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化庫存
」 營收 景氣 台積電 經濟部 負成長民生用電凍漲別開心 業者怨工業電價大漲:「明年不是漲價潮就是停業潮」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雖民生電價維持凍漲,但民眾也別開心得太早,因為工業電價平均調幅12.5%,最多漲15%,仍難避免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然而現在產業間也傳出不少電價漲幅標準「不公」的埋怨,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就指出,市場疲軟的國旅,成本根本不堪負荷,許多小型旅宿業者明年恐將掀起一波「停業潮」!工業及用電大戶電價雙位數成長,令業界大呼吃不消,賴正鎰預期,中大型觀光旅館即便守住經營,也會將成本轉嫁,明年1月1日起國內觀光飯店房價恐再漲5%以上。電價調漲,對每年業績平均僅1%、2%成長的百貨業同樣是晴天霹靂。新光三越和遠東SOGO對此回應,將落實各項節能減碳措施,透過節能效益,降低電價調漲後的衝擊。不過,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就不諱言說,百貨業者透過調漲房租、提高抽成手法後,餐飲、服飾、化妝品櫃位等,就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賴正鎰提醒,燃氣成本遠高於核電,政府「非核家園」的政策不變,核電明年全部退役,電價一年起碼漲2次,不出3年,企業會受不了成本過高而出走,再掀一波產業外移。此波電價調漲,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因用電或產值衰退,調漲幅度為零或減半,產業間就傳出「不公平」的聲浪。工總率先喊不公平,工商協進會也說,針對用電大戶訂定較高電價調幅,不盡公允,建議給予達到一定能效標準的企業電價折扣,以激勵企業投入節能減碳。有業者就認為,以用電或產值衰退作為標準,嚴重失真,自行車在疫情期間接單爆增,近2年在消化庫存,這並不代表自行車產業「有多差」,而是剛好因去化庫存導致產值衰退。而自行車業者則是態度低調,僅回應感謝政府體諒產業困境,但也提醒重新檢討能源配比,才是長久之計,否則電價調漲不會只這一次,每年都得漲。汽車零組件方面,業界也質疑,汽車零組件廠何其多,做OME(代工)跟AM(售後)所遇到的情況也截然不同,不理解是以何標準拍板電價漲幅減半,況且今年新台幣大貶,零組件業者因收美元,享有龐大匯兌收益,多數公司整體獲利不差,恐也不屬艱困產業。
工業用電大漲!成本墊高衝擊產業 旅宿恐掀一波停業潮
電價大漲衝擊製造業,不少業者直呼無可避免會轉嫁,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更指出,用電大戶這3年來累計漲幅超過4成,以旅館業來說,再考慮最低工資調整,成本根本不堪負荷,許多小型旅宿業、商務旅館或者觀光飯店都考慮轉售,台灣旅宿業將掀起一波「停業潮」!對於自行車等產業凍漲或減半漲,業界人士質疑,依部分產業獲利分析,歸類「艱困產業」有些說不過去。工業及用電戶大電價雙位數成長,令業界大呼吃不消,除觀光飯店、旅館業恐掀停業潮,賴正鎰分析,中大型觀光旅館即便守住經營,也部分會轉嫁,明年1月1日起國內觀光飯店房價恐再漲5%以上。賴正鎰進一步說,燃氣成本遠高於核電,政府「非核家園」的政策不變,核電明年全部退役,電價一年起碼漲2次,不出3年,企業會受不了成本過高而出走,再掀一波產業外移。電價驚驚漲,對今年業績平均僅1%、2%成長的百貨業無疑是晴天霹靂!新光三越9月30日表示,近年來致力於落實各項節能減碳措施,期望透過節能效益,降低電價調漲後的衝擊。遠東SOGO也回應,配合政府政策,同時持續落實各項節能措施。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電價調漲擴及百貨業,會對民生物價造成衝擊,百貨業者透過調漲房租、提高抽成手法後,餐飲、服飾、化妝品櫃位等,就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此波電價調漲,包括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因用電或產值衰退,調漲幅度為零或減半,昨日獲知此「喜訊」後,態度相當低調,僅回應感謝政府體諒產業困境,但也提醒重新檢討能源配比,才是長久之計,否則電價調漲不會只這一次,每年都得漲。但未被減半調漲的產業卻相當不滿,認為以用電或產值衰退作為標準,嚴重失真。這位產業高層表示,自行車在疫情期間接單爆增,近2年在消化庫存,這並不代表自行車產業「有多差」,而是剛好因去化庫存導致產值衰退。汽車零組件方面,業界也說,汽車零組件廠何其多,做OME(代工)跟AM(售後)所遇到的情況也截然不同,不理解究竟是以何標準拍板電價漲幅減半,況且今年新台幣大貶,零組件業者因收美元,享有龐大匯兌收益,多數公司整體獲利不差,恐也不屬艱困產業。
AI需求帶動6月景氣亮紅燈! 國發會:經濟持續增溫
受惠於半導體供應鏈及伺服器需求熱絡,加上傳產外銷回穩,國家發展委員會29日發布6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8分,較上月上修值增加2分,燈號轉為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前次紅燈是在2021年12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表示,除了出口轉紅燈,也帶動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轉為黃紅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上月上修為黃紅燈,本月恢復綠燈,領先及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國內景氣持續增溫。 展望下半年,隨國際終端需求逐步復甦,供應鏈回補庫存意願增加,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強勁,以及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來臨,出口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擴充高階產能,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落實、國際指標大廠來臺投資,以及國內綠能裝置持續推進等,均增添投資動能。消費方面,國內景氣回溫將有助於帶動企業調薪意願,今年前5月實質薪資轉呈正成長,加以股市活絡推升財富效果,以及政府推動減輕民眾負擔措施,消費動能可望維繫。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表示,資通訊、半導體等出口依舊強勁,傳產方面也有起色,石化、礦產品、機械等業別出口訂單轉正,顯示產業去化庫存已經告一段落,不均衡復甦的情況有所改善,整個產業狀況已處在回升階段,但後續動能還須持續關注。因為國際政經情勢仍有諸多變數,包括主要國家大選,地緣政治變化、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國際貿易緊張等不確定因素尚存,國發會表示,對國內景氣影響仍需審慎看待。
產業回溫逐季向好 台塑四寶Q1獲利全面轉正淨賺80億
台塑四寶10日公布3月及2024年第一季營收與獲利,其中台塑(1301)3月營收較上月成長36.6%,成長居冠,累計台塑四寶第1季合併營收為3618.77億元,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80.09億元。對於未來展望,3月全球製造業PMI都上升,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也皆回溫,預計4月營收較3月增加、第二季營收也會比第一季好。台塑第1季合併營業額481億元,季增0.8%、年減7.9%,合併稅後利益2億元,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為0.03元。台塑表示,雖然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長假,出貨天數減少,不過第2季步入塑料需求傳統旺季,且美國消費者信心及經濟表現依然強勁,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整體經濟活動轉趨活絡,可望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長,預期第2季營業額會比第1季大幅成長。南亞(1303)第1季合併營業額586.3億元,季減6.9%、年減10.9%;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2.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6元。南亞表示,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皆回溫,電子材料受惠於AI相關產品需求強勁,應用於網通、伺服器用的高頻銅箔需求穩定成長,且記憶體市場價格上漲、晶片產量提升,加上近期國際銅價漲勢,客戶備庫趨向積極;塑膠加工產品因大陸政府扶植新能源車,及推動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帶動相關需求提升,也讓營收增加。台化(1326)第1季合併營業額839.4億元、季減4.2%、年增1.1%;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5.2億元,每股稅後利益0.26元。台化表示,3月份合併營收重新站回300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及利益比預期要好,不過市況有一點不如預期,主要是春節後下游接單遲緩,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旺季的市場表現,苯乙烯、酚酮等塑膠產品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台化的經營政策是做精不做多,會放棄紅海巿場及規格,銷售網拓展全球各地;第二季可見市場向上的動力。台塑化(6505)第1季合併營業額1711.96億元,季減2.7%、年減7.3%;單季歸屬母公司的稅後利益50.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53元。台塑化表示,各家機構預期第二季全球原油供給由過剩轉為短缺,預期庫存從第二季開始去化,市場預測美國可能7月開始降息,未來利率若逐步降低,將可進一步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及油品需求,故油價可望保持穩健。
2023年經濟成長率僅1.4% 創近14年來新低
近年經濟成長率受投資不如預期影響,主計總處1月31日公布2023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5.12%,較上次預測數減少0.1個百分點;由於第4季數據下修,若併計前3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負3.49%、1.41%、2.32%後,全年經濟成長率也同步下修至1.4%,創近14年最低。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分析,下修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主因是資本形成的固定投資、存貨變動等不如預期所致,如資本設備進口值年減28%,尤其是占比7成的機械設備投資表現最為疲弱,即使營建投資表現不錯,飛機、船舶、營業用客車等購置增加,仍難以彌補機械設備投資衰退的缺口。王翠華坦言,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4%,是近14年來表現最低的一次,廠商去化存貨的狀況仍不如預期,去年第4季不少產業還是處於去化庫存的過程中;上次經濟成長率表現不好是發生在金融海嘯之後的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負1.61%。近來廠商存貨已有下降,尤其電子零組件、資通訊、基本金屬、視聽產品等,原料的進口值都有呈現增加的趨勢;不過,王翠華認為,重點是終端需求恢復、出口回溫,民間投資動能才會起來。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商機活絡,傳產貨類出口減幅收斂,王翠華研判,庫存去化有機會在上半年完成。對於主計總處下修去年經濟成長率,國發會表示,主要是受全球景氣低迷影響,衝擊我國出口動能,韓國、新加坡也同步下滑,不過,近4年平均仍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逾3%。台經院也同步公布去年1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分數月增1.56分、為12.41分,創2022年4月以來新高,不過,仍持續亮出「低迷」的黃藍燈。
製造業樂觀+外資捧台股 台經院:景氣第6顆「黃藍燈」分數創20個月新高
台灣經濟研究院1月31日公布2023年12月的製造業景氣燈號數據,已經是連續第六顆象徵「低迷」的黃藍燈,然而分數創2022年4月以來新高;台經院也提醒,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國經濟乏力及通膨等3大變因,可能會影響製造業未來的表現,需要密切觀察。台經院的報告提到,儘管美歐的12月製造業PMI有小幅回升,但仍處緊縮區,加上中國及日本製造業低迷,致全球製造業景氣仍疲軟;台灣製造業雖受寭於新興科技應用,產業鏈庫存逐步去化帶動部分拉貨需求,加上基期低,使得我國出口續呈現上揚,然傳產仍受到全球需求不振,外銷訂單及生產指數等呈負成長,衝擊需求面及成本面指標表現。不過因為國內股市有外資持續匯入資金並買超台股,加上製造業廠商對本月及未來半年景氣看好比重增加,推升經營環境面指標表現,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1月的10.85分、增加至12月之12.41分,燈號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卻是2022年4月以來新高。以產業來看,表現相對較好的包括化學材料,已由代表衰退的藍燈轉為持平的綠燈,化學製品在東南亞及中國等外銷地區復甦增強,出口年增率由負轉正,也呈現綠燈。電子零組件業方面,受到終端電子產品需求減少、供應鏈去化庫存,但IC設計因新品推出,抵消部分減幅,加上新台幣升值,景氣也轉為持平的綠燈。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AI、雲端服務需求持續增加,帶動伺服器及顯示卡等產品出口年增率續強,但工業電腦、通訊傳播設備等需求持續不振,生產及外銷訂單年增率下滑,影響需求面指標表現,景氣燈號維持代表持平的綠燈。
台塑四寶2023年營收1.5兆獲利腰斬 「年終獎金只有3個月」停辦尾牙
台塑集團10日公布2023年12月與全年營收成績單,受到全球景氣不佳拖累,台塑(1301)與南亞(1303)淨利衰退近8成,而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守住正成長、幫忙拉抬,讓四寶合併營收為1.5兆元、年減18%,歸屬母公司的稅後淨利共賺進440.07億元,較2022年的900.34億元衰退一半。以台塑的年終獎金計算方式,平均稅前每股盈餘(EPS)為1.55元,因此為基本款的3個月,以台塑員工平均月薪5.8萬元來看,可領17.4萬元;不過今年因為剛搬到內湖新家,沒找到適合的場地,停辦大型尾牙,發錢給各單位自己舉辦。展望後市,台塑預期農曆春節後可步入需求旺季,南亞看法相對保守,台化預估3月可迎春燕,台塑化則認為下半年油價續漲。台塑2023年合併營業額1991億元、年減20.9%,但合併營業虧損40億元,年衰退115%;合併稅後利益73億元,年衰退79.7%,每股稅後盈餘為1.15元。台塑表示,2022年的俄烏戰爭,推升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2023年的歐美高通膨及高利率,影響消費者購買力,加上美國及大陸新增石化產能陸續投產,拖累石化行情,讓主要產品平均價格比2022年下跌10到44%。南亞為2595.9億元、年減26.9%;歸屬母公司後利益為63.1億元、年衰退80.4%;每股稅後盈餘0.8元。南亞表示,2023年電子材料產品因大陸景氣不理想及美中科技戰衝擊,利益減少,加上全球景氣復甦緩慢,高物價、高利息導致市場消費動能不足,化工產品還有中國大陸供給端產能快速擴充,獲利下滑。不過在塑膠加工產品方面,因車用膠皮、硬管等利基產品的貢獻,使獲利略有成長。台化為3326.17億元、年減12.4%;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84.87億元、年成長約15%;每股稅後利益1.45元。雖然同樣面臨景氣不好,但台化有調整產銷策略、去化庫存,並檢視產品競爭力汰弱留強,讓去年下半年營業利益轉虧為盈,也使得台化2023年獲利相較2022年呈現正成長。台塑化則為7125.75億元、年減16%;合併稅後利益218.5億元、年增加51.7%;每股稅後盈餘2.3元。台塑化煉油廠2023年原油平均煉製量161217千桶、相當於每日441.7千桶 ,比2022年增加4952千桶;但受外銷船期安排影響,產品銷售量175088千桶,反而減少1091千桶。油價部分,2023年杜拜原油均價比2022年下跌每桶14.2美元,產品均價則減少17.7美元。
竹科寶山二期建廠進展順利 台積電首座2奈米廠明年4月進機
新竹科學園區周五(15日)舉辦四十三周年園慶活動,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表示,竹科寶山一期已經建設完成,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今年即啟用。至於寶山二期將是台積電2奈米生產基地,目前建廠與公共工程進展順利,台積電首座2奈米廠將於2024年4月移進機台。台積電2奈米生產基地包括竹科與高雄,該公司先前對外宣布,2奈米製程技術研發進展順利,將如期在2025年進入量產;王永壯周五也說明,寶山二期是台積電2奈米基地,建廠及公共工程同時進行,目前進展順利。其中第一座2奈米廠將於明年四月移進機台,動線已勘查完成。王永壯也指出,因寶山二期的建廠與公共工程同時進行,難免會產生交通衝擊,他對廠商與周邊鄉親感到抱歉,目前正致力擴建周邊的力行三路、科環一路與科環路,並計畫闢建寶山交流道匝道,獲政院充分支持,預計隨著交通建設推進,寶山附近交通問題可望改善。此外,竹北生醫園區的第三棟生技大樓斥資新台幣30億元,王永壯表示,近期可望落成啟用,推動生醫產業持續發展。此外,X基地第一棟大樓將於明年第二季落成啟用,第二、三棟大樓準備發包。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將首度採用奈米片(Nanosheet)電晶體結構,並將發展出背面電軌(backside power rail)解決方案,以符合高效能運算(HPC)相關應用。王永壯表示,雖然受到產業去化庫存影響,今年竹科產值衰退約10%,但目前已逐步恢復中,預期2025年產值可望顯著成長、再創新高。
外銷訂單連14黑後11月可望翻紅 經濟部分析「3大原因」
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6%,為連14個月衰退,不過衰退減幅已經縮小至個位數。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預估11月可望翻紅,未來復甦期程仍要觀察。黃于玲分析,10月外銷訂單持續衰退,主因是受通膨、升息效應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仍然低迷,產業持續去化庫存;若按貨品別觀察,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上揚,加上光學鏡頭接單成長,年增13.8%。看好11月外銷訂單可望轉正,黃于玲表示,主要有3大理由,將對11月外銷訂單帶來挹注,首先,AI需求殷切支撐訂單成長,其次在產業庫存去化後,各產業已有回補庫存的需求出現,即使速度、金額不一,都會對訂單成長有挹注效果,第三是去年同期遇到中國大陸疫情、封控影響,比較基期較低因此,推估11月外銷訂單約510至530億美元,年增1.7%至5.7%。黃于玲表示,全球需求不明朗,廠商以急單因應,外銷訂單短期仍存在不確定風險,廠商下單節奏也可能偏離以往,而有上下波動情形,就長期角度來看,訂單逐漸回溫的趨勢不變。我國外銷訂單逐步回溫,加上疫後內需消費復甦,服務業面臨缺工問題,國泰金公布最新11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時事題,5成受訪民眾認為明年薪資會調漲,4分之1預期調薪幅度大於3%。不過,仍有48.1%民眾對調薪不敢期待,明年薪資將維持不變,認為不調薪的比率仍偏高,但較去年同期少了12個百分點,整體而言較去年樂觀。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台綜院:9月產業用電年增1.05% 終結14個月負成長
台灣綜合研究院周一(23日)發布9月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成長率為1.05%,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並結束自去年7月份以來用電負成長現象(排除2月份春節因素)。此外,台綜院預估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台綜院說明,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包括「自用發電設備自用電量」與「台電高壓以上產業用電」。其中,自用發電設備發電量去年受國際煤價飆漲,成本大增,去年9月自用發電減幅逾20%,創歷年第二大跌幅,雖部分自用發電設備減發電量轉向台電購電,但整體產業用電仍為負成長。隨後受台電修正收購合格汽電共生電能措施、國際煤價回落、民間消費暢旺及用電低基期等因素,今年7月起,汽電共生自用電量年成長轉負為正,9月較去年同期增加0.46%;其中,製造業用電減少0.37%,服務業用電增加4.17%。推升全國產業用電成長率。國內經濟部分,台綜院指出,受全球經濟復甦力道遲緩,導致廠商投資保守,製造業生產動能受抑制,但隨著年底旺季備貨效應、AI新興應商機,以及民間消費持續暢旺與用電低基期因素下,國內產業用電轉為正成長。預測9月經濟成長率為2.5% ,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台綜院分析,隨著全球通膨持續降溫,各國央行升息循環逐漸進入尾聲,不過,美國第3季經濟數據持續展現韌性,預期政策利率維持高檔時間延長,經濟復甦速度放緩,此外,中國冷復甦加上全球製造業仍低迷等因素影響,終端需求仍顯疲弱。9月國內產業用電主要受惠汽電共生自用電量低基期,以及消費支出持續暢旺而推升用電成長轉正,尤其半導體業、光電材料與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等電子業,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有顯著成長。展望第四季,電子各產業去化庫存接近尾聲,在AI應用強勁需求帶動下,科技業基受惠便可望回補庫存。不過,國際景氣仍受貨幣緊縮影響,生產動能將有所放緩,加上近期美中科技戰已從技術管控擴展到投資管控,台灣半導體業受牽動的態勢,後續應審慎評估對經濟影響力道。
伸興9月、Q3營收雙創新高 終端購買力放緩審慎看後市
全球最大家用縫紉機製造大廠伸興(1558)公布2023年9月合併營收達7.35億元,較上月營收7.34億元成長0.13%,較去年同期營收5.56億元成長32.16%,創今年單月營收新高,展望2023年第四季,伸興持審慎看法。伸興累計2023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21.18億元,較第二季營收19.09億元成長10.92%,較去年同期營收13.95億元成長51.81%;累計2023年1至9月合併營收為56.8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09%。觀察美國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月增0.6%、年增3.7%,歐元區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了5.2%,皆可見整體通貨膨脹仍呈緩步上升,進一步影響終端消費市場的購買力道放緩。伸興表示,目前仍謹慎面對大環境負面因子對整體營運帶來的挑戰,密切掌握主要客戶去化庫存的腳步,同時與主要客戶維持新款或改款產品設計開發的計劃,並推進新款產品的拉貨排程。展望2023年第四季,伸興表示,集團亦優化產品結構組合,以及旗下越南廠、大陸廠最適產能調配策略,積極落實優化生產製程效率,以期帶動未來營運恢復時能創造良好的成長動能。即便如此,伸興參與公益不落人後,近期拋磚引玉號召員工組成「伸出愛興志工隊」,截至9月底已累計16場活動及訓練場次、號召295人次,服務及上課總時數達1,305小時。此外,伸興近期與WaCare數位人道協會持續合作,推廣遠距縫紉教學課程,並由台灣喜佳夥伴親自前往南投偏鄉社區到場服務,教導長輩們學習製作大手提包,總計參與的長輩達20人,且平均年齡超過70歲,除了可讓長輩們練習手眼協調活化大腦、累計成就感外,亦深化伸興、喜佳品牌力。伸興表示,第四季將舉辦四場公益活動,持續為台灣、為世界、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讓愛心觸角延伸至各角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伸興以縫紉機零件代工起家,前身為「新興工業公司」,於1975年正式更為現名,相繼於1980年間與日商立家株式會社技術合作,開始生產高級鋁合金縫紉機,並積極從OEM轉型進入ODM市場,逐漸發展成全球第一大縫紉機ODM廠商,擁有完整家用縫紉機產品線,產品涵蓋低中高階機種,如傳統機械式、電子式、電腦式、刺繡機及拷克機等,以滿足客戶全方位需求,產品銷售遍及全世界六大洲100多個國家,並在台灣台中、中國江蘇張家港以及越南等地設有營運總部及生產基地。
8月景氣燈號「連10藍」…史上第二長 國發會:最壞情況已過去
國發會景氣燈號變化一覽表國發會昨公布8月景氣燈號,亮出連續10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正式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連9藍的紀錄,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連10藍」,堪稱是史上第二長,但並未打破2000年網路泡沫連15藍的最高紀錄。國發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邱秋瑩表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內需服務業熱絡、外需慢慢回溫中,預估第4季景氣燈號很有機會變燈,由當前的藍燈轉為黃藍燈;國發會昨公告,8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5分、與上月持平,燈號連續亮出第10顆藍燈。邱秋瑩進一步指出,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今年2月來到最低、僅10分,近來逐月緩慢向上來到15分,受惠AI等新興應用商機挹注,資通訊產品出口轉強,各經濟預測機構預測第4季出口轉正、IMF也預估明年貿易量成長率由今年2%回升至3.7%,景氣燈號很有機會於第4季擺脫藍燈,轉呈黃藍燈。不過,受全球升息循環影響,加上大陸經濟逆風,終端消費仍顯疲弱,台灣出口未見明顯好轉,壓抑廠商投資意願,僅消費穩健有撐,國泰金控昨公布第3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團隊持續下修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1.3%,下修幅度達0.5個百分點,研判全年成長率有80%的機率落在0.9%至1.9%之間 ;展望明年,國泰金首次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9%。國泰金表示,需求復甦力道有限,庫存壓力稍和緩,且AI相關需求量產,出口、投資將呈現低基期復甦,搭配民間消費中度成長,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應可接近3%。國泰金分析,影響台灣第4季及明年經濟成長率有六大變數,包括美歐核心通膨偏高,增加央行過度緊縮風險;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全球景氣及通膨前景增添不確定性;全球需求疲軟拉長、去化庫存時間造成投資需求遞延;大陸未加碼有效政策刺激,房市持續低迷;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俄烏戰事與陸美爭端不確定性;人工智慧應用可望帶動新一輪科技業投資及產業升級轉型。
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 工業生產恐連19黑創新紀錄
工業生產指數六大製造業表現糟糕!原本預期第四季工業生產可望觸底反彈,但是經濟部昨公布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年減1成,9月減幅雖可望縮小到個位數,但一樣是負成長。由於景氣看不到轉好跡象,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如果10月不能拚回紅字,那麼工業生產可能一路黑到年底,有機會創造19黑新紀錄,全年生產指數確定會是衰退。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8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0.74,年減幅10.7%,連續15個月負成長。主要是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遲緩、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延長三大因素造成。不過這個減幅比原預估的18%小,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是傳統產業出現「短單效益」,加上去年屬低基期,減幅收斂。所謂短單效益,是指傳統產業廠商庫存有所去化,需要回補存量到安全水位,自然帶動產品出貨。黃偉傑專業分析:「短單下的多,代表廠商對景氣存在不確定性,否則看到明確需求上來,應該會下長單,後續得觀察。」六大製造業,8月表現呈「三正三負」。傳統產業中,基本金屬、汽車零組件小增0.8%、1.3%,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微減,但機械業負成長達16.7%。科技業部分,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出貨有小增2.8%,可主力電子零組件業掉量近1成7。「主要是消費性產品手機消費量低。」黃偉傑指出,如此手機內的IC晶片生產就不需那麼高,雖然車用電子、AI所需晶片暢旺,還是補不過來手機這一塊,導致電子零組件業衰減。至於電腦電子產品是連二漲,則因伺服器、網通設備需求暢旺。先前原本寄望AI商機拉貨,工業生產量第四季提早轉正,不過目前看來不樂觀,黃偉傑直言機率「已降下來」。他分析,雖然廠商去化庫存不錯,短單也帶動出貨,可是景氣還沒有明顯轉好跡象,看不到終端需求回升。目前9月工業生產減幅預估為6.4%,會是繼今年2月後,再次縮到個位數,但黃偉傑說這不代表需求回來。目前只能寄望10月份因去年基期低可拚正成長,但機率不是很大。接下來11、12月更不容易好,統計處說如此確實可能負成長到年底。不管如何,因前8個月工業生產負成長已16%,全年難逃衰退數字。
台積電遭高盛下修資本支出+目標價668元 18日股價大跌逾3%
台積電ADR於上周五(15日)大跌2.43%,美股同步重挫。台積電(2330)今(18日)開盤下挫新台幣10元,跌幅1.7%以548元開出。同時,高盛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去化庫存週期拉長,終端需求復甦進度慢於預期,下修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預估值約一成,但依舊看好後市。高盛證券在最新發布的「台灣科技產業」報告中指出,半導體產業因終端需求復甦較預期慢,使庫存去化週期延長,預期到2024年第三季,產能利用率才能明顯回升,因此下修台積電的營收與資本支出估計值。且台積電可能延後產能擴張放量的時間表,並將設備資源調配得更有效率,以降低2024、2025年的資本支出。高盛證券估計,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繼續維持在約316億美元,但考量到台積電很可能放慢以先進製程需求為主的設備採購步調,改成把部分台灣的設備轉移到日本、美國等海外生產基地使用。因此,高盛證券下修對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預期,由280億美元下調11%至250億美元,年減21%,EPS預估從38.87元下調到37.09元;2025年資本支出則從360億美元調整至350億美元,EPS預估從46.66元下調到46.54元,高盛證券亦同步下修台積電2023及2024年3奈米製程的產能利用率,從40%、71%各降至36%、65%;2025年的預期維持78%不變。同時3奈米製程在2024、2025年的產能,也從每月8、9萬片,調降至每月7、8萬片。經過資本支出、產能利用率、3奈米製程整體產能、營收與獲利等預期的全面性修正後,高盛證券連帶將台積電未來12個月目標價從700元下修到668元,但依然維持「買進」投資評等。高盛強調,台積電憑藉技術領先與非凡的執行力,使其比同業具備更佳的產業地位,得以掌握未來長期大趨勢,特別是在AI、高效能運算(HPC)、5G與電動車等領域。截至發稿,台積電18日股價下跌18元或3.23%,報每股新台幣540元,
國際半導體展6日登場 SEMI:估2030年產值達1兆美元
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將於明(6日)起一連三天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盛大登場。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產業正站在全球合作的新起點,面對著跨世代技術創新、淨零發展以及人才永續等機會,我們需要掌握創新與永續雙軌轉型的契機,預計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突破1兆美元路。」曹世綸也指出,今年,我們也見證多間資通訊企業穩步跨足半導體領域,為產業生態圈注入活水。期待能在全球專家、學者和產業領袖的支持下,助力台灣成為領航者,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綜觀半導體領域投資,曹世綸說,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在2022年紛紛創下了歷史新高,設備市場在2022年成長5%,達1,074億美元;材料市場的年成長率更是達到9%,整體產值來到727億美元。儘管今年投資步伐放緩,但明年復甦依然可期。此外,在產能區域化的浪潮下,預期台灣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生產樞紐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認為:「經濟規模和創新是半導體產業的二個驅動力,然而地緣政治導致半導體市場循環模式的改變;成本上升和規模收縮的壓力逐增,因此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創造更高附加價值。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尋求最佳的成本效益架構,加強人才培養,以引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永續責任及社會信任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SEMI全球董事會成員暨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僅管半導體市場受到景氣波動和去化庫存影響,但汽車、工業電子和生成式AI已成為支撐產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我們除了將最佳化產品光譜並拓展終端應用佈局,以滿足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需求;持續推動綠晶圓發展,也成為我們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關鍵戰略。」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指出:「默克致力將綠色DNA導入產業轉型進程,除了提供專為半導體產業打造的整合式解決方案,並透過數位化平台,幫助加速材料開發及發展綠色製程,協助企業擁抱綠色創新以實踐永續目標。我們也在政府單位及供應鏈業者協力之下,於2021年宣布在台擴大投資,期待能補足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材料缺口,為未來成長動能提供供應鏈韌性,同時以在地化生產,減少因全球供應鏈所衍生的碳足跡。
慘…8月外銷訂單難逃12黑 經濟部分析解釋
今年以來各月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經濟部昨公布7月外銷訂單477.3億美元,雖然月增8%,但年減12%,是連續11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主要是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期所致,綜觀來看,累計前7月外銷訂單3163億美元、年減19.6%,是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主力外銷產品中,資訊通信產品年減14.9%最多,黃于玲表示,電子產品需求不振,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客戶下單顯得謹慎保守。統計處表示,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導致7月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及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25.4%、24.6%、19.4%及18.7%。此外,7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7.9%,較上年同月下降1.4個百分點,主因部分資訊通信產品廠商提升國內生產比重所致。統計處對8月訂單預估仍是負成長,金額落在470至490億美元,年減13.9%至年減10.2%。黃于玲說,因全球升息效應,第3季要翻正機會小,但減幅持續縮小,外銷訂單可望「逐季升溫」。展望未來,黃于玲指出,雖然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展,加以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持續推出,備貨需求漸次升溫,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對於明年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預估為3.32%,為2021年以來最高,除了比較基期低、民間消費支撐外,元大寶華認為,明年終端需求可望回穩、庫存也將回歸健康水準,加上世界貿易量料將加速成長、半導體具製程領先優勢、新興應用擴展等有利輸出等,有助廠商投資意願,經濟成長率回穩。
自行車龍頭巨大H1獲利縮水!稅後淨利20億年減44% 「受歐美通路 去化庫存影響」
球自行車龍頭廠巨大(9921)集團上周五(4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425.8億元,年減約5%;稅後淨利20.2億元,年減44.3%,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5.15元。巨大發布新聞稿表示,受歐美通路去化庫存影響,毛利率下滑,加上所得稅在未分配盈餘稅費增加等不利因素下,上半年業績大幅縮水。巨大上周五公布上半年財報及第二季財報,今年受到升息影響,使利息費用增加,業外利益減少。受惠歐美自行車市場通路庫存去化影響,上半年合併營收425.8億元,雖年減5.4%,但上半年毛利率卻來到21.3%,回歸疫情前水準;稅前淨利33.5億元,年減32.9%,主因去年同期匯兌利益基期較高,此外,因未分配盈餘稅增加、適用優惠稅率減少,上半年所得稅費用上升。第二季合併營收224.6億元,年減幅僅1.2%,主因中國市場銷售強勁,不過受歐美市場銷售折扣,與提列存貨備抵損失影響,毛利率僅20.8%。業外收益則受惠於美元帶來匯兌利益,抵銷利息費用增加,稅前淨利18.2億元,年減23.8%。由於所得稅費用增加,稅後淨利11.8億元,年減34.4%,每股EPS 3.02元。巨大解釋,雖受歐洲及美國市場中低階產品庫存去化影響,進入銷售的調整期,營收分別下滑12%、44%,但中國內銷市場銷售量、平均單價持續提升,捷安特中國業績大幅成長7成,表現超越預期,尤其是疫後運動人口顯著增加,升級高級車需求隨之高漲。巨大表示,上半年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銷售額占集團營收35%,營收年增6%,隨產品不斷創新及多元化發展,E-cargo、E-mobility將帶來新的潮流趨勢並擴大騎乘人口,推動E-bike持續成長。展望今年,因總體經濟因素與市場進行庫存調整,巨大指出,今年是自行車產業產銷供應回復常態的調整年,也是對企業經營能力的考驗。雖上半年業績縮水,但長期而言,人們對ESG及健康意識大幅提升,加上各國政府積極建構友善的自行車騎乘環境,全球運動休閒人口將持續增加,自行車產業前景仍充滿無限商機,仍十分看好。
鴻海現金股利5.3元郭台銘領逾90億 外資:全年營收上看6.6兆
鴻海(2317)上週五(28日)發放現金股利,此次每股配息5.3元,總發放金額共734.7億,是自1991年上市以來的新高水準,若以創辦人郭台銘目前持股約17.42億股計算,將有高達92.3億股息。鴻海2022年稅後純益1414.83億,年增2%,為近6年新高。鴻海於7月4日除息,上週五發放現金股利,每股純益10.21元,為近15年最佳;總計發出734.7億的現金股利,每股配息5.3元創歷史新高,配發率約52%。鴻海已連續4年達5成以上配發率。展望下半年營運,鴻海先前預估,第一季季節性表現可望為10年來最佳,而企業級伺服器去化庫存,預計在第二季至三季調整完畢。預期下半年旺季營運將逐漸加溫,第三季業績估較第二季成長,預計第三季的季增幅度,將略高於前兩年度的水準;若相較於COVID-19疫情前,則約略相當。美系外資法人日前也發布報告指出,第三季鴻海消費智能產品可望明顯成長,預期乘用電動車款將在第四季開始交車,預估今年集團業績上看新台幣6.6兆,毛利率可較去年6.04%略佳,獲利可突破1500億元,拚歷史新高,每股純益可站上10.7元。電動車方面,鴻海在今年股東會也展出自主研發的電動車MODEL C、MODEL E及MODEL B,目前年產能已可達1.5萬台,鴻海以10%、2萬台作為現階段的市場目標。同時也展出車用半導體、數位健康、最新的高效儲存系統、散熱AI伺服器系統,以及AR眼鏡、元宇宙等一系列產品,至於整體半導體事業則可望在2025年有很大的成長。
台積電估全年營收降幅擴大至10% 外資券商:AI增長無法彌補需求衰退
中國證券公司華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表示,通過台積電(2330)近日公布的業績可看出,當前AI相關需求佔比偏低,無法完全彌補手機、PC、服務器等下游應用的需求下滑;且去化庫存進度低於市場預期,庫存調整可能持續到年底。台積電本週四(20日)公布2023年第二季財務報告及未來展望,第二季營收為156.8億美元,季減6.2%、年減13.7%,單季毛利率為54.1%,均符合彭博預期。展望第三季,台積電預期合併營收將介於167億美元到175億美元之間,約季增6.5至11.6%,略較市場預期低。至於外界先前預估可能下修全年展望,也公告確定二次下修全年美元營收,認為衰退幅度將從衰退1至6%擴大到10%。華泰證券指出,通過這次業績看到當前AI相關需求目前佔比還較低,無法完全彌補手機、PC、服務器等下游應用的需求下滑;去庫存進度低於市場預期,庫存調整可能持續到年底。報告中指出,台積電第二季的高效能運算(HPC)收入仍然同比下降11.5%,季減6.2%,佔整體收入比44%。公司指出,儘管GPU等AI相關需求保持強勁增長,但無法完全抵消PC、傳統服務器需求疲軟的影響,GPU對CPU替代作用開始顯現。至於台積電第二季AI相關收入(包括CPU、GPU、AI加速器、ASIC等)佔比6%,公司預計未來5年將保持近50%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營收增長,並最終收入佔比將達到低雙位數。台積電表示,當前7奈米、5奈米等晶圓產能足以滿足短期AI需求,但CoWoS先進封裝產能較為緊缺,計劃將CoWoS產能擴充1倍,並預計明年封裝產能供不應求狀態將緩解。由於AI需求難以抵消終端需求疲軟,再加上美國工廠進度不及公司預期,台積電預計去化庫存週期將推遲至第四季,放緩全年資本開支計劃至320億美元。且因設備安裝人員不足使得安裝過程緩慢,台積電推遲美國亞利桑那廠N4製程工藝量產計劃至2025年。