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值
」 半導體 台積電 劉德音 曹世綸 聯發科政院通過「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 提高半導體產值、研發6G基地台
行政院今(5)日通過「五大信賴產業推動方案」。國發會指出,五大信賴產業是賴清德總統重要政見,也是國家希望工程重點項目,在半導體產業,希望2028年新增產值2.6兆元、新增25萬個高薪就業機會;在次世代通訊,將研發自主技術6G基地台,其軟硬體自主率達80%。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是總統賴清德提出的國政願景,具有高度戰略意義,不僅強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有利我國與民主陣營緊密連結,更有助於促進各行各業的競爭力、創造高薪就業,以及提升國家整體的安全與韌性。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將打造先進半導體研發試量產基地,穩固台灣在先進製程與封裝全球第一的地位,同時在IC設計產業,盼2028年採先進製程占比達50%,讓半導體材料產值增加3成、半導體設備產值倍增達800億元,預計至2028年新增產值2.6兆元,新增25萬個高薪就業機會。在人工智慧方面,除設立2026年數位經濟產業產值突破兆元目標,也將在4年內培育20萬名AI人才,並提升數位經濟產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達50%,製造業導入AI應用普及率提升至30%。計畫囊括促進AI智慧應用、加大投資AI力道、充裕AI人才、強化AI研發創新、鞏固主權AI基盤等5項推動策略,如「國網雲端資料中心」將結合智慧節能,同步爭取國際合作擴大算力,引進低耗能方案。在軍工產業方面,除持續推動國機國造及國艦國造自主能量外,因應未來無人機軍事與商用發展需求,將打造無人機供應鏈,預計至2028年無人機產值成長10倍,達300億元,因應臨時性需求可彈性增調無人機月產能達15,000架,也盼新造海軍及海巡艦艇2028年累計交船達165艘。在安控產業方面,將積極協助國內安控產業發展可信賴的安控產品與解決方案,並積極發展資安,使台灣成為全球可信賴的安控與資安大國。針對半導體、軍工等核心產業,將透過該計畫推動國際半導體設備資安標準,建構台灣晶片安全檢測能量接軌國際,也會透過軍民通用資安技術研發,導入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CMMC),協助資安業者切入軍工產業鏈。在次世代通訊產業方面,主要目標是強化我國未來全域的通訊網路韌性,將研發自主技術6G基地台,其軟硬體自主率達80%,也將發展國產自主低軌衛星地面設備通訊系統,通訊關鍵零組件自製率80%,預計創造衛星通訊整合應用服務產值達300億元。
台積電劉德音交棒:今年將是大成長年 輕鬆談競爭對手「不可能趕上」
台積電(2330)4日舉行股東會,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股東會後退休,此為最後一次主持股東常會,顯得相當輕鬆,跟小股東對話時更妙語連發;總裁魏哲家將接任下屆董事長,魏哲家表示,「今年將是台積公司健康成長的一年」。劉德音在去年底已預告今年股東會後退休,今年1月的法說會發表退休感言,他說過去30年,非常幸運能夠在台積電工作,過去30年是一趟非凡的旅程,期待退休後與家人共度更多時光,開啟人生的新篇章。而4日股東會的最後,他說「我對台積電的經營團隊給予最高敬意,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帶領公司走向更高層次,我能帶領他們是我的榮幸。」「今天大家可以比較輕鬆一點,」劉德音4日表示,感謝股東們的大力支持,讓公司股價表現相對強勢。對於小股東詢問是否要股票分割,他笑說「股價還沒這麼高啦,我們還要努力」引發全場大笑;有小股東想讓劉德音在最後一場股東會留下幾句有智慧的話,劉德音笑說「買台積股票」。台積電4日股價開盤小漲慶賀,但隨後不敵大盤弱勢走跌,劉德音表示,台積公司今年又將是大大成長的一年,也是在去年基本較低的狀況下,我們看到全球人工智慧、伺服器的建置風潮持續升高,人工智慧的應用所造成先進半導體的需求,正是台積公司技術和製造方面的強項,對未來幾年成長深具信心,台積公司目前是半導體界公認的技術領先公司,但我們會加速研發、開發未來。 劉德音表示,目前人工智慧應用所需要的運算力,仍是我們遠遠無法滿足的,在全球製造布局方面,也正積極努力中,無論是在美國、日本,最近在德國,都必須用新的方法,在新的地方、新的社會文化中建立台積公司新的製造基地,當然會面對不少挑戰,但我們都在學習並一一克服中,這也是世界各地的客戶對我們有高度信任的原因。在小股東發言環節,不少人提到最近輝達和AMD執行長都在台灣,問他看法,劉德音大笑「你是要破壞我們跟客戶的關係嗎」對於華為的崛起,是否會被競爭對手趕上,他笑說「不太可能啦」,並透露台積電早在2019年就在廠裡大力推展AI,五奈米、三奈米的廠都有靠AI發展。其他問題大部分是擔心海外廠的營運,美國成本高、日本還有溝通問題,劉德音表示,這是國際產業鏈破碎化的必經過程,台灣各公司都面臨這問題,只是台積電比較早,但也像是30年前台積電在台灣建立第一個廠,是很多學習的過程,但都能一一克服。對於水電資源問題,劉德音表示,我們一向跟政府有通暢的溝通管道,用電用水都是透明的,就看政府如何克服,目前台積電用電是全台的8%左右,預計到2030年可能會高達12%左右,「但我們對台灣經濟貢獻度是同步增加,所以政府也會看到我們的成長、擴展所需的電」。魏哲家表示,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充滿挑戰,但我們也見證了生成式AI相關的興起,技術領先讓台積電去年表現優於同業,並處於有利位子,台積電將會持續掌握AI與HPC商機,投資半導體製程技術,支持客戶成長,有信心控制最小化海外晶圓廠成本差距,將股東價值最大化。以產業來看,預估今年整體半導體產值年增約一成,扣除記憶體,晶圓製造端的年增率可近二成。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第一季財務表現,營收5926.4億元、淨利2254.9億元,每股淨利8.7元。第二季展望營收會介於196到204億美元、毛利率51到53%,台積電今年也會逐季成長,以美金計算營收會年增20到25%。
產業獨尊護國神山恐罹「荷蘭病」?經濟部信心喊:還可讓台再吃50年
台灣產業獨尊護國神山,讓人憂心患上「荷蘭病」。但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否認我們有此病,強調半導體產值不同,過去50年造就了台灣經濟,他有信心,未來AI晶片、伺服器,還可以讓台灣再吃50年。所謂「荷蘭病」,是指20 世紀 60 年代荷蘭在北海發現大量天然氣,大量開採後反而讓製造業出口競爭力降低,被用來提醒國家不可單壓某一產業。。但是郭智輝卻不認同我們有荷蘭病 ,說那是集中某一產業發展,例如大家都去種鬱金香, 最後沒人買。但半導體產值不一樣,50年來造就台灣經濟成長,他相信,因著高階伺服器8 、9成都在台灣生產,未來AI晶片、伺服器,還可以讓台灣再吃50年。藉由半導體製造技術,郭認為,搭配智慧製造、好好應用發展,我們就不會只有護國神山,可應用到大健康、生技醫療等產業 。像是透過AI,發展早期發現的精準治療。至於台積電、聯電、華邦電到海外設廠的「淘空」疑慮,他並不擔心,說這些公司代表我們國力延伸。 畢竟先進製造9成在我們廠商身上,到海外只是一小部分,我們也不會把先進製程好的東西都移到海外去製造 。
美股道瓊暴跌+中共軍演台股24日遇亂流 台積電2奈米利好消息力守平盤
美國失業救濟數據大幅下降,降低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希望,美股周四全面收跌,道瓊指數暴跌逾600點,但輝達卻獨強漲破一千美元大關,還加上中共軍演、立院風波等消息雜亂,讓台股24日以下跌164.76點、21442.67點開出,後續指數一度跌逾200點,失守21400點關卡,後續明顯有大盤力拱,讓跌勢收斂、力求平盤;而權值股台積電 (2330)儘管有不少利好消息,但仍不敵大盤頹勢,以下跌17元開出,也力拼平盤收尾。美股周四主要指數,道瓊指數暴跌605.78 點,收在39065.26 點、下跌1.53%;那斯達克指數收在16736.03 點、下跌0.39%,;費城半導體收在5125.98點、下跌0.02%;S&P 500指數收在5267.84點、下跌0.74%,。其實台股在23日的開高震盪,最後上漲55.6點,收在21607.43點,漲幅0.26%,有媒體盤點八大公股銀行的買超數據,發現國家隊進場救的第一名仍是中鋼(2002),買超逾7千張,亞軍為面板大廠友達(2409)的5千張,也有網友眼尖發現買超金額第一名是廣達(2382)、但第二名居然是近期暴漲四倍而被戲稱「妖股」的機器人概念股所羅門(2359)。台積電則在23日舉行年度技術論壇台灣場,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表示,2023年是挑戰的一年,今年將慢慢進入復甦狀態,AI需求非常強勁,AI加速器需求年增2.5倍,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上看1兆美元,台積電將成最大受惠者。台積電海外營運辦公室資深副總張曉強表示,台積2奈米進展相當順利,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2026年再推出A16,正式跨入埃米時代,將結合超級電軌 (Super Power Rail) 架構與奈米片電晶體。台積電18廠廠長黃遠國表示,今年3奈米產能規劃較去年成長3倍仍不夠,今年拉高至蓋七個廠,包含三座晶圓廠、兩座封裝廠及海外兩個廠均同時進行;海外部分的美國廠一廠預定明年量產,二廠則在2028年;熊本晶第二廠預定2027年量產,德國廠預定今年第四季動工,目前正在進行前置作業。美國從2022年起對中國大陸祭出晶片禁令,對大陸出口的半導體相關產品有管制法規,當時台積電南京廠獲得一年期的展延豁免,原將於今年5月31日截止,台積電23日表示,美國商務部近日已核發「經認證終端用戶」(Validated End-User, VEU)授權給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代表南京廠可維持現狀,將持續擴增南京廠28奈米製程產能。
國際半導體展6日登場 SEMI:估2030年產值達1兆美元
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將於明(6日)起一連三天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盛大登場。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產業正站在全球合作的新起點,面對著跨世代技術創新、淨零發展以及人才永續等機會,我們需要掌握創新與永續雙軌轉型的契機,預計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突破1兆美元路。」曹世綸也指出,今年,我們也見證多間資通訊企業穩步跨足半導體領域,為產業生態圈注入活水。期待能在全球專家、學者和產業領袖的支持下,助力台灣成為領航者,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綜觀半導體領域投資,曹世綸說,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在2022年紛紛創下了歷史新高,設備市場在2022年成長5%,達1,074億美元;材料市場的年成長率更是達到9%,整體產值來到727億美元。儘管今年投資步伐放緩,但明年復甦依然可期。此外,在產能區域化的浪潮下,預期台灣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生產樞紐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認為:「經濟規模和創新是半導體產業的二個驅動力,然而地緣政治導致半導體市場循環模式的改變;成本上升和規模收縮的壓力逐增,因此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創造更高附加價值。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尋求最佳的成本效益架構,加強人才培養,以引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永續責任及社會信任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SEMI全球董事會成員暨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僅管半導體市場受到景氣波動和去化庫存影響,但汽車、工業電子和生成式AI已成為支撐產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我們除了將最佳化產品光譜並拓展終端應用佈局,以滿足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需求;持續推動綠晶圓發展,也成為我們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關鍵戰略。」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指出:「默克致力將綠色DNA導入產業轉型進程,除了提供專為半導體產業打造的整合式解決方案,並透過數位化平台,幫助加速材料開發及發展綠色製程,協助企業擁抱綠色創新以實踐永續目標。我們也在政府單位及供應鏈業者協力之下,於2021年宣布在台擴大投資,期待能補足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材料缺口,為未來成長動能提供供應鏈韌性,同時以在地化生產,減少因全球供應鏈所衍生的碳足跡。
半導體新戰場1/打破地緣政治僵局 60家台日化合物半導體廠10月大陣仗合體找解方
美中爭霸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美國去年9月禁止高階晶片出口中國,日本今年5月跟進,公布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使得中國8月出手反制,限制鎵、鍺出口,一舉將戰線從技術設備人才,拉到「化合物半導體」,同時加速台日半導體產業抱團。CTWANT記者調查,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以化合物半導體為重頭戲,參展規模150家創新高、6個國家地區,光是台日兩國就有超過70家科技廠大陣仗參與。在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日本一度超越美國,使得美國1986年祭出「美日半導體協議」,加上台灣及南韓半導體產業崛起後,使得日廠全球市佔率節節敗退,近年疫情引爆晶片荒及美中科技爭霸,全球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危機下重組,給了日本趁勢重返半導體大國的機會,不但去年8月由八家大廠組建國家晶片隊「Rapidus」,今年6月也重修「晶片戰略」,訂下2030年產值達3.3兆元的目標。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以設備及關鍵原料為主,掌握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最上游,握有全球半導體關鍵生產原料主導權,而這次日本加入美國陣營,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反遭中國限制鎵鍺出口,這對日本「化合物半導體」影響,引來業內高度關注。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指出,「現在用於電腦、手機運算的是矽半導體、屬於第一類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是第二、三類半導體,用於加速傳導,應用有所差異」。化合物半導體中的砷化鎵(GaAS)為第二類,用於手機、基地台功率放大器,碳化矽( SiC)、氮化鎵(GaN)等為第三類,碳化矽多用在電動車、工控的動力系統,氮化鎵則用在功率大、電壓高的潔淨能源電源供應器。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專區,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圖/翻攝Disco官網)日本第一大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製造商三菱電機,日前宣布加大兩座SiC晶圓廠投資,其位於熊本縣合志市的工廠有6吋晶圓產能,正在擴張中,這座晶圓廠距離台積電約10分鐘車程。去年市場盛傳,台積電在第三類半導體領域鴨子划水,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回應,「第三類半導體產值偏小,無法與矽基(SILICON BASE)半導體相比。」三菱電機總工程師多留谷政良,在8月23日台北自動化展中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儘管矽、碳化矽半導體在製程與應用上有所差異,但基本道理相似,因此人才是同一批」,台積電迅速發展後對半導體人才需求更緊迫,帶動當地大學院校積極培育半導體工程師,多留谷政良評估,「這部分人力缺口要能補上,至少要5年時間」,此期間台日半導體人才勢必緊密交流。事實上,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日本曾經是半導體製造的強國」,1986年日本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全球市佔率曾高達45%,上個月的日本行,特別提出應在晶圓材料、廠務設備、人才,以及共同研發電動車、物聯網、人工智慧、元宇宙應用,尋求新南向市場的合作。此外,工研院與日本德山、國內筑波科技共同合作的化合物半導體實驗室也在8月初正式成立,號召化合物半導體自主材料生產技術平台,從事粉體製程及晶體驗證,從原料、磊晶到封裝測試。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圖為參訪三菱電機6吋碳化系晶圓廠。(圖/三三會提供)而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將以「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及「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領袖高峰會」為主角,台日廠首度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大規模參與。主辦單位台灣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執行長羅懷家指出,台灣、日本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將加深、加速。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精密光學」、「光電檢測」、及「矽光子與雷射」4大主題。羅懷家指出,化合物半導體製程的材料、壓力、溫度要求與矽不同,並預告可能發表國際大廠競逐的8吋碳化矽(SiC)標準,應用在高頻高速的電動車、高鐵動力系統。同時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有別於以往用鑽石線切割,京瓷(Kyocera)展出化合物半導體封裝,日本NTT先進科技公司展出化合物半導體設備商。化合物半導體展區國內參展廠商包括環球晶(6488)、穩懋(3105)、中鋼碳素(1723)、光電檢測閎康(3587),光學佳凌(4976)、明基BenQ等;台灣超微高學的AI光學設備能把晶圓放大數百萬倍檢測表面裂痕,甚至可以做到「透視」內部瑕疵,「原理跟哈利波特『隱形斗篷』一樣,是利用折射」。一位科技業內人士觀察,日本對此番化合物半導體發展相當積極,因當局亟欲振興國內經濟,希望能夠抓住電動車動力系統、智慧製造、AI應用商機;在1980日本半導體黃金年代的從業人士們面臨退休,在鼓勵終生工作的氛圍下,有餘裕與眼界再投入產業以及促進台日雙方合作。
半導體產業過度集中台灣?經濟部回應了
外界關切半導體產業是否過度集中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指出,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為7000億美元,但收益占比,美國為3600億美元、占42%,台灣為1600億美元、只占16%。她不諱言,台灣這麼辛苦努力生產製造,收益占比卻不是最多,反而是美國做軟體占了產業裡最值錢的地方。但台灣與國際大企業合作,若沒有台灣輔助、好的設計是無法製成產品。不過面對歐美日主要半導體國家為確保其供應鏈安全,紛紛拉攏台灣半導體前往設廠,台積電也在地緣政治壓力下,赴歐美日展開多元布局,路透引述央行內部一份內參報告指出,台廠升級當地製程與規模,恐削弱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完整性,也憂心晶片在台製造集中度下降,恐影響台灣投資與就業動能。王美花昨天出席一項論壇指出,台積電到日本、美國投資,雖有挑戰,像是得面對不同的文化、人力等問題,但是也有新的機會,到日本可與擁有最先進技術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到德國則是與車用電子合作,加深國際布局。另外,台積電確定在高雄廠設2奈米製程,先進封裝選定於竹科銅鑼園區,也呼應了台積電「根留台灣」、「深耕台灣」。王美花表示,台積電布局明顯兩邊都要顧,對台灣而言,其重要性是更具有擴散效果。半導體最重要的供應鏈、生態系都在台灣,像是AI包含晶片、封裝,伺服器、載板、散熱需求等研發和驗證都在台灣,高效能地提供給全世界使用,產業生態系擴得更大。財政部公布今年7月出口,資通訊產品出口年增率高達54%,有史以來第2高的產值,主要受惠AI伺服器、AI晶片需求,未來AI需求愈來愈大,只要台灣生態系是最完整的話,對台商而言是好機會。等到生態系擴大一定程度,台商也要到其他國家布局,像是東南亞、墨西哥,甚至美國、歐洲國家。台積電不僅國際布局,台灣也一路擴展,從竹科一路擴張到南科,甚至只要合適的地點,都是台積電先進製程增加投資的機會。對現在台積電的全球布局,產業資深顧問陳子昂表示,要看什麼樣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短期之內國外廠恐怕無法獲利,但為了鞏固客戶、維持市占率,台積電確實需要海外布局。
IC設計決戰2026年3/去中化、去美化怎應對? 法人:不牴觸禁令下雙邊轉單可期
面對美中兩國在IC設計的強勢進逼,台灣廠商該如何應對?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曾冠瑋向CTWANT記者表示,「夾在中國聯盟與美國聯盟間,要如何選擇,仍是各國IC設計業者的難題。」資策會MIC分析師楊可歆日前在「35thMIC FORUM Fall賦能」線上研討會指出,地緣政治將持續影響今年半導體產業,從晶片法案到CHIP 4聯盟倡議,在在都顯示美國希望獲得半導體業者支持,因此可預見台灣半導體廠商包括IC設計與晶圓代工廠的全球佈局都會受到影響。受總體經濟狀況不佳及庫存水位過高影響,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日前預估,全球半導體今年產值恐將衰退4.1%,而台灣半導體產值亦將衰退5.6%,至4.56兆元,其中IC設計業產值恐將衰退12.3%,將是表現最差的次產業,相較之下,IC製造估將年減3.4%,IC封裝年減3.4%,IC測試年減2.6%。「由於美國對於高階IC的掌控程度高,加上中國在中低階IC的奮力追趕,台灣IC設計在各領域需持續耕耘,並加強手機SoC、網通IC、ASIC(用於Server、Edge Computing、IoT、AI)或未來新興應用的處理器相關IC之研發。」曾冠瑋說。曾冠瑋指出,從IC供給端來看,各國將加速推動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以求在晶片戰爭中,仍然保持自主性與彈性,以應對未來更多不確定性。另外從IC需求端來看,美系品牌、系統業者將持續推動IC採購去中化,將從IC設計業者的選擇以非中系為主,擴散到IC製造、封測、組裝等也以非中系供應鏈主。開放海外人才加入,將有利於廠商提升競爭力。(圖/聯發科提供)曾冠瑋指出,中系品牌、系統業者也想推動IC採購去美化,但高階IC產品因製造受限故仍難以達成,因此仍需仰賴全球IC設計業者的產品。不過長遠來說,也將促使中國積極追求中低階成熟IC產品的自主化,對於以中低階產品為主的非中系IC設計業者,也將成為隱憂。根據中華徵信所去年9月統計,台灣IC設計廠2021年合併營收50億元以上的家數共有31家,合計營收為1兆1689.89億元,而這些廠商的中國營收合計為6220.63億元,比重達53.21%。而聯發科去年11月也強調,公司向來採取多元供應商策略提供全球客戶需求,將持續以台灣強大的半導體供應鏈為基礎,積極拓展全球客戶與業務。「大陸拿不到先進製程設備,所以大陸的IC設計公司只能給台灣的晶圓代工廠,尤其是美國要從20奈米以下都禁,所以連聯電也受惠。」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告訴CTWANT記者。法人則指出,去中化及去美化的效應之下,對於台廠來說,關鍵就是如何在不牴觸美國的禁令,能夠拿到分別來自美國及中國客戶的訂單,但整體來看轉單應是可期的。 TrendForce分析師曾冠瑋認為,台灣IC設計廠應加強手機SoC、網通IC、ASIC或未來新興應用的處理器相關IC之研發。(圖/翻攝自財經新報官網)
美國CHIP4戰台廠1/台積電拉高競爭層級 環球晶棄韓赴美「確保平等對待」
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共吸引700家國內外廠商參與,共設2450個展覽攤位創下27年新高,然這次大展未演先轟動,先是8月底美國發文給晶片大廠NVIDIA及AMD,禁止將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接著南韓媒體爆出「台灣投資南韓的50億美元 美國長官一通電話就攔胡」,加深半導體產業台廠的動盪。在此一詭譎氣氛下,13日的展前記者會上拋出的議題,就是南韓媒體踢爆的環球晶(6488)到美國設廠話題,接著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大談台積電高階製程對全世界節能貢獻,不提赴美設廠補助或中美晶片戰,從地緣政治話題抽身。對於兩位半導體大咖謹慎發言,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左右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美國『CHIP 4聯盟』。」美國晶片法案兩大目標是強化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及封殺中國高階製程技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美國推出晶片聯盟(CHIP 4)最主要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拉高美國在半導體的生產能力,同時鉗制中國高階晶片發展,尤其目前全球50%的半導體生產在亞洲,美國的比重僅有10%,美國只要想把比重拉高到20%,就等於是倍增,對於供應鏈的需求自然有很大的虹吸效應。」該人士說,這也是環球晶設新廠棄韓國改美國,以及美國對中國高階晶片的鉗制動作加大的原因。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研究預估,以全球各區域12吋約當產能來看,至2025年台灣占比約43%,接續為中國27%、美國8%、韓國12%;7nm(含)以下先進製程產能方面,至2025年台灣占比約69%、韓國18%、美國12%、中國1%。相較2022年的格局,顯見美國未來三年將提升先進製程產能占比,而中國則以成熟製程為主軸。意外成為全球半導體焦點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說,「赴美國德州設廠的原因,政府補貼相當重要,另外也考量總體成本,同時美國客戶也很重要。」不過市場關注的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一通電話,為何就讓環球晶新廠由韓國轉向美國?徐秀蘭強調,「主要是確認美國政府晶片法案的態度,及環球晶會不會遇到不平等對待。」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國際半導體展半導體永續力論壇以錄影方式點出台積電對全世界節能的貢獻。(圖/李宜儒攝)同樣赴美設廠,在美中晶片戰中備受關注的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態度則耐人尋味,董事長劉德音一反6月間投書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強調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而是倡議「我們估計,台積電在生產半導體每用1KWh(一度電),可以為世界節省4KWh(四度電)。」在9月14日的SEMICON半導體永續力論壇,劉德音透過錄影方式以「Innovating Towards a World of SharedOptimism(朝向共同樂觀的世界來創新)」為題,發表演講。「這是台積電由董事長劉德音首次在公開場合說明台積電對於全世界的貢獻。雖然之前是因為有外媒報導,台積電為了發展先進製程,耗費台灣不少電力。」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說,但也可以發現,台積電現在策略已經拉高層級,不再是以單一地區的生產廠商的角色,從節能角度來因應產業競爭,正好也強化了台積電的最大優勢。分析師張甄薇則指出,當晶片聯盟持續推動,美國的半導體聚落當然也會越來越大,根據研究機構預期,台灣的半導體產值比重,可能將從2021年的55%,降到2027年的40%,而美國將成長到24%。中國半導體高階技術發展若受鉗制,高速運算的發展也將受挫。(圖/新華社)
台灣半導體產值4.88兆年增逾19% 規模稱霸全球
台灣今年半導體產值來到4.88兆、年增逾19%,規模稱霸全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2展前記者會表示,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全球市占率達63%,半導體封測58%,IC設計22%,半導體不僅是台灣護國神山,甚至成為全球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成功關鍵,「台灣如果慢了,世界就慢下來」。「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 (圖/侯世駿攝)半導體被視為新的石油、重要戰略物資,全球都在爭取環球晶、台積電、聯電等到當地投資,外媒報導,環球晶原本計畫在韓國新建矽晶圓廠,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一通電話就讓環球晶轉往美國建廠,環球晶董座徐秀蘭證實6、7月曾與雷蒙多通話,主要確認美國政府在《晶片法》態度,及環球晶不會遭到不對等對待,美國德州廠將在11月動土,韓國2個廠也在擴充。目前市場關注半導體庫存雜音,龔明鑫認為明年第1、2季可望改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說,有些8吋的小型客戶提出9月的貨延後到明年出,但對公司本身營運無礙;美商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董事長盧東暉預期庫存問題將在明、後年緩解,但庫存問題每5~6年就會遇到一次,屬於景氣正常循環。「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 (圖/侯世駿攝)SEMI執委會副主席、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指出,台灣過去40年半導體行業成果豐碩,目前美國進行半導體計畫經濟,但台灣完全工業自主,應思考如何因應,尤其1984年起台積電、日月光都是單打獨鬥,未來國內半導體產業應一起更上層樓、找到更大商機,此外,要選擇適合台灣生態的半導體經營模式,他建議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矽光子、智慧製造、綠能零碳排的材料、設備、軟體等配套產業。美國Chip4晶片聯盟正在籌備中,對身為全球供應鏈重要基地的台灣來說,經部長王美花認為,確保台灣維持全球關鍵與分工角色,與如何跟「志同道合」盟友合作,是台灣很重要任務。
2023上星鏈1/全球首富明年要發射3萬顆衛星 台灣手機用戶明年打衛星電話嘛A通
近期美股大跌拖累全球股市,一片哀嚎中,卻有一個族群屹立不搖,「那就是低軌衛星。」分析師張陳浩說,加上蘋果(APPLE)9月7日秋季發表會的媒體邀請函上,滿天星空鋪成蘋果logo,更引起市場遐想,iPhon14可以衛星通信?而低軌衛星族群中,最火的就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所創的SpaceX。SpaceX是馬斯克於2002年創立的航太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去年底因火箭計畫遭遇危機,遭外媒報導恐面臨破產,沒想到今年3月俄烏大戰,SpaceX提供烏克蘭低軌衛星(LowEarth Orbits;LEO)服務,成了話題。8月25日SpaceX宣布與美國電信巨擘T-Mobile合作,再成市場注目焦點。SpaceX表示,儘管有強大的4G及5G網路,但地球上仍有90%區域沒有電信訊號。而SpaceX低軌衛星網路第一代星鏈計畫,於2019年取得1.2萬顆低軌道衛星的發射許可,後續第二代衛星預計明年,將再發射約3萬顆,屆時SpaceX攜手的T-Mobile手機用戶,以及未來特斯拉電動車主,均可透過 SpaceX第二代星鏈衛星網路來撥打緊急電話或傳送訊息,實現行動通訊無死角。一顆低軌衛星大約可以提供200個用戶使用,SpaceX為了確保用戶服務體驗,申請者就算申請了,也不一定能馬上取得使用資格。台灣超過500萬的5G手機用戶及特斯拉車主,何時可上星鏈?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產業顧問服務組副組長廖榮皇告訴CTWANT記者答案,「最快明年!」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產業顧問服務組副組長廖榮皇說,台灣最快也會在明年加入SpaceX第二代星鏈衛星網路計畫。(圖/123RF、工研院提供)廖榮皇說,「全球約有50萬戶跟SpaceX申請使用,台灣因有法令限制,SpaceX需跟台灣電信商成立合資公司,才能提供服務,NCC已於今年6月公布低軌衛星相關規劃及條件,台灣最快也會在明年加入,屆時民眾也可嘗鮮。」至於台灣民眾使用星鏈計畫的費率?電信商直言,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劃,畢竟還要等SpaceX決定跟哪家電信商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才會談到費率,不過以台灣的用戶量來看,參考美國費率應該是比較可能的選項。據工研院統計,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產值達到3713億美元,約當全球半導體產值4404億美元的84%,而太空經濟中有七成的貢獻來自衛星產業,產值達2706億美元,低軌衛星產業又是其中成長最快的部門。低軌衛星,顧名思義,主要是其所在位置高度較低。一般來說,全球衛星分為三種,高軌衛星(GEO)距離地球高度約35786公里,應用於政府與企業的衛星通訊、廣播電視訊號發送、輔助定位系統等。中軌衛星(MEO)距離地球超過 1200至35786公里,主要應用於導航設備。儘管有強大的4G及5G網路,但地球上仍有90%區域沒有電信訊號,星鏈計畫可補足其缺口。(圖/中華電提供、翻攝自馬斯克推特)低軌衛星(LEO)則距離地球約300至1200公里,以地面通訊為主,用來補足4G、5G等系統在偏遠地區收訊不良的問題。目前全球低軌衛星服務有四大公司,包括SpaceX、OneWeb、Amazon旗下衛星通訊公司Kuiper、加拿大通信衛星Telesat。「其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還是SpaceX,這跟馬斯克的電動車廠特斯拉一樣,都是透過破壞式創新。」廖榮皇說。TrendForce研究總監謝雨珊表示,由於LEO衛星具有低延遲和多樣化應用等優勢,可補充固網光纖部署在成本與土地取得之痛點,尤以丘陵與偏遠地區等複雜地形,透過衛星可補足。以英國電信營運商BT為例,其以衛星解決方案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小型衛星地面終端設備)用於偏遠地區,並服務往來於海上的船舶、偏遠地區鑽油廠等。「目前低軌衛星以提供網路服務為主,僅有在少數地區或急難緊急狀況才能使用簡訊等功能,但只要電信公司開放,因為頻率OK,所以民眾現在使用的4G、5G手機,就可以使用低軌衛星的電話服務。」廖榮皇說。蘋果秋季發表會邀請函的滿天星空蘋果logo,也引起市場iPhone可使用衛星電話的遐想。(圖/翻攝自apple官網)
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至6.15倍」 創近1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昨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相比,差距擴大至6.15倍,較109年略增0.02倍,並創近10年來新高,我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這是經濟發展下,資本運用對財富累積的影響,舉例來說,所得較高者,除工作所得外,還有股市、房地產交易、租金、利息等多元投資收益,這是世界經濟發展下的趨勢。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則指出,錢賺錢很容易,但對最低20%的基層家庭來說,要存到第一桶金卻很困難,政府每年調漲3%、5%的基本工資,對這些族群是非常有感的;吳大任認為,貧富差距不要擴大至7、8倍失控階段,略增是正常現象。我國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朱澤民認為,台灣財富集中程度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高,據統計顯示,以全國所得最高1%族群占全國所得占比來看,美國占22.75%最高,新加坡、南韓分別是14%、12%,台灣與日本都是10%。他舉例說明,台灣有半導體董事長年薪為新台幣4億元,同樣是半導體的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年薪卻達80億元,台灣半導體產值不輸國外,但相對於其他國家,金字塔頂端的薪資是非常高。為解決貧富差距,朱澤民表示,政府持續照顧弱勢族群,提供如低收入戶生活補貼、老農津貼、育兒津貼、老人乘車補貼等,都能減緩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的速度;若不計算政府移轉收支縮減的補貼措施,所得差距倍數將高達7.63倍。
荒地變蛋黃1/台積電捧手心陳其邁親自安頓 北高雄翻身百場建案待推出
「台積電落地,代表半導體廊帶成型!」近期成為高雄市長陳其邁的口頭禪,有如點石成金,「配合半導體S廊帶的開發,從此告別蛋殼、蛋白,現在正邁入蛋黃。」開發中的北高雄橋頭、楠梓及仁武3大園區,預估最快2024年啟用,年產值超過3600億元,創造3.4萬名就業人口。同時,北高雄的農地也跟著一塊一塊翻身。據高雄市代銷公會數據統計,楠梓、橋頭、仁武3個區域2020至今推案超過32場,但籌備推案中的卻超過105場,房價也從2020年的每坪15、16萬漲到如今28~30萬元。北高雄的翻身奇蹟中,最關鍵的就是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第二園區,這塊面積近238公頃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又稱「五輕煉油廠」),在高雄市政府接手除汙整地後,其中台積電預定進駐的第三區,目前已完成交地,經發局表示,園區公共設施已經施工,台積電廠房預計7月動土,目前等相關程序完備。「過去中油那塊地是當地居民很討厭的嫌惡設施,做夢都不敢想有天會變台積電,簡直是神話!」台積電落腳的中油高煉廠就在高雄市議員李柏毅的選區楠梓,他回憶,約莫2021年3月議會質詢前的會談,他原本要追橋科進度,但陳其邁卻告訴他,「台積電要來了!」讓他又驚喜又詫異,還要他保密。這個驚天大秘密本不該提前外流,不過台積電人員頻繁往來市府開會,消息很快就傳開,產業、建商全部聚焦北高雄。除了現有的南科路竹園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原楠梓加工出口區),正在開發中的共有3區:橋頭科學園區確定進駐廠商有日月光、國巨、鴻海集團;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第二園區最指標的就是台積電;仁武產業園區指標大廠天正國際、元山科技、駐龍精密,3大產業園區,未來估計帶來3.4萬就業人口,年總產值高達3600億元。高雄市府近年大力招商,去年高雄仁武產業園區首辦說明會,就吸引300家廠商有意搶進,至今確定進駐的指標大廠就有天正國際、元山科技、駐龍精密。(圖/報系資料庫)隨著產業進駐如火如荼,陳其邁也馬不停蹄,近1個月來4度越過半屏山,6月15日出席鴻海在橋頭科學園區投資60億元的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動土典禮;23日,又參加達麗建設投資20億元的岡山樂購廣場開幕活動;27日再出席楠梓新台17線北段通車典禮,並責成南段也要盡速完工;3日又再度前往橋頭視察典寶溪滯洪池工程,盼解決北高雄地區長年容易積淹水情形。「市長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跑橋頭、楠梓一帶,尤其聽到與產業有關的活動,一定馬上去。」李柏毅表示,北高雄半導體S廊帶一路從南科、路科、橋科、仁武產業園區、楠梓產業園區向下延伸到亞灣區5GAIoT創意園區,陳其邁最重視的就是半導體龍頭齊聚的橋頭、楠梓,以及高雄的門面左營,「即便是一個連議員都可能PASS的小活動,他都出席,只因為離台積電很近。」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台積電為國內半導體龍頭,以先進製程、超高良率遙遙領先競爭者,對國內經濟貢獻度高,拉抬供應鏈效果也明顯。(圖/中新社、CTWANT資料室)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高雄過去以石化工業為主,產業帶動效果不明顯,半導體較能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驅動效果顯著,其中台積電在國內半導體位居龍頭,占整個國內半導體產值超過4成,獲利占比也高達6成以上,對台灣整體經濟貢獻度非常高,拉抬上中下供應鏈的效應也特別大。劉佩真認為,近期電價上揚問題應可透過轉嫁做反映,廠商反倒更在乎供電穩定性,以及2050年淨零排放、綠能再生能源規劃,皆攸關是否符合供應鏈客戶需求,有賴政府在政策有更完整的配套;另外,過去擔心中國挖腳人才的問題已不再,反倒是外資業者到台灣投資後給予人才更優渥的福利待遇,搶人才大戰是目前台廠較頭痛的地方。
晶片供應問題短期難獲解 資策會產業所評估:2023年才會穩定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發表台灣半導體產值預估,可達4.36兆新台幣,成長率17.5%,可望優於全球的10.4%。不過從去年開始的晶片供不應求問題,MIC認為要到2023年才能趨於穩定。MIC觀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趨勢,預估市場規模可達6135億美元(約18.4兆),成長10.4%,但台灣半導體可達4.36兆台幣,有更優的17.5%表現。以次產業來看,我國仍以「IC製造」全年營收成長25%最高。「IC設計」則約成長10到15%,產值兆元以上。「IC封測」全年營收成長最低,約5到10%,僅6765億。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表示,2021年半導體晶片需求遽增、產能供不應求,引發供需失衡、交期延長與產品漲價,帶動市場規模與業者營收大幅成長,即使今年上半年出現消費性電子需求銳減,長期仍有5G、AI、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驅動產業穩定成長。至於晶片供需失衡問題,他表示,2022年將持續,隨著晶圓廠積極擴產,以及短期需求收斂,預估到2023年供需可望趨於穩定。觀測2022年半導體產業動態,資策會MIC表示,上半年的消費性電子需求疲軟,反而緩解了供應鏈缺料問題,電視與PC面板需求下滑,衝擊驅動IC(DDI)需求,大型面板驅動IC(LDDI)陸續傳出砍單,使8吋晶圓產能出現鬆動,有助於緩解MCU、PMIC產能緊缺。不過後兩者仍是市場較為緊缺的元件,短期仍解供貨不足現象。美中競爭加速區域半導體供應鏈變化,資策會MIC表示,三大區域供應鏈正逐漸成形,除美日台韓與中國大陸以外,歐盟近期與Intel取得共識,先進製程廠將於2023年動工、2027年量產。不過亞洲地區仍占全球晶圓製造產能超過80%,即使北美與歐洲已規劃政策誘因,短期仍難以提高本土晶圓製造產能。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持續擴大晶圓製造產能,更透過內需市場驅動發展,是全球產能增長最快地區,逐漸壓縮其他國家產能占比,如台灣產能占比已由2019年20%下降至2021年18.9%。鄭凱安指出,台灣晶圓代工廠目前仍以本土為主要製造基地,不過海外產能擴建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然而海外投資規劃除了確保獲利、控制營運成本與爭取政策優惠之外,更須考慮當地對晶圓製造產能的特殊需求,以及當地供應鏈是否能與晶圓廠本身能量合作互補。
通膨惡化美股收黑 台股開盤承壓高檔震盪
儘管白宮已預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能超過7%,但周四(10日)美國元月CPI年增率達7.5%,超乎市場預期的7.2%,創40年來新高,加上盤中聯準會(Fed)官員超鷹派的言論,華爾街憂心Fed將採取更為劇烈的升息動作,且俄烏局勢持續緊繃,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黑,道瓊指數跌逾500點。台積電ADR跌0.65%;日月光ADR漲1.07%;聯電ADR跌3.12%;中華電信ADR跌0.37%。10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526.47點、1.47%,收35,241.5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304.73點、2.1%,收14,185.6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83.1點、1.81%,收4,504.0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17.62點、3.22%,收3,536.10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跌2.36%;Meta(臉書母公司)跌1.69%;Alphabet(谷歌母公司)跌2.10%;亞馬遜跌1.36%;微軟跌2.84%;特斯拉跌2.95%;英特爾跌2.10%;AMD跌5.33%;NVIDIA跌3.30%;高通跌5.37%;應用材料跌3.07%;美光漲3.29%。台股10日開高走高。開高後雖然一度震盪走低,最低來到18145.04點平盤附近,但之後台積電領軍上攻,指數步步墊高,尾盤在大單持續台積電敲進下,終場加權指數收在最高點18338.05點,上漲186.29點、1.03%,站上月線。櫃買指數則以222.15點作收,上漲1.15點、0.52%,成交金額續增至968.28億元。集中市場10日成交金額續降至2806.5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93.56億元,外資連2買,買超96.61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1億元;投信連8買,買超13.27億元;自營商賣超1.02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15.31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14.09億元,融資餘額為2632.92億元,融券增加1.26萬張,融券餘額為45.14萬張。當沖交易金額增為2146.45億元,占市場比例為37.59%。受惠於漲價效益,台積電元月營收達1721.76億元,續創歷史新高,月增10.8%,年增35.8%。元月法說會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若不含記憶體,今年半導體產值約年增9%,晶圓代工產值年增約20%,而台積電以美元計營收可望成長25-29%。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新春開工典禮上表示,今年將再推2款新車型,車用零組件營收目標上看200億元。MSCI公布最新調整。「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下調至16.37%,調降0.02個百分點;「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下調至18.56%,調降0.14個百分點;「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上調至1.91%,調升0.01個百分點。最新權重將在2/25收盤生效。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新增成分股元太,刪除成分股緯創。統一證券表示,外資認錯回補,台股連續第4日上漲,並重新站回所有均線之上,盤面上三大類股良性輪漲,中小型股人氣回溫,法說旺季及財報利多也為基本面支撐,維持震盪盤堅走勢,指數有望向上挑戰歷史新高18619點。
2021國際半導體展登場 650家廠商齊揭未來10年科技新趨勢
一年一度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1)今(28)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辦,今年最大特色是規劃了四大主題展區,同時展覽規模創下新高紀錄,超過650家廠商、使用2,150個展位,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最尖端的技術與創新解決方案同場較勁。 大會今年聚焦「化合物半導體」、「異質整合」、「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四大主題,其中化合物半導體特展,規模更是全台最大,主辦單位SEMI表示,遵循電動車、5G等未來十年科技主流趨勢,期望能帶動並鏈結台灣及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2021國際半導體展參展廠商及使用攤位數都創下歷史新高,4大主題專題齊聚半導體產業鏈成員。(攝影/胡華勝)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在物聯網、電動車、5G等市場驅動下,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可望成長超過20%、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也將突破4兆元。除了匯集半導體先進製程科技、先進測試、策略材料、ESG與永續等新興技術的商機媒合與交流機會外,SEMI也籌劃化合物半導體特展、綠色製造主題展區等,跟緊全球最新動態。這次參展廠商包括台積電、鈺創、日月光、矽品、穩懋、南亞科技、力積電、欣興電子、漢民科技、Applied Materials、ASM、DISCO、Lintec、TEL等國內外領先企業,可以說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成員都到齊。在化合半導體展區中,有穩懋半導體、漢民科技、應用材料、晶成半導體、嘉晶電子、IQE等企業,聚焦5G、化合物半導體、動力總成(Powertrain)、GaN & SiC等關鍵技術。並舉辦「SEMI Talks領袖對談」,由重量級企業及學界代表,一同針對台灣在國際半導體的競爭優勢議題進行交流。質整合創新技術館則針對5G、AI等新興科技應用興起,半導體製程持續微縮,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邀請到台積電、日月光、矽品、環旭電子、鈺創、欣興電子等大廠分享經驗。高科技智慧製造未來展區邀請凌華科技、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倍福自動化、遠傳電信、西門子、達明機器人等領導企業分享虛實整合應用,包含無人機巡檢、工業AR智慧眼鏡、物聯網等項目的成果。綠色製造創新形象館邀請日月光、南亞科技、力積電等巨頭企業,揭示綠色製造相關的創新技術與產業前端應用,並集結最亮眼的綠色製造焦點案例,包含綠色設計、能源管理、資源再生、供應鏈韌性等。
盤點聯發科2021戰績 營收170億美元 全球每10支手機有4支是聯發科晶片
2021年可以說是聯發科(2454)躍進的一年,不僅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手機晶片也站穩全球第一市占位置,另外包括Chromebook(ARM-based)、智慧電視、智慧語音助理等多項產品也拿下全球市占第一,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表示將貫徹聯發科的核心策略「one of the leaders。」蔡力行表示,2021年聯發科締造了歷史紀錄的亮眼成績,2021年營收預計將達170億美金(約新台幣4760億元),約為2019年80億美金(約新台幣2240億元)的2倍,淨利也約是2019年的5倍。聯發科技有信心明年雖然沒有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25%的成長,但每年都可以有10%以上的成長,優於全球平均。蔡力行細數聯發科重要的表現,包括已經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源管理IC(PMIC)連網晶片設計業者外,在ARM-based Chromebook、智慧和數位電視、智慧語音助理、光碟機與藍光播放器等,全球市占均為第一、WiFi 6方面也取得成功的位置,未來公司的維持方位的產品組合及多元布局站穩跨平台的策略。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在隨著雲端計算持續成長,終端裝置也倍數成長,低功耗的需求會越來越高,相信數位轉型會帶給來很多機會,一年驅動超過20億終端設備,在未來隨時隨地連網的需求下,公司前景一片看好,所以對未來成長很有信心。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聯發科技5G手機SoC在過去兩年積極佈局下成為領先的品牌,全球所有智慧型手機中每10支就有超過4支內有聯發科技的晶片,聯發科技手機晶片出貨量自2020年第三季到現在連續於全球奪冠,這樣市場的成績讓我們也很有信心可以在2022年蟬聯寶座。在5G覆蓋方面:我們和超過100家全球主流的運營商合作5G IoT 互聯測試認證,覆蓋超過37個主要佈建5G網路的國家地區;在5G手機終端導入方面,已經和國際上主要的各5G手機製造商進行設計導入,協助這些主要客戶的5G手機終端在全球上市布局。
蘋果自駕車激勵科技股向上 台股驚驚漲萬八在即
美國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26.8萬人,維持低檔水準,激勵周四(18日)美股買氣,而在科技股部分,蘋果自駕車(Apple)傳出將於2025年上市,股價創下新高,NVIDIA持續上漲,帶動標準普爾(SP500)、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創下新高。台積電ADR漲3.64%;日月光ADR漲1.18%;聯電ADR漲1.59%;中華電信ADR漲0.05%。18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跌60.1點、0.17%,收35,870.95點;那斯達克指數漲72.14點、0.45%,收15,993.7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漲15.87點、0.34%,收4,704.5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68.5點、1.79%,收3,900.0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漲2.85%;Meta(原臉書))跌0.61%;Alphabe(谷歌母公司)漲1.21%;亞馬遜漲4.14%;微軟漲0.63%;特斯拉漲0.68%;NVIDIA大漲8.25%;英特爾跌1.09%;AMD漲2.43%;高通漲1.51%;應用材料漲1.77%;美光漲2.07%。18日台股持續震盪走高,早盤登上17820點後,一度拉回到平盤之下,最低來到17748.21點,但買盤隨即進場,在聯發科領軍下,指數再度攀高,尾盤再度演出神龍擺尾,最後仍是收在最高點17841.372點,上漲77.33點、0.44%,日K線連5紅。櫃買指數以225.48點作收,上漲1.41點、0.63%,成交金額略增至1212.12億元。集中市場18日成交量能微降至3946.3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96.46億元,外資由賣轉買、買超101.30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4億元;投信中止4連買、賣超10.32億元;自營商買超10.14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4.65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4.32億元,融資餘額為2744.83億元,融券增加0.31萬張,融券餘額為60.08萬張。當日沖銷交易買賣金額為3290.47億元,占市場比例為41.02%。市調IC Insights發布最新報告,由於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5G通訊、電動車及自駕車等新應用帶動半導體需求,2021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較去年成長23%,包括半導體出貨量較去年成長20%,平均銷售價格較去年提升3%,年成長率是2010年以來第二高水準。在全球前25大半導體廠的營收表現來看,AMD超微年成長率排名第一,聯發科排名第二。晶圓代工廠今年營收成長動能優於產業平均水準,受惠於產能供不應求及客戶擴大釋出代工訂單,營收成長動能可延續到2022年。統一證券表示,周四台股指數突破17800關卡,再創波段新高,各期均線呈現多頭排列,搭配成交量能溫和放大,外資回補買盤積極,在年底作帳行情帶動下,有望挑戰歷史高點18034點。法人指出,台股近期驚驚漲,本周K線可望收紅,不過距離歷史高點已近,在上檔空間有限下,建議居高思危、逢高適度減碼。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11月18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
聯電華麗轉身3/外資喊目標價破百 產能滿載依舊供不應求到明年
由於5G應用、電動車市場興起,全球晶圓需求強強滾。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2021~2022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由5272億美元成長至5734億美元,年成長8.8%。工研院IEK產科所更預測,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攀至3.8兆元新高,年成長18.1%,優於全球水準。在需求強勁帶動下,全球晶片大缺貨,外資看好晶圓價格持續推升晶圓代工廠獲利,9月初外資對台積電(2330)、聯電(2303)評等維持「買進」不變,美系則將目標價從877元、102.8元,上調到1014元、119元,另一亞系外資也將聯電目標價上調到百元之上。美系外資預估,聯電不僅下半年營收成長幅度將高於市場預期,明年毛利率還可進一步提升到44.6%,每股盈餘(EPS)上看6.25元,因此上調聯電目標價。全球晶圓需求起飛,工研院IEK預測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達3.8兆元新高,年成長達18%。圖為聯電廠房。(圖/黃耀徵攝)聯電在日前法說會上表示,第三季晶圓出貨季增約1~2%,晶圓平均美元價格增加6%,平均毛利率將提升至35%;而此波結構性需求可望延續,晶圓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會延續到明年之後,並且繼續支撐整體晶圓平均美元價格的上升。其中,8吋成熟製程受惠於微控制器(MCU)、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及功率半導體等訂單湧入,產能已全線滿載,滿產能投片情況可望延續到明年中。至於12吋廠產能利用率也已達滿水位,5G智慧型手機相關OLED面板驅動IC、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等持續訂單湧入,22奈米、28奈米製程產能持續供不應求。法人預估,聯電第3季合併營收將介於545~550億元,季增約7~8%,可望再創歷史新高,第4季可望跟隨台積電腳步,調漲價格,挹注獲利,「至於明年度能否逐季調漲,則要看第4季電子業銷售狀況以及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狀況而定。」
產業典範1/超越全球成長率3倍 半導體帶領台灣GDP由負轉正
2020年新冠肺炎不僅重創全球經濟,也改變人們生活型態,更牽動了產業發展新樣貌,其中,最夯的產業無疑就是半導體,究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具備什麼樣的特點,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一場「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揭露台灣半導體產業不畏疫情與淡季的創新與競爭力。過去數十年來,半導體默默的無聲扮演科技產業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半導體就沒有今日科技的樣貌,但對一般人而言,半導體是相當陌生的,大概「晶片」兩個字就統稱這一切了。但因美陸貿易戰起,半導體的重要性成為國家級戰力,台積電(晶圓代工)、聯發科(IC設計)等半導體產業大廠,更是新聞中常出現的主角,全球半導體在2020年產值大增,吸引了世界所有的目光。2020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大局勢下,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成為產業發展最強勁的勢力,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在這場「新領袖‧新典範」高峰論壇中剖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圖/馬景平攝)蔡力行表示,去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由原本的3.4%變成負3.5%,全球半導體產業卻是逆勢成長,年增率達到6.8%,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更是驚人,成長了20.9%,大幅優於全球。細分來看,2019-2020年期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中,封裝成長了9%,測試成長了11.1%、設計成長了23.1%及製造成長了23.7%,總合平均20.9%,遠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市場的6.8%。從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產值5,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5.78兆元)來看,美國就占了43%,台灣占20%,居第二大,其次是韓國、日本、歐洲及大陸,分別占16%、8%、7%及6%。台灣半導體產業自新竹、台中到台南已經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胡華勝攝)在台灣,放眼新竹、台中、台南3大科技園區,分別占有50%、15%及35%的半導體產值,製造、封裝、測試一條龍,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促成了數位經濟的發展,無時無刻在線(always-on)成為人與人連結的新方式,也創造了「宅經濟」、「遠端搖控」、甚至包括學習、運動還有線上娛樂,這些不用接觸的互動進一步成就了電子務。蔡力行以自家聯發科為例,2020年有賴於網路應用、遠端工作、學習、家庭娛樂及4G至5G的升級,營收成長了31%。蔡力行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備靈活反應力、強大執行力的特點,這是台灣廠商(產業)的優勢,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