT直言,五峰、尖石等原鄉的國土計畫就有很大問題,修法的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及畫設認定標準對原鄉並不友善,例如中央以3戶群居認定是部落範圍,實務上竹縣泰雅族原民以散居多,竹縣呼籲應以單戶便可劃分為部落範圍適用新法。官員表示,案經本刊2月專題報導後,內政部也與原民會溝通中,但「還需要多一些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22561/sm-49ef5740252a450c63cc4b2d5f7a8fd1.jpg)
促進地方創生 《國土計畫法》有望放寬原民土地商業活動
《國土計畫法》修正將於2025年上路,並確立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範。外界憂心原民區新建築將自此無望合法,恐扼殺原鄉地方創生。案經本刊批露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7日一改過去嚴格立場正面回應,將與原住民委員會共商,有望透過《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拚解套。本刊2月專題報導,國土署在推動《國土計畫法》第23條研議中,針對原住民土地將出手造冊管理,國土署並多次重申必須同時符合「屬於原住民族土地」且「於2016年5月1日前的既有建物」2項要件,才可依規定申請作為住宅使用,包含司馬庫斯等觀光景點原住民憂心民宿、商店等賴以維生的建築「沒辦法合法化」。對此,國土署表示,可同理地方原民心中的不安,但國土署在推動《國土計畫法》時,針對原民土地既有建物合法化,必須考慮推動量能,若一下照單全收,甚至為未來的原民地新建築開便門,恐怕變成政府帶頭添亂,因此經盤點後,初步以「2016年5月1日」前的建築量體規劃輔導合法,是國土署有把握能做到的目標。而針對原住民族委員會與新竹縣府原民處多次呼籲,《國土計畫法》應通案考量原民土地商業行為合法化,而非一刀切押定建築合法時間,以保障原民土地合法可能與地方創生彈性。國土署表示,國土署理解不少原民在原鄉以雜貨、民宿等小型商店維生,目前已請原住民族委員會評估各縣市實際需求,有望納入《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訂定,以符合日常生活、居住及產業發展需求「不會通盤扼殺,請大家放心」。國土管理署強調,《國土計畫法》對於土地的管理是以「容許使用」方式來替代現有區域計畫法的「變更使用」的機制,未來就各種國土功能分區及分類賦予適當使用項目,可讓國土能夠因地制宜的適性發展,像這次針對該法第23條有討論,便是修正以貼近民眾生活的好機會,國土署也會照顧居民居住權益及整體經濟發展。對此,原民立委高金素梅8日向CTWANT記者緩頰表示,自己辦公室關注此案多年,國土署並非有意卡原鄉發展,只是對開放量能態度較保守,透過近期本刊報導揭露這個問題,未來應可朝地方原民所期待的方向開放,以兼顧基礎謀生需求,自己樂觀看待,也將持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