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大陸
」 南極 南極洲 南極大陸 企鵝 禽流感破紀錄熱浪席捲南極大陸! 極端高溫比正常值高出27 °C
一場破紀錄的熱浪正在席捲地球上最冷的南極大陸!氣象數據顯示,自7月中旬以來,正值冬天的南極洲部分地區的氣溫已比正常水平高出27 °C,且預計這波高溫將持續到8月上旬。據CNN的報導,最新數據顯示,南極洲東部部分地區出現異常高溫,往年維持在-50 °C至-60 °C,如今卻處於-25 °C至-30 °C之間,且預估這波高溫將持續至8月上旬。全球氣溫上升和日益惡化的溫室氣體破壞,導致南極洲在冬季出現異常高溫。「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大氣冰層暨氣候部門科學負責人布雷斯多(Thomas Bracegirdle)坦承:「現階段我們只能說,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南極洲將會出現更多的極端高溫,但針對該特殊事件,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研究。」由於地球大部分冰層位於南極洲,如果全部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超過45公尺,即使是體積較小的冰層融化,例如位於南極洲西部的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或被稱作「末日冰川」,也會導致海平面上升3公尺,這將對全球沿海地區或城市造成災難性後果。根據「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研究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的統計,這是過去2年來南極洲遭遇的第2次嚴重熱浪。同時,2023年的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導致南極洲氣溫上升了2 °C,預計到2100年將進一步上升5 °C至6 °C。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冰河研究學者史坎波斯(Ted Scambos)指出,目前南極洲的高溫偏差值尚未達到2022年的記錄,但覆蓋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布雷斯多也表示,原本造成持續熱浪(南極渦旋崩潰)的一系列大氣條件預計平均每20年才會發生1次,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不尋常的事件。」根據2020年的研究報告,1989年至2018年間,南極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以上。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南極氣象研究所的研究氣象學家米克懷契(David Mikolajczyk)示警:「未來的冬季可能會發生更多這樣的熱浪,這可能會使這塊冰冷大陸的防熱能力下降,並在隨後幾波熱浪中加速融化。」
南極大陸出現「H5N1禽流感」 將成當地物種潛在威脅
國外科學家日前在國王企鵝身上檢出流感病毒H5N1,據信源自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的死去棕色賊鷗,而在早些時候,還在大象和海豹身上現蹤,再由燕鷗、信天翁等海鳥帶至南極大陸。綜合外媒報導,「英國極地研究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表示,令人討厭的病毒在南喬治亞州南海岸的棕色賊鷗、國王企鵝身上現蹤,包括附近鳥島(Bird Island)的巴布亞企鹅身上。目前這些樣本已被送回韋布里奇(Weybridge)一個專門研究禽流感和疾病的實驗室,檢出H5N1陽性。儘管目前H5N1只在少數地區傳播,且對人類沒有太大的危險,專家仍很擔憂其的後續進展,將會嚴重傷害南極大陸的動物生命。研究動物疾病的教授阿什班亞德(Ash Banyard)指出,「南喬治亞州是我們一些最獨特和特殊的野生動物的家園,它對國際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目睹禽流感對這些種群的影響令人難過。」阿什班亞德補充,目前感染病毒的動物個案還很分散,還未見其在企鵝群體之中快速傳播。不過他稱,H5N1已在歐洲和美國的一些海豹身上發現,包括西班牙北部的水貂和英國的狐狸、水獺身上也有,就連北極的阿拉斯加北極熊的身上也被檢出陽性。
「高致病性禽流感」現身南極大陸 數十萬企鵝恐成「致命感染鏈」
目前有科學家表示,在解剖海鳥的屍體後,確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經入侵了南極大陸,由於當地有數十萬隻企鵝,萬一有企鵝感染禽流感的話,恐怕會對企鵝群體造成致命的威脅。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於25日表示,雖然有海洋與其他大陸分隔,但是目前確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經抵達到南極洲。之所以會這樣確定,是一名阿根廷科學家於24日在南極基地Primavera解剖一隻鸕鶿海鳥的屍體後,從中發現了禽流感病毒。CSIC在聲明中表示,他們分析的樣本中,證實這些鳥類是死於H5亞型禽流感,而且其中一個樣本甚至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報導中也提到,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在南極洲附近的島嶼上發現相關案例,甚至也有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感染的案例,而這樣的情況表示,H5N1禽流感除了導致全球各地鳥類大幅減少外,如今南極洲地區也面臨H5N1禽流感的陰影。除此之外,在南極洲當地有數十萬隻企鵝聚集在南極洲大陸與附近的島嶼,由於企鵝是群居動物,他們緊密生活在一起的習慣,很容易造成禽流感的傳播與蔓延。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的資料也顯示,該研究基地已有一例確診案例。
南極巴布亞企鵝爆H5N1禽流感 已釀逾200隻小企鵝死亡
據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稱,他們於近日首次在巴布亞企鵝身上發現了1種致命的禽流感,研究人員於1月19日在南大西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發現了約35隻死亡的巴布亞企鵝,他們從其中2隻企鵝身上提取的樣本經檢測顯示H5N1型禽流感病毒呈陽性。而專家過去一直擔心該病毒可能會在南極洲的企鵝群中傳播開來,如今情況則顯得十分危急。據路透社報導,福克蘭群島政府發言人希思曼(Sally Heathman)表示,截至 1月30日「已有200多隻雛鳥和少數成鳥一起死亡」。而這些死亡事件也證實,巴布亞企鵝很容易感染這種致命疾病,H5N1禽流感近幾個月來,已導致世界各地鳥類數量銳減。希思曼表示,福克蘭群島政府也在等待南跳岩企鵝的檢測結果,並「為大規模爆發做好準備」。所幸,巴布亞企鵝很少往返於阿根廷海岸附近的福克蘭群島和南部約1300公里的南極半島之間。對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范斯特雷爾斯(Vanstreels)說,這意味著巴布亞企鵝不太可能將病毒傳播到南極大陸,但相反的是,巴布亞企鵝可能是當地的感染宿主。SCAR南極野生動物健康網路負責人杜瓦(Meagan Dewar)表示,在附近的南喬治亞島也對現場進行了詳細調查,並排除了國王企鵝疑似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另外,范斯特雷爾斯表示,繼南美洲海象和海豹出現大規模傷亡之後,南喬治亞島的海豹和海狗也因禽流感大量死亡,「這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南喬治亞島是世界上95%南極海豹群的家園,如果該族群數量銳減,該物種將處於危急境地」。
H5N1禽流感病毒首現蹤「南極島嶼」 恐威脅企鵝等鳥類族群
英國科學研究組織在當地時間21日指出,他們首度在南極洲地區的鳥類屍體中檢驗到H5N1禽流感病毒,有鑑於南極洲是許多鳥類的重要繁殖地,他們擔憂這種致命病毒恐威脅到企鵝和其他當地物種。綜合《日本時報》、《瑞士資訊》的報導,負責大部分英國在南極洲科學研究的「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在21日的聲明中指出,工作人員在南美洲南端以東的英國海外屬地南喬治亞(SouthGeorgia)鳥島(Bird Island)上,採集了1隻棕色賊鷗(Stercorarius antarcticus)屍體的樣本,並將其寄回英國檢測,沒想到樣本卻呈現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陽性反應。BAS解釋,該病毒很可能是被遷徙到南美洲的鳥類帶回島嶼的,因為當地已出現大量禽流感病例。聲明補充,目前造訪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SGSSI)的旅客,正在接受更高強度的生物安全措施,當地涉及鳥類的實地科研工作也已暫停。報導指出,自2021年中期開始,更大規模的禽流感疫情開始向南蔓延至南美洲等地,包括先前從未受影響的地區,導致大規模野生鳥類死亡,數千萬家禽被迫遭撲殺。對此,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禽流感研究員威爾(Michelle Wille)也在X平台發文稱,禽流感向南極地區蔓延是一項「令人震撼的消息」,並擔憂「情況可能會迅速失控」。英國動植物衛生局(Animal and Plant HealthAgency)病毒學主任布朗(Ian Brown)上週也警告,候鳥可能會先把病毒從南美洲傳播到鄰近南極洲的島嶼,接著再傳播到南極大陸,這將對從未接觸過該病毒,也不具免疫力的南極洲特有企鵝及其他鳥類族群構成威脅。
南極冰層消失中…面積竟是「不列顛群島」5倍大 專家示警:絕對世界災難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遠低於歷史冬季水平,這對一個曾經能夠抵禦全球暖化的地區來說,非常令人擔憂。專家指出,若沒有冰來冷卻地球,南極洲可能會從地球的冰箱變成散熱器。英國冰川學家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據BBC的報導,南極洲巨大冰層調節著地球的溫度,白色表面能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大氣,並冷卻冰層下方與附近的海水。然而,目前漂浮在南極海洋表面的冰面積不足1700萬平方公里,遠比9月份的平均值少了150萬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消失的冰面積大約是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的5倍之多。海冰在南極大陸的冬季(3至10月)形成,接著大部分會在夏季融化,它們是由冰山、陸地冰、巨大冰架互相構成的系統,這些覆蓋在陸地上的海冰可以充當保護套,防止海洋升溫。不過,「英國南極調查」(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卡洛琳霍姆斯(CarolineHolmes)博士則示警,隨著季節過渡到夏季,海冰萎縮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屆時冰融化可能會形成無法阻擋、互相反饋的循環。隨著更多海冰消失,海洋黑暗區域暴露出來,吸收陽光而非反射陽光,就會讓更多的熱量被吸收到水中,反過來融化更多冰,科學家稱之為「冰雪反照率效應」(ice-albedo effect),這可能給地球增加更多熱能,破壞南極洲作為全球溫度調節器的作用。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of Exeter)冰川學家西格特(Martin Siegert)教授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球科學家霍格(Anna Hogg)教授也感嘆,「有跡象表明,南極冰蓋已符合最悲觀狀況的預測。」
美女主播北極攀爬冰河超驚險 鄔凱雯直呼難忘的經驗
台視美女主播鄔凱雯8月隨中央大學科學團隊前往北極採訪錄製科學節目,回想起自己經過三次轉機,才能搭船前往觀測站,光是抵達北極就需要3天的時間。鄔凱雯透露採訪過程中,沿路能見到冰河退去後露出的地表,數萬年的化石隨處可見,攀爬冰河時更碰上冰河崩裂,與學者緊張的逃離也是難忘的經驗,一早起床更有北極狐出現在眼前,讓她直呼:「好幸福!」鄔凱雯這次為《地球最後的秘境-南極大陸》紀錄片中文版配音,她表示:「相較於以往在主播台的播報經驗,紀錄片旁白配音需要跟著畫面一句一句唸,是個滿大的挑戰。」在得知日文版是由日本男星竹野內豐配音時,鄔凱雯也表示相當榮幸。日本富士電視台隨同南極大陸觀測隊,歷經132天拍攝長達400小時的影像。(圖/富士電視台提供)鄔凱雯8月前往北極採訪錄製科學節目。(圖/台視提供)《地球最後的秘境-南極大陸》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採訪製作,隨同南極大陸觀測隊,歷經132天拍攝長達400小時的影像,成功地記錄下封閉在厚重冰層下珍貴的海底景象,也完整呈現觀測隊員在南極刻苦研究的實際狀況。節目中記錄下許多珍貴的畫面,像是冰層斷壁、瀰漫天空的南極光、酷寒環境中求生的阿德利企鵝等,也利用精密儀器深入海底,挖掘南極原生物種,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令人驚艷。另外,南極觀測隊首度引進海底遙控機設備,創下日本電子媒體先驅之外,也首度在厚大的冰棚之下進行探勘,利用感測器讀取海底地形,創下世界首例,取得的資料彌足珍貴。《地球最後的秘境-南極大陸》紀錄片,16日晚間10點將在「台視新聞台」獨家播出,該台經理左燕妮表示:「台視新聞長期致力於科普節目的製作,除了自製的新聞和節目之外,也希望讓觀眾有機會可以看到其他國家製播的優質科普節目,希望帶領觀眾一起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問題,同時一窺南極秘境。」
亞洲發燒星/《VIVANT》蒙古取景演員熱衷撿大便 堺雅人、阿部寬遭曝是被虐狂
堺雅人主演的《VIVANT》是近年日本電視圈少有的超大製作,劇組大手筆前進蒙古進行為期兩個半月的拍攝,演員們隨著時間逐漸融入當地生活,等戲的空檔一起開心撿大便,二階堂富美還意外發現堺雅人和阿部寬是被虐狂。《VIVANT》的製作團隊和2011年播出的日劇《南極大陸》是同一組人,堺雅人分享沙丘和雪地的拍攝方式很像,為了不留下足跡,必須小心翼翼確認移動路線,還得挖洞把攝影機埋在裡頭,避免穿幫。阿部寬的外型很適合沙漠,二階堂富美替他拍了很多照片。(圖/翻攝《VIVANT》IG)導演福澤克雄很在意大家吃得好不好,備有專門負責飲食的工作人員,不過如何讓所有人吃得滿意仍是不小的課題,堺雅人說:「日本和蒙古的工作人員各一半,如果偏向日本口味,不用羊而是用豬肉和雞肉做菜時,蒙古人就會漸漸失去活力;若是偏向蒙古口味,日本工作人員去廁所的次數就增加了。」堺雅人20 多年前曾到蒙古自助旅遊,這也是他首次一個人旅行,不過當時沒能體會蒙古的好,「3天就厭倦草原風景了,我在蒙古包裡待了一周,一直在裡面看書」。當地人會用曬乾的動物糞便當燃料,二階堂富美對此很感興趣,大膽地徒手撿大便。(圖/翻攝《VIVANT》IG)這次堺雅人敞開心胸體驗大漠風情,2個半月吃了10公斤的奶豆腐,阿部寬透露:「堺雅人很勇敢的去了當地餐廳,說很美味,我後來也去吃了.心想『嗯~』一開始無法接受他的觀點。」堺雅人笑說出發去蒙古前,有人提醒當地的羊肉很腥,不過吃著吃著也習慣了,回國後反倒覺得日本羊肉沒味道。當地人會用曬乾的動物糞便當燃料,飾演醫生的二階堂富美對此很感興趣,好心地拿給阿部寬驅蟲,阿部寬一開始有點嫌棄,但聞到香氣後,也跟著二階堂富美的腳步開始收集馬糞、牛糞等各種動物大便。阿部寬表示:「二階堂富美一開始還用棍子挾,後來直接徒手抓。」且他們熱衷到,只有人離開椅子,座位馬上會被放上糞便。劇組必須頂著烈日在沙漠中移動,很是辛苦。(圖/翻攝《VIVANT》IG)劇組安排的住處離拍攝地有2 到3小時的車程,他們每天都在沒鋪柏油的路上一路顛簸,不過堺雅人甘之如飴:「像是遊樂設施一樣,連晃3小時,習慣了就睡得著。」二階堂富美聽了忍不住爆料,堺雅人和阿部寬都有點受虐傾向,因為他們都說了類似的話,「我心想這兩人真是厲害啊」。
南極大陸「一片紅綠」 藻類爆發性成長恐導致融冰加速
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原本在被白雪覆蓋的南極,近日竟然長出不少綠色的藻類,科學家推測與當地氣溫升高所導致,而也擔憂這樣的情形會導致南極的融冰速度加快。烏克蘭國立南極研究中心日前在臉書貼出一批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原本白雪覆蓋的南極大陸,地表的顏色竟然呈現紅色、綠色,給人一種「春暖花開」的溫暖感覺,與上面行走的企鵝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烏克蘭國立南極研究中心表示,白雪的中的顏色是來自於藻類,紅色是胡蘿蔔素,綠色則是葉綠素,由於藻類無法在低溫環境下成長,但由於南極近期氣溫升高,所以藻類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大量增生。可是藻類的增生也會加速融冰的速度,在加上氣溫的上昇,科學家擔心這會更加的加速南極的融冰速度。根據《BBC》報導指出,劍橋大學與英國南極調查局(the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研究團隊,花費了6年的時間記錄調查,創建了一份南極沿海地區的「藻類地圖」,其中包含了1679叢藻類,最大覆蓋範圍達到195萬平方公尺,整體占地則高達2平方公里,從太空中能用肉眼辨識南極地區的「綠地」。
跨越半個世紀的奇蹟!91歲美國老兵找回遺失南極皮夾 53年後物歸原主
一般民眾不小心自己弄丟錢包,當下一定會焦急搜尋,但有可能過幾個星期還找不到後就放棄尋找,不過美國一名男子卻在53年後,意外找回自己遺落在南極的皮夾。根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目前住在加州聖地牙哥的91歲居民葛里遜(Paul Grisham),53年前曾經在海軍服役,當時他以氣象專家身分前往南極執行任務13個月,未料他在派駐期間竟遺失了皮夾。葛里遜在1967年加入「深凍行動」,前往南極進行支援夾。(圖/達志/美聯社)據葛里遜表示,他在1948年加入海軍,隨後當上氣象技術員後,在1967年加入「深凍行動」(Operation Deep Freeze),前往南極進行支援工作。當時已婚、育有2名小孩的葛里遜,對於能夠踏上南極大陸相當興奮,未料他在任期間,意外搞丟自己的皮夾,當下他當然很緊張, 因為皮夾內有軍人身分證、駕照、防核生化攻擊小卡和匯款給妻子的收據等,但是當時間一久都沒發現後,葛里遜逐漸忘了這個皮夾的存在。麥摩杜站的人員發現葛里遜遺失的皮夾。(圖/達志/美聯社)報導稱,當時他派駐的所在地羅斯島(Ross Island)的麥摩杜站(McMurdo Station),在2014年要拆除一棟建物,過程中,拆除人員在其中一個置物櫃後方找到了皮夾。麥摩社站的工作人員事後從皮夾中的身分證和駕照來尋找皮夾主人,他們透過電郵、臉書訊息和書信,花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聯絡上在1977年退休的葛里遜,當葛里遜在1月30日收到這個遺失超過半世紀的皮夾時,也難得憶起過往那段在極地的時光並坦承,「真的很不可思議」!
暖化警訊!南極半島創30年來最熱 冬季最高溫「僅零下16.8度」
歷年夏天的溫度不斷創新高,全球暖化問題越趨惡化,智利聖地亞哥大學(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hile)一項研究發現,2020年是過去30年來,南極半島最熱的一年。根據《法新社》報導,喬治國王島(King George Island)上智利空軍傅萊儀基地(Frei Base)的研究人員表示,南極大陸最北端的南極半島在1到8月之間,溫度達到了攝氏2至3度(華氏35.6至37.4度),智利南極研究所(INACH)的聲明也指出,相較於過去,溫度高了攝氏2度以上。聲明還提到,南半球冬季的高溫卻創新低,8至9月間,最高溫度為零下16.8度,是自1970年以來的最低溫,氣候相當極端。氣候學家科爾德羅(Raul Cordero)指出,南極半島的最北端今年平均最高氣溫已超過攝氏0度,是31年以來首見,他也認為這是一項「警訊」,可能是代表此區域的海洋正快速暖化中。
拉警報!氣候變遷讓南極變「綠」 藻類快速生長連外太空都看得見
全球暖化對生物和棲地的影響遍布全球各地,包括南極地區狀況也很險惡。氣溫上升、海冰減少、食物銳減等因素直接衝擊企鵝生態,研究還發現,南極也從去地白雪美景轉「綠」!科學家指出,由於南極冰雪持續融化,造成藻類蓬勃生長,就連在外太空都能看見鮮綠藻類蔓延。這不是淋上哈密瓜果醬的刨冰,而是南極被藻類侵襲的證明!(圖/Youtube)從照片上看到,這可不是淋上奇異果醬的刨冰,而是南極冰層表面布滿藻類的情況,根據加拿大(Global News)報導,劍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與英國南極調查局(the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發表是世界上第一篇「南極藻類地圖」,大規模紀錄下藻類的分布範圍,研究指出,南極溫度因為不斷升高,刺激藻類蓬勃生長,依照季節不同,這些藻類最大覆蓋面積可達195萬平方公尺,驚人範圍甚至可以從太空用肉眼就觀察到這些「綠地」。南極冰雪持續融化,藻類蓬勃生長,連從外太空都能看見鮮綠色塊蔓延。(圖/Global News)這份研究20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研究團隊花了6年時間觀察,記錄到當地約1679叢藻類,研究也發現,南極藻類已經與不少真菌和細菌建立起「緊密關係」,開始形成自有生態,極有可能出現全新的棲地。研究團隊還表示,有鑑於地球仍然持續升溫,南極冰層融化範圍只會不斷擴大,這些藻類未來幾乎可確定會繼續增長。研究表示,在這1679叢藻類中,約2/3生長於南極大陸北方、海拔較低的小島,這些島嶼近年承受極為劇烈的溫度變化。估計大面積的藻類每年能為地球消化479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87.5萬趟開車旅遊的排碳量。雖然並不算多,但對地球來說算是好事一樁,但是暖化造成的變化,卻也凸顯出地球正在緩緩被人類所傷害。
4千萬年前的痕跡 南極挖到南美洲青蛙化石
一般聽到南極,會想到的動物都是企鵝或海豹,不過最近發現這塊大陸是被溫暖的熱帶雨林覆蓋,確實有喜歡溫暖的動物存在過,最新的發現,就是找到4千萬年前的青蛙化石。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最新的研究,這次發現的化石,是第一次在南極發現「兩棲類」生物,而發現的化石,包含青蛙的頭及腰部的骨頭碎片,而且種類是現在生活在南美安地斯山脈的「智利頭盔狀牛蛙」。這次發現化石的地點,是南極半島前端的西摩島,由瑞典及阿根廷共同探險隊在2011至2013年所收集的樣本中發現的,原本以為是南極既有的哺乳類生物,沒想到竟然是青蛙的骨頭。南極在盤古大陸時(三疊紀時期,約2億年前)的確有兩棲類的存在,之後則一直呈現滅絕的狀態,直到這次出現5600萬至3390萬年前始新世時代的青蛙。不過南極大陸何時從岡瓦納大陸的南端分離、因而造成生態學的變化,至今仍是未知數,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考證,至少現在能知道的是,40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還是擁有森林及淡水系統的溫暖地區。
熱浪侵襲!南極洲高溫破紀錄 短短9天融化20%積雪
近日熱浪襲擊南半球,繼本月6日監測溫度達攝氏18.3度,9日再測得攝氏20.75度的高溫,打破自1961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從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公布的衛星照片顯示,南極洲東北方的鷹島(Eagle Island),竟在短短9天內就融化了20%的積雪。根據《CNN》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的陸地衞星8號(Landsat 8),於2月4日至13日,拍攝鷹島的變化,為期9天的熱浪侵襲南極大陸,可以清楚見到大量積雪一天天地被消融,形成融池(melt ponds),即衞星圖像上淺藍色的區域,使得長年被雪覆蓋的土地暴露在外。這次的高溫導致鷹島的冰雪融化了4英吋(約10.16公分),相當於全島的20%冰雪。美國麻省尼科爾斯學院冰川學家佩爾托(Mauri Pelto)表示,「我從未見過南極的融池發展得這麼快,你可以在阿拉斯加或格陵蘭看到這種情況,但南極並不常見」。
熱浪來襲!南極破紀錄18.3度 阿根廷首都達42度高溫
近日熱浪襲擊南半球,根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指出,埃斯佩蘭薩基地監測6日溫度達攝氏18.3度,創1961年以來歷史新高;另一基地馬蘭比奧監測到14.1度,數值達1971年以來2月的最高溫,就連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6日中午高溫達42度,為全國第3高。南極洲北端附近的阿根廷研究基地埃斯佩蘭薩站(Base Esperanza),自1961年以來即定期測量溫度。阿根廷國家氣象局6日在推特公布南極大陸的2項高溫紀錄,埃斯佩蘭薩站6日中午達18.3度,創歷史新高溫,是南極大陸最熱的一天,超越先前2015年3月24日曾出現最高溫攝氏17.5度的紀錄。此外,阿根廷南極科學考察站馬蘭比奧基地(BaseMarambio)於6日監測到攝氏14.1度,是自1971年以來的2月最高溫紀錄,超過2013年2月24日的13.8度。南半球夏季為每年12月至隔年2月,冬季為6月至8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也頻出現高溫,氣象局6日針對大都會地區發出高溫橙色警報,最高溫為查科省(Chaco)的43度,其次在科林特斯省(Corrientes)的42.3度,而布宜諾斯艾利斯高溫也達42度,為全國第3高。
Google地球拍攝南極大陸 意外有人臉浮現?
利用「Google 地球(Google Earth)」,不但可以觀看全世界衛星圖像及數百座城市的 3D 建築物和地形圖,還能縮放到自宅或任何其他地方,透過街景服務瀏覽 360 度全景,但有一對在Youtube經營「月相3階段(Thirdphaseofmoon)」頻道的兄弟,他們意外發現將南極大陸的某個地區放大,能看到像人臉一樣的東西!從圖片上看起來,右邊的臉比較清楚,而左邊的地方似乎有遭到侵蝕,輪廓也比較不清楚,哥哥覺得看起來像是古代的遺跡,但不能確定是不是人工興建出來的巨大建築物。弟弟則覺得說不定是古文明的遺跡,畢竟南極的冰層急速溶解,說不定原本被冰在地下數千年的東西自然「浮現」,說不定會顛復大家對一直以來的世界演進的認知。底下留言中,有人認為人類的腦部,會自動將三點連成一線,所以會把圖相「擬像(simulacra)」;另外有人則主張這是「空想性錯覺(Pareidolia)」,心理現象的一種,指的是大腦對外界的刺激給予實際的意義,但只是巧合,實際上並無「意義」的存在。像人們會把雲朵看成動物、人臉、物品等,都是空想性錯視帶來的幻覺。不過這對兄弟也透露看到人臉圖的座標在72°00 '36.00' 'S、168°34' 40.00 '' E,大家也不妨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新的看法產生。(Google Earth拍到人臉圖的位置,是南極大陸地圖中畫圈圈的地方。(圖/翻攝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