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資本
」燃料飆漲台電前10月虧掉半個資本 明年將增資1500億經濟部全認
受到國際燃料價格大漲所苦,台電前10月累計虧損達新台幣1723億元、超過半數實收資本額(1650億元)。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若明年化石燃料價格仍居高不下,預估持續虧損,有經營壓力,會適時跟經濟部報告與反映。依公司法規定,台電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修訂公司章程,將現行資本額調整為6000億元,預計明年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1500億元私募案,並由經濟部全數認足,確保穩定供電。台電發言人吳進忠會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因國際燃料價格受到俄烏戰爭影響高漲,且發電燃料成本占整體供電成本5至6成。台電配合政府穩定物價,與中油共同吸收漲幅。至於明年是否擴大虧損,他說,台電最重要任務是維持供電穩定,電價設有審議機制,台電會在電價費率審議會報告成本概況,尊重委員審議結果。由於增資只能彌補今年虧損,被問及明年如何改善財務,吳進忠表示,1500億增資是加強電力穩定,讓台電進行電源開發與電網建設資本投資,有助後續推動電源開發與電網投資等資本支出,以加強電網韌性。不用再發行很多公司債,是政府對台電支持,明年狀況仍要滾動檢討,因存在很多變數。例如第四季用電成長比去年減緩,此與國際經濟局勢、通膨狀況有關,需滾動檢討才有辦法確實掌握明年狀況,但明年最大變數仍在化石燃料,台電會適時跟經濟部報告與反映。台電也說明,除了辦理增資,未來將持續精進燃料採購策略、辦理資產重估、降低材料採購成本、降低資金成本、撙節各項支出及爭取合理調整電價等具體行動,積極開源節流。截至15日,今年累計供電量較去年成長約1.01%,以12月單月看則負成長2%,且僅低壓用電為正成長,高壓與特高壓都是負成長,顯見負載與國際景氣變化高度連結,也連動燃料需求。他補充,11月供電量因平均溫度稍高成長1%,9、10月皆為負成長,只有半導體等特高壓用戶為正成長。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明年第一季、二季燃料價格有走緩趨勢。燃料價格取決在煤、油、天然氣,目前油價已趨緩,煤、天然氣價格仍處在高檔。未來台電虧損是否還會擴大,最終仍得視發電燃料成本的走勢。
北市公車業者2年來疫情慘虧 恐爆倒閉潮
台北市公車業者2年來飽受疫情衝擊,多家公司已賠掉半個資本額,不少議員憂心明年恐有業者相繼倒閉,要求市長柯文哲重視並拿出具體作為,避免損及公車族權益。對此,北市公共運輸處19日表示,現已協調市府持股的台北富邦銀行協助融資購買電動車,並給予其他面向協助。台北市議會交通委員會昨邀集交通局、大都會客運等單位工作報告,內容聚焦公車運價審議和業者營運困境。大都會客運公司總經理李建文坦言,2021年有多家公司虧損超過資本額的一半,甚至一家公司虧掉整個資本額,有倒閉風險,期盼市府紓困。議員戴錫欽詢問未來是否會增資,但李建文說已經沒錢了,連向銀行借錢都很困難。議員汪志冰認為,除向銀行借貸、減少班次和購車及貸款協助,看不出北市府有何立竿見影的對策,未來恐有許多家庭生計受影響。李建文說,大台北地區14家公車從業者加上眷屬約有6萬人,驚人數字讓汪驚呼「茲事體大」,李無奈表示,許多銀行因不信任而不願借錢,希望市府能連帶保證。議員陳炳甫認為,公車業者倒閉是件嚴重的事,因為關乎市民權益,跟銀行一樣不可隨便倒閉,近期產險業因防疫險賠很多錢,金管會規定當資本不足就要增資,同理,未來若公車業者倒了、路線沒了將影響通行權,建議市府研議配套,如資本額賠一半要提增資計畫,或資本額僅剩25%後就由市府接手營運。公運處長常華珍表示,綜觀雙北14家業者,僅有大都會因體質得天獨厚有一點盈餘,其餘全軍覆沒,目前業者負擔最大的財源是購買電動車,已協調富邦銀行協助融資。議員王欣儀、汪志冰也關心公車運價審議情形,常華珍回應,今年雙北運價審議平台由新北主辦,新北預計在8月啟動作業,預估2個半月內送進市政會議,確定後再進到議會審查。交通局長陳學台說,目標是這會期送進議會,未來也會積極協助業者。
能源價格飆漲 中油台電虧損嚴重
疫情與國際情勢影響,衝擊台電、中油、台糖、台水四大國營事業營運,其中油電二家公司因俄烏戰爭造成全球能源價格飆漲,上半年累計虧損都逾800億元,而中油虧損逾半個資本額、台電累虧逼近三分之一個資本額,恐加重調漲油氣及電價壓力。上半年國營事業盈虧狀況。中油表示,今年上半年已虧損555億,累計虧損達869億元,若都不讓中油反映,預估中油全年累虧達1,800億元,預估會超過一個資本額(1,301億元)。經濟部同意,7月起調漲電業用戶天然氣價格5%,虧損可縮減約76億元,但對中油營運壓力的緩解僅杯水車薪,整體破洞仍大。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說,攸關國內民生的天然氣及汽油價格,長期以來未足額反映成本,是上半年虧損主因,下半年要視國際能源價格而定。但希望經濟部讓中油調整油氣價格,或給予特別預算紓困、或是辦理增資。台電方面,截至5月底虧損672億元,累積虧損擴大到1,057億元,預估6月用電量增加,居高不下的燃料成本勢必加劇虧損,預6月虧損應會超過800億元,累虧則會增至1,200億元,至於全年累虧逾千億,或縮至千億以內,則視汽電共生調高採購價格,及10月電價凍漲或續漲而定。面對油電兩大國營事業虧損不斷擴大,經濟部表示,現在談紓困還太早,且今年特別預算因疫情已接近用罄,需等下半年立法院預算會期開始後,主計總處盤點明年度預算,確認有空間才會開始進行增資或特別補助,惟實際提撥至公司也要到明年了。台糖部分,上半年營收140.15億元,稅前10.89億元,虧損的事業部是畜殖、休憩、及精緻農業,因疫情關係,讓生技事業部的酒精產品銷量很好,預估全年會有盈餘,且未來若國內旅遊恢復,休憩事業有機會轉虧為盈。台水上半年收入162.61億,稅前淨利有4.8億元,不過因近期電價調漲、央行升息,光是電費支出預估下半年就會增加1.5億元,另利息因升息半碼就增加8,000多萬元,預估全年營收恐由盈轉虧,台水希望能把電價調漲及升息等外在因素改列政策性負擔,但仍需由國營會來認定。
政院提拓展國際市場 石斑養殖漁民嘆滯銷無解
中國大陸宣布暫停輸入我國石斑魚後,行政院祭出三大策略幫助農民,包括加速加工凍儲及外銷的獎勵措施,分散並拓展國際市場,目標1000公噸,不過屏東縣石斑魚養殖戶表示,中國大陸因為飲食習慣跟我國類似,才會有高達90%石斑魚貨都外銷大陸,而歐美市場、日本市場飲食習慣跟我國不同,加上石斑魚屬於高價值魚種,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因消費水準比較難大量輸入,因此才會造成現在的滯銷困境。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今(16)日偕同民眾黨屏東縣黨部主委與屏東縣議員參選人等一同參訪屏東地區的石斑魚養殖戶現況。當地石斑魚養殖戶現場提出三大問題,首先,具合法養殖登記的石斑魚養殖戶根本就沒有用藥,且定期接受抽檢,石斑魚用藥的相關新聞是很明顯的污名化,不但衝擊外銷聲譽,更衝擊國內市場消費者信心,請農委會一定要協助漁民澄清,端正視聽。其次,養殖漁民指出,農委會昨日開會說要撥十億補貼漁民,實際上常是撥錢給漁民借錢,但「貨出不去」才是真問題,沒有市場銷出貨,漁民借越多就賠越多,欠越多可能賠不起造成更大問題。最後,養殖漁民強調,中國大陸因為飲食習慣跟我國類似,才會有90%石斑魚貨都外銷大陸,而歐美市場、日本市場飲食習慣跟我國不同,加上石斑魚屬於高價值魚種,東南亞如越南等國因消費水準比較難大量輸入,因此才會造成現在的滯銷困境。且如今飼料一直漲價,如今又因中國大陸禁輸入而滯銷,養殖戶正在越養越賠,甚至被迫賠賣漁獲。對此,張其祿表示,近年因為中國政治打壓,農漁產品外銷中國市場皆具高風險性,從之前的鳳梨、釋迦等農產被禁輸入就能被預警,而在這些事件發生後,後續的爭議處理,也未見政府有效的處理成果及善後。早在去年就有多位立委質疑農委會及台農發公司在拓展外銷布局、分散市場風險及冷鍊物流建置成效不彰,甚至台農發公司還賠掉半個資本額。張其祿認為,過去無論是地方政府(如屏東縣政府)及中央前幾年早就能夠預見這種困境,當這「灰犀牛」問題一發生,政府卻只能「臨渴掘井」以「愛台灣」的情緒勒索要求國人買爆農漁產品解決問題!因此,對於這些農林漁牧產銷系統問題重複發生,農委會明顯有失職的嫌疑,後續更應該追究相關責任。張其祿強調,像是石斑魚這種高單價經濟養殖產業,農委會應該就拓展銷路、市場問題進行根本性處理,而不是只以借錢給漁民,漁貨銷不出去,漁民賺不了錢越賠越多、還不了錢會造成更大問題。屏東縣是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故鄉,呼籲政府提出積極作為,幫助當地產業及漁民度過難關。
看好明年可出國 台灣虎航遞交申請文件 盼明年重啟上市
新冠疫情衝擊趨緩,看好明年國人就有機會飛出去,國內首家、也是唯一的低成本航空─台灣虎航重啟上市規畫,昨天在董事長陳漢銘帶隊下,向證交所遞交申請文件,盼能在明年順利上市,成為航空類股的第三雄。2014年開航的台灣虎航,最早由華航與新加坡欣豐虎航合資,一度因經營不善傳言收攤,但在華航買回股份並介入整頓後,疫情前已穩坐國內低成本航空龍頭,更是台灣第3大航空公司,每年都有賺近半個資本額實力。台灣虎航已於2019年底登錄興櫃,昨日興櫃參考價為29.6元,最先預計去年就要上市,沒想到受到疫情波及,不只上市規畫喊卡,連航班數都歸零,直至今年疫情稍微趨緩,才在11月中宣布復飛,並開賣冬季班表機票。台灣虎航表示,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的提升,研議邊境開放的好消息也陸續傳出,看好明年旅遊市場可望逐漸復甦,因而重新啟動「飛航模式」,首波開放的航線澳門、東京成田、大阪關西及首爾仁川,讓這段期間不得不飛的旅客們,可以多一個飛航選擇。在疫情發生前,台灣虎航飛往東北亞、東南亞和澳門,共計22個航點、29條航線,單月載客數超過22萬人次,年營收95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達4.04元,超前華航、長榮航,穩坐航空獲利王,堪稱華航的小金雞。波音公司2021年商用民航報告指出,因疫情趨緩,航空客運將逐步復甦,其中區域航線將優先於2023年復甦、越洋長程航線則得等到2024年,關鍵包括政府政策、旅客信心、航空公司策略,還有各國疫苗接種率。
如無其他業外收入 柯文哲「北捷票價恐需調漲」
台北捷運公司在捷運劍南路站、劍潭站進行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案,興建商場、商辦與飯店等,但北市議員王鴻薇質疑,兩案投入超過80億預算,捷運士林站TOD案今年又要追加6億預算,擔心今年已虧損50億的北捷,虧錢恐成無底洞。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北捷收入9成來自票價,且票價25年未漲,若無業外收入恐得漲價。議員虧轉型土地開發商王鴻薇質疑,北捷今年送了TOD案預算,包含劍南路站45.43億、劍潭站36.43億,加起來81.86億,要投資商辦、商場、飯店等,但資本額100億的北捷今年已虧了快半個資本額,明年仍要做大規模投資,她虧說,「看起來北捷要轉型土地開發商?」明年投資後柯文哲即卸任,如此重大政策適合由即將卸任的市長提出嗎?柯文哲強調,TOD也不是台北市自己發明的,是參考日本、香港,現在北捷收入有88%為票價,將近9成,「如果都要靠票價收入,25年沒有漲票價是不可能」,所以一定要靠業外收入來補。王鴻薇認為,要不要漲票價跟投資無關。柯反駁說,「不是啦,你沒有業外收入就一定要漲票價,不然怎麼辦?」王鴻薇說,重大投資可能會成為無底洞,這兩筆80億預算她絕對不支持,呼籲重大投資留給下一任市長處理,難到有任何一家公司虧成這樣還搞這麼大投資?王鴻薇追問,士林站TOD案去年通過預算、今年執行,要不要追加預算?北捷總經理黃清信坦言,因缺工、缺料,初步評估追加5、6億,但黃強調,目前2案80億預算,已將現在物價波動幅度考慮進來,應該可以控制。北捷:拓展業務創造獲利對此,北捷回應,為維持低票價、挹注本業虧損,除運輸本業及附屬事業外,仍須持續拓展其他業務並創造獲利,因應疫情運量大幅減少,將持續依據市府商業極大化政策及執行TOD案加強營收。
觀光餐飲「一夕歸零」!每日憑空蒸發44億 專家:6月底是經營生死線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重創內需,觀光餐飲業如今陷入「一夕歸零」困境,學者預估,每天憑空蒸發的產值超過44億元,即便三級警戒真能在6月14日解除,影響層面還會往後延半個月或1個月,6月底將成為「經營生死線」,守不住的話,就是龐大的倒閉及裁員潮。疫情警戒升溫,餐飲觀光業重新回到「海嘯第一排」,以龍頭雄獅為例,在去年重心全放到國旅的情況下,仍虧損4.13億元,賠掉超過半個股本,原本打算趁暑假檔衝一波,藉國旅拉抬營收,至少不要餓死,如今疫情就在暑假前突然炸開,無疑陷入坐吃山空。飯店餐飲好一些,去年國際旅客不來,靠著國旅發威,餐飲收入彌補住房損失,晶華去年稅後淨利為7.32億元,賺超過半個資本額,但如今不僅住房歸零、餐廳內用收入也歸零,僅能靠衝刺外用外帶,營運自然辛苦。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指出,三級警戒下,觀光餐飲業產值接近歸零,換算起來每天差不多是44億元。而根據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最新統計,近雙北三級警戒後,超過7成連鎖品牌業績業績腰斬,而且持續惡化中。築間餐飲集團董事長特助李晨馨分析,即便是最好的狀況,6月14日解除三級,但對餐飲業衝擊不會在當天止住,民眾也會觀望,至少還要往後算半個月或1個月,在此之前餐飲業也只能自立自強,過去都做內用,現在就是從流程到促銷全面調整,捱過最艱辛時光。對於蔡政府大動作祭出紓困,觀光餐飲業界認為「金額要夠、動作要更快」,因對底不夠厚的中小型業者,現在還在觀望,在客源短期內難以回流情況下,房租、員工薪水等固定開支都要付,寧可「長痛不如短痛」,做出是否繼續經營的時間點約在6月底。至於底子比較厚的大型業者,雖然不可能說關就關,政府也不可能坐視不理,但飯店業者也說得很白,「反正先放假,撐不下去再來想減薪、裁員」,想續命仍得從薪金、租金、稅金等「三金」著手,否則不出2、3個月,觀光餐飲業仍將面臨倒閉潮。
維格餅家再關三店 董座:至今並未裁員
疫情衝擊觀光產業,以鳳梨酥聞名的維格餅家,27日發布重訊指出,將結束台北成都路二店、復興分公司與台中分公司營運,加上上半年大虧半個資本額,且日前該公司營業事業處副總陳秀珠請辭,引發市場對維格餅家營運狀況的高度關注。對此,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對本報表示,疫情確實影響維格餅家收入,公司決定繼續瘦身,待合約到期後,將結束台北成都路二店、復興分公司與台中分公司營運,期待度過觀光產業寒冬。孫國華強調,維格餅家至今並未裁員,相信疫情總會過去,希望政府與銀行支持有心繼續營運的企業。他並看好明年第一季邊境可望解除管制,觀光產業可望逐漸恢復元氣。曾經承作2012年總統就職典禮國宴伴手禮的維格餅家,在前幾年陸客大舉來台時,其鳳梨酥可說是陸客人手一袋,且在2012年底登錄興櫃,成為首家掛牌的鳳梨酥店。接待陸客來台的資深旅遊業者表示,維格餅家以高佣金與旅行社合作,在大陸旅遊團的市占率高達五成,全盛時期一天至曾有4、5千名旅客上門消費。後因兩岸關係丕變,陸客來台市場急凍,維格餅家年營收也從最高峰曾達12.41億元一路衰退。維格餅家全盛時期全台有14家連鎖門市,至今縮減至8家。孫國華表示,陸客來台市場急凍後,維格餅家即積極分散客源,轉而爭取東南亞與日本和韓國客源。但新冠肺炎自農曆年後爆發,維格餅家2月起進行人力調整並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同時位在五股的觀光工廠亦停止接待旅行團;6月起疫情受控、全台解封,目前五股與高雄歡光工廠已恢復接待國旅團。孫國華指出,陸客減少雖使業績下滑,但2019年營收仍有7.18億,EPS為0.47元;但今年疫情重擊維格,上半年營收僅8,629萬、年減78.8%,每股虧損高達5.05元。孫國華表示,疫情對維格餅家衝擊遠大於陸客消失,但他相信航空公司與旅行社的受傷程度比維格還要嚴重,所以公司目前力拚國旅市場。
中國軍企的親密合作夥伴 大同高層涉掏空尚化的背後
就在大同公司派不斷「抹紅」市場派的同時,大同前董事長林蔚山被小股東控告,涉嫌圖利中國廣西航天北斗新能源產業科技公司。檢調追查發現,「航天北斗集團」不僅是中國軍方研究對台軍事設備的國企,負責人農友華就是通訊局長出身,更是中國衛星應用科技集團重要成員,與中國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評估中心、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訊息中心都有共同研發和戰略關係。「航天北斗」這四個字,在大陸不是一般公司行業想註冊就能登記的名稱,因為航天北斗集團就是紅得透徹的國企。大同(2371)轉投資持有48%的尚化(4738), 聲稱符合公司治理且遵循法令簽署的「廣西航天北斗合作案」,實際上將已經成熟可以量產的磷酸鋰鐵電池製造生產技術,透過「中外合作經營合同」模式,將專利授權輸入與中國軍方、公安、國家訊息中心相關的企業,未來衛星、飛彈、雷達等尖端軍武都需要用到這些磷酸鋰鐡電池。林蔚山因為被控掏空大同公司的通達案,去年被判刑8年,大同子公司尚志精密化學的大陸投資涉背信案,又讓林蔚山陷入官司風暴。100年7月尚化以3.6億元、近半個資本額取得製造磷酸鋰鐵的國際專利授權,5年後林蔚山召開董事會,提案和大陸航天北斗公司合作鋰電池產能擴充計畫,不顧尚化三名獨立董事的反對,把製造產銷轉給北斗公司,2位獨董先辭職,另位獨董陳文禹表達反對意見也離職,林蔚山和其他董事仍執意通過。更離譜的是,尚志竟然「暗槓」獨董的反對意見,沒輸入主管機關指定的網路申報系統,櫃買中心於今年3月23日作出裁示,尚志獨董於105年11月1日董事會議決事項表示反對意見且有紀錄及書面聲明,屬於重大訊息,尚志隱瞞未發布,依處以1萬元違約金。金額雖小,尚志違法已是鐵的事實。這項合作案,尚化必須先終止花了近半個資本額取得的製造磷酸鋰鐵的國際授權,但該專利僅取得不到五年,如果可以輕易終止,當年何必花大錢去購買?而且林蔚山執意通過這項合作案,還「自斷手腳」,限制尚化不再生產銷售磷酸鋰鐵電池相關的業務,令人匪夷所思。尚化的獨立董事為表示負責先後辭職,不願意當公司派的橡皮圖章,大同公司竟然不顧獨董的反對逕行公告「磷酸鋰鐵正極材料轉投資策略聯盟案,並授權董事長林蔚山簽署相關合約」,小股東認為尚化的董事長林蔚山及董事林郭文艷罔顧股東權益,決策草率、疑點重重,涉嫌背信掏空,向地檢署告發才揭開這件弊案。大同公司面對告發,強調尚化公司九成以上的客戶在中國,因此終止鋰鐵材料的國際專利授權。但令股東質疑的,真的是市場考量嗎?翻開大同集團的相關投資報告赫然發現,大同集團在中國的相關投資高達38家,包括大同上海、華映科技、深圳華映光電.吳江尚化、江蘇大同電子、蘇州福華電子、尚志電線電纜、尚志造漆、大世科技上海…….等遍布中國各大城市。根據投審會的資料,至2015年底,大同轉投資中國事業合計實收資本額達731億餘元(大多持股逾半,甚至百分之百),至2015年年底燒到剩不到400億元!大同公司錢進大陸之轉投資事業實收資本額蒸發高達331億元,白白把錢送到中國大陸!不僅前進中國,大同公司子公司尚志精密化學竟與帶有中國軍方色彩之廣西航天北斗新能源公司進行合作。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總經理林郭文艷多次與廣西航天北斗董事長農友華會談接觸,大同的說法是,雙方針對全球產業及產品布局,以及在新能源及新材料產業進行合作,共同行銷,擴大市場。但據調查,這家林蔚山不顧反對執意合作的中企「廣西航天北斗新能源產業公司」負責人農友華,本身就是官方通訊局長出身,公司不但連結廣西航天北斗公共交通事業、廣西航天北斗物聯網科技,更向上連結到國家級的「北斗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局、國家訊息中心、中國公安部訊息安全單位等官方機構,彼此之間有聯合研發級戰略聯盟合作關係。由於這樣雄厚的官方背景,讓外界質疑,小股東控告林蔚山不顧公司獨立董事的反對,執意把已經成熟的鋰電池製造生產銷售轉給中國企業廣西「航天北斗新能源產業科技公司」,是否有隱情?市場派批評,大同公司質疑市場派結合中資買股,其實公司派早就與中資結合,甚至合作對象是中國軍方的戰略關係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