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外洩
」 中油台灣中油外海漏油案後續 海洋主委:和解路上進展海洋保護措施
台灣中油公司的大林廠外海浮桶漏油事件,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後,終於迎來一些正面的進展,2021年6月,中油因浮筒漏油未能及時處理而受到海洋委員會的處罰,當時罰款總額達250萬元;其中,一筆100萬元的罰單因上訴未果,已經被中油繳清;另外150萬元的罰單則正面臨和解的可能性。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10日在中油大林廠舉行的外海浮筒漏油,緊急應變實兵演練中透露,將採取和解方式來處理,這筆150萬元的罰單訴訟,也顯示出,雙方都願意通過合作來解決爭端,並進一步加強海洋汙染防治措施。回顧這起事件,當年中油因為輸油浮蛇管破裂而導致原油外洩,引起極大的環境影響和社會關注,調查發現,當時的浮蛇管使用已超過預定的7年年限,並且在平時的檢查保養上存在,中油與海洋委員會的努力和改進措施,使得情況有所改觀。管碧玲強調,中油在過去2年間在漏油防治方面有明顯進步,成為海洋汙染防治的模範生,並指出,10日舉行的模擬演練不僅是對過去事件的反思,更是對未來防災應變能力的實際考驗。未來,中油表示將進一步縮短浮蛇管的使用年限至6年以下,以確保這些關鍵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海洋委員會也將繼續監督並協助中油加強其環境保護措施,以應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近10年最大漏油事故 加拿大輸美油管「拱心石」洩逾1.4萬桶原油
加拿大向美國輸送原油的主要管道「拱心石」在美國境內發生泄漏。每日運送超過60萬桶石油到美國的加拿大TC能源公司於8日表示,這次原油泄漏量預計超過1.4萬桶,關閉了美加輸油管線基石(Keystone),這也成為近10年來,美國最大的漏油事故。據《路透》報導,漏油發生在堪薩斯州,但原因不明,這也是這條管線自2010年開通以來,第3次出現規模達數千桶的原油外洩事件。每天運送62.2萬桶原油的基石管線,是將加拿大重質原油從亞伯達省運往美國中西部和墨西哥灣沿岸煉油廠的一大動脈,目前仍不清楚關閉時間將持續多久。「基石」管線長達2700英里(約4345公里)的系統,主要將加拿大的石油輸送到美國的主要煉油廠。至於美國,上次發生嚴重漏油事件在2013年,當時北達科他州泰所羅管線洩漏逾2萬桶石油。2016年在南達科他州、2019年在北達科他州都曾發生漏油,當時影響附近超過5英畝的土地。根據美國管線和危險材料安全管理局(Pipeline and Hazardous Materials Safety Administration,PHMSA)數據,這將是自2013年10月北達科他州泰所羅(Tesoro)管線洩漏逾2萬桶石油已來,最大的一次原油外洩。2名托運商表示,TC能源並未通知,管線可能關閉的時間。Commodity Context創辦人強斯頓(Rory Johnston)指出,如果價格進一步下跌,托運商可能選擇透過鐵路運輸原油。TC能源計劃周末局部重開管道,預計先重開延伸至伊利諾伊州的管道,本月20日將重開輸往俄克拉荷馬州的管道。目前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派人協助清理油污,聯邦調查人員正調查洩漏原因。此次管道停擺將影響俄克拉荷馬州石油中心的庫存,並削減兩個煉油中心的原油供應,可能威脅美國能源安全。
東加海底火山爆發致油輪原油外洩 秘魯宣布進入環境緊急狀態
由於東加海底火山爆發引發巨浪,西班牙能源業者立豹仕(Repsol)旗下一艘油輪,日前在秘魯首都利馬附近的海岸煉油廠發生漏油事件,外洩的油量多達6000桶,影響面積約有270個足球場大小。為此,秘魯22日宣布沿岸地區進入環境緊急狀態。而肇事的立豹仕能源,則將責任歸咎在東加海底火山爆發,認為秘魯政府沒有在第一時間通知巨浪來襲,不願對漏油事件負責。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秘魯政府於22日宣布進入90天的環境緊急狀態,針對境內21個海灘進行永續管理,加快腳步進行海面油汙的清除。秘魯環境部表示,目前原油汙染面積,約有174公頃,估計有270座足球場大小。由於海鮮的捕獲是當地民眾重要的生計來源,但目前漏油事件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目前已經引發民眾反彈抗議。目前秘魯政府表示,目前已經加快海岸的清理,但同時也會對肇事油輪所屬公司立豹仕開出3600萬美元的罰款,秘魯政府同時也指控立豹仕並沒有在油品洩漏第一時間就通知祕魯政府,也沒有在第一時間掌握洩漏情況。而這起漏油事件是發生在秘魯首都利馬附近的拉帕姆皮拉(La Pampilla)煉油廠,這座煉油廠佔據秘魯54%的煉油能力。但立豹仕則表示,漏油原因主要是日前東加海底火山引發異常巨浪,所以導致原油外洩,再加上秘魯政府並沒有及時發出巨浪警告,因此立豹仕表示不願對漏油事件進行負責。利馬附近的海岸煉油廠發生漏油事件。(圖/達志/美聯社)
創新紀錄!小琉球海龜自行解封 空拍「單日捕捉805隻」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不過自5月中起,琉球島上觀光業者就自主性歇業。上月22日,中油大林外海輸油管因為浪大破裂,導致25公噸的油汙飄散至小琉球,油汙佈滿小琉球海邊,當地海龜是否受到影響引發關注。不過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9日在臉書PO出圖片,空拍團隊單日捕捉到805頭海龜,是有史以來最多的紀錄。中油公司大林廠6月22日晚間在外海浮筒進行卸油作業時,疑因浪大,造成輸油管的破裂,原油外洩油汙飄散小琉球的沙灘,有居民前往海邊查看時赫然發現海龜在淺礁區游動,但觀察許久海龜都沒有移動,懷疑是受到油汙影響,不敢出水,令人相當不捨。不過海洋保育署9日在臉書PO出一張空拍圖,表示空拍團隊觀察到有紀錄以來最多的805頭海龜,並指出自中油大林煉油廠外海浮筒油污染事件後,大家都十分關心小琉球海龜的狀況,本署也立即與持續關注當地生態的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合作,進行海龜數量的空拍調查。海保署指出,在6月25日首先針對汙染較嚴重的花瓶岩至龍蝦洞一帶,和以往覓食海龜數量及密度最高的多仔坪每天進行監測,發現在海面油汙多數清理完成後,海龜又回來覓食,直到6月底海龜數量大致在102頭到254頭間起伏,相較於去年6月中央研究院與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合作的全島空拍調查結果253頭,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海保署表示,自7月開始每週會針對全島進行1到2次的空拍監測,目前調查結果7月4日觀察到273頭,接近去年同時段的200多頭,7月9日因為天氣晴朗、海況平穩,破紀錄觀察到805頭。海保署也說明,空拍機可以進行大面積廣泛的監測與紀錄,是生態調查的利器~但仍會受到天氣、海面能見度、潮汐及浪況等影響,而有數量起伏的變化,必須長期觀察才能知道海龜們是否有受到油污事件的影響;近年來由於相關保育政策的施行及大家保育意識的提升,在島嶼周圍出沒覓食的海龜越來越多,是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的成果,海保署也強調,會與大家一起守護這座受到海龜青睞的美麗島嶼,期待未來疫情穩定後,邀請大家再度踏上小琉球與海龜們同游美麗的海底世界。
中油輸油管破裂漂小琉球 海龜游動油汙中惹人憐
昨天晚間中油大林外海輸油管因為浪大破裂,導致25公噸的油汙飄散至小琉球,刺鼻的油汙味驚擾到當地居民,就有居民前往海邊查看時赫然發現綠蠵龜在淺礁區游動,但油汙佈滿小琉球海邊,讓居民看了覺得相當捨不得。當地李姓居民指出,這隻綠蠵龜應為成龜大小了,大約每半小時就要出水換氣,但觀察許久海龜都沒有移動,懷疑是受到油汙影響,不敢出水,惹人心疼。從空拍圖可見,油汙綿延小琉球海域。(圖/讀者提供)屏東民眾向屏東環保局反映聞到油汙味,屏東環保局經查是中油公司大林外海的輸油管破裂,導致原油外洩漂到小琉球,油汙飄散小琉球的沙灘,小琉球安檢所緊急應變,鋪設攔油索及吸油器材在海邊,環保局亦請中油公司儘速處理應變,避免汙染擴大。中油公司大林廠昨在外海浮筒進行卸油作業時,疑因浪大,造成輸油管的破裂,原油外洩,屏東環保局初估最大洩漏量約25公噸。從空拍圖可見,油汙綿延小琉球海域,飄散至小琉球的沙灘,知名地標花瓶石、東琉線碼頭、中澳沙灘皆遭被當地居民發現有油汙,目前先由海巡緊急鋪設攔油索,避免油汙擴大。小琉球地標也飄散油汙,海巡人員緊急用攔油索應變。(圖/讀者提供)
海洋汙染!中油輸油管線驚傳破裂 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
恆春居民從21日晚間起,陸續反映有聞到油汙味,而琉球鄉居民更在22日一早發現漁港水面布滿油漬,環保局獲報後追查發現,是中油公司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目前正緊急處理中。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屏東環保局指出,因中油公司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導致原油外洩,初估可能最大洩漏量約25公噸,目前油汙漂散至琉球鄉花瓶岩及中澳沙灘岸際。環保局說,已立即通報海巡署琉球安檢所先舖設攔油索及吸油器材緊急應變中,並請中油公司盡速處理應變,避免汙染擴大。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大林外海輸油管線破裂,初估約有25公噸原油漂散小琉球海域。(圖/琉球區漁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