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常德桃花源1/陶淵明的烏托邦原型 日本臨濟宗、茶道發源地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1,600多年前,東晉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讓世人心之嚮往、兩岸學子背到滾瓜爛熟的故事,就發生在湖南常德;還有唐代詩豪劉禹錫、明代闖王李自成等各種歷史故事,都曾在此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當2024年CTWANT記者踏進這個文人墨客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此處已建起規模龐大的「桃花源旅遊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鎮。桃花源鎮始建於秦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後又開始復興,想尋找故事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自得其樂的理想世界;或是十里桃花拍美照,單純感受一下田園生活,都能在此找到答案。「2016年時,台北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來這交流,我們都是王母娘娘的道場,一起聊母娘文化,不過台灣的傳統繼承得更好,我們因此學習很多,非常高興。」桃川萬壽宮道長徐理順向CTWANT記者說。桃花源過去是大型的道教聚集地,唐、宋最顛峰時有72座道觀,而萬壽宮是道教的第35洞天、第46福地,歷史已近1700年,宋徽宗還曾親自題字送來匾額。徐理順透露,這裡修復時挖到很多古文物,其中有一塊五彩斑斕的砂岩,自然形成的圖案看起來像鳳凰,覺得很神奇,當時不敢動它,就原址埋了回去。夾山寺方丈釋來見說,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圖/朱明甫攝)「很多台灣、韓國、日本的師傅都會來這參訪茶道的源頭,」同樣是在湖南常德,除了道教聚集的桃花源,還有佛教聖地夾山寺。夾山寺方丈釋來見送給CTWANT記者一塊自種自產的茶磚「結緣」。他說,這裡的茶在唐代時就很有名,有部經典叫《碧巖錄》,是南宋圜悟克勤禪師,在夾山寺做了十年的方時整理出來的巨作,他也寫下「茶禪一味」這四字,弟子把這喝茶文化帶到江浙一帶,其真跡也被帶到日本,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這經典也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鼻祖。「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釋來見說,僧人因打坐時間長、運動少,所以喝茶可促進消化,也是怕打瞌睡來提神,跟茶有很多緣分,所以寺院漸漸建立起一套喝茶文化。一般寺廟只喝茶,但夾山寺是自種、自摘並有製茶基地,讓悟禪問道的人可先到茶園去採摘,茶室給所有人倒茶後,開始互相討論、產生思想的激盪。夾山寺有自己的製茶基地。(圖/陳曼儂攝)「其實禪茶對我來說,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但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禪宗的奧妙,」年紀還不到30歲的夾山國家森林園區的解說員唐偉說,這裡產的茶品質非常好,只是名氣不大,家家戶戶都會喝綠茶、紅茶或黑茶,「其實我覺得就是主打著一個開心、自由、隨意,喝的就是個心境。」唐偉笑著說。夾山寺景區除了禪茶,也可「巧遇」李自成的「闖王陵」,這位攻入明朝首都導致崇禎皇帝自縊、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闖王,有一傳說是他起義失敗、為了金蟬脫殼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唐偉表示,當時是因為農民發現這裡的林場融雪特別快,在1980年後才被考古專家發現有寫著奉天玉大和尚墓的所在地,挖出了墓誌銘、坐化缸、骨灰罐等,還出土很多皇帝用的器具,經過研究發現是李自成。傳說闖王李自成最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圖/朱明甫攝)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個「地下行宮」,因為李自成早上當和尚、但晚上會回到地宮睡覺,所以在地下鑿了個四通八達、隨時可逃走的地道,有很多出口,裡面還有放置床鋪和武器,「現在也還可以通行的喔。」唐偉輕輕地把密道的其中一個出口打開,透露出一股神祕的氣息。
宜昌巡禮1/屈原其實是「超級大美男」! 探訪秭歸險灘賽龍舟看飛天橙子
在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有個萬古寺村,被稱為華夏屈氏第一村,不僅是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臍橙之鄉。屈原的第68代子孫屈家明告訴CTWANT記者,「千里之外的台灣彰化寶廍里,也有200多人姓屈。」2015年起兩岸屈氏後裔開始交流,一起過端午節。明朝時,村民為了紀念屈原在此建立了寺廟,因為傳說屈原從祖父輩就住在這裡。明末清初時當地居民被大規模搬遷,但朝廷特批此地能留下千人在此為屈原守靈,「後來發現,原來台灣也有屈氏後代。」屈家明九年前開始到台灣交流,屈氏後代也會一起來過端午。「在秭歸,端午可是要過整整一個月!」屈家明告訴記者,五月初五叫頭端陽、就要開始準備,出嫁的姑娘也會回娘家,龍舟全部搬出來開始訓練;而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和龍舟比賽在十五日,叫大端陽;五月二十日會放河燈,象徵瘟疫、災難和不幸隨著江水遠離村民,更會有載歌載舞的娛樂活動,二十五日為末端陽,如果有賽龍舟者不服輸,可以再比一次。「而且我們的賽龍舟是不一樣的,是在峽洲險灘,打鼓的人在中間,也因為很危險,所以船頭是站著人,幫忙看漩渦,最大的龍舟可以載50人,南宋詩人陸游就曾來看過這裡的賽龍舟,寫下『鬥舸紅旗滿急湍』的詩句。」屈家明驕傲地說。「其實屈原也挽救了端午節,」中國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屈原文化傳承人鄭承志向CTWANT記者解釋,在大陸的每個地方,端午的過法都不盡相同,端午節其實早於屈原誕生前就有了,起源的說法很多種,像是吳越民族的圖騰崇拜、或是古人對天象觀察總結出陽氣最盛的一天要驅除瘟疫等。 百姓把屈原當作保護神,成為端午節的符號。(圖/朱明甫攝)但屈原影響最大,因為「對政治家來說,屈原是忠臣;對文學家來說,是中國文學的老祖宗;對老百姓來說,幫助我們以民歌形式進行創作,讓人民都能寫作詩歌。而且他是一個愛民的官員,所以百姓把它作為一個保護神,各類人都喜歡他,才能成為一個節日的符號。」鄭承志說。「文獻寫道,屈原其實是個子很高的『超級大美男』,連女性都嫉妒,」鄭承志說,且他的衣著、飲食都很有品味,走起路來、身上的玉器配件叮叮噹噹響。他很早就提出「廉潔」一詞,以直諫聞名、以法度護廉、以文章傳言,最後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理想,對後世產生很高的影響,司馬遷對他評價很高,甚至以「日月爭光」來形容他。當地企業作出秭歸特有的橙味粽。(圖/陳曼儂攝)在屈原故里,粽子會是什麼樣的呢?屈家明說,最傳統的粽子,就是以糯米包出三角形,中間放一顆紅棗,表示「一身潔白,熱血紅心」;面對網路新時代,這裡還有橙子口味的粽子,屈姑集團文旅公司總經理熊本旭說,因為秭歸大量種植橙子,為拓展更多銷路,加上秭歸粽子歷史悠久,所以用橙汁泡米、果肉做餡料,還有加橙皮丁來促消化。「現代人追求更營養的生活,所以做成這樣,能讓傳統粽子的食用人群更廣,也可讓我們的橙子賣得更遠,」熊本旭說,因為新鮮的橙子運輸和保存比較難,所以做成產品,再加上趣味的卡通造型包裝,可以做成旅遊特產,並結合屈原文化的禮盒包裝,一年四季都可販售,且用網路購物讓更多人買到,也能讓屈原與粽子文化流傳更廣。企業活化當地農產品,做成許多文創商品。(圖/朱明甫攝)因為在屈原故里的萬古寺村,這裡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橙子上市,被稱為「發家致富的黃金果」,屈家明說,這裡的橙子品質非常好,三年結果、五年可豐收,且樹齡長達四、五十年,在村里600戶人家,有一半都已去城裡買房買車,「過去要結婚,女方會問是否有房有車,在這裡,就問你有幾棵橙子樹。」2023年3月,村裡也成立無人機服務隊,因為橙子樹長在深山陡坡,坡度在35度左右,最高的還有60度,過去搬運工都是用打杵、背簍將橙子一點點運出來,採收季時要天未亮就出發,所以採摘搬運的人工很貴,1斤橙子大約要3毛5的成本,但用無人機的運費只要1毛5,完全善用了現代科技。
國寶級書畫學者何傳馨驚傳肺腺癌逝 曾任故宮副院長
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是台灣國寶級書畫學者,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於台北榮總離世,享壽74歲。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在故宮任職33年期間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為深化故宮書法藏品研究貢獻極大。據藝術界及故宮知情人士指出,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74歲。死訊曝光,令許多關心藝文界人士相當悲痛,沒想到一代書畫鑑賞名家已殞落。何傳馨自1983年任職故宮書畫處助理幹事,此後歷任書畫處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員、處長,在2012年至2016年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書畫鑑賞研究及展覽策畫;何傳馨主辦並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近年最有名的是2016年「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5年「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圖/翻攝自何傳馨臉書)何傳馨任職故宮時,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於《故宮文物月刊》裡有發表過50篇文章,2016年還有出版專書《名品的形成:故宮書畫典藏、研究與展覽》,依照古代士人際遇、帝王品味和特展論述,探討書畫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何傳馨主辦並參與的展覽籌劃有,「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唐懷素〈自敘帖〉特展」(2004)、「大觀─北宋書畫特展」(2006-2007)、「晉唐法書名蹟特展」(2008)、「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2010)及「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2011)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2013)、「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2014東京、九州)、「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2015)、「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6舊金山)等。
洲美三王宮重建完成,成為北投信仰中心
洲美三王宮從民國54年成立,至今已超過60年,在管理委員們、主委林富家,以及信眾們的努力奔走下,隨著洲美地區的都巿重劃,讓洲美三王宮的廟址從舊址遷至現在的位置,廟地也從12坪的空間,擴增至250坪,在王公眾家弟子們的努力下,終於有了現今的規模,同時洲美三王宮更是北投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 洲美三王宮的主祀為「古公三王」,分别是大哥柳信,二哥葉誠,三弟英勇。他們是南宋末年的一路義軍的首領,在保衛南宋的戰争中,藏身於湖西坑,因兄弟三人精通醫藥、堪輿、道術,屢爲鄉民治病、分金點穴、消災解厄,故深受鄉民敬重。 他們所率領的義軍很快地與鄉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後元兵至,終因寡不敵衆,義軍潰敗,兄弟三人義不降元,乃壯烈犧牲殉國。湖西坑鄉民感念三人忠義英烈,將他們埋葬于豐卿獅球山後,定時焚香祭拜,柳、葉、英殁後成神,屢屢顯靈庇佑鄉民,湖西鄉民乃恭塑三人神像,在墓前建廟以祀,宋帝更在廣東惠州遙贈封爲王。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湖西鄉民廖地到古公三王廟祈得三王公本尊,捧奉渡台,以求平安,根據當時三王公的示意,在濁水溪南岸落腳定居,并于西元1816年再至湖西祖廟恭迎大王公、二王公本尊,回到台灣蘭陽二結奉祀。 洲美三王宮,在民國54年到55年期間,由當時宜蘭大溪人士吳建風、洲美人士郭擁龍等信眾,恭請古三王公到洲美人士郭文權等四兄弟家中暫奉,在信眾郭文炳、林陽土、郭文曲、林登榜等的奔走下,得到187位信眾大德合力集資下,終於完成洲美三王宮的初貌。 民國64年洲美三王宮舊廟因信徒增加,管理委員決議擴建事宜,同心協力推動重建事宜。重建過程困難重重,在林美嬌與其子,現任主委林富家奔走努力十年後,終於在105年洲美三王宮遷建完成。
王美花現身台新藝術獎典禮 吳東亮:「今天專心頒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1日登場,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出席擔任頒獎人,獲台新金董事會提名獨董候選人王美花,也應邀出席。本屆共有17組藝術家、團隊入圍,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由你哥影視社《宿舍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臺北海鷗劇場《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窮劇場及江之翠劇場二團合作的《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來自歐洲及澳洲,在專業領域各具重要地位的策展人及創作者,結合本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團代表等七人組成決選團,共同選出 「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三大獎項得主;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各1名,獎金各100萬元,年度大獎1名、獎金150萬元。吳東亮表示,他今天專心擔任頒獎人,謝謝各界的支持、參與。頒獎典禮後,媒體提問相關金金併等議題時,吳東亮低調婉拒非關文化藝術基金會事項。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右)現身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左為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圖/林士傑攝)王美花則表示,台新藝術獎頒獎活動非常盛大,感受到創作者的堅持、熱情及基金會給予的支持。台新金5月2日董事會中通過董事提名名單,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獨董提名名單中,台新金股東常會則在6月14日召開,全面改選董事、獨董。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指出,今年入選作品深具跨領域、跨時空的豐富創作力,基金會邀請國內外專家擔任決選團評審,透過實際的訪談與創作者互動、了解作品的意涵、創作動機、背景歷史等,評審出三項大奬,謝謝決選團的盡心盡力。由戲劇學者林鶴宜擔任決選主席,委員包括藝評人張晴文、電影導演黃亞歷、製作人孫平、長期旅居巴黎的藝術家鄭淑麗CHEANG Shu Lea,以及來自澳洲阿德雷德南澳美術館館長Rhana Devenport ONZM、德國柏林Radialsystem藝術中心總監Matthias Mohr。歷經三天綿密的會議選出三大獎項得主,總獎金三百五十萬元。鄭家鐘致詞中表示,台新藝術獎22年來,它的重要性已遠遠超過獎項本身。它就像一個變焦鏡頭,不斷地在廣角與特寫之間保持動態,最後會逐漸聚焦於「年度」的意義,在各種藝術景觀中,找到、接收並傳達給大家。而即便在大框架的分類中,每個入圍作品仍是獨具風格,並且具有某種指標意義。「每年藝術獎的揭曉頒贈是全年度活動的總結與再出發,成為台灣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動力與重要見證。」「視覺藝術獎」得獎作品《宿舍Ký Túc Xá》是你哥影視社的影像裝置作品,靈感來自於在台越南女工的罷工直播事件。透過公開招募越南籍移工、仲介、舍監、外籍配偶等參與者,以工作坊的方式共同發展電影劇情及角色設定,並在展場裝置中,將場景、道具、工作坊紀錄影像,交織成複雜的敘事線。你哥影視社是由蘇育賢、田倧源、廖修慧組成,其中成員蘇育賢曾以《花山牆》獲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本次作品獲視覺藝術獎,得獎理由為「《宿舍Ký Túc Xá》展現了扮演的創造能量,正視移工的主體性與人權,以積極的手法觀照存在於現實的各種縫隙。工作坊的創作方式充滿玩興,藉由去中心的手法表述生活困境。透過介入私人空間,激起公共性的理解和討論。其造形語言扣合作品觀點,建構了一個眾聲交織的場域,突顯現實中翻譯、溝通與調解的可能,反映了當代台灣社會面對的挑戰和轉機。」「表演藝術獎」由臺北海鷗劇場時空跨度極大的歌仔戲作品《國姓之鬼》獲獎。該作交錯編織漢人/國際歷史、民間與都市傳說中的鄭成功形象,述說與之糾纏的歷史人物的故事,並混入演員本我降乩附身的靈異經驗。兩位演員古翊汎、劉冠良在複雜身份與年代穿越的轉換中,細緻地完成一齣虛實難辨的「戲中戲中戲」。臺北海鷗劇場編導宋厚寬於領獎時忍不住激動流淚,他說,大家或許覺得此劇很特別,是歌仔戲和現代戲劇的跨界,但對他而言,就只是一齣歌仔戲,因為唯有傳統與現代並存,才能成就此刻歌仔戲的真正樣貌。過去自己一直自稱為戲曲門外漢,希望現在的一點點努力,能成為未來台灣傳統藝術生活的一部份。得獎理由為「《國姓之鬼》以四個時空層次,展開對「臺灣」這個島嶼第一個漢人政權的領導者「國姓爺」的討論。戲劇表現奇幻奧妙,敘事方式以洋蔥式結構層層剝開,糅雜進不同時期、不同立場歷史人物的對話,劇中亡魂雜沓出入,交織出眾聲喧譁的詭異場景。兩位演員深厚的表演功底,呈現震撼人心的戲劇畫面,結構首尾呼應,開創劇種敘事的可能性。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性的積極探索和對歷史的反思。」最後頒布的「年度大獎」由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合作的《感謝公主》奪得。作品以當代聲響設計,重新編輯調度南管經典曲目,演員的行動上則遵循梨園科步語法發展;劇情上由古今兩條敘事非線性交錯,架構白色恐怖時期變節政治犯與南宋忠臣相互映照的生命故事,抽絲剝繭地揭開眾生離散、選擇唯艱的生存處境。江之翠劇場曾以《朱文走鬼》獲第5屆台新表演藝術獎,本次與窮劇場的合作再獲年度大獎,窮劇場編劇暨導演高俊耀領獎時即開玩笑說:「前幾天還曾和大家聊到,如果幸運得獎的話,窮劇場要不要改團名?」觀眾頓時哄堂大笑。高俊耀表示,這齣劇由兩個劇團共製,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和臺灣戲曲中心的支持下,從2021年走到今天不容易,他向所有參與的藝術家及工作同仁致意,也謝謝這片土地的包容,讓這齣談論政治創傷的題材能被看見。得獎理由為「《感謝公主》在南管吟奏與戲劇行動中,引人直視政治的詭譎,人物節義與生命抉擇的難為。其細膩的文本結構,關懷歷史困局的艱難,將深刻的省思轉化為至情的批判,映照人性的脆弱和複雜。作品沉著展現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的藝術特質和技法,藉表演的整體調度與形式的流動交融,探索不同劇種間的潛在語法。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以高度的協作勇氣,開創當代劇場表演之可為,在藝術辯證中體現生命難能承受之重。」
眾聲喧嘩後塵埃落定 政大草坡、景觀池命名結果出爐!未來叫這名字
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草坡、景觀(滯洪)池歷經3月投稿徵件、4月人氣票選、5月評審評選後,於今(15日)公布命名結果。根據票選結果,未來草坡將命名為「慢坡」,景觀(滯洪)池命名從缺,但取自韓國女團NewJeans的成員Minji本名的「金玟池」以1.3萬票獲人氣獎。根據達賢圖書館草坡、景觀(滯洪)池命名活動簡章,分成專家評審及人氣票選兩個項目,開放政治大學教職員生、退休人員與校友投件。專家評審項目,命名得獎者計有大學生4件、研究生4件、教職員1件、校友1件,巧合地跟全部投稿件數的身分比例相近。人氣票選項目,景觀池票數27,235票、草坡5,347,總計32,582票;以投票網址分析,臺灣本地投票比率超過8成5,境外各國1成5,並無惡意灌票或干擾之情事。專家評審草坡第一名為劉嫻慧命名的「慢坡」,取其曾在滂沱大雨時匆忙奔至達賢圖書館、在草坡滑跤的經歷,表達放慢腳步、欣賞風景、注意安全的意涵,另呼應「曼波」(Mambo)輕鬆自在、搖曳輕舞的姿態;評審評語「人生不是要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期許政大人「世界愈快,心則慢」。第二名為林映辰命名的「扶光坡」,取扶桑之光,日光之意,步行其上,彷彿朝燦爛如陽的希望走去。第三名為蔡子霖命名的「午餐地」,從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莫內畫作《草地上的午餐》獲取靈感,評審評語「這幅名畫開啟了繪畫史一個全新的時代,從宗教轉回自身,讓儀式走進生活,帶有捕捉達賢當下風景,與告別舊時代、迎向新未來的寓意。」專家評審景觀(滯洪)池第一名從缺,經過反覆討論,達成共識如下「滯洪池命名,收到近兩百件作品,其中不乏引經據典的佳作,以及浪漫詼諧的『金』句,如果擇一,就意味著要放掉所有其他還在發展中的可能。命名本來就難,傳統的路徑需要納入當代社會的氣味,創新的路徑也要兼具哲史人文的意境,滯洪池既然是水,就擁有納百川的肚量與彈性,不急著太快安定下來,因此,達賢之水,可以涵融所有還在醞釀中的各種可能。第一名與其說是從缺,不如說是留白,池畔的書屋、花草、天光以及讀書的人,正靜待各種稱謂命名自由在此發生。」達賢圖書館草坡將以第一名「慢坡」為正式命名。(圖/翻攝自政大官網)第二名為林炳勝命名的「鑑雲塘」,摘自南宋朱熹〈觀書有感〉一詩,評審評語「以照映天光雲影的水塘為譬,喻說讀書猶如為生命引入活水,當活水源源不絕時,水塘自然能保有物來則應的清明效果。達賢圖書館水池邊,築有湖濱悅讀小屋,恰與〈觀書有感〉的景致相類。」第三名為鄭莨達命名的「書鴨小湖」,評審評語「有書、有鴨、有湖,以四字寫生,具體且生動地完成了一幅政大人的日常圖畫。其次,創作者提及『書鴨』是『紓壓』的諧音,讀書人時常靠近自然,心裡就有一座寬闊的湖泊,俯仰天地、無愧於心,自自然然就能紓壓,這個意境尤其適合送給在效率中經常丟失了平常心的我們。」人氣票選項目,草坡人氣獎為李怡慶命名的「覓空」(326票),意涵為「適當地將自己留白及放空,才能有更多餘韻邁向下一步,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及黃楷捷命名的「蘇東坡」(305票),取「容易記得」之古人諧音。景觀(滯洪)池人氣獎為林怡妤命名的「金玟池」(13,253票),意涵為「期許滯洪池像金玟池一樣發揮所能,容納洪水並創造生態共榮」,以及林祈緯命名的「早八一定池」(1,666票),取「有早上八點的課我們一定遲到」趣味諧音。達賢圖書館草坡將以第一名「慢坡」為正式命名,至於景觀(滯洪)池第一名從缺、是否會重新徵件?就如評審決議,「留白」或許是現階段最舒適的狀態,請容許暫時沉澱,走過「慢坡」進入達賢圖書館,後方池水海納百川、清明返照,等待未來的某一天最合適命名自然發生。
不僅是白色情人節!314是圓周率日 更與「2大科學家」有關
今(14)天不僅是白色情人節,更是慶祝圓周率「π」誕生的日子;另外,今天其實也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生日,以及英國知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忌日,3者恰巧都在同一天,因此也為π日再添科學傳奇。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從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南宋的祖沖之,一直到現代超級電腦,都在追求這個神奇數字的極限,最新的計算已經達到小數點下10的14次方位,成為人類所知最精確的數字。天文館透露,在宇宙中「π」的蹤影其實無所不在,例如星體的形狀、弦的振動函數、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甚至量子物理中的普朗克常數等,都與π的關係密不可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數字,在1988年將3月14日訂為圓周率日(π-Day),而愛因斯坦出生與霍金逝世也都恰好在這一天,更為π日再添科學傳奇。1879年π日出生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黑洞」的存在、「重力透鏡」與「重力波」等現象,雖然當時科技尚無法證明,但百年後都一一獲得驗證。而在2018年π日逝世的霍金,則是以愛因斯坦的理論為基礎,提出讓黑洞蒸發消失的「霍金輻射」,以及證明宇宙大霹靂是愛因斯坦方程式的必要條件,在宇宙論的發展上帶來突破性的建樹。由此可見,2人的成就皆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天文館說,「圓周率是最重要的常數之一,但設立圓周率日的意義不僅在歌詠數學的美妙,也紀念這兩位在宇宙學上留下不朽貢獻的偉大科學家,以啟發後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續探索宇宙的真相與本質。」
不可行房、媳婦別回娘家 冬至「6禁忌8習俗」曝光
22日將迎來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日子,而星座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表示,冬至有不可行房,媳婦別回娘家等6禁忌,和吃湯圓以及豬腳麵線等8習俗,你一定要知道。冬至禁忌:1.不可以房事:冬至氣溫較低,陰氣旺盛,男女精力太旺盛容易陽氣外洩,導致陰氣入體,容易傷到元神。2.晚上避免旅遊外出:《周禮春官神仕》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此冬至在古代人來說為鬼節,建議晚上9:00後不要外出,外出可攜帶鹽巴。3.嫁出去的媳婦不要回娘家:因為冬至這天氣溫低寒,倘若媳婦回娘家路途遙遠,在途中萬一感冒生病回家後會傳染給公婆,公婆大多年長萬一冬天生病會更加嚴重,因此冬至媳婦避免回娘家。4.不宜熬夜晚睡:冬至相當寒冷,太晚入睡容易陽氣下降,陰氣旺盛導致氣場欠佳,又冬至有小過年的意涵,若在冬至陰氣旺盛會影響來年運途。5.吃湯圓要雙數:冬至吃湯圓一定要雙數不可以是單數,若是單數代表形影孤單,來年容易孤獨寂寞;雙數代表能夠幸福圓滿,成雙成對,又可以添歲又添福。冬至吃湯圓要吃雙數。6.忌逞兇鬥狠:冬至為節氣變化之日,情人朋友外出不可以吵架動怒,以免氣場轉換壞了磁場。冬至習俗:1.祭拜神明:冬至大多會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期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供品: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2.吃湯圓: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3.吃水餃: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4.吃豬腳麵線: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卡關,尤其今年屬虎、猴、蛇、豬運勢較差特別要吃。5.吃年糕:冬至後代表陽氣的開始,也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6.冬至送鞋:唐朝《中華古今注》記: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7.冬至進補:冬至黑夜較長也較冷,因此適合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8.吃餛飩: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如同盤古開天闢地祝賀大地初始,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曾舜晞挑食遭粉靈魂拷問 與田曦薇扮假情侶談「古早味」戀愛
田園古裝劇《田耕紀》由田曦薇與曾舜晞主演。總是忙著穿梭各個拍攝現場的曾舜晞,這次趁著拍《田耕紀》體驗了田園生活,心情得到放鬆,但同時也深感農忙的辛苦。劇中有場冒著大雨採收花生的戲,他拍完後不禁感嘆的說:「太辛苦了,體會了農民伯伯的辛酸,以後一定要好好吃飯,再也不說花生難吃了,都得吃。」粉絲知道他不愛吃西瓜,聽到他親口說不再挑食後,紛紛留言對他靈魂拷問:「所以現在花生、香菜,還有西瓜都吃嗎?」曾舜晞在《田耕紀》飾演被仇家追殺的謎樣男子的「沈諾」。(圖/iQIYI)曾舜晞因在古裝懸疑劇《蓮花樓》中飾演善良又重情義的「方多病」深受觀眾喜愛,聲勢扶搖直上,他認為現在是網路訊息碎片化的時代,演員們很可能憑藉著劇中的一個演出片段就意外大紅,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爆紅時觀眾就會用放大鏡檢視你的其他表現,他坦言自己偶爾也會因此陷入焦慮中,不過與其被焦慮感控制,他會更努力專注在每一個角色跟鏡頭當中。拍攝現場總是笑聲不斷,為了防止笑場,曾舜晞跟田曦薇還約定好誰台詞卡住就要罰錢,卡一句罰50塊,讓努力背台詞的田曦薇笑說做夢都會夢到台詞,早上5點鐘化妝,她4點鐘就起床練習,自信滿滿坐等收帳,曾舜晞則打趣說:「片酬都搭裡面了。」正式開拍後,兩人還是忍不住頻頻笑場,曾舜晞甚至試著繞圈走路,讓自己冷靜下來。田曦薇在《田耕紀》飾演進入遊戲體驗古代務農生活的「連蔓兒」。(圖/iQIYI)故事講述田曦薇飾演的「連蔓兒」為了賺取學費,打工擔任遊戲測試員,她通過遊戲進到古代南宋的一個農村家庭體驗人生,不僅周圍環繞著難纏的親戚,還肩負賺大錢的任務。曾舜晞則在劇中化身被仇家追殺的謎樣男子「沈諾」,在遇見連蔓兒後,兩人一邊種田奮鬥一邊談起「古早味」戀愛。沒想到遊戲才開始沒多久,連蔓兒便得知自私的大伯表面上說是為她找到有錢夫家,實則是要她去殉葬,她因此連夜逃跑,在路上還撿到被仇家追殺重傷暈倒的「沈諾」(曾舜晞 飾),讓她笑稱是「開局送男友」的節奏。為了避免被殉葬,她與沈諾串通,假裝成一對私訂終身的情侶,想藉此讓家中長輩放棄婚事,沒想到隔天沈諾不僅依約現身,手上還抱著路上向人借來的小娃兒,深情表示兩人已經有了孩子,希望長輩們成全,氣得媒婆直接退婚。順勢在蔓兒家中住下來的沈諾,因為嘴巴夠甜,相當討長輩歡心,沈諾也發揮機智幫助蔓兒達成分家的目的。兩人在朝夕相處下感情逐漸增溫,他看著她的寵溺眼神甜出汁,就連補牆幹活都不忘深情的握著她的手說:「沒想到,能在這兒遇見妳。」讓觀眾笑稱,他完全不放過任何開撩機會。
高雲翔拍戲昏厥...瞳孔放大 工作人員目擊全嚇壞
《驚天岳雷》將在緯來育樂台播出,由高雲翔(現改名為:高晟暉)、朱梓驍、李曼、釋小龍、張子健等領銜主演,講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及長子岳雲慘遭秦檜(張子健飾)陷害,次子岳雷(高雲翔飾)走向為父復仇之路。高雲翔扮演的岳雷一夜之間經歷家破人亡,走向復仇之路,要飾演憤怒又內心壓抑的角色,竟讓自己氣到昏厥,嚇壞工作人員。張子健則是為《驚天岳雷》顛覆英雄形象,目露凶光,將陰險狡詐模樣詮釋得淋漓盡致。張子健首次演反派,在劇中飾演第一大奸相秦檜。(圖/緯來育樂台)高雲翔在《驚天岳雷》中,除了糾葛的感情線外,武打戲也被導演要求「實戰路線,拳拳到肉」的演出。導演表示:「高雲翔在片場真的很認真,腿部受傷,仍堅持拍攝。」甚至有一場戲,他為了表現憤怒又內心壓抑的復仇心,竟然一度自己氣到昏厥,甚至瞳孔放大,嚇壞所有工作人員,所幸很快清醒,讓工作人員鬆了一口氣。張子健首次演反派獻給《驚天岳雷》,出道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形象,這次為了飾演第一大奸相「秦檜」,目露凶光,將陰險狡詐模樣詮釋得淋漓盡致。被網友評論:張子健你變壞了!劇組表示,當初為了邀請張子健老師演出秦檜一角,曾「三顧茅廬」,張子健才接下角色。張子健說:「這個角色與以往不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秦檜個性與心理,才會猶豫怎麼久。」
他進岳飛觀莫名爆走 拿鐵板砸秦檜雕像大喊「還我河山」
澎湃新聞1月31日報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太昊陵文物保護中心微信號「太昊伏羲陵」消息,1月29日14:10左右,一名遊客在太昊伏羲陵岳飛觀遊覽時,突然情緒激動,站到岳飛觀前的香爐上高喊:「還我河山」。工作人員再三勸阻,該遊客非但不聽,還強行掀起遮蓋香爐的鐵板去砸打秦檜等鑄鐵跪像,並站在跪像台基上喝問「下一個誰來?」隨後經強力勸離現場。公安部門已受理該件。太昊伏羲陵1月30日晚作出《關於遊客近日在太昊陵岳忠武祠不文明行為的情況說明》稱,抽打秦檜雕像不能極端,別把憎惡發洩到雕像上。公安部門已經受理該案件。經景區工作人員檢查,鑄鐵跪像沒有受到損壞(鑄鐵跪像為現代仿製品,不屬於歷史文物)。岳忠武祠,始建於明代,俗稱「岳飛觀」。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為什麼在太昊陵內立觀享祀呢?太昊伏羲陵說明,淮陽古稱陳州,地處中原,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時期,屢受金兵侵犯。康王四年(西元1130年),金兵王善率兵圍陳,岳飛戰於清河,擒俘其大將孫勝、孫清,兵解陳圍。紹興六年(西元1136年),金人又南犯中原,岳飛遣部將王貴大破金軍收復陳州。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金兀術侵入東京,陳州失陷,岳飛遣部將血戰金兵,三復陳州。淮陽人民為表著岳飛復陳之功,感恩戴德,故在此建岳飛觀。2022年,景區增設了岳飛事蹟展。事情發生之後,景區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重點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正面引導,增加對岳飛事蹟地宣傳,並對岳飛事蹟展館的大門進行擴大,以便遊客參觀遊覽,學習岳飛精忠報國事蹟;二是對秦檜等跪像旁加裝了護欄,同時增加安保力量,組織遊客排隊有序參觀,引導遊客文明旅遊,防止再發生類似不文明行為。三是積極宣導遊客在旅遊活動中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
冬至8習俗吃紅白湯圓旺5年 請舅舅、姑姑送鞋可幫添壽
24節氣中的冬至即將來臨,這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日子,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就透露,冬至的習俗在古代冬至甚至過年還重要,家家戶戶會在冬至送禮也會祭拜祖先,另外習俗中的吃紅白湯圓,也能讓你添歲又旺5年。湯圓口味百百種,小孟老師表示冬至拜拜可以用,單身者還能招桃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小孟老師表示,冬至大多會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祈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供品包含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唐朝《中華古今注》記載「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另外,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吃餛飩水餃等麵食也都各有意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卡關,尤其今年屬虎、猴、蛇、豬運勢較差特別要吃。冬至後代表陽氣的開始,也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因此吃餛飩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8歲童放學慘遭狗狠咬「噴血癱軟倒地」 撐傘路人竟見死不救
南韓一名年僅8歲的男童放學回家時突然遭到一隻未被拴上狗鍊的混種珍島犬攻擊,這隻狗無情撕咬男童頸部,沒想到有路人竟冷血見死不救,男童最後送醫時,頸部、手臂深受重傷。一名撐白色雨傘的成年人走過停車場,竟冷眼旁觀。(圖/翻攝自뉴스1TV)從監視器影像可見,男童被混種珍島犬瘋狂撕咬攻擊超過2分鐘,只見這名男童背著淺綠色書包,經過社區公寓停車場,突然被這隻狗盯上,甚至從背後狂追男童,直到男童跌倒在地後,竟衝上前啃咬男童頸部,當下男童雙腿奮力使勁,想要踢走這隻狗。誇張的是,事情發生當下,有一名撐白色雨傘的成年人走過停車場,其實他已經見到男童被犬隻攻擊,沒想到竟冷眼旁觀,最後甚至直冷血地離開現場,留下大雨中躺在柏油馬路上奄奄一息的男童。此時,一名宅配司機見狀,立刻拿著黑色手推車作勢趕走混種珍島犬,之後撥打112、119專線報案。根據這名保住男童一命的宅配司機事後接受《SBS》採訪時回憶,當時男童躺在地上,四肢癱軟在地、身體整個呈現大字型,全身上下都在流血,一隻烏漆墨黑的狗咬著男童的身體不斷搖晃,不是只有撕咬喔,是真的抓來吃。宅配司機見狀立刻拿著黑色手推車作勢趕走混種珍島犬。(圖/翻攝自뉴스1TV)據《韓聯社》和《朝鮮日報》等媒體報導,南韓蔚山廣域市蔚州郡11日下午1點20分左右,發生這起嚴重的犬隻攻擊事件,受害者年僅8歲、體型矮小瘦弱的男童被混種珍島犬攻擊,男童的父親事後表示,「兒子的脖子被狗咬爛咀嚼,若不是宅配司機挺身而出,恐怕兒子早就慘死現場」,而監視器影像事後被男童姑姑朋友上傳到知名網路論壇Bobaedream後,立刻引發關注。根據報導,當地的救難隊在現場捕獲不斷徘徊的混種珍島犬,立刻移送至遺棄犬隻保護中心,經調查發現,飼主為住在社區公寓附近的70多歲居民,將其以過失致傷罪嫌移立案調查。男童頸部被狗咬到傷勢嚴重。(圖/翻攝自韓網)根據警方表示,飼主平時會將狗拴上鐵鍊,不過事發當天這頭狗居然解脫鍊子,警方認為該犬隻未來恐有造成他人傷亡的疑慮,因此向檢方申請安樂死處置,飼主也對此表示同意,不過最後卻遭檢方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依據南韓現行法規,動物被歸類為物品,因此可被列為強制扣押的對象。所謂的珍島犬,是石器時代人們所飼養的犬隻後裔中,屬於東南亞係中間型的品種,也有部分說法指出,珍島犬是三國時期,隨南宋貿易船抵達朝鮮半島的。不過另一種說法是,在高麗時代的1270年,正逢三別抄(삼별초)之亂,三別抄政權退至朝鮮半島西南方的珍島,也帶來了從蒙古引進的的犬隻,演變成現在的珍島犬,1962年,南韓文化遺產廳指定「珍島犬」為天然紀念物第53號並於1967年制定了《韓國珍島犬保護培育法》,並透過國家直接管理並保管珍島犬的純種血液樣本、協助進行純種培育和研究。警方申請將該隻狗安樂死。(圖/翻攝自@채널A 뉴스 YouTube)1988年漢城奧運時,南韓更帶著珍島犬於奧運開幕式上遊行,2005年時,英國育犬協會通過珍島犬的登記,更在2008年,美國犬業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也認定珍島犬是一種品種狗。珍島犬的毛色從栗黃至全白不等,頭骨中等大小,眼尾微微翹起,貼合豎直的耳根線,看起來和日本柴犬有類似,但又能明顯區分出不同,若出現其它顏色則就是混種品種。
公園教的歷史課/「抗金保宋」名將不畏外敵 卻遭昏君讒臣聯手害死
過年期間,台灣民眾有走春拜廟的習俗,以武廟來說,除了關公受到民眾尊崇之外,岳飛一樣同列「武聖」。歷史學者認為,即使過去教科書因為「去中化」吵得沸沸揚揚,但岳飛的仁孝和英勇報國精神永垂典範,至今民間香火仍十分鼎盛。岳飛是宋朝抗金名將,字鵬舉,西元1103年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先後擔任少保與樞密副使等官職,被封「武昌郡開國公」。目前台北市林森公園和嘉義市忠孝路都還保有岳飛帶刀的銅像,英姿流傳於現代。1142年1月27日,岳飛被宋高宗下令殺害,死後多年宋孝宗為其平反,追諡「武穆」,後追封「太師」、「鄂王」,改諡「忠武」,故後人稱呼岳武穆、武穆王和岳忠武王。明神宗萬曆皇帝加封其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聖帝君」,配奉於各地武廟。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說,岳飛生前除了最著名的岳母刺字「盡忠報國」之外,還有三個故事:三拒詔書、整治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岳家軍,以及12道金牌。岳飛伐金時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京,令他飲恨而退,最後甚至慘遭殺害,悲劇英雄就是他的歷史定位。(圖/翻攝自今日頭條、報系資料庫)紹興九年(1139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聞「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反對,表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不過仍阻擋不了議和,宋金和談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群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他在辭謝中痛切地反對議和,並再次宣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此舉如同潑了宋高宗一桶大冷水,從而更使趙構和秦檜懷恨在心。 隔年,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與金軍征戰「以少勝多」,史稱「郾城之戰」。根據歷史記載,岳飛所率「岳家軍」以寡擊眾和一萬五千名金兵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岳家軍堅持到死的戰鬥作風,把金軍打得落花流水,尤其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手殺敵人數百,豪勇無比,也難怪金軍哀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此役之後,南宋抗金鬥爭也有了轉機,淪陷十多年的中原終於可望收復。同年,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無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所謂十二道金牌,是宋朝用來保證傳遞政府公文順暢的一種通信憑證,後來發展為金、青和紅字牌三大類,金字牌為朱漆金字木牌,用來表達傳遞信息的緊迫。也因為十二道金牌,岳飛的北伐事業功虧一簣,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說,民間信仰不受教科書「去中化」所干擾,岳飛廟在南台灣仍香火鼎盛,傳承仁孝與英勇報國的精神。(圖/報系資料庫)「岳飛的精神值得國軍效法。」吳昆財表示,岳飛畢生抗金,對抗女真人讓南宋得以延續一百多年,也代表著民族主義,早期教科書還有岳飛所著的「滿江紅」,當時國民政府來台時憑藉著岳飛精神的認同感,希望英雄人物可以帶領我們逐鹿中原,因此在各地樹立岳飛銅像。吳昆財說,以前歷史教科書教的是「通史」,雖然如今的教科書以主題式為主,沒有詳細記載當時宋朝的對外關係,但民間信仰仍不受教改影響,尤其在本土意識強烈的中南部,岳飛廟香火竟更為鼎盛,像是嘉義縣新港鄉的「精忠廟」;不只岳飛廟,嘉義市區還保有一尊帶刀的岳飛,傳遞的是仁孝和盡忠報國精神。
公園教的歷史課/名將偉人一定要知道的思想家 陽明心學成功之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花鐘是每年櫻花祭必定造訪的美拍景點,而花鐘旁的銅像「王陽明」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但現代的社會對於這位堪比孔子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開創「心學」的哲學家,所知卻很有限,其實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和前國立陽明大學的取名,都是為了紀念這位儒將。王守仁生於明朝(西元1472年),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伯安,號陽明子,官場生涯中曾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以此軍功封「新建伯」,這對舉人進士出身的文人相當難得。他從小就隨父親縱馬遊歷各地,了解大陸山川地理,少小時即胸懷大志,以做聖人為志業,並力行南宋哲學家朱熹的思想哲學「格物致知」,曾花了7天7夜窮「竹」之理,最後卻無成果,而開始對該系統的理論產生懷疑。明武宗正德年間,王陽明得罪大宦官劉瑾,被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站長,其實就是到中國西南山區與少數民族共同生活。他到蠻荒之地後,一草一木開始建設,蓋房子、建制度,並傳播教育,許多學子慕名而來,極度艱苦環境下,王陽明看透了,體悟到「心才是萬事萬物的根本」,要透過格物致知尋求道理,未免繁雜疲累,因此從心出發,且要「知行合一」,才能明白世間本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前身、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取名皆與中國「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有關,只是當代民眾所知不多。(圖/趙文彬、林士傑攝)王陽明的思想體系,強調人心本質上是沒有善惡的,但與世界接觸、意念一動後,馬上就會出現善惡想法,但同時心中的良知會判別善惡,進而在行動上存善去惡,讓自己成為道德上的完人,向聖賢君子趨近,這種向內求,讓每個人都可以從心出發成聖賢的哲學思想,因而留下「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著名的4句教,在中國歷史上是劃時代的轉折,啟發無數後人。當年中國國共雙方的領袖蔣中正和毛澤東皆以王陽明為效法對象,甚至連日本明治維新,帶領日本艦隊打敗俄國艦隊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他也是王陽明信徒。相傳日俄戰爭結束後的慶功宴上,有人問東鄉平八郎為何能如此成功,他從隨身的衣物中拿出一塊木牌,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字句,由於太多名將偉人崇拜王陽明,以致於後代也有人將「陽明學」與「成功學」劃上等號。立委吳斯懷指出,因為先總統蔣公對王陽明的景仰,「陽明心學」等相關學說是國軍高階軍官團必修科目,其中對「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學思想印象深刻,從軍校開始打下的基礎,至今非常受用。他表示,王陽明學說是一個實踐的學問,這套哲學體系提供人生面對難題時,有不同的啟發與思考,提升自身的抗壓力,因此在軍中帶兵、練兵、以及面對外界抹黑壓力時,都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對人生有相當助益。陽明心學影響甚廣,日本明治維新著名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其傚法對象就是王陽明。(圖/翻攝維基百科)
古人也信12星座…蘇東坡感嘆「我魔羯我歹命」 這大詩人慘被他拖下水
多少文人騷客為星座痴狂。現代人熟悉的12星座概念,其實早在古代就傳入中國大陸,許多古人對星座運勢也深信不已,就連以「嘴硬」著稱的北宋文學家蘇軾還特別為文感嘆,自己與唐代詩人韓愈一樣命不好,就是因為兩人都是摩羯座,也讓人看到大詩人有別於課本中的可愛模樣。據《梨視頻》報導,中國大陸在星象上最早使用「28宿」系統,時間最遠可追溯至戰國或春秋時代,其系統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牛等28個星宿。而位於歐亞大陸中心的古巴比倫人創造出黃道12宮系統,之後傳入希臘發展,並在西元元年前後傳至印度,直到西元6世紀的隋朝隋文帝時期,才由僧人「那連提黎耶舍」翻譯後與佛教典籍《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一起傳入中國大陸。當時12星座名稱也與現在不同,有「射神」、「磨蝎之神」、「水器之神」、「蟹神」、「師子之神」、「天女之神」等,其中磨蝎便源自於梵語的「摩伽羅」,意為鯨魚、大魚;到唐代的占星書《靈台經》,又將名稱變為「獅子」、「人馬」、「磨蝎」、「寶瓶」、「雙女」、「巨蟹」、「牛」、「羊」、「魚」、「陰陽」,而陰陽即是現在的雙子座。雖然當時的士大夫普遍不相信12星座,卻被蘇軾拿來形容自己的境遇,他在〈三星行〉詩中寫下「我生之辰,月宿直斗」與「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表示摩羯座的韓愈與自己,都遭到他人誹謗,簡直難兄難弟。沒想到,這段「借題發揮」的文章,還被南宋詩人周大必效仿,說自己與韓愈、蘇軾同病相憐,都是命中「宜退不宜進」的摩羯座。雖然周大必實際上是水瓶座而非摩羯座,但仍讓人看到星座對古人的影響。
過年才有!北投三王宮「祭改」超夯 年僅300名額
比起為人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玄天上帝或天上聖母等神明,你可能不知道,台灣主祀柳信、葉誠與英勇的「古公三王」,全台宮廟就多達四十餘間。其中位於北投的「洲美三王宮」因靈驗事蹟不斷,成為當地重要信仰中心,尤其每年大年初五舉辦的「祭改」,更是農曆春節年度盛事,每年僅開放300個有限名額,常吸引各地欲改運的民眾前來,去穢除厄,以求來年好運勢。位於北投的「洲美三王宮」最早建立於民國54年間,本為12坪小廟,遷址後共占地達250坪的規模。洲美三王宮 主祀「古公三王」既不在車水馬龍的寬闊大道,也不立於喧囂熱鬧的老街舊市,若是平日造訪位處北投的「洲美三王宮」,其靜謐祥和的安寧氛圍,與一般宮廟大異其趣。這處為洲美人熟知的美麗廟宇,挑高10公尺,廟門正面山牆及龍柱為精美石雕,就連主祀的神祇都是不常聽聞的「古公三王」,甚至還有人會誤認成「三山國王」,然而這「三王」背後的緣由,卻是一段真實流傳的故事。「古公三王」主祀的分別為右側的柳信(大王公)、中間的英勇(三王公)以及右側的葉誠(二王公)。「古公三王」指的是善於醫藥的大哥柳信、精通堪輿的二哥葉誠,以及專長道術的三弟英勇(或稱黃勇),義結金蘭的三人為南宋末年湖西一股義軍的首領,後為解救奔逃的宋朝皇帝與元軍廝殺壯烈犧牲,宋帝為感念其三人勒封為「古公三王救世天尊」。日後有湖西人士來台屯墾,便帶來「古公三王」神尊,在台流傳至今已超過兩百年,而「洲美三王宮」則於民國54年左右建立,並於民國106年新廟竣工,也就是目前現址。雖然地理位置未居交通要道,然而「洲美三王宮」傳出事蹟不斷,連主委林富家都嘖嘖稱奇,甚至總統蔡英文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曾前來拜訪。春節大年初五的「祭改」為每年重頭戲,主要為信眾消災解厄,去除壞運氣,但名額只有300位,每年都吸引眾多民眾前來。靈驗事蹟頻傳 大年初五「祭改」解厄運「洲美三王宮」每週一晚上7點都有舉辦「濟世」,也就是有乩身問事,林富家主委憶及,曾有友人在現場詢問,結果被告知需細察公司電線,以免火警發生,「我那位朋友當時還半信半疑還打回公司,要求員工巡查電線,結果還真的發現電線已被老鼠咬爛,十分危險。」林富家笑說,當初這位「不信邪」的朋友,現在成了三王宮的現任副主委。「洲美三王宮」每兩個月會有一次補財庫的儀式。林富家表示,相關事蹟不勝枚舉,也讓「洲美三王宮」雖然一路走來篳路藍縷,低調守護,但長期以來亦累積不少忠實信眾,因此也讓每年春節大年初五重頭戲的「祭改」,成了當地信眾眼中的年度大事。林富家說:「所謂『祭改』就是將壞運氣與接觸的髒東西消除,消災解厄,一年僅有一次,不過事先準備真的很辛苦,所以只開放300個名額。」他還分享個小故事,說有年他拿全家衣服「祭改」,結果偷渡了一件他人的衣服,還被神明的乩身「當場抓包」,讓他印象深刻。「洲美三王宮」於大年初一有財神爺發放發財轉運金,並提供「發財水」和限量的午時水。初一送「發財金」補財庫時間不馬虎「洲美三王宮」除了大年初五有「祭改」活動外,於大年初一約10點左右至中午,還會發放「發財金」與「發財水」,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此外許多人都會特別詢問的補財庫,可不是想補就補,必須於「農曆每雙月第一周的晚上6點」才會進行,需預約且本人得到場,與一般宮廟作法也不同。至於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宮廟內也提供「點燈」服務,目前有光明燈、安太歲、文昌燈與財神燈四種。「洲美三王宮」主委林富家表示,今年將成立愛心協會,希望民眾到宮廟除了拜拜外,更願意共襄盛舉,為公益盡一份心力。「洲美三王宮」除了作為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外,這幾年致力公益更是不遺餘力,像是每年的中元普渡收到的大批物資,都由林富家親自帶隊,深入偏遠的新竹桃山村雪中送炭,捐給中低收入戸。另外,只要遇上每年農曆11月15日「古公三王」的聖誕,還會在廟前舉辦的愛心餐會,邀請生活條件較差的老人來享用,一辦就是百桌起跳,「這些老人來到這裡用餐,心情都很激動,都表示很久沒吃到這麼豐盛的菜色,還會用力握緊我的手表示感謝,看了真的很令人感動。」每年林富家主委都會親自帶隊,以「洲美三王宮」名義,運送中元普渡與大批物資前往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幫助弱勢族群。林富家強調,他希望民眾來到「洲美三王宮」,不要只懂得拜拜,更需要發揚善念,為社會貢獻更多心力,因此今年他也打算以三王宮名義成立愛心協會,冀望更多人能共襄盛舉,照顧更多弱勢族群。info.洲美三王宮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福美路199號電話:(02)2821-5331時間:24小時重大活動大年初一:上午10:00~12:00 發放發財金、發財水、午時水大年初五:祭改(需於過年前預約,名額300位)每雙月初一:消災植福法會農曆每雙月第一周週一晚上6時:補財庫農曆11月15日:古宮三王聖誕
搜奇/純金棺材出土12年沒人敢開 挖水庫發現古墓超狂墓主身分曝光
中國歷史悠久,歷經了數十個朝代更迭,許多文物或是古墓都埋藏於地底下,特別是古代的達官顯貴都非常重視自己墳墓,不僅陪葬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會修建宏偉的陵寢,就連裝殮屍體的棺材也一樣造價不菲,一般人喜歡用木棺,少數的皇宮貴族用得起銅棺、玉棺這類價格昂貴的棺材,金也是中國人喜歡的東西,可是古代工藝有限,享用得起金棺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不過12年前出土了一具「唐朝純金棺材」,考古學家至今仍不敢打開。金棺上有許多精緻的花紋。(圖/翻攝自奇聞空間TW YouTube)根據YouTube頻道《奇聞空間TW》指出,12年前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太原一處農村,挖掘到這具純金迷你棺材,長度約21公分、寬10.5公分、高13公分,這副棺材上頭還佈滿了精緻花紋、佛家圖案,更鑲有0.2公分的銅片作裝飾,因此考古學家判定,棺材的主人「非富即貴」。金棺用一條絲綢製的蝴蝶結固定。(圖/翻攝自奇聞空間TW YouTube)考古學家透露,這具棺木由純金打造,十分罕見,大小也和一般棺材不同,不過讓考古學家疑惑的是,棺材還用一條絲綢製的蝴蝶結綁定,至今他們仍沒有把握在解開蝴蝶結後避免絲綢被風化,若是風化,恐無法恢復文物原貌,因此這具金棺出土12年,依舊完好保存在博物館內,無人可探究棺材內部的真實樣貌。挖水庫發現古墓超狂墓主身分曝光。(圖/翻攝新浪網-紅顏史學)除此之外,位於貴州遵義的某工地上,有工人在施工挖掘水庫時,意外挖到一座古墓,經相關部門前來勘查,赫然發現墓中有一具「純金棺材」。經過考古人員仔細挖掘,除了純金棺材外,還挖掘到一套完整陪葬物,以及一些金銀器,究竟墓主人是誰呢?畢竟在古代,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使用純金棺材,經過研究,專家認為古墓應是「南宋時期」建造,透過陪葬品上的刻字,推斷古墓的主人應該就是南宋時期的「播州土司楊價」。工人挖掘水庫竟發現純金棺材。(圖/翻攝新浪網-紅顏史學)根據史料得知,播州就是如今貴州遵義一帶,古時候貴州屬於偏遠地區,所以楊價雖然受南宋皇帝的管理,但實際上根本是「土皇帝」,加上土司的身份是以世襲的方式得來的,據了解,楊氏家族一共有過30任土司,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楊氏家族在播州地區經營多年,所以擁有很高的威望和權力,而楊價這位楊氏第14任土司也是戰功赫赫,深得南宋皇帝喜愛。綜合上述因素,不難推斷楊價使用「黃金棺材」的原因,一方面,楊氏家族在播州地區有很大的勢力,錢財不是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楊價的地位意味著他並非普通官員,加上這種墓不同於石室墓,不夠堅固耐久,墓室結構也不穩定,不利於盜墓賊盜取財物,造就座古墓反而能完整保留下來的主因。
星級餐廳復刻宋代經典 將宮廷功夫菜、民間小點端上桌
台灣唯一以杭州料理獲得米其林一星的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天香樓」,最近重現數道復刻宋代經典杭饌的料理,以文人點茶、插花、掛畫、焚香的文人四藝為脈絡,結合古典詩詞、民間紀錄如《山家清供》、《中饋錄》中的飲食細節,再現宋代以來宮中、世家與民間的知名菜餚。據styletc記者了解,天香樓行政主廚楊光宗透過對歷史的耙梳、觀照台人對杭州菜的喜好,詳列數品菜式,從文本脈絡、挑選菜品、試做、改良到豐富現有品項,前後耗時年餘。像宋代以前食蟹佐橙已蔚為風潮,當時即知以酸甜滋味來平衡蟹的膏滿黃飽,直至宮中結合兩者才出現「蟹釀橙」這道功夫菜,其盛行於南宋時期的秋冬時節,將蟹肉利用蒸籠蒸製保留原汁,取下蟹肉與蟹黃、蟹膏和橙汁拌炒,取其鍋氣,再透過花雕減緩蟹肉涼氣,揮發後保留濃醇酒香,當蟹香、果香、酒香三者交融,滋味清甜醇美。宋代宮廷宴席菜「盞蒸羊」。(圖/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提供)承接鮮美海味,再以「東坡脯」接續,片取鱸魚魚皮與表層魚肉切成條狀,滾過花椒、胡椒等香料提香,沾裹澱粉後抹上鹽,採「油封」概念薄施麻油,再以烈日曝曬除去水氣保留海鮮豐美與麻油香氣,上桌前入油鍋以大火半煎半炸,鮮香脆口;而羊肉在飲食記載中象徵榮華富貴,歷史上宋仁宗「思食燒羊」的記載、蘇軾傳世文章中對羊脊骨滋味念念不忘。「盞蒸羊」選用有均勻油花的帶皮羊腿肉,切片後以碎蔥、薑、酒、鹽去腥提味,透過浸泡軟化肉質,並藉由陳皮去油解燥,呈現豐美肉香。古人為保存肉類、海鮮,常以調料醃漬久藏,此法為「鮓」,亦可散見於宋代不同世家門戶與常民家中,此次天香樓揀選富含膠質的魚肚、花膠切為細絲,以醋浸泡,食用前和草果等香料拌合,製成冷食的「古法肉鮓」,入口襲來的醋味與發酵後的酸香交疊,緩緩帶出海鮮清甜。令人食指大動的「釀筋衣」。(圖/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提供)再走入民間,《中饋錄》記載的家常食譜中,過往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切為細絲與醬瓜拌炒成菜餚「肉生法」,考量現代人飲食習慣,選用大頭菜以紅麴醃漬後與豬里肌絲拌炒,滋味鹹甘下飯;「豆衣魚」則以豆皮包覆汆燙後的豆芽入鍋乾煎,直至色轉金黃、鍋氣飄香,置於盤中時呈現魚躍水起之貌,以此為名,搭配鎮江醋、醬油、胡麻醬汁入口,酥香爽脆;而精緻爽口、原名釀筋頁的「釀筋衣」,分別在每顆金黃酥香的麵筋球中鑲入鹹豬肉、開陽與蔥薑、芹菜等,以百頁層層包裹肉末,並以火腿提味,熬煮時放入當季鮮筍,還有滑順冬粉吸收湯頭熬煮過後的精華,滋味令人難忘。外貌清雅似菊的「菊花酥」。(圖/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提供)最後再以起源於北宋京城內常食用的宮餅「菊花酥餅」,帶來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四重享受,內含香鬆軟糯的芋頭餡或清甜綿密的綠豆黃,外貌清雅似菊,以油酥、油皮層層堆疊的鬆香與綿糯內餡交織,融合為質樸又典雅的滋味。
科技人的獨門藝術 馮欣信雕出茶則新生命
自古以來,茶除了止渴養生外,也因騷人墨客的傳頌,成為一種尋雅的「儀式感」。誠如南宋杜小山的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茶在古代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毫不遜於酒。是以古人對茶具,也因品茶的儀式而變得更文雅。馮欣信的茶則創作以竹材為主,是先看到竹材的形狀、色澤、紋路,才決定作品方向。(圖/王若攝)在眾多茶具中,多以壺為主、杯為次,其他的輔具中,則以茶則最受重視。茶聖陸羽的《茶經》記載:「則,以海貝、蠣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則者,量也,准也,度也。」說得白話一些,茶則就是茶葉置入泡壺前,放置、測量茶量的量具,使用的材料包括貝類、金屬,以及竹木。茶則除了做為量具外,也因為體積較大便於創造,而自成一流茶具藝術。目前正在台北市「不二齋」藝廊展出的《茶玩長物-馮欣信茶器雜項創作展》,即有近百件以茶則為主的創作藝術,受到不少茶友的歡迎。馮欣信也會依竹節的形狀變化創作筆筒。(圖/王若攝)馮欣信的茶具作品以竹為主要材質,創造的理念有點類似漂流木的雕刻創作,是先看到竹材的形狀、色澤、紋路,才決定作品的方向。「不二齋」主人、同時也是收藏家江赫如此形容馮欣信:「他對竹材挑選很嚴謹,但每選到一塊竹木,似乎腦子裡就已有成品的畫面出現。」CTWANT記者在現場欣賞時,果然發現只要是紋路奇美或形狀特異的茶則,馮欣信會將詩詞文字雕刻在另一面,讓竹子展現自然之美。馮欣信的創作速度並不快,他任職於科技公司,茶品雕刻創作只是下班後的興趣,但他堅持多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作品。因為是素人雕刻家,低調而神祕,而且僅專注於茶品,且雕出自己的風格,使得他的作品反而成為許多茶友最愛的收藏。對於茶則,茶藝文化大師吳德亮曾有這樣的論述:「近年茶則創造竹件受到茶人的重視,有許多藝術家紛紛投入創作,並提出『賞茶則』的概念,茶則不再是茶席中附屬的隱晦角色,而是以大氣之姿左右茶席的成敗。」如此看來,在品茗的同時,一邊欣賞茶則之美,茶香自當更悠遠芬芳。《茶玩長物-馮欣信茶器雜項創作展》展覽日期:即日起至11月20日(日)14:00~18:00展覽地點:不二齋(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31巷11號)展出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