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
」 半導體 台積電 聯發科 清華大學 中華大學不滿整併中華大學!清大學生批校方「自降格調」:難怪交大不屑我們
清華大學自2016年合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後,21日傳出將整併新竹私立中華大學,清大於21日晚間證實,兩校取得共識,計畫在中華大學校園設「清華平方科技園區」,此舉引起學生熱議,有清大的學生不滿在Dcard上抒發,「難怪交大不屑我們」。清大校長高為元指出,其實過去兩校已經討論多次,盼透過合作,提供更多人才培育機會跟產官學合作平台,目前只是開始的一小步,還有學校內部程序和討論。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22日開記者會說明,跟清大談合作已有一段時間,直到最近得知清大半導體學院正在找地蓋大樓,一直尋覓不到適當地點,董事們認為如果把學院建在中華大學內,培育半導體人才方便,因此動機想到合校方案。兩校合併一事為學界拋下震撼彈,引起學生們熱議,有清大學生在Dcard清華大學版上PO文「X小?要併中華大學?」底下清大學生不滿表示,「為啥一直要把自己格調降低,難怪交大不屑跟我們併」、「看到都傻眼了,不選擇強強聯手,反而一直幫學店師生無痛升級,清大是什麼聖母學校嗎」、「硏究所趕快鬼轉交大」、「當年竹教合併就有夠精彩,這次應該會更混亂」、「中華帶一牛車嫁妝嫁清大」。此外,也有清大學生持不同看法,「就是要退場,找對象接收校產而已吧」、「讓中華學生以原校名義畢業,接下來停招接手校園」、「比較像是走台科大-華夏路線,接收中華大的硬體跟場地等等」。至於清大整併中華大學案是否已提交到教育部,相關人士透露,中華大學22日在校內說明此事,目前還在接觸階段,「要送到教育部,還早,還沒定案。」
中華大學將停辦!將與清華大學整併 設「清華平方科技園區」
清華大學計畫整併中華大學,兩校已達成初步共識,將在中華大學校園設立「清華平方科技園區」。中華大學董事會21日通過此案,校長劉維琪2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校方在停辦後,將捐贈校地及剩餘財產予清大半導體學院使用,並延用教職員6年,力求達成「三贏」局面。劉維琪表示,中華大學並非因財務問題或虧損而被迫停辦,現有資產包含現金及銀行存款達7億元,運作正常。但隨著少子化影響,學校希望在主動掌握局勢下,為師生及社會做出最佳安排。劉維琪透露,中華大學最快預計114年停招,現有學生在完成學業後將停辦,校地與剩餘財產依捐助章程轉交清華大學使用,並歡迎清大半導體學院提前進駐合作。針對教職員權益,劉維琪指出,參考台科大整併華夏科大的模式,計畫延用教職員至多6年,以保障相關權益。對此,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這是過去兩校長期討論的結果,現在少子化加上政府推動「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盼透過整併促進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中華大學地理位置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為半導體學院的最佳選址,未來不僅將培養更多國內外半導體人才,也可能吸引新創公司進駐,建構世界級人才培育基地。臺灣各高等教育學校(即俗稱的大專院校,含技職體系學校)的整合或合併,可分為「新設合併」(合併後成立一所新設國立大學,並另定新校名)與「存續合併」(合併後擇一校存續,其他學校變更為存續學校之一部分)兩種。高為元強調,現在跟中華大學討論的是「整併模式」,整併的模式其實跟合併或者合校不同,比如台科大跟華夏是整併案,華夏的學生畢業之後,學校才是完全挪給台科大去管理發揮。高為元說,目前以半導體學院為起點,經過校內討論後,其他領域的院長也表達了對該計畫的支持與意願。未來其他學院也將陸續與中華大學合作,但仍需進一步的校內充分討論。據悉,中華大學董事會已通過相關計畫,接下來清華大學須完成校務會議討論及教育部審核,預計最快明年3月校務會議後完成具體整併方案。劉維琪表示,一旦教育部同意停招後,校方即可逐步與清大合作,不需等待正式停辦。由於學校現在還在招生,要保證明年114學年度錄取的學生權益,可能會晚1年停辦。
擬併中華大學設「半導體學院」?清大回應了
清華大學自2016年合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後,21日傳出將整併新竹私立中華大學,並於該校設立「半導體學院」,清大也於21日晚間證實,最近一段時間確曾與中華大學接觸,目前正了解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中華大學將在今(22)日臨時校務會議中說明未來相關應變。中華大學昨晚傳出將與清華大學合併,並在該校設立「半導體學院」消息,校方雖低調未證實訊息,但兩校合併消息早在校內傳得沸沸揚揚,也有教職員蠢蠢欲動,開始準備另謀出路。據了解,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今日上午的「校務發展重大說明會」中,將向全校教職員工說明此事及未來相關應變。清華大學則指出,最近確曾與中華大學接觸了解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因中華大學是最鄰近竹科的私立大學,地理位置優越,未來繼續培育半導體人才的發展可期,對產業發展也有正面助益。清大將把這項契機帶回校內,經由校務會議等程序與師生共同討論,探索與中華大學合作的各種可能性。清大早在2016年和新竹教育大學合併,當時該案備受各界關注,經過多年兩校整合順利,清大也新設「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這次再傳出整併中華大學,不少人認為,中華大學是工學院起家,若整併後轉為「半導體學院」,可與竹科緊密結合,培育菁英人才與拓展研究計畫。清大表示,國內第一件公、私立大學的整併案,是教育部去年通過的台科大與華夏科大整併案,會等到華夏學生畢業後,再由台科大接手,教育部建議未來的公私併也可採取類似的模式。至於清大整併中華大學案是否已提交到教育部?相關人士透露,中華大學22日才要在校內說明此事,目前還在接觸階段,「要送到教育部,還早,還沒定案。」
華為積極挖角台積電工程師 「白手套公司」3倍薪資覽人才內幕曝光
近日,有台灣半導體人才頻頻受到大陸公司的挖角。據《法國世界報》報導,華為正積極通過獵人頭公司,試圖挖角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公司的人才,吸引他們前往大陸工作。前台積電工程師Chloe Chen透露,自己經常收到來自大陸招聘機構的邀約,幾乎每3個月就有人詢問她是否願意到大陸工作,這些招聘信函都是華為授權的招聘機構發出。對此,Chloe Chen表示,她選擇不回應這些邀約,因為她仍偏好為台灣和美國企業效力。據日媒報導,隨著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台積電已停止供貨給至少2家與華為有潛在聯繫的晶片開發商。不過華為仍可能透過其他途徑,採購到台積電的先進晶片技術。華為「昇騰910B」處理器就被發現內建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產品,這表示華為可能通過「白手套」代購方式繞過禁令,取得台灣先進晶片技術。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半導體開發工程師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Chloe Chen是一位專精於微晶片封裝的專家,曾在台積電任職的她,目前受聘於一家在台生產的美資公司。儘管大陸的競爭對手頻頻向她拋出橄欖枝,Chloe Chen仍然認為在台灣和美國企業工作更具吸引力。《法國世界報》指出,如果Chloe Chen選擇赴大陸工作,可能面臨無法再受聘於台灣或美國企業的風險。台灣法務部調查局已加強調查,防範商業機密流失。特別是針對一些以數據分析公司名義,實則挖角台灣科技人才,這些企業提供的薪資有時高達台灣的3倍,調查人員懷疑這是為了大陸的利益,要竊取前雇主的商業機密。台積電雖然用高薪留住人才,但面對大陸的強力招攬和工程師的高壓環境,如何鞏固本土人才成為重大挑戰。台灣業界也開始向印度招募工程師,應對本地技術人力不足的問題。例如一位來自印度的工程師Suchandra Chakraborty已在新竹工作超過15年,Suchandra Chakraborty表示自己剛來的時候外國人很少,新竹只有一家印度餐廳,但現在印度餐廳已經開了7、8家了。這也說明台灣正在逐步加強與印度的技術合作,保障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美國和歐洲也在加速推動半導體供應鏈的多元化。目前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德國政府也補助台積電50億歐元在當地建設新廠。
不只繞道買晶片? 華為獵人頭挖台積電工程師
華為除了繞道採購台積電晶片外,甚至屢屢挖角台積電工程師。根據外媒「法國世界報」報導,一位曾任職台積電的工程師透露,每3個月就會收到來自大陸獵人頭公司的電子郵件,詢問是否有意願赴陸工作,而這些招聘信函全都來自華為。報導指出,43歲的台灣人Chloe Chen,在自己的email隨便一搜,就搜到了好幾份提供工作機會的招聘信函,幾乎每三個月就收到一次,信上寫:「你考慮新的工作機會嗎?我們正在尋找具有您的工作經驗的人。」而這些信函都來自華為授權的各招聘機構。報導提到,若Chloe Chen赴陸工作,可能會面臨不再被台灣或美企僱用的風險。台灣調查局近年來加大調查力度,因為一些企業打著數據分析公司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招募台灣的半導體人才,這對調查人員來說,是為了大陸的利益竊取台灣前僱主的商業機密。報導稱,對台灣來說地緣政治發展也讓半導體供應鏈變得複雜。現在美國也想要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設廠,德國政府也補貼台積電50億歐元在當地設廠,該廠8月動土。報導表示,台灣必須努力留住願意在要求特別高的半導體產業工作的工程師,台積電的薪資具吸引力,但工程師的壓力也很大,且工程師的期望也在變化,這些原因造成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晶片之戰,成了一場人才大戰。
經部將在日本設「台灣科學園區」 郭智輝透露:可能落腳九州還有「這些城市」力邀
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將於9月4日到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展,先前從事半導體業的經濟部長郭智輝2日參加展前記者會時提到,經濟部將在日本設台灣科學園區,提供一站式服務,經濟部會先設立服務公司,他透露可能會在九州,目前包括長崎、大分、宮崎、北九州等縣市都力邀台廠前去投資,給予不同的優惠,所以還在選擇。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這次國際半導體展在南港1館、2館,海外參展廠商來自56個國家,有12個國家專屬館,集結超過1100家展商、展出3700個攤位,包括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矽光子等熱門前瞻技術一網打盡,展現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的關鍵地位。郭智輝表示,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在AI世代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經濟部除了透過產業條例租稅優惠措施以及新創計畫協助業者外,也會強化半導體人才培訓,並透過跨國合作,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像是從海外吸引優秀僑生到台灣求學、然後進入產業工作,目前正推動2年學習加上4年工作實習的方案,確保國家未來20年在世界上的高度競爭力。而這次展覽預期有超過8.5萬人看展,郭智輝指出,這次有特殊作法,會請經濟部相關單位協助,提供台北市大型百貨公司的購物優惠,以及知名餐廳的優惠活動,也會開設接駁巴士等,以此歡迎來自海外的朋友。由於日前郭智輝接受日媒訪問時提到,台積電將在2030年在日本蓋第3廠,他這次表示,沒辦法替台積電回答建廠問題,重申為了協助台灣企業在海外快速落地,打算在九州設立服務中心,目前很多縣市都歡迎台灣的企業去投資,不過給的條件都不一樣。而記者會上有許多外國記者,他們詢問針對德國極右派認為補助台積電太多錢,醞釀減少補助,郭智輝表示,台積電獲得補助在歐洲設廠,應該是三贏的局面;針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到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市場的議題,郭智輝表示,台灣是在幫助美國的晶片業者,從設計、製造上互補,以毛利率來說,最高的還是美國的晶片業者。
科技高雄系列報導2/招商引資半導體S型廊道現雛型- 高雄積極投入公共建設.健全公共服務設施
系列二:【高雄力拼轉型,建設文教設施,培育新一代人才】 為迎接台積電進駐,因應年輕工程師遷入的人口結構改變、學區人口成長等情形,市府也積極健全周邊區域文教設施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環境,從公共幼兒園、國中小至高中及大學以上高等教育,目前皆陸續進行籌設及興建,除作為將來台積電年輕員工的下一代教育需求的超前部署外,更可吸引高階人才來高雄就讀,而高雄的子弟也能就近求學,並與高科技產業接軌。 楠梓國小(第二期工程)象徵培育楠梓幼苗的楠木苗作為入口意象,並適切保留既有老樹、時光標本與中庭氛圍,讓嶄新校舍與百年老校的歷史記憶融合共存。(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籌建中的文教設施,有正在籌設的藍田國小及高雄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預計將分別於115年及117年開始招生。另創校已有120年歷史的楠梓國小,因既有校舍已老舊不敷使用,市府亦特別編列經費分兩期新建嶄新校舍,第一期包含幼兒園教室、活動室與國小特教資源教室、普通教室、專科教室等,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提供師生使用,第二期則將於明年動工,預計新建地下1層、地上5層之行政教學綜合大樓,工程將於116年完工。另市府亦擇定楠陽國小既有校地內新建地上3層之公共化幼兒園,以增加該區域之友善育兒空間,目前工程正進行中,將於114年中完工招生。除此之外,市府也同步協助鄰近產業園區的中山大學附屬國光中學新建教學大樓,也將於114年完工。楠陽國小公共幼兒園設計概念為「大樹間的一道彩虹」,為孩子們打造一座象徵生活成長的虹橋(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除基礎教育外,受台積電高雄設廠吸引,清華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將於左營設立高雄分部以培育新一代半導體人才。清大高雄分部初期規畫將先設置半導體研究學院分院,開設學分班及碩士班,培育高階半導體人才;陽明交大高雄分部則將設立AI及半導體學院,招收半導體及AI產業碩博士生,以提供高雄半導體及AI產業高階人才,未來高雄在地人才將可就近求學及就業,不再只有北漂一個選項。(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廣告)國光中學新建校舍採紅磚、斜屋頂以及圓拱等建築設計語彙,與周邊的既有建築相呼應(圖/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吳東亮:熊本水力綠電豐沛 台積電及供應鏈進駐振興九州半導體「台日關係更緊密」
台新銀行福岡支行於今天(23日)舉辦開幕酒會,由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及董事們偕同總經理林淑真及高階主管共同出席晚會,吳東亮致詞時表示,現在是台日關係上史上最緊密的時刻,福岡擁有完善的水力、綠電等,台新銀福岡支行也象徵與日本合作關係更加緊密的起點。吳東亮表示,台新銀福岡支行是在日本的第二個據點,台新銀行在台灣擁有101個分行,海外的部分,近20年在香港、新加坡、日本、澳洲、馬來西亞、緬甸、越南、中國大陸及泰國,共九個國家設有11個海外據點。台新銀行分行國內外據點開枝散葉,福岡支行開幕也象徵與日本合作緊密的起點,台日情誼深厚,合作案例不計其數;以新光集團來說,包括新光合纖、大台北瓦斯,還有新光三越百貨已成為台灣最大百貨公司都是最佳典範。二年前接了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是台灣最大的工商團體,也是和九州經濟關係最為密切的團體,多年以來已經合作了七次舉辦活動,在半導體與AI創新合作都有討論,讓台灣看見九州振興半導體產業的規劃。台新銀行東京分行選擇到福岡擴大服務台資半導體供應鏈客戶,福岡市舉辦企業招商研討會,工商協進會與福岡市合作,曾向福岡市長說台新銀到福岡,台積電熊本廠今年3月開廠,台新銀福岡支行4月開業,感謝福岡市長的協助。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23日在日本主持福岡支行開幕酒會致詞。(圖/李蕙璇攝)林淑真稍早在開幕酒會記者會中則表示,一般在海外設分行是期待最少在五年內賺錢,東京分行開業非常順利,其實在三年就賺錢,也給予福岡支行高度的期待,「最快三年一定要賺錢!」東京分行現在有1300億日圓的資產,期待未來兩位數的成長,福岡支行現在的業務非常多,即便福岡支行4月開業迄今,業務量是應接不暇,蠻多的台積電台灣供應鏈會移到日本九州過來;此外,日本半導體產業也漸漸地向九州、熊本靠攏,因此業務上面不會是太大的問題,期待福岡支行很快地就能獲利。台新銀福岡支行開幕酒會現場冠蓋雲集,邀請到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代表處處長陳銘俊、福岡縣知事服部誠太郎、福岡市長高島宗一郎、九州經濟連合會倉富純男等政商名流齊聚一堂慶賀台新銀行福岡支行的開幕。台新銀行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台商在日本產業經濟圈發展的重視,也展現持續海外佈局的決心。日本九州具備充裕、穩定、價格合理的水力及電力,針對台積電進駐,也規劃了很完善的雙語小學、半導體人才培育等配套制度,牽動台商群聚效應北移。福岡是九州最大城市,因產業進駐和旅遊發展,海外招商動能日益活絡,已是九州的經濟中心,GDP更是日本本島以外第一,在宜居性、年輕人口比例及新創企業數量等,皆於全國名列前茅。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23日在日本主持福岡支行開幕酒會致詞。(圖/李蕙璇攝)台新銀行看準福岡發展的潛力,進駐福岡開設支行乃為了提供臺日企業完善便利的金融服務,也要讓日本的客戶可以切身感受到臺灣人的溫暖和親切。台新銀行福岡支行營業項目多元,除企業放款業務外,也提供企網銀及不動產融資服務。福岡支行開業後可望串聯東京分行兩據點,讓台新銀行的服務遍及關東首都圈和西日本九州地區,也讓兩地的台商和當地企業能夠更快速獲得創新、便利的金融服務。此外,台新銀行在數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領域擁有豐富經驗,且已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更積極透過「儲備菁英計畫 (MA Program)」及「Early Win 職場體驗計畫」延攬及培養跨領域、多語言的人才,積極為海外業務迅速發展佈局。日本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合作夥伴。台新銀行看好日本經濟持續熱絡,隨著台積電選擇熊本作為日本生產基地的首站,後續擴廠計劃一旦完成,臺日之間商貿關係也將更加緊密。台新銀行福岡支行開業後,也期許能掌握九州半導體產業及其他高科技產業聚落的發展商機,擴大服務版圖,深耕日本在地市場。台新銀行日本福岡支行開幕酒會,現場冠蓋雲集,貴賓包括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代表處處長陳銘俊、福岡縣知事服部誠太郎、福岡市長高島宗一郎、九州經濟連合會倉富純男等。(圖/李蕙璇攝)
台灣形象展柏林登場 粗估帶5000萬美元商機
繼前兩年進入美日之後,台灣形象展也敲開歐洲大門。「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今(10日)在德國柏林146年歷史德國電信大樓登場,110家台企展示最新技術與產品。外貿協會估計,首屆商機至少可有5000萬美元(15.8億台幣)。形象展同時在隔壁舉辦「台歐半導體論壇」,雙方科技大廠都到場交流,進一步商談科技合作。歐洲台灣形象展登場,台德政要與產業代表都出席力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及歐盟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Jakub Boratynski(左),共同踢出共創共榮的一球。(圖/貿協提供)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在柏林開打,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踢出象徵台歐合作共創共榮的致勝球中,為展場揭開序幕,並請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青少年「親愛愛樂」弦樂團,演奏特別編寫的台歐共創四部曲,為雙邊合作獻上祝福。現場除我國經濟部貿易署長江文若、駐德國台北代表大使處謝志偉到場外,德國國會議員暨德台協會主席 Dr.Marcus Faber、歐盟執委會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 Mr.Jakub Boratynski,德國經濟部次長 Dr. Franziska Brantner則以預錄方式祝賀,表示半導體製造能力 建立於生態系,會為台德關係建立更深厚基礎。黃志芳表示,歐洲是最重要經貿夥伴,也是最大經濟體,柏林則在創新、文藝有重要地位,又是歐洲心臟地帶。這次為切合歐洲數位轉型、綠色轉型兩大政策 ,從台灣帶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110家台企國家隊。像是電動載具、無人機載具、充電、共享及車載產品, AI先進醫療科技產品。這次歐洲形象展不只是強調經濟,也強調文化藝術。現場布置蘭花牆,把27國國旗用奈米噴染在花朵上,讓外賓非常驚艷。並從故宮帶來到道具馬 ,配合18世紀著名的東方宮廷畫師郎世寧10駿馬圖投射,透過AR裝置,可觀賞百匹駿馬活躍掌上。對於首屆歐洲形象展可帶來的商機 ,黃志芳指出,以柏林展覽豐富度不下於東南亞形象展估算,商機不下於5000萬美元。展覽另一大亮點是辦理「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科技大廠台積電、聯發科、瑞昱都派高層前來,其他像輝達(NVIDIA)、電子材料供應大廠默克(Merck)、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等。GlobalFoundries(格羅芳德)、Linde(林德)、NXP(恩智浦)全到場。台歐雙方共同探討半導體供應鏈管理、車用電子領域的合作,同時也觸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 看到台灣奈米噴染歐盟27國旗在蘭花花葉上,現場歐洲貴賓對此感到非常驚豔。(圖/貿協提供)
支持台灣半導體人才培育! 台積電宣布捐大學、高中40億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5日召開董事會,除了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3億5620萬元外,也核准捐贈包括台大、陽明交通大學、清大、成大等校及國內獲選的高中、女高新台幣40億元,用於長期半導體研究教學及人才培育。據《中央社》報導,當前台灣半導體景氣蓬勃,產業人才缺口巨大,台積電近年與台灣多所大學密切合作,共同執行各項產學計畫,鼓勵更多大學教授從事尖端的半導體研究,同時提供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實作訓練。台積電於2019年與清大開辦半導體學程,2023年進一步擴大與台大、成大、陽明交大、台北科技大學等13所學校,已有超過7600名學生登錄學程。台積電董事會進一步決定,捐贈不超過40億元給台大、陽明交大、清大、成大,以及國內獲選的高中、女高,用於長期半導體研究教學及人才培育。台積電指出,為了因應基於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3億5620萬元,內容包括:一、建置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二、建置及升級先進封裝、成熟及特殊製程產能;三、廠房興建及廠務設施工程。台積電董事會也核准於不超過美金 50 億元之額度內,增資本公司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TSMC Global Ltd.,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為抵銷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所造成之股權稀釋影響,台積電董事會核准自台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買回本公司普通股 3249 仟股。
馬來西亞打造全球晶片重鎮 將花53億美元培訓6萬名半導體工程師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28日宣布國家半導體戰略計畫,包含提供至少53億美元的財政支援,培訓6萬名半導體工程師,志在將馬國打造成全球晶片重鎮。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馬來西亞,周二公布的《國家半導體戰略》(National Semiconductor Strategy),未來5到10年將提撥至少250億馬幣(約53.3億美元),用以培養晶片人才及壯大本土企業,由「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等馬國主權財富基金注資。根據半導體戰略,馬國打算訓練6萬名涵蓋晶片製造各層面的人才,包括設計、封裝、測試,大學與企業將參與人才培訓,政府也支持本土工程師投入晶片設計IP。安華透露,馬國擬成立至少10家本土晶片公司,專做設計及先進封測。馬國如果想吸引國際晶片大廠大舉投資,培養更多本土半導體人才至關重要,尤其馬國政府期盼提升國內先進晶片製造能力。馬國政府欲透過國內直接投資(DDI)及外國直接投資(FDI),引進起碼5,000億馬幣(1,065億美元)資金,投入晶片設計、先進封裝、製造設備等領域。中美兩強對峙及其他地緣政治緊張催化下,全球企業尋求分散供應鏈,馬來西亞面對中美競爭,亟欲在半導體供應鏈版圖中保有中立地位。CIMB Securities分析師亞薩姆(Mohd Shanaz Noor Azam)報告指出,全球跨國企業亟思在中國以外地區另闢產能,供應美國和全球市場之際,馬來西亞現有的半導體與汽車業基礎設施,能助它們一臂之力。馬國早在50多年前,就開始切入半導體產業。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資料,該國目前提供全球13%的晶片封裝、組裝、測試服務。2021年12月,美國晶片龍頭英特爾(Intel)宣布斥資逾7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蓋晶片封測廠,預計今年開始投產。去年德國半導體巨頭英飛凌(Infineon)宣布砸50億歐元,未來5年在馬國建立全球最大200毫米碳化矽節能晶片工廠。
晶片技轉3/付錢將晶片技轉捷克成凱子? 外交部:純屬謠言
台灣把晶片技術轉移到捷克的計畫金額達1350萬美金(約台幣4億3800萬),全數由台灣出資,並被質疑在準副總統蕭美琴出訪捷克前夕倉促撥款,成了「凱子外交」。外交部24日表示,對於外界屢就台捷晶片合作的不實發言深表遺憾,稱該案因特定目的而倉促撥款純屬謠言,呼籲在野政黨人士發言前應先查證事實,以免以訛傳訛,造成台捷兩國政府的困擾。外交部表示,捷克是我國在歐洲的重要夥伴,雙邊關係近年蓬勃發展,高層互動頻密;我國依據捷克發展所需,自2022年底與捷克政府協商一項五年期的計畫,協助該國成立先進晶片設計中心,以強化捷克半導體產業能力。外交部指出,我方盼藉由該合作計畫加強台捷產業鏈結、提升雙邊關鍵產業合作及強化民主供應鏈韌性。由於該計畫是首次推動,深受雙方重視,且涉及科技發展,為利妥善執行,雙方在協議合作內容上討論多時。目前相關討論已近尾聲,即將進入撥款執行階段;部分人士指稱該案因特定目的而倉促撥款,純屬謠言。外交部表示,我方推動該計畫是為協助已具先進工業基礎的捷克建立台灣技術體系的半導體產業量能,同時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與當地鏈結,有助台灣半導體廠商進一步取得歐洲商機,及因應未來台商在捷克與中東歐佈局時,取得台灣培養的半導體人才,為台捷互惠雙贏的合作計畫。該計畫由我方編列預算並主導執行,因此自無所謂我方要求捷克補足經費缺口而遭斷然拒絕的情事發生。
護國神山症候群2/學子瘋衝半導體拿「預聘」逼師放人 學者憂:「每天老鼠打洞」學非所用
除了工商業界示警台灣經濟發展「偏重半導體」,CTWANT記者訪查,教育界及學界也驚覺不妙,近來半導體產業的高薪與預聘制,已在高教界醞釀「逼師放人」歪風,再者博士搶進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學非所用,「每天像老鼠在打洞」,尖端人力偏重同一學科,造成其他學科斷層,不利其他產業育才。教育部數據顯示,自112學年起,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 20 萬人;未來 16 學年,大學 1 年級學生平均年減 3.4 千人,少子化讓學校經營困難,因此大學多盡量推出與「當紅炸子雞」半導體有相關的課程,能見度高、還有政府補助和產學合作案,讓家長與政府都喜歡的科系,看似皆大歡喜。但一中部的頂尖大學主管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們」就像「人才黑洞」,把碩士班人才都吸進去,還沒畢業就被企業訂走,越來越少人想讀博士班,且一股腦往現在的「顯學」跑,其他學科出現人才斷層,未來若產業風向變動,對長遠的學術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學生在畢業前被企業「預聘」後,為了獎金制度,包括台大、交大和成大,都陸續出現有學生無心上課與研究,明明論文研究還沒完善,就要求教授放水、照時間讓他畢業的個案,若不從、就以影響工作權為由,威脅要找律師和民意代表等到學校鬧。近期Dcard上也出現台大學生議論,碰到老師「不放人」,有人以死相逼,同一討論串裡也有人用生病為由要離開學校,也有其他學校的同學表示,為了準時上工,論文還沒完成就休學了。另一間南部頂尖大學的老師向CTWANT記者感嘆說,跟其他老師談起來,發現北中南的學校都出現這樣的「個案」,越來越多的學生急著去賺錢,用工作聘書逼老師「給畢業」的風氣,是高等教育想要的結果嗎?沒畢業就有工作聽起來很酷,然而一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所謂的『預聘』,就是一種『綁約』,業界因先前新人離職率太高,轉而在預聘合約中要求做滿一定時間才能拿到談好的高薪;且很多人就職後被鼓吹買房買車,屆時若不適應、想離開,就會發現百萬高薪還沒拿到手,跳槽後的薪水也負擔不起房貸,最後只能乖乖留在原位。」因此他提醒,拿到預聘資格先別高興,簽約前一定要搞清楚「遊戲規則」。從台積電退休的台大老師楊光磊,期盼科技人才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圖/台積電提供、翻攝自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官網)「我稱這是台灣科技教育的美麗與哀愁。 」曾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表示,美麗是因IC產業的高薪,能吸引全球人才,而哀愁就是台灣的升學主義文化,讓產學跟世代鴻溝越來越大。楊光磊曾面試過一些人才,發現他們對公司與產業沒有概念,只覺得台大畢業就該進台積電,然而「當你唸到一個物理的博士學位,卻去工廠做一些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就是學非所用。 」自稱是「地下員工關係部部長 」的楊光磊說,在職場時每周都有人跑來找他談心,九成因工作環境,都很不快樂,因為這一行分工很細,大部分枯燥無趣。儘管台積電有很棒的員工教育制度,會找優秀專家來上課,但他問員工心得時,回答卻是「我很喜歡這些老師來教我們,我知道他希望我們成龍成鳳,可是當我回到工作崗位,每一天都像老鼠在打洞。」 很多人嘲笑中國大陸做不出好的半導體,楊光磊說,因為他們的頂級大學畢業生,優先想去的是金融業,分析和投資半導體,不到工廠做苦工也能賺大錢,第二是去互聯網產業,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其實這跟美國很像,美國很少人想做半導體,因為其他產業更好更有想像空間,「『百家爭鳴』才是一個產業發展最棒的時代。」半導體人才向下扎根,從高中職就開始訓練。(圖/翻攝自高雄大學官網)偏重半導體的產經政策下,就連非科班學生也「嫁接」導入,從校園開始搶才,吸走其他產業的育才能量。除台清交成大等傳統理工科系大學畢業生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半導體業績大爆發、台積電等業者爭相向南部擴廠之際,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2021年就開始合作,針對高中職開設「半導體數位產業先修學程」,一開課就爆滿,高中職畢業就能做製程與生產技術員。勞動部與陽明交通大學也在2021年推動「產業新尖兵計畫」,短期訓練培養半導體廠的即戰力,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結訓的學員近半數非資工、資管科系出身,其中包含行銷、休閒管理、法律、心理、經濟、語文等科系;後續的人力銀行記者會上,就有財務金融系畢業的林同學,表示很開心因此能成功進入IC公司就職。「產業主打『人海戰術』時,反而讓事情越做越窄。」楊光磊感嘆,具有專業知識的碩博士生做第一線的工廠工作,而卡位在上層者認為「我們已經很棒了,為什麼需要改變?」造成 「上駟下駟化」。也就是最優秀出色的駿馬,反而被低等使用,完全是浪費人才。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曾發文表示,半導體業真正做技術突破的尖端人力非常少,只有幾個將軍在打仗,所以整個支援系統須動起來,教育上加強STEM,也就是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數學,現在的IC設計需要以人為本,也會應用到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IC設計龍頭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也認為,應鼓勵孩子上大學前就要開始關注STEM。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要重視數理教育,才是科技國力的基礎。(圖/周志龍攝)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2021年就投書喊出「本土科技人才荒」,他分析近來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落後甚多,頂尖國際會議的論文發表數甚至還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據此呼籲政府,重視從高中教育到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奠定數理教育基礎,有效鑑別數理人才,否則將導致人才錯置,並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損及國際競爭力、動搖國本。
幫產業做「防火牆」!管制變嚴格 防半導體高階人才西進赴陸
國科會5日公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14奈米以下IC製程入列;專家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避免不經意觸及美國「無遠弗屆」的規範。但由於這次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可能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產生嚇阻作用。產業界方面對此則多說不影響,台積電尚未表示意見,國內成熟製程大廠聯電說一切依法遵照辦理,力積電指公司並無14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營運不受影響。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政府此項作法是幫產業做防火牆,現在「世道不同了」,台美都一致將重大技術的保護拉到國家層次,廠商應該及早準備,視之為保護廠商的政策方向。他提醒,一旦政府將國家暨產業防禦地圖畫出來,廠商未來就不能以「不是故意的」作為理由,在台灣若被官方糾舉發現尚有機會辯白;一旦台廠有產品出口到美國、又被美國抓到,將不是賠錢了事,業界主管被判刑責、坐牢才更令人生畏。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解析,14奈米管制應該是參考美國對大陸技術出口管制措施而來,中國受限於美國法令措施等,現在積極朝自主可控技術進展方向發展,最期待與半導體人才技術轉移或合作。不過,由於這次政院公布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涉及刑罰,加上美國法令愈來愈嚴格,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對半導體高階人才流動到中國多少有嚇阻作用。至於在衛星、太空規格列入關鍵技術部份,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認為,廠商應做好「技術上的分流」,因為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相當先進,且有自主性,台廠有些是和美國合作,有些採國際規格,不一定符合大陸需求。
不計成本?台積電擬赴亞利桑那設先進封裝廠
台積電要不計成本在美國設封裝廠嗎?美國亞利桑那州長郝愷悌(Katie Hobbs)19日在台北證實,亞利桑那州與台積電確實討論在鳳凰城設立先進封裝廠的可行性,專家則認為,即使台積電在美國設立先進封裝廠,產能有限,不必擔心技術外流,或發生排擠效應。郝愷悌原是該州參議員,數度來台訪問,今年元月上任州長,此行率團來台進行經貿交流,昨天參加外貿協會舉辦的「美國商機日」,她受訪時透露,正與台積電在該州建立半導體生態系統而努力,包括先進封裝。郝愷悌昨日獲蔡英文總統接見,她表示,亞利桑納州政府有100%決心強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探索未來的機會。台積電在鳳凰城的4奈米晶圓廠已延期至2025年完工,3奈米是否如期2026年也還不確定。但日前美媒報導台積電在鳳凰城生產的先進晶片,因當地缺乏產能,仍需送回台灣進行封裝,讓美國積極推動的「在地製造」政策被打一巴掌。郝愷悌昨日亦走訪台積電竹科總部,台積電表示,主要說明在鳳凰城建設進度良好。但對先進封裝設廠一事,台積電隻字未提。外媒報導,有多位台積電工程師和前蘋果員工指出,亞利桑那為蘋果、輝達製造的先進晶片,仍需送到台灣才能進行封裝,未來台積電新廠生產的晶片也不例外。國外分析師指出,台積電很難在沙漠中建立先進封裝廠,因為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時間和精力,不符成本。但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布局先進封裝,「是可預期」,因在美國已投資先進製程,為服務頂級客戶、穩住訂單,先進封裝赴美設廠具象徵意義。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是要因應第一期的4奈米和後續的3奈米廠需求,產能有限,不致引發台灣「技術外移」疑慮。對於亞利桑那州半導體人才和技術勞工短缺的挑戰,郝愷悌說,當地有高度熟練的勞動力,她擔任州長8個月以來,就宣布數個計畫培育並提供高技能勞動力。州政府又如何幫助台積電和工會談判?郝愷悌說,會努力讓每個人坐到桌前(談判),解決問題,目前每天有1萬2000名建設工人在工地工作,多數是熟練的本地工人。
半導體新戰場1/打破地緣政治僵局 60家台日化合物半導體廠10月大陣仗合體找解方
美中爭霸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美國去年9月禁止高階晶片出口中國,日本今年5月跟進,公布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使得中國8月出手反制,限制鎵、鍺出口,一舉將戰線從技術設備人才,拉到「化合物半導體」,同時加速台日半導體產業抱團。CTWANT記者調查,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以化合物半導體為重頭戲,參展規模150家創新高、6個國家地區,光是台日兩國就有超過70家科技廠大陣仗參與。在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日本一度超越美國,使得美國1986年祭出「美日半導體協議」,加上台灣及南韓半導體產業崛起後,使得日廠全球市佔率節節敗退,近年疫情引爆晶片荒及美中科技爭霸,全球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危機下重組,給了日本趁勢重返半導體大國的機會,不但去年8月由八家大廠組建國家晶片隊「Rapidus」,今年6月也重修「晶片戰略」,訂下2030年產值達3.3兆元的目標。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以設備及關鍵原料為主,掌握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最上游,握有全球半導體關鍵生產原料主導權,而這次日本加入美國陣營,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反遭中國限制鎵鍺出口,這對日本「化合物半導體」影響,引來業內高度關注。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指出,「現在用於電腦、手機運算的是矽半導體、屬於第一類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是第二、三類半導體,用於加速傳導,應用有所差異」。化合物半導體中的砷化鎵(GaAS)為第二類,用於手機、基地台功率放大器,碳化矽( SiC)、氮化鎵(GaN)等為第三類,碳化矽多用在電動車、工控的動力系統,氮化鎵則用在功率大、電壓高的潔淨能源電源供應器。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專區,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圖/翻攝Disco官網)日本第一大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製造商三菱電機,日前宣布加大兩座SiC晶圓廠投資,其位於熊本縣合志市的工廠有6吋晶圓產能,正在擴張中,這座晶圓廠距離台積電約10分鐘車程。去年市場盛傳,台積電在第三類半導體領域鴨子划水,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回應,「第三類半導體產值偏小,無法與矽基(SILICON BASE)半導體相比。」三菱電機總工程師多留谷政良,在8月23日台北自動化展中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儘管矽、碳化矽半導體在製程與應用上有所差異,但基本道理相似,因此人才是同一批」,台積電迅速發展後對半導體人才需求更緊迫,帶動當地大學院校積極培育半導體工程師,多留谷政良評估,「這部分人力缺口要能補上,至少要5年時間」,此期間台日半導體人才勢必緊密交流。事實上,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日本曾經是半導體製造的強國」,1986年日本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全球市佔率曾高達45%,上個月的日本行,特別提出應在晶圓材料、廠務設備、人才,以及共同研發電動車、物聯網、人工智慧、元宇宙應用,尋求新南向市場的合作。此外,工研院與日本德山、國內筑波科技共同合作的化合物半導體實驗室也在8月初正式成立,號召化合物半導體自主材料生產技術平台,從事粉體製程及晶體驗證,從原料、磊晶到封裝測試。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圖為參訪三菱電機6吋碳化系晶圓廠。(圖/三三會提供)而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將以「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及「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領袖高峰會」為主角,台日廠首度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大規模參與。主辦單位台灣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執行長羅懷家指出,台灣、日本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將加深、加速。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精密光學」、「光電檢測」、及「矽光子與雷射」4大主題。羅懷家指出,化合物半導體製程的材料、壓力、溫度要求與矽不同,並預告可能發表國際大廠競逐的8吋碳化矽(SiC)標準,應用在高頻高速的電動車、高鐵動力系統。同時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有別於以往用鑽石線切割,京瓷(Kyocera)展出化合物半導體封裝,日本NTT先進科技公司展出化合物半導體設備商。化合物半導體展區國內參展廠商包括環球晶(6488)、穩懋(3105)、中鋼碳素(1723)、光電檢測閎康(3587),光學佳凌(4976)、明基BenQ等;台灣超微高學的AI光學設備能把晶圓放大數百萬倍檢測表面裂痕,甚至可以做到「透視」內部瑕疵,「原理跟哈利波特『隱形斗篷』一樣,是利用折射」。一位科技業內人士觀察,日本對此番化合物半導體發展相當積極,因當局亟欲振興國內經濟,希望能夠抓住電動車動力系統、智慧製造、AI應用商機;在1980日本半導體黃金年代的從業人士們面臨退休,在鼓勵終生工作的氛圍下,有餘裕與眼界再投入產業以及促進台日雙方合作。
南向攬才盼解半導體人才荒 專家:緩不濟急
台灣半導體業擁有矽盾之稱,為歐美國家爭取合作、設廠對象,近年來卻爆發人才荒,成為未來能否繼續獨步全球隱憂!為此,經濟部規畫「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要開赴3團,鎖定東南亞、南亞7國,先引進200名高材生。對內則有「人才基地」計畫要推動第二期,挖掘更多中南部二線科技大學理工人才,多管齊下滿足業界所需。對政府瞄準東南亞找人,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靠東南亞延攬白領緩不濟急,科技業應同步建構中高齡友善職場環境、讓中高齡人才回流,「雙管齊下」才是補足缺口的最佳途徑。教育部估計, 受少子化影響,近10年來大專校院工程和資通訊學生減少2成,到2030年預估我國將出現8.3萬個資通訊人才缺口。人力銀行調查半導體人才資料更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人力缺口,早在去年便創下7年新高。經長王美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指出,政府已積極推動台大等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同時,為向全球前500大的大學畢業生招手,也取消須有2年工作經驗限制。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說,就半導體人才缺口,會從海外攬才與國內培訓兩面向著手。海外攬才部分,提出「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將開辦3團。首場開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已於上月底回台。該團聲勢浩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瑞昱等全參加,還有國內6所半導體學院院校,5天之內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拉曼大學等6所星馬學府,向學士、碩博士生招手。官員說,這些人才可選擇「直接就業」或者「來台就讀」,接下來,5、6月與8月還有二團,要去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印度等地。今年先以招200名為目標,成效若好,明年會繼續出團。除東南亞攬才,今年要辦理「人才基地(產學研工程人才發展基地計畫)」第二期計畫。第一期藉由法人執行國家前瞻研究計畫,把一般大學及科大學生帶入實習訓練,可實際銜接產業所需。官員說,第二期繼續往中南部科大挖掘,把池子做大,不侷限第一線的台成清交名校。一位半導體產業界人士表示,過去政府出國攬才都只是繞一圈,零星沾醬油,這次去東南亞,一手帶業者,一手帶學校,相對績效比較好。但國內半導體人才供給要倍增,師資人才得相應增加,這需要教育部去放寬現有師資進入門檻,否則不會成功。
聯發科蔡明介籲政府該推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 少用國家隊這種誇大文字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今(28)日攜手DIGITIMES正式發布「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在致詞時語重心長的表示,希望這本白皮書,能表達台灣IC設計業的機會與未來的挑戰,尤其在政府政策及人才議題上,能喚起有關單位正視。蔡明介強調,也希望各界一起認真思考問題與對策,盡量少用無敵艦隊、國家隊這種誇大文字,像二十年前的「兩兆雙星」計畫失敗,就是個活生生的實例,畢竟未來的挑戰仍然是很巨大的。「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從總體戰略面、人才政策面以及營運環境面三構面提出6大建言,是台灣史上首部由IC設計產業發起的政策白皮書。蔡明介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五十年前因為有李國鼎及孫運璿兩位資政的精心規畫,從早期成立加工出口區,做半導體產品的封裝測試開始,到後來由工研院自RCA引進IC設計與製造技術。在全球化趨勢潮流下,推動國家級政策,成就了今日台灣擁有產值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製造業,及世界第二的IC設計業。蔡明介表示,在工研院的技術移轉建立了台灣的半導體製造與設計能力,及聯電、台積電的成立,其後國內外優秀人才循矽谷創業模式,紛紛設立了IC設計公司。例如最早期的矽統、凌陽、威盛、瑞昱等;而聯電原為IDM,將IC設計部門獨立後,即誕生了智原、聯發科、聯詠等公司。蔡明介指出,20年前也有一個成功的矽導計畫,擴大半導體人才培育,加上各公司在發展過程培育許多IC 設計人才,才有如今產業的規模。另外蔡明介也提到最近火紅的書「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書中也提到,美國在多數類型的晶片設計方面的確是領導者,但台灣的聯發科證明了其他國家也可以設計晶片。其實台灣有更多,包括共同參與今天座談的聯詠、瑞昱、奇景和群聯,以及許多各式不同產品、IP與設計服務公司,都很成功。蔡明介說,近來歐美日韓,動輒祭出高額補貼或稅賦優惠,以獎勵半導體製造的在地化;而針對如自駕車、高效能運算及AI等未來新興科技的需求,都需要先進製程的IC設計。美國之外,中國大陸也有許多公司早就布局,並得到政策補助,歐盟也要投資建立高階製程的生態系,更重點強調IC設計。蔡明介分析,中國大陸受到去年10月7日美國BIS公布的新禁令影響,反而讓資金流向未受禁令的成熟製程IC產品,台灣中小型IC設計業者將會首當其衝,面對未來競爭,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當下正是政府因時、因事制宜、依不同產業特質,合理調整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的時機。對於人才問題,蔡明介指出,台灣人才問題因教改政策的後遺症、少子化,仍是未來挑戰的重中之重,人才培育更有短、中、長期策略調整需要。目前各國已經深知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蔡明介最後說,我們期許,政府應該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兼具理解產業、政策規劃,和執行計畫,下決心去推行。更重要的是,不僅關注半導體製造,同時也應關注IC 設計及下游系統產品應用、生態系、軟體…等各方面。
IC設計決戰2026年1/台廠心知肚明「外商卡位矽島另有目的」 組團自救入校園拚育才
「美中晶片戰不僅是半導體製程技術大戰,更是一場人才爭奪戰。」一位IC設計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IC設計台廠內要面對人才供給不足,外要面對美國及中國廠商銀彈挖腳。」尤其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海外首座研發大樓設在新竹,更令台灣IC業焦慮,「是應該要大聲地正式告訴政府,大家不能再忽視了!」這也是美國科技大廠從去年下半年來持續裁員,台灣半導體廠卻沒有跟進的關鍵,因為當前台廠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對此,台灣各家IC設計廠早已示警,尤其是今年三月間。美國IC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3月17日啟用該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座自有建築,資深副總裁暨首席營運長陳若文指出,高通去年在台灣半導體採購達2400億元,預期明年可望進一步達3000億元,此外,「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半導體人才庫算是非常齊全的。」高通擴大來台投資,台灣半導體業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高通在台灣要增加下單,憂的是高通擴大在台灣的據點,對於台灣人才的吸引力將會提升。「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挖人才。」台灣IC設計業者心知肚明。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2454)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22日在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上提出警訊,「跟美國、歐洲及中國、韓國相比,台灣的理工人才不增反減。」陸國宏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少子化的影響,第二則是近年來台灣在主修工程及數學等學科的學生人數也有減少的趨勢所致。「台灣IC設計業市占率在全球位居第2,僅次於美國,因應未來的產業競爭需求,仍需要碩士以上學歷的高素質理工人才持續加入。」他說。究竟台灣IC設計產業人才需求及供給困境為何?據經濟部在2022年5月所發表的《2022-2024 IC設計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報告》中指出,有三個產業趨勢影響IC設計產業人才需求,包括無接觸需求帶動5G及HPC晶片成長、低碳政策加速車用半導體需求以及AI晶片新興應用走向多元發展。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22日在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上提出台灣理工人才不增反減的警訊。(圖/國科會提供)報告中也預估,2022-2024年,台灣IC設計產業分別需要2530人、3900人及3500人,其中最缺的是韌體工程師、數位IC工程師及類比IC工程師,是業者最需要的人才。經濟部調查顯示,影響IC設計產業人才流失的前三大原因分別為,一、在職人員易挖角、流動率高;二、應屆畢業生供給數量不足;三、薪資不具誘因。而人才問題該如何解決?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建議,台灣應該重新檢視教育資源配置,向下從高中開始,鼓勵性向符合的學生能多往理工領域發展,同時大學及研究所也應該增加名額,並給予足夠的師資、設備與教學經費。至於外籍人才部分,也可以考慮開放引進,並鼓勵留外人才回台服務。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在接受本刊訪問時也指出,「少子化的問題難解,又不能引進大陸員工,吸引東南亞的人才也是一種選項!」而台灣的IC設計產業沒有跟晶圓代工相類似的領先地位,是因為晶圓製造比的是苦工,台灣的工程師做苦力是一流的,而設計比的是創意,外國人比我們有創意,不過這幾年台灣的設計公司也愈做愈好,像是聯發科的設計能力也慢慢要追上高通了!因應人才需求缺口,廠商也進入校園展開自救措施。例如師範大學今(2023)年就成立「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結合科技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的研究能量,第一期的8年計畫,就有包括元太科技、江陵機電、承德油脂、麗臺科技、中強光電、友達光電、康舒科技、瑞昱半導體、易晨智能、開酷科技、撼訊科技、趨勢科技參與,將招收52名碩博士生。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曾冠瑋則建議,「人才的培育與發掘也相當重要,需仰賴政策引導、擴大業者與學校的合作、祭出吸引海外IC設計人才來台的條件,以持續推動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因應人才供給不足,師大成立「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國內廠商合力培育人才。(圖/方萬民攝、翻攝自台師大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