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漲價
」 漲價 原物料漲價 集體毀約 矽晶圓 硅片全盛時期29分店!平價連鎖麵包店最後1間收了 這家新店進駐
高雄平價麵包店「淺草麵包」一個麵包15元,受不少消費者喜愛,在全盛時期有29間分店,如今最後一間店在5月停業,由「85度C」進駐,不少在地人說,這家是小資家庭的最愛。有網友在臉書社團「高雄大小事」發文,「小港的淺草麵包要收了,只有傷心跟不捨」,也貼出店外的公告,上面寫,「感謝這些年來老顧客、老朋友對店家的支持,但由於業務考量,將於5月31日結束營業,只能以不捨的心情跟各位說再見。」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因為大家都想要便宜,高品質,沒這種選項」、「難吃再便宜或許多少會有人吃,難吃變貴一定沒有人願意消費」、「多年前的這種平價麵包,是我們小資家庭的小確幸之一,滿滿的懷念」。據了解,淺草麵包從2017年起走下坡,欠廠商千萬元貨款,最後被勒令支付,又經過食安風暴和原物料漲價,業者把麵包從15調漲成22元,最後分店還是因經營不善陸續收攤,讓不少顧客感到惋惜。如今,最後一家淺草麵包已停業1個月,而原址由「85度C」進駐,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該店地坪60.4坪、建坪147.9坪,又位於小港「蛋黃區」漢民商圈,一個月租金9到10萬。住商不動産表示,該店附近有醫院和學校,消費人口足夠,也有很多知名連鎖餐飲進駐。
姊弟拚冠軍2/客戶缺工改變市場風向 磁磚龍頭跟緊ESG為內憂外患解套
過去4年,全球產業都經歷疫情、塞港、缺工、原物料漲價等大考驗,冠軍建材(1806)也不例外,新一代接班人林祐宇接受CTWANT記者獨家專訪,被問到哪項最具挑戰性,他認為這波變動中,影響冠軍最深的是「缺工」和「料漲」。而令這位新接班人內心最不平的,則是長年受東南亞磚傾銷之苦。據海關統計,國內使用進口磚比例超過5成,雖然2021年10月起針對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4國展開為期5年課徵反傾銷稅,但國產現在要符合ESG和淨零碳排新法規及增加成本,東南亞磚卻沒有碳排壓力,不用在意是否有環保、綠建材等標章。「社會本來就不是公平的,只能靠自己努力改變!」儘管大嘆「不公平」,但身為國內磁磚業一哥總座的他很清楚,必須扮演好「龍頭角色」。冠軍磁磚工廠坐落苗栗造橋,農曆新年前,記者進入這座幾乎用不著人力的自動化生產磁磚工廠,為何還擔心缺工?「人口老化、傳產比較難吸引年輕人投入,這產業需要一定時間技能養成,大環境的問題,不是我們可控的,要去適應,所以我們在意如何簡易鋪貼磁磚。」原來不是自家缺工,林祐宇最大擔憂是下游客戶營建業的缺工。林祐宇解釋,營建業找不到人或人力成本高,就會選擇低成本的東南亞磚,或是這幾年台灣流行的SPC石塑地板(塑料加石粉製的仿木紋地板)取代鋪貼磁磚。由於鋪貼磁磚須由營造廠自行找人施作,但若是選用SPC,廠家都是連工帶料銷售,營造廠不用再請工人鋪磁磚,施工快速又能省去人力的煩惱。為因應下游缺工問題,冠軍2005年陸續推出大尺寸磁磚、2023年推出輕量磁磚,減輕營建業的人力負擔;同時2021年也賣起SPC石塑地板、VSPC地板等各式表面建材,使客戶能有更多替代的選擇,目前非磁磚產品占營收1%多。「我們十年前就改名叫冠軍『建材』集團,包括壁紙或漆料等各種材料都有關注,也都有它的需求在。」林祐宇說。2年前,董事長林榮德在冠軍集團50周年慶時宣示,「最佳表面建材系統提供者」,再再預告冠軍不只賣磁磚。冠軍為提升自動化和減少生產耗損做了不少努力,如購置價格相當於一台賓士車的AGV系統自動搬運機;並使用窯爐熱回收系統,可將窯爐排放的熱能回收到前段製程的烘乾階段使用。(圖/劉耿豪攝、工業局提供)雖然SPC快速崛起,但從小在磁磚廠長大的林祐宇認為,還是磁磚耐用、好清潔的選擇,未來仍以綠建材磁磚為銷售主力,「但不論何種表面建材,能快速施工又不製造垃圾的,未來都會成為發展重點!」成本不斷高漲,也是林祐宇心頭一大挑戰,去年國際能源與市場通膨嚴峻,電費、原物料及匯率波動等價格上漲,包裝紙箱、運輸費用跟著漲,「只能從各項支出開源節流。」明年還有另一大筆成本要面對,就是2025年碳費徵收正式上路。冠軍以磁磚製造為本業,生產過程涉及天然氣、原物料消耗,讓林祐宇不敢大意,「2023年我們已經完成組織型碳盤查,也提交了ESG報告書,盡可能走在最前面,但衝擊很難避免,推估對成本影響超過千萬。」「對於大環境政策我們沒辦法掌控,內部會更進一步優化自身效益,採購最好的設備,提升自動化或減少生產耗損,來降低成本、減少衝擊。」林祐宇表示,冠軍磁磚2006年起已落實生產熱能、廢水及磁磚廢胚高比例回收,2015年啟動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在零碳時代前不管在生產節能、設備節能都已做好準備。此外,冠軍還加速新推綠建材。林祐宇特別提及可防風、抗震,還能減碳的高性能厚磚乾掛工法,「這種工法,產品輕量化可降低碳排,讓建物增加空氣對流降低能耗,可幫助建商達成淨零建築。」冠軍於2023年取得高性能綠建材認證,也是首家為建築業取得認證的磁磚業者。冠軍了解幫客戶解決問題就是為自己打開市場,因此和建商一起思考如何達成淨零建築目標,與遠雄建設合作將現場切割邊角料的廢磚回收再製。圖為2013年冠軍推新產品時,找來時任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代言的歷史資料照。(圖/冠軍建材提供)去年,冠軍也搶先完成在建築資訊模型BIM中建立營建元件,能幫助建築師計算使用磁磚將產生的碳排量;冠軍還做起角料回收生意,與遠雄建設合作磁磚循環再生,將工地施作產生的磁磚餘料回收後,透過環保公司回收再運送回工廠進行再製,成為可再次回到案場使用的再生磁磚,為建築廢棄物處理提供解方。儘管環境動盪、成本不斷漲,又有東南亞磁磚的不公平競爭,但林祐宇將目光看準政府為接軌全球淨零趨勢,推進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達到近零碳建築,迄今已提供超過200多款綠建材產品,目前綠建材產品銷售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至少成長2成以上,在新一波的淨零浪潮中,努力蛻變為新龍頭。
合建失和2/市場傳下個爛尾案在「這區」 賴正鎰:2成合建陷解約危機
近年原物料漲價,營造成本失控下,使不少合建案陷入停擺泥淖中。多位業者及專家觀察,「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多進入『重新協調』拉鋸戰。」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透露,「約有2成合建案面臨解約危機。」CTWANT記者日前就接獲某上市公司發函給地主欲解除合建契約,市場已傳出下個爛尾樓恐出現在大同區。據營建署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核定都市更新案件計40件,今年1到9月則已核定28案;新北市去年全年核定20件,今年前9月已核定20件。但觀察雙北已核定公布的都更案件累計1272件,至今尚未開工的確有237件。另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2018年10月至今,都更危老報開工件數610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560件;已請領建築執照而辦理開工展期356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照338件。「很多都更危老案核准後不拿建照,拿了建照不開工,開工後慢慢做,真正核准到開工不到5成。」品嘉建設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觀察,從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都陷入在「重新協調」的拉鋸戰,若地主堅持原分回條件,建商也不可能賠本硬蓋,於是就把合約放到到期無效,再重談條件;已簽約、已開工無退路的,只能等原物料降價,「一切都以拖待變。」胡偉良多年前在北市萬華區買下一棟透天,原本打算插旗整合都更,後來才發現已有建商進駐,於是他成了合建地主之一。「該區整合建商已拿到大部分住戶的同意合建契約,已達都更門檻,但遲遲不送件,拖了快1年。」他推測,原因不外乎是因過去跟地主協議的分回條件,在營建成本不斷上漲下,已無利可圖。「很多小建商前幾年一窩蜂出來搶危老和都更的大餅,沒有太多實績,只能讓利吸引地主合作,但成本上漲後吃掉利潤,現在發現都啟動不了。」胡偉良說,當初跟該名建商講好,若有問題,便無條件讓給胡偉良的品嘉建設接手,但他看了看該建商承諾的條件再對照現況,「連我們實力非常強都不見得能做,現在已經有住戶在吵,發動要建商解除契約,但原條件我是不可能接的,我也要等地主願降低條件才能做。」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3年前每坪營建成本12.5萬元,現在來到25~35萬元,小建商根本開不了工,不然就慢慢蓋,建商推都更要達到損益平衡很困難,因為北市蛋黃區合建案分配比大概都是建商、地主4:6分,也就是說建商未來只能銷售分回的4成房屋,來負擔全案的營建成本,為了讓近年上漲的成本不吃掉利潤,只有在房價上調整。但房價上調,對於小品牌建商有賣不出去的風險,因此有些建商放棄整合。「最近半年就接到5個案子,原來的建設公司做不下去,地主來找我們合建,預估目前合建案有2成都面臨解約危機。」賴正鎰透露。類似情況在雙北非常多,市場已傳出下一個爛尾未爆彈已正在醞釀,大同區一處合建案,建商已將地主房子拆了,但營造發不出去、銀行融資下不來,據聞目前尚在和地主調解中不只中小型建商放棄合建案,就連上市公司也舉白旗投降。CTWANT就接獲民眾提供某上市建商發函給中山區合建案地主,「現因受市場缺工缺料、營建物價高漲影響,成本已高出本公司所能承受範圍,故無法與其他和建範圍內土地所有權人完成合建契約書之簽訂。」「為此特以書面發函通知已簽訂合建契約地主辦理合建契約之解除。」陳先生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工程進度緩慢,2021年7月就動工,今年7月底灌了漿又停工,房子停留在4層樓高度。(圖/投訴人提供)一名陳先生就像CTWANT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規劃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築,2021年7月就動工,從去年11月一度停工,今年7月底好不容易有動作,但灌了漿又停工至今,房子仍停留在4層樓高度,而且租金補貼到至今積欠8個月沒給。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說,合建案建商可說是困境重重,「整合中的進退兩難,已核定的發包困難,興建中的案子,又要面對打房的市場風險與房地合一稅,如果賣不出去,還要被課囤房稅。」根據不動產開發公會整理的營建業主要項目成本漲幅,其中漲最多的是鋼構材料,今年相較2020年每噸漲幅達45%,鋼筋也漲了39%,混凝土則是漲了27.3%;工資方面,鋼構、水電、電銲等專業工人薪資漲都超過5成,模板、泥水也漲超過2成。于俊明就算給記者聽,「每坪投入成本/實施者取得比例=房價」,分子隨著缺工料漲、碳中和的要求,都更案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要讓房價下降,分母必須變大,例如住戶負擔更多重建費用、住戶分回面積減少,或實施者取得比例提高,但是不管哪種,住戶都會反彈,讓重建難以推動,最終結果還是推升了房價,結果政府又加重打房力道。「這是都更與整個產業當前面臨結構性的困境,政府要推動都更,至少要將容積獎勵提高,讓分母變大,才有可能續行啊!」于俊明向政府喊話。
基隆老店1包醬收「5元」! 老闆吐苦衷:曾被掃貨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抱怨,指出自己的孩子日前到當地一家知名煎包老店消費,因為外帶煎包向老闆要了一包醬汁,結果卻遭到老闆要求收費5元。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認為店家的行為非常合理,而店家事後也親自透露,因為過去曾有客人少量購買卻大量拿醬料,考量成本問題後才決定要收費。基隆一名網友日前在Facebook社團「基隆人」中發文抱怨,表示自己的孩子日前到當地一家知名煎包店,外帶了2顆煎包。沒想到當孩子們要求要另外拿一包醬汁時,老闆卻向他們表示,一包醬汁要5元「淋在煎包上才不用錢。」原PO表示,聽完孩子的描述後,覺得非常傻眼「長知識了,我是外星人,不知道民間疾苦嗎?」而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認為店家的作法並沒有錯「店內喝到飽不用錢,外帶一杯20元,概念一樣,很正常」、「奇怪,自己去買煎包,醬料從來都不用錢」。事後店家也親自在貼文底下回應「物價成本真的很高,所以必須收費,我們有貼要收費的訊息,可能太小字,改天把字寫大一點,多一包醬收5元,這樣大家心裡會比較舒服。」而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店家私下透露,表示先前曾有客人拿小包醬料像掃貨一般,還有人小量購買卻大量拿醬料。在現在原物料漲價的情況下,必須斤斤計較。
扛不住…四海遊龍宣布7/1起漲價「鍋貼水餃貴0.5元」 新價格曝光
由於通貨膨脹,原物料漲價,四海遊龍宣布7月1日起鍋貼、水餃漲價0.5元,招牌鍋貼1顆漲到6.5元,而小菜部分調漲5元。調整後的售價,鍋貼每顆6.5元,水餃每顆7元。四海遊龍指出,面臨通膨導致原物料漲價的壓力,導致營運成本不斷上揚,故總部考量再三,遂調整部份商品售價。自112年7月1日起,鍋貼、水餃部分商品,每顆調漲0.5元、小菜部份調漲5元。同樣為知名連鎖店「八方雲集」,於今年2月13日起調漲售價,招牌鍋貼、水餃漲0.5元,韭菜、韓式辣味、咖哩雞肉、玉米口味鍋貼與水餃漲0.3元,而新蔬食鍋貼水餃漲0.5元,鮮蝦水餃漲0.5元;而現在招牌水餃、鍋貼價格為每顆6元,漲價後變成6.5元,最貴的鮮蝦水餃本為每顆9元,漲價後來到每顆9.5元。
毛豬交易價創新高 飆破90元
除雞蛋和鴨蛋價格續寫歷史高價外,毛豬每公斤交易價已達90元,同樣創新高。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表示,受原物料漲價及豬下痢等因素影響,豬源供不應求,每日缺口超過1000隻,隨端午節的需求接近,還有漲價空間。不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國產豬肉可因應需求動態調整,供貨量占國內消費需求9成,供應量充足,請消費者放心。陳吉仲12日到南投參加活動,媒體詢問豬價飆漲,他說他家就是養豬戶,很清楚養豬的歷程,1頭母豬每年大約生產2次,從飼養小豬到成豬約4到6個月可上市,也就是說養豬的數量,可依市場需求動態調整,政府也隨時監控豬隻供銷情況,供應消費市場的數量一定充足。農委會過去針對豬價的監控綠燈區是每公斤75元至85元,現在的交易價90元已超出綠燈區。2023年2月毛豬產銷統計,每百公斤飼養成本約8300元,但實則每公斤成本支出已高於85元。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承德表示,近年國際原物料價格水漲船高,飼料又是養豬最主要成本支出,每公斤飼養成本已達85元,且去年10月南部產區出現豬流行性下痢,許多小豬死亡、豬源減少,供應跟不上需求,現階段每日缺口大約1000多隻。農委會畜牧處指出,由於國內養豬產面臨豬舍更新、育成率下降及飼料成本等因素,去年底在養豬頭數為531萬頭,整體供應預計較去年上半年減少約5%。此外,今年因歐美解封、經濟活動復甦等消費增加,截至今年3月2日,豬肉輸入1萬567公噸較去年同期1萬9865公噸減少46.8%,進口價則上漲31%。畜牧處指出,部分豬農飼養成本已達80元,農民收益有限,近日國內毛豬價格每公斤超過90元是反映供需,農委會已協調台糖公司在3月增供2000頭以應需求。陳吉仲指出,每半年就會調查養毛豬數量,調整飼養數量,國內共6000多家養豬場,都可配合調整飼養頭數,目前毛豬在養頭數維持在550萬頭,每年屠宰量800萬頭,還有養豬大戶台糖公司可調節出貨,足供國內9成需求,另1成是進口豬肉。
日圓貶值又遇原物料上漲 四分之一日企產品「明年漲價」
原物料漲價再加上日圓貶值讓日本企業愈來愈不堪成本負荷,已有將近四分之一企業預定明年商品漲價,卻只有6%的企業預定為員工加薪,估計明年日本人生活更難過。共同通訊社在11月7至21日期間訪問107家企業,其中有80家回覆問券。在這80家企業當中,包括豐田汽車、任天堂、資生堂在內共有23%表示明年將調漲商品價格,另有49%表示尚未決定,15%拒絕透露公司決策。上述預定漲價的企業多半表示,今年以來不僅出貨成本增加,原物料成本也持續攀升,而日圓貶值更讓情況雪上加霜,害企業愈來愈撐不下去。受訪企業當中只有連鎖居酒屋鳥貴族明確表示,明年不打算漲價。
都更拖字訣1/營建成本飆漲打趴老屋改建 業者曝「盤售爆量」明年更甚
近來地震頻頻,搖出老屋改建商機,不過,CTWANT記者調查,原物料飆漲,開工即虧本,不少都更案的營建業者「以拖待變」,拖不過的就全案轉手,「以往一年頂多1至2件同業盤案,今年大概有10來件,甚至20件」,「小建商在這波成本飆漲中被逼得快『絕跡』,明年倒閉潮恐怕更嚴重!」每年經手總銷超過1500億元、40多個建案銷售的國內代銷龍頭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指出房價高漲的罪魁禍首,「政府限制所有建案在購地後18個月內動工,造成大家搶工搶料,才讓營建成本居高不下。」王俊傑直指,這波原物料漲價,影響最大的是都更危老合建案。尤其小面積危老案成本掌控能力差,受害最深。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台北市是危老重建申請最熱絡的區域,歷來申請件數906件、核准件數683件皆為全台第一,就連失效件數35件也為全國之首。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近年造價飆高,整合者一方面有造價增加的壓力,一方面又要擔心未來連發包都成問題,參與改建的地主也不願降低分回比例,建商面對無利可圖的狀況,可能是導致危老案已申請核准,卻未在時效內開工,讓重建計畫逾期失效的主因。「2、3年前,雙北很多開發公司看準基地45坪以上就能申請危老重建,紛紛轉型建設公司,當時百坪以下營建成本每坪僅17、18萬元。」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話鋒一轉,「這兩年已漲到35萬元,尤其雙北市人口密集,施工時間跟動線等限制較多,無形增加不少成本。」雙北都更危老建商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認為,現在案源越來越少下,即便明年盤售「爆」,大部分都會有大型或在地建商願意接手,應還不至於淪落到出現爛尾樓。(圖/CTWANT資料室)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點出業界2個困難,「整合中的可能因為營造成本大幅變動,地主不願分回坪數減少、業者也不願賠錢興建,造成合作破局;銷售中的案子,若將成本完全反映在房價就會賣不動,不漲價又可能虧本,很難拿捏。」胡偉良接受CTWANT記者採訪當天早上,正開會討論手上改建案房價該如何調整。據主計總處統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CCI),2019年6月到今年6月,短短3年CCI從108.41飆漲到132.7,漲幅高達22.4%。胡偉良以2021年為分水嶺,之前開工多出的成本,多由營造廠和建商一起承擔;但2021年後的案子,若建商不全權承擔上漲成本,營造廠就不會承攬,小建商甚至根本找不到營造廠。尤其今年市況走下坡,開始出現賣不動,經營更是雪上加霜,為解決一拖拉庫難題,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拖待變」,拖不過的就只好選擇「全盤托出」。業者向CTWANT透露,今年盤售案數量是往年的十倍多,約10來件到20件。「現在很多案子在盤售,找我們接開發或營造,我們也不敢。」小規模開發公司泰昱資產董事長周泰維就說,都更越來越困難,營造成本提高太多,台北市房價增幅卻沒那麼大。他同時也有營造事業,不過已停3年,「原物料上漲、工人不好找,很多營造水電朋友接案反而賠錢。」目前在苦撐中的他思量許久後說,「(都更案)應該還不會盤出去,可能會找同行合作。」近年最嚴重的莫過於2019年中和預售案「青慕淳」,建商因週轉不靈倒閉,至今土地遭銀行拍賣,消費者及地主共30人全數血本無歸。(圖/李蕙璇攝、讀者提供)欣瑞空間美學設計總監林巧培也分享,他的客戶不幸碰到建商盤售,原本客變的內容沒有依約完成,第二手的建商雖對於接手後的施工品質願意全權負責與保固,但是客變的部分還是要求客戶需另外支付款項,等於消費者當了冤大頭花了兩次客變的費用,所幸金額在2萬以內,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不過胡偉良也示警,小建商在和地主談改建時,為了爭取出線,談的條件通常不好,盤售時又想賺一手,結果根本沒人想接,「明年應該會有更多小建商爆雷倒閉!」地震搖出民眾對老屋的危機意識,但想順利改建,在原物料漲價未平緩前,恐怕是現實狀況不允許!
都更拖字訣2/地主、建商拔河賽互不退讓 改建合約也能放到過期不蓋
原物料飆漲及升息夾擊下,全台都更危老合建案的建商與地主,正陷入一場「重新協調」的拉鋸戰。不少業者告訴CTWANT記者,「現況是很多都更危老案核准後不拿建照,拿了建照不開工,開工後慢慢做,真正核准到開工不到5成,尤其是雙北市。」「3年前談的都更案,原本打算興建地上30層地下5層的SRC建築,估算造價是18~20萬/坪,現在發包可能要來到28~30萬/坪,成本漲了40~45%,但是售價漲的有限,且建商的銷坪所剩不多。」一位建商感嘆,原本打算讓利給地主,因此給地主的分配條件高,但碰上原物料漲價,反而成了絆腳石,「那案子現在的成本完全沒辦法做!」該建案位於新北市精華地段,近捷運站的商業區,建商規模不算小,他無奈表示,目前只能重談條件,但地主抗性很高,再來就是更改設計規劃,從成本較高的SC變SRC,並將樓層壓低,成本才能降低,再來只能等待國際鋼材降價的機會。這樣的案例不算少,營建成本上漲,讓專做都更及危老案的中小型建商吃足苦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賠本。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解釋,一般來說業者因應成本變動有3種狀況,以營建成本由14萬/坪上漲到21萬/坪,即每坪上漲7萬/坪為例:1、若建商自行購地興建,此時調高售價7萬/坪即可維持原本的利潤。2、若是雙北都更或危老案,在營建成本上漲前,已談定分配比例為60(原地主):40(建商),上漲的營造成本須由建商全部吸收,包括建商分回的每1坪建物以及地主的1.5坪,因此建商的成本負擔增加17.5萬/坪(7*2.5)。建商若反映成本每坪售價調高17.5萬元,將導致喪失市場競爭力,該案肯定賣不動,因此建商多會努力和地主協商調整分配比例。3、若營建成本上漲後,房價仍維持原本市場行情,建商須增加分配比例才能維持原本的利潤:假設售價爲70萬/坪,分配比例為60:40,營建成本調升7萬/坪後,建商成本負擔增加為17.5萬/坪,此時建商應增加分回17.5/70=0.25,即雙方分配比例調整為1.25(1.5-0.25):1.25(1+0.25)=50:50胡偉良坦言,重新協調到再度達成共識往往曠日廢時,若是地主堅持原分回條件,建商也不可能願意賠本硬蓋,目前業界多是把合約放到到期無效後,再重啟評估談條件;已簽約無退路的,只能等原物料降價的時機點,「就是以拖待變。」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表示,營建成本上漲,建商會努力和原地主協商,希望調整分配比例,但若不成功,可能不履約、以拖待變,已施工的則有可能演變成爛尾樓。(圖/報系資料庫、CTWANT資料室)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就表示,整合到尾聲或已完成的都更案,建商已無法要求地主提高共同負擔,只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至售價,或自行吸收;但若是整合初期的都更案,由於建商對於造價高漲重啟條件談判,地主因分回坪數縮水,參與都更意願下滑,使得建商和原地主達成改建合議的機率也跟著大減。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就分享他的做法,通常會明確的告知目前營建困難,如果大部分地主都有很強烈的改建意願,仍希望公司做服務,同時也能體會營建成本上漲的問題,大家可再討論原本已談好的分配坪數要讓多少出來給建方作為營建補貼。當然,有些案子地主不願意退讓,此時許峻豪或許會評估退場,同時告知地主們可以再找其他建商來評估,「通常地主在評估幾家建商條件後,仍會回頭,因為他們才會意識到我們的困難點是真的,而其他建商在艱困時刻所開出的條件也沒多好。」一名2021年簽約,正等待都更的北市地主戶胡先生也分享,他們的建商是願意按照原本的合約分配走,沒有要求再調整比例,但他也擔心,羊毛出在羊身上,也許會在其他地方節省成本,「所以就看建商的良心了!」工料雙漲,合建建商要承擔地主戶及自己可售戶雙倍的營建成本,卻只能將成本反映在自己可售戶的房價上,但房價過高又會脫離行情滯銷,相當兩難。(圖/鑫建築提供)
都更拖字訣3/通膨怪獸吃掉自辦都更利潤 地主是否出錢看「這關鍵」
為了不讓建商分一杯羹而自辦都更的地主,原物料漲價潮中,有不少轉向尋求建商合建。中華建經、豐華開發總經理陳宗靈提醒,「有經驗的小建商在這波成本漲價中都岌岌可危了,沒經驗的地主又有什麼優勢自建?」「不過建商算盤撥得更精,開出的條件比以前更差,這一年多來明顯許多案子觸礁卡在那!」「過去地主不找建商合建,為了自己省下利潤,但最後發現原料上漲幾乎把利潤吃掉,於是回頭找建商談合建。」陳宗靈以3個階段來分析工料雙漲對自辦都更的影響。第一種,還在早期整合階段的,近期地主很明顯卻步,「以前自辦都更不僅老屋變新房,有些甚至還能獲利;在成本上漲後地主重新估算,紛紛發現自建不如過去預期,有所疑慮。」第二種階段,計畫已經核定準備要發包的,與原先預期的成本控制已走樣,明顯沒辦法抵付的案子就先停工;第三種在建工程中的,營造方要求增加預算,協調無果恐面臨中途解約、蓋到一半的爛尾情況,「有全案管理機制的,會尋求續建處理;沒有全案管理的案子,在融資辦理時雖也有續建機制的約定,但仍比較難執行。」安信建經開發經理譚又銓建議想走自辦都更的地主,挑選建經公司全案管理時,務必尋找有品牌、有經驗的大公司,同時須了解公司過去實績案例的服務品質。(圖/翻攝自安信建經官網)所謂的「全案管理」指的是自辦都更的地主,委託建經公司、金融公司等,以「代理實施者」的角色介入,向改建社區收取管理費用,「不過代管業者實則不需承擔任何改建上的風險,如近期因營建成本大漲。」另外,自辦都更還有其他執行上的困難與風險,安信建經開發經理譚又銓也補充,包括更新會辦理選商,過程易遭住戶質疑圖利特定廠商;前期須先募集一筆開辦費用,且如都更不成,開辦費將打水漂;各戶的金融條件不同,很難合理計算及分配坪數;改建後對外銷售的房屋沒有確切的「責任承擔者」,以及餘屋去化問題,都須由地主承擔風險。因此真正藉由自辦都更完成改建的案例才會這麼少。中華建經、豐華開發總經理陳宗靈表示,這一年來經歷通膨、工料上漲、利率攀升,打炒房政策,自建地主倘不願信任委託專業團隊(全案管理或合建方),自己承受負擔的風險壓力將更大且難以掌控。(圖/讀者提供)像是地主自建案在銷售時,經常碰到買方對於日後維修保固產生疑慮,導致銷售不順或是出售價格不漂亮。他進一步解釋,委任的營造廠承攬契約本就有保固約定,依內政部標準,一般結構保固至少15年起,非結構保固如廚衛浴、電子設備等約1~5年不等,「不過地主就是起造人,不論有沒有在保固期,都需肩負維修責任。」另外,自辦都更興建資金一般都是找銀行貸款融資,將來出售房屋再返還借款,但是房子沒有辦法順利銷售時,地主依舊是債務人。陳宗靈就提醒,雖可抵押餘屋返還建築融資的借貸與利息,但若碰上房價下跌,核貸成數不如預期,很難說未來會不會需要動用到地主口袋中的資金來償還本利,「對於大家以為自辦都更地主不需要自掏腰包,還是要看未來房價漲跌!」
建商奧步不交屋1/爆料投訴沒在怕 「每坪加3萬交屋」20戶聯合提告
近年原物料飆漲,讓不少2年前推預售案的建商吃不消,甚至使出「收回調價再出售」奧步。日前一位高雄買家上網爆料,「建商每坪加價3萬元才交屋」。CTWANT記者追蹤,投訴人之一的吳先生無奈地說,「面對輿論,建商沒在怕,現在轉為不承認合約價含裝潢,不要臉天下無敵!」該糾紛預售案為「漢神棧」,基地就位在高雄市苓雅區漢神百貨附近精華地段,坪數規劃2房19~24坪。CTWANT記者調查,「漢神棧」為高雄在地建商國聯地產興建,共70戶住家,兩年前預售時就完售,此次爭議起源有部分住戶收到漲價才交屋的通知,目前自救會約20戶打算聯合提告。自救會成員之一的蘇先生,8月13日先在爆料公社投訴,「建商以原物料大漲為由,通知我所購買的建案『每坪價格調漲3萬』,要嘛接受他們的條件,要嘛他們不交屋!」接著,越來越多受害者站出來指控,建商不僅延遲交屋,如果不接受加價,就只能選擇退戶,或是法院見。另一位已購客吳先生向CTWANT記者透露與建商交涉過程。2019年10月,他以每坪31.5萬元含裝潢購買2房頂樓戶,預計2021年底完工交屋,去年第三季收到建商以缺工為由要延後完工,心想共體時艱因此簽了同意書,隨後又接到建商通知不承作裝潢及贈送家電傢俱,折讓裝潢工程款後相當於每坪25.18萬元。「不過去年底台積電宣布進駐楠梓後,高雄房價亂漲一通,今年初建商就沒有再通知繳交款項,7月就接到每坪加價3萬元才交屋的通知,此時周邊建案開價也已經來到4字頭。」吳先生說。根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第24條違約處罰規定,賣方除應將買方已繳之房地價款退還予買方,如有遲延利息應一併退還,並應同時賠償房地總價款不得低於15%之違約金。「但該賠償之金額超過已繳價款者,則以已繳價款為限。」該自救會成員說,目前受害人已繳價款多在50萬元以內。糾紛於8月13日在爆料公社上登出後,引來不少媒體報導,16日有已購客再次詢問國聯,得知建商分兩批通知加價,目前第一批還在協調中。(圖/投訴人提供)吳先生說,建商所謂的協商,就是不同意加價的就進入司法程序等著法院判賠,建商早已準備好一筆錢,每戶估計最多不會判賠超過50萬元,等同一坪多1、2萬賠償成本,但是可再以每坪多10萬的價格重新出售。「目前已聽到2、3戶因此退戶,他們也不怕提告。」吳先生為了結婚十週年特別買房給老婆當紀念,如今卻捅樓子難向老婆交代,他無奈說,3年前咬牙買房,就是怕房子漲價買不起,現在就算拿到賠償金,也買不到相同的物件,「結果房價上漲,建商想賠一點違約金就強佔我的房子,這算搶劫還是巧取豪奪?」蘇先生也氣得說,直到事件爆發至今,「國聯建設根本沒有誠意要解決⋯還找假帳號想要洗白。」投訴人爆料後,國聯地產的臉書粉專引來網友留言「朝聖」,有人嘲諷「加價不加量」「聽說是浮動式房價 來觀摩的」,不過也有自稱是已購客的出來說明未受到加價通知、已順利交屋,並反控出來投訴的是「炒房團成員」,在網上引起激烈爭辯。國聯地產許協理回應,公司將依照合約買賣價格如實履行,而且當初也都有依規定申報實價登錄,現階段已有很多承購戶都在辦理貸款也開始準備進行交屋,這幾年因原物料漲價超出預期,所以公司針對部分客戶有跟他們團體去談,若有確認的話公司就會直接發函通知客戶,目前只是用電話做溝通,聽聽彼此意見。如果客戶覺得權益受損可以找消保會及政府機關申訴,這個團體直接找媒體爆料,這樣對公司名譽造成傷害,我們已準備告他們妨害名譽。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律師連世昌表示,碰到建商加價或故意違約情況,民眾可向消費關係發生地的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消保官或消保團體,如消基會申請申訴、調解或提起消費訴訟。(圖/翻攝自連律師的生活小哉問臉書)23日投訴人反映最新協商進展,建商否認最初簽約的合約價31萬元有含裝潢,吳先生及蘇先生表示,簽約附件在簽名後建商說要拿回公司用印,就沒再還給大家。最後變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只能交由法院判定。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律師連世昌表示,碰到建商加價或故意違約情況,民眾可向縣市政府消保官或消保團體申訴,「買方不是只能被動解約、或要求賠償金,而是可以主張建商必須履行合約內容交屋,千萬不要陷入建商陷阱,在『接受不合理要求』或『解約退戶』中做選擇。」
建商奧步不交屋2/反悔不賣逼解約 「這理由」最常見專家解碼話術
高雄日前傳出「每坪加價3萬元才交屋」的預售屋糾紛案,據CTWANT記者調查,建商挖坑讓消費者主動退戶的奧步,常見爭議還有建商以疫情、缺工為由要求修改合約書完工日期,以規避賠償違約金,購屋客如不配合可解約。消保官釋疑,「疫情非不可抗力情事,業者不能以此片面要求變更完工日期及提出解約,否則可依違反消保法連續開罰。」房地產業近年面臨疫情、缺工、料漲等多項不確定因素,挑戰業者管理應變能力,有些業者順利解危,有些業者甘願認賠,但也有少數業者選擇出奧步,把風險以不合理的方式轉嫁在消費者身上,類似案例在竹北、高雄屢見不顯,且出招的不乏上市櫃公司或知名建商。除了近期沸沸揚揚的「每坪加3萬才交屋」,過去也有民眾向媒體投訴,建商見房價飆漲反悔不賣了,使出各種「賤招」逼已購客「違約」或「解約」,奧步包括「即便二等親也不給換約」「銀行還沒對保、徵信,就說買主財力不足要多付頭期款」「要求買方改合約完工日期或其他條文」「一定得向建商配合的銀行申辦房貸」「先撥款才給驗屋」「以糟糕的施工品質交屋引起糾紛」…等萬般不合理情況,若消費者有異議,業者就會附上一句,「沒關係,我們也可以協助解約退戶」,民眾只能選擇就範。這兩年因疫情、缺工,不少工程因此延宕,為避免延遲交屋將產生萬分之5的違約金,建商找消費者修改合約延長交屋時間,也造成不少糾紛爭議。(圖/報系資料庫)其中又以更改合約完工日期最多,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律師連世昌解釋,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建商應於完工取得使照之日起6個月內,通知買方辦理交屋,建商如果逾期,依規定按買房已繳交的價款,依逾期天數每日萬分之5計算利息給買方。在疫情、缺工使工程延宕情況下,建商只好找消費者修改合約延長交屋時間,以免去那萬分之5的違約金。至於建商是如何說服客戶?消保官靳邦忠就表示,定型化契約記載事項規定因天災地變等「不可抗力」之事由,致賣方不能施工者,取得使照完工時間得順延;再加上去年公共工程委員會基於疫情考量,函釋給各縣市政府,同意業者得展延完工期限。業者便拿著合約與政府公函,再擴大解釋,向消費者要求更改完工日期。為此,內政部和行政院消保處也做出解釋,「建照展期為行政管理措施,並不影響預售屋買賣契約取得使用執照期限的民事契約效力,賣方不得逕以建照展期要求買方無條件配合順延契約約定之取得使用執照期限。」「若建案延期完工3個月,只有買方可以解約,建商無權解約,如果建商解約即違反消保法17條,依消保法56條之1可以連續處罰。」靳邦忠也強調,至今並無任一主管機關把新冠肺炎直接認定為不可抗力事件。靳邦忠就表示,近來出現不少消費者申訴調解,建商遇到糾紛的態度就是慢慢耗,不然消費者也可以選擇解約,建商都願意賠違約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幾年前買的預售案相比現今房價,至少有2~5成的價差,就算依照定型化契約規定賠償違約金,也只是小賠,但卻可以重新用高價再出售。消保官靳邦忠說,建商無權以延遲完工對購屋者主張解除契約,若有做解約行為,將依違反消保法開罰。(圖/報系資料庫)連世昌也說,建商想方設法規避巧門,半拐半騙消費者修改合約或解除合約,完全沒有道理,也完全站不住腳。違約成本都是經過計算,往往是已繳價款不高、違約金也不高的情況下,建商很敢走這步,就讓法院去判賠。對此,一位南部地產業者坦言,之前房價賣太低的,這幾年原物料漲價下,是真的有可能會賠,不過「重賣賺更多」的行為相當可恥,「敢預售就要敢認輸,天下哪有穩賺不賠的生意!」靳邦忠也嘆,建商看房價大漲、已購客賺得比自己多,自己卻要承擔原物料漲價,辛苦蓋房又沒賺頭,心裡是越想越不舒服,「但即便如此仍應依契約精神履行承諾,景氣好時展現信用,景氣不好時才能平安度過。」連世昌建議民眾碰到類似不合理狀況,不要輕易掉入「退戶」陷阱,一定要回到內政部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做版本檢視,為避免建商趕工或因成本考量,交屋時也需多留意建材及施工品質上是否出現瑕疵,若有問題可依消費者保護法向縣市政府消保官或消保團體諮詢或申訴調解。
達麗未來5年將認列達750億元 董座:避成本波動改發包6成才開價
達麗建設今(15)日舉辦股東會,由董事長謝志長親自主持。股東會上通過去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2021年營收100.78億元,較2020年度21.03億元,增加379%,每股配息3元。謝志長表示,未來5年預計完工認列750億元、推案達20萬坪,但購地將趨向保守。謝志長表示,今年起至2026年,不包括子公司及美國事業,預計完工有750億元分列在5年內;未來5年推案庫存土地將近29,000坪,樓地板面積達20萬坪,分列在除桃園外的五都,「達麗的土地都位在精華地段,就算景氣不好,還是有剛性首購、換屋的需求,未來每年營收都是100億元以上。」面對市場詭譎、原物料漲價,謝志長表示,未來推案希望還是以預售為主,只是不會像以前推得這麼早,改邊建邊售,拿到建照後立即開工,發包總量達到6~7成,成本較為確定後才會做新案開價,另外的3~4成未發包部分,會用過去參數加物價指數5~10%推估造價成本,以因應原物料成本的快速變化。對於政府打炒房,他有感而發的說,「從事房地產30~40年,景氣好時認為建設公司是炒房的產業,景氣蕭條時又覺得是火車頭工業,他已經歷兩、三波房市循環,營建業在台灣經營是非常辛苦。」他接著表示,政府希望房價壓抑下來,放了很多打房政策與風聲,加上國際戰爭、經濟通膨及國內疫情情勢,他能感受到房市已經迅速萎縮,不過政府抑制房價的問題,早在2、3年前他就有意識到政府一定會出手,所以有轉型計畫,過去直接購地興建分售入帳的方式要調整,開始嘗試朝公辦都更、地上權等案子與政府打交道,可以不受信用管制影響,大部分能貸款到8成,像是去年就拿到台南精華地段平實營區公辦都更案,直接購地則會趨向保守。對於取消預售制度,他也表示,預售在台行之有年,包括中國、東南亞,都是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如果取消預售會更亂,不是房價漲就壓一壓,不要只是為了因應景氣做局部調整,建議政府訂定政策要有長遠之計。達麗預計今年第四季將推出3案,累計總銷上看160億元,包括高雄岡山中國醫藥大學正對面「達麗雙子星」、台南新都心段「松丹達麗」、台中賴厝部「達麗冶翠」等3個案子會推案。「達麗冶翠」上看6字頭,「松丹達麗」預計每坪4字頭,「達麗雙子星」預估每坪房價35萬以上。另外,達麗岡山樂購站前廣場也即將在6月23日開幕。
好市多夯物下神壇…他曝前後對比照怒吼「超雷」 苦主搖頭:還漲價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因商品種類齊全、價格親民,經常推出優惠活動,且不時能在賣場挖到許多高CP值神物,常吸引大批台灣人前往購物。不過,一名網友抱怨,自己過去常購買一款「超細纖維擦拭布」,最近回購時發現商品似乎改版,除了價錢調漲,品質也明顯不如從前,讓他相當傻眼。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分享對比照,並在貼文中寫下「今天剛好翻到舊版全新的黃色抹布,不是我要計較品質,而是我們是喜歡這抹布的品質才買,原物料漲價你可以調漲,但是不要偷工減料!小標籤是舊版,大標籤是新版。對比明顯可以看得出來,舊版棉絮豐厚很多!」男網友提到,「這款抹布用很多年,從早期雙面厚長絨,變成舊版單面厚長絨,最近更變成新版大標籤單面稀疏長絨」,如今商品價格調漲,品質卻明顯不如從前,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傻眼直呼「這抹布用不了幾天絨毛就越來越稀疏,吸不了多少水,難用死了!超雷!」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以前對好市多的自創品牌讚不絕口,現在只有連連搖頭」、「好市多現在的品管真的不好說」、「而且還越來越貴…從469到現在500多」、「我今天才拿去退耶!真心覺得超難用」、「看來手中舊款要珍惜用了」、「接受漲價,但無法接受漲價又品質下降」、「最不能接受就是漲價又縮料」。
北部才漲價…中部50嵐跟進「調整飲品價格」 網崩潰:要戒飲料了
近來物價上漲,各種民生物資價格不斷飆升,許多小吃店、速食業者及飲料店都漲聲響起。知名手搖飲「50嵐」北部門市在3月1日宣布調漲5元,近日有民眾發現,中區的50嵐也要漲價了,消息一出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要戒飲料了!」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彰化人大小事》PO出公告,直呼:「要漲價了,快先來一杯」,可以看到上頭指出:「中區50嵐3月21日起調整飲品價格」,她坦言原本想買中杯,看到漲價公告立刻改買大杯壓壓驚,順便改飲料。而根據官方臉書資料,50嵐中區的服務範圍包括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澎湖等地。中區50嵐宣布漲價。(圖/翻攝自彰化人大小事臉書)漲價消息曝光,掀起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早就戒了,記得當年五十嵐紅茶才15元」、「喝白開水對身體比較好」、「最好改掉喝飲料!要嘛買包比較優的茶葉自己泡比較好」、「不要喝就好,比他好喝的太多選擇」、「戒掉手搖飲,人生才過癮」、「還漲喔?已經不便宜了…」。事實上,自去年年底開始,許多飲料店因為無法負荷原物料漲價趨勢,陸續調漲價格,像是COCO、迷客夏、清心,都調漲部分飲品的售價,至於50嵐則是到了今年3月,宣布北北基地區除了75元的飲料維持價格不變,其餘品項一律漲5元,就連「免費加料」的優惠也一併取消,引來網友一片哀號。
戰火投資術3/地緣政治風險中 富邦投信:避險首重這2類+高股息ETF
俄烏事件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台股也不例外,但是一般市場評估,非經濟因素的重大風險議題,除非涉及層面廣、歷時冗長、參與國家多,否則影響僅為短期,且目前區域衝突對台股企業業績展望影響尚屬有限。建議投資人以中長期眼光,逢低布局優質基金。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其實市場上周就已經提早反應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所以台股上周表現疲弱。也確實在俄烏正式開打對市場造成短線衝擊之後,市場將會進一步反應戰爭是短期(如波灣戰爭)、還是長期紛擾(如蘇聯入侵阿富汗)。徐翊達指出,目前俄烏局勢暫時沒有長期化的跡象,所以如果是短期結束,最終市場仍會回到3月美聯儲會議的內容上。至於投資人的避險選擇在兩個方向,電信股之類的完全內需股,或者是原物料漲價受惠股。但是,一旦短期因素消失,就必須立刻轉換。徐翊達表示,油價對通膨當然有直接影響,但也是貨幣政策力有未逮的地方,除非把利息升高到需求喪失經濟衰退的程度。所以美聯儲關注的還是排除能源與食品的核心通膨。目前看起來美聯儲還是以1月中鮑威爾公布的路線,每次會議都可能升息,並不會因為油價的短期波動就出現太多的調整。除了油價外,建議投資人多關注美元的動態。近期美元表現不強,與過去的風險事件相比,顯示投資人似乎沒有太強的美元避險需求。台股短線勢必受到事件性的衝擊,但過去的經驗顯示短期地緣政治風險都是買點,何況是與台廠關係特別遠的俄羅斯。只是在搶短之後,還是要把焦點轉回美國貨幣政策,3月的政策會是特別重要的轉折點。台股基本面佳,市值前兩百大上市櫃公司,在去年高基期下,今年盈餘預估仍有中高個位數成長,建議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增加配置高股息ETF。
凍漲11年撐不住 鹿港名店「阿振肉包」22日起漲2元
鹿港包子近10年來崛起,成了必買的招牌,許多名店總是大排長龍,成了代表鹿港小吃,但扛不住原物料漲價,過年後「漲聲響起」,鹿港老龍師、老成珍肉包店都漲2元,撐了11年凍漲的阿振肉包也在臉書張貼公告,宣布22日起要漲了,所有品項除了蔥花捲、起司饅頭一律漲兩元。撐了11年的阿振肉包的包子品項,22日起一律漲兩元。(圖/本報資料照片)去年彰化市永樂街商圈的名店「肉包明」香菇肉包已經從去年11月15日起每顆調漲5元,每顆來到35元,彰化名店阿璋肉圓也在12月29日宣布,今年元旦起,每顆肉圓再漲5元,售價50元,都掀起了熱議,店家有店家苦衷,消費者則擔憂,萬物齊漲,小吃漲潮也擋不住了。阿振肉包在臉書宣布22日起調漲價格。(圖/阿振肉包提供)今年過年,鹿港肉包也紛紛漲了,備受喜歡的小龍師肉包在年初一漲了兩元,一顆來到22元,老成珍肉包也漲兩元,招牌鮮肉包一顆變成20元。阿振肉包臉書公告表示,原物料近年來不斷攀升高漲,日益超出我們所能承擔範圍,故將於22日起進行價格調整。阿振肉包表示,凍漲撐了11年終於是撐不住了,過年前就該漲了,但是響應政府的呼籲,撐到了過年後才宣布,主要是許多原物料都漲得厲害,像是桂圓每包從100元漲到400元,麵粉每包也漲60元,豬肉近幾年來也不停在翻漲,漲了至少3、4成了,這波調整價格,並沒有到成本漲幅,也歡迎多多線上訂購。原味香菇肉包、翡翠肉包和桂圓黑糖饅頭等都要漲2元,除了起士饅頭和蔥花捲維持原價。
肥料「有錢也買不到」農民苦翻天 雲林縣府陳情農委會
這幾年肥料不斷漲價,疫情過後更為嚴重,各種肥料較疫情前漲幅3至5成,而且買不到,農民叫苦連天,雲林縣府行文農委會請督促台肥公司生產農民所需之足量肥料。高麗菜農表示,買肥料實施實名制無法解決問題,只會導致中間商囤貨更嚴重,農委會應該正視台肥的成本問題。雲林縣目前正值高麗菜、大蒜生長期,用肥量很大,卻買不到台肥肥料,轉向民營肥料場購買,價格貴得像天價,各種肥料價格漲幅是疫情前的三成起跳,未來進入春耕期,缺肥會更嚴重。雲林縣府農業處長吳芳銘表示,疫情導致航運塞港嚴重運費高漲,近來石油漲價也導致肥料原物價格跟著飆漲,國內民營肥料廠商紛紛調高肥料售價,台肥公司雖然凍漲但農民買不到。他表示,去年農業處12月就已發函農委會及台肥公司反映農民缺肥問題,並請農委會督促台肥公司生產足量肥料,讓農民免於缺肥恐慌。縣長張麗善表示,農委會身為台肥公司的大股東,也是肥料的最高主管機關,應認真聆聽基層農民購買不到肥料的聲音,正視台肥肥料生產不足問題。高麗菜農林佳新表示,這3年來民營肥料商漲了3到5成,台肥公司遵守凍漲政策,但供應量遠遠低於農民的需求,有些肥料甚至改變成本較省的配方,農民買不到也不好用。林佳新說,農委會推動「肥料實名登記制度」,要提供姓名、土地面積、作物資訊,以避免發生囤貨,此舉只讓農民困擾,卻解決不了中間商囤貨,政府應該正視肥料原物料漲價,否則要求台肥凍漲看似解決問題,實則造成農民陷於長期缺肥恐慌。
全球IKEA平均調漲9%…台灣坦言跟進 小資族揭2大優勢:一樣買爆
因應原物料、運輸及營運等成本漲價,近日民生物資及餐飲業紛紛喊漲,讓不少小資族叫苦連天,如今連知名家具品牌IKEA也宣布漲價,預計全球產品平均價格將調漲9%,而台灣業者也坦言會跟進,將於2022年起陸續調整售價。不過,消息曝光後,多數網友都認為,IKEA的商品CP值仍高,依然會買單。《路透社》報導,受到運輸及原物料成本上漲影響,IKEA預計全球產品價格平均將調漲9%,實際調漲情形將依照各地通膨壓力、產品和供應鏈問題而定。對此,台灣IKEA表示,IKEA一直以來透過獨特的商業模式來控制成本,但面臨經濟發展狀況仍無法倖免,因此決定於2022年起陸續調整價格。消息曝光後,有網友在PTT八卦板轉發相關新聞,引發鄉民哀號「蔡英文執政,油電雙漲2.0,連IKEA都漲」、「今年可還有電價要漲啊」、「電價凍漲都還沒調,怕影響選情」、「買ikea家具真的盤,外面貴一點可以用10年,ikea便宜木板1年就受潮,算下來更貴」、「不會連雞肉丸、冰淇淋都漲吧」、「萬物齊漲」。不過,另一派人則認為「外面家具不透明又黑,ikea標準化超棒」、「在香港、新加坡,ikea都是最不盤的地方,不知道說他盤的人是在護航什麼」、「光是價格透明就打趴外頭傢俱行,討價還價很煩」、「全世界航運跟原物料漲價沒辦法」、「寧可去ikea,也不要去家具行在那邊問價錢問半天,浪費生命」。
冬至前湯圓悄漲價 桂冠證實了...一顆變6元
由於近期原物料、貨運費用接連調漲,市場上不少產品宣布漲價,而冬至即將來臨,必吃的應景湯圓也悄悄漲價了,超商所販售的桂冠經典口味湯圓10入裝從原本的52元漲到了60元,等於一顆變成了6元,漲幅約1成左右。知名老牌食品「桂冠」15日證實調整湯圓價格,原因是湯圓使用台灣在地契作糯米,而原物料漲價已有2成漲幅,所以不得不反應在價格上,漲幅約1成左右,不過也強調會不定時在各大賣場做促銷優惠,兼顧消費者荷包。另外,八方雲集15日也表示,面臨原物料、包材全面調漲的營運成本考量,自16日起旗下品牌八方雲集鍋貼、水餃每粒調漲0.5元,麵食類平均調漲5元,湯品類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